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调味品调查

发酵调味品调查
发酵调味品调查

发酵调味品调查

————————————————————————————————作者: ————————————————————————————————日期:

发酵调味品工艺

调味品超市调查报告

调查人:甘露094332207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调查地点:汇嘉时代地下超市、飞马财富地下超市、爱家超市调查范围:各种发酵调味品

指导老师:王新梅

油盐柴米酱醋茶,这是人们常说的七件事,其中调味品占的席位最多,说明了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一、调味品的分类概述

中国研制和食用调味品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调味品品种众多。其中有属于东方传统的调味品,也有引进的调味品和新兴的调味品品种。对于调味品的分类目前尚无定论,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调味品进行不同的分类:

1.1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1.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1.1.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1.1.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1.1.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等。

1.1.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1.1.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1.2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可分为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急汁、OK汁等)、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1.3按调味品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鲜味调味品(味精、虾油、鱼露、蚝油等)、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1.4调味品的分类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按地方风味分,有广式调料、川式调料、港式调料、西式调料等;按烹制用途分,有冷菜专用调料、烧烤调料、油炸调料、清蒸调料,还有一些特色品种调料,如涮羊肉调料;火锅调料、糟货调料等;

按调味品品牌分,有川湘、淘大、川崎、家乐等国内品牌,也有迈考美、李锦记、卡夫等合资或海外品牌,此外还有一些专一品牌,如李派急汁、日本万字酱油、瑞士家乐鸡粉、印度咖喱油、日本辣芥等。

另外,调味品的种类多,其中的一些产品有其专有的分类标准,如在中国,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1.5按照我国调味品的历史沿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第一代:单味调味品,如酱油、食醋、酱、腐乳及辣椒、八角等天然香辛料,其盛行时间最长,跨度数千年。

第二代:高浓度及高效调味品,如超鲜味精、IMP、GMP、甜蜜素、阿斯巴甜、甜叶菊和木糖等,还有酵母抽提物、HVP、HAP、食用香精、香料等。此类高效调味品从70年代流行至今。

第三代:复合调味品。现代化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进入9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上述三代调味品共存,但后两者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营销份额。

二、超市调研结果

针对本课程要求,着重调查了有关发酵调味品的相关内容。下面我就自己感兴趣的五种调味品进行阐述。

2.1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经浸滤或压榨提取的鲜味液体调味品。

2.1.1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2.1.2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2.1.3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

我们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这三种酱油明显的区别。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

说到营养,人们买酱油吃酱油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过。可是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一个主要的营养指标——氨基酸态氮不能低于0.8克/100毫升。而且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得越好,营养成分也越高,味道也就越鲜。

我们买酱油的时候常常看到生抽和老抽酱油。这“生抽”和“老抽”是什么意思呢?

它们都属酿造酱油,“抽”就是提取的意思。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相比之下,生抽的营养品质略胜老抽一筹。这样看来,并不是颜色越深的酱油就一定越好,而是要依自己的口味和用酱油的目的选择。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超市里比较多的酱油主要有黄豆酱油、鲜美酱油、草菇老抽、海鲜酱油、红烧酱油等,占调味品的25%。

2.2食醋以粮食、果实、酒类等含有淀粉、糖类、酒精的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酸味液体调味品。醋又称食醋,是一种含醋酸的酸性调味料。醋有米醋、陈醋、香醋、麸醋、酒醋、白醋、各种果汁醋、蒜汁醋、姜汁醋、保健醋等。

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成品风味迥异。醋是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料。每100m 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为 3.5g以上,优级醋为5g以上。由于醋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作为饮食调料,需要量不断增长。

醋的原料和制作方法有4类。

2.2.1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再用酵母使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发酵,将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2.2以含糖质原料酿醋,可使用葡萄、苹果、梨、桃、柿、枣、番茄等酿制各种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为原料。它们都只需经乙醇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生化阶段。

2.2.3以乙醇为原料,加醋酸菌只经醋酸发酵一个生化阶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冲淡为原料,应用速酿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2.2.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制成白醋,再加调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为具有近似酿造醋的风味的食醋。

①糙米醋以漂白前的糙米为原料,含有氨基酸,味道美味,可加入蜂蜜或果汁饮用。

②糯米醋纯天然酿造,含氨基酸、维他命、醋酸及有机酸等营养,味道甘美,具健康之效。

③米醋使用白米制成;但有机酸及矿物质等成份不多,味道不够甘味。

④水果醋苹果醋含丰富矿物质钾,对高血压有效,另外亦有葡萄醋。

⑤酒精醋以马铃薯的淀粉为原料,用酒精发酵后而成,含有蒸馏乙基酒精;但缺乏对身体有益的有机酸及维他命B等。

根据超市市场调查显示,目前超市里的食醋种类主要有红花醋、姜汁香醋、黑米香醋、凉拌醋、饺子醋、陈醋、高粱香醋、蜂蜜醋、姜蒜醋、苹果醋、小米香醋、苦芥醋、白醋等,瓶装大约500~550毫升左右。占调味品的25%。

2.3虾酱酱是韩国、中国沿海地区、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磨成粘稠状后,做成的酱食品。味道很咸,一般都是制成罐装调味品后,在市场上出售。亦有将虾酱干燥成块状出售,称为虾膏或虾糕,味道较虾酱浓郁。

虾酱的分为有以下几种:

