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的基础知识.doc

和声学的基础知识

1、人小二和弦、人小调中的主、属、卜属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Z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Z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Z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Z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Z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卜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卜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 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Z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级亦被称为“导音”)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卜•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这个进行是術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巫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Z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自接接卜•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Z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但现代流彳丁音乐屮,这种***完全被扌J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计-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 “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置。

2、增减二和弦和人调中的副二和弦

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

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 级:减三和弦。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冇主的倾向,因此冇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I匕”(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一样。)

iii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巫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Z 间,各有两个共同音),作为i级的运用:i-iii-ivo

在这个例子屮,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7和弦代替(关于7和弦,后面有详尽的论述),而效果和用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方占典音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

iv级的连接的。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ri-iv-ii-v-i。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屮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 iv-v,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或vi~v, 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其他可行连接将在后面介绍。)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o vi级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片段。比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

vi~iv-v-vi-v-i, i-iv-v-vi-ii-v-io

请注意这一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方流行音怎中最常用的和声公式Z—。

3、小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Z间的关系自然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订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

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大调类似。vii级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大调的属和弦。(关于关系大小调,将在这一节的后面介绍。)iii级和弦,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大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用來作为向关系大调的转换。和声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i级由于有导音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行音乐屮。

vii级和大调中的vii级一样。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导音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O

口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经常混用。

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小调和弦为:

i级:小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iv级:小三和弦、v级:大三和弦、v级:小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比大调多了几种大小和弦的选择。)

最常见的两个小调和声公式:i-vii-vi-v和i-iv-vii-iii-(v)。

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级Z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音乐里是一种非常

有力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

为:i-iv-vii-iii-vi-ii-v-io

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其中vii-iii-vi三个和弦,与其说是a小调,不如说是c 大调的v-i-iv更合适。这种暂时偏离原调的现象叫做“离调”。在小调中,经常出现向关系大调的离调,已使音乐更丰富。

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比如c大调是&小调的关系大调,&小调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

还有一种大小调关系称为“同名大小调”或“同主音大小调”,是指大小调共享一个主音,而调号相差三个升條号,比如c大调和c小调。

而关系大小调不共享主音,主音间相差小三度。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要比关系大小调更近,转调更自然。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正好相反,关系大小更近。

4、旋律小调及和声、和旋律大调;和弦的转位我们看到,和声小调的vi级和vii级音Z 间是一个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这两个音级时,这个曾二度会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还原的vii级音,及自然小调音阶,就没冇了这个增二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声中需要一个大的v级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级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会发生矛盾。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Vi级也升高,增二度变成了大二度。这种小调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音阶只有上行时Vi级和vii级是升高的,下行时就同时还原了,和自然小调的下行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行、I、•行规则,用时完全可以灵活学握。

我们看到,升高了Vi级和Vii级的3旋律小调上行音阶,和3大调音阶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级音,前者是C后者是C#。从这里我们得岀一个重要概念,区分大小调的唯一标准是i级和iii级间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调)还是小三度(小调),其它音级均不能用来确定一个音阶是大调还是小调。

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完了大小调体系中的三种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而大调,其实也分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不过后两种大调没有那两种小调常用。

和声大调屮的Vi级音是降低的,用这个音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

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级更强。

无论是作为大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还是小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进行到i级和弦,称Z 为“变格进行”:如果是在终止中,及被称为“变格终止”。这种进行通常用在一个乐曲或一个段落的结尾,作为补充,或称主和弦的延续,以增强终I卜•的感觉。例如这样的和声进行:i-vi-iv-ii-v-i-iv-io

而i-v-i称为“正格进行”或“正格终止”。i-iv(iv)-v-i在终止中被称为完全终止。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个或几个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时,我们称Z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用原位的i级(弱起小节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转位的v级)o

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用作原位Z间的过渡。

四六和弦经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过渡。

在古典音乐的终止和半终止中(怎段的停顿称为“终止”,往往以主和弦结束;怎句的停顿称为“半终|上”,往往以属和弦结朿),我们经常能看到属和弦W级)前有一个强拍上的主四六和弦,这个和弦称为“终止四六和弦”。

原位和转位的运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和弦的低音位置(及原位还是哪个转位)其实就是和弦用什么音作为低音,因此,其主要作用还是得到一个好的低音线条,在通俗音乐中就是好的bass声部的主干。多数情况下,低音线条才是决定和弦用原位还是哪个转位的关键。

古典音乐中故巫要的规则恐怕就是:不能八度平行和五度平行。

八度平行被认为是使和声进行突然减少了一个声部。

而五度,在古典音乐中被认为是和谐度仅次于八度的音程,它太和谐了,以至于平行的五度使人感觉也象少了一个声部。

而五度平行这一规则被徳彪西打破Z后,无论在现代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再也不是问题r o

徳彪商式的美妙九和弦平行

爵士乐中的和弦平行

5、和弦的开放排列,重复音及四部和声

当和弦音不是按照音高顺序排列,而是相隔一个音排列时,就会得到类似下曲这个和弦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叫:“开放排列”。

而我们以前一直用的排列方式叫“密集排列”。

在古典音乐中,和弦除低音以外的各音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八度,而低音和它相邻的上声部则不受这个***。这个原则源于声音在物理上的白然泛音列。我们看到,泛音列是从疏到密排列的,及越向上音程越小。

泛音列是向上无限延伸的,向下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低,向上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高。

山于術方古典音乐受教会音乐影响非常深远,和声学是从宗教四声部圣咏的写作原则发展而来,因此传统和声教学都是以四声部圣咏为基础。四个声部的名称口上而卜•分别为:女高音(soprano) 女中音(alto) >男高音(tenor)、和男低音(bass) o和声学习题和范例通常把四个声部写在钢琴谱上。

三和弦共有三个音,我们怎么把它应用到四部和声当中呢?这就需要重复至少一个音:三和弦的原位通常重复根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上三声部是音高相邻排列的为密集排列法,如第一、三、五个和弦;反Z是开放排列法,如第二、四、六个和弦。)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六和弦通常重复根音或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冇四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个和弦是混合排列法,因为上三声部间既有相隔排列又有相邻排列;第二、四是开放排列法。)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四六和弦通常巫复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五个和弦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个和弦是开放排列法。)

运用这些排列方罠,在没有八度、五度平行的前捉下,我们就可以写作传统和声了,下面是按照四部和声形式‘4的和声公式:i-vi-iv-ii-v-i

下血是一个学院里典型的和声习题片段:(从降b小调转到b小调)[摘自鄙人的和声练习]

由于我们的教程主要是面向流行音乐家的,所以我不在传统的四部和声上过多停留,只是要说明一些对于现代流行音乐仍然重要的一些原则:

