海洋水和陆地水 教案

海洋水和陆地水 教案
海洋水和陆地水 教案

我国水资源特点。水能特点。水能分布和利用。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1.地球上的水作为地球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学习本专题要以必修教材中的海洋水和陆地水为重点内容,高、初中知识有机结合,以初中地理知识为背景,为载体,以高中地理知识为原理加以解释。

2.要在地图上熟练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我国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熟悉重要河流、湖泊的轮廓、形状,了解其特点和成因。

3.地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等值线(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并能够说明形成原因。

4.要关心时事,复习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以书本中的原理、原则来解释、阐述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如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

【教学内容】

一、海洋水

(一)海洋与地理环境

(二)海水的温度收入──太阳辐射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影响了高、低纬间的冷、热水的交换,故南北半球相同的纬度比较,北半球海水年均温高于南半球。

分析比较各海域水温高低,首先看纬度,低纬大于高纬;其次看同一纬线海区的洋流性质,暖流大于寒流;南北半球比较时,要注意其季节是相反的。

要能根据等温线弯曲的方向比较同纬度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其成因。

4.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变化很小

5.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三)海水盐度

3.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海水盐度大小的比较,在外海或大洋主要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副热带海区最高;近岸地区还要考虑径流和洋流的影响。

[经典例题1](20XX年全国文综卷)P.44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解第1题先考虑题目中的等值线是什么等值线。因为是在海洋里,应考虑可有等温线、等深线、等盐度线。从数值上看很小,只可能是等盐度线。再考虑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很容易联想到淡水注入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第2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理解,也就是Q点距大陆最近是何意义。这一点要从等值线入手,在入海口处确定任意一点,比较Q点远离大陆和接近大陆两种情况,会发现Q点接近大陆时该点的盐度较高,其原因是长江处于枯水期。

答案:1.D 2.A

[经典例题2](20XX年上海卷)

读“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图回答:

(1)结合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

度D纬度带比C纬度带高的原因。

(2)分析A纬度带年降水量多的原因。

(3)分析A纬度带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比E纬度带低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从给出的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判断的能力。本题把教材中盐度随纬度变化图及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叠加在一起,分析不同纬度盐度高低应与各纬度降水量的多少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纬度所处的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做出分析。

注意:完成A和B比较的题目时要注意不但要回答A而且要回答B,不能只答”A”而不答”B”,或只答“B”而不答“A”,这样容易失分,这也是学生在回答比较题时的一个通病。

答案:(1)D纬度带纬度低,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C纬度带虽然蒸发量大,但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

(2)A纬度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

(3)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四周众多河水注入,因此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较低;而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

(四)海水运动

3.洋流

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盛行风、海水密度差异、海水的连续性、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通常东西流向的洋流多为风海流,南北流向的洋流多为补偿流。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赤道逆流就是补偿流。

暖流是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是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但也不是绝对的,如索马里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而它是暖流,关键还是看水温的比较。再如西风漂流是寒流。

(2)分布规律

全球性洋流分布规律主要由大气运动造成的风海流形成,故要借助风带分布规律和海陆分布掌握规律。

表3-1

规律

三圈①中低纬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北顺南逆信风,西风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逆时针西风,极地东风

③40°S附近西风漂流西风

一季北印芳洋海区季风注流,冬逆夏顺南亚季风

(3)分布地区

要求熟练掌握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名称和位置,一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在大陆的东岸为暖流,大陆的西岸为寒流;中高纬海区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

[经典例题3](2000年广东卷)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模式,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而在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要求学生具有将地理分布规律进行模式化转变的能力,能够将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概

括成分布模式,并转换成图示。

答案:C D

[经典例题4](20XX年上海卷)按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在下列各海区中,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是

A.北纬10°大陆西岸附近

B.南纬25°大陆东岸附近

C.南纬35°大陆西岸附近

D.北纬60°大陆东岸附近

解析:根据海洋表层的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这一分布规律得知最高盐度应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同时这一纬度海区的大陆东岸是暖流,盐度更高一些。

答案:B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实例: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不冻港;纳米布沙漠、阿它卡马沙漠的形成等。

渔场形成条件:①大陆架,水浅,阳光照射海底,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使海底营养盐分上泛,有利浮游动植物生长。