2.3.1沙茶酱:一般是先将虾米、洋葱进行油炸,花生仁进行焙炒,然后再与蒜肉、白糖、锦豉、酱油、沙姜粉,生油和少量防腐粉等,经煮后,再磨细而得成品。

2.3.2银虾酱:是用白酒、虾羔、少量虾酱和少量保存粉等原料,经磨烂再晒而得成品。

2.3.3麻虾酱:也算是麋鹿之乡江苏省大丰市的一个特产,因为是海滨城市,也属于海产品。就是用麻虾(很小很小的虾,基本不能分辨),然后用调料熬的酱,味道鲜美,是馈赠佳品,这里也有厂家专门生产,味道不错,而且保存时间较长。麻虾又名糠虾,是一种独产于江苏海安李堡地区的一种淡水小虾。味道鲜美独特,麻虾熬酱招待客人,其独特的味道让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是一唰之感叹。南通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系列麻虾酱,将让您有机会品尝这一美妙绝伦的稀世美味。麻虾酱是火锅、饭食、面食和大饼的最佳佐料。

麻虾酱类型:原味型、淡辣型、淡辣型、麻辣型、咸辣型。

2.3.4低盐无腥海虾酱:利用高新技术方法,改变了传统虾酱的高盐度腥臊味的缺点,使虾酱成为一种开瓶即食的快餐海鲜食品,有史以来虾酱不能作为快餐食品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填补了同类产品国内甚至国际空白。低盐无腥蔬菜营养虾、蟹酱,经过新技术工艺在低盐无腥的基础上,以各种不同的蔬菜分别添加入其中,提高了虾酱风味及纤维素含量,是虾酱的营养多样化,品种系列化。增加了食欲性,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同类产品的空白。

2.3.5台山虾膏:是广东台山县的著名特产。台山虾膏的主要产地为台山县的广海、海晏和上川、下川等沿海乡镇。虾膏主要用产于海中的苗虾,加适量食盐加工而成。苗虾是一种个体很小的海虾(只有几粒米那么大),虾壳薄而柔软,可谓全身是肉,营养丰富。当地人一向有捕食苗虾的习惯。过去,所捕苗虾,除鲜食外,便腌制成虾膏,除自家食用,多余的便出售,很受消费者欢迎。台山虾膏,色泽红艳,味道鲜美,有浓郁的海鲜味,营养丰富,是调味、佐餐的佳品。

根据市场调查的情况显示,虾酱在新疆的市场比较薄弱,产品种类和品牌及其单一。这与新疆人的饮食习惯的口味有关,当然与虾酱的零售价高也有很大的原因。2,4黄豆酱酱又称大豆酱、豆酱,用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而制成,是我国传统的调味酱。黄酱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咸甜适口,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也是制作炸酱面的配料之一。优质黄酱大都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黏度适中,味鲜醇厚,咸甜适口,无异味,无杂质,纯天然酿制无防腐剂。

根据超市的调查显示,产自于广州省佛山市的海天黄豆酱市场需求量很大,几乎占据了所有黄豆酱的市场。

2.5红油豆腐乳腐乳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磨浆、制坯、培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调味、佐餐食品。

种类有:

2.5.1 红腐乳在腐乳后期发酵的汤料中配以红曲酿制而成,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的腐乳。

2.5.2 白腐乳在腐乳后期发酵的汤料中不添加任何着色剂酿制而成,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的腐乳。

2.5.3青腐乳在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以低度食盐水作汤料酿制而成,具有硫化物的气味、外观呈豆青色的腐乳。

2.5.4 酱腐乳在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以酱曲为主要辅料酿制而成,外观呈棕红色的腐乳。

根据超市的市场调查显示,豆腐乳的种类很多,品牌以王致和最为出名。占有量几乎达同来产品的80%。占所有调味品的10%左右。

三、未来的展望

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调味品也在不断涌现。那么,中国调味品市场今后向何方发展呢?许多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调味品正向着品种功能多样化,包装高档化、卫生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调味品是粮食自然发酵生产的。在发酵过程中,又吸收了自然界中的多菌种共同发酵,口味丰富,香味浓郁。60年代为了节约粮食,中国曾用豆饼、麸皮等粮食副产品作调味品的原料。但是,传统调味品在品种功能方面显得有些单调。而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调味品开始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各种以天然原料做的调味品或复合调味品、快餐食品调料、速冻食品调料、火锅调料应有尽有。一些生产企业还根据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的特点,开发出不同地区消费

需求的产品,迅速成为热卖点。如加钙营养盐、加锌营养盐、黑米醋、饺子醋、薏米醋等等新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

在花色品种增加的同时,多功能调味品逐渐走俏。如多功能复合调料,各种酱、汁、粉形态的多用调料,用于拌菜、拌面、吃火锅的调料十分抢手。

根据一些市场调查显示,人们在注重产品品质、包装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卫生、健康。目前,中国调味品主要是加添加物和配兑以及酸水解液三种工艺方式。添加物一般有增香类、增酸类、增甜类、增色类、增鲜类,多在发酵后的原调味成分中进行添加,添加物比例较小,基本符合人体健康标准要求。但在以配兑为主的调味品中,一些调味品中的植物蛋白水解液所含气氯丙醇含高和焦糖色素所含的铵盐量过高,这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为大豆水解液成本低,目前许多生产企业都在产品中添加大豆水解液,而且不作标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此外,中国酿造调味品一直存在食盐量过高的状况,加强低盐,浅色及无盐调味品的开发生产十分必要。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调味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十分重视消费者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从而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调味品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方兴未艾的行业。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人工制盐的生产,从此用盐加工调味品。大约在三千六百年前就有五味之说。即甘、咸、苦、辛、酸。可见,我国调味品的生产源远流长,一直延续相传。但是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这一行业长期停留在古老的自然发酵阶段。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国除上海、天津、北京、济南、青岛和东北几家属于私人资本经营的调味品工厂外,绝大部分作坊仍以传统方式从事手工作业。

