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时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十课时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十课时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十课时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其功能是。

2.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在体表有时也能触摸到的血管是;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浅的

部位,在体表就可以看到的血管是;数量多、分布广、最细的血管是。

3.人的心脏有个腔,分别是、、、。人的心脏大小与相

近。

4.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时容易与氧,在氧浓度低时与氧,

因此红细胞具有的功能。血液中的含量过少,人会出现贫血。

5.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血细胞凝集成团,阻碍,甚至导

致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要坚定,输血的原则是。

6.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

7.人体将体内的、多余的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8.尿液是在肾脏的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的滤过作用和的重吸收

作用两个过程。

9.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和尿素等物质,都

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10.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全部的和部分被

肾小球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

第十一课时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元又称,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

括和两部分。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且把它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2.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后者包括

脑神经和。

3.脑由、和三部分组成。在上有主管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

视觉等活动的高级中枢。有“生命中枢”之称。的作用在于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4.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活动的基本方式。

5.人体具有许多不同的反射活动。有些反射活动是生来就有的,这类反射叫做,例

如:。有些反射活动是在上一种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这类反射叫做,例如:。

6.近视眼是由于过长或曲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导致的,可以通

过配戴合适的进行矫正。

7.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称为,这些物质的作用是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

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8.每人的尿液能引来许多蚂蚁,原因是此人的尿液中含有,测量此人的血液中的物质含量,

含量比正常人高的是,含量比正常人低的是。

第十二课时运动与行为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人体的骨骼有块骨组成。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和三大部分。

3.骨的连结有三种形式:、和。两骨间

叫做关节。

4.骨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5.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前者在中间,呈红褐色,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外面包有

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和。后者在两端,呈白色,由结缔组织组成。

6.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的支配下,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如:曲肘时,以为主的曲肌肌群受缩,以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

7.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和、和等;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和两大类。

第十三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

1.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多数能以状态散发到植物体外,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作

用。绿色植物完成此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

2.叶片上的是植物散失水分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它是由一对形的细胞构成

的,它的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形式送入大气,然后水以的形式落到地面。

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一部分渗入地下被植物吸收,经作用再返回大气。

这就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循环的过程。

4.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原料是和,产物是和。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多数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并不断消耗各种生物通过作用释放的,如此生生不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填写以下反应式:

光合作用

()+水有机物+()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烧

5.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物种类的

多少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又有一定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反之,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

6.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时,生态

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防止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维持。

第十四课时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人类的生殖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男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具有产生和

分泌的作用,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具有产生和分泌的作用。

2.在女性输卵管里,和相遇,结合形成过程叫做受精。的形

成,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

3.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逐步形成胚胎。人体的胚胎主要是在母体的内发育,可以通过

脐带从处获得营养、排出废物,大约经过天,胎儿生长发育成熟,从母体分娩而出。

4.人体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等几个阶段。其中是人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这个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是和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的发育和的成熟。

5.动物的种类繁多,受精方式可分为受精和受精,生殖方式主要有和两

种。我们常见的动物中,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孵化

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细胞提供的。而猪、马、牛、羊和人等胎生动物,胎儿是通过胎盘获得营养的。

6.鸡卵的结构中,最外层坚硬的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储存并提供胚胎发育所需

的空气,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胚胎发育形成的雏鸟,刚出壳就能自行觅食的,叫,如鸡、鸭等;新生的雏鸟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叫,如家鸽、燕子等。

7.青蛙的发育经历了、、、等四个时期,蝌蚪和成娃在形态结构和

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变化,所以,青蛙的发育属于发育。

8.家蚕的发育经历了、、、等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

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发育,具有这种发育类型的动物还有蜜蜂、蚊、苍蝇等。

第十五课时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通过传粉、,能结出和,这就

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绿色开花植物的雌蕊中,最主要的结构是,其中含有胚珠。每个胚珠中都有一个比较大

的和两个。当花粉管穿越柱头、花柱进入胚珠后其末端破裂,就能释放两枚。

一枚和结合,形成,将来发育成;另一枚和两个结合,形成,将来能发育成。和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

