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中文译稿)

2012年9月

联合论坛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国际证监会组织

国际保险监督官组织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①/译

①本文件由张晓朴、陈璐、毛竹青翻译,刘春航、张晓朴审校,吉玉萍、张莉、吴斌斌、王纯怿、刘瑞霞、

一、背景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集团在维护全球和地区经济稳定中的重要地位。金融集团经营范围广、构成复杂,涉及受监管实体和未受监管实体(如特殊目的公司和未受监管的控股公司),给分业监管带来很大挑战。危机显示,现有监管未能全面覆盖金融集团的所有经营活动,也未能准确评估上述活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和成本。

联合论坛先后在1999年2月和12月发布报告,提出金融集团监管的基本框架(简称1999年版《原则》)①。1999年版《原则》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金融集团资本充足性评估方法,包括资本重复计算的认定;(2)促进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3)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4)对金融集团管理层、董事和主要股东的履职评价;(5)对风险集中度、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的审慎管理与控制。

联合论坛在2009年进行的对1999年版《原则》执行情况的内部评估(简称《内部评估》)和报告中,建议对1999年版《原则》进行更新和完善。2010年1月联合论坛发布《对金融规制性质和范围差异的审议报告》(简称《审议报告》)②,总结了金融危机中金融集团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再次提出对1999年版《原则》进行后评估和扩充,得到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支持。

①1999年发布的报告汇编至《联合论坛文件摘要》(2001),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joint02.htm。

《内部评估》建议对1999年版《原则》的修订主要包括:资本充足性、风险集中度及集团内部交易等内容,以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建议金融集团监管更加关注特殊目的实体①和金融集团的控股公司,并对“适宜性原则”进行更新完善,以覆盖公司治理方面更多的内容。

《审议报告》列举了金融集团监管的一系列问题②,认为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将改进金融集团监管。报告建议所有的金融集团,特别是那些跨境经营的金融集团,应纳入监管范围;监管要覆盖金融集团的所有行为和风险,包括对集团层面风险有重大影响的各附属机构(受监管实体和未受监管实体)的风险。报告还指出应弥补管漏洞并防止监管套利。

根据《内部评估》和《审议报告》的建议,2012年《金融集团监管原则》(简称2012年版《原则》)对1999年版《原则》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2012年版《原则》吸收了近期联合论坛的上一层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督官组织)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的最新成果。以上委员会认为应将金融集团监管的关注点集中在三个方面:(1)发现并纠正资本的重复计算,如双重和多重杠杆效应;(2)评估集团风险,包括风险传染、集

①参见联合论坛《关于特殊目的实体的报告》(2009年9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joint23.pdf。

②《审议报告》指出1999年版《原则》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新:(1)确保《原则》考虑自1999年以来行业框架及金融市场的新变化;(2)应对金融集团的业务和风险实行更有效的监测,尤其是对于跨境行为,以及当金融集团的业务部分受到监管、部分未受到监管时;(3)为加强金融集团监管奠定基础,尤其当金融集团或其组成机构具有系统重要性时;(4)促进跨业跨境监管机构间的合作协调;(5)明确各国(地区)监管机构对于金融集团内各实体风险的监管责任和权力;(6) 确保金融集团结构透明,与其业务规划一致,且不妨碍稳健风险管理;(7)尽可能提供可靠、有效的监管行动选择,以应对或避免危机发生。参见

中度、管理复杂程度、利益冲突等;(3)减少监管套利。

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版《原则》支持20国集团(G-20)提出的金融改革计划。这个计划要求通过更有效的监管来强化全球金融体系①。

二、目的

联合论坛发布2012年版《原则》的目的是为各国政府、标准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金融集团监管原则,支持对金融集团、特别是国际活跃金融集团的持续有效监管。联合论坛致力于缩小监管差异,消除监管“盲点”,并确保源自未受监管金融业务和机构的风险得到有效监管。2012年版《原则》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应用于对已有风险的监管,并至少应适用于对大型国际活跃金融集团的监管。

2012年版《原则》对1999年版《原则》的重要更新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指引:一是政策制定者应赋予监管机构必要的权力、授权和资源,确保监管机构能够对金融集团实施集团范围(group wide)的全面监管(参见监管权力和授权部分)。二是监管机构应通过集团范围的监管(参见监管责任部分),确保金融集团具备稳健的公司治理、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框架。(参见公司治理、资本充足性及流动性、风险管理部分)。

2012年版《原则》的结构安排便于各国(地区)监管机构①2010年6月26-27日举行的20国集团(G20)多伦多峰会公报指出:“我们已经通过强化审慎监管、促

进风险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全球金融体系。第二支柱是有效监管。我们一致认为新的、更强有力的规则必须配以更有效的监管。我们向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分配了以下任务:在与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磋商的基础上,向2010年10月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提出强化监管的建

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持续实施《原则》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估。

2012年版《原则》在许多方面都以1999年版《原则》为基础,具体分为五个部分。它们都建立在经修订的、更广泛的金融集团定义的基础上。同时,为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金融集团的结构情况,《原则》采用非描述性的、更灵活的方法对金融集团进行监管。

(一)监管权力和授权

1999年版《原则》针对金融集团受监管金融机构的监管,重点在于监管信息共享与协作(参见监管责任部分)。

2012年版《原则》设立了新的高级别原则,针对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该要求可以看作是实施集团范围有效监管的先决条件。新《原则》强调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赋予监管机构必要的权力、授权和资源,确保其能够独立或与其他监管机构协作,全面行使金融集团范围监管职责。全面的金融集团范围监管应尤其能获得源自集团内未受监管实体(包括未受监管的集团母公司)的风险信息,并且应有能力在必要时采取监管纠正措施。

