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传输实验

红外线传输实验
红外线传输实验

红外线传输实验研究

姓名:

学院:

电话:

邮箱:

学期:2012秋

摘要:了解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件原理;了解红外线数字和模拟信号传输过程;掌握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件物理特性。完成直流,数字信号调频发射、接受过程以及分别测量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光强特性曲线和电流特性曲线,以及信号调幅实验。

关键词:信号调频;信号调幅;红外传输;特性曲线

INFRARED TRANSMISSION EXPERIMENTAL

Feng Kai ( 1143031194)

School: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principle; understanding of infrared digital and analog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master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physics properties. Complete DC, digital signal FM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respectively measure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and the receiving tube light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he signal amplitude modulation experiment.

KEY WORDS:Signal FM; amplitude;infrare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一)实验原理

1.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件结构原理

红外线传输是以红外光作为传输媒体来传输信号的,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接受管是只有一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采用半导体掺杂工艺使其一部分为P型半导体;另一部分为N型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交界面就形成半导体PN结。P区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少数载流子为电子;N区多数载流子为电子,少数载流子为空穴,并且具有一定的内电场,其能带结构如图1(a)所示。

当给这个PN结加上正向电压时(P区接正电压,N区接负电压),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内电场被抵消。这样,N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注入P区,同时,P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注入N区。如图1(b)所示。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电路符号如图1(c)所示。

图1 PN结注入发光能带图

实际上,外加正向电压作用就是加强了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这些注入P区的电子和注入N区的空穴,对于注人区来讲都是非平衡少数载流子。这些非平衡少数载流子不断与注入区的多数载流子复合,将原来从外加电场吸收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从而发出光来。这种发光过程叫辐射复合。这与导带中的电子到价带上与空穴复合一样,要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是以发光的形式来进行的。这就是PN结发光的基本原理。

2. 红外发射调制电路

从各种编码电路(包括频率编码与脉冲编码)输出的编码信号,一般频率较低,不便直接发射,抗干扰能力也较差。与无线遥控系统类似,也要将编码信号“装"到频率较高的载频信号上,将指令编码信号“装"到载波上的过程称为调制。

3. 幅度键控调制(ASK)

图2是幅度键控调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当编码脉冲为高电平“1”时,载波信号输

出;当编码脉冲为低电平“0”时,载波信号不输出。已调信号为断续的等幅高频信号。

图2幅度键控调制的示意图

图3是几种常用的键控幅度调制电路。图中,V i为编码信号输入,即调制信号输入,

V o为已调信号输出。调制电路中均包含载频振荡器。

图3几种常用的键控幅度调制电路

4. 频率键控调制(FSK)

与幅度键控相似,频率键控是通过调制信号的“1”和“0”两个状态,来控制载频振荡

器的频率,而载频信号的幅度不变,如图4所示。

图5是几种常用的频率键控调制电路。图中,V i为调制信号输入,V o为调制信号输出。

图5几种常用的频率键控调制电路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仪器

XD-JD-II型红外传输实验仪,提供的信号源有三种形式:音频源、直流源和数字源。该机型还可通过直接给红外发射管加可变的直流压,来测量红外发射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

红外接收管的电流特性。

图6 仪器面板结构示意图

2. 实验过程及总结

(1)数字信号调频发射、接收接线图:

图7 红外数字信号调频发射、接收图

实验总结:进行本实验时比较顺利。当信号传输正常时,接收灯将有规律地闪烁;改

变发射端数据,接收端数据也随之变化。当两端地址不同时,接收端数据则不随发射端数据

改变而改变。

(2)直流信号调频发射、接收接线图:

图8 红外直流信号调频发射、接收图

实验总结:做实直流信号调频发射、接收验时在如上图正确连接电路后,一定要注意调节解调频率到37KHZ,否则接收端接收不到信号;我们可用万用表测量直流源的电平和接收到的直流电平是否一致,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两个示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大致一致的。

