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教学设计 (2)

邻里之间教学设计 (2)
邻里之间教学设计 (2)

三年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邻里之间》教学设计

桃城中心小学林秋纽

一、教学活动目标:

1、感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懂得关爱他人。

2、知道与邻居相处和为贵,待人应宽容大度。

3、培养学生辨别邻里交往中的行为是否文明的能力,并能与邻居友好相处。

二、活动重难点:

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能与邻居和睦相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一些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

2、制作课件。

五、设计理念:

《邻里之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第一个小话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在不断改善。楼住得越高就越封闭,现在的孩子们对邻里之间的情感体验比较淡漠,更没想过要怎样去做。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在认知上了解各种邻里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在情感上,能尊敬邻里的老人,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对邻里的弱势群体产生同情,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在行为上学会处理与邻居之间的关系,知道遇事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多为他人想。

六、活动过程。

课前渲染: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画片,为什么?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画片。

活动一:欣赏视频导入,揭题释题。

1、视频引题,揭示课题:

①过渡:孩子们,视频中牛爷爷对图图好吗?你们知道牛爷爷和图图是什么关系吗?

②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邻里之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联系生活,理解题意。

理解题意:什么是邻里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教师小结:邻里就指住在自己家庭附近的人们。例如:你家隔壁的住户,楼上楼下的住户,同一小区的住户都称邻居。一个大院里住几家人,这几家人之间就是邻居。)

那么,邻里之间该怎样相处呢?

活动二、观察画面,体验相处。

1、观察画面,明确做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过乐乐和他的邻居家去看看,请同学们翻开书58页请一个同学读乐乐的话,仔细观察这一幅画面(58页第一幅画面),看一看六户人家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跳皮筋、同用一个水龙头、一起踢球、出门亲切打招呼,一起上学)

2、说说感受,明确相处。

那么从这幅画面中人们的相处,你感受到了什么?(友好相处,和谐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

3、小结:邻里之间相处,要友好和谐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

活动三:观看交流,感悟邻情。

1、观看画面,体验邻亲。

请同学们看书58——60页中的这些邻里相处的温馨画面,四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你喜欢哪幅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①收衣服——互助;②品尝特产——一家人般亲切(友好);③帮张奶奶——亲人看待(关爱)④送西瓜——关爱;⑤停下拖拉机,让鸭子过路,帮助赶鸭子——礼让;⑥扫雪——同一个院子的人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友好);⑦上楼梯谦让——礼让;⑧帮助安电灯——亲切,像一家人(互助)。

板书:友好、关爱、互助、礼让(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2、交流资料,说邻里情。

导言俗话说:“千金买房,万金买邻”这些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邻里间浓浓的情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遇到急难是身在远方的亲人没办法帮助到我们,而邻居却即刻可以做到。)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邻居互相帮助的故事。请大家和同桌互相说说吧。

②和同桌互相说说邻居互相帮助的故事。

导言:每个人都有朝夕相处的邻居,谁来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

③代表发言。

说明“远亲不如近邻?(师:是啊,刚刚同学的事例正说明了有很多的事情,是身在远方的亲人没办法帮助到我们,而邻居却即刻可以做到,这真的是“远亲不如近临”。)

小结:良好的邻里关系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温暖里,因此在与邻里相处里要做到“遇事多为他人想”,才能“和睦相处一家亲”啊!(出示对联)板书:一家亲

活动四:巧化矛盾,懂得相处。

1、导语:中国人十分注重搞好邻里关系,主张以和为贵,但是当邻里之间因为一些小事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化解呢?

2、播放视频: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一段邻里相处的佳话,请孩子们仔细看视频:《六尺巷》。

3、交流看法:看了视频,你知道六尺巷是怎么来的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4、进行小结:其实,张吴两家留给我们的何止是六尺巷,而是邻里之间相处的法宝——礼让。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让他三尺又何妨”心胸多豁达啊!邻里之间就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宽容。

5、辨析明行。

A、学习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来辨一辨,下面这些做法对吗?

