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7月30日,美国癌症学会(ASC)制定了最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对比上一版(2012版),一些建议发生了变化,让我们通过这张表格来对比两版之间的变化吧。

宫颈癌筛查建议

人群ACS 2020ASC 2012

<25岁无需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

1次TCT检查

25-65岁从25岁开始,最好是每5年进行1次

的初级HPV1检测;每5年1次HPV2+TCT

联合检测或是3年1次TCT检测也是

可接受的。每3年1次TCT直到29岁;

30-65岁,最好3年1次HPV+TCT;3年1次TCT也可接受的。

对于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来说,并不建议单独行HPV 检查。

>65岁在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为

阴性,或2次联合检测为阴性,或3

次TCT检测为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测

发生在过去3-5年内。

若没有过去的筛查记录,则应继续筛

查,直到达到以上标准。在之前的筛查中有充分的阴性证据无需筛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在过去25年中没有CIN II及以上病

变的女性,无需筛查。

在过去20年中没有CIN II

及以上病变的女性,无需

筛查。

接种HPV疫苗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建议(与未

接种疫苗的个人相同)

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

建议。

HPV:人乳头瘤病毒; 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1. 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发生了变化。2012年,ACS建议宫颈癌筛查应在21岁开始,但是考虑到宫颈癌的自然史、年轻时的低疾病负担、过度治疗先兆病变导致相关的不良产科结局,21岁的起始年龄受到了质疑,2020版指南将首次筛查年龄定位25岁。

2. 2020版指南中将初级HPV检测的地位提高,甚至提出随着美国向初级HPV检测过渡,未来的指南中将不包括联合检测或TCT进

行宫颈癌筛查。指南中提及的单独筛查的初级HPV检测包括cobas® HPV 、OnclarityHPV 2种检测方式。而与TCT联合检测的HPV检测包括:Cervista HPV HR、Cervista HPV16/18、Aptima HPV、Aptima HPV16 and 18/45。

3. 对于>65岁的筛查标准,2020版指南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4. 对于全子宫切除的女性,将既往无病变时限延长到25年,并提出任何年龄段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且没有CIN2+病史的人不应接受细胞学或HPV检测以筛查下生殖道恶性肿瘤,如阴道癌。

5. 目前HPV疫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接种,但是接种了疫苗不代表万无一失,还是要按未接种人群的要求来严格筛查。

参考文献:Fontham, E.T.H., et al., Cervicalcancer screening for individuals at average risk: 2020 guideline update from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 Cancer J Clin, 2020.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 导读:上周一同行好友笑着问小编,国外宫颈癌筛查指南这么多,你知道都有哪些版本吗?这些指南都是基于什么推出来的呢,咱们国内临床应该如何采纳,能否直接进行“拿来主义”?当时竟无言以对。这几天小编殚精竭虑的搜集了众多版本宫颈癌筛查指南,汇总分析各版本指南的要点,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宫颈癌筛查史:HPV筛查地位“与时俱进” 宫颈癌是目前筛查最有效的一种恶性肿瘤,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通过每年一度的巴氏涂片(pap筛查,死亡率已从38/10万下降至8.3/10万,遗憾的是局限于方法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后的2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再下降。为了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开始致力于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求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的筛查方法,并在各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宫颈癌筛查指南。 •19世纪80年代前:巴氏涂片已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但具体筛查模式并未界定。 •1980年到1987年:巴氏涂片的临床应用开始有明确指导:建议对于20岁以上及20岁之前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测,如果连续两次均为阴性结果,可将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 •1987年筛查再次翻新:建议18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测一次巴氏涂片,但筛查间隔可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1983年:德国豪森教授发现可致癌的HPV16型病毒,次年从宫颈癌患者中克隆出了HPV16和HPV18,HPV开始进入临床视野。 •20世纪90年代:灵敏度和特异性更佳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开始取代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其中典型代表为LCT和TCT检测。

•1999年:第一个HPV检测试剂被FDA批准进入临床,HPV检测开始登上宫颈癌筛查舞台 •2002年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增加HPV检测作为鉴别异常细胞学结果(ASCUS-LSIL风险大小的方法,但是否检测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2004年-2012年各大指南:建议30岁以上女性进行细胞学与HPV联合检测。•2015过渡版指南:HPV可作为25岁以上女性宫颈癌初筛的重要方法,筛查间隔为3年。 图1 宫颈癌筛查史示意图 指南这么多,你中意哪款?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宫颈癌筛查已经启动,但各国筛查政策差异很大,少有统一的筛查指导意见。随着对宫颈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不断有大规模临床验证成果报道,各大妇科肿瘤相关的权威机构开始推出各自的宫颈癌筛查指