③大陆径流汇入带来营养盐分。

④温带地区冬季底部海水上升,使营养盐分上泛。

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

(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石油污染和赤潮影响很大。

[经典例题5](1999年广东卷)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核电种新能源的认识程度。为确保安全,核电站特别具有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密封设备,并且要处理好核废料。因此,在核电站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核电是清洁的能源。要认真领会题意是“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原因当然最大可能是向海洋排放热水。

答案:B

[经典例题6](20XX年广东、河南、江苏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中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解析:该题要学生清楚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

答案:B C

(四)我国的海洋

1.四大邻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四大邻海从南到北面积递减,深度递减,温度递减。台湾海峡完全属于东海范围,渤海和黄海底部均为大陆架。

2.主要渔场──舟山渔场

成因:①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台湾暖流和东中国寒流)③钱塘江汇入。

3.主要盐场──长芦、莺歌海、布袋

成因:长芦盐场──①地势平坦的沙岸;②春季干旱多风,降水少而蒸发大。

莺歌海盐场──①纬度低,气温高;②五指山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大。

布袋盐场──①纬度低,气温高;②台湾山脉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大。

二、陆地水

(一)水体类型冰川水

冰川是淡水的主体,约占淡水总量的三分之二,但利用很少。

静态水数量大,但运动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人类利用少。动态水运动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使用后可以很快得到补给更新,故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用水水源。利用时应以不污染、不破坏、不超过更新速度为前提。

(二)河水

1.河流补给

表3—2 补给类型补给特点汛期分布规律我国分布

雨水径流量随降水量多少而

变化,补给量不稳定

雨季较湿润地区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夏季高纬、高山、

高原

西部高山地

积雪融水同上,春汛春季纬度较高地区东北山区

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水互补

补给量稳定

全年较普遍普遍

[经典例题7](20XX年北京春招卷)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纬度48°在我国是纬度较高地区,经度130°基本位于我国最东部地区。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山脉分布、走向,国境线、省区界线等地理事物内容判断图示地区是黑龙江省的大部地区,河流R是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松花江大约20%的水量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本区河流有春汛现象。由于本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夏汛仍是本区河流的主汛期。

答案:D

比较径流变化的大小一定要考虑补给水源。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和西部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都很大,但由于西部河流的补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而气温的季变很大年变却很小,故西部径流季变大于东部,年变小于东部。

[经典例题8](20XX年全国文综卷)

读图,甲地平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南美洲:的的喀喀湖

4.我国的河流

(1)外流区和内流区

注意内、外流界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的异同和比较。

(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②外流河水文特征

表3—3

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季变含沙量汛期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小大多短有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大小少长无

③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黑河(弱水)

我国主要湖泊:青海湖、纳木错、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滇池。

[经典例题9](1999年广东卷)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跨度大,包括中外四大高原的湖泊状况。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多湖的地区之一。答案:A

(4)重要河流

①长江和黄河

[

经典例题12](20XX年广东、河南卷)读图所示的剖面,切过F、G、H大条大河的河源段。河源区径流(Ry)与全流域径流(Rq)的比值如表所示。

(1)据图回答河流名称,F是;G是;H是。

(2)依据表中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3条河流河源地区的径流量之和约占全国的()

A.1/5

B.1/10

C.1/15

D.1/20

解析:该题以中国地理基础知识为考点,将剖面图与地理时事、基本国情和使用地理坐标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死记硬背的学生将会感到困难。对三江源地区径流量在全国所占地们的估算,必须以能正确识别长江,掌握长江径流量在全国的地位为前提。

答案:(1)澜沧江长江黄河(2)B

(三)地下水

表3—5

河名R y / R q

F

0.10

G 0.25

H 0.49

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

3.地下水

利用

利用不

当:土地盐碱化;

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地面建筑物倒塌;海水入侵。

[经典例题13](20XX年广东、河南卷)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回

答:

(1)三类径流流速的比较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汞污染。10天内,在R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地面流水受阻情况,很容易得出地表径流受阻比地下径流受阻小、流速大的结论。由于地表径流受阻小流速快,其下游污染浓度最大;地下径流流速慢,污染持续时间比地表长。