①丁丁过生日,邀请了很多人来家里玩,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玩到十二点还不想走。……………………………………………………()

②小明住套房,下楼梯时总是不靠右走,爱怎么走就怎么走。…()

③爸爸妈妈和邻居不说话,冬冬说:“我也不和他家孩子玩,我们是冤家。”…………………………………………………………………………()

④小刚说:“妈妈不在家时,小刚经常去邻居家吃饭;我有好吃的,也会留给邻居的小弟弟一份。”……………………………………………………………()

⑤爸爸做生意赚了钱,我们已经到城关买了新房子,等我们搬了家,就是城里人了,我才不想和这些农村邻居来往呢。………………………()

师小结:通过这些辨析,让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只有心中有他人,多为他人想

才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B、同学们,俗话说:“牙齿和嘴唇也会有打架的时候,你或你的

家人在与邻居相处时,或看到邻居之间有遇到过什么不愉快吗?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呢?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我们与邻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大院)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的心胸要豁达,遇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段邻里相处之道,出示60页红框中第二自然段,齐读。

6、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7、小结:说得真好,只要我们能遇事多为他人想,自然能够和睦

相处一家亲。

活动五:布置作业,总结提升

1、制作邻里卡

2、总结:“邻里好,赛金宝。”今天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

同学们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友好、礼让、关爱、互助,像一家人一样相处,这不仅是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板书设计:邻里之间

一家亲

友好礼让

关爱互助

绝对值教案课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2、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理解绝对值非负的意义。 3、能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理解字母a的任意性。 4、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情景导入: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考虑的是路程,而不是方向。) A 10 O 10 B

西 东 二、探究新知 1、将上述问题画在数轴上(直接呈现) 老师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注意: a 可以是正数、零或者负数。字母代表任意数。 例如-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记作|-10|=10,|10|=10 2、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样的点有几个?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学生发现表示3的点和表示-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 尝试总结发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 |-2|= |+|= ||= |+15|= |-15|= 10 0 -10 A B

|0| = (要求:独立完成) 思考: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老师总结 归纳: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谁来说说|a|是什么数?非负数(重点说明绝对值的非负性|a| ≥ 0) 说明理由:距离的非负性 组内交流:小组内每人说出一个具体数值让其他三人说出这个数的绝对值。 思考:若把这个数用a表示,你能试着把上面这三句话转化为数学语言吗? 学生分组讨论 4、尝试用字母a表示: 当a > 0时,|a| = a 当a = 0时, |a| = 0 当a < 0时,|a| = -a 5、思考 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1)绝对值是1 2

1.2.4绝对值教案

1.2.4 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② 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品质。 ②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 两只蚂蚁搬运东西从同一处O 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爬行了10m ,到达A ,B 两处。你能画出数轴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教师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 学生画图后提问: (1)它们爬行的路线相同吗?(线路不同) (2)它们爬行的路程相同吗?(路程相同) 问题2 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知道,-10与+10是一对相反数。那你能在刚刚画出来的数轴上标出-3和-3的相反数的位置吗? 教师活动:学生画图表示后提问: (1)像-10与+10,-3与+3这样的一对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活动: 总结,它们是一对相反数,符号不同,与原点的距离相同。如果我们不考虑两点在原点的哪一边,只考虑它们离开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都是10,我们就把这个距离叫做+10和-10的绝对值。即+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是1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绝对值。 问题3 (1)-3的绝对值是什么? (2)+3的绝对值是什么?(引导学生口答) (二)定义、辨析绝对值概念 1.绝对值的概念 【定义】数a 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是记作|a|。 练习1 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吗? 6,32-,-4.5,4 5,0.2,0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① 如果a>0,那么|a|=a ; ② 如果a=0,那么|a|=0; ③ 如果a<0,那么|a|=-a. 2.有理数比较大小 练习2 下图中是世界五个国家一周的天气预报 (1)你能将纽约的四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序吗?(2<3<4<6) (2)你能将星期一中五个国家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序吗?(建议画出数轴来比较大小。-8<-6<5<6<17)

1.3 绝对值教案

1.3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三、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什么是数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1)甲、乙两辆出租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记向东行驶的里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地出发,甲车向东行驶10Km到达A处,记做_____Km,乙车向西行驶10Km 到达B处,记做_____Km. (2)用多媒体动画显示: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

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绝对值的概念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①与原点的关系②是个距离的概念 3、新课应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6 , 8 5 , 0, -10, +10 解:|-1.6|=1.6 | 8 5 |= 8 5 | 0 |=0 |-10 |=10 |+10 |=10 2、填表 相反数绝对值 2.05 1000 7 9 -7 9 -1000