展望今后调味品的生产与市场,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调味品市场将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3.1产品品种将更趋向于多样化、复合方便化、高档化、营养保健化。

多样化的产品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加碘、加锌、加钙的复合营养盐,将改变了食盐单调平淡的口味;作为日常调味品的醋,更是品种多样,从山西老陈醋到镇江香醋,从浸蛋醋、饺子醋、蟹醋、凉拌醋、包子醋、黑米醋、薏米醋到醋的再制品,以醋为添加剂的饮料,将迅速进入百姓家,丰富消费者的饮食,成为厨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迫切需要集多种调味品为一体,即可制成复合型专成用拌菜、调面、烹虾、炸鸡调料,又可烹饪川、粤、鲁等大菜系中的名肴调料;也可制成象阿香婆酱一样的膏、糊、汁、块等多形态多用途的复合型调味品。同时鉴于家庭炊具的快速发展,微波炉、烤箱食品的调味品也将被开发,这些调味品撕袋即可食用,方便、卫生、好吃、好看。

高档调味品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而且还要有高档次的包装。在今后的调味品生产中,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真正占有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漂亮、古朴典雅,不仅增加了对消费着的吸引力,而且可将产品作为一种极富新意的馈赠礼品。同时,精致的小包装调味品也将有较大的发展,这些产品的包装材质形势不同,大小规格各异,即可家用,也可出差、旅游、野餐时调味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调味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要改变我国酿造调味品食盐含量过高的状况,加强对低盐、浅

色及一部分无盐调味品的生产。为满足老人、妇女、儿童的营养需要,应充分利用相应的天然食物,如黑米、薏米、黑豆、蘑菇菌类等,分别生产出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不同营养成分的调味品。而且,我国有着悠久的药膳历史,调味常用的花椒、沙仁、豆蔻、大料、桂皮、茴香等既是调味品,又是中药,因此药膳调味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从而为调味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3.2新技术将不断地应用于调味品生产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会开发出不少新原料、新产品。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传感器五个方面的技术。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改善传统酿造产品菌种,培育出优良菌株,从而提高酿造产品的质量,如上海海鸥酿造公司已经采用了航天育种技术。酶工程把生物酶从菌体中提取出来,直接用微生物酶进行酿造,得到人们所需的各种产品。生物传感器使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活细胞与测定物质相遇时产生的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使发酵过程更易被掌握和控制。通过应用以上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3新产品尚需不断研究开发。

当今,各种各样的肉类香精已在国际上相继问世,同时,蓄禽、水产、蔬菜、水果、酵母等天然提取物,因其味道鲜美自然,易被人体吸收,也被开发应用于各种复合调味料。在国内这些研究虽取得一些发展,但因起步较晚,据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我们应在研究、生产、应用诸环节上紧密配合,以期尽快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替代进口。

我国目前的客观实际为调味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不利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危机同在。这就要求我们的行业工作者坚持科技兴企和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缩小我国调味品工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按照国家经贸委规定的协会的基本职能,认真做好协会工作,在协会会员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既反映调味品行业的愿望和要求,为企业服务,又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作好行业管理工作,推动调味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近代工业微生物发酵》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年

[2]袁振远:酱油的水份活性,《中国调味品‘》,1981年,第2期

[3]王韵,张永华,辛香料及其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46!48

[4]宋安东,《发酵调味品工艺学》化学工艺出版社,2009年7月

[5]马永强,韩春然《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2007年5月

[6]李兴革主编,《发酵食品工艺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韩春然《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8]周家春等,《食品工艺学》(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

[9]赵晋府等,《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10]姚惠源等,《谷物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调味品生产技术复习题 - 副本

《调味品生产技术》期未复习(一) 一、填空题 1、酱油酿造中要进行原料的蒸煮,其目的是使蛋白质水解,淀粉分解。 2、酱油酿造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有:曲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在酱油生产中易受污染的有害细菌是乳酸菌。 3、酱油的色素是在酿造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产生的,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美拉德反应,酶褐变反应。 4、酱品分为非发酵酱和发酵酱两大类,其中芝麻酱属于非发酵酱。 5、豆豉主要有米曲酶型、毛酶型和细菌型豆豉。米曲酶型和毛酶型豆豉可以自然培养制曲,也可以纯种接种制曲,一般米曲酶型豆豉制曲时会加入部分面粉,而毛酶型豆豉制曲不加,再经过不同的配料和发酵形成各种风味的豆豉。 6、酿造食醋除需用主料外,还需辅料其作用主要有,一部分用来提供生物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或增加食醋中的某种成分,以提高食醋的质量;某些辅料可改善发酵过程的物理结构状态,使发酵醅疏松,通气良好,并可调节发酵过程中的糖分和酒精浓度以及含水量。还有一部分主要是用于固态发酵或速酿过程,其本身的化学成分以纤维素为主,其主要作用是疏松醋醅,积存空气,增加醋醅的通气性常称为填充物。 7、液体曲是将曲霉菌培养在液体基质中,通入无菌空气,使它生长繁殖和产酶,这种含有曲霉菌体和酶的培养液称为液体曲。 11、从调味品的生产方法、用料及应用的不同可将调味品分为发酵调味品和酿造调味品两大类。 17、酿造食醋的生产主要经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醋醅陈酿、淋醋四个环节。 18、腐乳酿造微生物中,毛霉菌占主要地位。 19、常见的发酵菜品有泡菜、豆腐乳和酸奶。 20、腐乳生产原料有:主要原料、辅助原料、蛋白质原料、凝固剂、食盐、水。 二、单项选择: 1、提供酱油中的鲜味成分的物质是(A ) A. 氨基酸 B. 有机酸 C. 糖 D.氯化钠 2、选育酱油生产菌株时,需要那种酶活最高(C ) A. 糖化酶 B. 纤维素酶 C. 蛋白酶 D. 果胶酶 3、以下哪种物质会在进入血液后,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的青紫症状(B ) A. 硝酸盐 B. 亚硝酸盐 C. 亚硝胺 D.亚硝酸 4、以下哪种物质对动物有致癌作用(C ) A. 硝酸盐 B. 亚硝酸盐 C. 亚硝胺 D.亚硝酸 5、涪陵榨菜属于(A ) A. 盐渍菜 B. 盐水渍菜 C. 酱渍菜 D. 酱油渍菜 6、萧山萝卜干属于(A) A. 盐渍菜 B. 盐水渍菜 C. 酱渍菜 D. 酱油渍菜 7、食醋中的香气主要来源于以下哪种酯类物质(C ) A. 己酸乙酯 B. 乳酸乙酯 C. 乙酸乙酯 D.丁酸乙酯 8、食醋酿造中,酒精浓度在多少以上,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就受到抑制(D )

