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定理及技巧

不等式的定理及技巧
不等式的定理及技巧

数学苏教版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 2. 能够简单应用定理证明不等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 教学过程: 重要不等式:如果a 、b ∈R ,那么a 2+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a -b )2 当a ≠b 时,(a -b )2>0,当a =b 时,(a -b )2=0 所以,(a -b )2≥0 即a 2+b 2 ≥2ab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又可得到 定理: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 a +b 2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a )2+(b )2≥2ab 4a +b ≥2ab 即 a +b 2 ≥ab 显然,当且仅当a =b 时,a +b 2 =ab 说明:1)我们称a +b 2 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称ab 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因而, 此定理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a 2+b 2≥2ab 和a +b 2 ≥ab 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3)“当且仅当”的含义是充要条件. 4)数列意义 问:a ,b ∈R -?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证明: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 x +y 2 ≥xy (1)积xy 为定值P 时,有x +y 2 ≥P ∴x +y ≥2P 上式当x =y 时,取“=”号,因此,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和x +y 为定值S 时,有xy ≤S 2 ∴xy ≤ 14 S 2 上式当x=y 时取“=”号,因此,当x=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 S 2.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

不等式解题漫谈 一、活用倒数法则 巧作不等变换——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有许多,如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等.但灵活运用倒数法则对解题,尤其是不等变换有很大的优越性. 倒数法则:若ab>0,则a>b 与1a <1 b 等价。 此法则在证明或解不等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1998年高考题改编)解不等式log a (1-1 x )>1. 分析:当a>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1-1x >a,即 1x <1-a ,∵a>1,∴1-a<0, 1x <0,从而1-a, 1 x 同 号,由倒数法则,得x>11-a ; 当00, 1x >0, 从而1-a, 1x 同号,由倒数法则,得11时,x ∈(11-a ,+∞);当0log b a B 、| log a b+log b a|>2 C 、(log b a)2 <1 D 、|log a b|+|log b a|>|log a b+log b a| 分析:由已知,得0

高考数学 解题方法攻略 不等式放缩 理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Λ求证.2 )1(2)1(2 +<<+n S n n n 解析 此数列的通项为.,,2,1,)1(n k k k a k Λ=+= 2121)1(+ =++<+++=+<∑=n n n k S n k n ,就放过“度”了! 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n a a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2211111 1++≤ ++≤ ≤++ΛΛΛΛ 其中,3,2=n 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例2 已知函数bx a x f 211)(?+= ,若5 4)1(= f ,且)(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21 2 1)()2()1(1-+>++++n n n f f f Λ(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简析 )221 1()()1()0(22114111414)(?->++?≠?->+-=+=n f f x x f x x x x Λ .21 2 1)21211(41)2211()2211(1 12-+=+++-=?-++?-++-n n n n n ΛΛ 例3 已知b a ,为正数,且 11 1=+b a ,试证:对每一个*∈N n ,1222)(+-≥--+n n n n n b a b a .(88年全国联赛题) 简析 由111=+b a 得b a ab +=,又42)11)((≥++=++a b b a b a b a ,故 4≥+=b a ab ,而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ΛΛ110)(, 令n n n b a b a n f --+=)()(,则)(n f =11 11----++++n n n r r n r n n n ab C b a C b a C ΛΛ,因为i n n i n C C -=,倒序相加得)(2n f =)()()(111111b a ab C b a b a C ab b a C n n n n r n r r r n r n n n n -------+++++++ΛΛ, 而12 1 1 1 1 2422+------=?≥≥+==+==+n n n n n n r n r r r n n n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ΛΛ,则 )(2n f =) )(22())((1 1r r n r n r n r r n r n r n n r n n b a b a b a b a C C C -----+-=+++++ΛΛ?-≥)22(n 12+n ,所以)(n f ?-≥)22(n n 2,即对每一个*∈N n ,1222)(+-≥--+n n n n n b a b a . 例4 求证),1(2 2 1321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Λ.