1.2.4 绝对值教学设计

1.2.4 绝对值教学设计 1.2.4 teaching design of absolute value

1.2.4 绝对值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2.4 绝对值 教学目标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 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

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合作交流 探究规律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有什么规律?、-3,5,0,+58,0.6 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

绝对值教学设计1

绝对值教学设计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认识数轴,并且知道了相反数的概念,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也已经知道数轴上的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会比较这些距离的大小。并初步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归纳、比较、交流等一些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地位和内容 绝对值知识是解决有理数比较大小、距离等知识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借助数轴引出对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绝对值的性质特征,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不要在绝对值符号内部出现多重符号和字母,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归纳、验证2.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议一议”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2.4《《绝对值与相反数(2)》教案设计

2.4 绝对值与相反数(2)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来源:学科网]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 2.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 3.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师) [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相反数的意义 议一议: 1.如图,观察数轴上点A 、点B 的位置及它们到原点的距 离,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下列各对有理数,你发现了什么?请与同学交流. 5与5-,2.5与5.2-,3 2与32-,π与-π. 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例如5与-5互为相反数,其中5是-5的相反数,-5是5的相反数,π的相反数是-π. 0的相反数是0. 1.(1)点A 、B 在原点两侧,分别表 示-5和5; (2)点A 、B 与原点的距离都是5. 2.(1)各组数的符号不同; (2)各组数的绝对值相同. 解:3的相反数是-3,-4.5的相反数 是4.5,47的相反数是-47. .

例3 求3、-4.5、47的相反数. 利用相反数的意义化简一个数的符号 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号.如-5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5),而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5,所以-(-5)=5. 一般的,a 的相反数是-a ,-a 的相反数是a ,即 -(-a )=a . 例4 化简:-(+2),- (+2.7),-(-3), -(-34). 解:因为+2的相反数是-2,所以- (+2)=-2. 类似地,-(+2.7)=-2.7. 因为-3的相反数是3,所以-(-3)=3. 类似地,-(-34)=34. 练一练: 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0,58,-4, 3.14,-23 . 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 以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4,0.5,3, -2. 3.填空: (1))7(--是__________的相反 数,)7(--=__________; 独立完成,课堂交流.

初中 绝对值教案

绝对值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至第1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3、掌握绝对值的非负性、双值性。 4、渗透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什么叫互为相反数? 2、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和原点的位置关系怎样? 二、讲授新知 1、 绝对值的概念: 观察课本第11页图1.2-5得出绝对值的概念: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数a 的绝对值, 记作|a| 2、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试一试:(1)|+6|= ,|0.2|= , |+8.2|= ; (2)|0|= ; (3)|-3|= ,|-0.2|= , |-8.2|= . 由绝对值的意义,结合上面口答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 (1)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上述式子可以表示为: (1) 当a 是正数时, |a|=____ (2) 当a=0时, |a|=____ (3) 当a 是负数时, |a|=____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5.10,75.4,10 1,217-+-

例2 化简: ();211??? ??+- ().3 112-- 练习: 1、第12页练习1 2、填空: (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 数的数是__________ (2) 如果|a|=a,则a 是__________数, 如果|a|=-a,则a 是__________数 3、 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和双值性: 提问: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绝对值吗?一个数的绝对值有几个? (2)有没有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怎样的数? (3)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几个?它们是什么? 归纳: (1) 非负性: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 常也称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 . a 0≥ (2)双值性: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练习: 教学小结: 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从数轴看,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零. 3. 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和双值性。 课堂练习: 1.填空: (1) -3的符号是______, 绝对值是____; (2) 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 (3) 10.5的符号是_____, 绝对值是______; (4) 绝对值是5.1,符号是“-”号的数是_____. (5)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 _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 (6)a________时, |a|=a, a________时, |a|=-a (7) |-35.6|=________, |a|=_____(a<0) (8) |x|=5,则x=______ (9)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 (10) 绝对值大于2小于5的整数有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1)绝对值是12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绝对值》教学设计

