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铅、锌、铋、镉、铬、砷和汞量的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铅、锌、铋、镉、铬、砷和汞量的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铅、锌、铋、镉、铬、砷和汞量的

I C S77.150.01

D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0899.13 2017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

砷和汞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 e t h o d s f o r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g o l do r e s

P a r t13: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l e a d,z i n c,b i s m u t h,c a d m i u m,

c h r o m i u m,a r s e n i c a n dm e r c u r y c o n t e n t s

I n d u c t i v e l y c o u p l e d p l a s m a a t o m i c e m i s s i o n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2017-09-29发布2018-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G B/T20899‘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以下14个部分: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银量的测定;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

第4部分:铜量的测定;

第5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6部分:锌量的测定;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

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锑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砷量和铋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砷二汞二镉二铅二铋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3部分: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砷和汞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4部分: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三本部分为G B/T20899的第13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379)提出并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长春黄金研究院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二江西金源有色地质测试有限公司二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二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二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夏珍珠二刘春华二陈祝海二龙秀甲二俞金生二曾静二施小英二洪博二方迪二韩晓二戴绪丁二曹钧二钱玲二刘恋二曲胜利二曹亚军二刘成祥二丁秀梅三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

砷和汞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警示 铅二镉二铬二砷和汞为有毒物质,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三本部分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三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三

1范围

G B/T20899的本部分规定了金矿石中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砷和汞量的测定方法三

本部分适用于金矿石中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砷和汞量的测定,各元素的测定范围见表1三

表1测定范围

2方法原理

试料用盐酸二硝酸溶解(铅二锌二铋二镉二砷和汞的测定)或硫磷混酸溶解(铬的测定),在稀硝酸介质中,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选定的条件下,测定试液中各元素的光谱强度,用钇作内标,按标准曲线法计算铅二锌二铋二镉二铬二砷和汞量三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的试剂和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三

3.1硝酸(ρ=1.42g/m L)三

3.2盐酸(ρ=1.19g/m L)三

3.3高氯酸(ρ=1.76g/m L)三

3.4硫酸(ρ=1.84g/m L)三

3.5磷酸(ρ=1.87g/m L)三

3.6氢氟酸(ρ=1.14g/m L)三

3.7酒石酸溶液(200g/L)三

3.8氟化氢铵溶液(200g/L)三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V 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 3nm,干燥温度100~120 ℃,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lml含铅(Pb)lu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l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l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 .5 ml,混匀,精密吸取20ul注人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勻,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 , 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氣酸(4:1 )混合溶液5~10ml,混勻,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髙氣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 .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人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童,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人25ml量瓶中,

《玻璃纤维中铅、汞、镉、砷及六价铬的限量指标与测定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玻璃纤维中铅、汞、镉、砷及六价铬的限量指标与测 定方法》编制说明 草案稿 一、工作简况 欧盟RoHS《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标准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电机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共6项物质,并重点规定了铅的含量不能超过0.1%。2009年IMO 在香港外交大会上通过了《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船舶拆解公约》(“香港公约”),对船舶设计/建造/营运、拆船设施、有害材料的控制及人员保护等提出了要求。公约对铅、汞、镉、六价铬的含量进行了明确限定。 玻璃纤维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是制造电脑、手机主版等电子器件的印刷电路板的主要增强材料,在机械船舶、石油化工以及市政工程上也有大量的应用。玻璃纤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玻璃澄清过程中引入的砷、矿物杂质引入的铅、汞、镉、六价铬等。 目前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对玻璃纤维产品提出了要求,为了人体健康和环保要求,要控制产品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本标准的编制可以规范行业对于产品的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可以规范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可以更好的使我国的产品与国际接轨,为玻纤产业与国际接轨提供技术支持,对规范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4月30下达2015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了计划编号为20150380-T-609的《玻璃纤维中铅、汞、镉、砷及六价铬的限量指标与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在接到标准编制计划任务后组成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根据申报时的情况,对国内外相关行业、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收集与分析,拟出了标准草案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 编制原则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 分析化验联系电话0519886339130找李主任1. 烧失量的测定称取1.0000克试样,至于瓷坩埚中,放在马弗炉内,从低温逐渐升高温度,在900~1000℃下灼烧1h。2. 二氧化硅的测定称取约0.6g试样,精确至0.0001g ,置于铂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并留有一定缝隙,在900~1000℃下灼烧5min,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用玻璃棒仔细压碎块状物,加入0.3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将坩埚置于950~1000℃下灼烧10min ,取下冷却至室温。将烧结块移入瓷蒸发皿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从皿口加入5mL盐酸(1+1)及2~3滴硝酸,待反应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使分解安全,用热盐酸(1+1)清洗坩埚数次,洗液合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皿上放一玻璃三角架,再盖上表面皿,蒸发至糊状后,加入1g氯化氨,充分搅匀,在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后继续蒸发10~15min 。取下蒸发皿,加入10~20mL热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溶解。用中速滤纸过滤,用胶头檫棒以热水檫洗玻璃棒及蒸发皿,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保存于250mL容量瓶中。将沉淀连同滤纸一并移入原铂坩埚中,干燥、灰化后,放入已升温至950~1000℃的马弗炉内灼烧30min,取出坩埚至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量。向坩埚内加数滴水润

