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间是什么

共享空间是什么
共享空间是什么

移动互联和共享经济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之,城市生活更加的便利,而共享空间的出现,使白领者感到压抑的传统格子将会消失,宽敞优美的空间方式将会成为主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共享空间亦是公众共同使用的空间,根据人们对环境的心理反应创造出来的建筑空间,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并促进人们彼此之间更多的交往。

当城市发展进入到更大规模的生产阶段时,它的金融属性、所有权、支配权这些东西会慢慢弱化,将对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个时候,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等等,都会朝着很多人都可以分享、使用的状态发展。

而共享空间的运用却不仅仅在公用领域,甚至在居住领域上也带着它的使命,在中国的大城市,土地的价值很高,对于年轻的创业团队来说,居住和工作的成本会非常高,共享这种方式就能够最大化的去节约资源和缩减成本。

不同于传统写字楼,共享办公拥有着一大片的公共区域,开放式的休闲娱乐区、沙发、书屋、餐吧、咖啡厅,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区域将新型办公模式与传统的写字

楼、格子间区分开,也是这些区域增强了共享办公的意义。

工作累了去咖啡吧点杯咖啡,坐在沙发上逗一下宠物,又或者在书架上找本书看看。或者在休息区开个会、谈谈工作,这些感觉要比传统办公室舒服得多。

优美而有格调的环境总能让事情事半功倍,新型的办公空间通常采用意式、美式的一些办公室风格设计,在现代化办公基础上,同时兼具一些设计美学上的讲究。二层空间Loft、长走廊、金属感、工场改装风、艺术区风等等,都是共享办公所偏爱的设计选择。

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更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工作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代替我们在乏味的办公桌上开始和结束一天的工作。

一切设备与设施的维护和修理都不用入驻企业负责,空间有定期做设备检修保养的专业人员,对于公共设施例如厕所、空调等,共享办公方物业全权负责,真正的为入驻企业省掉一大块儿需要操心的事。

空间结构鼓励工作者们创新,富有创造力的图案,有趣的桌子椅子,还有其它特殊的元素,都是我们在工作时灵感的来源。

支持中小公司入驻,比较适合不愿意花太多钱来签订一个长期租赁合同,不需要雇用行政和支持人员,享受这种小而美的办公环境,小是可以有用自己的办公区域,美是在于整个大空间的美。

在共享办公社区平台上,给入驻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空间,让企业能够拥有了更大的商务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进行产品展示、创意研发、品牌营销、商务洽谈等丰富功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集休闲娱乐、个性化定制与生态一体的办公环境。

以上是对共享空间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了解更多这方面的需求,可咨询高格办公空间或者是登陆公司官网进行详细的了解,会有专业人员为你解答。

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施工

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施工 (一)超高模板及共享空间概况: 本工程门诊大厅设有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全高17.67m。楼板面板采用波高为75mm,厚度为1mm的压型钢板。 (二)压型钢板-砼复合楼板高支架计算书: 楼板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 50009-2001)等编制。 本支架计算公式(1)根据脚手架试验,参照脚手架规范和脚手架工程实例,本支架计算公式(2)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楼板楼板现浇厚度为0.13米,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7.67米,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0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 模板面板采用波高为75㎜厚度为1mm的压型钢板, 板底龙骨采用木方: 40×80;间距:500m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3.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采用扣件连接方式。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3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模板面板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4.3.5和4.3.6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使用模板类型为:压型钢板宽度600mm板面厚度1mm。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30×1.000=3.26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500×1.000=0.5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q13 = 2.500×1.000=2.500kN/m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 q = 25.100×0.130×1.000+0.500×1.000=3.763kN/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q1 = 1.00×[1.35×(3.263+0.500)+1.4×0.9×2.500]=8.23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1.98cm3; 截面惯性矩 I = 54.30cm4; (1)抗弯强度计算 M = 0.1q1l2 = 0.1×8.230×0.6002=0.296kN.m σ = M / W < [f] 其中σ——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05.00N/mm2;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σ = 0.296×1000× 1000/11980=24.731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σ < [f],满足要求!