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2、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观 察、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入绝对值概念,形象生动。归纳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对正数、0,负数的绝对值进行总结。利用类比的方法,把数轴上数的大小与温度计中度数的高低进行比较,总结出负数比较大小的规律。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先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规范、总结解题过程。 2、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探索 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已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并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方法,以此来加深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以及负数比较大小的规律。 【探究课堂】 【教学准备】 教师:刻度尺,小黑板或多媒体,温度计图片 学生: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两辆车的行驶路线相反,它们行驶的路程相同都是10km。 我们把上面这个过程看成一个数轴,那么就有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10。 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形”的描述,那么对于“数”是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绝对值。 二、互动新授 问题1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 点A表示的数是(),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点B表示的数是(),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点C表示的数是(),点C到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点D表示的数是(),点D到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点A-22;点B22;点;点; 数学上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如上面的-2的绝对值是2;2的绝对值也是2。还有与的绝对值都是。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为:︱-2︱=2,︱2︱=2, ︱︱=,︱︱=,显然︱0︱=0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故有知识,从特殊到一般来理解绝对值“形”的含义。问题2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2的结论,来总结任意正、负数a的绝对值怎么表示。师生合作探究:a在这里可能是正数、0、负数,那么我们应该分类来讨论a 的绝对值,结果去掉绝对值符号并用含a的式子来表示。我们可以利用绝对值定义写成下面的式子: (1)当a是正数时,︱a︱=_____;

绝对值优秀教案

《绝对值》教案 贵州省织金县三塘中学:程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 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 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 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 4、达标检测。(约5分钟) 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什么?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五组完成)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绝对值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绝对值教案(1)(新版)北师大 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下列各数中: +7,-2,,-83,0,+001,-,1,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2.学生设疑 例、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 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 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 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 现在我们撇开例题的实际意义来研究有理数的绝对值,那么, +5的绝对值是5,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 -4的绝对值是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 0的绝对值是0,表明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 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5|、|-5| 二.解疑合探 利用数轴求5,32,7,-2,-71,-05的绝对值 由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这也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把文字叙述语言变换成数学符号语言,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步 1、用a表示一个数,如何表示a是正数,a是负数,a是0? 由有理数大小比较可以知道: a是正数:a>0;a是负数:a<0;a是0:a=0 2、怎样表示a的本身,a的相反数? a的本身是自然数还是a.a的相反数为-a. 现在可以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表示成 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0 由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了

绝对值教案设计

绝对值教案设计 课题:§1.2.4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利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 重点难点: 1.重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2.难点:对绝对值非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 一、学习准备: (一)已学知识: 上一节我们学过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什么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代数及几何特征如何? 2、到原点的距离为2.5的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征?

(二)相关知识: 距离表示点与点之间的线段长度.距离总是一个非负数。 二、新课导学 ※ 自学探究(阅读教材P11~ P13) 探究任务一: 问题探究:绝对值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 观察:-5与5是相反数,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5与5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它们的符号不同。我们把这个距离5叫做+5和-5的绝对值。 概括: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ute value),记作:。读作a的绝对 值.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样可知|―4|=4,|+1.7|=1.7。

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1)∣+1∣=_____ (2)| +2.5 |=______;(3) |+6|=_____; (4)∣-5∣=____ (5)∣-0.5∣ =____(6) |-0.1|=____;(7) |-101|=____; (8)∣0∣ =_____ 思考:上述各数的绝对值与这些数本身有什么关系? 正数的绝对值是 ; 负数的绝对值 是 ; 0的绝对值是. 小结:代数意义,用式子表示为: |a|= 所以|a| 0(绝对值的非负性) 3.知识延伸: (1)-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2)+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6.5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4)+6.5的符号是 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规定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今天学习了绝对值以后,你能给相反数一个新的解释吗?

相反数与绝对值 教案

2.2相反数与绝对值(导学案)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 学习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了解绝对值的含义;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重点: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难点:能正确理解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的意义。 教材分析:相反数和绝对值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灵活运用它们来解题,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要学会其中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并会求绝对值。明确绝对值和数轴的联系,并会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在教学中突出一种定义即可。 教学准备:学案导学 课前案:(有学生提前完成并由老师批阅,了解情况) 一相关知识链接: 1.指出数轴上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 B C D 2. 在所给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5, -2.5;3, -3; 二新知预习: 1) 叫做相反数; 2)叫做绝对值;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课堂实录 I 导入语 师:同学们好,看了大家做的“课前案”中的内容,老师感到很是欣慰.看来同学们都做了很充分的预习,今天这节课我就跟同学们一起共同来进一步的探讨一下“相反数与绝对值”(板书课题)请大家看“学案” 生:阅读学习目标。 II 结合学案进行新知学习 课中案

