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专业代

码 专 业 名 称 研 究 方 向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70302 分析化学

a.高效毛细管电泳:高效灵敏监测方法,生物大分子分析

b.微流控芯片:高灵敏、高通量功能化微量控芯片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c.单分子、单细胞分析

d.现代色谱分析:高效微柱液相色谱及固相微萃取 101 政治理论 必选

201 英语

202 俄语

203 日语

以上任选一门

302 数学二 必选

432 有机化学(I )

433 无机与分析化学 481 物理化学(II)

以上任选一门

或者

332 物理化学(I )(含

结构化学) 必选

432 有机化学(I )

433 无机与分析化学

以上任选一门 化学类各专业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习题课 熵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W Q U +=? 或 'amb δδδd δdU Q W Q p V W =+=-+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式中 p amb 为环境的压力,W ’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 pV U H += 3. 焓变 (1) )(pV U H ?+?=? 式中)(pV ?为pV 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12V V p pV -=?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 2 ,m 1 d p H nC T ?=?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体、固体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4. 热力学能变 2 ,m 1d V U nC T ?=?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 5. 恒容热和恒压热 V Q U =? (d 0,'0)V W == p Q H =? (d 0,'0)p W == 6. 热容的定义式 (1)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δ/d (/)p p p C Q T H T ==?? δ/d (/)V V V C Q T U T ==?? (2)摩尔定压热容和摩尔定容热容 ,m m /(/)p p p C C n H T ==?? ,m m /(/)V V V C C n U T ==?? 上式分别适用于无相变变化、无化学变化、非体积功为零的恒压和恒容过程。 (3) ,m ,m p V C C R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4)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23,m p C a bT cT dT =+++ 式中a , b , c 及d 对指定气体皆为常数。 (5)平均摩尔定压热容 21,m ,m 21d /()T p p T C T T T C =-? 7. 体积功 (1)定义式 V p W d amb -=? 或 V p W d amb ∑-= (2) )()(1221T T nR V V p W --=--= 适用于理想气体恒压过程。 (3) )(21amb V V p W --= 适用于恒外压过程。 (4) )/ln()/ln(d 12122 1 p p nRT V V nRT V p W V V =-=-=? 适用于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 (5) ,m 21()V W U nC T T =?=- 适用于,m V C 为常数的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我校在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分析化学专业,60年代开始在有机分析试剂与稀有金属分析方面的研究上取得成果。70年代开始了以离子敏化学传感器为特点的化学传感器研究工作,其中“氟离子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到80年代,该学科点于92年获机械部批准成立“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和化学传感技术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实验室”获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2001年建成“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该学科具有显著的研究特色与较高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均有优势。研究成果突出,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整体水平为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1996-2000年共发表论文620篇,其中248篇为sci收录,申请及获准专利9项。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将。学科带头人在学科领域内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多人次担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顾问、编委,多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要大会报告。学科带头人俞汝勤、姚守拙相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与其他院士共同发起召开本学科首届香山科学讨论会。该学科已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并已聘请相应教授。 该学科在化学计量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方向一开展了范围广泛的系统研究,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级和部省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在纳米和单分子水平生化分析方面开拓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并取得许多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化学计量学方向,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有关黑、白、灰分析体系分类理论,对分析化学计量学近年来发展的多元校正和多元分辨方法的分类和发展及新型仪器的构建上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分析体系根据现代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响应数据的特点,发展了有关化学计量学解析新方法及新算法三十余种,解决了黑色和灰色分析体系中的实际分析难题,为环境监测、中草药分析等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析手段和方法,为高维分析仪器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该学科已成为我国化学计量学重要研究基地。 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技术方向,系统开展了压电液相振荡化学传感新领域,成为80年代国际上首先在此领域实现突破,使压电晶体在液相中稳定振荡从而卓有成效地用于化学与生物测量的两个研究集体之一,并找出了在液相实现振荡的关键条件与改善振频性能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完整的压电晶体液相振荡性能定量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开展压电液相振荡传感、表面声波生物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和单分子水平生化分析方向,以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为出发点,发展和应用新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分子、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分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机理,为人类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诊断提供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和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电化学习题.

