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摘要

编者按

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交通银行每年定期联合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了离岸市场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重点分析了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影响,并结合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形势,讨论了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合理布局。

现将2014年报告各章的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一、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步入快车道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一章)

2013年,以简化流程、跨境使用便捷化为宗旨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结算业务规模平稳增长,结构有序改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截至2013年第4季度,RII达

1.69,同比增长

83.80%,再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幅攀升源于四大动力。首先,中国经济稳中有升,保持全球GDP最高增长,光明的经济前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实体经济不断扩大的人民币需求是RII一路攀升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据SWIFT统计,截至2013年底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八大支付货币;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试点提升对外开放标准等一系列深化体制改革措施,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大大提振市场信心;最后,离岸市场迅速发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是规模最大的境外人民币离岸资金运作中心,台湾、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初具规模,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等欧洲金融中心也积极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后盾。2013年国际贸易环境改善,双边贸易与区域合作加强,中国改革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2013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4.63万亿元,同比增长

57.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提高至

2.50%,增幅达143%。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支付功能进一步强化,截至第4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结算综合占比达

2.08%,同比增长

86.17%。2013年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融资需求快速增长,深圳前海、中国(上海)自贸区、江苏昆山三大地区在跨境人民币借贷业务方面先行先试,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与规范,商业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可转让存款证(NCD)的发行与投资打开了人民币国际融资业务的批发市场。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由2012年第1季度的

0.25%上升至2013年第4季度的

0.42%。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激发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性,RQFLP试点启动进一步扩大了国外基金投资范围。截至2013年第4季度,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业务达

5337.4亿元,为2012年同期的

1.9倍。境内外利差的存在、离岸市场的迅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规模不断增长。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第1季度的

408.65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第4季度的

713.74亿美元,全球占比达

0.3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际接纳范围也随之扩大,英国、欧盟、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南非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资产的范畴。截至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

2.57万亿元。

尽管2013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表现逊于预期,然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之势,QE退出推动美元升值,全球资金加速回流美国并向央行体系回笼,美元最佳避险货币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美元国际地位基本稳定,截至2013年第4季度美元国际化指数达

52.96。

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尚存,然而2013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复苏加速,区域经济体间差距缩小。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改善了欧元国际使用的实体经济基础。欧元国际地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第4季度欧元国际化指数达

30.53,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

3.85个百分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日本股市上扬、出口扩大、企业信心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国内经济的冲高回落、国际政治与外交摩擦的不断增加,致使日元国际信心大幅下降,避险功能被弱化。2013年日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至第4季度国际化指数为

4.27,同比降低

7.25%。2013年英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然而,经济背后隐忧难以忽视,出口疲软,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国际社会对英国经济与英镑的信心有所减弱。2013年英镑国际化指数基本稳定,截至第4季度英镑国际化指数为

4.30。

二、2013年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六大特征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二章)

第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快速上升。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额达到

4.63万亿元,同比增长

57.5%,人民币结算比例达到

24.5%。人民币结算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

856.1亿元,同比增长

181.2%;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4481.3亿元,同比增长

76.7%。

第二,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主体扩大,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快速上升。

截至2013年末,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达到

7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0%,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存量余额全球占比

0.33%。此外,人民币国际债券的发行主体开始从香港向全球不断扩张,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政府都加入了发行人民币国际债券的行列。

第三,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虽然在总量上人民币衍生品规模还相对较小,但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国际市场上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品种进一步丰富。

2013年8月,港交所推出首只跨境股指期货——中华120指数期货。就港交所在

2012年9月推出的美元兑人民币期货的交易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底,港交所人民币期货未平仓合约达到18701手,2013年平均每日成交合约568手,同比增长

95.86%。

第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RQFII扩大为全部境外机构。

2013年,中国证监会累计批准RQFII29家。截至2013年底,RQFII机构共有52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对RQFII的累计审批额度达到1575亿元。

2013年3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RQFII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的行为,扩大了RQFII机构的类型,放宽了对RQFII投资范围的限制。

第五,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被更为广泛持有。目前,向IMF报告在其外汇储备中拥有一定人民币的国家接近20个。此外,截至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

2.5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新增了巴西、英国、匈牙利和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互换金额增加

0.90万亿元。

2013年10月9日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互换金额为3500亿人民币。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币获得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官方的正式承认。

