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飲食文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網路學院學習,今晡日愛講介係「客家飲食文化」,脈介安到「客家飲食文化」?主要係談到客家飲食文化係來自何處?特色何在?

首先,何謂「文化」?大家可能會講到儘複雜,我用一個比較簡單介方式來講。這係起源於1952年,美國二位文化研究學者克魯伯與克羅克洪,佢兜將所有學者提供介文化意義彙整成161種,之後又再縮簡成四種,就稱佢為「文化核心意義」。而這四種就係:

(一)生活方式

(二)思考模式

(三)行為模式

(四)價值觀

而所有文化介解講就足以用這四種來包納。

這四種又可用三種系統來表現:

第一係表現系統,指文化當中介音樂、美術、文學、戲劇、陶瓷、舞蹈……等,其表現出來介東西和文化非常有關連。如這個文化介舞蹈表現和別介文化無共樣;或係這個文化介小說在主題表現方向上和別介文化無共樣,故所「表現系統」就係指該文化介特質在各方面介呈現。

第二係規範系統,意指個人、家庭、社會所必須遵守介事物,而這事物係經過長時間慢慢累積而成,像風俗習慣、各大細群體或者家族介規範及家法、法律、道德、人生觀、生命觀、愛情觀、宗教態度等。以上這兜就稱作「規範系統」。

規範系統即指:在該文化之中關於上述各項介要求,文化中介個體都係自然而然恁仰做介,或係應當服從介。

而在表現系統與規範系統之間,還有一種系統,亦就係一方面這係個體所要遵守介規範,而另一方面這又係同時屬於可表現出該文化特質介部份。

屬於這一項介兩個部份,第一個係語言及文字。語言和文字係有規範介,如「你打我」和「我打你」係不同介;這係主語和賓語在排列上係要被規範介。又像對同輩講話該用奈種口氣?要對長輩講話又該用奈種口氣?這兜都係被規定介,因此講這係規範。另外一方面,使用你獨特介語言及文字介行為往往亦係對於你所屬文化特質介表現。

舉例仔來講,就用罵人為例!漢人在罵人時介時節,語詞或行為表現中往往遷附到被罵者介親友;外國人在罵人時,就罵人係豬、豬玀而已,從這做得看出在罵人這一項,因為無共樣的文化在使用其語言上介表現係不同介。

比論講:漢人常常在罵人時節,語詞中都會「嵌入」對方介阿姆,有人笑講,這在外國翻譯毋知要仰般翻?這也說明了語言做得表現無共樣文化系統特色。

第二個,也就係今晡日要談到介重點,就係飲食。飲食一方面係一種規範系統,為何係規範系統?下背我會談到,可比恩俚看到客家菜,就會知得佢係客家菜;因為使用介材料、作法,因此知得佢係客家菜,因此這就係一種佢所要遵循介規範。另外一方面也係一種表現系統,像客家菜介配法足以表現客家人介特質,因此飲食文化係一種表現系統,也係一種規範系統。

因此恩俚談到文化,佢就包括了適才所提到介四點,以及這幾項。以上係這個課程的第一個部份。

第二個部份,講到「飲食文化」。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中介位置究竟何在?

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中介位置,簡單講就係佢堅固毋會改變介部份。

飲食文化屬於文化系統,文化系統就係先前講介,如生命觀、人生觀、風俗習慣等。因此飲食文化係在文化系統中最基本介、最堅固毋會改變介。

飲食介態度、內容、材料、作法係飲食文化裏最基本介,而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裏係最堅固,也最毋會改變。尤其年紀越長者越懷念後生時介飲食味道,越不易改變其飲食習慣。舉例來講,像客家人愛吃介薑絲炒大腸這樣菜,客家長者希望在清洗大腸時毋要洗忒淨俐,因為恁仰才做得保存較厚介大腸味道,故所恩俚儘難去改變這兜長者對薑絲大腸所好介味道。

像我去飯店食飯,好比講,點一份炒肉,等炒肉上來,我一看就知得,這毋係毋係客家菜!

最尾一點,飲食文化係講分散或和其他族群介飲食文化分毋開的時節,就係表示這個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裏會儘遽瓦解忒。這係因為恩俚介酸甜苦辣鹹等味覺從細就慢慢磨練成一定介濃淡程度,在歷經一、二十年後已固定其味道,係講現在吃介客家食物毋像以前介風味了,表示這個飲食文化要被滅絕。

舉個例仔來講,好比現在外面介炒大腸就係毋像客家菜、炒肉就係毋像客家菜、粄條就係毋像客家味、粽子就係沒有客家味……。這就表示了現在客家介飲食文化已經逐漸消失或係混雜別介飲食風味了。到了恁仰形,大概就係做得講,這個文化系統介部份已經差毋多消失了。

我常透舉些菜介做法來考驗人。仰般考驗呢?比論講喊對方做一道客家炒牛肉,或係燒酒雞,假如這兩道都做得,再進一步,就係炒大腸。最尾還有一道最平民化介客家菜,就係長年菜。這四道菜一做出來,不管係這個店家或家庭,佢介飲食習慣就被我看透了。

第二段,恩俚來談飲食文化形成介力量

形成某種形式介飲食文化因素有四點:

(一)生活介生態背景,客家話常講「有麼介吃麼介」,有麼介即代表著

生活介生態背景。俗話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居住在海唇介人就用魚仔、貝類作主食,靠山介居民就用山豬、山、山兔……等作主食。

共樣介道理,用溫度來講,熱帶地區介人想飲飲料,爬到椰仔樹頂摘下椰仔就做得飲用了。而在寒帶地方就無椰仔,想飲飲料,可能挖冰塊溶來飲。

另外一方面,儘重要介一個觀念就係,以生態背景來講,你到底要吃麼介樣介食物才做得維持你介健康和能量呢?舉例來講,熱帶地區介人所需消耗介熱量有限,因此佢兜所食用介青菜、魚肉普通係較好消化介,無必要食過高介熱量,食用量也有限。在寒帶地區介人就要食熱量較高介食物,才做得補足消耗介熱量,這就係相當明顯介區別。