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错解例析

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错解例析 在《不等式》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定理,即基本不等式(又叫均值定理),这个定理在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运用基本不等式时除了要注意 “一正、二定、三相等” 的条件以外,当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如果忽视了取等号的条件也一样会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例1.设x ∈(0,π),则函数f(x)=sinx+x sin 4的最小值是( ) A .4 B. 5 C.3 D.6 【典型错误】因为x ∈(0,π),所以sinx>0, x sin 4>0, f(x)=sinx+ x sin 4≥2x x sin 4sin ? =4 因此f(x)的最小值是4.故选A. 【错因分析】忽略了均值不等式a+b ≥2ab (a>O,b>0)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事实上,sinx= x sin 4不可能成立,因为它成立的条件是sinx =±2,这不可能. 【正确解答1】f(x)=sinx+x sin 4=sinx+ x sin 1+ x sin 3,因为sinx+ x sin 1≥2, 当且仅当sinx=1,即x=2 π时等号成立.又 x sin 3 ≥3,当且仅当sinx=1,即x= 2 π时等号成立.所以 f(x)=sinx+ x sin 4≥2+3=5,f(x)的最小值是5. 故选B. 【正确解答2】令sinx=t,因为x ∈(0,π),所以03)的最小值. 【典型错误】f(x)=x 2 +33233 )3(233 33 2 2 4 2 2 4 2 2 4 ≥+=+-? -≥+-+ -=-x x x x x x x x x ,因此函数 f(x)的最小值为3.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大揭秘专题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专题五 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1.已知函数f (x )=ln x +k e x (k 为常数,e =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 (1)求k 的值; (2)求f (x )的单调区间; (3)设g (x )=xf ′(x ),其中f ′(x )为f (x )的导函数,证明:对任意x >0,g (x )<1+e -2 . 解 (1)由f (x )= ln x +k e x , 得f ′(x )=1-k x -xln x xe x ,x ∈(0,+∞), 由于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与x 轴平行. 所以f ′(1)=0,因此k =1. (2)由(1)得f ′(x )= 1 xe x (1-x -xln x ),x ∈(0,+∞), 令h(x )=1-x -xln x ,x ∈(0,+∞), 当x ∈(0,1)时,h(x )>0;当x ∈(1,+∞)时,h(x )<0. 又e x >0,所以x ∈(0,1)时,f ′(x )>0; x ∈(1,+∞)时,f ′(x )<0. 因此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1,+∞). (3)因为g(x )=xf ′(x ), 所以g(x )=1 e x (1-x -xln x ),x ∈(0,+∞), 由(2)得,h(x )=1-x -xln x , 求导得h′(x )=-ln x -2=-(ln x -ln e -2 ). 所以当x ∈(0,e -2 )时,h′(x )>0,函数h(x )单调递增; 当x ∈(e -2 ,+∞)时,h′(x )<0,函数h(x )单调递减. 所以当x ∈(0,+∞)时,h(x )≤h(e -2 )=1+e -2 . 又当x ∈(0,+∞)时,0<1 e x <1, 所以当x ∈(0,+∞)时,1e x h(x )<1+e -2,即g(x )<1+e -2 . 综上所述结论成立.

基本不等式应用-解题技巧归纳

基本不等式应用解题技巧归纳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12x 2 (2)y =x +1x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4x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技巧二:凑系数 例1. 当时,求(82)y x x =-的最大值。 技巧三: 分离 例3. 求2710(1)1 x x y x x ++=>-+的值域。 技巧四:换元 技巧五:注意:在应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若遇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应结合函数()a f x x x =+的单调性。例:求函数2 y =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 的值. (1)231,(0)x x y x x ++=> (2)12,33y x x x =+>- (3)12sin ,(0,)sin y x x x π=+∈

2.已知01x <<,求函数y = 的最大值.;3.203x <<,求函数y =. 条件求最值 1.若实数满足2=+b a ,则b a 33+的最小值是 . 变式:若44log log 2x y +=,求11x y +的最小值.并求x ,y 的值 技巧六:整体代换: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错。。 2:已知0,0x y >>,且 191x y +=,求x y +的最小值。 变式: (1)若+∈R y x ,且12=+ y x ,求y x 11+的最小值 (2)已知+∈R y x b a ,,,且1=+y b x a ,求y x +的最小值 技巧七、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2 +y 22 =1,求x 1+y 2 的最大值. 技巧八:已知a ,b 为正实数,2b +ab +a =30,求函数y =1ab 的最小值. 变式:1.已知a >0,b >0,ab -(a +b )=1,求a +b 的最小值。 2.若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求它的面积最大值。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当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①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 ②式表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不等式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方法篇 不等式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中数学竞赛中不等式的解法 摘要:本文给出了竞赛数学中常用的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和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挑选了一些与这几类不等式相关的一些竞赛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希望对广大喜爱竞赛数学的师生有所帮助。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数学中的热门题型.在解决竞赛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几个着名的代数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本文就将探讨这几个不等式的证明和它们的一些应用. 1.排序不等式 定理1 设1212...,...n n a a a b b b ≤≤≤≤≤≤,则有 1211...n n n a b a b a b -+++(倒序积和)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乱序积和) 1122 ...n n a b a b a b ≤+++(顺序积和) 其中1,2,...,n r r r 是实数组1,2,...,n b b b 一个排列,等式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 12...n b b b ===时成立. (说明:本不等式称排序不等式,俗称倒序积和乱序积和顺序积和.) 证明:考察右边不等式,并记12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