(3)音乐信号调频发射、接收接线图:

图9 红外音频调频发射、接收图

实验总结:音乐信号效果在调频解调频率为37KHZ最好,音效也与接收盒与发射盒之间的距离有关。音乐信号幅度可由电位器或接收盒与发射盒之间的距离来调整。

(4)音乐信号调幅发射、接收接线图:

图10 红外音频信号调幅发射、接收图

实验总结:本实验在发射盒与接收盒之间距离最近,时音乐信号效果最好并且音乐信号幅度在相同条件下最大,而音乐信号幅度又可通过调节输出端的幅度来调节,音乐信号效果又可通过载波频率调节。

3.下图为红外发射管加可变直流电平接收接线图,按下图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出红外发射管光强特性曲线和红外接收管电流特性曲线。

图11 红外发射管加可变直流电平接收接线图

(1)红外发射管光强特性曲线

红外发射管电压和电流测量值及功率计算表:

曲线大致如下图所示:

(2)红外接收管电流特性曲线

在发射管最大电压(1.22V)下,改变两盒之间距离X(cm),电流I(μA)的变化数据记录如下表格:

则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绘出红外接收管的电流特性曲线如下图:

参考文献:

[1]苏》IO波利索夫.红外线的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电磁波由发射天线向外辐射出去,天线就是波源。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无线电波共有以下七种传播方式(附图为无线电波传播方式示意图)。 (1)波导方式当电磁波频率为30kHz以下(波长为10km以上)时,大地犹如导体,而电离层的下层由于折射率为虚数,电磁波也不能进入,因此电磁波被限制在电离层的下层与地球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传输,称为波导传波方式; (2)地波方式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或地表波),这种传播方式比较稳定,受天气影响小; (3)天波方式射向天空经电离层折射后又折返回地面(还可经地面再反射回到天空)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天波可以传播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地面,也可以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即可以实现多跳传播。 (4)空间波方式主要指直射波和反射波。电波在空间按直线传播,称为直射波。当电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还会像光一样发生镜面反射,称为反射波。 (5)绕射方式由于地球表面是个弯曲的球面,因此电波传播距离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但无线电波也能同光的绕射传播现象一样,形成视距以外的传播。 (6)对流层散射方式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其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会对无线电波起到散射作用。利用对流层散射作用进行无线电波的传播称为对流层散射方式。 (7)视距传播指点到点或地球到卫星之间的电波传播。 附表给出了从甚低频(VLF)至极高频(EHF)频段的电波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可用带宽以及可能形成的干扰情况。