共享空间研究报告

共享空间研究报告 联合办公空间研究报告

目录C ontents 一. 联合办公行业综述 ?行业概括 ?行业发展驱动力 ?市场现状 ?产业链图 二. 联合办公典型玩家 ?WeWork:联合办公领域的“鼻祖” ?纯直营模式的代表玩家 ?混合模式的代表玩家 ?其他特色玩家简析 三. 联合办公行业总结 ?联合办公行业总结 ?联合办公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I 联合办公行业综述?行业概括 ?行业发展驱动力 ?市场现状 ?产业链图

6?联合办公是指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一整套办公空间解决方案。传统商业地产提供的主要是办公空间,而WeWork 、裸心社、氪空间、优客工场、SOHO 3Q 等联合办公服务商除了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这样的基础服务外,还搭载了其他的如日常物业管理、投融资撮合、孵化加速、工商税法外包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通常我们会将联合办公、孵化器的概念相互混淆,尽管很多联合办公服务提供商是由孵化器转化而来,但从重点服务对象来看,两种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孵化器主要是服务于初创公司,为其提供商业规划、投融资、人才招聘等服务以帮助这类公司发展成长,因此对孵化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有较高的要求。比较知名的孵化器有美国的Y Combinator ,该平台孵化了Dropbox 、Airbnb 、Heroku 等公司。相比之下,联合办公的服务对象较为广泛,服务的主要内容也非局限于协助企业成长,而是为企业提供租赁方式更灵活、更加个性化的办公环境。同时,较为中心的地段对入驻企业的业务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因此,联合办公服务提供商与传统孵化器相比对空间选址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公开资料显示,传统写字楼每平方米的坪效为4元,而同类型的联合办公空间均价为1800/工位,可换算坪效为12元。但考虑到联合办公空间提供的一系列附加服务,与其说它是一种便宜的办公地租赁,不如说是一种更灵活、更便利、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1.1 行业概述 1.2 行业驱动力 1.3 市场现状 1.4 产业链图