第六,人民币全球外汇交易活跃,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从2010年至2013年,人民币全球外汇交易量增加了3倍,所占比重从

0.9%上升至

2.2%,排名从全球第17名跃升至第9名,超越瑞典克朗、新西兰币及港币。离岸市场数量不断增加,在亚洲,随着台湾地区、新加坡相继建立了人民

币清算体系,离岸人民币业务从集中于香港向更广泛的地区铺开。而在欧洲,伦敦、卢森堡、巴黎和法兰克福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开始全面展开。

总体看来,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红利;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加之国际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壮大,共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国际货币格局继续多元化,20年前人民币将成为第三大货币(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三章)

国际货币多元化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稳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2013年国际货币多元化取得了明显成果。首先,英格兰银行、欧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认同;20多个国家政府宣布在其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其次,美联储QE 退出机制的启动促使全球资金加速回流美国,推动美元升值,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呈下降趋势,美元的国际地位小幅下降;欧元区经济复苏加速,区域经济体间差距缩小,贸易与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国际债券市场,欧元份额上升显著,欧元的国际地位得到巩固;受“安倍经济学”刺激政策的影响,2013年日元贬值对日本股市上扬、出口扩大、消费支出增加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其国内经济冲高回落迹象显现,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与外交摩擦不断增加,打击了国际市场对日元的信心,日元的避险功能被弱化,日元国际地位明显下降。第三,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在各国申报的官方储备中的份额超过1%,开始进入IMF的国际储备货币单独统计行列。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跨境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制度改革的红利又增添了新动力。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达到

4.63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7.5%。而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达

5337.4亿元,为2012年同期的

1.9倍。上海自由贸易区在跨境人民币借贷、便利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资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方面的先行先试,为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大幅增长创

造了有利条件。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等地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长足发展,大大提高了国外使用、持有人民币的便捷性和吸引力。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攀升至

1.69,照此增长速度,5年之内,即20年之前,人民币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对国际主要媒体的舆情统计分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报道数量成倍增加。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感到乐观者居多,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官员和学者普遍表示乐见其成。不少分析指出,鉴于中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实现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推动,资本账户开放、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对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

四、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形成的因素及选择的原则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四章)

影响国际货币离岸交易中心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货币发行国与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经济往来。一般而言,贸易和资本的往往都伴随这国际货币的流动以及国际货币的跨境清算结算。因此,双边的经济往来是推动国际货币在不同国家分布的主要动力。

第二,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特别是其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地位。一般而言,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规模越大,其能够容纳更多的国际资金。与此同时,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通常也意味着更高效的清算结算体系以及更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货币海外市场的形成。

第三,货币发行国与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地理距离和是否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事实证明,欧元的推广和使用与欧元区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如果离岸中心所在地区对于国际货币的发行国有着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则有利于该离岸中心的发展。第四,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一般认为,如果货币交易中心所在国的资本监管宽松以及税收条件优惠,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货币进入。例如,尽管瑞士的国土面积和经济

规模较小,但由于长期以来宽松的资本监管政策,瑞士集中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都在角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无论是先行的香港新加坡,还是后来居上的伦敦,抑或是令人充满期待的上海,都将极大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大势所趋。因此,结合以上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现状以及其他国家货币的离岸市场发展经验,日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应该尽量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尽可能地保证国内的经济安全。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的初期,难免会有国际游资在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之间进行套利,从而对于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民币离岸中心所在地必须拥有良好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地监控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并且要与中国政府保持合作。

其次,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要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国内外市场资源配置的目标。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要为进出口企业创造便利的条件,如降低结算成本,减少汇兑风险等。

再者,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促进第三方的人民币交易。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来看,大量的海外美元外汇交易都与美国国内的经济无关,而是为了解决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结算需求以及外汇储备需求。因此,这要求人民币离岸中心所在地必须拥有极其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证券、期货以及大宗商品等。

最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需要促进全球性人民币网络的形成。全球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保证人民币得以24小时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清算结算的风险,提高进出口商和投资者对于使用人民币的信心。由于当前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主要处于亚洲,未来很有必要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开拓。综观全局,展望未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

设不仅能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能为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鲜血液。因此,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学者还是业界人士,都十分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共商对策,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有益的见解。

五、如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选址?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五章)

根据层次分析模型,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课题组》研究了人民币离岸中心选址问题。