(二)傳統介約束。恩俚介飲食習慣往往係歷代相承下來介生活習慣,故所才喊做「傳統介約束」。這位又分成兩點:第一點係傳統所習慣介食材;第二點係傳統上習慣介做法。

恩俚舉例來看,客家人好香、油、鹹、熟、陳年介飲食習慣,這兜習慣雖然都係和當時介生態背景習習相關來造成介,但後來就變成了「傳統介約束」而流傳了下來。

第二點,就係在飲食上禁忌介食物。既然會造成一種文化上介禁忌,大概都係因為傳統介影響關係了。這一點絕對做毋得以現代醫學介角度來看,佢或者係無麼介醫學道理可言介,但係大體上該文化族群介人就係要遵循佢,這就係傳統介約束。

如漢人介飲食通常會歸類為寒性介、燥性介、溫性介……等,這兜都係幾千年來漢人根據食材特性與五行劃分相配合來歸納出介,現在看來或者無麼介道理可言。就講無麼介道理,大多數介漢人還係共樣遵守佢。

再來就係做毋得食用介、不准食用介,像早期介農業社會客家人毋吃牛肉、原住民毋吃老鼠肉;還有不管原住民或者係漢人,儘多都有毋吃蛇肉介習慣,這兜就係傳統介約束。

第三點,係指受到同一地區其他族群介飲食系統介影響。因為人係群居介,族群也可能比鄰而居,儘容易就會受到其他鄰近族群介影響,來改變或融入到自身介飲食系統中。

舉例來講,以台灣來講,食用牛肉、麵食等,儘明顯介,這都係從中國大陸帶來介較多。再來就像食辣椒仔,過去台灣人、客家人都無這種習慣,都係食薑嬤為主,關於這一點也有變化,還有儘重大生態環境上介影響,下背我還會談到。

還有像西方帶來介肯德雞、麥當勞,細人仔和後生人儘多被改變。文化介變遷後生人接受遽,當然有影響,食好食、又方便,所以,其他飲食係會影響到介。

第四點,就係飲食材料與烹飪器具介改變,這係非常重大介變化。

舉例來講,早期台灣儘少有麵粉,現在麵粉材料大量來了,隨著各種麵食品介做法也有人教,因此大家人受到影響,現在也有儘多人接受麵食品介食用習慣了。

又像咖啡,早期台灣沒有咖啡,當然就無人飲咖啡。咖啡引進了後,加上有人種,台灣也開始飲咖啡了。而當咖啡介品種多了、沖泡介方式多了,台灣人對於飲咖啡也漸漸講究精緻起來。

飲茶介習慣也有改變,這一點談起來也係相當生趣,客家人係在台灣相當早就曉得喝茶介民族,但係後來台灣人喝茶介習慣淡了、沒落了,沒想到近代又恢復了起來。早期飲茶係以茶葉沖泡介,現在有將茶葉研製成粉狀,像「擂茶」。由本來介東西,從傳統中又有新介變化,這就係儘明顯介例仔。

又如肉介烹調。過去客家人調理雞肉,不外乎燉、封、清煮白斬…等,現代有個儘大介變化,該就係「烤雞」。

仰般好食?烤雞比起來。大家舌嬤係共樣,白斬雞和烤雞比起來,烤雞較好食,理由係麼介?因為新介烹飪器具介引進與烹調手法,引入烤料理,台灣人食用後感到好食,佢自然就帶入到恩俚介生活中。

還有一個儘重大介改變,就係「微波爐」。因為微波爐一來,飲食習慣幾乎歸個都改變了,因為用佢來料理食物,既衛生、簡單、又方便,還做得控制時間,一下子就分人所接受了。

綜合以上所講,所謂飲食文化形成介力量,並毋係麼人做得控制介;這變化,做得算係一種文化變遷(Culture change)。這兜文化變遷一方面也係來自本身生態背景介改變,一方面係因為外來介因素或者物品,自自然然就會產生改變。

恁仰形介角度來看恩俚介客家文化飲食,我想,差毋多由這原則,慢慢就會推斷出這變化。

恩俚接下來講第三大段,客家人與福佬人在飲食文化上介比較。這儘生趣喔!

大家有想到這種介比較無?這我把佢分做五點來講:

第一點,基本上客家人,居住在丘陵地介丘陵住民和平地住民,佢兜材料介取用係無共樣介,這和前面講介生態背景有密切介關係。

丘陵住民材料主要介來源係山產,福佬人主要係海產,山產和海產這取料係毋共樣,像恩俚主要介來源係蕃薯,比較毋係有錢人第二種係包黍(玉蜀黍),毋過奇怪介地方係和蕃薯相對介東西係芋仔。

我記得我細時,恩俚客家人差毋多芋仔當做菜來食,做主食伊少。福佬人佢平地較多,田項做得種芋仔,山項種較少。所以山產恩俚客家人以蕃薯為主,平地以芋仔為主,恩俚有包黍,佢兜人較少。

福佬人早期主食米為主,比客家人較多,恩俚客家人慢慢經濟改善以後才

有米為主。

還有像恩俚客家人食介青菜,有兜福佬人想像毋到,現在儘有名介山樁、竹筍,像這兜恩俚客家人較多,這方便介飲食福佬人較少。所以,佢介配料用味比客家人較重,主要係講恩俚介產品比佢兜較多,窮介人食芋仔,有辦法才食米,大體就係這兩方面介差別。

第二點,客家人飲食介態度係以桌為單位來設計,福佬人係以設計精緻點心為主。

如客家人在設計整桌菜時,會有「桌心」,無共樣介「桌心」要配介配菜係不相同介;肉和菜、鹹和淡、湯和燥、要炒介……等,這兜調配都係要考慮介,而這歸個就係用桌為單位來做思考介,這係當特別介。

福佬人介設計以精緻點心為單位,做點心你耐佢毋好,佢介點心介變化,尤其恩俚看到台灣中南部介福佬人,像佢介台南,台南佢介做點心為主,佢兜從早晨到晚晡頭介小食真係非常精緻,講係度小月,全部係點心。