(1)重复音:当声部的数目多于和弦音的数目,需要巫复时,三和弦应根据根音优先、五音其次、三音最次的原则,除了一些例外(例外将在后面一一介绍)。

(2)保持各声部线条通畅,尽量使每个声部都冇一定的旋律性(那些和声性乐器,及一个乐器演奏多个声部的,如钢琴、吉他除外)。

(3)注意各声部的分工:高声往往是旋律声部,巫要性白不必说。(当然,也常常冇次要声部在主旋律Z上的情况。)内声部较为平稳,略有旋律性。(还要注意演奏内声部的乐器本身的特性。)低声部除了旋律性外,要注意给音乐以稳定的低音的感觉,如果低音流动的象主旋律,就很可怕了。(低音线条不一定比主旋律流动的慢,但不是同一种流动方式。)低音也不能象内声部一样平稳而缺乏跳跃。一般情况下,低音在乐曲的开始是较平稳的,到了***和结尾处,常有四、五度的跳进,来增强和声的推动力。具体的处理方法不能在几句话中完全说清,后面的内容中还冇详细介绍。总Z,好的声部写作中的高声部、内声部和低声部应该是不能随便互换的。

(4)八度平行在两个独立声部间是不允许的,除非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声部,而是同一声部的八度巫复。五度平行在通俗音乐中不受***,但应注意,五度平行是和西方古典音乐格格不入的,它是另一种效果,你的作品是否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而不是声部写作中的失误。

(5)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声部交错:声部交错是指原先在下ifii的声部跑到其上声部的上ifii 了,这样的声部进行,使声部本来的线条不清楚。

6、和弦外音

在为旋律配和声时,最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何选择和弦了。而要决定用什么和弦,就要先知道旋律中哪些可能是和弦音,哪些可能是和弦外音。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也是和声配的质量好坏的关键问题Z-o

1)经过音经过音就是两个和弦音之间作为过渡的自然音或半音,使旋律更为流畅。

2)辅助音辅助音是同一和弦音的两次出现Z间的自然音或半音装饰,使旋律更富于变化。

上述两种和弦外音的单个运用,可以说,几乎每个搞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如何运用。但是它们除了单个运用,还可以多声部同时运用。三个以上声部就可以纽•成经过和弦。(经过和弦多由平行的六和弦或四六和弦组成)

下面的例子是美国苦名的(或者说恶俗的)圣诞歌曲〈白色的圣诞节〉片段,标+号的为经过和弦或辅助和弦,请大家自己判断是经过还是辅助。

上曲标箭头的和弦为倚音和弦,下面将巫点讲述倚音。

低音声部也是可以运用经过音和辅助音的。(显然辅助音用得很少,因为低音屮的经过音给人一种推动力,而辅助音好彖原地未动。)

上面两例只标出了低声部屮的经过音,请刖友们0己找出高音旋律屮的经过音和辅助音。很多和弦超出了

目前讲的范I韦I,以后的内容会覆盖它们的。

小调原位主和弦(i级)Z后的低音向下半音进行,在西方流行音乐中非常流行。

和弦外音中故容易被忽视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倚音了,而这两种和弦外音可以说是西方传统和声体系的精华2—,是枯燥的大小调和声体系使和声复杂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浪漫派音乐美丽动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3)延留音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变和弦时不立刻离开,而是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在解决到新和弦的和弦音。

这音在前一和弦中,称为“预备”:在新和弦中停留,与新和弦相冲突时称“延留音”,解决到的新和弦音称“解决”。

学院派和声写作屮,运用延留音的规则是:延留音要解决的那个音,不得在上三声部中与延留音同时岀现(低音声部除外),因为这样就减弱了解决音的新鲜感,从而降低了延留音的效果。

4)倚音倚音与延留音唯一的不同Z处是倚音没有预备。

大量运用延留音和倚音,能使简单的和声进行变得非常丰富。[鄙人即兴演奏的片段]

延留音和倚音也可以在多个声部中出现,三声部的平行-(如上面〈白色的圣诞节〉中箭头指的那个)就形成延留音或倚音和弦。

延留音或倚音的解决不一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卜一个和弦中解决。连续的运用延留音和倚音,可以形成瓦格纳式的“连续不谐和”且有推动力的,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下面的例子选自鄙人的《三首小前奏曲》Z三)

5)持续低音持续低音是一种,把低音和上血声部的和声进行分开,而低音一直保持同一个音的和弦外音。

由于低音是持续音,上面声部的和声就没有了低音,这样也就没法判断低音位置,是原位还是转位了,因此带有持续音的和声,在和弦标记上,只标出和弦功能,而不标原位还是转位,持续音由下血的一横线表示,横线一直拉到持续音结朿的地方。我们看到,持续音的引出,是由一个和弦的低音引出的,后面的和声变了,可是低音却还保持原來的音,这就是持续音的用法。我们还发现,上例中的第二个和弦也可以解释为iv级***和弦,这说明,在和声当中,同一和弦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经常有不同解释,这是很正常的。

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只冇低音可以“持续”,其它和弦音也都可以持续,只是没有低音那么常见而己。正如其它和弦外音一样,持续音也可以在两个声部以上使用,多个持续音就形成了持续和弦。

6)先现音先现音是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中捉前出现。先现音通常比较短,不合前一和弦发生冲突。

在古典音乐屮,先现音是比较少见的,但现在的欧美流行音乐屮,先现音往往成为一种主要风格,大量先现音和先现和弦的运用,使节奏不那么呆板,而有生气。

careless whistle

7)跳进的辅助音当辅助音不是两端都有和弦音支持,而是只有一端有和弦音时,称为跳进的辅助音。

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根据它是与和弦同时出现,还是在和弦之间出现,被分为:强和弦外音和弱和弦外音:强和弦外音:延留音和倚音、持续音。这三种和弦外音和和弦发生短暂的撞击。弱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和跳进的辅助音。这儿和弦外音是在和弦Z间,不同和弦发生撞击。

7、传统和声屮的四种七和弦

我们注意到,原位的三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爭实上,西方的和声就是以三度叠置的和弦和它们的转位为基础的。在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三度,就成为“七和弦”。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彖,三和弦(triad)的命名是由于它有三个音,而七和弦(seventh)以及后面的所有其它和弦都是以它们的最大音程命名的。

传统和声中的七和弦冇四种:

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七度

小小七和弦(可以简称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度

减小七和弦(也称半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小七度

减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减七度(可以简称减七和弦)七和弦由于冇四个音,因此有原位

和三种转位:原位:七和弦、第一转位:五六和弦、第二转位:三四和弦、第三转位:二和弦

转位和弦的命名,根据的是七和弦转位后有一个二度,这个二度的两个音和低音的音程关系。

七和弦由于有四个音,构成四部和声时不用巫复任何音,总共有六种排列法:(第一、三、五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是开放排列法。)

如果声部数目超过四个,嚴先考虑巫复的应该是根音,其次是五音,三音和七音彊好不要重复,特别是大小七和弦。

最常用的七和弦恐怕是属七和弦了,它是属和弦(V级)加上一个小七度,是一个大小七

和弦。

由于这个七度,它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就更强了。学院派和声学属七和弦(V7)解决到主和弦⑴的标准方式是:属的根音向上或向下跳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三音向上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五音向下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七音向下级进到主的三音。解决到的主和弦有三个根音,而没有五音。