不等式1212...n r r n r S a b a b a b ≤+++的意义:当121,2,...,n r r r n ===时,S 达到最大值 1122 ...n n a b a b a b +++.因此,首先证明n a 必须和n b 搭配,才能使S 达到最大值.也即,设n r n <且n b 和某个()k a k n <搭配时有 .n n k n n r k r n n a b a b a b a b +≤+(1-1) 事实上, 不等式(1-1)告诉我们当n r n <时,调换n b 和n r b 的位置(其余n-2项不变),会使和S 增加.同理,调整好n a 和n b 后,再调整1n a -和1n b -会使和增加.经过n 次调整后,和S 达到最大值1122 ...n n a b a b a b +++,这就证明了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1122 ...n n a b a b a b ≤+++. 再证不等式左端, 由1211...,...n n n a a a b b b -≤≤≤-≤-≤≤-及已证明的不等式右端, 得 即1211...n n n a b a b a b -+++1212...n r r n r a b a b a b ≤+++. 例1(美国第3届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设a,b,c 是正数,求证:3 ()a b c a b c a b c abc ++≥. 思路分析:考虑两边取常用对数,再利用排序不等式证明. 证明:不妨设a b c ≥≥,则有lg lg lg a b c ≥≥ 根据排序不等式有: 以上两式相加,两边再分别加上lg lg lg a a b b c c ++

必修5--基本不等式几种解题技巧及典型例题

均值不等式应用(技巧)技巧一:凑项 1、求y = 2x+ 1 x - 3 (x > 3)的最小值 2、已知x > 3 2 ,求y = 2 2x - 3 的最小值 3、已知x < 5 4 ,求函数y = 4x – 2 + 1 4x - 5 的最大值。 技巧二:凑系数 4、当0 < x < 4时,求y = x(8 - 2x)的最大值。 5、设0 < x < 3 2 时,求y = 4x(3 - 2x)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的值。 6、已知0 < x < 1时,求y = 2x(1 - x) 的最大值。 7、设0 < x < 2 3 时,求y = x(2 - 3x) 的最大值 技巧三:分离 8、求y = x2 + 7x + 10 x + 1 (x > -1)的值域; 9、求y = x2 + 3x + 1 x (x > 0)

的值域 10、已知x > 2,求y = x2 - 3x + 6 x - 2 的最小值 11、已知a > b > c,求y = a - c a - b + a - c b - c 的最小值 12、已知x > -1,求y = x + 1 x2 + 5x + 8 的最大值 技巧四:应用最值定理取不到等号时利用函数单调性 13、求函数y = x2 + 5 x2 + 4 的值域。 14、若实数满足a + b = 2,则3a + 3b的最小值是。 15、若 + = 2,求1 x + 1 y 的最小值,并求x、y的值。 技巧六:整体代换 16、已知x > 0,y > 0,且1 x + 9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7、若x、y∈R+且2x + y = 1,求1 x + 1 y 的最小值 18、已知a,b,x,y∈R+ 且a x + b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9、已知正实数x,y满足2x + y = 1,求1 x + 2 y 的最小值 20、已知正实数x,y,z满足x + y + z = 1,求1 x + 4 y + 9 z 的最小值 技巧七:取平方 21、已知x,y为正实数,且x2 + y2 2 = 1,求x 1 + y2的最大值。 22、已知x,y为正实数,3x + 2y = 10,求函数y = 3x + 2y的最值。 23、求函数y = 2x - 1 + 5 - 2x(1 2 < x < 5 2 )的最大值。 技巧八:已知条件既有和又有积,放缩后解不等式 24、已知a,b为正实数,2b + ab + a = 30,求函数y = 1 ab 的最小值。