(二)监管责任

1999年版《原则》针对金融集团受监管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一套监管信息共享原则;为如何确定一个(或多个)协调机构提供指导;并且对于紧急和非紧急情况下协调机构的责任和角色①提出一系列要求。

①参见《监管信息共享原则》(1999年2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bcbs47c9.pdf和

2012年版《原则》重申监管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强调确认集团层面(group level)监管机构的重要性。该监管机构的职责是专注于集团层面的监管并促进相关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新《原则》对监管机构在执行最低审慎标准、监管金融集团活动及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等方面的责任和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公司治理

1999年版《原则》对公司治理的要求仅限于“适宜性原则”(fit and proper principles)①,并未涉及更广泛的公司治理问题。

2012年版《原则》重申上述原则的重要性,对金融集团相关管理、控制人员的“适当性”(即履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原则》通过一系列高标准要求,确保金融集团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框架。这些要求涉及金融集团的组织架构、董事会和高管层职责、利益冲突的处理、薪酬政策等内容。

(四)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

1999年版《原则》明确了金融集团资本充足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要求,便于监管机构对集团范围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进行评估,并识别资本的双重和多重计算②。

2012年版《原则》在1999年版《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资本评估中充分考虑各类风险的重要性。新《原则》强调监管机构在集团层面资本充足评估中的作用,指出应充分考虑未受①参见《适宜性原则》(1999年2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bcbs47c4.pdf。

监管的机构、业务及其给受监管实体带来的风险。

2012年版《原则》提出了有关资本管理的高级别原则。这些要求为监管机构及集团内部资本规划流程(capital planning process)提供指引,确保金融集团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建立健全和实施稳健的资本管理政策。集团内部资本规划流程以良好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决策、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以及充分的内部控制为基础。

2012年版《原则》引入了流动性评估与管理的新要求。新《原则》为监管者提供指引,以确保金融集团准确计量并恰当管理流动性风险,从而满足集团各层面在正常条件及压力情景下的融资需求。

(五)风险管理

1999年版《原则》为监管机构提供指引,以促进金融集团对集团的风险集中度、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进行审慎管理与控制①。

2012年版《原则》重申了建立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性,提出需建立有效的系统和流程来管理和报告集团范围风险集中度、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情况。新《原则》着重强调金融集团应有能力计量、管理和报告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那些未受监管实体和活动所引发的风险。

2012年版《原则》提出了新的更高监管要求,为监管机构①参见《风险集中原则》(1999年12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bcbs63.pdf;《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原则》(1999年12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bcbs62.pdf;以及联合论坛报告《集团层面风险集中度识

提供指引,以确保金融集团具备完善的程序和流程,构建良好的集团风险管理文化,制定风险偏好政策,并定义集团风险容忍度,管理新业务及外包业务风险,进行集团范围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审慎加总各类风险,并将表外业务纳入集团监管范畴。

对1999年版《原则》和2012版《原则》更详细的比较,参见附件1。

三、适用范围

2012年版《原则》适用于整个金融集团范围①。对金融集团的定义是:在受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或保险业中,实质性地从事至少两类金融业务,并对附属机构有控制力和重大影响的所有集团公司,包括金融控股公司。

各国(地区)应考虑将这样一类金融集团纳入《原则》适用范围:此类金融集团既从事以上一类受监管金融业务,也实质从事在分业监管框架下未受全面集团范围监管的其他金融业务。

《原则》构建了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框架。该框架是对现有银行、保险和证券监管框架的补充,而非替代现有的监管框架。《原则》的目标是处理因金融集团跨业经营而导致的复杂性和监管差异问题。

作为一个补充性的框架,《原则》关注金融集团的特有审慎性风险,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填补分业监管的漏洞,并未否定分业监管。《原则》致力于缩小监管差异,消除监管“盲点”,确保①根据《原则》,如果一个集团仅从事受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或保险业中的一类业务,并从事其他商业活

对未受监管业务和实体引发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原则》在尊重国别差异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推动各国对金融集团的有效监管。例如,2012年版《原则》无意推翻或替代现有的分业监管对金融机构资本和流动性的要求。监管机构应尽量避免因监管要求的重复或冲突,增加金融集团不必要的负担。

为了保证金融集团所有潜在风险得到全面监管,应用《原则》对金融集团进行监管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国别差异。有效监管可能要求提高监管者的权力。在适用2012年版《原则》时,某些国家(地区)可能希望完善国内立法以推进原则的实施,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地区)都应如此。

2012年版《原则》强调监管机构要认清金融集团组织体系的复杂性,并了解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包括各附属机构对集团整体风险轮廓(risk profile)、财务头寸和集团内部其他机构的影响。

(一)未受监管实体(Unregulated entities)

监管机构应关注金融集团中未受监管实体所引发的风险,这非常重要。未受监管实体包括本集团附属机构及本集团所属更广泛集团的附属机构,不直接受现有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未受监管实体可能会对金融集团带来不同风险,需逐一评估、处理。未受监管的机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类:(1)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控股公司(包括中间控股公司,intermediate holding company);(2)未受监管的母公司及其附属机构;(3)特殊目的实体①。

评估未受监管实体的影响时,至少应考虑:(1)(直接或间接)参与、影响和(或)具有其他合同义务;(2)关联性;(3)风险敞口;(4)风险集中度;(5)风险转移;(6)风险管理;(7)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8)战略风险;(9)声誉风险。