答案:(1)C(2)B(3)D

三、水循环和水资源

(一)水循环

掌握各种类型水循环的环节。

[经典例题14](20XX年广东综合卷)水是人类及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大河流域往往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1)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和方式进入到大气中。

潜水

(重力水)

地表以下第一

个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流向低

雨水和地表水

分布区与补给

区一致

埋藏浅,易开

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

上下两个隔水

层之间

从压力大处流

向压力小处

潜水

分布区与补给

区不一致

埋藏深,水质

好,流量稳定

(2)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

等功能。

解析:第(1)问掌握水循环的环节即可作答,关键是不要忘了植物蒸腾也是陆地水转化为大气水的环节。第(2)问中森林和草地的作用有许多,如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等。关键是扣住题眼中的“改变西部干旱缺水状况”故应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答案:(1)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经典例题15](2000年上海卷)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贫乏

B.终年盛行东北风

C.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D.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狭义的水资源概念。

答案:C

3.我国水资源

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①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万家寨引水工程等。

东线、中线比较:

东线:利──有现成运河为引水渠道,工程量小,少占农田。

弊──扬州至黄河段南低北高,需建抽水机站,耗费电力;淮河水质较差;河口地区大量抽水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入海流量减小可能影响河口水质。

中线:利──可以自流,水质较好。

弊──需挖河道,占用农田,工程量大。

[经典例题16](20XX年广东、河南卷)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以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要求学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拟先上马东线和中线工程,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

城市缺水的问题。该工程不能跨流域调水发电,因黄河泥沙淤积因素的制约,也难以在四大流域联合开展航运业。

答案:D

[经典例题17](20XX年上海卷)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不能单独填城市名称)。

解析:该题选取长江流域作为背景,探讨长江中下游不同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长江上游地区最明显的地理特征是地势高、光照强烈,但终年积雪。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水利枢纽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洪灾和利用水力资源等,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立,既有利于防洪减灾,又能为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的能源;而长江流域起飞的龙头是上海浦东开发区。整个流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旅游已面为一种时尚,学生能够写出著名景点,作为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一个方面,学生应该了解长江流域的著名旅游胜地。

答案:(1)地势高;气温低(2)水能资源;旱涝灾害(3)浦东(4)江西庐山或南京中山陵或武汉黄鹤楼等

2.我国水能资源

(1)主要水电站和水利工程的分布

①松花江水系──白山、丰满

②黄河水系──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

③长江水系──龚嘴、二滩、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丹江口

④闽江水系──水口

⑤珠江水系──天生桥、岩滩、

[经典例题19]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解析:大型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河流的年径流量与补给有关,水电工程并没有改变其补给水源;水库的建成有可能使泥沙淤积在水库中,使泥沙下泄量减少;由于水库建成抬高了地表水位,库区的地下水得到补给多,水位会升高;水库可以拦洪蓄洪,故能够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答案:D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一、陆地水和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的作用) (一)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 (二)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指水圈的全体, 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意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区别 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 水力资源是指陆地上因为落差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是指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水灾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的效用。 二、陆地水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包括各种固体降水:降雪、冰雹和液体降水:雨、露、霜、霾等 还包括进入地下凝结成地下水的水汽。 (二)分类: 1.根据分布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2)地下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根据埋藏位置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根据循环周期长短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比较两者所包括的类型,分析他们在储量大小、更新快慢、循环周期长短方面的区别,并说明利用方面的不同。 3根据盐分含量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各种陆地水体与水源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也可参照课件各种水体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主要陆地水体分析 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分析;埋藏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和学生一起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分布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三区不同位置打井的水井类型,潜水井、枯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⑴概念:含水层:岩石和土层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小或致密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差。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容易从空隙中渗出。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叫含水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空隙小,地下水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潜水:埋藏于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潜水面(自由水面):由于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水面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所以潜水区形成自由水面;水面压力为零 承压水面:承压水接受潜水补给,且位于两个水层之间,水面压力不为零,所以形成承压水面,其水面为补给区(高处)高水面于排泄区低水面的连线。 ⑵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承压水的补给是潜水。 ⑶两种地下水比较 分析地下水构造图需要说明的几方面问题: A.潜水和承压水的概念:潜水是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是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B.地下水构造的分区:潜水和地下承压水往往连续存在,且两端为潜水,中间为承压水。其中地势较高的潜水区为补给区,地势较低的潜水区为排泄区,中间的承压水所在地区为承压区 C.潜水位和承压水位的确定:补给区和排泄区各有一个潜水水面,它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其水位高地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承压水位是补给区平均潜水位线和排泄区平均潜水位线的连线,承压水位线一般变化很小。 D.四种水井性质的确定:一般潜水区打出的水井为潜水井,承压区的水井有三种类型:若未打穿隔水层,则形成枯水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且井口高度低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自流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但井口高度高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承压井。 农村的机井和饮用水井在其后的丰水年和干旱年水位变化突出,即是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的结果。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 【考纲要求】 1.海洋水 ①海水的性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②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④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⑤我国邻近的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2。陆地水 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⑦我国的河流。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主要湖泊及分布. 长江和黄河: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用目前通航河段。 大型水利工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 ⑧地下水的来源。潜水和承压水。 3.水循环和水资源 ⑨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意义。 ⑩水资源。 水资源概念;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前景。 我国水资源特点。水能特点。水能分布和利用。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1.地球上的水作为地球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学习本专题要以必修教材中的海洋水和陆地水为重点内容,高、初中知识有机结合,以初中地理知识为背景,为载体,以高中地理知识为原理加以解释。 2。要在地图上熟练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我国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熟悉重要河流、湖泊的轮廓、形状,了解其特点和成因。 3。地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等值线(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并能够说明形成原因。 4。要关心时事,复习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以书本中的原理、原则来解释、阐述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如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 【教学内容】 一、海洋水 (一)海洋与地理环境