在欧洲,我们选取荷兰、卢森堡、马耳他、瑞士、塞浦路斯这五个国家进行研究。这五个国家都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其中瑞士1950年即与中国建交,是西方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在双边贸易额方面,荷兰、瑞士分别排名前两位。这两个国家(经商容易度指数)EBOD也居世界前列。综合考虑,瑞士成为欧洲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首先。其余四国排序结果依次为马耳他、塞浦路斯、荷兰、卢森堡。其中马耳他的优势主要在于低失业率,而塞浦路斯的优势主要在信息披露和法制水平方面。

在亚太地区,我们选取香港、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这五个国家进行研究。新加坡与香港在综合经商容易度方面表现突出,位居世界的前两名。而且这两个经济体在信息披露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鉴于中国与日本和菲律宾在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对峙态度,这两个地区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也大大受到了限制。

根据层次分析结果香港是这一地区最佳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址。其它备选方案排序依次为新加坡、韩国、日本和菲律宾。

在美洲,我们选取巴拿马、多米尼克、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四个国家进行研究。前三个国家属于中北美洲,而乌拉圭地处南美。选取巴拿马的原因是它是国际著名的离岸中心。不过因为两岸问题,巴拿马长期未与中国建交。乌拉圭与中国建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多米尼克和哥斯达尼加与中国建交较晚,分别在2004年与2007年,但近年来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因此,我们选择它们作为备选方案。这四国的EODB排名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低,资产保护和法律效力方面也都亟待改进。综合考虑之后,哥斯达黎加以微弱的优势胜出,成为美洲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候选,其后依次为多米尼克、乌拉圭和巴拿马。多米尼克的主要相对优势是在产权保护方面,但其税收占商业利润比重要高于哥斯达尼加。乌拉圭虽然与中国建交较早,但目前其税收占商业利润比重是四国中最高的。巴拿马排在最后的原因是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较弱。

在中东和非洲,我们选取巴林、黎巴嫩、毛里求斯、摩洛哥四个国家进行研究。毛里求斯依靠较高的EODB排名以及相对最高的法律效力成为了中东和非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候选。

最后,我们将亚洲的香港、欧洲的瑞士、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非洲的毛里求斯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香港以巨大的优势成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最佳选址。

其后的排名依次是瑞士、毛里求斯、哥斯达尼加。

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政治和经济的优势。金融体制的优势和人民币业务的先发优势。

六、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六章)

第一,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稳妥与发展并重。对于最为重要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来说,要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充分研究,制定策略。目前的香港点心债券市场只能容纳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的极小部分,与此同时市场上缺乏其他有效的人民币投资渠道,故该的市场供给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已持有点心债券的投资者并不愿意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另一方面,点心债券的热销起初源于投资者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一旦人民币升值趋势模糊,或人民币汇率开始双向波动,会引起短期的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仍然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和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规范运行。

第二,关于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离岸金融机构的建设,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在“对等监管”层面。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更加严厉的审慎性行政管制,并不认可中国银监会对于中资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海外的离岸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由在岸的该行总行所全资拥有,是独立法人实体,不能以分行的形式提供商业银行服务。2013年下半年,英国财政大臣已经公开宣布要将中资银行在该项目上的限制放开,有条件的准许中资银行设立分行,目的就是为伦敦切实成为离岸人民币的海外中心铺平道路。但是目前这只停留在口头,并无具体政策出台。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也是建立成熟、高效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薪酬制度、行政级别、和创造利润的来源几个方面。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了吃利差、吃垄断利润,这和海外高度竞争环境格格不入,如果不及时改革,其未来的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第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重视。目前,我国涉及离岸支付的信息安全完全屈服于境外的代理银行机构,由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并非中央银行(在某些国家,甚至存在有交易日头寸限制),并无对于突发大宗交易实施担保的能力,如果一旦该代理银行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经营不良,则其风险会立即传递到支付清算,构成结算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离岸支付清算平台为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然而境外商业银行代理行模式并非如此,因此在监管层面存在重大漏洞。因此,离岸人民币市场客观要求必须尽快建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七条政策建议

(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第七章)

第一,培育实体经济国际化,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

将人民币稳步推向国际货币舞台中心的是中国的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的全球贸易结算份额。因此,推动、扶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实体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使更多的企业成为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分工的决策者,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短期看,通过引导人民币升值预期,基