FIGO 子宫颈癌指南解读(全文)

FIGO 子宫颈癌指南解读(全文) 子宫颈癌在全球范围而言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约85%的新发病例及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 1 早期筛查与预防 控制宫颈癌发病的两个主要方法是:(1)通过HPV疫苗预防宫颈癌。(2)筛查癌前病变。 1.1 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接种宫颈癌疫苗。HPV主要是通过性生活途径传播。预防性HPV疫苗接种作为预防措施策略应该重点针对开始性活动之前女性,尤其是10~14岁的女孩。目前许多国家可提供3种预防性HPV疫苗:二价疫苗针对HPV16和18;四价疫苗针对HPV16、18、6和11;而九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后两种疫苗除预防上述癌前病变及癌症外,还可预防由HPV6、11感染所致的肛门生殖器疣。以上3种疫苗均由病毒样颗粒(VLPs)组成的重组疫苗,不携带病毒基因,因此没有传染性。对于9~14岁的女孩和男孩,建议使用2针方案(0.5 mL,0和5~13个月)。如果第二针是在第一针之后5个月内注射者,则建议加用第3针。对于15岁以上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则无论年龄大小,建议使用3针方案(0.5 mL,0,1,6个月)。WHO

目前数据显示HPV疫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1.2 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HPV疫苗问世后的近几十年内,筛查仍将是宫颈癌预防的首选。通过检测和治疗癌前病变,包括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2和3)及原位腺癌(AIS)预防癌症发生。筛查方法包括传统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及液基细胞学、HPV 检测、冰醋酸染色后用肉眼观察。宫颈抹片仍是主要的筛查工具,鉴于10年前实行HPV疫苗后HPV感染率有所下降,许多医疗保健系统正开始改用HPV初筛。这种筛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允许延长筛查间隔,甚至在低收入国家,一生可仅筛查1次。VIA是在宫颈上涂布新鲜制备的3%~5%醋酸1 min后观察醋白病灶。在撒哈拉非洲以南的低收入国家已广泛实施。不同国家应选择因地制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法。选择筛查策略原则是可行、简单、准确、可接受、最高危的女性容易使用。通过疫苗接种和筛查联合,未来消灭宫颈癌存在巨大的可能性。 2 FIGO分期 宫颈癌可通过直接蔓延转移到宫旁、阴道、子宫和临近器官(即膀胱和直肠)。也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即闭孔、髂外、髂内淋巴结,然后再到髂总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还可通过血行途径转移至肺部、肝脏和骨骼等远处器官。原FIGO分期主要基于临床检查。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对分期进行了修订,纳入影像学或病理证据,形成了2018分期(见表1)。

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7月30日,美国癌症学会(ASC)制定了最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对比上一版(2012版),一些建议发生了变化,让我们通过这张表格来对比两版之间的变化吧。 宫颈癌筛查建议 人群ACS 2020ASC 2012 <25岁无需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 1次TCT检查 25-65岁从25岁开始,最好是每5年进行1次 的初级HPV1检测;每5年1次HPV2+TCT 联合检测或是3年1次TCT检测也是 可接受的。每3年1次TCT直到29岁; 30-65岁,最好3年1次HPV+TCT;3年1次TCT也可接受的。 对于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来说,并不建议单独行HPV 检查。 >65岁在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为 阴性,或2次联合检测为阴性,或3 次TCT检测为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测 发生在过去3-5年内。 若没有过去的筛查记录,则应继续筛 查,直到达到以上标准。在之前的筛查中有充分的阴性证据无需筛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在过去25年中没有CIN II及以上病 变的女性,无需筛查。 在过去20年中没有CIN II 及以上病变的女性,无需 筛查。 接种HPV疫苗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建议(与未 接种疫苗的个人相同) 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 建议。 HPV:人乳头瘤病毒; 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1. 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发生了变化。2012年,ACS建议宫颈癌筛查应在21岁开始,但是考虑到宫颈癌的自然史、年轻时的低疾病负担、过度治疗先兆病变导致相关的不良产科结局,21岁的起始年龄受到了质疑,2020版指南将首次筛查年龄定位25岁。 2. 2020版指南中将初级HPV检测的地位提高,甚至提出随着美国向初级HPV检测过渡,未来的指南中将不包括联合检测或TCT进

2022宫颈癌筛查要点

2022宫颈癌筛查要点 子宫颈是子宫的一部分。子宫上部较为宽大的部分是子宫体,子宫体内部的空腔即为子宫腔,其两侧与输卵管相通。位于子宫下部比较窄的管状结构就是子宫颈,其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直接通向阴道。宫颈作为子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病原体入侵及妊娠分娩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1O 子宫体 图宫颈的位置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通常由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而来,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超过26万人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3万,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4% ,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