共享空间

休闲娱乐空间(一)————共享空间 一、共享空间的定义: 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人们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挑选余地,是综合性、多功能的灵活空间。 波特曼首创的共享空间,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其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姿的环境,独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讲,共享大厅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现在也有许多象四季厅、中庭等一类的共享大厅,在各类建筑中竞相效仿,相继诞生。但某些大厅却缺乏应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间处理上不够生动,没有恰当地融汇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跑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厅其特点之一就在于此。 二、多功能特征的体现——空间的组织: 人类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不但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造环境。从原始人的穴居,发展到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空间,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对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改造的结果。最早的室内空间是3000年前的洞窟,从洞窟内的反映当时游牧生活的壁画来看,证明人类早期就注意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室内环境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改造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室内环境,使得室内空间的发展变得永无止境,并在空间的量和质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自然环境既有有益于人类的一面,如阳光、空气、水、绿化等;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如暴风雪、地震、泥石流等。因此,室内空间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界有害性侵袭的防范,特别是对经常性的日晒、风雨的防范,仅作为赖以生存的工具,由此而产生了室内外空间的区别。但在创造室内环境时,人类也十分注重与大自然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制的掠夺和索取,建设城市、创造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依赖自然,甚至任意破坏自然生态结构,侵吞甚至消灭其他生物和植被,使人和自然对立、和自然隔绝。与此相反,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顾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控制人口、控制城市化进程、优化居住空间组织结构,维持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室内设计来说,这种内与外、人工与自然、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紧密相联的、合乎逻辑的内涵,是室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室内外空间交融、渗透、更替现象产生的基础,并表现在空间上既分隔又联系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设计手法上,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 三、共享空间设计的特点——室内空间的概念 室内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的,是人类有序生活组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及完善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及完善作者:于雪飞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第5期 文/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于雪飞 【摘要】在公共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时,阅读空间可以对服务工作进行有效延伸,通 过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不但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对文化发展起 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针对公共图书馆共享型空间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阐 述了构建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构建策略,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完善策略 如今,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共享经济逐渐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 各种共享经济新业态的产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共享理念逐渐成为各个行业所探索的重点内容。对于数字型阅读资源而言,公共图书馆属于非常重要的聚集场所,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体 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共享性。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已经将实体阅读空 间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进行了有效结合,为共享型阅读空间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满足读者对于服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能对公共图书馆创新工作起到 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公共图书馆运营过程中还存 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阅读资源整合程度不够,同时在服务工作上缺少吸引力,这些问题的 存在对于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发展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 一、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概念分析 共享型阅读空间在特点上主要体现在了共享、开放以及现代化等几个方面,通过构建出良 好的阅读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有效传输,同时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优化工作,可 以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之间的有效共享与传输,从而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目标,构建出了具有 一定独特性的共享型阅读空间,并且已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虽然对于不同的公共图书馆 而言,在共享型阅读空间整合资源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站在整体的角度 上进行分析,共享型阅读空间在构建以及完善等过程中都体现在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规划 施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具体要求制定出完善的总体规划方案,从而实现对实体空 间功能的合理划分,同时完成对实体空间的装饰工作。第二,资源整合阶段。在资源整合阶段中,主要是将纸质版的阅读资源与数字阅读资料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对先进的阅读服务实 施进行合理应用,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读者的深度阅读。如今,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水 平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所以很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碎片化的阅读 行为。这种阅读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阅读信息的快速传播,但是最终所产生的阅读 效果与深阅读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对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形成了非常严重 的阻碍。因此,只有公共图书馆构建出一个单独的阅读空间,才有助于读者开展系统化的阅读 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读者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加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工作,其主要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服务与阅读活动, 帮助读者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浅谈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07T11:55:11.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陈科 [导读] 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80 摘要: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发展趋势是对共享空间的塑造与设计。共享空间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空间,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本文概述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分析了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并针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处理提出了建议,期望能够对文化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化建筑;共享空间;元素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了热门的开发项目,承担了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但是根据现有的常规设计方法,文化建筑体的面积较小,使用空间有限,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共享空间成为了文化建筑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提高文化建筑体的空间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1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作用概述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是指文化建筑中对城市公众开放、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建筑公共空间。在城市中,该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场地,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共享空间在文化建筑中起到了功能转换的作用,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城市与建筑之间的联结。另一方面,共享空间使得进入文化建筑的人有了心理过渡的场所。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空间,参观者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转换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仅如此,共享空间使得人流量较大,参观者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在此完成社会交往。文化建筑往往具有固定的职能,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空间则是建筑体艺术性的一个延伸。在实际设计中,共享空间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论是空间还是布局,都可以交由设计者发挥,因此出现了配合文化建筑的不同主题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也成为了文化建筑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 2城市文化下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设计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脉特色,充分了解自身特点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的对文化建筑共享空间的影响的两个方面来对这些城市特点进行分析: 2.1延续自然聚落的地域特性 诺伯格·舒尔茨曾指出人文场所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精细化,对不满足人类定居的部分进行补充,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必须对自然的理解象征化。为使文化建筑能够延续自然聚落的特征,必须对自然聚落进行类型学以及精神层面的解析,新地域主义的可以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代表案例主要是西扎的波诺瓦茶室。波诺瓦茶室完美的契合了地形,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顶形式,使其如同在布满岩石的海岸上生长出来一样,平面的布局也反映出与地质结构向适应的处理方法,各种细节的处理无处不体现出西扎对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索。 2.2对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尊重 对应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脉文化,历史文脉是一个隐性的概念,需要我们结合类型学等建筑理论进行分析提炼,使历史与现代进行对话,形成场所的归属感。文化建筑的共享空间承载了众多集体记忆与历史文脉,需要在设计中结合当地特殊的历史人文与风俗习惯,并进行提炼与象征化,才能够符合当地历史文脉的文化建筑共享空间。代表案例是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刘克成根据中国唐代里坊制的居住模式,进行提炼与象征化,建成的博物馆平面具有古代城市的居住模式,却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展览空间。 3共享空间中对元素的特殊处理 流动性、交融性的共享空间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交融。在建筑设计中,有时会对共享空间中的元素做特殊化处理,以实现其多种功能属性和承担的城市职能,从而满足市民们的社会活动需求和文化需求。 3.1要素分解 建筑基本要素包括梁、柱、门窗、楼梯等,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约定的规则。将这些建筑的组合要素进行重组和创新,可以突出文化建筑的个性。将一个要素从其原本的功能属性中分离出来,就能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属性,比如不再将门作为墙壁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室外景观的一部分,则可以体现创造性与丰富性。另外,由于共享空间的特殊性,受到限制与约束较少,更容易实现原有要素的创新性利用。 3.2尺度并置 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发生了相互交融,但引入城市空间时对尺度的把握十分重要。现代建筑中对尺度不再有过多的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与比例可以给参观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其拥有新鲜的体验:高而窄的空间能产生流动感、升腾感,序列性明显;高而宽的空间往往公共性更强,方向感不强,个体分散而又不易被注意,适宜交通的集散;低而宽的空间促进人自由、活动的欲望,适宜人群的交往和休息;低而窄的空间则给人以紧张感或私密感。想要让人们被建筑所吸引,整个建筑体的主题风格就应是鲜明的。一方面,对建筑整体的尺度把握弥足关键,另一方面,在单个部分使用迥异的尺度可以作为象征存在。 3.3细部印象 空间中使人感兴趣并乐于亲近的是大量的细部,细部印象的不断叠加合成能够形成总体印象。为了实现共享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融合,可将外部空间的细部融入到内部空间中。如将用于建筑外部的材料融入到内部结构,或将外部墙体的砖缝等细节运用在内部的墙体装饰中,这样人们在进入建筑内部时,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带入对建筑外部的熟悉感。 4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间的类型分析 共享空间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出现的,而是承担了部分的城市职能。因此共享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也不能作为单纯的建筑空间来