两个分别与和结合的过程,则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

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后,能发育成果实,能发育成种子。

3.植物依靠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营养繁殖。常见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有、、。

4.各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结构相似,都有和。

其中是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5.蚕豆种子有片子叶,营养贮存在里;玉米种子有片子叶,营养贮存在

里。

6.通过实验探究得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要有的

胚;外界条件是要有、、。

7.种子萌发时,首先破皮而出,发育成;接着,伸长,将顶出,逐渐发

育成和。

8.芽有多种类型,能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叶芽的结构中,叶原基能发育成,幼叶

能发育成,芽原基能发育成,芽轴能发育成。

第十六课时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1.自然界中,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差

异的现象叫做。

2.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每种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它们在体细胞中都

是存在的。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分子。是生物体的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做,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一般

用字母,隐性基因一般用字母表示。

4.人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染色体,对是染色体。与性别

决定有关的是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用字母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字母表示。

5.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分别只有体细胞中的,均为条,这对维持后代性

状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6.致病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人就会患遗传病。遗传病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

还会降低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所以我们应采取、、等积极的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7.正常的绵羊变异为短腿的安康羊,短腿的安康羊产生的后代也是短腿的羊,这种由遗传物质改

变引起的变异叫做的变异。把小麦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就能结出饱满的麦穗。把这种饱满的麦粒种在贫瘠的土壤里,结出的麦穗籽粒小而且不饱满,这种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叫做变异。

8.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使培育出的生物可能表现出转入

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种技术叫做技术。

第十七课时生物进化的长河

1.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于。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可

以形成简单的,进而推测原始生命是由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在极其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积累,相互作用逐渐演变而来的。

2.能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分析:原始生命在原始

海洋中不断繁殖、进化,经过漫长的历程,分别进化为各种植物和动物。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到,从到,从到。

3.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提出了解释生物进化的理论: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

适生存、被淘汰的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

4.菊花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菊花在颜色、形态等方面都有差别。这些品种的产生是长期的

结果。

5.对在工业污染区深色华尺蛾占多数现象的解释是,由于工业污染区的树干变黑,浅色的华尺蛾

栖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华尺蛾栖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不易被发现而生存下来。经过这种的作用,工业污染区深色的华尺蛾就占多数了。

6.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根据大量化石和分子生物学材料推测,人类是由进

化而来。

第十八课时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1.人体具有三道免疫防线,抵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

原体都有抵御作用,叫做免疫,而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细胞在某种病原体(抗原)进入人体后产生抵抗该抗原的,消灭抗原。这种免疫叫做免疫。

2.是当今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

3.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或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性

和性的特点。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

施就是切断其中的环节,无论那个环节被切断,传染病都不能流行。

5.病毒没有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病毒是由的外壳和里面的组

成。

6.艾滋病是通过艾滋病患者的、、、、等体液来传染的。艾

滋病病毒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失。患者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艾滋病应以预防为主。

第十九课时健康的生活

1.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要坚持的原则,运动量

要;其次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另外,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因为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利于人体各部位的的发展。

2.通过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说明对健康的危害。作为青少年,应该自

觉地开展禁烟活动,养成的好习惯。

3.科学研究证明,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和等。这些

物质进入人体,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4.每年的是国际禁毒日。毒品会、和。我们要学会

自觉地,懂得珍惜生命。

5.面对急病或受伤的同学、亲人及其他伤员,特别是受伤较重的情况下,拨打“”急救电

话是抢救伤者的最佳方法。“OTC”是药的标志,药要凭国家规定的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第二十课时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已被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等一系列问题,给自

然资源、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3.人口的过度增长,就会出现粮食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给自然资源、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4.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衰减的趋势,人类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依法保护生物

多样性、建立、采取的措施、用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使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和协调一致。

6.生态农业和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充分利用和土壤资源,可以促

进生态系统内和的运转利用,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而提高废弃物的率是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实现生产的最佳途径。