這係麼介原因?因為客家人過去都係以勞動為主,因此在飲三餐,哪有麼該幼秀?食細碎無;福佬人介生活較悠閒,較有心思設計兜點心,所以這兩種態度無麼介共樣了。

第三點,和味道有關。先講恩俚介舌頭介味覺,一般來講在舌根的所在,味覺係「苦」介,在舌尖所在係「甜」介,舌頭兩側係「酸」介,在最大部份介舌面上又係「鹹」介。講到「辣」,佢毋係一種味覺,佢介感官區在於整個口腔,「辣覺」來自於口腔區介刺激所產生介反應。

客家菜以單味為主,福佬人做菜係以複味為主,也就係客家人在食物做調味時節,會單用一種甜、或鹹、或苦、或酸、或辣介味道為主。

而福佬人則以二種主味各半為主來調味,像「蚵仔煎」就係鹹與甜介綜合調味,恩俚客家人講係像「羹」〈火庚〉,有一種黏黏滑滑...這種介味道,酸甜和鹹各佔一半,我講係「福味」,客家人毋恁仰形介做法,客家人也食酸,但酸為主,還配一息仔甜介,鹹為主配一兜甜介,或酸介,毋係各佔一半,所以我講客家人介設計係單味為主。

第四點,係濃淡與燥濕介分別。客家人食介東西,味道較濃,鹹也好,甜也好,酸也好,味道較濃。福佬人較淡,味道毋恁濃。

再來,客家人愛食乾燥介,福佬人食濕介。

記得我讀中學介時節,去一個伊有錢介福佬人屋下,佢做介鴨肉毋知係用麼介青菜了一鍋,我一看到還毋習慣唷!鴨肉恩俚做係剁盤以外,就去封來食,佢麼介放水煮到黏黏,佢講恁仰形儘好食。

所以講,福佬人好食較濕介,恩俚食較燥介。當然,有個儘明顯介頭擺客家人早晨頭要食乾飯,毋要食濕介,這理由當簡單,恩俚要做苦事啊!食鹹介,恩俚要出汗、要勞力。

所以講,這兜講到介差別,和生活背景有關,有個非常介關係。

第五點,要談到介係我個人介觀點,毋知錯毋錯?提出分大家參考。就係在我介感覺當中,福佬人較愛用糖,在受日本人這方面介影響方面,可能比起客家人較多介。

再來,福佬人介菜當中,放甜介東西放儘多,我有這種感覺。上邊我提到,最先這兩者係共樣,後來麼人較先接觸可能還要研究。恩俚這兜台灣介人有食辣介東西,大體係食薑嬤,後來慢慢才有食辣椒,辣椒介辣味係舌嬤介結構問題,仰會用辣介?這就係外來介影響,大陸帶來介,大陸帶來介仰形介過程,有時間後面才來談。

以上五點,就係客家與福佬在飲食上介比較,當然這五點比較都係相對介,並非絕對,係我個人介感覺,個人經驗可能毋足,大體係恁仰形介解說。

接下來,恩俚要講到第四大段,就係「客家傳統飲食介特色」,這也係今晡日本課程介重點。

第一點,就係在地取材。早期客家人多半窮苦,交通較毋方便,當地介材料取得也較方便,因此這也造成一種特點,就係平平係客家人,但係邸介所在係講無共樣的時節,也會產生無共樣的食材、無共樣的飲食習慣。

像有兜所在有「山紅菜」,有介地方就無;有兜地方有「山芹菜」,有兜地方又無,像美濃介所在,佢兜介「福菜」係採用當地介「水蓮」煮介,這和其他所在又無共樣。

再舉個例子,在地介取向,像魚仔,恩俚客家人愛食魚仔,該魚仔只有麼介?只有溪魚,「溪魚」大河壩無啊!

就食蝦公、毛蟹、鰗鰍,就這兜東西當稀有性,別個地方無。﹝因為居住環境介關係。但係有魚仔好食介時節,通常都係溪魚;係講邸介所在無大溪、大河,該就食用細溪流裡介細魚仔、細蝦公。﹞

還有就係做得長時間保存介食物,比論講客家人當慣將食物醃漬起來,像「鹹菜乾」,其實就係北京話「福菜」,實在係「仆」過來,因為佢介製作介時節,鹹菜曬到半乾時,該甕倒轉仆著,恁仰形做得保存較久,所以實在係講做「仆菜」。

像竹筍,客家人有種特別多介東西係麼介?「竹筍乾」啦!客家人介「竹筍乾」變化儘多,像我恁老想到還想愛食。

這就係在地取材,東西做得長期保留,所以這係第一個特色。

第二點特色,就係簡單樸實介烹調和保存食物介方法,而這項風格(或者講特色),其實係和客家人在整個文化省錢、勤儉介內涵當中係息息相關介。

舉例仔來講,番豆(花生)係早期客家人介高級食物之一,番豆介用途有兩個,除了將番豆炒來食之外,就係打油,做成番豆油來食用,較窮困介人家就將番豆曬乾後用布袋裝起來吊在煙囪上背燻,燻煙囪才毋會得蟲,來防蟲仔

咬,等到十分有油氣介時節再拿下來食。

再來又像「菜包(或豬籠粄)」,做法相當簡單,不過就係在萊米混合糯米做成介外皮,裡肚包鹹菜乾、蘿蔔乾、豆腐乾等東西,就恁仰而已。又像粽仔,早期客家人主要食用「粽」為主,因為做法簡單、經濟又節省;「鹹粽」裡頭介材料也儘簡單,和菜包介餡共樣,最多加一點點油。後來還有所謂介「粄粽」,這有可能係後來客家人介經濟環境較改善了,又受到福佬人食用肉粽介影響,發展出來介,這係客家人後期介食品。

還有就係「細圓」。客家人介細圓細細個係沒有包東西介,細細介細圓用「肥湯」來煮,該儘好食介,講起來簡單,儘樸素省錢。還有一種鹹細圓,進一步有放兜香料在底肚,該就好食了。