原因。除此之外,以下几种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1. 过早发生性行为(初次性行为<16岁) 2. 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 3. 早婚、早孕、多孕、多产(3〜5胎以上) 4. 经期或产褥期卫生不良 5. 衣原体、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型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 6. 长期口服避孕药 7. 吸烟或被动吸烟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等造成的免疫缺陷,或长期服 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抑制 2021年《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宫颈癌有关内容如下2: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 年1次; 2.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 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癌症筛查指南(最新版)

癌症筛查指南(最新版) 根据最新研究和医学实践,以下是癌症筛查的指南,旨在帮助个人了解、识别和早期检测癌症。这些指南适用于成年人,无论是否有家族史或潜在风险因素。 乳腺癌筛查 - 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临床乳腺检查,从35岁开始。 - 40岁及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乳腺X 光)。 - 在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更早开始进行筛查。 宫颈癌筛查 - 女性应该从25岁开始每三年一次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Pap 试验),直至65岁。 - 3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选择每五年一次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液基Pap试验)代替传统的Pap试验。

结直肠癌筛查 - 50岁及以上的个体应该每十年一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虚拟结 肠镜检查。 - 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或粪便DNA检测进行筛查也是可行的方法。 - 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群体的个体,筛查应该在更早的 年龄开始,频率也可能更高。 肺癌筛查 - 55岁及以上并且吸烟史达到30年以上的个体应该每年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 - 对于吸烟史较轻或者年龄较低但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个体,医 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 - 50岁及以上的男性应该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血液检测。

- 医生可以考虑进一步的测试,如直肠指检或前列腺超声检查,对于PSA水平异常或有其他疑似症状的个体。 结语 这些筛查指南提供了每个人在癌症早期检测和预防方面的基本 建议。然而,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请与您的医生讨 论并根据其专业意见来制定适合您的具体筛查计划。 请注意,这些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编写的, 但请记住,个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任何具体体征、症状或 风险的识别,您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明确推荐将HPV核酸检测作为我国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共识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HPV型别和核酸检测概况,形成的推荐意见如下: 推荐意见1: (1)对HR-HPV核酸检测阳性者遵循“同等风险,同等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层管理。HPV16/18是致癌风险最高的型别,需及时转诊阴道镜以进一步评估。针对其他HR-HPV感染者,需积累更多致病风险的证据,并进行分流有效性的评估,从而提出适宜的分流策略。 (2)HR-HPV持续感染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增加,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策略。 推荐意见2: HPV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分为非扩增法和扩增法,这些方法可对HPV全基因组或某一片段(例如:以L1 DNA、E6/E7 DNA 或mRNA等为检测靶点)进行有效检测。 共识的第二部分内容为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形成的推荐意见如下: 推荐意见3: (1)HPV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当制定环境、安全、人员、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等方面相关文件及管理制度,建立包含检测全过程的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 (2)建议选择NMPA批准且通过实验室分析性能验证的HPV核酸检测试剂或检测系统;