虽然一个特定的未受监管实体缺乏直接的监管部门,但尽可能广泛地考虑上述因素,可以使得该未受监管实体给集团以及集团内受监管实体带来的风险,纳入监管部门对金融集团的评估和监管之中。

(二)监督检查(Supervisory oversight)

本框架并未明确在特定国家(地区),应由谁来进行集团监管、监管权力应如何划分,以及哪个监管机构或权力部门应负责实施或合规检测。这在不同国家(地区)和金融集团而有所不同,应由各个国家自己来决定。需要指出的是,本框架所具有的灵活性,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监管部门(包括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对金融集团进行适当的监管,并限制监管套利。考虑到各国(地区)法律和监管机构的不同,以及金融集团情况的差异,本框架有意识地没有指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和其他监管机构,也没有明确集团层面监管机构的选择程序①。此外,《原则》制定的基础还包括先前发布的对于复杂实体的监管协调制度。

有效适用《原则》应做到:(1)针对每个金融集团确定一个集团层面监管机构,明确其集团层面监管以及促进相关监管机构

合作的责任;(2)确立集团层面清晰、透明的监管流程,包括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角色和责任;(3)建立有效的监管部门间意见分歧处理机制。

四、术语解释

为帮助阐释《原则》的内容,特给出以下术语的解释。

“董事会和高管层”履行总体上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其解释应根据各国(地区)的法律规定作出。

“公司”、“法人”包括所有类型的法律实体以及契约关系(如合伙关系)。

“金融集团”的定义在适用范围部分已经作了说明。

“集团”指“金融集团”;“集团范围”指“金融集团范围”。

“集团范围(group-wide)监管”由集团层面(group-level)监管机构以及相关分业监管机构协调合作实施。集团范围监管包括对组成金融集团各附属机构的监管(并考虑这些附属机构与该金融集团以外、但和该集团共同隶属于更广泛集团的实体之间的关系)①。

“集团层面(group-level)监管机构”负责金融集团层面的监管。集团层面的监管包括所有未被相关分业监管(sectoral supervision)所覆盖的集团范围内的所有领域,也包括相关分业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①集团层面监管和集团层面监管者的概念的建立和扩展是基于1999年版《原则》中《关于监管协调员的报告》。这表明指定多个监管者中的一个为“协调员”可能有益于促进信息共享。在许多情况下,协调员是实施并表监管的监管者,或是负责金融集团最大部分的监管者。决定集团层面监管者的具体程序由各国(地区)

“母公司”或“金融集团(或集团)母公司”,除另有规定外,均指对金融集团有控制作用或施加决定性影响的实体(金融集团的母公司可能是最终的母公司,或者是更广泛集团金融子集团的母公司)。

“分业监管”指银行业监管、保险业监管与证券业监管三者其中之一。

“分业监管机构”指银行业监管机构、保险业监管机构与证券业监管机构三者其中之一。

“重要控制人”指累计持有的股权高于一定比例的股东,或者由于直接间接参股、影响以及其他合同关系而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控制人。

“监管机构”包括分业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对金融集团进行单独、集体或协调监督的监管者。一般情况下,包括集团层面监管机构(除非有特别说明需要把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区分出来)“最终控制人”指“更广泛集团”的母公司(即最终实际控制的母公司)。

“未受监管实体”指不直接受到分业监管机构或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审慎监管的机构。

“更广泛集团”指金融集团所属的、范围更广的集团,例如一个更大、包含金融集团,也包含其他金融与非金融实体的集团。

五、具体原则

本部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金融集团监管的具体原则。每个原则有相应的实施标准和解释说明。

实施标准是监管机构实施《原则》应采取的措施。

解释说明是对背景、细节等情况的说明,以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理解原则以及实施标准。

(一)监管权力和授权

本部分旨在促进建立充分清晰的监管权力和授权,确保监管机构对金融集团实施有效的集团范围的监管,涵盖所有可能影响金融集团整体或集团内机构风险轮廓、财务状况的实体。尤为重要的是,监管机构应有权处理来自集团或更广泛集团未受监管实体所引发的风险。此外,明确有关监管机构之间合作、协调、信息共享的权力和授权也非常重要。

实施标准

法律框架应赋予监管机构(包括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必要的权力和授权,包括:

1(a) 要确认和界定纳入监管的金融集团或实体的范围,特别是那些对受监管实体或金融系统带来风险的机构。

1(b) 对金融集团的重要控制人设定合适的准入标准。

1(c) 要求金融集团建立充分透明的组织架构,以避免阻碍有效监管、恢复或处置。

1(d) 评估金融集团所在的更广泛集团带来的风险和支持措施。

1(e) 获取金融集团母公司和金融集团其他重要关联实体的董事会、高管层信息,评估其对金融集团带来的风险及支持措施。

1(f) 使用多种监管工具用于及时校正,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缺陷、资本及流动性短缺、突破集中度限额以及不适当的内部交易等问题。

1(g) 处理危机,包括解决与恢复和处置有关的问题等。

解释说明

1.1为了评估金融集团的风险轮廓,法律框架应针对金融集团母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信息收集予以明确授权。这些信息包括记录、审慎报告和统计报表等。同时,还应授权监管机构收集用于评估更广泛集团风险水平和支持措施的必要信息,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集团内部交易、风险集中度、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等。

1.2 法律框架应赋予监管机构充分的执行权(enforcement),确保其可处理金融集团从合规到安全稳健、处置等方面的问题。应充分授权监管机构,对金融集团中的受监管实体(最好还包括金融集团母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限制措施。