属七和弦的其它三种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除了属的根音“保持”(原地不动称为“保持”)外,其它都一样。

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属七和弦的五音是个无关紧要的音,有时可以省略,巫复根音,以构成四声部:

省略五音的属七和弦解决方式如下,得到一个完整的主和弦。

属七和弦到Vi级的阻碍进行:(关于“阻碍进行”,请见本章第2节。)

其它音的进行都和到主和弦相同,只是属和弦根音向上级进到vi级和弦的根音,这时vi 级和弦巫复三音(这是标准的西方传统和声的阻碍进行)。

除了属和弦以外,次常用的恐怕是ii级七和弦了,它在大调屮是一个小小七和弦(或称小七和弦)在小调和和声大调中是一个减小七和弦(或稈半减七和弦),它和ii级三和弦一样,属于下属功能组,最常接的是属七和弦,标准的连接方式如下:

还有一个较常用的七和弦是导七和弦,导七和弦是建立在导音(i级音下方小二度)上的七和弦,自然大调中是减小七和弦(或程半减七和弦),和声大调和和声小调中是减减七和

弦(简称减七和弦)。由于减七和弦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更强,因此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大调作品中更常用。导七和弦和导三和弦(vii级和弦)一样,属于属和声纽•,它的备转位解决到主和弦的标准进行是:

为了避免平行五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主和弦巫复三音。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我们看到,减七和弦的原位和四个转位,听起来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们在声学上都是小三度叠置,而仅仅在理论上不同。而同一个和弦,用不同的记谱方式,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四个和弦,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调,可以解决到不同的主和弦。同一和弦可以解决到降e大调、c大调、&大调和升f大调:

也可以解决到降e小调、c小调、a小调和升f小调:

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行“等和弦传调”。8.大小调中的其它七和弦,九和弦、~~和十三和弦除了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外,流行音乐屮常用的还有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和小大七和弦。

人人七和弦是由人三和弦+人七度组成:

小大七和弦是山小三和弦+大七度组成:

大大七和弦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在大调中,i级、和iv级七和弦是大大七和

弦,和上一节提到的七和弦一样,本节中的七和弦,和几乎所有七和弦,都和它们的三和弦属于同一功能组。

在小调中,iii级、vi级是大大七和弦。

在第三节,我们提到过的模进:i-iv-vii-iii-vi-ii-v-i,现在可以用七和弦代替三和弦:i 7-iv7-vi i 7-i i i 7-vi 7-i i 7-v7

大调中,也可以作类似的模进:17-iv7-vii7-iii7-vi7-ii7-v7-i7

平行的七和弦,给人一种不知道是大调还是小调的感觉,连调性也模糊了。

小大七和弦更多地用在和声大调的iv级上。

第六节中的一些低音声部经过音的例子,也可以解释成七和弦的转位,二和弦。

其它种类的七和弦,我将在爵士和声屮介绍。

七和弦再向上叠置一个三度就是九和弦了,彊常用的九和弦是大小调ii级的九和弦和属九和弦(V级九和弦)。

由于九和弦有五个音,把九和弦写成四部和声时需要省略一个音,小调或和声大调的属九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其它种类的九和弦可以省略三音或七音。

把属九和弦放到前瓯小调的模进中代替属七和弦:小调i级九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东京爱情故爭

以九和弦再向上叠置,就可以得到十一和十三和弦。不能再向上叠置了,因为15度是两个八度。("一和十三和弦的实例,请见上例。)

属音上的十三和弦通常比十一和弦更常用一些,通常省略三音和十一音,五音有时也可省略。

我们看到,属十三和弦实际上就是属七和弦+iv级三和弦,或者说属三和弦+iv级七和弦。和弦叠置的越多,它本身的功能属性就失掉的越多,连续的高叠置和弦,很容易陷入枯燥,因为很难听出和弦功能的交替了。所以大量运用高叠置和弦,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一些爵士乐演奏家就是这方面的好手。下面的例子中,把九和弦分成上卜•两个三和弦。

9、附加音和弦

所谓附加音和弦,就是在三度叠置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或用一些非三度叠置的音代替原来三度叠置的音。

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v7):这种加六度音的属七和弦,在古典音乐中就非常常见。它们一般解决到主和弦:

六度音的属七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六音向下跳进到主和弦的根音,代替原来五音的进行。为什么我们不把那个附加的六度音解释成属十三和弦的十三音呢?因为它是孤零零地出现的,没有和九音、十一音同时出现。

六度音也经常附加在大调i级上,其它和弦上的六度附加音,都可以解释成它卞方三度的七和弦的转位形式。

大调i级上的附加六度音一般不用在i7和弦上,而且和弦通常不省略五音,这是它和属和弦上的附加六度音的区别。

二度音也是一种常见的附加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进行:

在运用二度附加音时,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二度附加音同时“粘在一起”,形成两个二度叠置,应让它们在时间上错开一些,或在距离上错开(如把根音降低八度)。

四度附加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附加音,它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倚音,然后解决到三音。因此,用四度附加音的时候,往往省略和弦的三音。

卜面这个例了摘6 abba 唱组的"super trouper”开头部份:但冇时四度附加音并不解决,特别是在一些有爵士风格的音乐当中。

我们看到,彖上例中的进行,是非常“西化”的,很“古典”的进行,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却是很少见。从***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开始,巫属和弦总是向下属方向进行,出现了v7/v-ii7的进行。

上面的例子中,最后两个和弦在下两个声部的声部进行中有一个平行五度,其实平行五度在近现代的作品屮己经不算什么了。

而我更喜欢用i7代替i。

也可以这样:

现在更流行的做法是i-v/v-iv-io

另一个例子:

如果把i-v/v-iv-i中的i级换成vi级,会怎么样呢?(这是我中学时写的一个曲子的片段。)

哈,变成了很中国味的和声进行了,其实这个进行应写做:i-iv-vi-io小调的vi级音升高,就形成了“多利亚”调式,它是中世纪七种调式2—,恐怕也是最常用的一个。

12、其它音级上的属和弦

既然我们有了巫属和弦、下属上的属和弦、vi级上的属和弦,那么可不可以有ii级上的属和弦、iii级上的属和弦呢?当然可以。可不可以有vii级上的属和弦呢?小调中的vii级大三和弦可以,而大调的vii级和和声小调的七级减三和弦就不行了,因为减和弦不能建立起大小调的调性。

除了属音上的属和弦习惯上被成为巫属和弦外,其它音级上的属和弦可以统称为“副属和弦”。把副属和弦运用到音乐当中,音乐就丰富了很多。

上例是我为木偶剧“the bell”中第四幕中的爱情主题的配音,下面是这段音乐的midi 文件:

从理论上讲,副属和声组,不仅可以有副属三和弦、副属七和弦,还可以有副属九和弦,加附加音的副属和弦等等,但是从效果上,有些和弦不一定很好,这就需要经过摸索、实践来白己学握了。通常,七和弦是最常用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原來的模进:i-iv-vii-iii-vi-ii-v-i,变成:i~v/iv-iv- v/lll-

lll-v/ll-ll-v-lo

其实我更喜欢这样做:

