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类(含解析)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拿来主义》)

任何一个虚妄的判断,其原因若不是我们的感情,就一定是我们的无知。

(爱尔维修)

而今,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网络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有时也会误导我们,给我们带来烦恼。

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上述名言警句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要射得高——欧洲谚语

生命是一支箭——因此,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然后把弓弦拉足,让箭飞射出去!

——范戴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诺曼·文森特·皮尔

这些名言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感悟?请把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很多人认为,在个体的成长中,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请结合以上几则名言,谈一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以上两则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讲述故事或发表议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以上三句名言,你有怎样的启发?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

即使身处果壳之中,我仍然是无限宇宙之王。

(哈姆莱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沧海万顷唯系一江潮。

(《红楼梦》)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

请你选择其中两句名言,设定一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作文中要出现选择的名言原句,并加有引号,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要抄袭。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人》)

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而教材所选的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虽历史久远,但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上述五则名言均选自《论语》十二章,它们给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合理引用其中两至三则名言,以“做更好的自己”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余华

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很少人想成为更好的人。——阿兰·德波顿

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要求: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了五则内容。第一则是夸美纽斯的名言,强调对事实现象准确判断的重要性,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第二则是《礼记》中的话,说明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第三则是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名句,强调“拿来主义”的正确方法是要独立思考有主见,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有拿的选择权;第四则是爱尔维修的名句,意在强调虚妄的判断的原因是情感和无知;第五则是说如今大量网络信息既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也会误导我们,给我们带来烦恼。

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综合来看,网络是一座信息的“百宝袋”,里面藏着无穷的东西。人们可以随意所欲地从那里获取各种想要的东西。可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分辨能力。网络信息是把双刃剑,面对网络信息,首先要做到“兼听则明”,不可“偏信”。有些人在网上只愿意接受自己喜欢的信息,而不管其是否真实、可信,从而陷入到信息孤岛当中,只接受单方面的信息。最好能够听取各方信息,以免陷入片面的看法。其次不要被个人好恶所左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三观,看事情都有自己的角度。只是在对待网络信息时,不要把个人看法极端化,只相信自己喜欢的东西。再次,网络的信息尤其是自媒体普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难以让我们真正了解知识。而且由于其进入的门槛低,也导致了大量不靠谱的信息出现。因此作为求知者,更要具有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在网络时代里提高个人见识。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观点,面对繁杂网络信息,要有鉴别,有取舍,不盲从。然后展开论述,一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鉴别的能力。二是需要对信息持谨慎态度,避免盲目传播。三是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和话题。四是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信息保护的原则,不能违反道德伦理。

立意:

1.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增强自控力。

2.面对网络信息,正确辨明真伪。

3.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清醒、理性和客观。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启示我们树立高远的目标,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第二句话设喻说理,启示我们必须要有人生的目标,同时也应该朝着目标不懈奋斗,笃行不怠,不能空喊口号,不付诸行动。第三句话从反面启示我们,唯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有可能成就成功的人生。

三句话都围绕着“目标”展开,突出了目标的重要意义。启示我们应树立准确的、清晰的、可行的目标,并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目标的内涵,目标的重要性,如何设置目

标等角度展开论证。在论述“目标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展开具体分析,使论证更具有深度。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综合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如可以列举周总理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指引下,笃行不怠,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的事例,论证树立高远目标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引用蒙田“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的名言,论证我们应该为自己订立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坚定信念,不随波逐流,不三心二意。还可以使用比喻论证,借“没有目标的人生,就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行”论证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使论证更生动。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立足于当下,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据。如当下社会中,不少人对生活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湮没无闻,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论据更全面。

立意:

1.确立目标,笃志前行。

2.树立崇高理想,脚踏实地奋斗。

3.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3.例文:

环境影响与个体成长

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环境总要影响甚至改变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便是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于人是双刃剑,既可树人,也可毁人。孟子的母亲懂得这个道理,怕孩子受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三择其邻,最后住到学堂旁,孟子才开始读书。“与善人居,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昔孟母,择邻处。”吟哦此句,在感慨为孩子着想的无私母爱的同时,也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不小。若没有这“择邻”的母亲,只怕今日也无这贤明的“亚圣”。环境对人有着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生物学中,生物的表现型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类比可得,人的素质高低,品质好坏也应与环境相关联。“人之初,性本恶”一言也不无道理,若放任孩子自己成长,他也许心地纯善,但必不了解何为何不可为,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