1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通电 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 。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2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3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 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4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 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5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计算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所需离子摩尔电导率的数据查表。 解:的解离反应为 查表知 因此,

6已知25 ?C时水的离子积,、和的分别等于 ,和。求25 ?C时纯水的电导率。 解: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纯水的电导率 7试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离子强度:(1);(2);(3)。 解:根据离子强度的定义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116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对后续专业及工程应用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作为其它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基础,培养获得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为学生所学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和今后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一般在五年制高职三年级第一、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化学理论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各教学章节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着重理论知识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可能、可行性研究,强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热力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并运用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气体、溶液、相平衡、电化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理解化学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及与热力学的关系,基本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3、了解动力学方法的特点,初步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和催化作用的特征,初步掌握链反应、光化学反应; 4、初步掌握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并运用热力学及有关理论来讨论某些性质。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先行课内容的理解; 2、了解物化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运用物化的基本原理、手段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实验现象,能正确操作并读取数据、检查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教学内容: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形成、发展和前景、研究方法,怎样学习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二)气体 教学内容: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临界现象,真实气体方程。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分压、分体积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体系与环境、状态、过程与状态函数等基本概念,内能、焓、热和功的概念,内能与焓的变化值同恒容热与恒压热之间的关系,可逆过程与最大功。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重点:内能、焓、热和功的概念;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教学难点: 内能与焓的变化值同恒容热与恒压热之间的关系;可逆过程与最大功;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内容: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S)和吉氏函数(G),熵变和吉氏函数差,熵判据和吉氏函数判据。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考研择校择专业 分析化学专业院校排名

考研择校择专业分析化学专业院校排 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 1 北京大学5★3 1 2 武汉大学5★ 3 1 3 南京大学5★3 1 4 清华大学5★3 1 5 厦门大学5★3 1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3 1 7 浙江大学5★3 1 8 吉林大学4★3 1 9 南开大学4★3 1 10 复旦大学4★3 1 11 湖南大学4★3 1 12 中山大学4★0 1 13 东北大学4★0 1 14 四川大学4★0 1 15 兰州大学4★0 1 16 山东大学4★0 1 17 华东师范大学4★0 1 18 陕西师范大学4★0 1 19 福州大学4★0 1 20 同济大学4★0 1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有机化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 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 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 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 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 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结构与性质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2.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 4.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 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 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 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 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 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7.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 8.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 9.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10.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 象;纽曼投影式; 11.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三)、不饱和脂肪烃 1.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

物理化学

一、选择题 1.. 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 ) (A) 浓差极化电极 (B) 电化学极化电极 (C) 难极化电极 (D) 理想可逆电极 2. 298 K、0.1 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 为:(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 H2 (A) 大于-0.06 V (B) 等于-0.06 V (C) 小于-0.06 V (D) 不能判定 3. 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φ? (Zn2+/Zn) = -0.763 V,电解一含有 Zn2+(a=0.01) 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 (A) pH > 2.06 (B) pH > 2.72 (C) pH > 7.10 (D) pH > 8.02 4.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 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 (A) Cl2 (B) O2 (C) Cl2与O2混合气体 (D) 无气体析出 已知:φ? (Cl2/Cl-)= 1.36 V , η(Cl2)= 0 V , φ? (O2/OH-)= 0.401V , η(O2) = 0.8 V 。 5. 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6.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7. 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φ? (Fe2+/ Fe) = -0.440 V ,φ? (Ca2+/ Ca) = -2.866 V φ? (Zn2+/ Zn) = -0.7628 V ,φ? (Cu2+/ Cu) = 0.337 V 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A) Cu →Fe →Zn →Ca (B) Ca →Zn →Fe →Cu (C) Ca →Fe →Zn →Cu (D) Ca →Cu →Zn →Fe 8.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 (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 (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 9. 电解混合电解液时,有一种电解质可以首先析出,它的分解电压等于下列差值中 的哪一个?式中φ平,φ阴和φ阳分别代表电极的可逆电极电势和阴、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 ) (A) φ平,阳-φ平,阴 (B) φ阳+ φ阴 (C) φ阳(最小)-φ阴(最大) (D) φ阳(最大)-φ阴(最小) 10. 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的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 (A) 2Cl- ─→Cl2+ 2e- (B) Cu ─→Cu2++ 2e- (C) Cu ─→Cu++ e- (D) 2OH-─→H2O + 1 2 O2+ 2e- 11.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 (A) φ? (Na+/ Na) < φ? (H+/ H2) (B) η(Na) < η(H2) (C) φ(Na+/ Na) < φ(H+/ H2)