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的现代应用

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的现代应用 摘要:本文以高层设计中共享空间的设计为背景,论述了共享空间对人的感受以及建筑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特别分析对现代中庭空间的产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建筑师波特曼的建筑理念和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共享空间的作用和现实的应用。 关键词:共享空间,以人为本,中庭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high-level design share a space design as backgroun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sharing space on the feelings of people and the impact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o modern atrium space analysis of produce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of the architect of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rob portman design work.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spa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ality. Keywords: sharing space,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in the atrium 城市现代化扩张进程中,核心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城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密集,在“钢筋水泥丛林”的冷漠、乏味、千篇一律的现状下,生活在其中的人备感孤独、闭塞,强烈渴求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联系。随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点的改变,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综合公共环境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越来越需要强调开放的公共空间的设计运用。 1. 波特曼与现代中庭以及其设计理念 最早将中庭引进高层建筑的是美国建筑师波特曼(J. Portman)。波特曼对现代建筑的主要影响除了他独特地将房地产开发与建筑师职业完美结合外,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庭空间形态。虽然他不是中庭空间的发明者,但他是第一个将中庭空间应用到现代旅馆中的人,他创造性的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将中庭空间、玻璃电梯和旋转餐厅这三者组合在一起。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的成功运行,使世界旅馆业随即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波特曼式的“中庭旋风”,如今这股旋风已蔓延到各种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和教育建筑等空间中。可以想见这种中庭共享空间的设置给人带来的空间和环境的美感,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在波特曼设计的亚特兰大亚特摄政旅馆中,设计有22层高的巨大中庭里,波特曼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人性的场所,犹如一个室内城市广场,他赋予了中庭一种新的内涵。波特曼中庭空间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他对大众行为心理的敏锐观察,另一方面取决于他对城市生存空间的深刻思考。波特曼的中庭空间还给了城市一个属于人的场所。空间的形态、明暗、尺度、环境设计以及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增长,室内空间的内容也随着日益增加的需求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需求开始增加,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生活,这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建筑手段,既有“动”的一面,又有“静”的一面。通过合理的利用,可将其某些特性充分发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上,以扩大它的用途。共享空间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品质、生存环境都产生着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人流聚集的场所,而且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融合,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关键词:共享空间;室内设计;启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继续占主导地位,国际主义风格发展的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环境的观念开始形成,建筑师思考的领域大于阳光、空气、绿地、采光照明等综合因素的内容。室内外空间的分界进一步模糊,高楼大厦内开始出现街道和大型庭园广场,公共空间中强调休闲与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氛围。 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师波特曼以其独特的旅馆空间成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他以创造一种令人振奋的旅馆中庭:“共享空间”而文明。比如采用一些运动、光线、色彩等要素,同时引进自然、水、人看人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约翰·波特曼的设计哲理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要将自己的五官带到图纸上的空间中去,认真察觉其构思的空间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反应。波特曼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去研究人与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关系。他的环境设计哲理是奠基于对人们在公共空间内活动的观察。他认为建筑师不仅要掌握静态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动态的空间。 共享空间的特点 (一)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波特曼说:“建筑的本质是对人与人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如何与场所、时间、文化、功能发生关系的一种理解。”建筑实质性的东西是空间,而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在人身上存在着他对自然的内在感情,存在着他与自然融合一体的愿望,所以建筑要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回归自然的空间和场所。在波特曼精彩的共享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处处能看到绿色的植物、花草、流动并发