再來就係「新丁粄」,這也係沒有包餡介,就單淨係一種純粹介米製食品。現在介新丁粄還有包紅豆介餡,該都係經過變化了,但是毋係客家風格,過去「新丁粄」全部係粄而已。

以上提了這幾點,主要就係講客家人介食物都係在簡單、樸實和節省介環境和原則下製作出來介。

第三點,這係極重要介重點了!或者上述兩項介特點反應在所有的客家菜上,毋見得都係絕對介,但係這一點(第三點),該就儘重要傳統介,係一定要恁仰形介做法。

第一就係香!客家菜儘慣「爆香」,客家人製作「香油」也係一絕呀!當簡單,但是外族講唉哉你介香油仰會做到恁香。

第二係「油」!客家菜看起來都儘油,因為恁仰才做得提供足夠介熱量和營養,油滋滋介,因為過去客家人要勞動,做得吃介東西又無多,營養品不夠,毋見得都吃得飽。

第三也儘重要,係特點中介特點,客家人講究「鹹」。在現在看起來卻分人認為儘有問題,前面有提到了,我就毋識再解說,客家人好食鹹。

還有除了恩俚講三蔥四蒜,除了蔥爆時要較生以外,大體客家人就係要「熟」,客家人講究食物一定要相當熟,故所這也係一大特點。

最尾就係要「保存久」,恩俚講係陳年,﹝客家人儘慣將食物保存起來,做得下二擺食用﹞,這四種或五種特色係儘重要介。

因此,「香」、「油」、「鹹」、「熟」、「陳年」這五項,就係傳統客家飲食中介五大特色,也係客家飲食文化中自古以來,到目前維持儘重要介特色。

談完了客家飲食文化介特色了後,接下來我要來談客家飲食在未來介發展,在這位我要提出五點來參考,客家飲食將來介發展係仰形?

第一點,關於頭前所提到客家飲食中介特色,有兜或者值得保留,有兜就需要改善。

第一個「香」,建議人造香料毋要使用,盡量要用天然香料。

第二個「油」係油膩,過去恁仰做當然係有其背景,但係現代人營養夠、運動又不足,關於較油介食物,真介係要減少和絕對要改善。

比論講萬巒豬腳,我就發現佢兜現在做出來介豬腳介油抽忒,還係維持佢介皮軔、Q、又有彈性,但係在製作過程當中,也將佢過多油抽離出來了,像恁仰介做法就相當高段!現在有許多植物油、椰仔油、菜籽油、橄欖油……等,都做得用來替代豬油或者傳統介沙拉油。

第三個「鹹」也要改進,現代人運動少,應該要少鹽、要清淡,假使食用過多介鹽份,這兜累積介鹽份又無法藉適當介運動排出的時節,對於胃、腎介負擔就儘大了。

另外提到,頭擺恩俚食介油,有豬油、番豆油係儘好。現在有儘多新介油的出現,有椰子油、菜仔油、有橄欖油,當多新介油出現,普通講係油膩,現在利用這機會講,食用介油要改進。還有不飽和脂肪酸,像豬油也毋係好東西。

第四個「熟」,這又可分兩個部份來講,有兜食物煮熟食用較佳,有兜煮得忒熟,顛倒會破壞佢介養份,或者造成不利人體介成份。舉例仔來講,蕃茄要久煮營養成份才會出來,但係普通介青菜類就不好久煮了,因為煮忒久,維他命C營養成份就會破壞流失,所以以現代醫學衛生介原則,要來改進,煮東西係毋係要熟,要看情況來定。

最尾就係長久保存介問題,也就係「陳年」,一般來講,食物保存長久總係毋好介。因為要去注意佢在製作過程中係毋係有淨,以及存放食物介東西係做得杜絕細菌無?一般來講,食物存放忒久,總係毋好。毋奈何才放久,萬一你要放久┴你要講究儲藏介東西,毋好有腐化,毋好有細菌走落去。

像以上五點,就係客家飲食習慣中需要當多要確實去改進介所在。

第二點,就係傳統和創新介食物,在討論上要分兩條路來進行,看兩個無共樣介部份,並毋係傳統介就一定要保留,創新介就一定好。傳統介飲食假使係好介、也符合到現代價值,該就應該保留,毋係一定要保留傳統飲食文化,係講無創新,也係做毋得介。

我發現到現在儘多人追求所謂介「客家美食」,係將傳統介東西推翻忒,另外做出創新介「四不像」食物。我個人覺得該係做毋得介!

就和恩俚保存介山歌和流行歌曲共樣,並毋係要和山歌變成流行歌仔,而係只要山歌中精緻介美好介部份,要將佢維持原樣保留下來,毋要隨便改變,要維持佢介原貌。新創作介客家歌曲,就要用另外一種思考路線來討論了。

共樣介道理,傳統飲食好介部份要保留,係指佢在做法、特色上,需要保留,但係關於過油、過鹹等就需要改進了,這係兩個無共樣介思考方向,並毋會有麼介衝突。

故所要保留恩俚在傳統飲食文化中介特色、優點,並接收外來介食具、食材和方法,要採用佢等介優點,再用本身文化介特色,去重新創作才係。

我記得新竹有一擺講麼介「客家介國宴」,佢就用人介麵粉包菜餔絲做起來拿去煎,我看了食起來會吐血,佢講介菜色謂之創新,我看起來實在「不三不四」呀!我舉這例仔。所以講,這分兩條路來進行。這係第二點。

第三點,就係一定要遵守生態背景介原則,這原則又分作三項:

第一,食材一定要來自生活上所有,我一再講這非常重要,這毋係講係理論介東西,這有其介生理基礎。

仰般講,我今日介生理狀況,寒帶熱帶生理狀況毋共樣啊!生理狀況幾代在這位生活、變成仞仰形介生理狀況,生理狀況和氣候有關係。

所以採用當地介動植物一定都係和我自身介生理需求較接近介,用這兜作食材,就地來取材,才合恩俚本身介需求和功能。

故所食材取自生活所有,除了有方便、經濟原則之外,進一步還有健康、生理上介基礎,所以這點毋好小看。

第二部份,就係氣候與生活方式介需要方面要有所改變。剛才講過,鹹介東西和氣候有關係,這位我特別要舉一個例子,就係辣椒仔。我個人認為在台灣地區介人長久又大量食辣椒仔毋符合大原則,也毋符合傳統生活介原則。