在确定无线电系统实际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和无线电干扰影响范围时,无线电传播损耗是一个关键参数。无线电通信系统若不进行科学的频率指配和严格的系统设计与场强预测,会使系统之间产生严重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无线电通信用户的通信质量,确保无线电波发射的业务覆盖服务区和电波传播的可靠程度,必须仔细地计算从接收天线到发射天线之间的传播损耗。理论上讲,在自由空间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大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及使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但是在确定无线电系统实际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和无线电干扰影响范围时,同时还要考虑在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如高空电离层影响,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波具有反射、绕射、散射和波导传播等传播方式。在研究电波传播特性时,通常以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这些传播损耗特性,即所谓的数学模型。无线电波传播模型通常是很复杂的,必须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电波传播模型,以预测电台覆盖和传播场强。下面简要地叙述几种传播方式(详细数学公式略)。 VLF(f< 30kHz) 频率低于30kHz的电波,传播损耗近似等于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即相当于电波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因电磁能量扩散引起的传播损耗。在此频段内,电波在电离层与地球之间可以以波导方式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 LF(30kHz< f< 300kHz) 在这个频段内,有两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地波方式及电离层天波方式。天波信号幅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这是由于电离层吸收和变化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 波 技 术》(第2版) 董金明 林萍实 邓 晖 编着 习 题 解 一、 传输线理论 1-1 一无耗同轴电缆长10m ,内外导体间的电容为600pF 。若电缆的一端短路, 另一端接有 一脉冲发生器及示波器,测得一个脉冲信号来回一次需s ,求该电缆的特性阻抗Z 0 。 [解] 脉冲信号的传播速度为该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补充题1 写出无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解] (本题应注明z 轴的选法) 如图,z 轴的原点选在负载端,指向波源。根据时谐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 ()()()()()())1()(1..210...21.??? ????+=-= +=+=--z I z I e A e A Z z I z U z U e A e A z U r i z j z j r i z j z j ββββ 1-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用聚乙烯(r =作电介质。(1) r =,求线间距D 。(2) 对Z 0 =75的同轴线,内导体半径 a =,求外导体半径 b 。[解] (1) 对于平行双导线(讲义p15式(2-6b )) 0C L Z = r D r D ln ln πεπμ=r D ln 1εμπ =r D r ln 120ε=300= 得 52.42=r D , 即 mm 5.256.052.42=?=D (2) 对于同轴线(讲义p15式(2-6c )) 0 0C L Z = d D d D ln 2ln 2πεπμ=d D r ln 60ε=a b r ln 60ε=75= 得 52.6=a b , 即 mm 91.36.052.6=?=b 1-3 如题图1-3所示,已知Z 0=100Ω, Z L =Z 0 ,又知负载处的电压瞬时值为u 0 (t)=10sin ωt (V), 试求: S 1 、S 2 、S 3 处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 [解] 因为Z L =Z 0 ,负载匹配, 传输线上只有入射行波,无反射波, 即: 以负载为坐标原点,选z 轴如图示,由 )V (sin 10),0()(0t t u t u i ω== 得 ) V ()(sin 10),(),(z t t z u t z u i βω+==, Z L =Z 0 Z L 补充题1图示

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原理

首先介绍一下热传递的三个方式 热高温低。这是一个原则。方法有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实际执行的形式,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比例。 ①传导传热(需要介质) 热逐渐铁棍的一端被加热时,并最终变得炙手可热。它被称为传导传热,热传输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材料。热导率是由不同的材料。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气体一般是低的热传导体。因此有许多小孔的材料,热传导变得较低。 ②对流传热(需要介质) 当从底部加热液体和气体,例如水和空气的对流换热,温暖的一部分上升,因为它的密度,扩大减轻。另一方面,冷上部下降。多次执行这些操作,总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方式中,移动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法被称为对流。 ③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 传热的方法,不需要介质,被称为辐射传热,太阳能经过太空真空,又经过地球大气层,热直接到达地球温暖地面。这种方式的传热方式就是辐射传热,热量被直接吸收材料在电磁波的形式和材料的温度升高。 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因为没有介质,中间不需要损耗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吕量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烧烤炉的远红外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燃气远红外加热方式:另一种是电热管远红外加热方式。只是能源不同,而产生的远红外线都是同一种特殊物质。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传递的电磁波。在红色光谱的外侧,介于红色与不可见光谱之间,所以谓之远红外线。波长在0.47—400微米之间。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递热能,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小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绝大部分渗透到被加热的物体之中。由于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内分子或原子吸收远红外线能量,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处使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物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高速磨擦产生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其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热传递直接简单,生产热效率高,卫生环保,杀菌消毒,烧烤食物快捷,干净,卫生,质量佳,口感好。大大节省能源,制造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辐射传递的热量与温度成四次方正比,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干燥质量好,省能量,安全,卫生,设备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参考:中国远红外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27803991.html,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 2. 掌握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装有IAR 开发工具的PC 机一台 2. 下载器一个 3. 物联网多网技术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Z-Stack APP中的HAL\Target\CC2530EB\Includes组中,提供了一个hal_io.h的文件,如图所示。 其中,提供了名为HalIOSetInput 的函数,可以将燃气传感器端口(P1.0)设置为输入,然后通过调用HalIOGetLevel 函数来获取传感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将单片机zigbee协调器拆卸下来,取出烧写器。通过Mini USB接口将zigbee 协调器与下载器和PC机相连。