上海交大2001物理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 一、 选择题(共10分,1分/小题) 1. 有一气体,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T C 和P C ,则欲使此气体液化,必须符合的条件为: a.:T>T C , P>P C b :T>T C , P

T C ,P 达到一定值 2.理想气体在绝热情况下向真空膨胀,则 a :W=0,△G<0, △F>0 b :W=o, △G<0, △F<0 c :W>o, △G<0, △F<0 d :W=o, △G>0, △F>0 3.实验活化能是负值时,k (速率常数)~T (温度)图的斜率为: a :大于0 b :小于0 c : 等于0 d :不能确定 4.反应CO (g )+2H 2(g) ?→?CH 3OH(g)在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平衡常数为K,若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此时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平衡常数为K ,,则 a:K= K ,, Ea = Ea , b:K> K ,,Ea< Ea , c:K= K , ,Ea > Ea , d:K> K ,,Ea > Ea , 5.已知水溶解某物质以后,起表面张力γ与溶质的活度α呈如下关系 γ=γ0-Aln(1+B α) 式中γ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B 为则常数,溶液表面超量2Γ为 a: 2Γ= -)1(Ba RT Aa +b: 2Γ=-)1(Ba RT ABa +c: 2Γ=)1(Ba RT ABa +d: 2Γ= -) 1(Ba RT Ba + 6.n mol 理想气体s ?????????Τ?ρ的值等于: a: R V b: nR V c: V C V d: P C V

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是湖南师大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目前实力雄厚的学科之一。上世纪50-80年代,本学科一直在稳步发展之中,曾师从卢佩章院士的龚键教授,50年代起一直在色谱分析领域耕耘着,做出了较大的成绩。80年代末,在世行贷款的支持下,湖南师大建立了省属高校中精密先进分析仪器设备配备最齐全的分析测试中心,迄今已承接并圆满完成了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大量分析测试任务。90年代以来,随着一批国内著名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相继来到湖南师范大学,特别是97年姚守拙教授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并领衔成立化学研究所以来,在姚守拙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1999年批准)的领导和引导下,该学科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该学科在姚院士领导下,形成了一支以优秀中青年教授、博士群为主体的勤奋投入、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学术梯队。该学科1997年起在有机化学专业有机分析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分析化学专业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的学术梯队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2人,其中具有国(境)外留学访学经历者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另有在职博士3人)。本学科点目前承担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计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院士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才基金及其他重要课题30项,在研课题经费623万元。与九汇现代中药开发公司、长沙卷烟厂等企业有合作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横向合作。96年以来,学科点人员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部省级各种奖励7项,主(参)编出版著作和教材6部,发表论文190多篇,其中sci收录80篇,4篇发表在学科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刊物anal. chem.(2),j. phys. chem. b(1)和biotechnol. prog.(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本学科现有三个特色明显的稳定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分离与色谱分析、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电化学与表面界面分析表征,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1、天然产物分离与色谱分析:本方向集基础与应用研究于一体,主要针对与我国我省中草药产业相关的天然产物资源研究和开发,进行中草药成分分离分析及标准品制备研究。采用吸附树脂法有效地分离纯化了甜菊甙、银杏叶黄酮和萜内酯以及除去淫羊藿中的鞣质等,较深入地研究了贯叶连翘、银杏叶等10余种药用植物原材料及标准化提取物中的成分。研制出的红花黄色素a等8种标准对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这些对照品已在相关中药生产厂家应用,并被卫生部采用。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本方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成为国家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草药成分标准对照品生产基地。 2、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本方向的特点是将分析化学与压电、表面声波、光谱电化学、近红外、毛细管电泳等新型测试技术、生命科学相结合,发展成新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拟继续强化现有优势研究领域,并以疾病防治为目标,开展药物和标志物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分析研究,争取建立一批有效的生命体系实时在体或痕量离体分析新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B节选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B)(节选)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生命、环境、农学、医药专业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带 * 的题目,除环境、药学专业外,不用做。 一、选择题:15%(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 1、()某溶液的pH=0.04,则其中H+的浓度为: A、 0.912mol·dm-3 B、0.91mol·dm-3 C、 0.9mol·dm-3 D、1.1 mol·dm-3 2、()H3PO4的pK a1、pK a2、pK a3分别是2.12、7.12、12.32,在下列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液中HPO42-的平衡浓度最大的是: A、7.21 B、10 C、12.32 D、14 3、()将BaSO4分别放置于纯水、1.0mol·dm-3 NaCl、1.0mol·dm-3 BaCl2三种溶液中,溶解度分别为s1、s2、s3;则三者的关系为: A、s1>s2>s3 B、s3> s1 > s2 C、s2> s1 >s3 D、s2> s3 > s1 4、()某金属离子在八面体弱场中磁矩为4.90 B.M.,而在八面体强场中磁矩为零,该金属离子可能是: A、Cr(III) B、 Mn(II) C、 Co(II) D、 Fe(II) E、以上都不是 5、()要想增加电池(-)Zn|ZnSO4(c1)|| CuSO4(c2)|Cu(+)的电动势,应采取的办法是: A、负极通入H2S气体; B、正极加入CuSO4溶液; C、负极加水稀释;D上述三种都可以。 6、()已知某金属指示剂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电离,H32In- 2-3- (它与众多的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是酒红色,如用EDTA滴定Mn2+,用该指示剂指示终点,合适的酸度范围是: A、pH<3 B、3<pH<6 C、6<pH<12 D、pH>12 *7()某一有色溶液浓度为c,测得其透光率为T0。把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透光率为: A、(T0)2 B、(T0)1/2 C、T0 2D、2 T0 二、是非题:5% 1、()溶度积常数可以衡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K spθ(AgCl) = 1.77×10-10,K spθ(Mg(OH) 2 ) = 5.61×10-12, 显然,AgCl在水中溶解度更小。 2、()按照晶体场理论,强场配体和弱场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配位时,其晶体场稳