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味精 1.谷氨酸发酵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EMP途径或HMP途经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TCA,再通过乙醛酸循环、CO2固定作用,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在微生物的代谢中,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时,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合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反馈抑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2.谷氨酸的大量积累: 代谢调节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发酵条件的适合 3.GA生物合成的内在因素 ①产生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α—KGA脱氢酶酶活性微弱或丧失(为什么α—KGA是谷氨酸发酵的限制性关键酶?这是菌体生成并积累α—KGA的关键,从上图可以看出,α—KGA是菌体进行TCA循环的中间性产物,很快在α—KGA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辅酶A,在正常的微生物体内他的浓度很低,也就是说,由α—KGA进行还原氨基化生成GA的可能性很少。只有当体内α—KGA脱氢酶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止,α—KGA才得以积累。); ②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1、NADPH是α—KGA还原氨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而且该还原氨基化所需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联的。2、由于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使得体内的NADPH有一定的积累,NADPH对于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有一定的意义。); ③产生菌体内必须有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该酶是一种调节酶,或称为别构酶,其活性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调节,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DCA循环的封闭,DCA 循环的封闭是实现GA 发酵的首要条件) ④菌体有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L—谷氨酸脱氢酶,实质上GA产生菌体内该酶的酶活性都很强,该反应的关键是与异柠檬酸脱羧氧化相偶联) 4.GA发酵的外在因素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 (SOP) 一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就是否畅通,所有阀门就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 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就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就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保持通气在15-20小时,当出气阀跑分与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与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就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计时灭菌30-35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发酵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9524005.html, 发酵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作者:高听明 来源:《现代食品·上》2017年第04期 摘要:从当前的发酵调味品的发展来看,调味品的品牌意识、复合型发展、食用安全和 调配技术等方面都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的发展趋势与产业的市场前景紧密相连,集中在生产废料废渣的再利用、调味品的安全和高质量等方面。 关键词:发酵调味品;产业发展;市场前景 Abstract:From the current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rmented condiment, either compound seasoning development, brand awareness or condiment food safety, the deployment of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a new request to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y and market prospects are closely linked, focu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waste recycling safe, high quality and condiment. Key words:Fermented condi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Marke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S264.2 从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来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准的提高,调味品的发酵产业进入了繁荣期,新产品层出不穷,也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发酵调味品包括了酱油、食醋、腐乳类和调味料等。调味品的主流就是以发酵调味品为代表,伴随着调味品的发展壮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废物再利用等,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兼顾安全和卫生、营养和健康的发酵调味品成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1 发酵调味品的发展 1.1 企业认可、消费者满意是企业产品永恒的主题 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品牌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资源配置和企业品牌发展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对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主要围绕着品牌来进行的,必须要不断简化消费者的选择,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才能保证品牌效应和企业利润,为产品的质量提升注入无穷动力。 如今,发酵调味品产业已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的阶段,传统调味品行业的工艺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似,因此在风味上以及产品的形态上,差异性不强。因此无法突显出品牌效应。行业的

调味品系列生产技术汇编

调味品系列生产技术汇编 五香美味酱油 一、前言:致富路有很多条,但像制作酱油这一条路却不多见。因为这种产品四千家万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产品好销,投资少,获利大。 我所为满足广大学员要求,针对当前许多单位转让的酱油技术不成熟,致使生产的产品达不卫生食用标准和用户的需求等多重原因下,组织研究组通过几年研究做出大量的试验,终于研创了这种用科学配方生产的五香美味酱油。现将它推荐给您助您早日搭上致富快车。 二、特点:本酱油采用科学的配方,色、香、味俱全,咸中带香,酱香浓郁,跟传统的方法相比有投资小,获利大,不用豆,不发酵等优点。家庭生产这种酱油,只需几十元,用于购买各地能买到的几种普通食用佐料,当日即出产品,味美畅销。传统的酱油只有变色、增咸的作用。由于五香酱油可加入智强公司独创的调味十三香,不仅具有变色作用,而且还可以象五香粉,胡椒粉等佐料一样可起到调味作用,是千家万户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 三、经济效益分析:利用本技术生产五香酱油,全部原材料:食盐、红糖、丁香、桂皮、八角等,每百斤成本约15元,市场零售价百斤70元左右(瓶装出售获利更高)。因为其独特的配方,制出的酱油比市场上销售的酱油味道要好得多,并且它还具有调味作用,其受欢迎的程度更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投放市场,产品俏销,获利大,见效快,投资批量生产仅需几百元,年利最少几万元,有眼光者,谁先干谁先富。 四、生产工具:家用炊事用具即可 五、原料:食盐、红糖、食用酒精、桂皮、丁香、陈皮、八角、甘草提取液、味精、桂皮、八角:常用调味品; 丁香:一种调味料,有驱虫作用。 陈皮:即桔子皮,将桔子皮晒干即可,也可到中药材商店、调味品商店购买。 甘草:豆科草本植物甘草和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功效:补中益气,青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饴糖:又称糖稀和米谷稀。主要成份是麦芽糖、葡萄糖和糊精。 糖焦:即焦糖色素。 六、配方:食盐10公斤、饴糖2公斤、糖焦3公斤、食用酒精0.5公斤、桂皮、丁香、陈皮、甘草提取液、八角、味精各50克、水51公斤。 七、加工方法: A、制取五香酱油的前提准备工作: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SOP) 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 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是否畅通, 所有阀门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 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 保持通气在15-20 小时,当出气阀跑分和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 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和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 计时灭菌30-35 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调味品工艺学