2、将实验箱控制方式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一侧,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协调器旁边的LED灯被点亮 3、打开配套代码中的ZStack-CC2530\Projects\SappWsn\SappWsn.eww工程文件,在“Tools”组中,找到“f8wConfig.cfg”文件,双击打开,并找到大概第59 行的“-DZAPP_CONFIG_PAN_ID=0xFFFF”,将其中的“0xFFFF”修改为其他值,例如0x0010

4、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oordinatorEB”,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到警告,可以忽略。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点击工具栏中的“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模式, 5、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旁边的LED灯被点亮,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ndDeviceEB”,在“SAPP_Device.h”文件中,取消“HAS_IRPERS”的注释,并保证其他的功能均被注释,如图所示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

机械工业 《微 波 技 术》(第2版) 董金明 林萍实 邓 晖 编著 习 题 解 一、 传输线理论 1-1 一无耗同轴电缆长10m ,外导体间的电容为600pF 。若电缆的一端短路, 另一端接有一 脉冲发生器及示波器,测得一个脉冲信号来回一次需0.1μs ,求该电缆的特性阻抗Z 0 。 [解] 脉冲信号的传播速度为t l v 2=s /m 10210 1.010 286 ?=??= -该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0 0C L Z = 00C C L =l C εμ= Cv l = 8 121021060010 ???=-Ω33.83= 补充题1 写出无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解] (本题应注明z 轴的选法) 如图,z 轴的原点选在负载端,指向波源。根据时谐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 ()()()()()())1()(1..210...21.??? ? ???+=-= +=+=--z I z I e A e A Z z I z U z U e A e A z U r i z j z j r i z j z j ββββ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式中02. 22.1;;,Z U A U A r i == :(1),,21 2. 2. 的瞬时值为得式设??j r j i e U U e U U -+ == ??? ? ?+--++=+-+++=-+-+)()cos()cos([1),() ()cos()cos(),(21021A z t U z t U Z t z i V z t U z t U t z u ?βω?βω?βω?βω 1-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用聚乙烯(εr =2.25)作电介质。(1) 对Z 0=300 Ω的平行双导线,导线的半径 r =0.6mm ,求线间距D 。(2) 对Z 0 =75Ω的同轴线,导体半径 a =0.6mm ,求外导体半径 b 。[解] (1) 对于平行双导线(讲义p15式(2-6b )) 0C L Z = r D r D ln ln πεπμ=r D ln 1εμπ =r D r ln 120ε=300= Ω Z L 补充题1图示

红外无线通信装置(非常详细的原理)

西南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姓名:杨 * * 学号: 2 0 1 0 5 7 8 9 班级:自动 1 0 0 4 班 指导教师:武丽 起止日期: 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自动1004 学生姓名:杨* * 学号:20105789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起止日期: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指导教师:武丽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红外光通信装置 摘要:基于2013年电子设计大赛红外光通信装置题目的要求,设计了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红 外光无线扩音装置。该装置由音频放大滤波电路,SPWM音频信号比较调制器,红外载波信号发生器,红外接收器,功率放大电路,LC低通滤波等模块构成。由模拟电路搭建的红外光通信信道传送经过处理的连续的音频信号,并由后级电路还原传送出来的音频信号,让喇叭发出原始音频信号。该系统能够完整的将频率范围为300Hz-8KHz的音频信号通过红外光传送4m以 外并接收还原。 关键词:红外光通信;音频传送;SPWM载波 Design of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bstract:The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of 2013 , but it has m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 This appliance contains an amplifier , SPWM modulator audio signal comparator , an infrared carrier signal generator , IR receiver ,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 LC low-pass filter . The analog circuit structures of the infrared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ntinuous audio signal processed by the post-stage circuit to restore the audio signal sent out , so that the original audio signal horn . The system can be a complete frequency range of 300Hz-8KHz audio signals transmitted by infrared light and receive reduction up to 4m ,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display . Keyword: Infrared light transmission ; Audio transmission ; SPWM 0 引言 现在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无线技术有红外光无线以及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波是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其特点是: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主要用于几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信,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红外是一种无线通讯方式,可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自1974年发明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1、课题名称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摘要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um之间。本实protel软件辅助设计,分析并设计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无线传输功能和音乐信号的收发功能。 3、关键词 红外线、收发系统、音乐芯片 3、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1kHz,Uopp≥3v; (2)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 (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 (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PROTEL)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提高要求: 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的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 探索其它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的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