但是,人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对人影响大,不等于人就是环境的奴隶。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抵制环境的影响。叔本华说:“事情本身并不影响人,影响人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句话也是包含了人可以在环境中独立甚至改造环境的意思。是否环境便是影响好坏的唯一因素?显然不是。若是,文天祥则不会在受降乱世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句;若是,东坡应在黄州一蹶不振;若是,子美应在国破山河之时便放弃了挣扎,哪里还有“大庇天下寒士”的夙愿。

泱泱华夏,漫漫长河中,因为不肯屈从环境,因为被教育过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故而这个民族,这份历史,这份骨气,一直延续,至今长盛不衰。

而今社会中有许多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想让孩子进入重点班,无非也如孟母一般,想让孩子所见所闻俱是好的,耳濡目染,学习到的都是优秀的。无可置否,这里面蕴含着一份望子成龙的期待,是一颗爱子之心。但是有些家长过了头。过于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能会造就一个人云亦云的社会。环境会给人造成影响,但并非能决定人的高低。最终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还是取决于自己。《破产姐妹》中有句话很出名,“你是谁取决于你的DNA,但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只取决于

你自己”。

劝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揆诸吾辈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途无比光明,成长于红旗下,春风里,担当复兴重任,自当立志与时代同频共振,苦学与先贤共探未知,用自身修养才能让社会,国家,世界环境更加美好,让复兴伟业的征途更进一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道以“环境”为话题,思辨性较强的多材料作文题。材料为三则名言,第一则名言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二则名言也在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三则名言则认为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三则材料所讲的都是环境这一话题,但是表达了两种观点,前者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后者认为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并不重要,关键还是个人。

《劝学》与《太子少傅箴》的语句都在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比较客观地指出好环境对人有积极的影响,恶劣的环境则反之。节选自《爱莲说》的句子则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并没有决定作用。因此,写作时突出思辨性更好。

这个作文题既可以凸显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凸显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哪种,都要明确体现自己的看法。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的角度,有如孟母三迁,为子择邻等例。从提高自身修养,发展自身的角度,可写革命先辈,“七一勋章”获得者、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等榜样,他们或身处逆境或身处顺境都能让梦想开花。还可以从反面来批驳当下社会许多青年惰于运动、惯于躺平。要立足现实,写出当代青年生在和平的中国,富强的中国这样大好的环境,更应坚定理想,提升自我,发愤图强,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写作时可以在首段先明确观点:环境影响人成长,但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主体部分可以安排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最后再重申观点。

立意:

1.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2.环境不能决定人生。

3.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打破环境的束缚。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有或没有,可以吗”,苏轼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不可臆断,强调要亲自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去办事。

材料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出自毛泽东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这则著名论断指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就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深入实际,努力全面把握客观情况,从“事”中求“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综合看来,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直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此外,有时还得下苦功夫做深入、系统、长期、反复的调查研究。有时必须多跑、多看、多听、多问、多记,手脚勤快、五官敏锐,才会有切实的收获。有时还需要用正确理论、科学知识去识别、判断、推理,如此才有可能使调研正确,才获得宝贵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拒绝臆断,重在调查。可采用层进式结构进行论证。一是调查的重要性,二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如从“下苦功夫”“坚持不懈”“运用智慧”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归结全篇,强调调查研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意:

1.拒绝臆断,亲自实践。

2.目见耳闻,仍需深入调查。

3.让目见耳闻与深入调查为发言权奠基。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三则材料都是传统文化材料,第一则,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这是孔子勉励年轻人的名言。他提醒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年轻,来日方长,大有可为。第二则,荀子说:“靛青,是从蓝草当中取得的,它的颜色却比蓝草还要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的温度还要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表明年轻人完全可以超越前辈们。第三则,韩愈说:“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弟子。”鼓励年轻人要有自信,不要被权威束缚,勇敢超越前辈。

三则材料大意相同,都是指年少者风华正茂,前途无量,鼓励他们做出超越前辈的成就。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为何后生可畏?为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是因为我们年轻,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因为我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进,敢闯敢干,有进取的劲头和能力。但这些也不是生而就有的,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知识,锤炼本领,锻炼能力,具有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才能不负先贤教诲,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美好时代。