于套利目的而进行的金融投机很可能带来超过贸易结算规模数十倍的金融交易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迅速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这样靠金融市场投机交易吹大的人民币国际化根基很不稳固,一旦人民币汇率预期逆转,金融交易规模就会直线下滑,因而是不可取的。长远看,着力培育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加快实体经济的国际化步伐,把部分企业目前的跨境人民币投机行为变成真正的投资行为,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基础的关键。

第二,“内外互动”破解人民币国际化难题。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日益清晰。但伴随这一进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当前资本账户有限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持续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增强人民币对境外持有主体的吸引力,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境外人民币市场和境内人民币业务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这一“内外互动”的战略思路,需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建立境内外分离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二是中资银行通过国际化发展将本币业务的境内优势延伸至境外。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要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完全可自由兑换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资本账户改革为人民币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使用创造条件。但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时机成熟以前,通过调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与结构,适时、有序扩大“离岸”与“在岸”两个市场的“通道”,可以不断接近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互相促进的功能定位。

从这层意义上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资本账户深化改革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开展,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健全法制,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

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司法管辖体系、诉讼制度、终审制度、法官行为制度和律师管理制度以及务实的争端解决制度。

尤其要完善保密制度(条款)和严格的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海外资金非法转移和流动。

为了实现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以及人民币在贸易、非贸易中完全实现与主要外汇币种之间的高效转换,降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成本,必须参考美国的CHIPS系统,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建立起安全、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高速铁路——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彻底解决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技术层面难题。

第四,抓住有利时间窗口,加快离岸市场建设,完善离岸市场布局。抓住当前有利的时间窗口,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经济结构转型期、国际离岸金融中心调整期以及国际市场寻求避险币种等历史机遇,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建设路径方面,必须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重视离岸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作用,尊重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着互利互惠原则,进行顶层设计,沿着我国贸易、投资发展的足迹,在各大洲合理规划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分布,从而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由于香港是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最佳选择,应该由易而难地破除制约香港离岸市场发展的制度障碍,大力打造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国际定位。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模式、路径及进度必须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符合,正确地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首先,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高离岸人民币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着力打造多品种、高质量的人民币债券产品。

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稳步推进国内金融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改革,有序放开资本账户,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与离岸市场母国之间的在投资者保密、反洗钱、逃税、监管等方面的协调。控制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减小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最后,将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纳入货币监管范畴,进行通盘考虑。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坚持主动性和审慎性相结合,确保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我国央行手里,确保货币政策的效力不被削弱。

第五,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越大,全球分布范围越广,建立独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的要求就越迫切。缺少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势必制约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交易比重的提高。为了实现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以及人民币在贸易、非贸易中完全实现与主要外汇币种之间的高效转换,客观上要求必须参考美国的CHIPS系统尽早建立起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使之成为运行时间重合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通过市场准入环节和盈余账户法则控制信用风险,通过同步支付和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控制流动性风险,加强运行和服务管理,减少操作风险。第六,完善离岸市场法律制度与框架。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具体而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完整、具备针对性和执行力的基本法律制度,便利、友好和高效的离岸载体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司法管辖体系、诉讼制度、终审制度、法官行为制度和律师管理制度以及务实的争端解决制度。

除此之外,尤其要完善保密制度(条款)和严格的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海外资金非法转移和流动。为了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应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特定离岸机构或离岸主体实行税收优惠。强化国内的国际税收征管,加