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模板】

XX市“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推动我市文旅休闲场馆共享阅读空间建设,充分调动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城市阅读空间的服务水平,丰富文旅休闲场馆的服务内涵,规范我市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文旅休闲场馆共享阅读空间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XX市文旅休闲场馆共享阅读空间建设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从XX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补助经费中安排,主要用于补助社会力量开展文旅休闲场馆共享阅读空间的建设。接受资金补助对象包括实施阅读空间建设的旅游景区、大型商业体、大型餐饮服务场所、学校、酒店、电影院、候机楼等公众场所以及其他文化旅游休闲场所。XX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统筹和管理资金主体单位。 第三条补助资金按照综合评审得分情况进行分配和

发放,遵循“引导投入、公益为主、共建共享,讲究实效”的原则,不作平均分配。 第四条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建设单位在XX市内建设共享阅读空间购置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包括专用阅读空间的环境设置(装修装饰)、图书家具或图书专业设备购置、报刊图书购置以及其它相关软硬件设备设施购置等。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或挪作他用,不得用作工作人员的工资或酬金。 第二章补助办法 第五条补助资金分为A级和B级两个级别,A级的首次补助资金为13万元,翌年起每年补助10000元,用于设施设备增购维护、运行管理等费用;B级的首次补助资金为2万元,次年起每年补助5000元,用于图书购置更新、设施设备增购维护等费用。 第六条经同意的申请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验收申请,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对已通过申报并完成建设的单位进行实地评估评级,综合评估结果拨付补助资金,首次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对于未能通过实地评估的文旅休闲场馆,不予拨付补助资金。首次补助资金拨付后,从次年开始每年由XX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第三方组织或专家对共享阅读空间进行绩效评估,对达到相应绩效成果的共享阅读空间给予相应等级的补助经费。