仰形講,因為辣椒仔介來自在中國雲南地區,有瘴厲之氣,因為在台灣無瘴厲,也因為氣候有露水較濕,因此薑嬤介食用絕對比辣椒仔較適合,恩俚台灣不論客家、福佬,食薑嬤較多,也符合恩俚介生理原則,氣候也有關係。

鹹介生活方式,係大量,頭擺流行鹹這東西。現在四分之一就做得,這大量要改。

第三點,要食天然食品,遠離人工配料。這係整個大原則,不單係台灣或客家人而已了。

要食天然介最要緊,對人工製作儘量離遠兜,像現在很多人介胃,對人做介味素,一食就會發嘔,該就表示毋符合生理原則。

客家人講究製作香介、好食介,自然使要保存下去這種產品,該人做介恩俚儘量減少。

這三個原則合起來,就係我講介,堅守符合生態背景介原則。

第四點,家庭化與商業化要並行,但是要分開。家庭化飲食與商業化飲食同等重要,因為商業化介東西多半摻雜其他族群介外來,形式還更多介變化。

對家庭來講,我個人認為係,要保留傳統客家飲食文化,應當相當保存客家本來介東西,所以我認為家庭化和商業化並行,兩者都重要,但是兩者要有多少分別,毋好完全共樣。

最後,我要講一點,就係現在台灣在食品介發展上有研究儘深,但是對於飲食介文化在其意義上介研究,我建議要進一步去理解。

因為理解這飲食文化去改進,對於在傳統飲食介保留與改進上會較有依據。

以上所談論介五點係較理論性介、說明客家飲食文化介原則,分大家參考。

我認為要檢驗係毋係道地介客家菜,首道菜應當以「客家炒肉」為代表。我講「客家炒肉」係檢驗客家飲食介第一道介考試題目,你一去看係毋係就看得出來。

記得某年去過一家餐廳點了「客家炒肉」這樣菜,菜送上來時我發現用介配料居然係蘆筍,我看到我正經當想要撞壁。你莫講客家炒肉我毋意見。這「客家炒肉」介形式和我上面講介理論全部會有關係,佢從傳統生活來介,丘陵和較窮介民族在拜伯公時形成介。

傳統介客家炒肉由來係早期客家人在拜伯公時準備了豬肉、肉等牲禮,普通介人就買一個魷魚乾,魷魚乾保存較久,省錢介人就買豆腐乾,無就用蛋去滷。

在拜完伯公了後,就用這兜牲禮來做成介一樣菜。而做這菜時要用三層肉,切介時節還要有一定介刀法,之後落鑊爆香,再來取魷魚仔落去炒,再加點仔酒、加點節,這樣菜就好了。

後來有人會另外加豆腐,係因為太窮介關係,所以加滴仔豆腐,到此都還可接受佢係一道傳統介客家小炒,過來有人加芹菜及蘆筍,這就忒離譜、忒毋像咧。

第二,我要講係客家飲食界變成南北戰爭介一個問題,「粄條」。恩俚北部人也知,粄條介做法,毋識講恩俚也知,其主要介材料來源係在來米,福佬人南部講係「面帕粄」,恩俚講係粄條。

今這問題係以美濃為中心,其介粄條當中添加毋知係蕃薯粉、抑係太白粉?反正看起來有點仔半透明,幼幼嫩嫩介。

今現在美濃介粄條和北部介粄條,都各執一詞講自家介粄條係最正統介。

針對這個問題,我只要問一件事情,北部介粄條用在來米做,這是無麼介問題,夾起來較脆,好食麼?好食。

美濃介粄條佢配介太白粉也好,蕃薯粉也好,我只問一件事情,這些配加介食品,係講當地所有,我絕對贊成,無法講。

係講這介東西從外邊買來,台灣還可以,假使從外國進口,我就有理由反對你毋係正統,我想這點美濃人係毋服氣可以和我相吵,你係本地產介變成介美濃式粄條,百分之百客家粄條。外國買來就毋算。

實際上當中還有一個道理,就係在地。恩現在台灣做介米介產量忒多,銷毋忒。

大體少數做介果餅、...主要用糯米、蓬萊米來做,在來米無人要做了。粄條堅持用在來米來做,會帶動本地介產業介連環關係。

苗栗有兩家堅持用在來米來做,係用在來米才係正統作法,而這個傳統客家美食做得帶動當地介產業經濟。因為農民做得針對店家介需求量,去種植在

來米,然後再銷售分店頭家,而店頭家就要堅持用在來米製作粄條,分在來米留個新介出路,成立一個新介事業,來帶動當地介觀光事業,將來你介粄條做得喊係本地純在來米介客家粄條,於是,帶動歸個產業介循環。

所以我一再提到要在地化,這主要界原則就係這。

以上係有關客家飲食文化介討論,大體我就講到這位。現在我再來講個簡單介結論。

早期客家文化常透分人討論到介,就係唱山歌、打採茶,最近文學方面介表現也毋會差,後來也被人廣泛介討論著。像最近介桐花祭活動,也帶動起觀光業及相關新介產業介再生與發展,這係非常好介喜事。

這位提出兩點同大家討論:

第一,就係「先講先贏」,絕對要行在面前。原來苗栗獅潭介「仙草祭」相當有名;結果有一年峨嵋先辦了,新介產業產生了,獅潭落在後背也就撈毋到麼介飯食了。

第二,「鬼生絲係人裝介」就係一種文化應結合傳統和創新,恁仰形就會產生出新介產業和文化。

像客家飲食方面,就應朝這個方向去發展,去創造新介客家飲食文化,進一步正面帶動當地介繁榮與發展。感謝大家一點鐘介收看,感謝。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 10级工业工程2班叶洁冰 201041108220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所以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对于研究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保留这么一种无形的财产,是我们作为人类对历史的尊重跟保护。 为了了解梅州客家地区的风俗习惯保留程度,也为了以后更好的保留我们客家的无形资产,所以做了以下的调查。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为了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我分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于90后的新生代,实地访问是对于老一代的访问,了解。从而归纳总结客家文化的保留程度。 一、梅州客家的风俗文化的来源。 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