强双边和多边国际税收合作机制,打击逃税,防范避税,维护我国依法纳税的税收秩序。

第七,积极推动对外语言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和影响力。

货币国际化表面上看似是国际社会在经济金融层面对某种主权货币的认同与接纳,深层次而言则在于非居民对货币发行国的文化、艺术、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诸多因素的价值肯定甚至追随。共同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所产生的“熟悉效应”,使得交易主体之间可能会有更高的认同感,从而方便交易的达成,显著增加两国经济和金融交流,对货币国际化极为有利。人民币海外交易主要发生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人民币在当地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伦敦等地,这与较为相似的语言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推广孔子学院,增加中华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提高外国居民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从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展望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由于古代中国在丝绸之路沿途留下了贸易繁荣、民族融合、和平发展等珍贵遗产,使中华文化在当地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吸引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扩大区域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石油等大宗商品计价、基础设施投资及贷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人民币在东亚以外的亚洲区域更广泛地使用开创新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3T09:29:29.45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吴慧勇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吴慧勇/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反思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极大的推进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009年7月6号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这也表明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化。本文将着重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自2009 年7 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近4年。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人民币,此较上年的2.08万亿元增长了41.3%。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的显著增长,充分表明了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在不断提高。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虽然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但是依然面临着重重阻碍,我们要借鉴美元日元欧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在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应当遵循“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在资本项目下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条件尚未成熟,但是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大势所趋。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措施如下:(一)在推进人民币基本可兑换阶段,大致遵循资本项目开放的一般原则,先放宽长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后放宽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先放宽资本流入的限制,后放宽资本流出的限制。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开放的资本市场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根据即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合理把握调控的松紧力度和政策搭配,防止经济过冷或过热。 (三)加强金融监管,逐步建立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资金跨境流动频率越来越高,外汇监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本项目的每一个开放步骤都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还有可能会诱发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因而需要对资本项目的各个子科目的开放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建立起高度灵敏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止或减少资本项目开发的风险。 (四)推进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放松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热钱投机。同时,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在汇率和利率政策配合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缓解投机性资本所带来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的利率水平必定会上升,这样不仅有利于挤出无效率投资,其所引起的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二、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 人民币周边化主要是指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成为周边国家官方和私有部门承认和使用的硬通货。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亚洲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周边化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通过推动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发展,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继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一)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推进人民币周边化。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已经被作为国际支付和结算货币普遍使用,可以说人民币周边化早已起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进一步为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促使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 (二)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从主要国际货币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美元还是英镑,几乎每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首先,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利于形成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境外人民币通过香港流回到内地,香港将会成为境外人民币重要的回流渠道。其次,有利于对境外流通人民币的监管。香港离岸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将境外的地下或半地下流通的我人民币转入地上,便于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掌握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三)把上海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要求货币发行国为非居民手中的国际货币资金提供一个价值储藏、投资增值的场所,确保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充分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所以国际金融中心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中国内地其他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有着明显优势。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功能,使其尽快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四)建立区域货币联盟。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要以强势国的地位参与货币合作,积极主导亚洲货币体系的建立。积极推动东亚货币联盟向以日元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单一货币区方向发展。因此人民币同日元的合作将是构建亚洲统一货币的关键,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逐步替代货币联盟区内其他国家的货币,即主导货币区域化,从而实现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 三、人民币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 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化即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人民币在亚洲地区作为核心货币的地位确立后,要适时的向外扩展至全球范围。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的支付能力都显著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意味着中国政府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中国要在关键时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在国际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最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1、首页 2、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敬请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国际经验借鉴。 1、美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美元国际化路径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使其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实力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优势。美元国际化启示: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摆脱殖民统治的美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较英国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 (2)政府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1792 年美联邦就公布了铸币法,宣布实现金银复本位制度,从而为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奠定了基础。美国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加大海外投资,增加国外美元流通量。 2、欧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欧元的诞生是区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欧元诞生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计算单位(EUA)等,为欧洲货币体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标志,为欧元启动后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即实质性进展阶段,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迅速取代了区域内流通的12 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欧元以合法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正是宣告完成了国际化进程。 欧元国际化条件分析: (1)经济条件。 欧元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背后真实的经济。 (2)政治条件。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德作为欧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起到了火车头、方向盘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轴心国家。欧盟历史上如果没有德法和解的实现,就不会有今日欧元区国家的货币统一。 (3)制度体系。 “维纳尔计划”,“德洛尔报告”,《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欧洲货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欧洲货币联盟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3、日元国际化分析。 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和日元自由兑换、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进行的,起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推进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

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结2012年,一直被视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大改革皆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 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时机尚不成熟,多项重要配套措施尚未建立。 2012年两次降息过程中央行趁机出台利率市场化政策,不但降低了存贷款利率,而且放宽了浮动幅度。由于存贷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关键也最难推进的环节,因此2012年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一年。 事实上,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从未停止。目前金融市场利率(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贴现、转贴现等)、外币市场利率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在信贷需求旺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也基本上市场化;目前尚未市场化的其实只有存款利率,但其借助信托理财、协议存款、财政存款招标等替代方式也已达到部分放开的效果。但存款利率上限不能超过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下限不能低于基准利率0.9倍的限制一直存在。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是朝着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前,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众望所向,但其将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大改变,对此必须有所准备。我国目前利率管制的真正受益方是资金使用人,是各类工商企业和社会的基础建设项目。政府通过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保证了企业和社会基建项目较低的融资成本。而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受益的将是存款人,受损的无疑是用款企业。受益方和受损方互换,将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银行只是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中介,所能起到的只是价格传导的作用,即使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银行也需维持适度的基本可循环的净息差水平,结果只能导致贷款利率相应提高。