(3)HPV核酸检测试剂或检测系统应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时需验证临床性能,评估是否满足临床预期用途。 推荐意见4: (1)筛查人群:①优先对35-64岁女性进行筛查;②条件允许可纳入常规体检;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也建议遵循这一建议。 (2)筛查方法:推荐将HR-HPV检测作为人群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筛查间隔为5年。 (3)HPV检测方法的选择:①至少检测13种HR-HPV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②有条件时建议至少进行HPV16/18分型检测;③采用NMPA批准且通过实验室分析性能验证和临床性能验证的HPV检测方法。 (4)对于筛查中检出的HPV阳性者,应根据其发生HSIL+风险确定进一步管理建议:①HPV16/18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②非HPV16/18阳性者建议进行分流检测(细胞学检查或其他方法),分流检测阳性者转诊阴道镜检查;③HR-HPV持续感染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推荐意见5: 细胞学ASC-US者建议首选HPV核酸检测分流,并根据分流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阴道镜转诊: (1)HPV检测阴性者,3年后复查,对于细胞学医生诊断水平及细胞学质控相对不足地区,复查间隔可为12个月; (2)HPV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 推荐意见6: (1)HSIL治疗后6个月,采用基于HPV核酸的单独检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宫颈癌仍然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 死亡病例3.05万[1]。而2014年末我国人口13.7亿, 其中女性约6.67亿人, 35~64岁女性约2.93亿, 实际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约3亿人口。我国宫颈癌筛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2010年, 全国城市平均宫颈癌筛查率仅29.1%,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约31.3%, 农村约16.9%[2]。中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 适宜中国的筛查技术和策略缺乏数据支撑, HPV检测产品众多, 缺乏充分的临床验证数据, 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医师缺乏规范化培训。现有条件下, 宫颈癌筛查及病变的临床管理多参考欧美国家的指南进行[3~6]。自2009年我国开展由政府主导推行的宫颈癌筛查试点项目, 经过7年多的探索, 中华预防医学会2017年结合中国现状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7], 但目前仍存在宫颈癌筛查诊治不规范, 存在诊疗不足和过度医疗, 更缺乏随访等问题。中国的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5年我国成立了由妇科、妇科肿瘤、病理学、妇幼保健、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多学科组成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of China Healthy Birth Science Association, CSCCP) , 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推动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鉴于我国尚缺乏更多的临床数据, 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防治效力, CSCCP专家委员会在参考国外已制定常规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验[8,9]和国外文献, 经过前后四轮专家讨论, 形成CSCCP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10,11], 提出的重点包括筛查中细胞病理学的质控管理、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阴道镜的规范化检查, 以及组织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和原位腺癌(AIS) 的管理。01 宫颈癌筛查中细胞病理学的质控管理 鉴于我国细胞学医生严重不足、水平不一, 在细胞学质控管理中, 除医疗行政部门的组织监管外, 强调要加强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医生的培训。具体介绍了质控方案和内容, 包括通过数据库及相关文档回顾性评价以下指标标准: (1) TBS各级判读的阳性检出率(>5000例样本统计量) ; (2)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ASC/SIL) 比值(1.5~3.0为良好) ; (3) TBS分级判读为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鳞状细胞癌(SCC) 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20%~40%、40%~60%、50%~70%、70%~90%、>90%以上为良好; (4) >100例细胞学阳性标本, 包括ASC-US、ASC-H、LSIL、HSIL、SCC、非典型腺细胞(AGC) 、原位腺癌(AIS) , 与组织学最终确诊结果(即宫颈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后的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 的符合率; (5) 阳性病例的随

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控制。但一些中低收入国家由于缺少高质量的筛查且覆盖率低,宫颈癌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改变这种健康不公平性,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呼吁,并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到2030年达到“90-70-90”目标(即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和45岁之前各接受一次高精度的筛查,90%筛查阳性和宫颈癌变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才有望在本世纪末全球实现公共卫生问题层面的宫颈癌消除(即发病率降低至4/10万以下)[2]。然而,现实与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WHO组织全球专家,调研、整合最新研究证据和长期实践经验,对2013年发布的《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一版)》进行更新,并于2021年7月6日发布第二版,以期指导全球各国制定筛查和治疗策略,提高策略效率,助力实现2030年战略目标[3]。本文将从指南制定方法学、对筛查和治疗策略的推荐/良好实践声明(包括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筛查间隔、筛查异常人群管理及癌前病变治疗等)等方面对第二版指南进行解读,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指南的更新和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指南制定方法

新版指南的制定遵循《WHO指南制定手册》(第二版)的方法要求,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审查现有指南,确定需更新或新增的推荐和建议。指南制定小组(GDG)审查旧版指南,根据最新研究证据确定哪些推荐需要删除、验证、编辑或更新,以及是否添加新的推荐。推荐和建议涉及主要内容包括筛查起止年龄、优先考虑人群、筛查方法、治疗策略、随访间隔、筛查异常人群管理和癌前病变治疗策略。最终GDG确定对两大类7种筛查和治疗策略进行评价和比较(表1)。GDG由全球52名成员组成(34名女性,18名男性),代表WHO全球6大区域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妇女团体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女性人群。 表1 指南证据收集过程中评价的七种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具体方法 筛查-治疗策略:仅依靠初筛阳性结果,即可对女性进行治疗VIA+治疗 HPV DNA检测(自采样或医生采样)+治疗 筛查-分流-治疗策略:对初筛阳性且分流阳性女性(有或无病理)进行治疗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可同时实现HPV分型检测)+HPV 16/18分流/非HPV16/18 阳性VIA分流HPV DNA检测+VIA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阴道镜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细胞学分流+阴道镜+治疗 注:VIA为醋酸染色肉眼观察;HPV为人乳头瘤病毒 表1 指南证据收集过程中评价的七种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策略