1.3 法律框架应允许监管机构采取管理或处置危机的必要措施,确保金融集团能够被安全、有序地处置。

实施标准

2(a) 法律框架应授权监管机构与其他相关监管机构(包括分业监管机构、跨业监管机构、国内监管机构和国际监管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协调和信息交流。

2(b) 法律框架应授权监管机构与国内外相关监管机构充分共享信息,保障各机构对此类信息严格保密并限制进一步披露。

解释说明

2.1通常会有一个以上的监管机构对金融集团的附属机构进行监管,对于跨境经营的金融集团更是如此。因此,跨境和跨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是集团范围有效监管的关键。为有效实施金融集团监管,需要建立一套法律框架(包括问责),确保监管机构之间保持密切合作与有效沟通,并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

2.2法律框架应授权监管机构建立适当的信息共享、合作和协调机制,以促进有效的集团监管。上述合作与协调可包括设立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合作,对金融集团采取联合执法行动;以及有关判定重要股东、董事、高管人员和其

他关键控制人员适当性的信息共享。法律框架不应妨碍适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应包括适当的保密要求。

实施标准

3(a) 法律应规定监管机构的监管独立性、问责制及治理架构。

3(b) 应明确界定监管机构的责任和目标。

解释说明

3.1金融集团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影响广泛和受公众关注等特征。监管机构应保持监管独立性,免受不当影响干扰。同时,监管机构应设立明确、公开的目标,并对履职情况问责。

3.2任何影响监管独立性的行为,以及影响监管机构获取和配置监管资源能力的行为,都不应当发生。在任期内调整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公开披露具体原因。确保监管机构在尽职情况下可以免责,确保监管机构治理独立(如独立的董事会),配备充足、稳定的经费,有权制定有约束力的规则。

实施标准

4(a) 应为监管机构配备充足的财务资源,确保其具备适当的人力、技术、知识及信息资源,能够实施全面有效的金融集团监管,包括识别和理解金融集团的风险。

4(b) 监管机构的资金来源使其可以对金融集团实施有效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及履职能力不受损害。

解释说明

4.1鉴于金融集团的规模和复杂性,有效监管是资源密集型的。全面有效的金融集团监管要求为监管机构配备充足资源,以开展集团范围风险评估和监测。这可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还需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协调。

4.2 评估监管资源的充足性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监管人员数量和技能是否与被监管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复杂性相匹配;预算是否足以确保实施监管,并为监管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

(二)监管责任

本部分旨在规定监管机构有效使用实施金融集团监管所需的权力和授权的方式方法。。

实施标准

5(a) 各国应建立清晰、经各方认可的协调程序,确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

5(b) 在确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时,应考虑相关监管机构的权力和授权。

5(c) 协调程序应确定一个集团层面监管机构,负责集团层面的有效监管,促进相关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以确保集团范围的有效监管。

解释说明

5.1为确保集团范围的全面监管,应当有且只有一个集团层面监管机构,该监管机构对集团层面监管的有效性负责,并促进相关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以确保集团范围的有效监管。

5.2在确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时,应考虑各监管机构的权力和授权。在通常情况下,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应是负责监管金融集团母公司、实施并表监管或对集团大部分机构进行监管的机构。

5.3确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具体职责时,不应认为其他监管机构的职责已转移至该机构。即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并不代替分业监管机构的职责。相反,

有效的集团层面监管应与分业监管有机

配合和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更有效的集团范围监管。

5.4值得注意的是,本框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于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合恰当地监管金融集团,包括确定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和最小化监管套利的范围。

实施标准

6(a) 应明确每一个相关监管机构在金融集团监管中的目标、角色定位和职责,以提升监管效率和有效性。

6(b) 应明确监管机构之间在必要时的事前信息交流和其他形式的协调机制。

6(c) 应采取措施建立监管机构协调机制,包括信息共享、参加监管联席会议、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压力测试以及采取执法行动等方面的合作,以确保有效的集团范围监管。

6(d) 监管机构应建立合适的协调机制,以相互沟通金融集团跨业、跨境的风险敞口情况。

6(e) 监管机构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正常及压力情况下的监管协调机制。

6(f) 监管机构应充分了解并遵守法律、信息披露限制,

并对

从其他监管机构处获取的信息实施严格的保密安排。

6(g) 监管机构应协商、制定并实施有关解决监管机构之间意见分歧的安排。

解释说明

6.1集团层面监管机构应牵头负责监管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清晰的程序、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角色和职责,将有助于提升信息共享、合作与协调的有效性。清晰的监管职责划分和有效的协调对于消除监管“盲点”和监管重叠而言也是必要的。

6.2确定金融集团各监管机构的角色和职责时应考虑:一是金融集团的结构;二是受监管实体及其他附属机构的特点(如规模、行业);三是金融集团所从事行业的现状和市场地位;四是金融集团各机构所在地及其业务所在地;五是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可获得的权力、授权、资源及其所在地。对于跨业、跨境金融集团,应建立相应的监管协调机制。

6.3针对正常和压力情形,在跨业、跨境层面建立完善的监管合作协调机制和充分有效、及时可靠的信息共享机制非常重要。基于时效性或重要性的原因,压力情形下的监管安排可能有别于正常情形。监管机构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共享信息的保密性,这非常重要。

6.4针对重大风险积聚(尤其是跨业风险)和新问题,监管机构应提高沟通和应对的前瞻性,及时、主动提出相应监管措施。其中,定期、稳定的交流机制有利于减少争议。这些争议包括不