人民币国际化外文文献及文献综述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T hei n ternat i onal i za t ion oft heRMB,capit a lm a r ke tope nn es s,an dfi na ncia l reforms inC hi na 作者: Aizenman,Joshua 期刊: BOFIT DiscussionPapers 卷: 4;期: 1;页: 4-26;年份:2015 T hei n ternat i onaliz a ti ono f t heRMB,capi t almarke t openne s s,andfi n an c ialre f orm s i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financial and trade integrationinrecentdecades,andthechallengesfacingChinainthecomingyears.Chinahadbee napr i meexampleof e xport- ledg row t h,benefi t in g fromle a r ni n g b y doing,andby adoptingforeignknow- how,supportedbyacomplexindustrialpolicy.Whiletheresultant growth has been spectacular, it comes with hidden but growing costs and distortions. The Chinese exported growth path has been challenged by its ownsuccess,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ced China toward rebalancing, which is a workinprogress.Refle c ti ng onth e int e r na ti on alizati onoft heCNY,one e xpect s t he rapid accelera ting of thecommer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NY. In contrast, there areno clear-cut reasons to rush with the full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gains from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overrated. Keywords: export led growth, CNY internationalization, mercantilism,financialintegration,FDI.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Chinese financialand tradeintegration in recent decades. We start by evalua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owth-cum-financialpolicies,arguingthattheexport-ledgrowthofChina was a highly successful policy, as hasbeenvividlyillustratedbytheunprecedentedcatchingupofChinesesizewiththeU.S.[either in current dollar or adjusted for PPP]. Yet, the remarkable success ofthisprocess sowed its end, and the need for China to rebalance its economy.Looking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及主要观点 ?国际货币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基本结论和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局限(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解释原因)前景展望等总括。 第一章:货币概述 1.1国际货币化定义 1.2国际货币化进程 1.3国际货币化实现条件 1.4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5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研究 2.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边贸结算职能发挥现状 ·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2.2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分析 ·人民币境内外可兑换情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启示3.1总括;货币国际化历程 3.2美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美元国际化?美元国际化现状和发展 3.3欧元国际化 ?国际化推动因素 ?国际化程度分析 ?国际化的局限性 3.4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日元国际化发展 3.5总括: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约束与局限) 4.1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环境 ?国际分工不断革新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区域化的可行性 ?国际化带来的商机:奥运、世博、亚运等 ?区域经济多重合作 ?国际货币多极发展 4.2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条件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贸易进出口额持续扩大 ?国际信誉形象良好 ?区域流通事实成型 ?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成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国际经验借鉴。 1、美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美元国际化路径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使其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实力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优势。美元国际化启示: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摆脱殖民统治的美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较英国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2)政府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1792 年美联邦就公布了铸币法,宣布实现金银复本位制度,从而为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奠定了基础。美国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加大海外投资,增加国外美元流通量。 2、欧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欧元的诞生是区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欧元诞生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计算单位(EUA)等,为欧洲货币体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以《马斯特里赫