写作时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来写。首先由先贤名言引出论点,然后分析三则名言内涵,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证青年为何能够得到如此高的期望;再分析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负先贤教诲,担当时代责任,超越前辈,用优异的成就赢得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荣耀。

立意:

1.后生可畏,后生有为。

2.超越前人,不负我辈青春。

3.超越前辈,赢得时代荣光。

6.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

第一句:讲的是庖丁解牛时,顺着牛身体的自然纹理,将刀插入筋与肉的间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走刀,说明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第二句,是

项羽霸业行将落幕之际,对着手下将士说出的为自己失败寻找开脱之词的话。他把自己的失败完全归结为上天要灭亡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这句话启发我们,自己才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即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第三句,引用哈姆莱特的语言,强调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的探索整个宇宙,个人精神的伟大无穷力量。第四句,强调专一、忠贞、坚守,人世间的美好,梦想,追求等太多了,能目标明确坚定专一地追求,把握中其中一二已经是足够了。第五句,意思是把人世间的事情弄懂了,处处都是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此句启发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感动,善于发现。第六句,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在与他人的对照中汲取成长的养分。综上,材料用不同的名言警句启发我们对为人处世、个人成长、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思考,题目要求选择两句设定一个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时,当进行两两组合进行立意。

行文构思上,选择一三句组合,展开论述,提出中心论点:顺应规律,助力“养生”。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引用第一句,强调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即引用第三句,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规律。最后,从意义的角度,发挥个人能力,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办事就顺利,办事顺利心情就愉快,这也就掌握了“养生”之道。

立意:

1.一三组合,论述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顺应规律之间的关系。

2.五六句组合,论述如何在生活中历练成长,既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又要善向他人学习借鉴。

3.一二组合,论述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4.四五组合,论述广博学习与专一坚守之间的辩证关系。

7.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论语》中的名句,第一则的意思是,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探索真理的决心和热忱,在他看来,道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第二则的意思是,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这句话强调修身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见贤思齐”,昭示的是榜样的作用;“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是说明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第三则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像野人一样(显得粗鄙);文采胜过了质朴,则流于虚浮。文采与质朴搭配得宜,这样才是君子。”这句话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道,这才能够称为君子。可见得我们的品性、本质非常的重要,但是光有品性而不学文,也不行。对人要懂得礼貌,懂得进退应对,讲话也要有文明、文采,不能够粗言,这才能够合乎君子之道。第四则的意思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曾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第五则的意思是,(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

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这句话强调,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写作时当合理引用其中两到三则,围绕“做更好的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以②④为基础探讨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要志向远大,同时善于借力。以③④为基础,谈君子的炼成,要文质彬彬,勇于担责。以①②基础探讨学习道理的方法和意义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做彬彬君子,担弘毅之责。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做彬彬君子,应当注重内在品行能力的修养,同时关注外在的美化,做内外兼修的君子。二、做彬彬君子,当行君子之道,志向远大,勇担重责,把个体生命融入建设家国的时代巨浪中。三、从反面论证,批判当下青年中存在的“躺平”、“佛系”等现象,呼吁时代青年做彬彬君子。

立意:

1.立修身之基,做弘毅之才。

2.做彬彬君子,行大道于中流。

3.见贤思齐,勇于反省,做更好的自己。

8.例文:

认清自我,活出本色

木心曾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以意义。”每个人生来都不是被他人赋予曾义的,自己的生命要由自己赋予意义。我们理应活出不被定义的自己,寻找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认清自己,活出本色。

认清自我,首先要打破被定义的自己。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人的一生就短短几十年,减去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减去几十年的奋斗工作,便只剩下了拄拐蹒跚的老年时光。如果在生活中还不断地被别人贴上的标签束缚自己,那一生将疲累不堪!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我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我是我自己定义的。鲜活的存在不该由外界的声音来定义,不将就,不妥协,才能绽放独特的人生之花。

认清自我,还要寻找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宋朝那位豪放洒脱的苏轼,把自己的贬谪生活看作是“平生功业”,不像一般人那样陷入消极沉沦,悲秋苦病。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他寻得了自己变得更好的潜力,即便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也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硬是挖掘潜力,把这蛮荒之地变成了开化之脉。“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从此,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洒脱,名扬天下的东坡肉的美味,西湖苏堤的利国利民,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苏轼。看来,潜力像一扇虚掩的门啊,不去推开,不认清自己,你永远也看不到这门后隐藏的光芒。