贵州大学 《酿造工艺学》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班级:生工092 学号:0908110366 姓名:韦俊志 指导教师:王修俊 2011年11月18日

标题:我国酱油酿造及发展 【摘要】:介绍酱油的发展,分析了国内外酱油市场的现状,认为发展和宣传中国的本酿造酱油势在必行。与国外,尤其与日本酿造酱油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在酱油风味上存在的差异;我国的本酿造酱油还应有更高的要求。指出发展我国的本酿造酱油需要将执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需要规范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需要发展酿造技术水平,分析了中日两国在酱油风味上存在的差异; 提供了个人对发扬传统酱油酿造工艺的看法。 【关键词】:酱油酱油历史酱油种类酿造工艺酱油酿造 酱油,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名词。甚至和我们的生活还日益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常将酱油当做调味品应用在我们食品上,一般人都能食用。 关于酱油我们就从他的发展来说说:从世界范围说,我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据史书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有村用肉类、鱼类为原料,生产多种多样的酱,统称为”醢。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酱油、正式出现”酱油“名称是在我国十二世纪的宋朝。 纵观我国几千年来酱油生产发展的演变历史,我国酱油生产经历了从天然发酵,到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说,我国的酱油生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基本上是天然发酵的产物。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作坊生产为主。.三十年代开始逐步对旧式酿造方法进行改进,引进一些新方法,比如用纯种曲霉代替天然制曲,这样不仅能解决天然制曲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而且保证了酱醪的成熟速度。五十年代酱油酿造微生物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菌种,在酱油生产上起到良好的作用;随后,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在六十年代又培育了更高性能的优良菌种(沪酿3。042米曲霉),很快在全国推广。 酱油生产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许多演变。发酵工艺从天然晒露法到无盐固态发酵再发展为低盐固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和固稀发酵多种工艺并举。生产设备应用了高短法原料处理、圆盘制曲和移动式发酵罐、酱油压渣机;近年来全国酱油产量逐年增加;酱油产品经历结构调整、品种开发,全国酱油生产呈现空前繁荣。 酱油酿造传统工艺技术的继承发扬, 已是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学者和同行们注意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要发扬就要总结, 要取其优点、特点用现代技术手段、达到提高、发扬的目的 酱油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和如此的大规模生产主要原因可归结于酱油的一些用途: 1.赋味增香作用,烹调食品时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 目标的确定 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与食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思 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 应的发酵种类是什么? 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 学生很可能 回答不全,教师可提 示。 投影或板书: 第一节微生物发酵 联系日常生活 的实例,在回忆旧知识 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强化从社会中来的 意识。

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我们每天 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 生:馒头、面包。 师:对,实际上,我们经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以 及使用的一些药品,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发 酵。那么,微生物发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生产过程 怎样?它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 答这些问题。 及其应用 2.新课──发酵工程史话的学习。 师: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 产食品、药品等许多产品,那么,人们今天的成绩是如 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发 酵工程史话。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发酵工程史话标题下的第 一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能够看出,人类的祖先很 早就会在不知微生物发酵原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发 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这个方面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的 贡献。由此可见,发酵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一步步产生 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内容是,随着两位科学家研究 出发酵现象的本质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后, 诞生了传统的发酵工业。这充分说明了发酵技术需要基 础科学研究的指导,即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师:好,请大家继续阅读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从中能够看出,发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 发展,从传统的发酵工业到现代发酵工业,再到微生 物工程,它不仅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 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来,生 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 投影或板书: 一、发酵工程 史话 学生先阅读教 材相应的段落,教师 就此段落提炼出有 关科学价值观的教 育素材 自然过渡到发酵 工程史话。 让学生体验科学 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 产生的。 让学生体验技术 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 作指导,科学、技术间 存在相互作用。 让学生认同生物 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 术,以及科学技术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新课──发酵生产过程探秘。 师: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味精是不可缺少 的调味品,那么,你知道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 生:谷氨酸钠。 师:对!有人认为食用味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投影或板书: 二、发酵生产 过程探秘──以味 精生产为例 让学生了解发 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题-教育文档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 题2019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同步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填空题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和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和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和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和,还包括。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2、发酵类型有、、、、。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从自然选育转向,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和、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从自然选育转向,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 二、判断 1、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 2、从微生物中发现的抗生素,有约9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 3、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害虫。( )

2018年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调味品、发酵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CCAA/CTS 0016-2008CNCA/CTS 0016-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调味品、发酵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seasoning and fermented product establishments 2008年9月11日发布 2008年9月11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人力资源 (3) 4.1食品安全小组 (3) 4.2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 (3) 4.3 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4) 5前提方案 (4) 5.1 基础设施与维护 (4) 5.2 其他前提方案 (8) 6 关键过程控制 (9) 6.1原辅材料 (9) 6.2 菌种培养和发酵工序 (10) 6.3 配制产品的要求 (11) 6.4 灭菌/干燥 (11) 7 检验 (12) 8 产品追溯与撤回 (12) 附录A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前 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调味品、发酵制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调味品、发酵制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大陆 航星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 认证中心、广东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万泰认证 有限公司、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等。 本技术要求系首次发布。