特条约》为标志,为欧元启动后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即实质性进展阶段,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迅速取代了区域内流通的12 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欧元以合法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正是宣告完成了国际化进程。 欧元国际化条件分析: (1)经济条件。 欧元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背后真实的经济。 (2)政治条件。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德作为欧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起到了火车头、方向盘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轴心国家。欧盟历史上如果没有德法和解的实现,就不会有今日欧元区国家的货币统一。(3)制度体系。 “维纳尔计划”,“德洛尔报告”,《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欧洲货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欧洲货币联盟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3、日元国际化分析。 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和日元自由兑换、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进行的,起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推进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国际国内关于货币国际化的研究,国外研究起步相对较早,理论也相对较成熟。国内研究基本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主题展开。 一、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外学者对货币国际化的研究较早,理论也相对较成熟。通过对国际货币形成的历史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国际货币使用情况和国际货币格局变化的分析,西方学者对国际货币的一些特性和影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特性以及条件 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定义国际货币,他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了国际货币的层次。 Hartmann (1998)进一步发展了Cohen的定义,他对国际化货币的不同职能进行了分类:作为支付手段,国际化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用作媒介货币,在外汇市场干预中被官方用作干预工具;作为记账单位,国际化货币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被官方部门用于确定汇率平价;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国际化货币形成的金融资产是构成私人部门资产组合的主要部分,也是构成官方储备资产的源泉`。 蒙代尔(2003)则从货币流通范围的角度给出了货币国际化的定义,他认为,当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该货币就国际化了。 判断一国货币是否国际化,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1)该国货币自由兑换在国际交易支付中所占的比重;(2)该国货币是否发挥执行价格标准,国际清算货币的作用;(3)该国货币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比重;(4)该国货币是否发挥国际储备资产的职能(国际储备货币); (5)该国货币在国际借贷活动中所占的比重;(6)该国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干预货币的作用;(7)该国货币是否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 最早涉及货币国际化条件的研究来自于Grassman(1973)。他通过考察丹麦和瑞典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发现无论是丹麦还是瑞典,都有习惯以生产者使用的货币作计价货币的行为,这一发现后来被称Grassman定律。 Bergstern (1975)提出货币国际化的四个条件:第一是历史惯性。在20世纪早期,英国的国际贸易规模、经济规模已经没有优势,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英镑,英镑仍作为当时国际的主要货币,主要是历史惯性;第二,该国的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通常,一国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大,非居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越大;第三,发达而开放的金融市场。非居民持有一国货币,必然是因为有增值保值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交易的金融市场提供给该国货币;第四,对该国货币价值的信心。一国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和国际支付,从内在来看,要求其保持稳定的价值。美元在1973年至1990年间累计跃值了 47%,导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也有所下降。 Krugman (1980)认为,作为国际交易媒介货币(vehicle currency),即国际本位货币,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转换费用等)必须最低。而交易成本是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因此,具有最低交易成本,即具有最大交易量的货币,会成为国际媒介货币 Wincoop(2002)在研究制成品贸易中本国货币和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计价选择时发现,决定计价货币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度。他认为,出口国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高,产品的差异度越大,可替代性越低,出口商越可能以本国货币定价。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路程的现状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日趋上升,我国在国际间的地位逐步上升,人民币走向国际也是体现了我们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二、人民币走向国际的进程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具体的试点方案和办法仍还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 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7月,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对策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认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入手:理论上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着手分析,实证上定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建树以及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后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3.资本项目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4.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 Subprime crisis ma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US dollar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 be questioned by the world. People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entered on US dollar is the root cause. The crisis happened in Europe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uro zone, his allied country went bankrupt because of the heavy debt. Now the status of Euro is in descend. In contrast,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ed relatively healthy and safety, for the world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out of the woods.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1 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2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3 capital proje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gradual and step by step; 4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5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目录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Shan 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万莱 学号:201404040205 班级:2014级金融工程2班 专业:金融工程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张丽华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摘要 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终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使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也会有对中国有不利的影响,如: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等。此论文旨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利与弊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利与弊解决对策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3) 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7) 3.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的方面 (7) 3.1.1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7) 3.2人民币国际化不利的方面 (9) 4解决对策 (10) 4.1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 (10) 4.2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 (10) 4.3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 (11) 4.4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 (11) 4.5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 (11) 5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大量美元使美国获得更多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这项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的经济有所回升,但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美元贬值,其实质是让全世界为其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买单,降低了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内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但是,美国作为国际大国以本国利益为准则制定货币政策,并未考虑其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非居民对美元币值稳定的信心,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非居民相应的减少了美元的需求量,增加其他货币的需求量,甚至开始寻求储备货币多元化战略与实施区域化货币,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到了四分之三以上,而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严重缩水。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美国发生债务危机,那么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亚洲各国普遍把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大幅度贬值使亚洲各国遭受严重损失。为了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美元贬值对亚洲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亚洲各国开始寻求区域货币,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经济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逐渐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加了非居民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人民币逐渐的在贸易结算、金融投资中充当交易货币,人民币逐步的实现了周边化,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同时,中国政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更多的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逐步的扩大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货币的使用范围。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政府应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借鉴国际主导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准确的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合理的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 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bstract 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