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第43卷第31期 ? 20 ? 2 0 1 7 年 1 1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3 No . 31Nov .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31-0020-02 谈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设计 孙烨垚于丰泉黄朝阳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1) 摘要:分析了完整街道概念的发展起源和开展完整街道设计的意义,结合国际案例,总结共享空间的主要设计理念、方法,提出 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方案设计的相关准则。以碧波片区为案例,对片区内道路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最后总结该设计方 法在未来的主要应用前景。 关键词:完整街道,共享空间,稳静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城市机动化的快速扩张,目前城市的道路设计更多关注 于各类交通方式效率的提升,以致街道设计忽视了公共街道的多 元化功能以及社会对街道公共需求的改变等问题,导致街道设计 缺乏针对性。因此,如何转变现在规划理念,基于完整街道理念 进行共享街道的设计,以深圳碧波片区共享街道为案例,对上述 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1完整街道发展趋势 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 )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法,要求 街道在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方面均能够保障出行安全性、便捷 性和舒适性。同时在所有交通方式上,保障所有年龄段和残障人 士的出行友好,包括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交通和货运配送 的出行。完整街道强调对所有交通使用者,鼓励提供更安全、健 康、经济和环保的出行环境。1.1 完整街道的起源 二战后,美国交通由于出行高度依赖小汽车,小汽车也成为 交通系统中高度关注的核心。1971年,俄勒冈州是美国第一个启 动了完整街道政策,即需要建设新的适合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道 路,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在公共路权方面给予建设资金支持。之 后,美国16个州立法采纳了完整街道的相关法案。1.2完整街道发展 完整街道设计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街道设计业界的重视。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论述至!J , 人行道的用途是安全、交往与孩子的同化(孩子玩耍的空间)[2]。 扬?盖尔(Jan Gehl )《交往与空间》也提到当所有交通都放慢后, 街头生活将由此兴起,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根据城市 发展理念的转变,城市更注重街道的复合化功能,关注人与人的 交往和空间的活力,将街道由一种“交通承载”转变为一种“生活 承载”。 2共享空间设计准则 2.1 共享空间主要类型 不同街道使用者共享同一公共道路空间的某个区域并不能 完全等同于共享街道,共享街道设计鼓励混行最早由荷兰德尔夫 特(De ]ft )的规划师提出,使用特殊的设计手段分离过境交通量, 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个整体。在整体空间上布设街道家 具,荷兰规划师将这种新设计称作“Woonerf 居家庭院”,并在 1976年获得法律认可[3]。 1)人主导型。 日本的共享街道一般设置在旅游商业区,空间人流量较大,道路断面较窄。故在设计中,一般考虑对机动车进行型准人限制 或定时单行交通组织。自行车交通方式不鼓励在共享空间骑行, 同时在共享空间内一般不提供步行长期驻足停留的街道家具和 路内停车泊位。空间两侧一般保留1.5 m 左右空间作为建筑临 街区,见图1。 图1 日本京都共享街道 2)车主导型。 以瑞士为代表的烘箱街道的车流量相对较大,所以设计中, 共享空间中利用碎石铺装和弧形立道牙来对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进行隐形分隔,鼓励自行车在共享空间骑行,通过机动车管理采 用单行交通组织,减少空间的交通冲突,同时考虑结合街道家具 设S ?部分路内停个:泊位,见凼2。 图2瑞士苏黎世市共享街道 3)人车共导型。 以新西兰为代表的共享街道人流和车流相对较少,也比较均 衡,一般设计中会考虑行人的驻足、观光、交流功能,鼓励自行车 行驶。设计一般提供较宽的活动区较窄的无障碍通过区,共享空 间标高完全一致,见图3。 2.2共享空间设计原则在完整街道设计手册中,由于共享空间不同道路使用者间没 有明显的物理分隔,道路总断面宽度不确定等问题,一般没有对 交通要素作出明确的指标性改善要求。共享空间设计一般需要 依托街道类型、功能分类以及功能需求综合设计确定,主要有以 下三个原则: 收稿日期:2017-08-11 作者简介:孙烨垚(1984-),男,工程师;于丰泉(1990-),男,助理工程师;黄朝阳(1986-),男, 助理工程师

共享空间是什么

移动互联和共享经济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之,城市生活更加的便利,而共享空间的出现,使白领者感到压抑的传统格子将会消失,宽敞优美的空间方式将会成为主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共享空间亦是公众共同使用的空间,根据人们对环境的心理反应创造出来的建筑空间,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并促进人们彼此之间更多的交往。 当城市发展进入到更大规模的生产阶段时,它的金融属性、所有权、支配权这些东西会慢慢弱化,将对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个时候,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等等,都会朝着很多人都可以分享、使用的状态发展。 而共享空间的运用却不仅仅在公用领域,甚至在居住领域上也带着它的使命,在中国的大城市,土地的价值很高,对于年轻的创业团队来说,居住和工作的成本会非常高,共享这种方式就能够最大化的去节约资源和缩减成本。 不同于传统写字楼,共享办公拥有着一大片的公共区域,开放式的休闲娱乐区、沙发、书屋、餐吧、咖啡厅,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区域将新型办公模式与传统的写字

楼、格子间区分开,也是这些区域增强了共享办公的意义。 工作累了去咖啡吧点杯咖啡,坐在沙发上逗一下宠物,又或者在书架上找本书看看。或者在休息区开个会、谈谈工作,这些感觉要比传统办公室舒服得多。 优美而有格调的环境总能让事情事半功倍,新型的办公空间通常采用意式、美式的一些办公室风格设计,在现代化办公基础上,同时兼具一些设计美学上的讲究。二层空间Loft、长走廊、金属感、工场改装风、艺术区风等等,都是共享办公所偏爱的设计选择。 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更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工作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代替我们在乏味的办公桌上开始和结束一天的工作。 一切设备与设施的维护和修理都不用入驻企业负责,空间有定期做设备检修保养的专业人员,对于公共设施例如厕所、空调等,共享办公方物业全权负责,真正的为入驻企业省掉一大块儿需要操心的事。 空间结构鼓励工作者们创新,富有创造力的图案,有趣的桌子椅子,还有其它特殊的元素,都是我们在工作时灵感的来源。