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8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卷

微专题(八) 陆地水与水循环 (2017·安徽芜湖模拟)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11月份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 A.水面结冰B.风速增大 C.水质变差D.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 A.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B.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3.该地最可能是( ) A.北半球亚热带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热带D.南半球暖温带 答案 1.A 2.B 3.B 解析第1题,根据蒸发量的影响因素,水库主要用来蓄水,水库没水的可能性较小,题中提到水库常年有水,D项错误。常年有水的水库,风速增大,蒸发量也大,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差别很大,B项错误;水质差和蒸发量无关,排除C项;当水面结冰,温度低,蒸发量小,故选A项。第2题,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蒸发量偏小,降低库区大气湿度,B项正确;降低了库区的大气湿度,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降水会减少,会加重库区的盐渍化,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故A、C、D三项错误。第3题,7、8月份蒸发量较大,说明是夏季,所以应是北半球;图示11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蒸发量较低,几乎相同,说明气温非常低,可能有结冰现象,故应位于温带。 (2017·山东名校联考模拟)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系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海陆面积比 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 亿平方千米(29%)、1、北半球陆地39% 海洋61% 2,南半球陆地19% 海洋81% 3、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 1、比例——大陆29% 海洋71% 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3、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4、北半球中纬度海陆基本各占一半,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 三、七大洲 1、基本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名称: 3.七大洲的面积:

4.大洲的分布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极洲 5.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北美:白令海峡 欧、北美:丹麦海峡 南北美洲:马拿马运河 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设计 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整个说课分四个部分: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重点,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1)读图分析。(2)讲练结合。(3)学生绘图训练。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说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讲课开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图文资料,利用古诗,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能复回”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1.陆地水体类型 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 类型循环周期 动态水河水16天 淡水湖泊水10年 浅层地下水不一定(与水深有关)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 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 指导教师何红 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

目录 1.教案.................................................... 1-15 2.学案................................................... 16-21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

授课学科地理授课 年级 高一授课 时间 2011年5月28日 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1 课时 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本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它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本标准,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学习应落实在示意图上,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二,“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 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 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第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 “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 的一般要求。 第四,本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陆地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

自然地理作业 第4章 海洋和陆地水(答案)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一、名词解释 1、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 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2、 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3、 潮流: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运动。 4、 波浪: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 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 5、 洋流: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 6、 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7、 水系:由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 8、 流域: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 9、 河流的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 10、 水位:河流中某一绝对基准面或测站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 11、 径流:大气降水到达陆地上,除掉蒸发而余存在地表或地 下,从高向低流动的水流。 12、 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 13、 沼泽: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渡湿润的地面。 14、 地下水:广义上赋存于地面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赋存 于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 15、 冰川: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 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16、 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是雪线。 二、填空题 1、 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 环节。 2、 水量平衡方程是水分循环的数学表达式,根据不同的区域可建 立不同的水量平衡方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式可以确定降水 量、蒸发量、径流量等水文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估计研究地区 的水资源数量等。 3、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面称为大洋。四个世界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专题四海洋水与陆地水