第四章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一、本章教材分析: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 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始终处于不断地变化,形成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建构生命本质的观念,认同并欣赏生命的“巧然天成”,形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爱。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形成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并将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分析推理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二、课题: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4章的基础,以具体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类型与特征,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 TP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ADP相互转变的特性,A 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催化效率高、转移性高。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反应是通过酶调节控制的,为此酶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酶的应用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高中学生对酶的名词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及其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了酶的专一性与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材中的“小金鱼”、“广角镜”、“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为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素材,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试题 [A型题:单选] 1.缺钾性碱中毒时,尿液呈现:A A.酸性尿 B.碱性尿 C.酸、碱度正常 D.蛋白尿 E.血尿 2. 输入大量库存全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是:C A.氢离子经消化道丢失过多 B.氢离子经肾丢失过多 C.柠檬酸盐经代谢后生成HCO3-增多 D.碳酸根离子在血中含量过多 E.库存血中钾离子含量低A 3.经消化道丢失氢离子过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不包括:D A.胃管引流 B.高位肠梗阻 C.大量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D.氯摄入不足 E.幽门梗阻 4.高位肠梗阻出现的剧烈呕吐易引起:B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5.甘草摄入过度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C A.对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 B.对用生理盐水治疗后无效 C.尿液呈碱性 D.尿液酸碱度正常 E.尿中氯含量高 6.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提示:B A.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7.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C A.血清K+减少 B.血清CI-减少 C.血清Ca2+减少 D.血清Na+减少 E.血清H+减少 8.引起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包括:B A.老年性肺气肿 B.气道异物堵塞 C.胸廓畸形 D.重症低钾血症 E.重症肌无力 9. 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生化指标变化是:C A.血浆PH趋于降低而SB、AB、BB和PaCO2均下降 B.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 C.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PaCO2>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 类型血流方向 结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 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 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 小的静脉 极薄(仅一层上皮 细胞) 极小(只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 极慢 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 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 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 血细胞结构图 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 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主动脉 肺肺动脉 肺肺静脉 心脏结构图 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4、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 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 房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概念 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肺静脉、其他动脉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其他静脉 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 流动脉血 流静脉血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全身毛细组织O 上下腔 CO 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 血管网 细胞 2营养物质静脉 肺动脉 细血管网肺静脉 CO 2 O 2 肺泡 2废物 左心室右心室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同步测试(解析版)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2.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在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C.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某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3.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人体的() A.动脉 B.静脉 C.神经 D.毛细血管 4.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图,图中b排出人体的途径有()条 A.1 B.2 C.3 D.4 5.澳大利亚人詹姆斯?哈里森18岁开始献血,如今已经献过1000多次血.你知道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多少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A. 1200~1500 B. 800~1000 C. 400~600 D. 200~300 6. 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如果有一个重伤病人他的血型是B血型,则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A. AB型、O型 B. A型、B型 C. AB型、A型 D. B型、O型 7.下列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 呼吸系统 B. 泌尿系统 C. 皮肤 D. 大肠 8.贫血患者应多吃含有某种物质丰富的食物,它们是() A. 蛋白质和铁 B. 蛋白质和锌 C. 锌和碘 D. 铁和锌 9.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箭号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为主动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B. ②为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C. ③为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D. ④为上下腔静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校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学课时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3、了解汗形成的过程及排汗的途径。 教学重点 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挂图、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分析尿液的形成 读书P 22分析尿液的形成内容 、 完成 1、尿的形成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结合阅读P 22图14-17尿形成的示意图(或者右图)完成:①从动脉运输来的血液中含有代谢产生的 ,经过 送入肾小球对血液进行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 ,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过程。②滤入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 ,两个肾每昼夜形成大约150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 等物质。③原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 ,因此不能白白浪费。在原尿流经 时,其中含有的有用物质被 进行了 ,而重新回到血液中,这个过程叫 。是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重吸收的过程。④经过上面两个主要过程,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就是 ,每昼夜一般为1.5L 。这种液体中含有 、 和 等物质。 ⑤阅读P 23最上面的小资料,了解三种液体之间的差异。 填写 A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有 ;B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与血液相比尿液中不含有 。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 。如果某患者在尿检的时候,发现有血细胞或者有蛋白质,则可能发生了 等疾病 二、尿的排出 1、了解尿排出的途径 →肾盂→输尿管→ → →体外 2、排尿的意义 看书P 24第1自然段了解 3、维持体内水平衡的重要性 看书P 24第2自然段了解 三、汗液的排出 1、流入口的汗是咸的,因为其中含有 。 2、汗是由 形成,并通过它细长的 排出体外。 教学反思 2019年 9 月 2 日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酸碱平衡失调