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而对于客家而言,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梅州客家风俗,既有对中原古风俗的承传,也有在辗转迁徙中的吸收。此外,梅州客家人由于多住山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自然斗争以及与原地居民共同的生活交往中,有所创造,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同时,梅州是著名的侨乡,梅州客家文化习俗又融合了一些南洋岛国和西方的文化。所以,梅州风俗除有中原、山区特色外,还有一些海外风情的内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饮食习惯健康调查问卷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饮食习惯健康调查问卷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Q1: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男 女 Q2:你所在的年级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Q3:你有每天都吃早餐的习惯吗 有,基本上每天都吃 视情况而定 偶尔吃 基本不吃早餐 Q4:你是否喜欢吃牛奶、鸡蛋、水果? 很喜欢,每天都会吃 一般,有就吃,不会特意去吃 不喜欢,基本不吃 Q5:你认为一天喝多少杯水为健康? 1~3杯水 4杯水 5~7杯水 8杯水 Q6:你经常吃方便面并且以此代替正餐吗?经常吃,并且经常以此代替正餐 经常吃,但不以此代替正餐 偶尔吃,视情况而吃,但是不常吃 不吃,我基本上不吃方便面Q7: 你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吗? 定时定量 定时不定量

定量不定时 不定时不定量 Q8:你觉得路边摊怎么样? 大家都吃,没问题 喜欢吃,并且经常吃 不卫生,少吃 强烈反对路边摊 Q9:你是否有经常去校门对面聚餐或者宵夜的习惯?是的,经常去 偶尔,有组织聚餐的时候才去 不去,从来不去宵夜或聚餐 Q10:你是否有,或者有过为了减肥而节食的想法?是,有此类想法并实施过或正在实施 有想法,但是并未实施过 没有过这类想法 没有,并且抵制这种想法,认为其不健康 Q11:你是否挑食? 是 否 Q12:你是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饮食和饮食习惯?会,心情好吃多点,心情不好少吃或不吃 有时候会,视心情而定 不会 Q13:你是否有抽烟跟饮酒的习惯? 有抽烟跟饮酒的习惯 有抽烟但没有饮酒的习惯 有饮酒单没抽烟的习惯 没有抽烟也没有喝酒的习惯Q14: 你是否有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的习惯?有, 感觉好喝,经常喝 没有这个习惯,但偶尔喝 从不喝碳酸饮料 Q15:你是否有喝咖啡的习惯? 有,经常喝,提神醒脑 偶尔喝 没有,不喝

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浅议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饮食文化与经济、政治、历史、语言、文字、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在其光辉灿烂客家文化中,饮食文化尤其鲜艳夺目。我国有关饮食、养生、烹调、菜品等论著不少,但对客家饮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宣传和弘扬,以至于客家菜系在很长时期里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未取得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客家菜没有自己的独立体系。过去,客家菜只能是附属于所在省区菜系中的子菜系,如广东客家菜是粤菜中的“东江菜”,福建西部地区客家菜叫闽菜中的“闽西菜”,江西南部的客家菜谓之赣菜中的“赣南菜”。尽管各省区客家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别使各地客家菜有一定的不同,但由于客家民系的起源及其文化本质的同一性,使得客家饮食文化总体上是一致的,与其他菜系相比较,客家菜及客家饮食文化又有自己的独持性。客家饮食文化,是客家先人经历几次大迁徙之后,在承传中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与当地畲、瑶等民族、部落的食文化相影响、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客家文化。可以说,客家菜肴大都还保留了中原菜肴的习俗,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经过客家人的不断改造、不断创新,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形成原因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意义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客家饮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客家饮食文化是随着客家文化或者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的。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它是因战乱或王朝更替等原因约在公元前200年以来陆续从中原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乃至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汉族民系。现在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桂、川、湘、鄂、台等省区。在海外,东南亚、澳、美、加,也都有很多客家人。现在,海内外客家人约有1亿2千万左右,其中在海外约500万人。 首先,中原饮食文化的传承是客家饮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饮食文化是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和制造食品、食器的过程和从饮食实践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反映这两者的多种意识形态的总和。在客家民系形成以前,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即创造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当时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就闻名遐迩,举世无双,是我国文明历史篇章中引人注目的灿烂一页。据现有考古资料证明,人类的烹饪是在距今约7.8万年前由北京猿人创造的。中华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彩陶的出现,在中华母文化孕育下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华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饮食文化,其意识核心与传统儒、道家一脉相承,表现为求和、养生、变化,并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养生成为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是人类饮食之终极目标。客家先民自中原来到南方扎根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知识为荣。客家人的南迁,使中原文化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维系和发扬,其中的中原饮食文化也得到传承。如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汉代,由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域交流、民族交流,以及当时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得其饮食文化比先秦有了很大的发展:食品种类更加丰富;食品加工方法更为精细;储藏和保鲜办法更加科学;对外饮食文化交流更加活跃;食品的作用有所增加。今天盛行的“擂茶”、“鱼生”和“酒娘”是最能体现中原遗风,堪称食品中的“出土文物”。博白客家人现在吃的“梭饵”(也叫“浮水拐”),在先秦时也就叫“饵”,以米粉蒸制而成。东汉末年