2016年上海交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上海交通大学 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命题考试 科目代码837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物理部分 1.名词解释(4*5分) 1、高斯链和等效自由结合链 2、时温等效原理 3、普适标定曲线 4、强迫高弹形变 2.简答题 1、什么是静柔顺性和动柔顺性?(10分) 2、什么是玻璃化转变?简要叙述自由体积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并说出四种测量玻璃化温度的方法及其依据。(15分) 3、运用热力学分析橡胶高弹性的物理实质并且叙述出橡胶拉伸放热的特征。(15分) 4、以SBS为例,解释说明“应变诱发塑料-橡胶转变”现象。(15分)高分子化学部分 1.简答题 1、什么是动力学链长和数均聚合度?在没有链转移的情况下,两者是什么关系? 2、合成热塑性酚醛树脂和热固性酚醛树脂该怎么设计流程?

3、CH2=C(CH3)2、CH2=CHCH3、CH2=CHNO2分别可以进行什么聚合,理由是什么? 4、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组成进行控制?工业上有哪几种方法? 5、为什么聚氯乙烯在200度以上加工会出现颜色加深现象?为什么聚丙烯晴只能进行溶液纺丝? 6、为保证Zigler-Natta引发剂引发的配位聚合能顺利进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保障实施的过程? 7、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和反离子有哪些结合方式?这些方式的存在受哪些因素影响? 8、典型乳液聚合具有持续反应速度快、产物分子量高的特点,本体聚合时常常出现聚合速率突然上升、产物分子量增加的现象,试分析上诉特点和现象的原因,并指出两者的异同。 9、什么是“活”性聚合物?为什么阴离子聚合可以当做活性聚合? 10、聚合物化学反应跟小分子化学反应相比有哪些特征? 2、计算题 1、合成尼龙66相对分子质量18000,反应程度为0.995,请问产物端基是什么? 2、用Carothers方法计算凝胶点:2个小问,比较简单 3.计算一个由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产物相对分子质量。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谜底