认清自我,就要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活出本色。《人性的弱点》中说过:“一个人的行动,比他说的话,更有详细的表现”。大国工匠刘永坦就以自身诠释了这句话,他扎根于新体制雷达科研的“无人区”,在艰苦的环境中以科技完成了自己精忠报国的理想,也实现了自我的独特价值。

《礼记》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在实现自我的独特价值过程中认请自己,我们要从自身的实力地位出发,明确合理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前行。只有真真切切地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实现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价值。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请认清自我,活出本色,成为最好的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为三则名言。

余华认为生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自己可以理解,我们的情绪只能有自己可以消化,我们的梦想要由自己来守候,我们的人生之路得由自己亲自踏出,不要活在别人的说法里。

阿兰·德波顿强调成为更好的人比拥有更好的生活更重要。成为更好的人是拥有更好的生活的前提。

苏格拉底则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知道我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对青年而言,认识自己,过审视的生活,才能避免盲从。

综合三则名言,总体上强调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必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

多则名言的材料作文必须强调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需要找寻到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苏格拉底的话是总领,人,要认识自己,只有更好的认识自己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结合余华的话,认识自己,到底是认识自己的什么呢?是要认识自己的内心。只有认识了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好的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有智慧有深度的人。这样三句话,就像是一个圆,首尾相连又互相渗透,要把这种渗透性表述清楚。

考生审题时要谨防掉进惯性思维里,材料针对的应该是个人,不是国家、社会,有一定的限制性。考生可以选择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但不可以按照平时的写作经验由个人的选择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选择。

上述名言对考生的成长颇具意义,能够引发考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行文时要结合材料内容,不能脱离材料,选好一个小的角度,确定立意,以小写大。

如写成议论文,在行文中,如果围绕“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观点,开头可以引用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慧,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引出论点;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认识自我与不能认识自我的对照中,得出认识自己非常重要的观点;接着进一步阐述认识自己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论点“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看到不足,发现长处,取长补短,拾缺补漏,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

立意:

1.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2.清醒地活着。

3.让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更美好。

4.认清自我,活出本色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名人名言类(含解析)

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名人名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度过一个全民抗“疫”的非同寻常的寒假,终于可以开学了。请你从下面几句名人名言中任选一句作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1)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只待出水,方知动不得。(宋程颐)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4)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英国罗素) (5)最崇高、最尊贵的财富,除了生命之外断无他物。(日本池田大作)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 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迪斯雷里 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鲁迅 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巴金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类(含解析)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名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拿来主义》) 任何一个虚妄的判断,其原因若不是我们的感情,就一定是我们的无知。 (爱尔维修) 而今,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网络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有时也会误导我们,给我们带来烦恼。 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上述名言警句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要射得高——欧洲谚语 生命是一支箭——因此,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然后把弓弦拉足,让箭飞射出去! ——范戴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诺曼·文森特·皮尔 这些名言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感悟?请把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很多人认为,在个体的成长中,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请结合以上几则名言,谈一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以上两则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讲述故事或发表议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古韵悠扬,智慧传承——经典名言的力量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古韵悠扬,智慧传承——经典名言的力量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经典名言,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可以启迪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优秀的经典名言,无论到怎样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不会过时,甚至能与时俱进,让人们从新的角度做出分析或阐释.在百年复兴路上,经典名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主要围绕古代经典名言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展开。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作文。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 古代经典名言具有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启迪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等作用。 优秀的经典名言在各个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不会过时,甚至能与时俱进。 经典名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百年复兴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典名言的传承与弘扬:可以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古代经典名言,以及这些名言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启示,强调传承和弘扬经典名言的重要性。 经典名言的现实意义:分析古代经典名言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在为人处事、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说明经典名言具有时代价值。 经典名言对民族精神的贡献:可以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经典名言的意义,如强