专题四 陆地水与海洋水 [知识梳理] 一、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2、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 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附近的小清河。 (2)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 (1)类型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类 型 定 义 补 给 主要特征 潜 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 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 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 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 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 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 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 藏较深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陆地水-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陆地各种水体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陆地水的运动更新,即水循环的运动过程、规律和意义。本节教材的另一个中心内容是阐述陆地水和水资源的关系及对人类的意义,无论是讲述陆地水体类型还是水循环运动,教材都是从水资源利用和更新的角度出发,加以说明。 关于“陆地水体类型”,教材首先说明了陆地水的概念,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从陆地水的来源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说明了主要的陆地水体类型、分布及其形成过程,并从各种水体的静态储水量和动态储水量两方面,着重分析各种水体特点及其对人类开采利用的价值,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静态水资源储量较大,但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的开采利用,因此在现阶段静态水资源还没有成为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如果一旦开发利用,则必须注意以不影响其后续利用为前提;动态水资源因其更新快,短期即可恢复,而且易于取用,因而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重点,特别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虽然储量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份额极少,但却是人类开发利用的最主要水资源,由于其份额少,虽然更新速度快,但在开发利用中也应注意保护和节约使用,如果不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也会出现枯竭。另外本段教材介绍的陆地水体中关于地下水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补充“潜水和承压水”的概念、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这部分知识教材是以示意图和小字形式出现的。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运动转化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水源补给体现出来。陆地水体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河流水,因此本段教材重点讲述河流水与陆地其他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并以我国为例说明其分布。其中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大气降水的特点密切相关;冰川对河流的补给是单向的,并且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密切,因为气温的高低决定冰川融水的多少,即决定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湖泊水和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是属于相互补给的关系,根据水位和流量的动态变化决定起补给,几种补给形式均有示意图呈现影响河流径流变化的因素及补给关系。 关于“陆地水的更新”,教材主要从更新的角度切入,重点讲述水循环运动过程、类型、环节及意义。由于教材重点介绍陆地环境中陆地水体的更新问题,因此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重点介绍了海陆间循环和内陆循环,而对于海洋内循环着墨不多,实际在这三种循环中,循环水量最大的应该是海洋内循环。另外三种水循环类型中,真正能够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的是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对于内陆水资源是否能够持续利用起着重要的影响。一旦水循环出现问题,陆地水体的更新也会出现问题,则水资源就有可能出现枯竭。 教法建议

高三一轮复习33陆地水和水循环(教案)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第3讲陆地水和水循环 【导学提示】 内容精析 陆地水体类型及运动转化规律;河流的补给;河流的径流变化;冰川;地下水的分类;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水在地球环境中具有固、液、汽三相变化的特点,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 既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又彼此密切联系。因此,学习水循环时,可自绘“水循环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各种水体的来源和去路。 (2)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陆地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 水的互补关系;根据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判断河流补给类型和分布等。 【能力提升站】 请对比: “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提示:“水资源”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水力资源”是一种能源,通常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很广,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 想一想: 为什么说动态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提示:动态水资源的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更新。因此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请思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黄河下游地段补给关系如何? 提示: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体现在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水补给湖水或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水或潜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多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自主探究】 一、陆地水体类型 1、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的极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更新 答案:C 2、陆地水按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按循环周期不同,可以分为动态水 资源和静态水资源。 3、读下面“地下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含水层C中的地下水是 (潜水或承压水),B层以上的地下水是 (潜水或承压水)。 (2)在1、2、3三口井中,地下水能自流上涌的是井;另一口有地下水的是井。 (3)若过量开采地下水,则会形成地下区,导致地面,海水等现象。 答案:(1)承压水潜水(2)2 3 (3)漏斗下沉入侵 4、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 B.陆地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河流水、湖沼水、永久性积雪、冰川和地下水等 C.陆地各种水体从静态储水量看,以冰川和地下水的储水量最大 D.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体中 答案:ABC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 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 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 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3、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图解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水资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美德。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自然界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阅读】资料1“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的一百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之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料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2“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入海,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入】地球上有了水才开始有生命,水孕育了无限生机和勃勃生命,从以上两则有关“水”的资料中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关注,为此,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水资源有较系统的了解。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案