高考数学不等式解题方法技巧

4 4 1 x 时,1+ log x 3 v 2log x 2 ;当 x 时,1+ log x 3 = 2log x 2) 3 3 3.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这17字方 针。 1 x 2 3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y x 的最小值是 2 B 、y 的最小值是 2 C 、 X Vx 2 2 y 2 3x 4(x 0)的最大值是 2 4'、3 D 、y 2 3x 4 (x 0)的最小值是 2 4-3 (答:C ); x x (2)若x 2y 1,则2x 4y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_ (答: 2^2 ); (3)正数x, y 满足x 1 2y 1,则 1 x -的最小值为 (答: y 3 2 .2 ); a 2 b 2 a b 4.吊用不等式有:(1) ;2 2 v ab 1 1 (恨据曰标不寺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 a b (2) a 、b 、c R , a 2 .2 2 b c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3) 若 a b 0,m 0,则- b m (糖水的浓度问题)。 a a m 【例】 如果正数a 、b 满足ab a b 3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答:9, ) 不等式应试技巧总结 1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 :若a b,c d ,贝U a c b d (若a b,c d ,则 a c b d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 ,但不能相除; 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 ,但不能相乘:若 a b 0,c d 0,则 ac bd (若 a b 0,0 c d ,则 a -); c d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 :若 a b 0 ,则 a n b n 或 n a 1 1 1 1 则 ;若ab 0 , a b ,贝U a b a b 【例】 (1)对于实数a,b,c 中, 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 b,则 ac 2 bc 2 ; ③若a 2 2 b 0,则 a ab b ④ 若a b 0,则- 1 ⑤ a b ⑥若a b 0,则: a lb ;⑦若c a b 0,则丄 ;⑧若a b,1 1 c a c b a b 命题是 (答: ②③⑥⑦⑧); (2)已知1 x y 1 , 1 x y 3,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 n b ; (4)若 ab 0 , a b , ②若 ac 2 bc 2 ,则a b ; b a 右a b 0,则 a b 则a 0,b 0。其中正确的 3x y 7 ); (3)已知a b c ,且a b c 0,则—的取值范围是 a (答: 2,- 2 2.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 式) ; ( 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 (常用于分数指数幕的代数 (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例】 时取等号) ;当0 a 1时, (2) 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1 t 1 1,t 0 ,比较—log a t 和log a 的大小(答:当a 1 t 1 -lOg a t log a 」(t 1 时取等号)); 2 2 1 a 2 4a 2 ,q 2 a 2 ,试比较p,q 的大小(答:p (3) 比较 1+ log x 3 与 2log x 2( x 0且x 1)的大小(答:当0x1或x 1 t 1 1 时,-lOg a t ( t q ); 4 时,1+ log x 3 > 2log x 2 ; 3

不等式选讲大题及答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考点问题解答题:利用基本不等式等主要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定理,求解或证明有关不等式, 包括求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并求解有关参数的不等式;通过证明有关不等式,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 1. ( 2013 全国I 24 .)已知函数f(x) |2x 1| |2x a|, g(x) x 3。 (i)当a 2时,求不等式f(x) g(x)的解集; a 1 (n)设a 1,且当x [ 2,2>时,f(x) g(x),求a的取值范围。 2. (2014 全国1 24 )若a 0,b 1 1 0,且丄丄 ,ab a b (I )求a3b3的最小值; (II )是否存在a,b,使得2a 3b 6 ?并说明理由 3. (2015全国1 2 4.)已知函数f x x 1 2 x a ,a 0 (I )当a 1时求不等式f x 1的解集; (II )若f x 图像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大于6,求a的取值范围

4. (2013全国II 24 .)设均为正数,且, 证明:(i);(n) 1 |X a |(a 0) 5. (2014 全国II 24.)设函数f(x) |X | a (1)证明:f(x) 2 ; (2)若f (3) 5,求a的取值范围 6. ( 2015 全国II 24. )设均为正数,且. 证明:(I )若,则; (ll )是的充要条件