湿沉淀,加3滴硫酸(1+4)和5mL氢氟酸,放入通风橱缓慢加热,蒸发至干,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三氧化硫白烟完全散尽。将坩埚放入已升温至950~1000℃内灼烧30min,取出坩埚至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量。经氢氟酸处理后得到的残渣中加入1g焦硫酸钾,在500~600℃下熔融至透明,熔块用热水和数滴盐酸(1+1)溶解,溶液并入分离二氧化硅后得到的滤液和洗液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 氧化钙的测定吸取25mL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约200mL,加5mL三乙醇胺(1+2)及适量的CMP(1.000g钙黄绿素、1.000g甲基百里香酚蓝、0.200g酚酞、50g已在105℃烘干过的硝酸钾)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钾(200g/L)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5~8mL ,以EDTA(0.015mol/L)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出现红色。 4. 氧化镁的测定吸取25mL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约200mL,依次加入1mL 酒石酸钾钠(100 g/L)和5mL三乙醇胺(1+2),搅拌,然后加入25mL、pH10缓冲溶液(67.5g氯化氨、570mL氨水)及适量的酸性铬蓝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1.000g酸性铬蓝K、0.200g萘酚绿B、50g硝酸钾),以EDTA(0.015mol/L)滴定,近终点时应缓慢滴定至纯蓝色。5. 浆液pH值的测量电极每天使用前用缓冲溶液进行检查和校核pH值测量必须在现场流动的浆液中进行,并同时观测温度,通过pH计所显示的数字,对浆液在线pH计的读数进行对比。测量完毕

50-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操作正确,确保检品质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铅、镉、砷、汞、铜测定。 职责:QC执行,QC主任、质量部经理监督执行。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B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内容: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Ⅴ 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 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1.1.1.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1.1. 2.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1.1.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的溶液,混匀,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光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4.1. 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 第1页共6页

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1.1.4. 2.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1.1.4.3. C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入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1.1.5. 测定法: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的溶液,混匀,精密吸取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 镉的测定(石墨炉法)。 1.2.1.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500~1900℃,持续4~5秒。 1.2.2. 镉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镉(Cd)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镉0n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光标, 第2页共6页

铅、镉、砷、汞、铜测定规程

1.目的:建立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操作规程,规范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的操作。 2.范围:本公司产品铅、镉、砷、汞、铜的检验。 3.责任:QC检验员。 4.内容: 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D)测定中药材中的铅、镉、砷、汞、铜,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4.1.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4.1.1.1测定条件 4.1.1.1.1参考条件:波长 283.3nm,干燥温度 100~120℃,持续 20 秒;灰化温度 400~750℃,持续 20~25 秒;原子化温度 1700~2100℃,持续 4~5秒;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4.1.1.2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铅(Pb)1μ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4.1.1.3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 分别含铅 0ng、5ng、20ng、40ng、60ng、80ng 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1ml,混匀,精密吸取20μl 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1.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1.4.1 A 法 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 25ml 量瓶中,并稀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 时间: 2004-01-18 11:57:13 |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石灰化学分析的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方法和结果计算以及化学分析允许误 差。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生石灰、生石灰粉和消石灰粉化学分析方法,其他品种石灰可参照使用。 2 总则 2.1送检试样应具有代表性,数量不少于100g,装在磨口玻璃瓶中,瓶口密封。检验时,将试样混均以 四分法缩取25g,在玛钵内研细全部通过80um方孔筛用磁铁除铁后,装人磨口瓶内供分析用。 2.2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最大称量200g,天平和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2.3称取试样应准确至0.0002g,试剂用量与分析步骤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 2.4化学分析用水应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和优级纯。所用酸和氨水,未注明浓度均为浓