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一) 》(2023)要点

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一) 》(2023)要点 【摘要】结合我国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以及全球筛查策略,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我国七个学(协) 会专家共同制定了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本指南推荐高危型HPV 核酸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并采用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经临床验证可用于初筛的HPV 核酸检测方法和试剂。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用于不具备HPV 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当条件成熟后,采用基于HPV 核酸检测的筛查方法。联合筛查用于医疗卫生资源充足地区、机会性筛查人群以及部分特殊人群女性的子宫颈癌筛查。25 岁女性为筛查起始年龄,25~64岁女性,采用每5 年一次的HPV 核酸单独检测/联合筛查;或每3 年一次细胞学检查。65 岁以上女性,如既往有充分的阴性筛查记录,可终止筛查。对不同特殊人群提出相应的筛查方案。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 官方发布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得到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94 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承诺。我国先后发布多个文件,积极推动全国的子宫颈癌防治工作。2023 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加速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计划( 2023-2030 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子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加快我国子宫颈癌的消除进程。在子宫颈癌防治的二级预防中,开展子宫颈癌筛查和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分流,是重要的管理环节。我国

子宫颈癌筛查率不高,不同地区筛查率差异较大。 1 概述 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主要病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和3级( CIN2,CIN3)。原位腺癌(AIS),也称高级别腺上皮内病变(HG-CGIN)。HSIL及AIS为子宫颈癌前病变。 1.1 中国HPV感染率 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子宫颈腺癌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7.6%和74.5%。 1.2 中国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2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子宫颈癌筛查( 本指南中特指子宫颈癌初筛) 的目标人群是有性生活史的适龄女性,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筛查方式包括:(1)有组织的群体筛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适龄女

2024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要点解读

2024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要点解读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3年9月20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4 NCCN 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部分更新,为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现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由于新版指南主要是一些文字表述的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和2023版差别不大,为避免重复,本次解读仅针对更新的部分,指南主要内容详见本刊2023年第39卷第2期(DOI 10.19538/j.fk2023020115)。 新版指南主要更新如下。 1 冷刀锥切术 冷刀锥切术是子宫颈微浸润癌治疗或诊断性切除的首选方法,但若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能够保证足够切缘并做恰当标记也可接受。除妊娠期外,锥切同时应加行子宫颈管搔刮术。 解读:新版指南强调了在锥切同时需做子宫颈管搔刮术,以避免遗漏子宫颈管病灶。此做法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并无新意。微小浸润癌首选冷刀锥切术也无争议。LEEP首选用于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其金

标准治疗方式,用于微小浸润癌并不普遍,主要是担心LEEP的切除范围不够大,阴性切缘不够宽。实际上,对于微小浸润癌的阴性切缘,2023 NCCN指南已从至少3mm更改为1mm,LEEP要达到这个阴性切缘并不难。采用LEEP另一容易被忽略的要求是“整块切除”。施行LEEP时多为分块切除或碎片的原因除了和术者的技术相关外,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通电时患者不适,身体扭动所致。局部阻滞麻醉多不完全,理想的做法是做LEEP 时采用静脉麻醉。 2 锥切后病理提示为子宫颈癌Ⅰ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者,后续处理 既往有3条路径:(1)锥切切缘阴性但有手术禁忌证者,推荐观察随访。(2)锥切切缘阴性、无手术禁忌证者推荐筋膜外子宫切除术。(3)锥切切缘阳性者推荐再次锥切以评估浸润深度,排除ⅠA2/ⅠB1期。若不做锥切而直接手术者,切缘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推荐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切缘为癌者推荐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前哨淋巴结显影。新版指南增加了一条新路径:(4)锥切切缘阳性(HSIL或癌)、有手术禁忌者推荐近距离放疗±盆腔外照射放疗。 解读:新增路径弥补了以前版本的缺漏。子宫颈癌特别是子宫颈鳞癌对放疗较敏感,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指南中无明确描述,锥切切缘阳性者补充放疗方式的选择要依据切缘是HSIL或癌而定,切缘为HSIL者,可以采用单纯近距离放疗,切缘为癌者,则需

2021宫颈癌筛查:指南最新建议(全文)

2021宫颈癌筛查:指南最新建议(全文) 美国癌症协会(ACS)于2020 年7 月30 日更新了普通风险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建议。自20世纪中期以来,得益于广泛的子宫颈癌筛查,目前美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下降。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也在不断发展中。ACS指南变化主要体现在初始筛查年龄推后、排除首次性生活年龄作为早期筛查因素等,并将主要HPV检测纳入了筛查方案。本更新指南适用于初始筛查或过去子宫颈癌筛查阴性,或根据风险管理共识已建议回归常规子宫颈癌筛查的普通风险人群。