《酿造调味品加工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酿造调味品加工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非独立授课 4.学时学分:实验学时 20不单独计学分 5.实验应开学期:第七学期与理论课同步 6.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验课程是为了酿造调味品这一门课程专门开设的,主要性质是通过对酿造调味品工艺学的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由于酿造调味品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又是集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酶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与设备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此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特别是调味品方面的优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生产出营养、美味、卫生、安全的发酵调味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努力。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此次实验,不仅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酿造调味品的种类、生产工艺、产品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求同学通过实验理解理论性的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三、实验考核方式与办法 根据实验报告及实验课场点名、表现技能综合评定。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酿造调味品加工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 1酱油(酱)的制造综合性必做发酵方向 4 2腐乳的制造综合性必做发酵方向 4 3腊八豆的制造综合性必做发酵方向4 4食醋的制造综合性必做发酵方向4 5 发酵香肠的制作综合性必做发酵方向 4 五、实验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酱油(酱)的酿造 (共4个学时,分3次完成) 1.目的与要求 通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了解酱油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发酵工艺学原理作业

调味品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一、行业简介 1.行业的历史 (1)调味品定义 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2)调味品历史沿革 ①第一代——单味调味品 例如:酱油、食醋、酱、腐乳及辣椒、八角等天然香辛料,其盛行时间最长,跨度数千年。 ②第二代——高浓度及高效调味 例如:超鲜味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甜叶菊和木糖等,还有酵母抽提物、HVP、HAP、食用香精、香料等。此类高效调味品从70年代流行至今。 ③第三代——复合调味品 例如:火锅底料、烧肠香料、午餐肉香料、酱猪头香料、五香扒鸡料。现代化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进入9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上述三代调味品共存,但后两者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营销份额。 ④第四代——纯天然调味品 纯天然调味品以纯提前技术为前提,更以营养健康为重。目前,在益意追求健康为主的呼吁下,纯天然调味品所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3)酱油的历史 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制酱的方法最早出现在《齐民要术》中〔公元532-549年)。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2.产品的分类和用途 (1)调味品按照性质分类 ①酿造类调味品 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②腌菜类调味品 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 (SOP) 一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是否畅通,所有阀门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 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保持通气在15-20小时,当出气阀跑分和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和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 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计时灭菌30-35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方便面调料的生产工艺及配方

方便面调料的生产工艺及配方 1、原辅料 制作方便面调料的主要原辅材料有肉类、水产品、蔬菜、填充剂、调味料(风味料)、油脂等。 (1)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有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等,它们向调料提供风味和营养物质。生产调料所使用的肉品和水产品要求新鲜,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蔬菜应新鲜,无腐烂、变质现象。 (2)填充料 调料中所使用的填充剂主要是淀粉,能够改变调料的物理性状,同时淀粉还以缓解蛋白质的吸湿问题。在生产中,使用淀粉作填充剂,在用开水冲调时,会产生少许沉淀,则用糊精代替淀粉。 (3)调味料 调味料主要有甜味料、鲜味料、咸味料、香辛料等 咸味料:食盐,要求应为精盐,NaCl含量为95%以上 鲜味料:味精(L-谷氨酸钠)、酵母抽提物,肉类抽提物等 甜味料:蔗糖、葡萄糖 香辛料:辣椒、生姜、胡椒、大蒜、大葱、小豆蔻、茴香、芜荽等 (4)调味油脂 调味油脂有猪油、花生油、牛油、菜油等 (5)其他食品添加剂,包括香精、色素等 香精能增细调料的主体香气,产品有粉状的,也有液状的,如鸡肉香精、牛肉香精、鲜虾香精、香菇香精等 色素在调料中一般不使用,极个别的调料,由于色泽较浅,酌情添加少许焦糖粉,增加焦糖色泽 2、生产配方

(1)日本方便面调味汤料配方 鸡肉汤料 原料含量(%)原料含量(%) 味精(MSG)9.7大蒜粉末0.8 WP(I+G)0.5黑胡椒粉末2.4 食盐6.17干燥葱片2.9 粉末状酱油6.6葱汁粉末2.4 洋葱粉末6.6瑚珀酸钠0.4 姜粉末1.6焦糖2.6 胡萝卜粉末0.8鸡肉香精1.0 牛肉汤料 原料含量(%)原料含量(%) 精制盐59.20黑胡椒0.15 牛肉精4.50豆芽粉末2.00 核酸系列调味料0.20韭菜0.10 味精9.00葱头粉末0.10 瑚珀酸钠0.50蒜粉末0.05 柠檬酸0.30姜粉末0.05 粉末焦糖1.70葡萄糖11.25 粉末酱油5.50"牧洋牌"精美牛油(粉末)4.5 (2)中国方便面调味汤料配方 鸡肉汤料(单位:克)