广东韶关市乐昌梅花镇大坪古村调查报告

广东韶关市乐昌梅花镇 大坪古村旅游调查报告 课题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实践部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 摘要: 古村落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教育、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集建筑、雕塑、绘画、民俗文化于一体,是有着诸多价值属性的综合体,属于复合型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本村村民的形式了解与考证韶关乐昌梅花镇大坪古村的独特建筑特色及文化底蕴及该村的旅游发展现状,展开调查,为该村景区能够更好更有方向性的开发。 关键词:大坪古村;评价;旅游开发 前言: 一、研究背景: (1)、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旅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古村落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教育、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集建筑、雕塑、绘画、民俗文化于一体,是有着诸多价值属性的综合体,属于复合型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韶关乐昌梅花镇的大坪古村地处湘粤交界处,四面环山,中为盆地。是广东省的革命老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风景秀美,人文气息也同样浓厚,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约1万平方米。但因当地经济发展及政策原因,没有很好地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本村村民的形式来了解与考证大坪古村的民风民俗特色以及其独特的建筑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该村的旅游发展现状,由于景区开发不到位,互动性不强,商务配套,如酒店、宾馆配套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注重的游客体验、商务接待、休闲度假、修学等的需要,景区旅游运作困难重重,因此为促进景区的旅游发展展开调查,从而使该景区能够更好更有方向的开发以赢得游客的关注与赞扬。 三、调研时间: 四、调研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其中调查分三部分: (1)、到大坪古村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体验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论文题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 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 朴率智 学生学号: 5091419072 专业: 传播系 指导教师: 禹卫华 学院(系): 媒体与设计学院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摘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对食物的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也包括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怎样去吃,吃的礼仪,等等。中国人会用不同的食材加工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可以用相同的食材加工出不一样的美食,美食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艺术。饮食文化不仅仅包含了味觉,视觉和嗅觉的满足,也包含了文化的精神。本研究侧重于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本课题的文献述评部分侧重于这些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传播

STUDY ON THE CHINESE FOO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 TAKING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LE ABSTRACT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etary culture not only means foo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but includes eating method and etiquette, etc. in consumption process. Chinese can make different food materials into various fine foods and make the sam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ood foods. Cate is not only food, but also an art. Dietary culture contains not only gustatory, visual and olfactory satisfaction, but also cultural spiri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pagation effec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help us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atus and cause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verseas student. Key words:Chinese dietary culture; overseas stud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农林大学学院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 学号:邱素萍 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 前言: 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客家菜包括菜、菜和菜。而菜中客家菜又以闽西八大干而闻名中国甚至全世界。闽西八大干包括:上杭萝卜干,长汀豆腐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清流笋干,明溪肉脯干,连城地瓜干。下面,本文首先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蕴含,接着从客家饮食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分别作具体介绍,最后总结出客家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 食俗 壮族饮食文化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 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 存古俗。 主食 副食 饮料 果品 壮族地区的果品种类十分丰富,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类高达一百二十多种。壮人爱吃的水果有果蔗、金桔、柚子、碟子柑、扁桃、菠萝、菠萝蜜、香蕉、荔枝、龙眼、黄皮、橄榄和芒果等。有些水 果壮人有自己的吃法,比如鲜菠萝片要蘸些盐水,才甜脆可口。还 可以做罐头,酿造香醇的菠萝洒。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 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 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 族人以猫、狗、蛇、虫为珍味,也爱禽蛋、猪肉和野味,擅长烤、炸、炖、脓、卤、煮等烹调方法,口味偏好麻辣鲜酸。名菜有:白 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豆腐肴、五色糯米饭、鱼生、烤 乳猪、盐风肝、五香豆组、酿炸麻仁峰、火把肉、烧鸭、烤辣子水鸡、皮肝生、予姜野兔肉、洋瓜根夹腊肉、酸水煮鲫鱼、白炒三七鸡、五彩蛋等,其他菜肴还有:酸菜炒粉肠、凉薯炒牛肉、烫马肉、网油猪肝卷、豆腐夹、粉丝青菜汤等。

有特色的菜肴是“豆腐圆”,桂西北一带过年定要吃此菜,是用猪肉泥加上豆腐、鱼、虾等及调味品搅成馅料,做成九子,油炸而成。 香叶烧油鱼是西林县壮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佳肴,将江鲤洗净,去净鱼肋和肠脏,把炒锅烧热,用生姜涂抹锅底,下鱼文火煎制,至江鲤两面见黄时,下姜丝、高汤、香叶等炯5分钟,再下精盐、白糖、酱油、料酒等调料后改用猛火烧5分钟,水生粉勾薄荧下锅,继续烧,数分钟后出锅上盘即成。特点:肥美肉嫩,甘香鲜醇。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校:青岛超银中学 班级:2012级二班 组长:程谟怡 组员:蒋小倩,程凤,吴相甫, 王阳阳,韩梓浩 指导教师;邵林 目录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3

三、研究步骤??????????????????4 四、进行调查 问卷??????????????????5 五、得出结果: 1、感受??????????????????7 2、倡议书??????????????????9

研究背景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完了上午的辅导班后,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 进了旁边一家肯德基吃饭,准备下午的课。狭小的快餐厅里挤满了人,点餐柜台旁等待点餐的人排到了门口。 正当我急得直跺脚时,抬头瞥见对面装饰典雅的中式菜馆里却人 迹寥寥,冷冷清清,只有几位穿着讲究的人在推杯换盏。我不禁起了 疑问,同样是餐馆,同样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几乎一样的地点,为什 么大部分人们选择了洋快餐,而不去中式餐馆呢?

前不久,我和爸爸去一家中式餐馆吃饭,发现这里也有水果沙拉之类的西餐---- 纯正的中式餐馆越来越少了。点完菜后,我们便坐着等菜,等了好一会,几盘简单的菜才上来,而那道纯正的鲁菜五花酱 肉我们却等了近一个小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尽量不选 择中式餐馆。 但我仍不甘心,便针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上下延续了一百七八十万年之久,是唯一没有中断,环节完整,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中式餐饮种类繁多,著名的 有鲁菜,苏菜,粤菜,川菜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却对中国餐饮文化越来越陌生,到 中式餐馆吃饭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装饰典雅的中式餐馆因客人太少, 而不得不倒闭,被洋快餐取代。 我想通过这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饮食 文化,并弘扬这种文化。多去中式餐馆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 尽量少去洋快餐店。