酸和浓氨水。 2.5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2.6做试样分析时,必须同时做烧失量的测定,容量分析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2.7分析前,试样应于100-105℃烘箱中干燥2h。 2.8各项分析结果百分含量的数值,应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3 分析方法 3.1二氧化硅的测定 3.1.1氟硅酸钾容量法 3.1.1.1方法提要 在有过量的氟,钾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使硅酸形成氟硅酸钾(KaSiF 6)沉淀,经过滤、洗涤、中 和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生成等当量的氢氟酸,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3.1.1.2试剂

a.硝酸(浓); b.氯化钾(固体) c.氟化钾溶液(150s/L):将15g氟化钾放在塑料杯中,加50mL水溶解后,再加20mI硝酸,用 水稀释至100mL,加固体氯化钾至饱和,放置过夜,倾出上层清液,贮存于塑料瓶中备用; d.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将5g氯化钾溶于50mL水中,用95%乙醇,稀至100mL混匀; e.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10g/L):将1g酚酞溶于95%乙醇,并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f.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05mol/L):将10g氢氧化钠溶于5L水中,充分摇匀,贮于塑料桶中; 标定方法:准确称取0.3000g苯二甲酸氢钾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5 0mL新煮沸的冷水 (用氢氧化钠熔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使其溶解,然后加入7 ̄ 8滴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10g/L), 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记录V。 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按式(1)计算: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

铅镉砷汞铜检测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V 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 3nm,干燥温度100~120 ℃,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lml含铅(Pb)lu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l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l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的溶液0 .5 ml,混匀,精密吸取20ul 注人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A法取供试品粗粉,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 , 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气酸(4:1 )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髙气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 .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人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

铟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砷量的测定

ICS .77.99 YS Array铟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Indium Part 1: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送审稿)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YS/T 276《铟化学分析方法》共包括11个部分: ——第一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二部分锡量的测定苯芴酮-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第三部分铊量的测定甲基绿分光光度法 ——第四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五部分锌、铁量的测定方法一: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六部分铜、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七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八部分铋量的测定方法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九部分铟量的测定EDTA容量法 ——第十部分铋、铝、铅、铁、铜、镉、锡、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十一部分砷、铝、铅、铁、铜、镉、锡、铊、锌、铋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部分为第一部分。 本部分代替YS/T 276.1-1994《铟化学分析方法水相钼蓝分光光度测定砷量》,与YS/T 276.1-1994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改变了测定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扩展了测定范围由0.0003%~0.0010%至0.0002%~0.0020%; ──补充了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条款; ──补充了“试验报告”要求。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姜求韬、冯先进、阮桂色、高颖剑、杨观新、覃祚明、潘世山、严伟强、鲁青庆池凤华、李遵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8221.1-1987; ──YS/T 276.1-1994。 2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1:目的: 规范了铁矿石分析方法。适应生产的需要,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及时 2:适应范围 适用于铁矿石中全铁、全硫量的测定 3:引用标准: GB/T6730-86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4:全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4.1方法提要:试样用硫磷混酸溶解,然后加入浓盐酸,氯化亚锡用氯化高汞除去,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借此测定全铁。 4.2试剂 4.2.1硫酸磷酸1:1比例混合,硫酸(比重1.84),磷酸(比重1.7) 4.2.2二氯化锡溶液(10%)称取100克二氯化锡溶于600ml盐酸(比重1.19)中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4.2.3 二氯化汞饱和溶液 4.2.4盐酸(比重1.19)。 4.2.5二苯胺磺酸钠(0.2%)称取0.2克二苯胺磺酸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 4.2.6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07162mol/L)TQ称取3.512克预先在105℃烘干1小时后重铬酸钾(基准试剂)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3分析步骤 称取0.2克试样放入500ml三角瓶中,加入10ml 1:1硫、磷混合酸,电炉上加热溶解三氧化硫白烟至离瓶底1/2时取下(试样完全)冷却,以水冲洗瓶壁,加入10ml盐酸,电热上加热至近沸取下,用10%的二氯化锡逐滴还原至无色,并过量1~2滴,流水冷却至室温,加入5ml的二氯化汞饱和溶液,摇匀、静止3分钟,加水150~200ml,加7~8滴二苯胺磺酸钠(0.2%),立即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呈稳定紫色。 4.4计算: 全铁(%)=(N*V*0.05585/W)*100 式中V-消耗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摩尔浓度 W-试样重(克) 0.05585-1毫升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铁的毫克数。 5硫量的测定—燃烧碘酸钾滴定法 5.1方法提要:

铅、镉、砷、汞、铜测定方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方法 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Ⅴ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l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液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

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化学分析

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化学分析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工业用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使用的试剂、仪器,分析步 骤和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工业用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2.试样的制备 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没有外来杂质混入,经过缩分,最后得到约20g试 样,在玛瑙钵中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150μm(100目)筛,然后装于称量瓶中备用。 3.分析方法 3.1一般规定 3.1.1 标准中同一成分所列不同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发生争议。以第一种方法为准。 3.1.2 所用分析天平感量应为0.0001g,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校验。“恒重”系指 连续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02g。 5.1.3 所用仪器和量器应经过校正。 3.1.4 分析试样应于烘箱中在105-110℃烘干1h以上,冷却至室温,进行称量。

3.1.5 分析用水应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用于标定溶 液的试剂应为基准试剂。对水和试剂应做空白试验。 3.1.6 标准中试剂的浓度采用下列表示法: 3.1.6.1当直接用名称表示下列试剂时,系指符合下列百分浓度的浓试剂: 试剂名称试剂浓度(%) 盐酸 36-38 氢氟酸 40以上 硝酸 65-68 高氯酸 70-72 硫酸 95-98 氨水 25-28 3.1.6.2 被稀释的试剂浓度以下列的形式表示: 盐酸(5+95),系指5份体积的盐酸加95份体积的水配成之溶液。3.1.6.3 固体试剂配制的溶液浓度用重量/体积的百分浓度表示(作标准溶液时除外 ),例如:20%氢氧化钾是指每20g氢氧化钾溶于100mL水而制成之溶液。在没有特别指 明时,均指水溶液。 3.1.7 吸光度测量所用之“试剂空白溶液”指不含待测组分之溶液。3.2 烧失量的测定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1.主题内容:建立有铅、镉、砷、汞、铜检测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铅、镉、砷、汞、铜检测法的操作。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 6.内容 6.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Ⅴ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6.1.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 参考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μg的溶液,既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g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灰化至无烟,移入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先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测定法 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摇匀,精密吸取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次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6.1.2镉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 参考条件:波长228.8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500~1900℃,持续4~5秒。 镉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镉(Cd)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镉0ng、0.8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测定法

水泥厂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水泥厂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D1石灰石的化学分析方法 D⒈1试样的制备 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由大样缩分后的试样不得少于100g,试样通过0.08mm 方孔筛时的筛余不应超过15%。再以四分法或缩分器减至约25g,然后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为0.008mm方孔筛。充分混匀后,装入试样瓶中,供分析用。其余作为原样保存备用。 D⒈2烧失量的测定 D⒈⒉1方法提要 试样中所含水分、碳酸盐极其他易挥发性物质,经高温灼烧即分解逸出,灼烧所失去的质量即为烧失量。 D⒈⒉2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m),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锅中,将盖斜置于坩锅上,放入马弗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在950~1000℃下灼烧1h,取出坩锅置于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D⒈⒉3结果表示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X LOI 按式(D1.1)计算: m-m 1 X LOI =————×100 ......................(D1.1) m 式中: X LOI—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 灼烧后试料的质量,g; 1— m—试料的质量,g。 D⒈⒉4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的允许差为:0.25%; 不同实验室的允许差为:0.40%。 D⒈3二氧化硅的测定(基准法) D⒈⒊1方法提要