酱油的生产新技术

酱油生产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酱油是发酵调味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也是各种复合调味品的基础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酱油的品种在不断地增加,用途也在不断地扩展,它早已不是单纯地服务于家庭烹饪,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生产各种复台调料,参与生产各种加工.食品,当它换了一种新的面孔或方式又重新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时,酱油已经不是单一产品了,已经成了复合调味品的组成部分,并会对该复合调料的显味产生重要影响。 酱油是利用微生物的酶及其代谢所产生的发酵产物。在对原料的处理、制曲、发酵和熟醪、压榨、加热等一系列工艺过程中,原料受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等酶的分解,再被酵母,乳酸菌利用和代谢之后,已经产生了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不仅生成了各种糖(如各种单糖和双糖类),氨基酸类和肽,还生成了各种复杂的香气成分。再经过加热,由迈拉德反应又生成了许多褐变成分,这些也是酱油香气的重要来源。 当前国内外对酱油的研究应该说主要集中在对酱油各类显味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认识,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如细胞融合、DNA检查等)加深对曲菌、酵母菌等酿造微生物的认识,同时对这些酿造微生物加以改造等方面。其次是研究酱油对人体具有哪些功能等。 由于近年来分析装备有了长足进展,许多过去不被认识的酱油显味和香气成分被检测出来了,而且初步搞清了不少成分的生成途径。本文拟围绕显味和香气成分的主题谈一些有特点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酱油在烹调和各种复合调料中的主要功能等。 1酱油的一般性成分 日本酱油分为浓口、淡口、溜、再发酵以及白酱油等,这些不同品种的酱油分别受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JAS标准的控制,产品一般分为特级、上级和标准3种,它们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如表1所示)。浓口酱油是最有代表性酱油

高中测试题生物: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基础夯实】 1.有关谷氨酸的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 B.培养条件不当将不能得到产品 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是酶的活性降低 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十分重要,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控制磷脂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氨酸的合成速度 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C.控制碳、氮的比例为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成 D.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有利于谷氨酸高校持久的大量合成 3.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置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阔。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是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A.温度控制不好 B.通气量过多 C.pH成酸性 D.溶氧不足 4.若发酵产品噬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是() A.沉淀萃取 B. 过滤沉淀 C.蒸馏 D.离子交换 5.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C.微生物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望发酵罐中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是。 (2)制造真菌蛋白时,要想发酵罐中注入空气,由此可知发酵罐中的真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3)往发酵罐中加入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4)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有。 (5)从自然界中分离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蛋白质的产量很低。要获得更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良的真菌菌种可采用方法。

酿造调味品期末综合复习资料

华南农业大学《酿造调味品》课程期末考综合复习资料 典型味道类型:酸(刺激进食),甜,苦(植物进化的保护物质),辣(痛觉),咸(百味之首),鲜(谷氨酸,甘氨酸) 香味意味愉悦、美味! 臭味意味腐败、有毒! 发酵调味品,又称酿造调味品, 是利用动植物原料经过微生物或酶的作用经过特殊的工艺过程制造而成的调味品。发酵调味品是东方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主要发酵调味品:酱类、酱菜类、酱油、虾酱、发酵辣酱、腐乳、豆豉、食醋、料酒、鱼露、地方特色发酵调味品 作用:烹饪食品加工佐餐 ——————————酿造酱油———————————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等为主要蛋白质原料,辅以面粉或小麦等淀粉质原料,经过制曲和发酵 等主要工序制作而成一种风味独特的调味品 酱油的分类:北派—南派 配制酱油 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酿造酱油生抽:味为先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老抽:色为先 酿造酱油 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麦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 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水解植物蛋白(HVP)、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作用:酱油主要提供鲜味,也提供咸味和酱油特有的香味,同时也为食品提供棕褐(红)色色泽。 酱油在东方饮食中是烹饪和佐餐必需的调味品,发酵调味品之首 酱油中呈味物质及色素来源: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盐)和核苷酸(肌苷酸IMP和鸟苷酸GMP) 氨基酸的来源:蛋白质—水解—肽—水解—氨基酸 IMP、GMP的来源:核酸水解和直接添加 类黑素:使酱油产生棕红色和褐色 来源:美拉德反应,非酶促反应糖和氨基在高温下产生的一类物质。

黑色素:由酪氨酸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产生。是需氧反应。 酿制酱油的微生物需具备: 水解蛋白质成肽和氨基酸能力; 水解淀粉等多糖成双糖或单糖能力; 产生酱油特征的风味物质能力; 不产毒素以及有害风味的物质; 易培养、性状稳定 例:米曲霉,酱油曲霉 菌种的管理: 菌种的来源 菌种的保藏 菌种的筛选 菌种的复壮与优化 新菌种的使用 透明圈法筛选高产蛋白酶菌种 酱油生产的原料蛋白质原料:酱油酿制的主要原料:花生饼、粕;葵花子饼、粕;蚕豆;豌豆 豆类原料:大豆、豆粕、豆饼等,大多使用大豆作为原料。 大豆有黄豆、青豆和黑豆等。 淀粉原料:小麦;麸皮;米糠;玉米;甘薯;高粱 增色剂:焦糖色 红曲米,助鲜剂(味精——谷氨酸单钠盐 核苷酸——肌苷酸和鸟苷酸盐 有机酸——琥珀酸) 防腐剂——苯甲酸和苯甲酸盐;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制作酱油流程:大豆——筛选除杂——清洗浸泡——蒸煮——接种制曲——加盐水发酵——成熟(1-3个月)——抽油——沉淀——粗虑——消毒灭菌——精滤——包装 蒸煮要求:一熟、二软、三疏松、四不粘手、五无夹生、六有正常的色泽和香气液体曲:糖化曲 曲 固体曲:大曲、小曲、麸曲、麦曲、棉曲、豆曲等 种曲:用于生产过程中接种用的曲,包括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中的三角瓶培养的曲以及后期的散曲(麸曲) 成曲:直接在生产原料上培养微生物所获得的培养物直接用于产品(酱油)的生产 (盐水浓度用波美度表示) 抑制杂菌污染、防腐;