第三章酸碱平衡失调 机体内环境中适宜的酸碱度就是维持正常机体组织、细胞进行代谢与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在正常条件下血浆的酸碱度在很狭窄的范围内波动,动脉血pH始终恒定在7、35~7、45,平均值为7、40。我们把机体这种处理血液中酸碱物质含量的能力,以维持内环境中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这就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虽然机体对酸碱负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与有效的调节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许多因素如酸碱物质超量负荷,或酸碱调节机制障碍等,将导致体液酸碱度稳态的破坏,这种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失调(acid-base disturbance)。在临床实践中,大多的酸碱平衡失调就是某些病理过程或疾病的继发性变化。一旦酸碱平衡失调,就会增加病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对患者的诊疗、预后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酸碱平衡失调往往就是疾病治疗成败的关键。 本章以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为基础,阐述正常机体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分节叙述各类酸碱平衡失调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为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指导。 第一节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尽管机体不断体外摄入与代谢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但血液pH却不会发生显著波动,这就是由于机体对酸碱负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与有效的调节能力,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机体体液酸碱度由多种生理机制协同调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血液缓冲调节机制、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与肾的调节机制(图3-1)。 图3-1 酸碱平衡缓冲调节、肺调节与肾调节示意图 一、血液缓冲调节机制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章的基础,以具体的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与ADP相互转变得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地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能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高。高中生对酶的名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以及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酶的专一性和酶分子结构的关系。还要通过广角镜和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设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酶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ATP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和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最后课本用流通着的能量货币,形象地对ATP进行了比喻。 二、学情分析 本节主题内容抽象,需要一定的化学基础,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前面的知识基础学习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而特点。利用实验探究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关于ATP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ATP的结构图,自学全称、结构、功能,着重讲解结构简式中各个字母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理解酶的概念和成分,理解酶的生物学特性。 4.理解ATP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过程与方法 1.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及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新陈代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体现在 组成生物体物质的不断自我更新。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2)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3)酶的作用特性和特性。 (4)ATP化学组成的特点以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导学案苏科版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液组成。 2、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2)、心脏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4、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

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包括A型、型、型、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或收缩压超过 18、7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或舒张压低于8kpa 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的排出: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皮肤:表皮:角质化的细胞;深层细胞(分裂能力,使皮肤再生);真皮:弹性纤维(弹性);胶原纤维(韧性);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练习:

15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2018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2018娄底)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A. 尿素 B. 多余的水 C. 二氧化碳 D. 无机盐 2. (2018娄底)人体中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B.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 C. 同一个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D.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 3. (2018衡阳)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以下能正确表示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方向的是() A. 心房→心室→动脉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室→心房→动脉 D. 动脉→心室→心房 4. (2018衡阳)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 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 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5. (2018淄博)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 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C. 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D. 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6. (2018雅安)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浆 7. (2018雅安) 张华同学在家发生意外,失血过多,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8. (2018雅安) 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A. 动脉→心室→心房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动脉→心房 9. (2018自贡)某同学是A型血,按照ABO血型输血关系表,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单选题 1. 下列对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 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某些RNA也是酶 D.酶活性随温度增加而增强 2.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3. 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的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适于除去细胞壁的物质是 A.盐酸B.脂肪酶C.纤维素酶D.氢氧化纳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酶的催化效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C .酶在反应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化 D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5. 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解为氨基酸,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特异性 6. 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A .胃不能及时排空B .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 .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 .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7. 习惯上,酶的命名是根据A .来源 B .催化的反应物 C .没根据 D .A 与B 均是 8. 在酶的特性中,与催化功能无关的一项是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不稳定性 9. 下列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是 ( ) A .将FeCl 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H 2O 2的甲、乙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释放氧气的速度远远大于甲试管 B .将10%的淀粉酶和稀释10倍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淀粉分解的速度基本相等 C .将相同数量的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发现甲试管中分解淀粉的速度比乙试管中的快 D .将淀粉酶液等量加入盛有等量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乙分别保温在10℃和30℃条件下,结果乙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快于甲 B .酶 A .细胞膜 0.青霉素就是通过抑制形成细胞壁的()来杀灭病菌的。1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3酸碱平衡紊乱-韩敏