共享空间有什么优势

共享空间更具有活力,且现代感和科技感十足,是一种开放性文化的象征。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有有效降低办公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给更多创业公司带来了便利,且可移动性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关系网,便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等优势。 1、优雅个性的环境: 传统办公一人一桌,其余的地方则显得与自身没太大联系,共享办公则突破了这个束缚,具设计感的桌椅,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在现代化办公室的基础上,兼具设计美学的讲究。个性的环境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拉进员工的距离,减少员工之间的交流成本。 2、激发创造: 共享办公空间的创造力是鼓励型的,有趣的桌子椅子,还有其它特殊的元素,都能激发灵感和创意,员工之间相互分享信息,交流想法,拓宽社交圈层,甚至与未来的合作伙伴不期而遇。工作之余的茶歇、聚餐、讲座、团体活动,都能从互动中激发创造性。 3、宽广舒服的公共区域: 共享办公空间拥有一大片的公共区域。开放式的休闲娱乐区、沙发、书屋、咖啡厅,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区域将新型办公模式与传统的写字楼、格子间区分开,也是这些区域赋予员工开放、自由的办公氛围。想想看,你今天还愿意回到父辈当年“一张桌子、

一张报纸、一个白色大茶杯”的办公场景中去吗?在共享办公空间工作,不用逃离办公室,累了倦了去咖啡吧点杯美式,在书架上找本书放松放松,这种感觉要比传统办公室惬意得多。 4、设备优势: 在共享办公空间里,带有精良的装修和办公家具,空调、热水、打印样样齐备,客户无需自己另外购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省下了一大笔必要的支出费用。企业只需要专注于自身领域的发展即可,其余一切设备与设施的维护和修理都不用入驻企业负责,空间有定期做设备检修保养的人员,为入驻企业省掉一大块儿需要操心的事。 5、社群优势: 相较传统办公室,共享办公空间更加强调群集效应,并非是来自同一机构的一以贯之的公司文化,而是以“桌子”作为企业进入的入口,为志同道合者提供交流的共享平台,为他们打造一个相互信任、彼此扶持、共享资源的办公空间。

浅析高校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

浅析高校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 文章阐述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及特征,并以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为例,从多方面分析其服务方式,并得出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水平的四点启示,希望我国高校图书馆能汲取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学习共享空间。 标签:学习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1 学习共享空间概述 1.1 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 学习共享空间是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它是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研究。 Donald Beagle提出学习共享空间应该是由图书馆与学习其他相关服务部门相互协作,构建一个集信息、技术、学习、设备等资源于一体的无缝空间。Susan McMullen和Roger Williams认为学习共享空间实质是一个为学习者提供良好學习环境的、充满魅力的多元服务空间,学生在此空间中可以通过询问、协作和讨论等方式获取大量信息,培养批判式思维方式,训练多样化的读写技能等。邹凯等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指一个社会网络环境下整合所有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集合[1]。任树怀提出学习共享空间是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2]。 1.2 学习共享空间的特征 (1)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学习共享空间的首要特征。 (2)学习的协作性。协作式学习是学习共享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包括学习者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研讨、相互促进等活动,也包括学习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3]。 (3)资源的融合性。学习共享空间使纸质图书、网络数据库、多媒体资料及先进的学习设备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4)服务的多样性。学习共享空间将学校的多个学习场所融合到一个全新的学习共享空间中,这些部门的服务人员共同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服,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 一.学习共享空间由来 我们都知道,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公众为宗旨。然而,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图书馆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图书馆不得不改革创新,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促进信息共建共享。那么,如何规划和高效利用图书馆空间以达到这一目标呢?“信息共享空间”应运而生。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适应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建立的。图书馆的空间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所谓实体空间就是传统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包括图书馆的建筑和纸质资源等;而虚拟空间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网站和电子资源门户等。因此,信息空间从产生之日起,也就分为实体的信息共享空间和虚拟的信息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 ,简称LC)或者知识共享空间是随着Web2.0的发展,由信息共享空间演化而来。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1)实体学习共享空间:它除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文献查找、参考咨询服务、电脑网络服务、打印服务等一般性服务以外,还应该提供一些配套的服务,比如论文写作指导、在线翻译,培养读者在信息查找、检索和利用方面的能力等。 (2)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由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地、协作的网络空间,其成员之间以网络为通信工具,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以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二.学习共享空间设计

读书宣传口号:寻觅知识海洋,共享书香空间!