(一)知识点一相反数的认识1.自主探究: (1)观察以下几组数:像-5和5, 3.5和-3.5, — 1 1 5 和 1 1 5 .它们是只有不同的两 个数. (2)请你将以上三组数表示在下面的数轴上。 2.归纳总结: 师:我们把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0 ; 【点拨引导:(1)互为相反数中的“相反”表示只有符号相反,如5与-5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两个数性质符号不同,符号不同的意思是说一正一负,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2)“0的相反数是0”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不能把它漏掉。(3)在数轴上,表示护卫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生,记住相反数的定义 3.有效训练:(口答) (1)分别说出6.9, -12,-4/5,0 的相反数。 (2)分别说出-(+20),-(-0.09),-(+3 8 )各是哪些数的相反数。 (3)小游戏:同位之间互相配合,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他的相反数。(通过练习,理解相反数的定义。) (二)知识点二:绝对值的认识 1、观察 A B C D 图中的A和D;B和C.所表示的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A表示-4, D表示+4,它们只有符号不同,是互为相反数; B表示-2, C表示+2,它们也只有符号不同,也是互为相反数。 师:继续观察,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 生:A点和D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4;B点和C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 2、继续探究:9到原点的距离是,—9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9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3、归纳总结: 师:我们把4叫做4和-4的绝对值;2叫做2和-2的绝对值;9叫做9和-9的绝对值; 那么0是的绝对值? 生:0是0的绝对值。 师: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我们通常把有理数a的绝对值记作:∣a∣(学生记住) 4、例题解析:求8,-5.6 ,0,-3,-3 4 的绝对值。(教师演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2.3绝对值(2)

2.3 绝对值(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绝对值概念; 2、使学生掌握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时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计算:|+15|;|-31|;|0| ②、计算:|21-31|;|-21-31|. 2.学生设疑 ①、比较-(-5)和-|-5|,+(-5)和+|-5|的大小 ②、哪个数的绝对值等于0?等于3 1?等于-1? ③、绝对值小于3的数有哪些?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哪几个? ④、a ,b 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求|a|,|b|,|a+b|,|b-a| ⑤、若|a|+|b-1|=0,求a ,b 3、归纳总结 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上面数轴,我们可以知道c <b <a ,其中b ,c 都是负数,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显然c >b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以后在比较负数大小时就不必每次再画数轴了) 二.解疑合探 例1 比较-42 1与-|—3|的大小 例2 已知a >b >0,比较a ,-a ,b ,-b 的大小

例3 比较-32与-43的大小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32与52;|2|与36;-61与11 2;73-与52- -107与-103;-21与-31;-51与-201;-21与-32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01|<|-001|; (2)|- 31|<41; (3) 32<43-; (4)81>-71 3、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 85与-83;(2)-11 3与-0273;(3)-73与-94; (4)- 65与-1110;(5)- 32与-53;(6)- 97与-119 4、写出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8的所有整数 5、你能说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字母表示什么数吗? (1)|a |=a ; (2)|a|=-a ; (3)x x =-1; (4)a >-a ; (5)|a|≥a; (6)-y >0; (7)-a <0; (8)a+b=0 6 若|a+1|+|b-a|=0,求a ,b 小结 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实际上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来确定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 作业 板书设计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公开课教案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x|a(a>0)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理解掌握绝对值的意义和利用数轴表示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集 2.能力目标 (1)通过用数轴来表示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2)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 (3)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练习和老师点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4.德育教育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重点:|x|a(a>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正数的绝对值什么?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零的绝对值是什么?举例说明? 口答 a (a>0) |a|= 0 (a=0) -a (a<0) 绝对值的概念是解|x|>a与 |x|0)型绝对值不等 式的基础,为解这种类型的 绝对值不等式做好铺垫. 二、新课 【导入】2的绝对值等于几?-2的绝对值等于几?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哪些?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讲述】求绝对值等于2的数可以用方程|x|=2来表示,这样的方程叫做绝对值方程.显然,它有两个解一个是2,另一个是-2. 【绝对值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提问】如何解绝对值方程. 【设问】 1 解绝对值不等式|x|<2,并用数轴表示它的解集。 2 解绝对值不等式|x|>2,并用数轴表示它的解集。 【讲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由右面的数轴可以看出,不等式|x|<2的解集就是表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2的点的集合;不等式|x|>2的解集就是表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点的集合。【巩固旧知识】 1.数轴的含义和几何意义 学生口答 归纳:数轴是一条规定了 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 线。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称 为数轴的三要素。 【笔答并点拨】 注意观察数轴上所表示的 集合,理解和区分两种情况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自然引出 绝对值方程|x|=a(a>0)的 解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 |x|=a(a>0)型绝对值方程 的基础上引出|x|0)型 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针对解|x|>a(a>0)绝对值不 等式学生常出现的情况,运 用数轴质疑、解惑. 落实会正确解出|x|0) 与|x|>a(a>0)绝对值不等式 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1.2.4《绝对值(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绝对值的性质。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二、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问题: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