( ) . 47.0 E=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 通过管线不仅可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3.已知H 3PO 4的p K a 1=2.12,p K a 2=7.20, p K a 3=12.36,若用NaOH 滴定H 3PO 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 值约为( B ) A .10.7 B .9.7 C .7.7 D .4.9 4.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碱是( D ) A .NaF (HF, p K a =3.46) B .NaAc (HAc, p K a =4.74) C .苯甲酸钠(p K a =4.21) D .苯酚钠(p K a =9.95) 5.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B )A .cK a ≥10-8 B . C . D . 6.佛尔哈德法则Ag +,所用滴定标准溶液、pH 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B )A .NH 4SCN ,碱性,K 2CrO 4; B .NH 4SCN ,酸性,NH 4Fe(SO 4)2C .AgNO 3,酸性,NH 4Fe(SO 4)2; D .AgNO 3,酸性,K 2Cr 2O 7;E .NH 4SCN ,碱性,NH 4Fe(SO 4)2 7.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8.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 A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是 ( D ) A . B . C . D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分析化学排名

分析化学研究生全国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武汉大学A+ 8 西南大学A 15 山东大学A 2 北京大学A+ 9 东北大学A 16 西北师范大学A 3 厦门大学A+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7 四川大学A 4 南京大学A+ 11 兰州大学A 18 陕西师范大学A 5 湖南大学A 12 南开大学A 19 中南大学A 6 浙江大学A 13 华东师范大学A 7 吉林大学A 14 复旦大学A B+ 等(29 个) :西北大学、河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扬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桂林工学院、江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B 等(29 个) :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首大学、长春师范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暨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广西大学、延边大学。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A类考生*B类考生*C类考生*备注 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01]280375627034512603147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湖南大学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

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化学专业本科)2 第一章分析化学相关文献 基本概念: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技术标准、通讯作者、ISSN、DOI (1)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去了解文献的相关知识? (2)SCI和SciFinder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说明如何获取一篇专利的原文。 (4)在尿样检验中,有什么手段可以降低假阳性出现的几率? 1.原始的创作,如期刊论文、技术报告、专利说明书??? 2.将一级文献经过加工整理、简化组织成为系统的文献,便于查找一级文献, 如书目、索引和文摘。 3.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范。如化工产品的分析 检验方法的各种标准。 4.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通讯作者也 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5.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 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 6.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它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视频、 报告或书籍等等。 1.了解文献,从而快速查找有价值的文献;方便自己写文献。 2.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内容涵盖所有自然科学,SciFinder Scholar是美国化学 学会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所出版的在线版数据库学术版,只有化学的内容。 3.从各国专利管理机构获取;从各商业性数据库获取。 4.控制时间,存放时间不能太长,从收集完毕到检测完毕不能超过2小时;不 能掺杂质;要用干净的容器装;进行复检,比如镜检。 第二章分析化学的一些发展趋势 2.1单分子分析 基本概念:消失波、TIRFM、TLM、AFM 1.标准波在全内反射界面呈指数衰减由光密渗入光疏介质而形成消逝波。 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利用光线全反射后在介质另一面产生衰逝波的特性, 激发荧光分子以观察荧光标定样品的极薄区域,紫外区观测的动态范围通常在200 nm以下。 3.热透显微镜 热透显微镜采用波长不同的两种激光器。在激光束焦点附近如果有对光有吸收的物质存在就会吸收光而发热,激光焦点中心部位发热多而边缘发热少,周围的水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起到凹透镜的所用,当另一束激光通过时,会因为凹透镜的作用而发散,据此进行物质探测。 4.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之间交互作用力,将激光束照射到微 悬臂上,再进行反射及反馈来呈现待测物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特性。 (1)为什么要发展单分子分析方法?并举例具体说明。 探测并识别单个分子,揭示基团平均所覆盖的分子特性,实时监测分子运动,具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 ★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参考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山东大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胡英等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hysical Chemistry.6th ed., Atkins P.W.,Oxford University Press.(有中译本) 附:关于教材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南京大学教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五版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通过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增删,并总结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修订而成的。全书重点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化学专业二级学科。课程以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为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有化学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打好专业基础,加深对先行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理解,做到知识面宽、基础深。另一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前人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碰到问题时,能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实施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方法、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手段,并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对每章进行一次习题课,以巩固难掌握的知识点,并掌握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纲要 绪论(1 学时) 一、知识点 着重阐明物理化学的意义、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湖南大学2004年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答案