酸碱平衡紊乱一.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硫酸 B.尿酸 C.碳酸 D.磷酸 E.乳酸 [答案] C 2.挥发酸是指: A.磷酸 B.尿酸 C.硫酸 D.碳酸 E.乳酸 [答案] D 3.机体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缓冲对是: A.碳酸氢盐缓冲对 B.磷酸盐缓冲对 C.蛋白质缓冲对 D.血红蛋白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A 4.机体缓冲挥发酸的主要缓冲对是: A.碳酸氢盐缓冲对 B.磷酸盐缓冲对

D.蛋白质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C 5.机体缓冲碱性物质的主要缓冲对是: A.磷酸盐缓冲对 B.碳酸氢盐缓冲对 C.蛋白质缓冲对 D.血红蛋白缓冲对 E.有机酸盐缓冲对 [答案] B 6.血浆pH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缓冲对的浓度比? /H2CO3 /H2P04- /HPr /HHb /HHb02 [答案] A 7.正常人动脉血pH为: 答案] C 8.正常人SB与AB相等,平均为: mmol/L mmol/L mmol/I, mmol/L mmol/L

9.下列哪项是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严重腹泻 B.严重糖尿病 C.大量服用氯化铵 D.肾功能不全早期 E.肾小管排酸障碍 [答案] B 10.下列哪项是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酒精中毒 B.休克 C.肾功能不全早期 D.大量服用阿司匹林 E.严重贫血 [答案] C 11.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下列哪项最重要的? A.红细胞内H2C03释放入血 B.血中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血中K+向细胞内转移 D.主要由磷酸盐的酸化加强,增加H+排出 E.主要由铵盐排出增强,增加H+排出 [答案] E 12.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表现为: 肾内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_Na+交换减少 H+释出 +_Na+交换增强 H+释出 +_Na+交换减少 H+内移 +_Na+交换增强 H+内移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随着呼吸、吞咽等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后,各种细胞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以为外来的微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他体内遗传菌因控制下,构成了生物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组胚、解剖及其他各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或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群结构,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

皮肤黏膜名言系统,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民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生,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魏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5、“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中的“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细胞B.微生物细胞 C.人体中的各种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 6、对最后一段引用魏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知识点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管壁、管腔、 弹性 管壁、管腔、弹性管壁由层细胞 构成 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流速度管内血细胞只能通过 个,血流速度 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 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 位.(能出现脉搏现象 的是动脉) 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 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 管)或较深的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4.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次。 5.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_____方,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相似。 6.心脏壁主要由构成,壁内有心腔。心脏分为腔,分别、、、 ,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 7.左心房连通,右心房连通,左心室连通,右心室连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血液只能由流向流向而不能倒流。 8.血液由和组成,血细胞包括、、。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是,呈色,下层是,呈色; 不加抗凝剂上层是,下层是。 9.血浆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运载、运输和的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和的功能,白细胞具有和的作用,血小板具有、的功能。 10.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减少;炎症增多。贫血使血液运输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和铁丰富的食物。 11.人类的血型系统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血型系统,它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血为原则,成年人的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一次献血范围200-400ml。 13.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______。 14.人体内血液在和全部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人 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的运 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15.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 进行的,并且在_______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16.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7.经过体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血变为血. 18.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范围是90—140/60-90 mmHg。 19.人体将体内、,以及多余的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通过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和少量的;通过系统以尿液的形式 排出绝大部分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的排出少部分的、 少量的和。 20.泌尿系统由、、、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贮存尿液的器官是,排尿的通道是、、。 21.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22.肾单位包括和,肾小体包括和。 23.原尿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和等废物,都可以经过过滤到中 形成原尿。 24.尿液的形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大部分的和部分等 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和就形成了尿液。 25.排尿的意义:不仅起到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维持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废物 组 织 细 胞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体静脉 全身各处毛 细血管网 体动脉 肺部毛 细血管 左心房 肺 泡 氧气 二氧 化碳