1、设计思路 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红外光发射系统,红外光接收系统三个模块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其中信号产生电路分别由信号发生器和音乐芯片代替,电信号经过发生系统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经接收系统接受后,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喇叭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实现红外光通信的全过程。 首先主要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一个分压式共射电路适当放大,并通过LED红外发送管转化为光信号发送。 信号经接收管接收后,通过运放电路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驱动喇叭发出声音。利用放大器LM386,调节电位器改变其增益,驱动喇叭得到所需功率。再将音乐芯片替代信号发生器重复上述过程即可驱动喇叭发出音乐芯片的声音(此实验为三声门铃声) 2.总体框架图 1、信号的产生 实验中使用了音乐芯片KD-9300或者LX-9300来完成。信号产生也可以使用RC振荡器构成,但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 2、红外光发送模块的设计 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红外发送管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传输距离短,电流过大容易毁坏发光管。(要注意芯片的接法以及发送电路的连接。) 3、红外光接收模块的设计 1)高通滤波器:红外接收的二极管都是光敏二极管,这样普通光对其都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信号输出端加入高通滤波器,消除恒定的外接低频信号的干扰,这样接收效果和灵敏度将显著提高。 2)功率放大器:利用音频功率专用放大器LM386,可以得到50~200的增益,确保驱动喇叭。 所以设计框图如下 光通信收发系统原理图

邱关源《电路》笔记及课后习题(均匀传输线)【圣才出品】

第18章均匀传输线 18.1 复习笔记 分布参数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当电路的长度l与电压、电流的波长λ可以相比时,电路就必须视为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将传输线分为无限多个无穷小尺寸的集总参数单元电路,每个单元电路均遵循电路的基本规律,然后将各个单元电路级联,去逼近真实情况,所以各单元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距离的函数。 一、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 若沿传输线的固有参数分布处处相同,则称为均匀传输线。 方程如表18-1-1所示。 表18-1-1

二、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1)已知始端电压U?1和电流I?1 或

x为距始端的距离。 (2)已知终端电压U?2和电流I?2 或 x为距终端的距离。 三、均匀传输线上的行波及负载效应 正向行波、反向行波及行波速度如表18-1-2所示。

表18-1-2 均匀传输线的负载效应如表18-1-3所示。 表18-1-3 四、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 表18-1-4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1 一对架空传输线的原参数是L0=2.89×10-3H/km,C0=3.85×10-9F/km,R0=0.3Ω/km,G0=0。试求当工作频率为50Hz时的特性阻抗Z c,传播常数γ、相位速度υφ和波长λ。如果频率为104Hz,重求上述各参数。 解:(1)当f=50Hz时 Z0=R0+jωL0=0.3+j0.908=0.9562∠71.715°Ω/km Y0=G0+jωC0=j100π×3.85×10-9=j1.2095×10-6S/km