专题四陆地水与海洋水 [知识梳理] 一、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2、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 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2)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 (1)类型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类型定义补给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 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 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 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 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 隔水层之间,承 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 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 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 藏较深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8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卷

微专题 (八) 陆地水与水循环 (2017 ·安徽芜湖模拟 )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 源, 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 12 月至次年 3 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据此完成 1~3 题。 A .水面结冰 B . 风速增大 C .水质变差 D . 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是 ( ) A .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 B . 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 促进浮游植物的生 长 3.该地最可能是 ( ) A .北半球亚热带 B . 北半球温带 C .南半球热带 D . 南半球暖温带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 1 题,根据蒸发量的影响因素,水库主要用来蓄水,水库没水的可能性较小,题中提到 水库常年有水, D 项错误。常年有水的水库,风速增大,蒸发量也大,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差别 很大, B 项错误;水质差和蒸发量无关,排除 C 项;当水面结冰,温度低,蒸发量小,故选 A 项。 第 2 题,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蒸发量偏小,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B 项正确;降低了库区的 大气湿度,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降水会减少,会加重库区的盐渍化,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故 A 、 C 、D 三项错误。第 3题,7、8 月份蒸发量较大,说明是夏季,所以应是北半球;图示 11 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蒸发量较低,几乎相同,说明气温非常低,可能有结冰现象,故应位于温 带。 (2017 ·山东名校联考模拟 )2016 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 12月 25 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 一 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系 统示意图,据此完成 4~6 题。 1. 3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

教案1:陆地水与水循环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㈡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建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通过学习的若干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㈢.德育目标: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循环 2.难点: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板书: 类空间分类地表水:将河水、湖沼水、冰川水、永久积雪 形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循环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周期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目前人 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性咸水73% 质淡水:27%(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 水降水补给为特点: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源主的河流分布:我国季风区的多数河流 补实例: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 陆给冰川补给特点: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地相互为主的河流分布:我国西北地区 水关系实例:塔里木河 河湖水与地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 水体运动下水互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湖水 转化 循环:形式: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 陆地循环、海上循环 意义:水体运动转化、水资源更新 各圈层间、海陆间能量、物质交换

影响气候、生态、地表形态 六.教学过程: 绪论: 一.陆地水在地理环境中重要作用: 导入: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提问:为什么说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回答:因为水有固液气三态,并且可以互相转化 二.陆地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1.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2.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读图:地图册33页“陆地水在全球水体中的比重” 提问:水圈是由哪几部分水体构成的?所占各为比例为多少? 回答:海洋水(96.53%)、陆地水(3.469%)、大气水(0.001%) 提问:这三种水气体中,你认为哪种水体和人类的最密切?为什么? 回答:陆地水,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淡水,几乎全部来自于陆地 定义:水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指陆地上的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提问:北京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于哪? 回答:地下水 正课: 陆地水体的类型 ㈠.定义: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㈡.类型: 1.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包括冰川、江河水、湖泊水、沼泽水等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⑴.地表水: 提问:陆地水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回答:是大气降水 提问:作为地表水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降水降落到地面,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水;在地表洼地滞留蓄水形成湖泊和沼泽水;固体降水长期积累演化变成冰川 ⑵.地下水: 提问:地下水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成为地下水。还有少量地下水是由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的 ①.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 讲解:根据埋藏的深浅,分为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绝大部分属于深层地下水,所以能够被开采利用的也很少 ②.承压水和潜水: 读图:地下水示意图 讲解:地下水按埋藏的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A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有一个自由水面。潜水与地表的水文气象条件

专题(4)_陆地水与海洋水

专题四 陆地水与海洋水 [知识梳理] 一、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 、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2、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 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2)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 (1)类型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 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 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类 陆地循环: 型 海洋循环: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 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 等降水量线接近。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