金融监管复习题

金融监管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填空:金融监管三要素 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 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 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 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 金融风险的种类: 按照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按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 按照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按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第一次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部控制原则,以指导和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 金融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建立预防管理、建立和健全风险补偿制度、建立特大风险应急制度。 金融安全网”三要素:存款保险制度、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官方的审慎监管。 三公原则: 公开原则:中介机构和有关人员必须全面履行信息披露, 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证券发行人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强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透明度。 公正原则:证券业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必须公正,禁止欺诈、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公平原则:要求证券市场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获得信息和进行交易的同等机会。公平原则要求证券监管机构按照相同的尺度规范其监管范围内的行为,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同样的处罚结果。 金融危机的类型及举例 金融危机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IMF): 货币危机:指对一国货币的投机导致该种货币贬值或迫使货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或耗费大量储备保卫货币的情况。如:97年泰国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指现实或潜在的银行挤兑或银行失败引致银行停止支付或

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一)

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一) 金融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存款安全。而有效的监管,不仅取决于被监管的配合,也取决于监管者监管水平的高低。为使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同样具有某种约束,有必要为监管者设计一些标准,以监督监管的监管效率。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我国具体情况,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金融业的稳定程度和竞争程度 稳定的金融是保证一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金融动荡的局势下仍保持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东南亚金融危机很能说明这一点。但稳定并不等于放弃和限制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和发展、效率挂钩的,没有竞争的金融市场也将是死水一潭。因此如何使金融业的风险最小、效率最高就成为金融监管当局的任务之一,也是判别监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没有监管,对金融业至关重要的安全性、效率性就得不到保障,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牺牲流动性和安全性,历史上无序乃至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金融监管则从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业务活动及市场退出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加以监管,使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但监管不等于要将金融机构管死、管僵,过度地注重安全,不适当的严加管制也同样扭曲金融行为,金融业会由于缺乏竞争而使整体效率低下。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把握好监管的尺度,既能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又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竞争的金融监管才是有效金融监管所追求的目标。根据这条标准来评价我国当前的金融业,可以发现,金融监管偏严了些。例如,当今的市场份额中70%以上属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和改革开放以前全国只有一家银行相比,市场竞争已大大提高,但依然未打破垄断,竞争不足一直存在。因此,有必要放松市场禁入的限制,鼓励引入更多的银行,包括民营银行等,以保持适度竞争。这样也是迎接加入WTO 的需要。 发现问题的及时性 能否及时发现被监管者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那些重大毁坏银行的信誉、威胁银行生存的问题,是判断监管有效与否的另一个标准。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暴露之前,一直被英格兰银行视为优秀的银行,甚至将其作为管理方面的标兵,以至在警笛鸣响后,很多界内外人事难以置信。这既反映出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有问题,也说明英格兰银行在监管的有效性上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而美国在有详细的银行监管和庞大的检查队伍的情况下,仍有1500家银行和600家储蓄机构和贷款协会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倒闭,一度引起人们对监管有效性问题的强烈反思。 及时地、准确地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要有先进的、科学的监管手段,在应用电子技术的同时,现场稽核也不能忽视;其次,监管人员要精通金融业务,防止被不真实的报表所蒙蔽;最后,监管机构要和被监管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其信任,获得其积极的配合。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问题”普遍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也频频出现,监管机构用心不必良苦即可“发现”漏洞和隐患。但在众多的问题面前,也易产生麻痹思想,广国投是我国第一家被亮红灯的金融机构,问题不可谓不大,但一直拖到外债逾期不能偿还时,才采取行动。而在和被监管者的关系上,监管当局一直有“监管至上”之嫌,长期忽视金融服务。众所周知,金融监管的原则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刚性,但金融服务却是直接受益于服务对象,易于为被监管者所接受。只有使监管寓于服务之中,监管机构才能全面了解监管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对其经营策略、经营手段、规避风险、逃避管制等了如指掌,不仅能掌握最新的动态,而且可以了解被监管者的需求,进而科学、合理地在监管方面也实施创新。既实现了监管的目标,降低了个别的和系统性的风险,又顺应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精选版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 习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 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双语)

《金融监管学(双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0142A/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28 实验(上机)学时:4 学分: 2 适用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 先修课程:金融学概论、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学、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根据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体系分为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实务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五个部分,系统讲解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务,并结合最新实践,完善了金融稳定和金融协调同金融监管关系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路,为金融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和框架。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掌握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讲清,要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注意利用我院的金融实验室。 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尽可能地去有关金融机构作现场了解。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注意同实际联系的案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可请校外人员讲座。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监管导论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理解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第二节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手段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二、金融监管的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对金融监管理论的解释和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金融监管的概念。 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外延、内涵。各专家的定义。 理解: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脉络。 掌握:相关金融监管的理论。 熟练掌握:金融监管的手段和内容。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哪些作用? 2.简述金融监管与经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3.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 4.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体系? 第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 第一节金融风险概述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金融监管

第14章金融监管 ● 选择题 1、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是()。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政策风险 D信用风险 2、由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如证券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金融机构面临损失的风险是()。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市场风险 D价格风险 3、世界上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设立银行 B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C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D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4% 5、对金融机构最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是()。 A罚款 B撤换高级管理人员 C发出停业整顿命令 D吊销营业执照 6、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风险有()。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汇率风险 E市场风险 7、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主体有三家,它们是()。 A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银监会 D中国证监会 E中国保监会 8、我国设立商业银行的条件是()。 A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B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C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D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E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9、一家银行出现清偿能力危机时,紧急救援的方式有()。 A提供贷款以解决支付能力问题 B兼并 C担保 D关闭 E接管 10、下列属于银行监管预防性管理的有()。 A市场准入管理 B资本充足性管理 C流动性管理 D业务范围管理 E自律性管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新设立金融机构必须经有关主管当局审批