试样以无水碳酸钠烧结,盐酸溶解,加固体氯化铵于沸水浴中加热蒸发,使硅酸凝聚,灼烧称量。用氢氟酸处理后,失去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硅含量。 D⒈⒊2分析步骤 称取约0.6g试样(m2 ),精确至0.0001g,置于铂坩锅中,将盖斜置于坩锅上,在950~1000℃下灼烧5min,取出铂坩锅冷却至室温,用玻璃棒仔细压碎块状物,加入0.3g研细无水碳酸钠混匀。再将坩锅置于950~1000℃下灼烧1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将烧结物移入瓷蒸发皿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从皿口加入5mL盐酸(1+1)及2~3滴硝酸,待反应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使分解完全,用热盐酸(1+1)清洗坩锅数次,洗液合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皿上放一玻璃三角驾,再盖上表面皿,蒸发至糊状后,加入氯化铵充分搅匀,放入沸水浴中蒸发至干后继续蒸发10~20min。 取下蒸发皿,加入10~20mL热盐酸(3+97),搅拌使可溶

通则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通则0406)。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 3nm,干燥温度100~120 ℃,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银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lml含铅(Pb)lu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l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l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 .5 ml,混匀,精密吸取20ul注人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余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勻,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 , 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氣酸(4:1 )混合溶液5~10ml,混勻,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髙氣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 .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人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童,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人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doc

铁矿石分析 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Fe2O3)、黄铁矿(FeS2)以及硫酸制造工业的废渣硫酸渣(以Fe2O3为主)。 一、二氧化硅(氟硅酸钾容量法) 准确称取约0.3g已在105~110℃烘干过的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在700~750℃的高温炉中灼烧20~30min。取出,放冷。加入10g氢氧化钠,盖上坩埚盖(应留一定缝隙),再置于750℃的高温炉内熔融30~40min(中间可取出坩埚将熔融物摇动1~2次)。取出坩埚,放冷,然后将坩埚置于盛有约150ml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待熔块完全浸出后,取出坩埚,用水及盐酸(1+5)洗净。向烧杯中加入5ml盐酸(1+1)及20ml硝酸,搅拌。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待溶液澄清后,冷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可供测定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以及氧化亚锰之用。 吸取50ml上述试样溶液,放入300ml塑料杯中,加入10~15ml 硝酸,冷却.加入10ml150g/L氟化钾溶液,搅拌.加固体氯化钾,搅拌并压碎未溶颗粒,直至饱和.冷却并静置15min。以快速滤纸过滤,塑料杯与沉淀用50g/L氯化钾溶液洗涤2~3次。 将滤纸连同沉淀一起置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ml50g/L氯化钾—乙醇溶液及1ml10g/L酚酞指示剂溶液,用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未洗净的酸,仔细搅动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直至溶液呈

现红色。然后加入200ml沸水(此沸水应预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以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试样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TSiO2V SiO2= —————×100 m×1000 式中:TSiO2————每毫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毫克数;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料的质量,g。 二、三氧化二铁(EDTA—铋盐回滴定法) 吸取25ml上述所制备的试样溶液,放入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200ml,用硝酸和氨水(1+1)调整溶液PH至1.0~1.5(以酸度计或精密PH 试纸检验)。加2滴100g/L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溶液,用0.015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紫红色消失后,再过量1~2ml,搅拌并放置1min。然后加入2~3滴5g/L半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用0.015mol/L硝酸铋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为橙红色。试样中三氧化二铁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TFe2O3(V1-KV2)×10 Fe2O3 =——————————×100 m×1000

铅汞镉砷[铅.镉.砷.汞.铜重金属检验记录]

铅汞镉砷[铅.镉.砷.汞.铜重金属检验记录]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一、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1.主要检验仪器:温度:℃相对湿度:% 分析天平型号及编号:□十万分之一AUW120D□万分之一 FA2004b□千分之一YP5002□百分之一JA5003N;石墨炉型号及编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及编号:;2.测定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 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 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 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 序操作)。消解完余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 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7.结果与计算: 样计算公式:含量=m×1000 8.标准规定:铅不得过5mg/kg。结果: 二、镉的测定(石墨炉法)1.主要检验仪器:温度:℃相对湿度:% 分析天平型号及编号:;石墨炉型号及编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及编号:;2.测定条件:波长228.8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20~25耖;原子 化温度1500~1900℃,持续4~5秒。