2020 ACS指南建议 25岁进行初始子宫颈癌筛查,强烈建议25~65 岁女性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如果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则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若不能进行FDA 批准的两种主要HPV 筛查(CO⁃BAS®HPV 2014 批准或Onclarity HPV 2018年批准,包含HPV类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 和68),则可以选择联合检测或仅细胞学检查。随着主要HPV检测的逐渐普及,未来的指南中将不再把联合检测和仅细胞学检查用于子宫颈癌筛查。 此子宫颈癌筛查的建议仅适用于无症状的普通风险人群,无论其性生活史或HPV疫苗接种状况如何。基于<25岁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而一过性HPV感染的高发率,且过度治疗导致产科不良后果的风险高,建议延迟至25岁时开始子宫颈癌筛查,并强烈建议首选主要HPV检测;或采用每5年1次联合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且个体筛查间隔时间不应超出建议范围。 <30 岁人群基于HPV 的子宫颈癌筛查策略 在ACS 2020 年的新建议中,推荐25 岁以上首选主要HPV检测,而联合检测和仅细胞学检查都可以作为可接受的过渡性筛查策略。由于主要HPV检测比仅细胞学检查更敏感,而联合检测可能导致25~29岁人群如前所述的筛查相关危害,因此快速过渡至主要HPV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宫颈癌筛查最全攻略

宫颈癌筛查最全攻略 (汉源县中医医院四川汉源 625302) 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宫颈癌可谓是第一大杀手,是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几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低年龄化越来越明显。就 宫颈癌而言,其由癌前病变直至宫颈癌需要经历十几甚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 且在宫颈癌早期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通常都会直至出现阴道排液、 接触性出血、尿频、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时,女性才会逐渐引起警觉,但此时的宫 颈癌往往已经处于病晚期。如今的女性往往由于多种原因就将妇科检查忽略掉, 即使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也往往是硬抗。有关数据显示,有30%的宫颈癌病人在 确诊时都声称自身从未进行过宫颈防癌检查。就目前阶段来看,预防以及发现宫 颈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1 宫颈筛查“三阶梯”程序宫颈筛查 主要包括三个阶梯式程序,第一种为细胞学检查,也被称为TCT检查,属于一种 薄层液基细胞技术;第二种为病毒学检查,也就是所谓的HPV病毒检查;第三种 为阴道镜+活检,如果情况必要还需进行宫颈锥切操作,从而将病变明确。 1.1 细 胞学检查 TCT属于宫颈癌筛查中的最基本办法,同时也是进行诊断的必须操作。 其就是对宫颈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查看宫颈细胞是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通常情况下,TCT能够确保对细胞的宫颈癌检查率为100%,同时还能够对部分癌 前病变进行发现,比如病毒、滴虫、衣原体以及霉菌等等。就细胞学检查来说, 其重点就是要定期进行复查。 1.2 病毒学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相比,病毒学检查的 敏感性较高且特异性较低,因此可以联合TCT一同应用于子宫癌筛查中。想要数 一数究竟含有多少HPV病毒即可进行HC2检查,如果想要看看一共有多少种HPV 病毒,即可进行HPV的分型检查。 1.3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若进行TCT检查过后呈 现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者不典型的鳞状细胞,同时HPV DNA检测也呈阳性,这时就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通过电子阴道镜,能够将观测到的图像进行放大,10-60倍都是可以放大的范围内,通过大屏幕的显示,医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检查 者生殖器表皮、子宫颈表皮中极为微小的病灶,目前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最 可靠方式就是阴道镜下活检。 1.4 终极筛查——宫颈锥切该检测方式指的是在宫 颈内向内呈圆锥形的形状将部分组织切除,切除的组织一方面可以用来进行病理 检查,将宫颈产生病变的范围及程度进行确诊。另一方面,将病灶切除也属于一 种治疗方式。 2 美国妇产医学会即AGOG推荐的筛查流程 2.1 原则上,21岁为宫 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这时的女性除非确认已经感染艾滋,否则无论是否有性生 活史,都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那些在21岁以下的女性没有进行筛查的必要。 2.2 如果女性在21-29岁之间,推荐每隔三年就进行一次TCT检查,如果在 30岁以下,不建议进行HPV与TCT的联合检测,同时宫颈癌筛查也不推荐每年 都做。 2.3 如果女性在30-63岁,优先推荐使用HPV与TCT的联合筛查,可以每 隔五年进行一次。此外,也可以单独每隔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依然不推荐 每年都进行宫颈癌细胞筛查。 2.4 如果连续筛查也依然未发现任何病变,直至65 岁即可停止任何形式的筛查,但要求此前的近10年内有进行连续3次的细胞学 检查且结果均呈阴性,或是连续2次进行联合筛查且结果均呈阴性。除此之外, 还要求最近的一次筛查是在近5年进行。 2.5 如果女性已经将子宫完全切除,且 之前也并不存在CIN2甚至更高级别的病变史,可以终止进行TCT以及HPV检测,也不存在任何因素需要重新开始筛查。 2.6 如果女性具备以下几种危险因素,需 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频繁的筛查计划,其中包括:1.出生前与乙烯雌酚接触