互联网金融监管5大原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5大原则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央行[微博]官方网站日前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作出回应。央行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采访时称,央行对有关机构拟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和虚拟信用卡业务只是暂停,不是终止。 有关国家中央银行、银行卡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出于风险顾虑,对二维码支付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均较为谨慎,全球尚未有在金融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案例。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发生了许多关于二维码支付的风险案件,客户因为扫描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在没有建立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安排的情况下,拥有上亿用户的支付公司全面推广二维码支付可能引发的多种风险难以想像。 “虚拟信用卡”的发卡流程全程网络化,省略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突破了现有发卡面签审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对反洗钱法律制度和账户实名制度产生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极易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此外,“虚拟信用卡”发行与实体信用卡发行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必然引发发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针对市场上央行打压互联网金融的质疑,央行声明指出。“人民银行[微博]一直重视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各种金融创新,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强调防范风险、强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鼓励创新是并行不悖的。” 与银行妥协助推利率市场化 央行近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放开也是在计划之中,其个人认为在最近一两年能实现。 以余额宝[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方式对现有银行业务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也不能向银行再施加太大压力。央行目前就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这5大原则,首先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其次,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第三,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四,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五,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金融基础知识】讲义: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陈小莉 第0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第1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目录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 (3)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金融监管实践.................................................................................................. 6 第2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金融监管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考点1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手段、原则 1、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2、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即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法令和政策;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调整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维护高效具有竞争性金 第3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融体系的运行;维护公众在金融业的正当利益;维持货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3、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巴塞尔委员会订立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即强调了金融监管主体实施有效监管所需的独立性问题,指出:“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要求每个银行监管机构都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都应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透明的程序、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充足的资源。” 2)依法监管原则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 第4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基础知识】讲义: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陈小莉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目录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3)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 (3)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 第三节金融监管实践 (6)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金融监管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 考点1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手段、原则 1、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 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 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2、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即贯彻 执行国家的金融法令和政策;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调整银 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维护高效具有竞争性金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融体系的运行;维护公众在金融业的正当利益;维持货币稳定,促 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3、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巴塞尔委员会订立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即强调了金融监管主体实施有效监管所需的独立性问题,指出:“有效的 银行监管体系要求每个银行监管机构都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都 应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透明的程序、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充足的 资源。” 2)依法监管原则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

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金融集团监管原则 (中文译稿) 2012年9月 联合论坛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国际证监会组织 国际保险监督官组织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①/译 ①本文件由张晓朴、陈璐、毛竹青翻译,刘春航、张晓朴审校,吉玉萍、张莉、吴斌斌、王纯怿、刘瑞霞、

一、背景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集团在维护全球和地区经济稳定中的重要地位。金融集团经营范围广、构成复杂,涉及受监管实体和未受监管实体(如特殊目的公司和未受监管的控股公司),给分业监管带来很大挑战。危机显示,现有监管未能全面覆盖金融集团的所有经营活动,也未能准确评估上述活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和成本。 联合论坛先后在1999年2月和12月发布报告,提出金融集团监管的基本框架(简称1999年版《原则》)①。1999年版《原则》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金融集团资本充足性评估方法,包括资本重复计算的认定;(2)促进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3)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4)对金融集团管理层、董事和主要股东的履职评价;(5)对风险集中度、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风险敞口的审慎管理与控制。 联合论坛在2009年进行的对1999年版《原则》执行情况的内部评估(简称《内部评估》)和报告中,建议对1999年版《原则》进行更新和完善。2010年1月联合论坛发布《对金融规制性质和范围差异的审议报告》(简称《审议报告》)②,总结了金融危机中金融集团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再次提出对1999年版《原则》进行后评估和扩充,得到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支持。 ①1999年发布的报告汇编至《联合论坛文件摘要》(2001),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93285672.html,/publ/joint02.htm。

金融监管体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金融监管体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1)名词解释 第1题 金融监管成本:________ 参考答案:大致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包括:执法成本、守法成本、道德风险。 详细解答: 下一题 (1/3)简述题 第2题 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________ 参考答案:(l)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2/3)简述题 第3题 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________ 参考答案:社会利益论认为,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3/3)简述题 第4题 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________ 参考答案:金融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首先,银行业的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资产业务都要靠负债来支撑。 其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 最后,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1/2)论述题 第5题 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________ 参考答案:(1)《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①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定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②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2)该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

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 金融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存款安全。而有效的监管,不仅取决于被监管的配合,也取决于监管者监管水平的高低。为使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同样具有某种约束,有必要为监管者设计一些标准,以监督监管的监管效率。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我国具体情况,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金融业的稳定程度和竞争程度 稳定的金融是保证一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金融动荡的局势下仍保持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东南亚金融危机很能说明这一点。但稳定并不等于放弃和限制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和发展、效率挂钩的,没有竞争的金融市场也将是死水一潭。因此如何使金融业的风险最小、效率最高就成为金融监管当局的任务之一,也是判别监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没有监管,对金融业至关重要的安全性、效率性就得不到保障,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牺牲流动性和安全性,历史上无序乃至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金融监管则从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业务活动及市场退出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加以监管,使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但监管不等于要将金融机构管死、管僵,过度地注重安全,不适当的严加管制也同样扭曲金融行为,金融业会由于缺乏竞争而使整体效率低下。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把握好监管的尺度,既能保证