上例中,我们看到,在n级的属和弦前面可以加n级的ii级和弦,及n调的ii-vi o

这个模进,还可以进一步变成:i_v/iv-iv-v/iii-v/vi-v/ii-v/v-v- (i)。

这一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这个进行完全是一个属和弦到另一个属和弦的进行,暂时欠去了调性,因此可以在任何点上,用解决到主和弦的方法停下来,再巩固这个调性,就可以成功的进行转调。13•逐渐转调法在传统和声中,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的基本方法是利用“中介和弦”,“中介和弦”及两个调共同拥有的和弦。用的彊多的中介和弦恐怕是后调的主和弦了。

传统和声中最常用的转调方法是:中介和弦-后调的属和声纽•和弦-后调的主和弦。这里,属和声组和弦可以包括属和弦和导和弦,前面可以加ii级和弦、下属和弦、或终止四六和弦,这样可使调性更巩固。

以c大调为例,运用中介和弦可以直接转到的调分别为:a小调、g大调、e小调、f大

调、d小调、f小调。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及:c大调能直接转到的调,都是以c 大调各级上的正三和副三和弦为主和弦的调。当然,vii级除外,因为vii级是减三和弦,无法建立调中心。为什么f小调也属于这一类呢?因为f小调的主和弦是c和声大调的小下属和弦。

下面再看看“小调,运用中介和弦可以从a小调直接转到的调分別为:c大调、e小调、g 大调、d小调、f大调、e大调。包括e大调的道理是因为e大三和弦是&和声小调的属和弦。如果从e大调出发,d小调的主和弦是e和声大调的小下属和弦,关系和c大调与f小调一样。从f小调出发,c大调是f和声小调的屈和弦。

运用屮介和弦可以直接转到的调称为“一级关系调”。

如果两个调Z间找不到“中介和弦”,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利用一个“中介调”。这个“中介调”分別和前调和后调都冇中介和弦(及和前调和后调都是一级关系调),利用中介和弦先从前调转到中介调,再从中介调转到后调,这个转调的过程及“逐渐转调”。通过一个屮介调可以转到的两个调之间称为“二级关系调”。

如果两个调Z间没有中介调,这就要通过一个前调的“二级关系调”来转调,过程是这样的:从前调出发,先转到一个它的一级关系调,再通过这个一级关系调传到前调的一个二级关系调,然后再转到后调,这个后调称为前调的“***关系调”。如果通过两个中介调还转不到的调则为“四级关系调”。通过三个屮介调可以传到任何一个调,没有更远的关系了。

远关系转调时,由于可以选择的路线很多,最好采用大小调混合的手法,沿途经过的调不要总是大调或者总是小调,混合起来效果更好。此外就是不一定走直线,有时关系比较近的调,也可以通过很多次转调,绕一个大弯来达到,以丰富和声的色彩。

F面是从c大调利用逐渐转调法转到降b小调的例子,其中最后一次转调没冇利用中介和弦,这种方式在近代作品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这种逐渐转到远关系调的转调法,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而在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其实很少见,因为这种方法需要比较长的转调段落,这种段落在古典音乐中,特别是再现Z前,非常常见,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几乎没有,因此这种转调法也就没冇“用武Z地” 了。述有一个原因是美学上的,古典音乐比较巫视调性的功能性,前后调性的逻辑关系、调性冲突、解决等;而现代流行音乐注重调性的“色彩”,而要体现调性色彩的变化,最好是突然呈现一个新的调。比如,用逐渐转调法从C大调转到降e大调,在流行音乐中,一般情况下没有直接跳到降e大调好。

14.突然转调法

通过减七和弦的突然转调

我们知道减七和弦是三个小三度叠置而成的,以同一个音为低音的减七和弦、减五六和弦、减三四和弦和减二和弦,只是和弦音记谱的不同,在十二平均律里,音响上没有任何区別。

可解决到不同的调:

通过减七和弦的这种模糊性,可以进行突然转调,直接转到其它七个调Z-O

通过属和弦或二级和弦的突然转调:

由于人们对于转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比较突然的转调,在近代的音乐作品里也不显得很怪,这使得作曲家在运用转调方血更大胆有些时候往往不用中介和弦,突然加入一个和前面不太冇关系的属和弦或二级和弦,就一下跳入一个新调。这种方式与其说是转调,不如说是换调。

上面的例子是摘自我的和声习题,在四小节内从降b小调转到b小调。此例的第二个和弦为那波里二和弦,本教程的第三章中将有介绍。为了使音乐更口然,转调时可以运用模进。

色彩性换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流行音乐作品,在进入***后突然换了一个调,中间没有任何过

渡,和声色彩为z—变,效杲非常好。这种换调常用的调性为,原调的上大二度、上小二

度、上小三度、下大三度、纯四、纯五度,上大三度或者下小三度。如果以C大调为原调,分别为d大调、降d大调、降e大调、降d大调、f大调、g大调、e大调或者a大调。在实际运用屮究竟采取哪个调,可根据作品的风格,作者的喜好,和乐器和人声的音域决定,没有一定Z规,甚至曾四度,即c大调到升f大调也是可以运用的。

15、第三章前言及传统的下属和声纽变和弦。

1)前言

学到这一章的朋友,我觉得冇必要说明一下,根据我的音乐实践和国内音乐以前的发展。我的感觉是国内流行音乐的和声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阶段。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众欣赏口味在和声方瓯还趋向简单,一是音乐从业人员的索质还冇待提高,一是对于音乐有生杀大权,对于大众潮流有引导作用的一些唱片公司、音像公司和传媒的领导人的品位也有待提高。总的來说国内市场上的音乐在和声上趋于简单,一般來说本教程的前两章内容应该说对丁一般流行音乐T作者已经够用,而后两章的有些内容有可能超前。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说一些非常好的和声进行得不到传媒或大众的认可,在此我深表遗憾。也因此,对于准备学习本章及卜•一章“爵士和声”的朋友提一个酸,如果由于根据本教程的内容而编配的和声,被音像公司老板认为“太洋”或“不符合大众口味”,鄙人只能表示同情。

仍然愿意坚持学习的刖友,我祝你们在一帝苦功后,能更充份的享受别人无法享受的音乐带给人的乐趣。

2)那不勒斯和弦

那不勒斯和弦又称为降二和弦,用bii或n表示,不同国家标记不同。它最开始时建立在小调上,后來逐渐被大调采用,它的用法和ii和弦基本相同,但作为建立在降ii级音上的和弦,当解决到属和弦时,根音往往冇一个曾四或减五度的跳进,而它的转位形式,比原位来说较少用。

这个和弦是一个特别“洋”的和弦,用的时候应当注意作品的风格。

另外,还有一个和弦和它非常相似,但是在理论上属于属和弦的变和弦,就是“导七和弦降三音”,这两个和弦虽然在理论上完全不同,但实际效果很接近。关于属和弦的变和弦将在本章的稍后介绍。