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及最新筛查指南

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及最新筛查指南 摘要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却是可通过早期筛查予 以彻底防治的癌症。及早进行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防治宫颈癌。随着对宫颈 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宫颈癌筛查相关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从最初的细胞学检查到分子生物学检测、生物标志物检测,检测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同时,宫颈癌筛查相关的指南也不断完善并在发达国 家或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相应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宫颈癌防治水平 亦得到了大幅提高。本文就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及最新筛查指南作一概述。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瘤病毒生物标志物 Advancesincervicalcancerscreeningtechniquesandguidelines CHENLimei*(MedicalCenterofDiagnosisandTreatmentforCervicalDiseases,Obstetrics&Gynecology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11,China) KEYWORDScervicalcancer;screening;humanpapillomavirus;biomarkers 宮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癌症,是全球女性的第四常见癌症 类型,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为52.8万人,死亡病例数为26.6万人[1]。 在中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为9.89万人,死亡3.05万人[2]。宫 颈癌在中国15~44岁女性各癌症发病率中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3]。 虽然宫颈癌是癌症,但并不是不能治愈的绝症。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 因明确的癌症,也是唯一可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彻底防治的癌症。 宫颈癌特有的发病机制决定了对其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文件解读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 文件解读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8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文件解 读 一、背景情况 宫颈癌、乳腺癌是影响我国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人群筛查是促进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措施。2019年,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同时我委发布了包括《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规范》在内的《2019年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2019年版)》,供各地依照执行。 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投入力度,越来越多妇女从中受益。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消除宫颈癌三级预防目标。为突出防治结合、“一病一策”,结合工作新形势,我委对《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规范》(2019年版)进行了修改完

善,组织制定了《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指导地方进一步加强筛查组织管理,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努力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 二、主要内容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工作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以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为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促进疾病早诊早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到2025年底,要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乳腺癌筛查率不断提高等具体目标。二是服务对象。筛查对象均为35-64周岁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三是工作内容。宫颈癌筛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癌初筛、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流程,乳腺癌筛查包括乳腺体检和乳腺彩超检查、乳腺X线检查等流程。另外还应做好异常或可疑病例随访管理、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四是保障措施。包括服务能力建设、质量控制、经费保障与管理、信息管理、考核评估等。五是职责分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承担筛查技术指导工作的妇幼保健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疾病筛查服务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三、主要调整 在2019年版《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调整:一是扩大了筛查服务对

宫颈癌筛查指南

ACOG(美国妇产科学会)临床指南——宫颈癌筛查(2012年11月) 建议和结论小结 以下建议基于好的同一的科学证据(Level A): ►宫颈癌筛查应从21岁开始。无论性活动开始的年龄或是否有其他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对21岁以前的人群不应行筛查。 ►21-29岁女性应用单独细胞学检测,筛查应每3年一次。联合筛查不应用于年龄小于30岁的女性。 ►对于30-65岁女性,应行每5年一次的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 ►对于30-65岁女性,每3年一次的单独细胞学检查也是可取的。不应进行每年筛查。 ►对于既往有宫颈癌病史、HIV感染、免疫抑制或宫内乙烯雌酚暴露的女性,不应依照常规的筛查指南。 ►液基细胞和传统宫颈细胞的采集方法,用于筛查都是可行的。 ►切除子宫及宫颈(全子宫切除术后)且无CIN2及以上病变病史者,不用继续行细胞学和HPV筛查,也不因任何原因重新开始。 ►对于既往筛查充分阴性且无CIN2级以上病变病史者,65岁以后无需继续各种形式的筛查。既往筛查充分阴性指在既往10年间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检查阴性,最近的一次检查在过去的5年之内。 以下建议基于有限的不完全一致的科学证据(B级) ►联合筛查中细胞学ASCUS、HPV阴性女性CIN3的风险非常低,继续其所在年龄段的常规筛查即可。 ►有CIN2、CIN3或AIS既往病史的女性应在最初治疗后监测之后的20年内,持续进行相应年龄段的常规筛查,即使年龄已过65岁,仍应继续进行筛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但在过去20年间有CIN2或以上病变病史或曾患宫颈癌的患者,应继续进行筛查。对于保留宫颈和既往有CIN2或以上病变病史患者,应继续筛查20年。因此,对于已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在最初术后监测之后的20年中,进行每3年一次的单独细胞学筛查应该是合理的。 ►年龄30岁或以上、联合筛查中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患者应依以下两种途径之一进行处理: 1.12个月时重复联合筛查。如果重复的细胞学检查为LSIL或更高,或HPV 检测仍阳性,应建议患者行阴道镜。否则,患者重回常规筛查程序(图1)。

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要点(完整版)