即α=0.171×10-3Np/km,β=1.062×10-3rad/km。 υφ=ω/β=100π/(1.062×10-3)=2.958×105km/s λ=υφ/f=2.958×105/50=5.916×103km (2)当f=104Hz时 Z0=R0+jωL0=0.3+j181.584=181.58∠81.91°Ω/km Y0=G0+jωC0=j2π×104×3.85×10-9=j2.419×10-4S/km 即α=1.731×10-4Np/km,β=20.958×10-2rad/km。 υφ=ω/β=2π×104/(20.958×10-2)=2.998×105km/s λ=υφ/f=2.998×105/104=29.98km 18-2 一同轴电缆的原参数为:R0=7Ω/km,L0=0.3mH/km,C0=0.2μF/km,G0=

红外遥控原理及解码程序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 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

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名称:红外光谱分析(IR)实验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序号: 指导教师: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5~ 10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μm(波数在1330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50μm(波数在 4000~200cm-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μm(波数在200~ 10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 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104 (cm)(cm)1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 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最常用于工业及实验研究领域,如医药鉴别,人造皮革中异氰酸酯基确定等等。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 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仪可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又有棱镜分光型和光 栅分光型,干涉型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最主要的区别是FTIR没有色散元件。本实验所演示的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所得的红外谱图的横坐标是波数(或波长),纵坐标是吸光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美国尼高立IR-6700 2、试剂:溴化钾,聚乙烯,苯甲酸 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章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我们在物理学的学习中知道,通有交流电的导线,会在它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能在它周围引起变化的电场,而变化的电场还将在它周围更远的空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种不断交替变化,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场就叫电磁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都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传播信号的。现代通讯离不开无线电波。本章将介绍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波段划分,以及它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节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划分 一、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表1-1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跟实验测得的光速相等,即 C=3.0×108m/s 无线电波在一个振荡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波长、频率和无线电波传播速度c的关系为 λ=c/f

式中:λ一无线电波的波长,单位m ; c 一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单位m/s; f 一无线电波的频率,单位H Z 无线电波的波长从不到一毫米到几十千米(频率范围由几十千赫到几十万兆赫)。通常根据波长〔频率)把无线电波划分成几个波段,如表1-1所示。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是横波,即电场和磁场的方向都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在无线电波中各 处 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也总是互相垂直的,如图1-1所示。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传播特性不相同;其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地波、天波和空间波三种形式。 (一)地波 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地波,如图1-2(a)所示。波具有衍射特性,当无线电波的波长大于或相当于山坡、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尺寸时,它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地球是导体,地波沿地面传播时,地球表面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因此要消耗能量,并且能量损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考虑到能量损失,只有中、长波才利用地波方式传播。由于地波传播稳定可靠,在超远 程无线电通讯和导航等方面多采用中长波。 图1-1无线电波传播示意图 (二)天波 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天波,如图1-2(b 〕所示。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大约在60km 到400km 的范围内,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气体分子分解为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就是电离层。电离层一方面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反射本领随频率增大而减小。实践表明,波长短于10m 的微波会穿过电离层飞向宇宙,它只能反射短波或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电离层另一方面要吸收无线电波,吸收本领随频率减小而增大,中波和中短波一部分被吸收,因此,只有短波多采用天波方式传播。 天波传播受外界影响较大,它与电离层强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这些原因,收音机夜晚收到的电台比白天多, (三)空间波 沿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空间波,它包括由发射点直接到达接收点的直射波和经地面反射到接收点的反射波,如图1-2(C 〉所示。

哈工程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红外发射接收系统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选题七(接收部分)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收发系统的设计实现 姓名:周迪 学号:2010042105 2013年4月17日~~2013年4月24日