如何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如何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我们日常摄取的食物可大致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从营养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 食物酸碱一览表 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 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吃起来酸酸的柠檬就是酸性的。其实,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 一、蔬菜、水果类; 二、海藻类; 三、坚果类; 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 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 一、淀粉类; 二、动物性食物; 三、甜食; 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 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 六、豆类(如花生等) 碱性食品推荐: 1.苹果。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也是最好的体内清洁剂。在水果中,苹果被称为最佳的碱性食物,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吃苹果可以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

除了中和酸碱平衡,研究分析还表明:常吃苹果有利于减肥,这是因为苹果会增加饱腹感,饭前吃能减少进食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2.蔬菜类:几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都属于碱性食物。它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能够为身体增加养分。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还能够使人体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肠胃的健康。 所以,非常适合用它们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类、淀粉类,帮助食物及时消化和排泄。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试题

试题 [A型题:单选] 1.缺钾性碱中毒时,尿液呈现:A A.酸性尿 B.碱性尿 C.酸、碱度正常 D.蛋白尿 E.血尿 2. 输入大量库存全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的机制是:C A.氢离子经消化道丢失过多 B.氢离子经肾丢失过多 C.柠檬酸盐经代谢后生成HCO3-增多 D.碳酸根离子在血中含量过多 E.库存血中钾离子含量低A 3.经消化道丢失氢离子过多,引起代谢性碱 中毒的原因不包括:D A.胃管引流 B. 高位肠梗阻 C.大量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D. 氯摄入不足 E.幽门梗阻 4.高位肠梗阻出现的剧烈呕吐易引起:B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5.甘草摄入过度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C A.对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 B.对用生理盐水治疗后无效 C.尿液呈碱性 D.尿液酸碱度正常 E.尿中氯含量高 6.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提示:B A.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7.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亢进,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C A.血清K+减少 B.血清CI-减少

C.血清Ca2+减少 D. 血清Na+减少 E.血清H+减少 8.引起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包括:B A.老年性肺气肿 B.气道异物 堵塞 C.胸廓畸形 D.重症低钾血症 E.重症肌无 力 9. 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生化指标变化是: C A.血浆PH趋于降低而SB、AB、BB和PaCO2均下降 B.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 C.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PaCO2>6.25kPa D.血浆PH趋于降低,而AB升高并大于SB,经调节BE负值增大 E.血浆PH趋于降低,AB、P a CO2升高,SB、BB降低 10.代谢性酸中毒时,肺功能变化及调节, 下列哪一种代偿意义项相对较大:E A.氢离子的作用引起呼吸深度增加 B.氢离子的作用引起呼吸频率增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理解酶的概念、反应条件和作用特点。 掌握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初步形成对实验的运用及设计能力。 通过对课本中图2—20、2-21、2-23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合成反应和分解分解反应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2)酶的特性。 (3)ATP的作用和特性 难点:(1)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2)酶的活性区域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ATP的作用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实验:2.2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各种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略) 仪器试剂:(略) 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 分析与讨论: 1.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 2.两种酶显示活性的最佳PH和最佳温度范围一样? 3.分析1、5号试管实验结果,指出安排该两试管实验内容的目的。 实验:2.3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目的: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 淀粉+碘蓝色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溶液桔红色 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 分析和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 进一步探究:探究“嫩肉粉”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同上 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 仪器和试剂: 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 分析和讨论: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苏教版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苏教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扁鹊。 4.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跳动的平率)。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 5.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左下__方,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拳头大小相似。