那不勒斯和弦也冇它的属和弦,但和调性音阶差得比较远。

那不勒斯和弦的另一个用法是在变格进行中代替卜•属和弦。

这时也可以用那不勒斯七和弦來代替三和弦。

3)降vi级和弦

我们发现上血的降ii和弦的属和弦其实就是调中的降vi级和弦。降vi级和弦是vi级和弦的变和弦,标记为bvi,在西方传统和声中常见于属和弦到vi和弦的阻碍进行中代替vi和弦。

而现代流行音乐中广泛应用于任何一个可以用vi和弦的场合中。

而更长用,也更自然的还是在各种变格进行的变体中,其中Vi和弦可以以三和弦、大小七和弦、大大七和弦,甚至九和弦形式出现。

vi和弦前血也可以跟它的属和弦。

把这个进行“九和弦化”就得到卜脚这个较复杂的,但效果好得多的和声进行。关于复杂的九和弦的运用,下一章有更详细的讲解。

4)降iii级和弦

上血的vi和弦的属和弦其实就是调中的降iii级和弦,这个和弦是另一个常见的变和弦,但它和iii级和弦的用法不一样,它基本和下属和声组变和弦的用法一样,比较长见于变格进行中。

5)综合应用

有了这三个和弦后,我们的和声可以做很丰富的变化,把它们联起来使用。

这一种联接方式用的和弦更复杂些。

这些变和弦的运用不能完全等同于原先没有降的vi级、iii级和ii级,而是有一些自身的运动规律,朋友们需要自己做各种连续的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进行,也要尝试和不同的上两章中学过的和弦相联接,你会发现其中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16、七种屮惟纪调式

我们现在常用的人小调是经过长时期的筛选和优化的结果,在这Z前的中世纪时期,比较流行的育七种调成,被称为中古调式(当然,在这Z前和Z后也流行这很多其它种类的调式和一些属于特定民族的民族调式,而且在这七种调式Z前冇过一套名称类似但完全不同的屮世纪调式体系,本教程力求简单,把不太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去掉,在音乐史方面有很多忽略,望史学家不要和我叫真)。

七种调式分别为:伊奥尼3E(ionian) >多利ME (dorian) 弗里吉亚(phrygian) s利地亚(lydian) 混合利地亚(mixolydian) 爱奥利亚(aeolian)和络克里3E (locrian) © (七种调式的名称各种翻译材料会有所不同,如果有异议,均以这段中的中文和拉丁文对照为准。)这种体系也称为“调式体系”,区別于我们现在用的“大小调体系”。我们现在的大小调体系是从这七种调式中的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两种演变而来的,其它调式后来逐渐较少使用。

下面是以c为伊奥尼亚调式,所有调都采用同样的调号的排列方式。

下面是以c为调屮心音,所有调都采用不同调号的排列方式。

一般来说,现在在记谱上习惯把七种调式分成倾向于大调和倾向于小调的两类,分别按它们所倾向的大小调,再加上临时变化音来记谱。

倾向于大调的

这种方法非常便于记忆。我们通常称利地亚为大调升iv级,混合利地亚为大调降vii 级。

倾向于小调的

我们通常称多利亚为自然小调升Vi级,非里吉亚为自然小调降ii级,络克里亚为自然小调降ii级和V级。络克里亚应该说是最少运用的调式,因为它的V音,也就是非常重要的属音和主音的关系是减五度,很难给主音以建立调性的支持。

现在最长见的应该数多利亚,比如苏格兰民歌“绿袖子”,另外的例子述冇“出埃及记”和台湾歌曲“橄榄树”。

在爵士乐中,多利亚和混合利地亚两种是除大小调外最常见的调式。

17、基于调式体系的和弦及利用变和弦的突然换调。

山于非大小调体系的其它调式的和大小调的混用,我们乂可以得到很多丰富的和弦。比如大调的降vii级和弦、小v级和弦、小的降iii级和弦、小的降vi级和弦等。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混用所有的已知变和弦,使和声变得非常丰富。

这个例子中的结尾已经明显脱离原调,但仍然很自然,原因是变和弦用得越多,引进的调外音就越多,从而产生一种离心力,而调中心也越模糊,这种转调方式可以是一种没有过渡的换调。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在多个声部同时运用半音经过音,而这些半音经过音自身构成了和弦。这种半音经过和弦最长见的是iii7和ii7Z间的biii7和弦,在其它音级上也可以运用这类和弦。

而前瓯提到的下属和声组变和弦也可以解释为来自某种调式,比如那不勒斯和弦(bii级)来自弗里及亚,biii级和bvi级来自弗里及亚或爱奥利亚(自然小调)°另外重属和弦如果不解决,可以解释为来自利底亚。

另外还有一个巫要的和弦就是大调的小主和弦,通常用在传统和声中被称为“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场合下,这种用法比较常见于古典音乐。这种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换调前大调一定要己经建立起来,不然就很难让人信服是以大调开始的,另外,如果作为到一个新段落的过渡,效果比较好。

至此,我们转调的手法又丰富了很多,我们可以比较这些方法,那些基于属和弦的转调,无论是逐渐的还是突然的,都更常用于古典音乐,而现代流行音乐中,基于下属和声组变和弦和调式体系的和弦的突然换调则更长用,听起来也更自然。这是由于浪漫派以后,人们对于色彩更加重视,而调性屮心的强调就没有那么巫要了,因此出现很多音乐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很难说清楚是属于什么调中心的。

18、属和声组的变和弦,及一些不常用的但很有效果的变和弦

1)属和声组的变和弦主要是巫属和弦降5音、巫属导和弦降3音和属和弦降5音、导和弦降3音等。这些和弦更常用于古典音乐。

垂属和弦降了5音Z后,它的5音向属和弦的根音倾向更强,所以也更冇力。

当用巫属导和弦代替巫属和弦时,5音就变成了3音。(这个进行中的平行五度是不可避免的,被称为莫扎特平行五度。)

上血这种进行常常由巫属导到主四六和弦代替,然后再到属和弦,这种进行声部更加自然。然而,这时垂属导的7音将上行到主四六的3音,在c大调中就是be到e,而如果改写成壮到e就会更自然,通常和弦标记还和原来用be时一样。

和重属和弦相同,属和弦也可以降5音,导和弦也可以降3音。

导和弦降3音后,和前面第15节提到的那不勒斯和弦就非常接近了,只是多了一个7 音,两个和弦虽然在理论上完全不同,但在实际屮往往可以通用。

我们注意到这些和弦都有一个共同Z处,就是有一个“增六度”,在理论上增六度和小七度是完全不同的,曾六度是向外解决,小七度是向内解决。(一般來说,所有增音程都是向外解决,而减音稈都是向内解决。)

增六度转位后称为减三度,是向内解决,通常认为这种解决不十分自然,因此在占典音乐中比较倾向采用曾六度的排列法,而较少使其称为减三度,因此,所有这些帯增六度的和弦就比较少采用原位,而常采用转位。

和声知识点汇集(前十章)