摘要 红外线是现代社会中已经极为常见,在遥测、遥控等领域中,往往使用微机与单片机组成多机通信系统来完成测控任务。其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微机的RS-232C串行接口进行串行数据通信。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以及RS-232C串行接口电气性能的限制,加上连接线长、接线麻烦等缺点,其通信的空间范围总是受到限制,并使人们感到不便。因此,人们想到了无线传输。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短波传输和红外线传输,但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短波方式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线外线传输方式不能隔墙传输等等,本文将介绍采用最新的无线长波收发模块638以及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 MC145027来设计无线数据通信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具有抗干扰性能好、穿透性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由于串行接口传输速度慢,信号处理电路复杂,外接模块困难。因此,本装置选用并行接口通信,从而使得电路简单易做、可靠性高。 本设计是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本装置主要由数据编解码和发射接收两大模块组成,设计系统组成图如下: 发射部分电路模块:STC8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采用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作为编码芯片,CD4011逻辑器件作为反相用途,采用单段的数码管显示发射的数字,采用八位按键输入,采用MAX232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作为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程序下载用途。 接收部分电路模块:STC8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MC145026配对使用的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7作为解码芯片。74LS02逻辑器件作为反相用途,采用单段的数码管显示发射的数字,八位的发光二极管显示顺序,638作为红外的接收头,采用MAX232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作为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程序下载用途。 实现方法:本实验采用单片机控制,发射部分的数据经过调制编码后送入电光变换电路经过红外发射管转换为红外光脉冲发射出去,为了增加抗干扰能力将编码的信号调制在较高的频率载波上发射。在接受部分接收头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装换为电信号,经过解调将发射数据解调出来,输入单片机进行控制。 实现功能:无线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特点及水平: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在三米近距离的范围内可以收到发射数据 关键词:单片机;可靠性;MC145026;MC145027;无线数据传输。

微波与天线习题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在一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3GHZ 的信号,已知其特性阻抗0Z =100Ω,终端接 l Z =75+j100Ω的负载,试求: ① 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 ② 离终端10㎝处的反射系数; ③ 离终端2.5㎝处的输入阻抗。 2.由若干段均匀无耗传输线组成的电路如图,已知g E =50V ,Z 0=g Z = 1l Z =100Ω,Z 01=150Ω,2l Z =225Ω,求: ① 分析各段的工作状态并求其驻波比; ② 画出ac 段电压、电流振幅分布图并求出极值。 3.一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0Ω,负载阻抗l Z =200-j250Ω,通过4 λ 阻抗变换器及并联支节线实现匹配,如图所示,已知工作频率f =300MHZ ,求4 λ 阻抗变换段的特性阻抗01Z 及并联短路支节线的最短长度min l 。

4.性阻抗为0Z 的无耗传输线的驻波比为ρ,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负载的距离为min1l ,试证明此时终端负载应为 min1 min1 1tan tan l j l Z j l ρβρβ-Z =- 5 明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 4 λ 的两点处的阻抗的乘积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平方。 6某一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为0Z =50Ω,终端接有未知负载l Z ,现在传输线上测得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0mV 和200mV ,第一个电压波节的位置离负载min13 l λ =,试求 负载阻抗l Z 。 7.传输系统如图,画出AB 段及BC 段沿线各点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并求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图中R=900Ω) 8.特性阻抗0150Z =Ω的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250100l j Z =+Ω,用 4 λ 阻抗

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1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 目的与意义 (2) 2 设计要求 (2) 3 方案设计 (2) 3.1 方案一 (2) 3.2 方案二 (3) 4 系统硬件设计 (4) 4.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4) 4.1.1发射部分框图 (4) 4.1.2发射部分电路 (4) 4.1.3信号放大部分 (4) 4.1.4信号发射部分 (5) 4.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 (5) 4.2.1接收部分框图 (5) 4.2.2接收部分电路 (6) 4.2.3音频功率放大部分 (6) 4.2.4信号采集部分 (7) 5硬件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7) 5.1硬件的焊接调试 (7) 5.2硬件电路的测试 (7) 5.2.1发射部分 (8) 5.2.2接收部分 (8) 6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附录A 原理电路图 (11) 附录B 硬件实物图 (11)