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有心腔。心脏分为4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左心室。 7.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8.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是血浆,呈浅黄色,半透明;中层是血小板和白细胞,呈白色;下层是血细胞,呈红色;不加抗凝剂上层是血清,下层是血细胞。 9.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水分,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及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___,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的功能。 10.贫血和炎症时血细胞的数量变化:贫血红细胞减少;炎症白细胞增多。贫血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11.人类的血型系统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O 型4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血为原则,成年人的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一次献血范围200-400ml 。 13.发现血液循环的是英国医生____哈维______。 14.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人体内流动,将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运输至人体的各种组织,并将人体产生的废物运输至一定器官而排出体外。 15.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体循环_______和_____肺循环_____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___心脏___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循环路线。 16.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7.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8.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收缩压一般为12—(90—140mmHg )。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舒张压一 般为8—12kPa(60—90mmHg)。 19.人体将体内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尿素、无机盐;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的排出少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20.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贮存尿液的器官是膀胱,排尿的通道是输尿管、膀胱、尿道。 21.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 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废物 组织细胞 主动脉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体静脉 全身各处体动脉 肺部 左心房 肺 泡 氧气 二氧 化碳

人体酸碱平衡基础知识问答

人体酸碱平衡基础知识问答,人人收藏,健康必备1、哪些食物属酸性食物,哪些食物属碱性食物? 营养学上划分食物酸碱性的标准,不是根据食物的口味,而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分解的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凡是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酸性的,就称为酸性食物,凡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碱性的,就称为碱性食物。 营养学家们认为鱼、肉、禽、蛋、大米、面粉、油脂、糖类都是酸性食物;蔬菜、水果(香蕉等高糖类水果除外)、豆制品(蚕豆除外)、牛奶等都是碱性食物,食醋、柠檬等虽然有酸味,但在人体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所以也是碱性食物。 2、蛋白质、脂肪、糖在体内代谢产生哪些酸性物质?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含硫氨酸、含磷氨基酸、尿酸等等;脂肪在体内代谢产生-羟丁酸、乙酰乙酸,也称酮体;糖在体内代谢产生甘油酸、丙酮酸、乳酸。

3、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什么? 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体液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肺的呼吸作用以及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4、酸性体质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大约由70%的水组成,这些水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人体细胞就生活在体液中,要使细胞健康正常地生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液环境,即保持体液体酸碱平衡。酸性体质的人,体液被酸性物质污染,体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细胞的生存受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就像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鱼儿就要窒息死亡一样。 5、为什么用池塘养鱼的比喻来说明人体酸碱平衡? 因为人体大约70%是由水组成的,人体细胞就生活在体液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一样,人体酸碱平衡与否,首先反映在体液上,因为人体产生的酸性物质没有被排泄了,一般都进入体液,如果人体酸碱不平衡,应当说明体液受到污染,体液被污染,细胞就会受影响,这跟池塘水被污染,鱼儿会受影响一样,所以用池塘养鱼的比喻来说明人体酸碱平衡。 6、身体如何调节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的? 人体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小分子物质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可自由通过,当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浓度比体液同时,酸性物质就从细胞内向体液转移,而碱性物质则由体液向细胞内转移,从而保持细胞内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校备课稿 主备人: 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八年级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⑵.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⑶. 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教学重点 重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难点: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活动1:感受血管的跳动。 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 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来源:学科网] 活动2.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3、观察 三种血管的插图. 讨论: (1)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2)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填表 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功能把血液从心脏 输送到身体的 各个部分 把血液从 身体各部 分送回心 脏 血液和细胞 间物质交换 的场所 分布 管壁 2019年9 月2 日

管腔 血流速度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在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主动脉 2.管径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主动脉 3.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 A.经络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4.有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适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与心脏的心室相连 D.动脉的管壁薄,弹性小;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 拓展阅读: 动脉相关的典型病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地堆积在动脉血 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引起的。由于在动脉内膜 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