调团结协作、诚信守信的品质,以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这道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关键在于抓住古代经典名言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这一核心。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经典名言,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名言。这些名言既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智慧之源。它们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启迪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在百年复兴路上,经典名言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易经》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今天这个时代,这句名言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出自《易经》的名言,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句名言更是具有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不要被物质生活所迷惑,而要坚守道德的底线,追求心灵的升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强调了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句名言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激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君子之道,推己及人(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君子之道,推己及人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见一个乞丐,他很想有所施舍,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见乞丐的手高高地举着,他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流着泪说:“您能叫我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 (2)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一学校学生萧钰隆因患病掉光头发不敢上学,班上同学展现同窗大爱,并以同理心呼应钰隆,迎接他重返班上。虽然钰隆家境贫寒清苦,又遭遇家庭离异变故,但现在他仍坚定地说“我不能被打败!” 请综合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现实生活中,我们欣赏且提倡的是三种对待他人的态度——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如果我们把这三种态度进行不同的排序,则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 你愿意对这三种态度进行怎样的排序?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应该推己及人。 材料二:《孟子》又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也是相互的。 材料三:《乡土中国》的“长老统治”一节中提到: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严父亲子也是教化性的,“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爱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社会。”爱在传统的教化中体现。 这个世界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充满了爱。爱无处不在,表达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请结合一则材料或综合几则材料进行分析,以“爱”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儒家学说尊崇推己及人的原则,认为利己与利人互为因果、彼此转化、辩证统一。但是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利己与利人是完全对立的,利人无法利己,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独善其身才是正解。 假设你是《中职天地》期刊“畅所欲言”栏目的撰稿人,请你以“利己与利人”为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尊重每一个生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④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⑤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围绕“对人待己”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立身特别重视“己”“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己”与“人”畛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己”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字数不得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可恃者己,难恃者人。 ——魏源 ②一起向未来!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口号 上述材料对个人立身、人与人相处、国与国相交,都有着很多启示,请你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自身的生活或时代,写一篇作文,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为人要能够自我反省,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格言联璧》中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意为一个人独自静坐时,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和他人聊天闲谈时,不要说人闲话。 你怎样看待古人这种责己恕人的做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知行合一,方能致远(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知行合一,方能致远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譬如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生活就像抖音,你关注什么,就会给你推送什么。所以一定要关注美好的人和事,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磁场! ——某媒体 材料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 以上材料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知行合一 顾名思义,即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了好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当在行动之前固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能否在行动之前消除障碍,但是我們可以在行动之中克服困难.别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那就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名言型材料作文“争与不争”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休谟 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奥维德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争与不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名言构成,围绕“争与不争”展开。休谟和奥维德的话主要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道德经》的观点是“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即大智慧者(圣人)只做事,不争夺名利地位。“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说,只做事而不争夺名利地位的人,别人无法与之相争。 分析材料可知,休谟的话强调了高尚的竞争对培养和锻炼人的才能的重要作用;奥维德用形象的语言从反面强调了竞争对事物、对社会进化发展的作用;而在老子的眼中,不争是人生的高境界,是大智慧者的处世方式,主张以淡然的态度对待人生。可见,“争”与“不争”这一话题,具有思辨性。“争”具有进步意义: 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 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 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当然,“争”也要注意度,要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名篇类之《孔子家语》(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名篇类之《孔子家语》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对几位学生的评价。孔子说:颜回仁慈,但有时仁慈过分,以致会一味迁就他人,这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子贡口才很好,却不懂语言的局限,不懂沉默的力量;子路英勇过人,敢作敢为,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这样难免会意气用事;子张庄重严谨,但有时过分,以致清不容物,让人见而生畏,敬而远之。 如此看来,一个人有某方面优点的同时,也往往有相应的缺点。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鲁会盟,齐国国君采纳晏婴的主张,令一群侏儒在鲁定公面前跳舞

以侮辱鲁国。孔子迅即上前呵斥,强烈要求当场斩杀这些侏儒。齐君深感惭愧,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四邑及汉阳之田。 (摘编自《孔子家语·相鲁》) 鲁肃责备关羽:“我们吴国可怜你们无家可归,才把荆州暂借给你们。如今你们已得益州,有了立足之地,就必须归还荆州。”话音未落,关羽的随从说:“土地,谁有本事占领就是谁的,哪有固定不变的主权!”鲁肃厉声呵之。 (摘编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杨洁篪: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年、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王毅: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对话) 史家传承了至圣先贤的骨气,我们见证了中国外交天团的豪气!学校计划在下周全校升旗仪式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你将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国旗下讲话。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伏尔泰(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伏尔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伏尔泰: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杨澜: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雪崩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海明威 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57天内放射性物质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240天到达我国沿岸海域,3年后影响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而其排放至少要维持30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分类训练格言类(含解析)