?根底和声?课程知识点聚集 绪言 1、和声的概念 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古典和声的调式根底是大小调,根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那么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根底——调式 和声的根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古典和声的调式根底是大小调,根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

调。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那么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即表示为G大调,d那么表示d小调。 3、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 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由该调式的构成音组成,它通常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音构成。和弦通常以三度叠置而构成。大、小调中出现的和弦,是和声中常用的根本和弦,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 4、和弦的构成音: 和弦按三度排列时,和弦构成音从低往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5、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实际应用中,和弦可以任意排列。不管怎样排列,在三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即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为位,称为四六和弦。在七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就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五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三四和弦;低音为七音时为第三转位,称为二和弦。九和弦及其它高叠和弦一般只用原位。 6、和弦外音的概念及分类: 和弦以外的音即为和弦外音,可笼统地用“+〞标记。 和弦外音根据所处的节拍节奏位置可分为强外音和弱 外音两类。强外音有延留音〔标记为“留〞,见下例之a〕和倚音〔也可认为是无预备的延留音,标记为“倚〞,见下例之b〕。弱外音有经过音〔标记为“过〞,见下例之c〕、辅助音〔标记为“助〞,见下例之d〕、换音〔也可认为是跳进的辅助音,标记为“换〞,见下例之e〕、先现音〔标记为“先〞,见下例之f〕。

和声学小知识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和声很全面的学习知识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转一个老师的,大家一起看看吧。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 Ⅲ Ⅵ 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和声学小知识 (2)

和声学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 一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现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和弦分列如下: 根音功能种类符号 1 主和弦大三 T (或Ⅰ) 2 二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SⅡ 3 三级和弦(属类) 小三DⅢ 4 下属和弦大三 S (或Ⅳ) 5 属和弦大三 D (或Ⅴ) 6 六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SⅥ 7 七级和弦(属类) 减三DⅦ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二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三和声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

(完整版)和声基础教程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第一课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 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音 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 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 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具有 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 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这四 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 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 部)(Teno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谱例1、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

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 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谱例2 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内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4、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请参见谱例1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 5、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和弦中的某个音在旋律声部出现,我们称之为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现,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 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三音旋律位置(Third 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五音旋律位置(Fifth position)。 谱例3 6、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 spacing)是指和弦在纵向排列时,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原位的三和弦纵向排列时有两种排列的方式。 ①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内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

和声基本知识

和声基本知识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 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 置。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 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和声学的基础知识.doc

和声学的基础知识 1、人小二和弦、人小调中的主、属、卜属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Z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Z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Z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Z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Z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卜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卜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 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Z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级亦被称为“导音”)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卜•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这个进行是術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巫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Z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自接接卜•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Z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但现代流彳丁音乐屮,这种***完全被扌J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计-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 “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置。

和声学

和声学 一、和声学基本概念与原位正三和弦基础 ·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中,声部的纵向结构与横向连接的一门学科。对于大小调体系而言,和声学的研究对象纵向结构与横向连接的主要体现在于和弦与和弦的连接。 ·大小调体系和声即为调性和声、功能和声。它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晚期,成熟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在浪漫主义时期,以德彪西(全音)、瓦格纳(半音)为代表达到巅峰。 大小调体系和声的基础调式: 大调中以自然大调为主,辅以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极少使用)。 (以C自然大调为例) 小调中以和声小调为主,辅以自然小调与旋律小调。 (以c和声小调为例)注意:和声小调需要升高导音(VII级音)。 以四个声部为基础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本思维。因此,基础和声训练一般是由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宗教合唱的四部和声写作开始入门。

四部和声写作的格式要求为:使用大谱表,高声部与中声部写在高音谱表,次中声部与低声部写在低音谱表,高声部与次中声部的符干向上,中声部与低声部的符干向下。 各声部称谓如下图所示: 在四部和声的纵向排列上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避免超开放:即上方三声部中,相邻的两声部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个八度;低声部与次中声部不得超过两个八度。 2、避免声部交叉:即在四声部中,任意一较高声部不得低于较低声部。 关于纵向排列方式:以上方三声部,相邻两声部之间所形成的两个音程能否插入和弦中的其他音为依据,可以将和弦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下面以C和弦为例: 1、开放排列:

g1与e2之间可以插入c2; c1与g1之间可以插入e1。 上方三声部,任意两相邻声部之间都不能插入其他的和弦音。 正三和弦分为三个: 1、在主音上建立的三和弦为主和弦T onic(简写为T) 2、在属音上建立的三和弦为属和弦Dominant(简写为D) 3、在下属音上建立的三和弦为下属和弦Subdominant(简写为S)。以C自然大调为例: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收藏)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收藏) 和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和声的定义、和声的构成要素、和声的分类和 和声的叠置方式等内容。本文将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和声学。 一、和声的定义 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音(音高不一定相同)同时出现并按照一定的规 则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和声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 能够为音乐增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二、和声的构成要素 和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声部、音程、和弦和音乐规则等。 1.声部:和声中的不同声部是由不同乐器或人声所演奏或演唱的部分。常见的声部有高音、中音、低音等。在和声中,不同声部的音高和音色可 以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音乐作品的整体效果。 2.音程: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在和声学中,音程被用来描述 和声中不同声部之间的音高关系。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纯五度、纯八度等。 3.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程按一定规则垂直叠置而成的音群。 和弦的基本构成是根音、三音和五音,其它音程构成的和弦被称为延伸和弦。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二加五和弦等。 4.音乐规则:音乐规则是指在和声学中约定俗成的音乐组织法则。例如,音乐中规定的常用和声进行方式、音乐的调性体系等。遵循音乐规则 可以使和声更加和谐统一,增加音乐的美感。

三、和声的分类 和声按照和音的稳定性可以分为稳定和声和不稳定和声。稳定和声是指和音结构稳定、听起来和谐的和声;不稳定和声是指和音结构不稳定、听起来紧张的和声。 稳定和声包括三和弦、室内和声和常用和声等。常用和声是指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和声,按照不同音调的音程关系,可以分为大调和小调。 不稳定和声包括增四和弦、减五和弦、变位和弦等。这些和弦通常具有不稳定的音程关系,能够创造出紧张的音乐氛围。 四、和声的叠置方式 和声的叠置方式可以分为平行和声和声分解两种。 平行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在音程上一起运动,保持相同的间距关系,从而形成和声效果。平行和声常用于弦乐四重奏、合唱和声等音乐形式中。 声分解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中的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另一个声部上下运动,形成和声效果。声分解常用于和声的充实和延伸。 以上是对和声学基础知识的总结。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和叠置方式等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和声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和声学,可以提高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水平,丰富音乐的内涵。

和声知识点汇集(前十章)

《基础和声》课程知识点汇集 绪言 1、和声的概念 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则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基础——调式 和声的基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