1 目的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当然我认为也是最高效的一种。利用红外线通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红外线通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在彩电之后,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他小型家庭生活电器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不仅通信性能非常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来自其他电器的干扰。目前发展形势迅速,尤其在近距离(室)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课本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红外线是一种近距离、高速通信的通信方式,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近距离、室通信手段,红外线无线通信具有无线电缆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优势. 本次设计的的主要容,用电压放大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对语音采集端的信号进行方法和滤波,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和电阻组成的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接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之后,在进行音频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最后在喇叭端得到语音信号。 2 设计要求 (1)红外线单方向传输语音信号 (2)通信距离不小于2米 (3)信号失真要小,能听懂所传语音信息 3 方案设计 3.1 方案一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 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0.3-3MHz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 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UHF 0.3-3GHz 分米波1m-0.1m 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 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 ELF 极低频3~30Hz SLF 超低频30~300Hz ULF 特低频 300~3000Hz VLF 甚低频3~30kHz 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 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 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 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 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0.1~1m 分米波 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 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 (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 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设备误指反射体,给干扰查找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绕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375MHZ)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干扰信号距离造成错觉。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

传输线习题

0-1 什么是微波? 解:微波是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它包括从1m~0.1mm 的波长范围,其相应的频率范围从300MHZ~3000GHZ 。 0-2 微波有哪些特点? 解:1. 频率高。通信系统中相对带宽Δf /f 通常为一定值,所以频率f 越高,越容易实现更大的带宽Δf ,从而信息的容量就越大。 2. 波长短。RF/MW 的波长与自然界大部分的物体尺寸相比拟。天线与RF 电路的特性是与其电尺寸l /λ相关的。在保持特性不变的前提下,波长λ越短,天线和电路的尺寸l 就越小,因此,波长短有利于电路与系统的小型化。 3. 大气窗口。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大部分无线电波呈反射状态(短波传播的原理),但在MW 波段存在若干窗口。因此,卫星通信、射频天文通常采用微波波段。 4. 分子谐振。各种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谐振都发生在MW 波段,这使得微波在基础科学、医学、遥感和加热等领域有独特的应用。 1-1 何谓“长线”,何谓“短线”? 解:导线为长线和短线,长线和短线是相对于波长而言。所谓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和线上传输电磁波的波长的比值(即电长度)大于或接近于1,反之称为短线。RF/MW 导线(传输线)称为长线,传统的电路理论不适合长线。 1-12 有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100c Z =Ω ,负载阻抗150100L Z j =-Ω,试求距离终端 为8λ和4λ处的输入阻抗。 解:tan ()tan L c in c c L Z jZ l Z l Z Z jZ l ββ+=+

2 ()4 c in L Z Z Z λ = 1-15 无耗线的特性电阻100C R =Ω,接至13085L Z j =+Ω 的负载。工作波长360cm λ =。 求(1)在离开负载的25cm 处的阻抗;(2)线上的驻波比;(3)如线上最高电压为1kV ,求负载功率。 解:(1)已知360 3.6cm m λ==,13085L Z j =+Ω,100c c Z R ==Ω ,得 2253.6 9 π ππ βλ = == rad/m 所以,在离开负载的25cm 处的阻抗为 tan tan 5(13085)100(tan 0.25)9 1005100(13085)(tan 0.25) 9216.2L L Z jZ c l Z in Z c Z c jZ l j j j j ββππ+=+++?=? ++?≈Ω (2)反射系数为 (13085)100113136 (13085)100 481 L C L C Z Z j j Z Z j -+-+Γ= = = +++ 0.3676 Γ=≈ 所以,驻波比为 110.3676 2.1625110.3676 ρ+Γ+= = ≈-Γ - (3)无耗线上各点输入功率相同,因此在电压波腹点(既最高电压为1Kv 的点)处的功率与负载处功率相同,在电压波腹点: max 2.16100216in c Z R Z ρ===?=Ω 功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