读书宣传口号:寻觅知识海洋,共享书香空 间! 导读:本文读书宣传口号:寻觅知识海洋,共享书香空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做充满书卷气学生,创飘溢书香的校园。 聆听书语,沐浴书香。 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 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读得多,看得多,知识多,乐趣多。 快乐阅读,启迪智慧。 传承文化圣火,共创书香城市。 和孔孟对话与李杜共语,和书本拥抱与大师交流。 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 沐浴书香,放飞心灵。 阅读经典传承民族书卷气,欣赏美文领略智者书韵味。 静以修身,学以育德。 寻觅知识海洋,共享书香空间。 书香缑城,正学宁海。 让书香飘满校园,让文苑开在心间。

让生命溢满书香,让书香滋养心灵。 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日有所诵,月有所思,季有所行,年有所成。品书中百味,留无尽余香。 【篇二】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图书的漂流,心灵的旅行。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欣赏美文,淘诒情操。经典诵读浸润童年,中华诗词照耀人生。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点燃读书**,共建书香校园。 正学故里,书香宁海。 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人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做读书种子,读天下好书。 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书中有智慧,阅读要定时。

书中藏知识,多读收益多。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飞翔;我读书,我陶醉。 书香宁海,古今同香。 【篇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人人爱读书,读书乐无穷。 开卷有益,丰富人生。 读书丰底蕴,清气溢师心。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读好书增长才干,创新业勇攀**。 书山探宝,学海拾贝。 读书多一点,生活美一点。 天使插上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校园溢满书香才能充满阳光。倡导全民读书,推进文明创建。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 知书达理,明理向善,文明和谐。 翰墨映四明,书香飘满城。 打造阅读文化,创建书香空间。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开卷有益,读书快乐。 书随我心,书伴我行。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

————————————————————————————————作者:————————————————————————————————日期:

休闲娱乐空间(一)————共享空间 一、共享空间的定义: 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人们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挑选余地,是综合性、多功能的灵活空间。 波特曼首创的共享空间,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其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姿的环境,独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讲,共享大厅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现在也有许多象四季厅、中庭等一类的共享大厅,在各类建筑中竞相效仿,相继诞生。但某些大厅却缺乏应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间处理上不够生动,没有恰当地融汇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跑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厅其特点之一就在于此。 二、多功能特征的体现——空间的组织: 人类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不但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造环境。从原始人的穴居,发展到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空间,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对自然环境进行长期改造的结果。最早的室内空间是3000年前的洞窟,从洞窟内的反映当时游牧生活的壁画来看,证明人类早期就注意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室内环境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改造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室内环境,使得室内空间的发展变得永无止境,并在空间的量和质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自然环境既有有益于人类的一面,如阳光、空气、水、绿化等;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如暴风雪、地震、泥石流等。因此,室内空间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界有害性侵袭的防范,特别是对经常性的日晒、风雨的防范,仅作为赖以生存的工具,由此而产生了室内外空间的区别。但在创造室内环境时,人类也十分注重与大自然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制的掠夺和索取,建设城市、创造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依赖自然,甚至任意破坏自然生态结构,侵吞甚至消灭其他生物和植被,使人和自然对立、和自然隔绝。与此相反,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顾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控制人口、控制城市化进程、优化居住空间组织结构,维持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室内设计来说,这种内与外、人工与自然、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紧密相联的、合乎逻辑的内涵,是室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室内外空间交融、渗透、更替现象产生的基础,并表现在空间上既分隔又联系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设计手法上,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 三、共享空间设计的特点——室内空间的概念 室内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的,是人类有序生活组织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人对空间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满足生活上的物质要求,到满足心理上的精神需要的发展过程。但是,不论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