湖南大学2004年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答案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2002级化工工艺、应用化学专业,2004.6.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定一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为(%):59.82,60.06,59.86,60.24。则平均偏差为0.16 % ;相对平均偏差为0.26% ;标准偏差为0.20%;相对标准偏差为0.33%;置信区间为(60.00±0.32)%() 2.47.0 3.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则在一次滴定中的绝对误差可能为±2 mL。常量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因此,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必须控制在20 mL以上。 4.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将它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量误差。 5.NH4CN质子条件为[HCN]+[H+]=[OH—]+NH3 6.已知HAc的p K b=4.74,则0.10mol/L NaAc溶液的pH= 8.87 7.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 5.15±1 8.H2C2O4的p K a1=1.2,p K a2=4.1。当pH=5时,草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2O42- 9.在含有Ca2+、Ag2+混合溶液中,在pH=12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Ca2+。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是掩蔽Fe3+、Al3+,加入NaOH的作用是掩蔽Mg2+,使之形成Mg(OH)2 10.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E=,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处于滴定的突跃范围内。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随机误差在分析测定中是不可避免的;

湖南大学版分析化学教材第二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解析 1 分析质量的保证 题1.1 计算下列结果: (1)3 (2.7760.0050)(6.710)(0.0360.0271)-?-?+?; (2)5.00(27.8024.39)0.1167 1.3241?-? 解 (1) 008.0)0271.0036.0()107.6()0050.0776.2(3 =?+?-?- (2) 0 .153241.11167 .0)39.2480.27(00.5=?-? 题1.2 测定某铜合金中铜含量,五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 27.22%;27.20%;27.24%;27.25%;27.15%,计算: (1)平均值;中位数;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若已知铜的标准含量为27.20%,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1)平均值为:%21.27==∑n x x i 中位数为:27.22% 平均偏差为:n x x d i ∑-= ) ( =% 03.05% 15.0= 相对平均偏差为:%100?x d =% 12.0%100%21.27% 03.0=? 标准偏差为: % 04.01 /)(22 =--= ∑∑n n x x S i 相对标准偏差为:%100?= x S S r =% 15.0%100%21.27% 04.0=?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 02.05%04.0===n S S x (2) 绝对误差%01.0%20.27%21.27=-=-=μx 相对误差% 04.0%10020.27%20.27%21.27%100=?-=?-=μμx

题 1.3 从一车皮钛矿砂测得TiO 2含量,六次取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58.66%,标准偏差0.07%。求置信度为90%,95%,99%时,总体平均值μ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 对于有限次测定的少量数据,总体标准偏差σ未知,故只能用样本平均值x 和样本标准偏差,按(1.22)式对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做出估计: n S t x f ,αμ±= 查f t ,1α分布表,α为显著水平,f 为自由度 已知6%,07.0%,66.58===n S x 90%的置信度时,02 .25,1.0=t 则 (%) 06.066.58607 .002.266.58±=?±=μ 95%的置信度时,57 .25,05.0=t 则 (%) 07.066.58607 .057.266.58±=?±=μ 99%的置信度时,03 .45,01.0=t 则 (%) 12.066.58607 .003.466.58±=?±=μ 题1.4 某学生测定工业纯碱中总碱量,两次测定值分别为51.80%,51.55%,试计算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如果该学生又在同样条件下继续进行四次测定,其结果为51.23%,51.90%,52.22%,52.10%,试计算六次测定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 试题中未说明置信度,此时一般取置信度为95%进行计算。 两次测定:95%置信度,71 .121,05.0=t 则 (%) 68.51255.5180.51=+=x (%) 18.01/)(22 =--= ∑∑n n x x S n S t x f ,αμ±= (%) 62.168.51218 .071.1268.51±=? ±= 六次测定:取95%置信度57 .25 ,05.0=t , (%) 80.51== ∑n x x i , (%) 37.01 /)(22 =--= ∑∑n n x x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