调。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则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即表示为G大调,d则表示d小调。 3、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 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由该调式的构成音组成,它通常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音构成。和弦通常以三度叠置而构成。大、小调中出现的和弦,是和声中常用的基本和弦,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 4、和弦的构成音: 和弦按三度排列时,和弦构成音从低往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5、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实际应用中,和弦可以任意排列。不管怎样排列,在三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即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为位,称为四六和弦。在七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就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五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三四和弦;低音为七音时为第三转位,称为二和弦。九和弦及其它高叠和弦一般只用原位。 6、和弦外音的概念及分类: 和弦以外的音即为和弦外音,可笼统地用“+”标记。 和弦外音根据所处的节拍节奏位置可分为强外音和弱 外音两类。强外音有延留音(标记为“留”,见下例之a)和倚音(也可认为是无预备的延留音,标记为“倚”,见下例之b)。弱外音有经过音(标记为“过”,见下例之c)、辅助音(标记为“助”,见下例之d)、换音(也可认为是跳进的辅助音,标记为“换”,见下例之e)、先现音(标记为“先”,见下例之f)。

基础和声知识

第一章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是和声学的基础 1.各声部名称及相应音域: 四声部与人声的四种类型的对应关系,相应的音域: 1) 高音部(女高音)音域: 2) 中音部(女低音)音域: 3) 次中音部(男高音)音域: 4) 低音部(男低音)音域: 高音、中音、次中音合称“上三部”、高音、低音合称“外声部”、中音、次中音合称“内声部”、最高的声部也称作“旋律声部”。 2.和弦重复音: 所谓重复就是和弦中的某一个音出现在两个声部中。一般情况下重复根音。(四部和声写作的初期,和弦必须重复其根音,此为严格重复。) 3.四部和声的基本写法(记谱方法): 1) 各声部不要超越音域,高音、中音部记在高音谱表上,次中、低音部记在低音谱表上。 2) 高音、次中音部音符干向上,中音、低音音符干向下。 注意:声部交叉(交错):无论是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三和弦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所谓声部交叉就是——次中音不高于中音部、低音部高于次中音部或高音部低于中音部。 除次中音与低音部之间可以超过八度音距外,上三部邻近的两声部之间都不可以超过八度。否则,就会使上三部某两声部之间音距过宽,失去相互扶持——音响空虚,构成“音部超越”的错误。 4.旋律位置: 当和弦的某一音在高音部呈现时,叫做和弦的旋律位置。 三种旋律位置:根音(“1”或“8”)、三音(“3”)、五音(“5”)位置。 5.排列法:有密集与开放的两种排列法。 密集排列法:上三部每相邻两部之间相隔三度或四度的音程。 开放排列法:上三部每相邻两部之间相隔五度或六度的音程。 无论是哪一种排列法,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从同度一直到两个八度(有时可以更远)。 三和弦在重复根音的情况下,由于有两种排列法,而每种排列法又有三个旋律位置,因此,每个三和弦都可以叠置变化为六种式样。 C大调:Ⅰ、Ⅳ、ⅤA小调:Ⅰ、Ⅳ、Ⅴ 第一章.四部和声习题 习题 1.G大调、E小调、降A大调、F小调:主和弦的六种式样。 2.降B大调、D小调、A大调、升F小调:下属和弦、属和弦各自的六种式样。 G大调: E小调: A大调: 升F小调: D小调: 降B大调: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与归纳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与归纳 和声学(Harmony)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多个音的同时发 声所形成的音乐效果和规律。它是音乐中的一门学问,研究声音之间 的关系、和声的构建和发展规律。本文将对和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 结与归纳。 一、和声构建的基本元素 和声学的构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元素:音高、音程、和弦、和声进 行和和声体系。 1. 音高 音高是指音的高低,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不同音的音高差 异可共经一个八度来表示。 2. 音程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差距,可由线性上下行的音符间隔来表达。 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纯五度、纯八度等。 3. 和弦 和弦是指由多个音同时发声组成的音乐效果。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四和弦等,它们由特定的音程构成。 4. 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和声的一种演奏方式,即由不同音阶、音程和和弦的组合构成的演奏方式。和声进行常使用特定规则和顺序进行构建。 5. 和声体系 和声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和声规则,将和弦和音程结合起来构建和声。常见的和声体系有西方的调式体系和东方的琶音体系等。 二、和声学的基本规则 和声学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规则,用于指导和声的构建和演奏。 1. 和声按照调性进行 和声通常按照所使用的调性进行构建,调性是指以某个音(称为“主音”)为中心,围绕其上下行演奏的音程和和弦。调性使得和声具有统一的基调和音乐效果。 2. 和声应遵循音程规则 和声中的音程有一定的规则,遵循这些规则可使和声音乐效果更加和谐。常见的音程规则有避免平行五度和八度等。 3. 和声进行应平衡 和声进行中,不同声部的音高和弦应平衡,使得整个和声听起来和谐统一。 4. 和声进行应注意变化

和声学知识点全部

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和感知的科学领域。它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从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到人类如何听到和解释声音。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声学的 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压力波。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导致周围媒介(如空气)中的分子振动。这种振动以压力波的形式传播,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这种压力波的感知。 第二步: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当物体振动时,它通过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来产生声波。这些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和传递能量来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媒介的性质,如温度、密度和湿度。 第三步: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许多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以赫兹(Hz)表示。振幅是声波的最大偏离位置,可以表示声音 的响度。波长是声波的长度,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和传播速度。 第四步:声音的测量声音的强度可以通过分贝(dB)来测量。分贝是一种相 对单位,用于比较不同声音的相对强度。人类可以听到的最低声音级为0分贝, 而常见的日常噪音可以达到60-70分贝。 第五步: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用于感知声音的器官。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接收声音并将其引导到中耳,中耳包含鼓膜和听小骨,它们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耳。内耳包含听觉神经,它们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进行解码和理解。 第六步:声音的应用声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音乐领域,声学研究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共鸣等特性,帮助音乐家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在通信领域,声学研究声音的传播和传输,帮助改进电话、无线电和音频设备的性能。此外,声学还应用于声纳、医学影像和环境噪声控制等领域。 总结:声学是一个涵盖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领域。通过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以及人类如何感知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学的基本知识点。声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音乐、通信、声纳和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声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现有的声音相关技术。

和声基础知识

和声基础知识 和声基础知识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论的一般观念而论,和声是与对位(即通常所说的“复调”)相对应的技术范畴。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一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中,和声一直被看成是对位的基础。 和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本属性。 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 (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 (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 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和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大小调和声 大小调和声,是建立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基础之上的一种和声体系。大小调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这个体系基本语汇的构成以及应用的逻辑。