调味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五香粉 五种固体调味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五香粉是一种复合香味型的粉状调味料。因配料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口味和名称,如麻辣粉、鲜辣粉等,是家庭烹饪佐餐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1. 主要设备 粉碎机、筛网、粉料包装机。 2. 原料配方 配方1:砂仁60 g 、豆蔻12g 、山奈7 g 、丁香12 g 、肉桂7 g ; 配方2:大料20 g 、小茴香8 g 、陈皮6 g 、干姜5 g 、桂皮43 g 、花椒18 g ; 配方3:大料52 g 、山奈10 g 、砂仁4g 、甘草7 g 、桂皮7 g 、白胡椒3 g 、干姜17 g 。 3. 工艺流程 原料辛香料→粉碎→过筛→混合→计量包装→成品。 4. 操作要点 ① 原料粉碎,将各种原料、辛香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网。 ② 混合包装,按配方准确称量并混合拌匀。50 g 为1 袋,采用塑料袋包装,用封口机封口,谨防吸

湿。 5,注意事项 ① 各种原料必须事先检验,无霉变且符合该原料的卫生指标。 ② 如发现产品水分超过标准,必须干燥后再分袋,若原料本身含水量超标,也可先将原料烘干后再粉碎。产品的水分含量要控制在5%以下。 ③ 生产时也可将原料先按配方称量准确后混合,再进行粉碎、过筛、包装。但不论是按哪一种工艺生产,都必须准确称量、复核,使产品风味一致。 ④ 如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应采用微波杀菌干燥后再包装。 酱粉 酱粉以各种酱(如黄酱、面酱、蚕豆酱)为原料,配以保型剂、增稠剂、调味料等,经喷雾干燥而成。 1.主要设备 调配罐、胶体磨、喷雾干燥机组。 2.原料配方 酱80%、糖6%、麦精粉10%、羧甲基淀粉钠1%~2%、β一环状糊精1%一2%、水适量。 3.工艺流程 增稠剂→溶化→调配→过胶体磨→喷雾干燥→包装→成品。 4.操作要点 ① 糖酱融合,用适量水先将环状糊精溶化后加人酱中,边搅拌边加入,搅拌0.5h,使其反应充分。 ② 搅拌,向酱中加入溶化好的羧甲基淀粉钠等增稠剂和糖液,搅拌均匀,通过胶体磨微细化。 ③ 喷雾干燥,将酱料通过泵送人喷雾干燥塔,要求塔的进风温度为135℃~140 ℃,出口温度为80℃~85℃,掌握好进料量。

发酵车间工艺流程

发酵车间工艺文字流程 葡萄糖酸钠既是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又是良好的水质稳定剂,还是改善建筑质量的缓凝剂和泵送剂。我公司采用食品级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葡萄糖酸钠专用菌种,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成葡萄糖酸钠。发酵车间包括制糖工段和发酵工段。 一、制糖工段 在制糖工段,玉米淀粉在调浆工序制成玉米浆,调节好各个指标,加入耐高温淀粉酶,经高压蒸汽喷射液化,经各层流罐保温,在高温酶的作用下,大分子淀粉颗粒转化成小分子糊精、低聚糖后,调节好各指标,加入复合糖化酶,进入糖化罐保温,在糖化酶的作用下,将液化液中的小分子片段分解转化成单分子的葡萄糖。当糖化各指标合格,糖化液经压滤系统过滤得到纯净的葡萄糖液,送发酵工段。 二、发酵工段 发酵工段采用使用菌种的三级发酵法和双酶发酵法。 (一)三级发酵法:一级种子扩培、二级种子扩培、发酵 1、一级种子扩培:从制糖工段来的葡萄糖液以适当的碳氮比加入一级种子罐,加以合适的微量元素,经中温中压蒸汽灭菌后,合适条件下接入菌种,保证通风溶氧温度等条件适宜,培养的菌种以合适的种龄,菌丝健壮无杂菌,各指标正常条件下在无菌条件下转入二级种子培养。这里的种子是菌种室对原始菌种进行一系列的高渗等培育筛选出的适合生产的优良菌株,在经过一系列扩培后达到的足够数量接种一级罐的菌种。 2、二级种子扩培:从制糖工段来的葡萄糖液以适当的碳氮比加以合适的微量元素,经中温中压蒸汽灭菌后,进入二级种子罐,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入一级

扩培的种子。进入二级种子培养的菌丝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过短暂的调整期后会在这个新环境里迅速进入另一个对数生长期。当各项指标合格,菌丝健壮无杂菌,无菌条件下转入到发酵罐。 3、发酵罐:从制糖工段来的葡萄糖液以适当的碳氮比加以合适的微量元素,经中温中压蒸汽灭菌后,进入发酵罐。当温度溶氧等条件适宜时,转入二级种子培养物。在发酵罐中,种子经由短暂的调整期后,迅速生长,很快进入稳定期。在这个时期里,菌种代谢旺盛,在各种酶系的作用下,将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酸。这时加入高纯度的离子膜碱,一方面中和葡萄糖酸生成我们的目的产物葡萄糖酸钠,另一方面保证菌种代谢旺盛的最佳PH值范围。当发酵罐中的葡萄糖被转化完后,得到葡萄糖酸钠发酵液,送提取车间提纯得到合格的产品。 (二)双酶法发酵 双酶法发酵是我公司经过多次试验成功的一种新式发酵法。是和普通发酵法不同的一种发酵方法。省去菌种的扩培过程,直接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转化葡萄糖成葡萄糖酸,在中和生成葡萄糖酸钠。具体操作为:从制糖工段来的葡萄糖液,经中温中压蒸汽灭菌后,进入发酵罐,在适宜条件下加入适量的双酶,保证溶氧温度等条件下,双酶迅速作用,将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酸,加高浓度离子膜碱中和成葡萄糖酸钠。 双酶法较发酵法发酵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在国内同行业数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