材料作文分类训练-------格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某校将举办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格言,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耀华中学95年华诞!新入学的你们成为了这所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名校的一员,一定与有荣焉。徜徉尚朴楼,你可曾留意楼梯间悬挂的以下格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徐悲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单纯的才智不能代替道德上的正直。 ——爱因斯坦这些名人名言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依据其中的一则或几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主题鲜明;①条理清晰,逻辑感强;①不少于800字;①不得抄袭,不得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下四句格言出自《格言联璧·处事》: (1)待已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2)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感,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3)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4)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读完以上格言,你对“为人处世”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④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蔡元培) ⑤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培根)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教给我们处世之道,哪怕是到了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这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格言也不过时。请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结合以上格言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蔡元培 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培根 学校德育论坛举办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请结合以上格言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专项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专项写作指导: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 一、名言警句的定义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二、出题特点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三、常见题型 1.单一观点型 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如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作者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不要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是放眼世界,突破自我,做有利于社会、世界、人类的事情。 单一观点型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类,考生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 ①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找准材料所蕴含的真正观点。如上例,考生的立意点只能是后半句而不是前半句。 ②紧扣观点中的关键词一字不改以避免偏题。 ③让思想驰骋于材料之外,八方取材,联系社会与人生,写出观点的现实意义,

但行文时也一定要用观点中的关键词扣题,切忌游离于关键词。 2.对立观点型 所谓对立观点型就是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观点又是对立的关系。 如2013年安徽卷萧伯纳的名言:“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对立观点型试题,名言中蕴含着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对立并且没有主次之分,可采取以下几种写作思路: ①赞同第一个观点。 凡事有果必有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考生可用历史的眼光探究“会这样”的原因。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历史。 ②赞同第二个观点。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世界。“为什么不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 ③辩证地看待两个观点。 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过去,更要有开拓未来的勇气,因为任何反思都是以未来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故考生可立意为人不仅要站在过去,更要站在未来;人要追问过去,更要追问未来;人要多为梦想做准备,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手等等,进而写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3.相辅相成型 所谓相辅相成型就是指试题材料中蕴含几个观点,这些观点命题者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要么互为补充,要么正反对比,共同探讨一个话题。 (2013年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名篇类之《道德经》(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名篇类之《道德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左传》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材料二:老子《道德经》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始”与“慎终”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智慧,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含意和现实生活,以李华同学的身份写一篇在高二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竞争是一切事物的源流与主宰。”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这样描述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道德经》有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言:“水利万物而不争。” “争与不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以上两则材料均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引用过的名言,以极为凝练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清晰;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二)“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 (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简与巨,大与细,这是辩证法,又是事业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①不少于860字;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模拟作文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做事必须躬身入局、置身事内;也有人说,做事要身处事中、置身事外。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变化”最恰当不过了,从宏观的角度讲,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从微观的角度讲,身体细胞每天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个子长高是变化,我们从初中来到高中是变化……你知道吗?这么多年,你的家庭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请以“我家的变化”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贤者,便应该