大小调和声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泛音列枣反映发声物体振动规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联系。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罗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十九世纪和声又分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这既是同一体系不同历史阶段风格特征的表现,也是和声学由浅入深两个阶段的标志。 瓦格纳之后,大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因为德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 四部和声写作 一般的和声教学,都愿意以四部合唱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形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种形式简单、明晰、易于掌 握,而且也是由于它恰好与大小调和声早期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脉相承。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达到对整个体系本质上的理解。此外,四部和声的结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响结合的普遍规律,把它作为和声写作基础训练的中心课题来做,亦有得于向室内乐、交响曲等更复杂的创作形式过渡。 声部名称、音域、记谱法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 一、和声学基础 1.音程: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了解音程的分类和特点是学习 和声的基础。如纯五度和纯八度音程都是稳定和谐的音程。 2.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同时发出的组合。了解和弦的构成和 类型是学习和声的核心。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和四和弦,如C大三和弦由 C、E、G三个音组成。 3.和声规则:和声规则指的是和声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避免 平行五度和八度、合适的声部运动等。掌握和声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流 畅和谐的和声。 4.调性和调式:调性是指以一个音为重心,构成一个音阶和和弦的体系。掌握调性和调式是了解和声的基础。常见的调性有C大调、a小调等。 二、和声学习的方法 1.音乐理论课程:学习音乐理论课程可以系统地学习和声学的基础知 识和规则。可以参加学校或乐器学院的音乐理论课程,或找一位经验丰富 的音乐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2.乐曲分析和模仿:选择一些经典的乐曲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和声 特点。同时可以尝试模仿其中的和声写作方法,逐渐提升自己的和声水平。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学习,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和声练习:进行和声练习可以提高和声写作的能力。可以从简单的 音程、和弦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练习包括和声线性的写作、和声转 位以及和弦的变化等。

4.多听多唱:多听多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和声。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听唱,同时关注其中的和声特点。尝试唱出和声中的各个声部,感受其中的音程和和弦。 5.创作实践:在学习和声的过程中,进行实际的创作可以加深对和声的理解。可以从简单的和声模式开始,逐渐发展到创作完整的乐曲。在创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已学的和声知识,不断提升和声水平。 总结:和声学基础和和声学习的方法是学习和掌握和声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和声规则,提升和声写作能力。通过分析和模仿经典乐曲以及多听多唱,我们可以感受和声的美妙,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的和声学习有所帮助。

学习和声的预备知识

学习和声的预备知识 一、十一个基本概念: 1.调式: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 ..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叫调式。 (调式与风格有关) 2.调:即调式中主音的音高位置。(调与音区有关) 3.调性:调式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叫调性。包括主音高度和调式类 别。 4.音阶: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 列起来,叫音阶。 5.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按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叫音列。 区别:音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调式的规律。 音列:只能是构成调式的素材。 6.调式音级:在调式体系中,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有特 定调式意义的音级。 7.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起支柱作用给人以稳定感的音。 8.主音:稳定音中最稳定的,具有中心作用的音。 9.不稳定音:具有不稳定感的音。 10.倾向:不稳定音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 11.解决:不稳定音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叫解决。 二.多声部音乐中的关系: 1.纵的关系和弦和声学⑴稳定和弦:主音上的三和弦。

⑵不稳定和弦:非主音上的三和弦。 2.横的关系旋律复调学⑴支声复调: ⑵对比复调: ⑶模仿复调: 三、调式的分类:(40种) ㈠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⒈五声调式:P48 例78 ⑴定义:按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五声调式。 ⑵特点:①缺少半音和三整音,宫角之间形成大三度。 ②以大二度和小三度而构成的“三音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 行的基础音调。P47 例77 ⑶类别:宫调式: 1 2 3 5 6 1 (五种) 商调式: 2 3 5 6 1 2 角调式: 3 5 6 1 2 3 徵调式: 5 6 1 2 3 5 羽调式: 6 1 2 3 5 6 ⒉六声调式:P52 例88 ⑴定义: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清角或变宫,而形成。 ⑵特点:增加了半音音程。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推荐)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论的一般观念而论,和声是与对位〔即通常所说的“复调”〕相对应的技术范畴。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一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中,和声一直被看成是对位的基础。 和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本属性。 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和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大小调和声 大小调和声,是建立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基础之上的一种和声体系。大小调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这个体系基本语汇的构成以及应用的逻辑。大小调和声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泛音列棗反映发声物体振动规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联系。 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罗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十九世纪和声又分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这既是同一体系不同历史阶段风格特征的表现,也是和声学由浅入深两个阶段的标志。瓦格纳之后,大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因为德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 三、四部和声写作 一般的和声教学,都愿意以四部合唱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形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种形式简单、明晰、易于掌握,而且也是由于它恰好与大小调和声早期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脉相承。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到达对整个体系本质上的理解。此外,四部和声的结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响结合的普遍规律,把它作为和声写作基础训练的中心课题来做,亦有得于向室内乐、交响曲等更复杂的创作形式过渡。声部名称、音域、记谱法四部和声的写作中,各声部的名称分别为高音声部〔一般也称“旋律”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四个声部的音域限定,与一般混声合唱队相同。声部交叉棗相邻声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颠倒,会破坏音响的自然平衡,应当防止。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各类和弦的音数是不尽相等的。在三度叠置的和弦系列中,三和弦只有三个音,七和弦有四个音,九和弦有五个音,还有六个、七个、以至音数更多的和弦。这些音数不等的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必然会遇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问题。除了考虑和弦的音数差异,音的重复与省略还有更重要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推荐)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推荐)

一般的和声教学,都愿意以四部合唱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形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种形式简单、明晰、易于掌握,而且也是由于它恰好与大小调和声早期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脉相承。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达到对整个体系本质上的理解。此外,四部和声的结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响结合的普遍规律,把它作为和声写作基础训练的中心课题来做,亦有得于向室内乐、交响曲等更复杂的创作形式过渡。声部名称、音域、记谱法四部和声的写作中,各声部的名称分别为高音声部(一般也称“旋律”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四个声部的音域限定,与一般混声合唱队相同。声部交叉棗相邻声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颠倒,会破坏音响的自然平衡,应当避免。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各类和弦的音数是不尽相等的。在三度叠置的和弦系列中,三和弦只有三个音,七和弦有四个音,九和弦有五个音,还有六个、七个、以至音数更多的和弦。这些音数不等的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必然会遇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问题。除了考虑和弦的音数差别,音的重复与省略还有更重要的出发点,那就是和弦的音级地位以及各和弦音

在和弦结构中的地位。由于这里的情况变化多端,需要结合着每个和弦的使用而具体地加以研究,故先不作一般性的概括。排列法从声部间的距离来看,四个声部的排列有两种基本形式:开放排列棗上方三个声部相邻者之间的音程在五 度以上(但不可超过八度),可获得协调、均衡的和声音响,个别声部的进行亦比较清晰。密集排列棗上方三个声部相邻者之间的音程不超过 四度,可获得[FS:PAGE]浓厚、浊重的和声音响,带状的线条将掩盖个别声部的进行。写作中,两种排列法均可根据音乐表现或声部进行的需要,分别、交替或混合使用。作为和声基础的低音声部,它和次中音声部的音程不涉及声部的排列形式,一般允许在同度和十二度的范围内活动,最大距离不应超过十五度。上方三个声部相邻者之间的音程超过八度,或低音与次中音声部间的音程超过十五度,叫做超开放排列。这样的写法会影响和声的凝聚力,应当避免。 四、和声分析 和声学习中的写作训练必须与分析结合进行。四声部写作中所沿用的那些技术“规范”,都是从一定历史时期大量成功作品的和声经验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