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又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竞争的金融监管才是有效金融监管所追求的目标。 根据这条标准来评价我国当前的金融业,可以发现,金融监管偏严了些。例如,当今的市场份额中70%以上属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和改革开放以前全国只有一家银行相比,市场竞争已大大提高,但依然未打破垄断,竞争不足一直存在。因此,有必要放松市场禁入的限制,鼓励引入更多的银行,包括民营银行等,以保持适度竞争。这样也是迎接加入WTO的需要。 发现问题的及时性 能否及时发现被监管者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那些重大毁坏银行的信誉、威胁银行生存的问题,是判断监管有效与否的另一个标准。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暴露之前,一直被英格兰银行视为优秀的银行,甚至将其作为管理方面的标兵,以至在警笛鸣响后,很多界内外人事难以置信。这既反映出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有问题,也说明英格兰银行在监管的有效性上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而美国在有详细的银行监管和庞大的检查队伍的情况下,仍有1500家银行和600家储蓄机构和贷款协会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倒闭,一度引起人们对监管有效性问题的强烈反思。 及时地、准确地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要有先进的、科学的监管手段,在应用电子技术的同时,现场稽核也不能忽视;其次,监管人员要精通金融业务,防止被不真实的报表所蒙蔽;最后,监管机构要和被监管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其信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 【作者】张晓朴[1]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研究员} 【中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市场自律,信息披露,金融监管,监管协调 【期刊年份】 2014年【期号】 1 【页码】 3 【摘要】近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12 个原则,探索了有效的新金融监管范式。总的看来,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类新出现的金融业态,金融监管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全文】【法宝引证码】 CLI.A.1194834 一、引言 近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

的补充,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共享、平等、普惠、去中心化等特点,是一种更加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比正规金融机构更加草根化,更加贴近大众,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尽管当前一些舆论对互联网金融的渲染可能夸大了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和影响,但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确在不断展现出不俗的、有别于传统金融的表现。这也说明,互联网金融对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正向附加值,可能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行业。如何在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探索有效的新金融监管范式?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初步进行了研究。 二、对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风险特征的基本判断 尽管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但在分析研判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发展趋势时,需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是业务技术和经营模式,P2P、余额宝、阿里小贷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交易技术、交易渠道、交易方式和服务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风险管理等,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就此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并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其发展只是又一次充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P32 问: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是和谐统一的? 答:基本目标: ①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使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④保障金融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①经营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②竞争的公平性是指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适度竞争。 ③政策的一致性是指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金融监管,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P73 问: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与经营原则是什么? 答:业务范围:①吸收公众存款②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③办理国内外结算④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⑤发行金融债券⑥代理发行、代理承兑、承销政府债券⑦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⑧从事同业拆借⑨买卖、代理买卖外汇⑩从事银行卡业务⑾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⑿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⒀提供保险箱服务⒁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

务。 经营原则: ①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 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 ②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 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③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存款人保密; 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存款利率的知情权;存款本金和利息的取得权。 ④依法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⑤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P248 问:证券发行和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答: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一系列活动中,须依照法律或相关规则将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准确、充分而又及时地予以公布,以便证券投资者能够评估特定证券的价值和风险并作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法律制度。 从立法宗旨看,信息披露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证券欺诈和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从本质来看,信息披露制度实质上是证券管理公开原则的具体化;从各国证券法看,信息披露制度一般贯穿于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整个过程,包括初次发行的披露、持续的披露和特定关系人士的披露等方面。 意义:①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

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 一、名词解释 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制度骆驼银行评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自我监督管理适度竞争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金融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稳定性 D.不稳定性 2.在市场准入过程中,监管当局应对银行机构()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 A.董事会 B.理事会 C.高级管理人员 D.监事会 3.现场检查是指通过监管当局的()来评估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A.查阅报表 B.经验判断 C.实地作业 D.窗口指导 4.非现场监督是监管当局针对单个银行在()的基础上收集、分析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A.经营设施 B.单一报表 C.实地作业 D.合并报表 5.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应保持在()。 A.最高水平 B.最低水平 C.规定水平 D.适度水平 6.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报告》,其内容就是确认了监管银行()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A.存款 B.贷款 C.资产 D.资本 7.《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规定,核心资本占整个风险资产的比例最少为()。 A.4% B.8% C.12% D.16% 8.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其中()为不良贷款。

A.后三类 B.后二类 C.前三类 D.前三类 9.下列()采用的是主要负责式金融监管模式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0.我国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成立(),对银行业实施监管。 A.证监会 B.银监会 C.保监会 D.银行业协会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监管的特征有() A.法制性 B.系统性 C.强制性 D.社会性 2.金融监管的目标有()。 A.安全性 B.平等性 C.一致性 D.竞争性 E.稳定性 3.金融监管模式主要有()。 A.主要负责式 B.分工合作式 C.参与配合式 D.共用式 4.采用“参与配合式”金融监管模式的国家有()。 A.英国 B.日本 C.瑞士 D.瑞典 E.挪威 5.为避免单个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给社会带来的震动,金融监管部门会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尽力采取挽救和保护措施,其中最后援助措施具体包括()。 A.直接贷款 B.安排大银行兼并小银行 C.存款保险机构出资解决困难 D.购买银行资产 E.银行收归政府经营 6.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监管机构是()。 A.中国保监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证监会 7.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包括()。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金 C.盈余公积金 D.未分配利润 E.贷款呆账准备 8.金融监管的意义表现为() A.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稳定 B.稳定商品价格 C.确保市场信息公开化 D.约束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金融金融监管体系配套习题及答案