3.标准溶液信息:品名:;浓度:;编号:;来源:; 4.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贮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 分别含镉Ong、0.8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氯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余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6.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1,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若供试品有干扰,可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镉(Cd)的含量,计算,即得。 7.结果与计算: 样计算公式:含量=m×1000 8.标准规定:镉不得过0.3mg/kg。 结果:规定 三、砷的测定(氢化物法)1.主要检验仪器:温度:℃相对湿度:% 分析天平型号及编号:□十万分之一AUW120D□万分之一 FA2004b□千分之一YP5002□百分之一JA5003N;氢化物发生器型号及编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及编号:;2.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硼氢化钠和0.3%氢氧化钠溶液(临用前配制)

第一章石灰石化学分析

第一章石灰石化学分析 一.石灰石中水分的测定:称取200g试样于105℃的烘箱内烘2小时,取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结果计算:水分=(称样重-烘后的石灰石重量)÷称样重×100% 二.细度的测定:准确称取25g的试样于筛子里用水冲流,烘干。 结果计算:筛余物的重量÷所称的样品重×100%即为细度的百分数。 三、试样溶液的制备 1. 石灰石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1g石灰石试样,精确至0. 0001g,置于25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少量除盐水,再加入25毫升盐酸溶液(1+1),稍加摇动,待剧烈反应停止后,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微沸10min后使溶液冷却。将溶液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500mL 干净烧杯承接,并用除盐水冲洗残余物及杯壁,所得滤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来测定Ca2+、Mg2+等分析项目(所得固体进行干燥、冷却后称重即为可测得酸不溶物的含量)。 2.CaO的测定 (1)方法提要 以三乙醇胺掩蔽试样中铁、铝等干扰元素,在pH大于12.5的溶液中,以钙羧酸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钙。 (2)试剂和溶液(包括MgO的测定试剂) 2.1 三乙醇胺:1+1溶液。 2.2 氢氧化钾:200g/L溶液。 2.3 糊精:40g/L溶液。称取4g糊精,用水调成糊状,加入100mL沸水(使用前配制)。 2.4 氯化铵-氨水缓冲溶液(PH≈10):称取67. 5g氯化铵溶于300mL水中,加570mL氨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5 盐酸羟胺:50g/L溶液。 2.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c(EDTA)约为0.02mol/L标准滴定溶液,配制与标定按GB 601执行。 2.7 钙羧酸指示剂:称取1g钙羧酸与100g氯化钠研磨,混匀,保存于磨口瓶中。 2.8 酸性铬蓝K指示剂:5g/L溶液。称取0.5g酸性铬蓝K溶解于100mL水中(使用期为一周)。 2.9 萘酚绿B指示剂:5g/L溶液。称取0. 5g萘酚绿B溶解于100mL水中(使用期为一周)。 2.10 铬黑T指示剂:5g/L溶液。称取0.5g铬黑T溶解于100mL三乙醇胺(1+1)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镍、铜、锌的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镍、铜、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本项目由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进行评审并通过立项,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研制,本项目批准文号为卫计办函[2015]94号。主要起草人为:张建、韩志平、田志强、李凯、卢垣宇、孙宗奇、邵飞龙、朱丽波、李丽、周筑萍、陈兴林、罗杨。 开展方法学的研究包括样品消解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测定元素内标的选择、干扰实验等,确立了方法性能检验指标,如检出限、线性范围、重复性及准确度等。组织3家省外实验室及一家省内实验室对线性范围、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进行方法的协同性验证。经过数据的汇总,形成制订该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食品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压力罐消解及湿式消解三种消解方式,样品经消解后,消解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标准曲线法定量,同时测定铅、砷、汞、镉、钡、铬、银、镍8种元素。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 样品消化方式选择: 1.1消解方式:采用压力罐消解、微波消解、湿式消解三种消解方式,消解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 消解体系:考察硝酸消解体系和硝酸+双氧水体系的消解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消解体系的消解效果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为减少消解空白,本方法选用硝酸消解体系。 1.3酸度影响:酸度在30%以内,影响在10%范围之内。 2 线性范围:铅、砷、镉、钡、银0~10μg/L,汞0~1μg /L,铬、镍0~100μg /L,实际测定中可根据样品中各元素含量不同调整最佳的线性范围,各相关系数R>0.999。 3 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制备21份消化空白,上机测定计算检出限及定量限。检出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