1 2x 2 x 3,则 y x 2 - x 1, 2 3x 6,x 1. 其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 x (0,2)时,y<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 0 x 2 a 1 (II )当 x , f (x) 1 a.不等式 f (x) W g(x)化为 1+a w x+3. 2 2 所以x > a-2对x 二丄都成立,故 a a 4 2 ,即a ,所以a 的范围 2 2 2 3 3 __ 1 1 2.解:(I )由,ab ,得 ab 2 , 且当a b .. 2时等号成立. a b '一 ab 故 a 3 b 3 2 a 3b 3 4、、2 ,且当 a b .2 时等号成立. 所以a 3 b 3的最小值为412 .……5分 (II )由(I )知,2a 3b 2.6 . ab 4,3. 由于4 .3 6,从而不存在a,b ,使得2a 3b 6. ……10分 3. x 1 2a, x 1 (n)由题设可得, f (x) 3x 1 2a, 1 x a , x 1 2a, x a 所以函数f (x)的图像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2a 1 2 A( ,0) , B(2a 1,0), C(a,a+1),所以△ ABC 的面积为三(a 1)2. 1 ?解: (1 )当 a 2时,不等式 f (x)

不等式解题技巧

不等式解题技巧 【基本知识】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2、(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3、0x >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 、、)(3 33 333 3 3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号成立; )(333 3 + ∈?? ?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 成立. 5、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意: (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 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熟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 b a 2 +2 a b +≤≤2 2 2b a + 【技巧讲解】 技巧一:凑项(增减项)与凑系数(利用均值不等式做题时,条件不满足时关键在于构造条件。通常要通过乘以或除以常数、拆因式、平方等方式进行构造) 1、 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2、当04x <<时,求(82)y x x =-的最大值。

基本不等式常考解题技巧

基本不等式 令狐采学 一、基础知识 1.(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22b a ab +≤(当且仅那时b a =取“=”). 2.(1)若00a ,b >>,则ab b a ≥+2 ; (2)若00a ,b >>,则ab b a 2≥+(当且仅那时b a =取“=”); (3)若00a ,b >>,则22?? ? ??+≤b a ab (当且仅那时b a =取“=”). 3.若0x >,则12x x +≥(当且仅那时1x =取“=”); 若0x <,则12x x +≤-(当且仅那时1x =-取“=”); 若0x ≠,则1 2x x +≥,即12x x +≥或12x x +≤-(当且仅那时b a =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那时b a =取“=”); 若0ab ≠,则2a b b a + ≥,即2a b b a +≥或2a b b a +≤-(当且仅那时b a =取“=”). 5.若R b a ∈,,则22222b a b a +≤??? ??+(当且仅那时b a =取“=”). 二、拓展

1.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2221122a b a b ab a b ++≤≤≤+. 2.函数()()0,0b f x ax a b x =+>>图象及性质 (1)函数()0)(>+ =b a x b ax x f 、图象如右图所示: (2)函数()0)(>+=b a x b ax x f 、性质: ①值域:()22,ab ab,??-∞-+∞??; ②单调递增区间:,,,b b a a ????-∞- +∞ ??? ?? ???;单调递加区间:0, ,,0b b a a ????- ??? ?????. 注: (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 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年夜”;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年夜小、求变量的取值规模、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三、基本类型 对称性: “1”的代换: 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经常使用技巧 技巧一:凑项

高考数学不等式解题方法技巧

不等式应试技巧总结 1、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 a c b d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若 0,0a b c d >>>>,则ac bd >(若0,0a b c d >><<,则 a b c d >);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0a b >>,则n n a b > >(4)若0ab >,a b >,则11a b <;若0ab <,a b >,则11a b >。 【例】(1)对于实数c b a ,,中,给出下列命题:①22,bc ac b a >>则若;②b a bc ac >>则若,22; ③22,0b ab a b a >><<则若;④b a b a 11,0< <<则若;⑤b a a b b a ><<则若,0; ⑥b a b a ><<则若,0;⑦b c b a c a b a c ->->>>则若,0;⑧11 ,a b a b >>若,则0,0a b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答:②③⑥⑦⑧); (2)已知11x y -≤+≤,13x y ≤-≤,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137x y ≤-≤); (3)已知c b a >>,且,0=++c b a 则 a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12,2? ?-- ?? ?) 2. 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例】(1)设0,10>≠>t a a 且,比较 21log log 21+t t a a 和的大小(答:当1a >时,11log log 22 a a t t +≤(1t =时取等号);当01a <<时,11 log log 22 a a t t +≥(1t =时取等号)); (2)设2a >,1 2 p a a =+-,2422-+-=a a q ,试比较q p ,的大小(答:p q >); (3)比较1+3log x 与)10(2log 2≠>x x x 且的大小(答:当01x <<或4 3 x >时,1+3log x >2log 2x ;当 413x <<时,1+3log x <2log 2x ;当4 3 x =时,1+3log x =2log 2x ) 3. 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这17字方 针。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1y x x =+的最小值是 2 B 、2y =的最小值是 2 C 、 423(0)y x x x =--> 的最大值是2- D 、4 23(0)y x x x =--> 的最小值是2-(答:C ); (2)若21x y +=,则24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 (3)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y x 1 1+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3+; 4.常用不等式有:(1 2211 a b a b +≥≥+(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 (2)a 、b 、c ∈R ,222 a b c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3)若0,0a b m >>>,则b b m a a m +<+(糖水的浓度问题)。 【例】如果正数a 、b 满足3++=b a ab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9,+∞)