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要点(完整版) 宫颈癌与患者缺乏筛查或筛查不充分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老年女性仍具有相当高的罹患宫颈癌的风险,1982年,在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是:发达国家≥65岁,发展中国家≥60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女性群体日渐增长,然而伴随新的研究及证据的出现,对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的策略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本文对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复习,对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老年女性宫颈癌发病情况 2015年Chen等[1]报道,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处获得的72个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处(2009~2011年)的数据,宫颈癌患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均有明显上升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23.5%。Zheng等[2]报道了中国230多万例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这是目前全球该领域样本量最大的研究:在2007~2014年的8年间,总计检出8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按年龄将患者分3组,不同年龄组的SCC检出率存在差异:≤30岁(0.0013%)、30~50岁(0.0317%)、≥50岁(0.1032%),其中≥50岁年龄组SCC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Castanon等[3]报道,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家数据库数据中2007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65~

83岁宫颈癌患者,51.9%确诊时为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Ⅱ期及以上,70%以上为SCC。Li等[4]的一项纳入中国西部地区2309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65岁组的宫颈癌患者占2.82%。说明老年女性仍有相当的宫颈癌发病及死亡风险。 二、老年女性HPV感染情况 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有研究发现,一些地区老年女性HPV感染率与年轻女性近似,出现了第2次感染高峰。Franceschi 等[5]报道,利用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HPV流行率调查结果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比较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四大洲、15个地区的18498例15~74岁女性的HPV感染数据,按年龄划分为5组(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本项研究中发现在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年龄与HPV感染率呈现U型曲线;智利和墨西哥45岁后HPV感染率在上升;在墨西哥,55岁后出现HPV感染率的第2次高峰(年龄组间感染率分别为:16.7%、8.9%、3.7%、12.3%、19.3%);中国山西、印度丁迪古尔和尼日利亚,这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地区,所有年龄组的HPV 患病率都很高(其中中国山西的各年龄组HPV感染率为13.0%、7.4%、20.3%、16.7%、14.3%)。Smith等[6]回顾性分析了全球范围内70个国家375项女性与HPV的研究,共纳入346160例妇女,发现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各地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些国家(洪都拉斯、墨西哥、哥伦比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要点解读主要内容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要点解读主要内容 过去30 年中,由于子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美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了50% 以上,死亡率也随之同步下降。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仍很常见,特别是在没有设立规范化宫颈癌筛查程序的国家。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和筛查结果管理建议的不断更新,以及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筛查利益和风险的平衡制定了分年龄的筛查方案,宫颈癌的筛查指南已进行了多次修正。2016 年1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发布了最新的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实践指南,本文就此综述和解读。 宫颈病变的自然病程 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human paillomavirus infection,HPV infection)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HPV 感染可分为两类:即致癌型和非致癌型感染。大多数HPV 感染是暂时的,且引起疾病进展的风险很小,只有很少一部分感染具有持续性。任何年龄患者,如初次感染后仍持续感染1~2 年,则预示有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3,CIN3)或宫颈癌的风险。 HPV 感染持续存在的因素尚不明确。HPV 基因型似乎是感染持续及进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中HPV16 亚型致癌风险最高,约占全球宫颈癌病例的55%~60%。其次是HPV18 亚型,约占10%~15%。另有其他12 个亚型与其余病例相关。

HPV 感染最常见于青少年和20 多岁女性,随着妇女年龄增加,HPV 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年轻女性,尤其是21 岁以下女性,机体具有良好和有效的免疫反应,平均能在8 个月内清除相关的 HPV 病毒感染,或在8~24 个月降低HPV 病毒数量至无法检测的水平。随着HPV 感染消退,大多数宫颈病变也会自行消退。 30~65 岁妇女中,新获得的HPV 感染持续存在的机会均很低。然而,30 岁以上女性发现的HPV 感染更可能代表HPV 的持续感染,随着年龄增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CIN1 是急性HPV 感染的一种表现,病变消退至正常组织学结果的概率很高,故目前的处理建议是定期随访,而不是治疗。对CIN2 的临床处理尚有争议。CIN2 的诊断存在高度观察者间差异,此外CIN2 似乎代表了一个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共同存在的混合类别,而不是一个特定的中间病变,不易通过组织病理学来区分。 为此,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采用了修订后的两级组织学分类(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s)和HSILs),取消CIN2 作为一个单独病理类别。CIN3 具有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重大风险,一组未经治疗的CIN3 队列研究报道,宫颈浸润癌30 年累计发病率为30.1%。但病变进展非常缓慢,普查得到的CIN3 和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为10 年,表明癌前状态持续时间非常长。这种相当缓慢的病程适用不太频繁的筛查测试(即间隔时间超过1 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