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现实生活中,见“贤”与“不贤”的考量彰显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以上材料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模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树上的男爵》里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树上却始终热爱大地的形象,提出“因为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荣者自安安,庸者自碌碌,关怀则乱,当局者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 请综合以上材料,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这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经典语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 《经典语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①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 ①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礼记》 请以上述经典语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任意组合,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解】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先秦的五句名言,考生需要先理解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才能进行写作。 ①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句名言强调“意志坚韧和“勇挑重担”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宽广、坚韧的品质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①意思是: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此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①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可见生活中要重视积累,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而且祸患常积于忽微,要防微杜渐。 ①的意思是:《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解释了中国人独特的逻辑“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指出个人“心正”的重要性,强调家国情怀是个人情怀的最高追求。 ①意思是: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要敢于竞争,敢于争先,做时代的弄潮儿。试题要求以材料中的两三句为基础,任意组合确定立意进行写作。对此,可结合①①①谈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说明光有知还不够,还要重视行动的积累;可结合①①谈对自己人生规划、目标实现的影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如结合①①谈奋斗与坚持的关系,说明唯有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奋斗才有意义。写作时还要注意写作任务中“合理引用“的要求。比如,写作时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引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高远志向,心系祖国和人民,用充满活力的思维,铿锵有力的步伐,脚踏实地为个人及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专练++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专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 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以上看似矛盾的言论却充满人生智慧,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①出自宋朝诗人林通,意为懂得知足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材料②是鲁迅的名言,意为不满足是人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重要内驱力。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一道关于“知足”和“不知足”的思辨作文题。写作时对于“知足”和“不知足”的关系,可以做以下辩证思考:“知足与不知足”需要辩证看待,有时候,我们应该提倡“知足之足,常足”,因为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而不容易误入歧途。而有时候需要“不知足”,对于个体而言,志士进取、开拓和超越的奋斗所需的信念和操守,唯不自足才能超越自我,做强做大自我;对于社会来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也就是要不知足,不知足才能不断有进步。因而,知足与不知足是两个不同向不同面的内涵思想,都需要,但各有所适,贵在选择。所以写作时不可绝对反对或肯定“知足”“不知足”,而是要辩证思考分析。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需要知足却不满足。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三、将二者兼容互补,凸显其共性价值——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正是基于特殊性思辨,避开惰性思维产生的对立,于人生两面所需的统一中实现了“知足”与“不满足”的思想价值互补。 立意: 1.在物质上的知足和在精神上的不知足,二者缺一不可。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荀子思想(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荀子思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挫折,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海明威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荀子·劝学》篇有言: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是,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取悦别人。 ②当今很多大学生甚至名校生,读书学习只为了以后能进大公司,丰满履历,以便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温饱自己的胃。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如何看待学习的目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大意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以致用或许才是学习的终点。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迪,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毕加索(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毕加索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加索带学生到巴黎郊外的土豆地里写生,被土地的主人索赔,毕加索当即表示可用自己的画赔偿,农夫断然拒绝,徒弟们帮腔:“这可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画家!”农夫抓起一把湿泥说:“管他是谁!如果不赔,我就用泥巴糟蹋一下你们的画,让你们也尝尝被人毁掉劳动成果的滋味!”毕加索连连道歉,并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赔偿。 事后毕加索感慨了很久:“不要自以为是地觉得所有人都会高看你,在有些人眼中,你的所谓‘天价作品’甚至不及他的一亩土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所处的位置,用你所有的资源,做你力所能及的事。——西奥多·罗斯福 我总是做那些我做不到的事,以便我学会如何去做。——毕加索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毕加索: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期待着我们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 书法家:先选一个字,然后重复练习,直到高度熟练,练出力透纸背的境界,自然能写好其他的字。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谁能破名利,太虚任遨游! -----无名氏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虽然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临近高考,妈妈对小明说:“不用追求结果,只要你在准备的过程中,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就行。”爸爸听见了,却说:“高考是人生的大事,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结果比过程重要多了。” 父母的对话,让小明陷入了深思。他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引发班内同学热议。对小明父母的对话。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你的认知,给小明的父母写一封信,阐明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如歌,精彩的人生,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亦弥足珍贵。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究,书海中的一次次泛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成长中的一次次自我反思与顿悟……我们的知识在学习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炼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会。我们的生活因此丰盈而精彩,我们的青春因此美丽而绚烂。 请以“过程”为话题,叙述生活中的某个具体过程,或表达与“过程”相关的见解,感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要求:(1)内容翔实、感情真挚,观点明确,语言通顺连贯。(2)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昙花一现,谁都知道绽放的昙花是最美的。而昙花的绽放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为我们画出了那灿烂的画面,这个过程,却很少有人关注,大家都津津有味地欣赏它的结果,津津乐道着它的结果,说它是最宝贵的。其实,最美的不在结果,而在昙花绽放的那一瞬,那一个过程。过程才是最可宝贵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学习,家长、老师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唯“分”是赞。不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多努力,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歌德(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歌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歌德) 生无所息。(孔子)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读了上面三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其中一句或多句,自选角度,定立 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材料二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材料三2014年上海某著名中外合作大学有一种面试方式,5人一小组在18分钟内创造一件物品,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便利。材料只有纸、笔、剪刀和胶带。校方解释,在团队合作环节,考察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领导力,观察思考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①标题自拟。①不少于800字。①不得抄袭、套作。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德)歌德 读了以上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①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①不得少于800字。 ①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