基本不等式的各种求解方法和技巧

基本不等式 一、知识梳理 二、极值定理 (1)两个正数的和为常数时,它们的积有 ; 若0,0,a b a b M >>+=,M 为常数,则ab ≤ ;当且仅当 ,等号成立.简述为,当0,0,a b a b M >>+= ,M 为常数,max ()ab = . (2)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 ; 若0,0,a b ab P >>=,P 为常数,则a b +≥ ;当且仅当 ,等号成立.简述为,当0,0,a b ab P >>= ,M 为常数,min ()a b += . (,)2 a b a b R ++≤ ∈,求最值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条件:

应用基本不等式的经典方法 方法一、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题 例1、(1)若0,0,4a b a b >>+=,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1 1 2ab > B .1 1 1a b +≤ C 2≥ D. 2211+8a b ≤ (2)不等式2162a b x x b a +<+对任意(),0,a b ∈+∞ 恒成立,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0)? B .(,2)(0,)?∞?+∞ C .(4,2)? D .(,4)(2,)?∞?+∞ (3)设,,1,1x y R a b ∈>>,若3,x y a b a b +,则11 x y +的最大值为 ( ) A .2 B .32 C .1 D .12

方法二:凑项(增减项)与凑系数(利用均值不等式做题时,条件不满足时关键在于构造条件,通过乘或除常数、拆因式、平方等方式进行构造) 例2、(1)已知54x <,求函数1 445y x x =+?的最大值; (2)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方法三:“1”的巧妙代换 命题点1、“1”的整体代换 例3、(1)若正数,x y 满足35x y xy +=,则34x y +的最小值是( ) A .245 B .285 C .5 D .6 (2)已知0,0,x y >>且21x y +=,求1 1 x y +的最小值. 0,2b a ab >>=2 2 a b a b +?(],4?∞?(),4?∞?(],2?∞?(),2?∞?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教学方法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教学方法 1七年级数学不等式该如何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初中的数学内容较小学教学内容更系统和深入,涉及面更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 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首先应 该摆正师生关系,在中国的教育当中一直强调着“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居 高而上,普遍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埋头“消化”教师讲的知识点。教师掌握 着上课的节奏,这样学生显得很被动。在初中不等式教学当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学生仅 仅知道一些公式而不会运用是教学的一种失败。基础知识在教学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等式的解题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并且要依据题设、题的结构特点、内 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就要熟悉解题中的推理思维,需要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 和语言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有夯实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在解不等式题时就步履维艰。 夯实的基础来源于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 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对不等式抽象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对 概念的掌握程度。数学的概念也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学生学习不等式知识点也 是从概念的学习开始的。所以在不等式教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础。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提高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通过寻求 不同思维达到解题效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对数学不等式知识 进行探究,通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完成更深入 地数学知识探究。 同时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归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灵活使用概念 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对不等式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掌握归纳和整理进行综合 的运用从而能够成功地解题。例如,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中:解关于x的不等式2+a0时,解集是;2当-2≤a<0时,解集为空集;3当a<-2时,解集为。当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 纳和整理后,学生也就不会马失前“题”。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 要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 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

(全)基本不等式应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技巧,题型分析

基本不等式应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 ab b a ≥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 ≥+ ≥+ ≤即 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 2 2 2 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12x 2 (2)y =x +1 x 解:(1)y =3x 2+ 1 2x 2 ≥23x 2·1 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4 x < ,求函数14245 y x x =-+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 x x < ∴-> ,1 1425434554y x x x x ? ?∴=-+ =--+ + ?--? ? 231≤-+= 当且仅当1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 ax 1y =。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技巧二:凑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