第四编调控监管 第十九章金融监管体系 一、填空题 1. 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______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2. 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______、同业组织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3. 融监管有两层含义:外部管理和______。 4. 融监管的目标,一般是出于保障和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的______、保护存款人和社会公众______、维持金融业的______三个方面。 5. 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由______负责,对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监管是由______负责,对保险市场的监管是由______负责。 6. 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______与______。 7. 管指标考核体系有以下三个子体系:首先是______体系。 8. 融监管当局进行稽核、检查的形式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9.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应分为______资本和____________资本两部分。 10.《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应为______,其中核心资本比率至少为______。 11.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监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金融监管的具体监管内容主要由三个方厩,市场准人的监管、______、市场退出的监管。 13. 银行监管的政策、工具和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关注重心是商业银行经营合规、______和______。 14. 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在______上是一致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是() A. 利率风险 B. 汇率风险 C. 政策风险 D. 信用风险 2. 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如证券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金融机构面临损失的风险是() A. 利率风险 B. 汇率风险 C. 市场风险 D. 价格风险 3. 20世纪30年接连出台法律,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设立银行 B.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C. 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D.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4% 5. 对金融机构最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是() A. 罚款 B. 撤换高级管理人员 C. 发出停业整顿命令 D. 吊销营业执照 6. 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金融法律、法规及各种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的各种规章制度,被称之() A. 合规经营 B. 守法经营 C. 正常经营 D. 遵纪经营 7.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是() A. 经营的安全性 B. 包括ACD全部 C. 竞争的公平性 D. 政策的一致性 8. 关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准人的表述下面______是错误的。()

15-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内容

金融学 第十五讲金融监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健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内容本讲导读 一二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与面临的挑战三 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 五四

重点难点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01 金融风险与监管 02 金融创新与监管 03 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04 对金融各业的监管 05 宏观审慎监管 06

1)正确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体系的正效应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 ?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可以提高金融效率 ?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保障,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体系的负效应 ?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由于经营的对象特殊性、关系特殊性、方式特殊 性导致风险贯穿始终,金融运行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同时因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可 能转嫁风险,而一旦出险又会引起连锁反应,基于金融关系的普遍性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性 和灾难 ?金融体系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性很强,金融业的相对垄断经营可能使企业或消费者支付了 额外的成本费用却又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尤其是风险外溢不仅造成微观经济主体的损失,而且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带来宏观经济的动荡。

2)金融监管有哪些作用?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 ?维护金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良性运转. ?保持货币制度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防范金融风险及其传播,避免引发金融危机。 ?有利于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3)如何把握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般目标: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具体目标:根据各国国情具体监管目标不同 基本内容都包括金融业竞争、维护金融安全、消费者保护、推进金融稳健发展

金融监管复习提要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要 论述题(仅供参考) 1、对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监管方面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论述。 2、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或是否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观点?P202-203(从赞成和不赞成的角度分析)或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或如何认识存款保险制度。P207-208 3、金融监管与宏观金融稳定的论述。 4、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进行论述。 导论金融监管的产生、发展与最新趋势 金融监管包括三大类,它经历的演变过程;(P1-7) 第一家银行:1694年英国英格兰银行;P1 美国的第一个政券交易所;P1 20世纪金融监管的特征P2; 三个重大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银行控股法》、《社区再投资法》;P2 1929年美国监管的分水岭;P2 1970年美国金融监管放松开始;P3 四大目标P3 英国在1997年10月28日成立FSA,目标,它所追求的是。。。P3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呈现方面趋势;P4 通过对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得到了哪些启示P5 第一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P8 第一节金融稳健运行与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国际清算银行于1999年发起成立“金融稳定论坛”;P8 4种代表人物:托马斯-普多希普、麦克-福特、罗杰-佛古森、十国集团;P9 金融稳定的三个层次P9-11 职能P9 金融稳定概念的内涵理解P11 金融稳定评估的重要方法是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它的三个层次。它的三个分析工具。P12-13 金融安全网划分,它所使用的工具,组成部分的关系P13-14 金融安全网的4种功能与收益P14 金融安全网的负效应4种P15 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建主要不足P15-16 第二节金融风险的防范与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的内涵广、狭义P17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三者联系,区别P17 金融危机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P18 金融安全包括金融资产的安全、金融机构的安全和金融发展的安全。各自含义P19金融风险的特征6点P20 金融风险的种类4种P21 金融风险的监管效应3点、金融监管的风险效应后果;P23

金融监管重点

第一章 1不同金融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主体 1.权力层次划分法 一线多头模式:指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 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 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 2.功能和机构划分法 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多头监管模式: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 3.从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三种模式(名词解释) 牵头监管模式“双峰”监管模式“伞式”+功能监管模式 2 金融监管客体p5 分业经营(职能分工)体制混业经营(全能)体制 在统一监管模式下,无论一国银行实行职能分工体制还是全能体制,监管对象都是所有金融机构。 在多头监管模式下,一国如果实行职能分工体制,则监管对象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如果实行全能体制,监管对象是经营银行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 3 论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p6 4 金融监管的目标p9 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 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具体目标: 各国具体监管目标不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金融业竞争、安全和发展 5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p13 选择题 金融监管理论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相关理论的含义 监管组织体系p14从监管对象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四部分: 监管主体系统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 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 从监管当局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两部分: 监管系统监管后评价系统 监管内容体系p15: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 按监管性质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从监管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1金融风险的含义p20 仅考虑狭义风险的普遍定义: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纯粹风险) 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