教师指出: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绝对值的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10|=10,|-10|=10显然,|0|=0 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练习:(1)︱+2︱= ,︱1/5︱= ,︱+8.2︱= ; (2)︱-3︱= ,︱-0.2︱= ,︱-8.2︱= ; (3)︱0︱= 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同桌讨论,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得出: 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

《绝对值》教学设计教案

<绝对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难点:绝对值概念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画一条数轴,借助数轴思考回答。 数轴上有一点在原点的右边且距原点的距离是2,那么这一点所表示什么数?(老师变式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说明: 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这就是绝对值) 二.讲授新课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的长度)相同吗?(出示幻灯片)

(观察并思考,用数轴表示刚才的图形。) 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强调: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0. 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有理数的绝对值有什么规律。 (一)3,7,2.5,;(二)-3,-7,-3.3,- (三)0 绝对值法则: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a∣=a(a是正数时) ∣a∣=-a(a是负数时) ∣a∣=0(a=0时) 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三课堂练一练: 1.有“>”“<”“=”填空。 ∣-5∣___0 ∣+3∣____0 ∣+8∣___∣-8∣ ∣-5∣___∣-8∣

绝对值教案(二)教案

绝对值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正确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体验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重难点 1.重点:禾U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四、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这一节内容容量较大,所以安排了两课时,这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本堂课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然后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绝对值,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比较大小 (1) _3与 (2) 4 与一5 0.9 与 1.1 —10 与0 —9 与一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2)题是复习利用数 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 较大小, 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1.2.4绝对值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 ?规律的发现 (看书)给出的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为 —4, — 3, — 2, — 1 , 0, 1, 2, 3, 4, 5, 6, 7, 8, 9。 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再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 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 数表示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的。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师):我们已知两个正数(或 0)之间怎样比较大小,例如 0<1,1<2,2<3,…. 任意两个有理数(例如-4和-3 , -2和0, -1和1)怎样比较大小呢?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 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即左 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由这个规定可知:— 6<-5,-5<-4,-4<-3,-2<0,-1<1, 得出结论:(1 )正数大于0, 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题: 例: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⑵ 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8 _8_ 3 _ 3 __9_ 21 _21' 7 7 _21 (1) -(-1)和-(+2); —和 (2) -21 3 7 ; (3) -(-0.3) 解:(1)先化简,-(-1)=1,-(+2)=-2. 正数大于负数,1>-2, 即-(-1)>-(+2).

绝对值教学设计

《绝对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引出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概念。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能更深刻地 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 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关键: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直尺 学生准备:练习本. 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教学引入 (引例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出数轴并回答问题 问题: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 3 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 2 km处。 你能用数轴描述上面的情景,并用有理数表示他们的位置吗?他们的家到学校的距离与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相关系吗? 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教师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引例2)提问:找一找数轴的哪些点到原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结论:1与-1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与-3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环节二]概念与例题讲解 1、概念讲解 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数10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00。我们叫做-6的绝对值是6,100的绝对值是100, 也就是说,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 值,记作|a|。 2、绝对值的非负性 例1(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2 ,-4.5,,-,0 (2)观察上述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写出这些数的绝对值。 (3)一个数的绝对值,它的结果是什么数? 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评价学生的方法,,最后在展示台上展示个别学生的解答,借以讲评和纠正。并总结出绝对值的非负性。 3、练习 (1)试一试:口答: (2)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5/2 , +1/10 , -4.75 ,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