客家饮食

客家饮食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在广东菜的三人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整村整族而徙,迁至广东东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区。在这样一个相对而言的广阔地区内,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为主,自然其生活习俗就不易被当地土著同化,反而同化了当地生活习俗,包括不少不同地区迁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习俗。因此,作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风味自然也保留下来。第二个原因是,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祖籍中原较为接近,两者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典型菜例是玫瑰酒双鸽。其法是,将双鸽宰净,抹干,覆摊于瓦钵内,鸽下横放竹筷两根,使鸽身与钵底有一点距离,以畅热力,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此法仅见于客家菜谱,现时农家为更省时简便,在此基础上创出“三杯鸡”作法,更是简单奇妙:取一杯酒、一杯酱油、一杯水,混置锅内,锅半腰用几支竹筷支起宰好的整鸡一只,加盖旺火烧半小时开锅,即可食其甜香滑软的美味鸡肉。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现在,饮食界返朴归真之风日浓,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客家饮食的文化内蕴

中国大学生饮食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饮食情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出现了营养摄入不均衡、吃零食过多等不健康饮食现象。下面是XX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大学生饮食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大学生饮食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广居民营养膳食的科学化。确实,饮食习惯的良好与否极其重要。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代表了其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正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是否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饮食不仅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一天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任何才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不知,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长期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正在影响着大学生身体的发育,威胁着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饮食现状,以便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有关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多数大学生饮食习惯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饮食状 况,以便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由于调查是在寒假期间进行,因此问卷发放形式主要是 通过网络发送并回收。) 四、调查时间:XX年1月~2月寒假 五、调查内容:见附录 六、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汇总,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早餐方面。很多大学生都不注重早餐的重要性。虽然通过调查得知93%以上的大学生都吃早餐。可是在中间有大约47%的人选择带到教室里吃,通过进一步了解,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时吃早餐。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的纪律。其中还有23%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吃,而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走路时吃饭,尤其是在公路旁,容易加大对灰尘的吸收量,同时在走路时吃早饭,对于胃功能的消化差生一定的负作用,尤其是在一边吃一边跑时,更容易对胃造成损伤,造成消化不良,胃痛等情况。而从问卷汇总上显示再不吃早饭的学生里面有28%的人是为了减肥。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 学号:邱素萍 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 前言: 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客家菜包括福建菜、广州菜和河源菜。而福建菜中客家菜又以闽西八大干而闻名中国甚至全世界。闽西八大干包括:上杭萝卜干,长汀豆腐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清流笋干,明溪肉脯干,连城地瓜干。下面,本文首先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蕴含,接着从客家饮食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分别作具体介绍,最后总结出客家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

我家乡(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旅游0802班 06号韦冬玲大家好!我的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桂林和柳州北部)山区。八桂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又由于桂北的主要地形为山地,许多地方较为偏僻,故在此聚居了较多的少数民族,尤以壮族为代表,同时还有苗、侗等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风情浓郁。壮族的山歌,瑶族的舞蹈,苗族的节庆和侗族的建筑并称为桂北风情四绝。下面我就先着重介绍一下在我的家乡壮族的一些风俗习惯。 节日风俗 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的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的山歌也因刘三姐而闻名全国。在我的家乡,每个人都至少会唱一两句山歌。出了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会举行聚会唱歌活动。每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也是壮族山歌大展风采的时候。 壮族人崇拜祖先,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杀鸡鸭、做糍粑、敬米酒祭祖,出价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婚姻习俗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同家族的人不得通婚。许多地方不禁同性为婚,但在一些地方,壮人视“同姓婚”为“爬灰”,社会予以禁止。在缔婚过程中,舅权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决定作用。因此社会上流行“天山最大是雷公,地上最大是舅公”的俗语。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太平,那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会受到雷公的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半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壮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歌、赶圩等活动进行。同意后,即经过媒人进行说合。解放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解放后,男女婚姻自由。 居住风俗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同时禁砍村边树木这也是壮族信仰禁忌。民间认为,山有灵是死伤鬼栖之地,所以特别敬畏,禁止伐树、开荒、造坟,特别是村寨后山,认为是保护村寨安宁的神灵居住之所,绝对禁止砍伐,违者严惩。所以,壮族村寨前后都是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泉水淙淙。 山区的壮族人大多住干栏屋。干栏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储粮食;下层堆放各种农具、关养牲畜。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但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

黄酒市场的消费现状调查问卷

黄酒市场的消费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NaVi团队的关于“黄酒消费认知度”的问卷调查。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所有资料仅供此次调查研究所用,不对外公开,请安心作答。由于您的参与对本次活动非常的重要,请仔细填写。感谢你的支持! ~-~-~-~-~-~-~-~-~-~-~-~-~-~-~-~-~-~-~-~-~-~-~-~-~-~-~-~-~-~-~-~-~-~-~-~-~-~-~- 注:如无特殊说明的,每题只能勾选一项,多项选择可以勾选多个答案。 1.您一般饮用选择的酒类饮品________ [多选题] [必答题] A啤酒 B红酒 C白酒 D黄酒 E从不喝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对黄酒的认识有多少?[单选题] [必答题] A.没听说过(请跳至第13题) B.听说过,没喝过(请跳至第5题) C.听说过,偶尔喝(请跳至第3题) D..听说过,经常喝(请跳至第3题) E.非常了解(请跳至第3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有喝黄酒的习惯么________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而且有喝固定品牌 B有,但无特定品牌 C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喝黄酒的频率________ [单选题] [必答题] A每天都有喝 B一周一次 C一月一次 D一年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从哪些渠道了解黄酒的________ [单选题] [必答题] A.家里有人爱喝了解过 B.在商店超市听过推销 C.在书本或电视网络中看过 D.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购买黄酒的用途_______ [多选题] [必答题] A.平时饮用 B.节日、婚宴饮用 C.烹饪佐料 D.收藏升值 E.赠礼 F.服药饮用 G.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一般去什么场所购买黄酒________ [多选题] [必答题] A大型超市或商场 B专卖店

【调研问卷模板】中国饮食文化调查问卷

【调研问卷模板】中国饮食文化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男 女 其他 2.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25岁 25~40岁 40岁以上 3. 您每月外出就餐的频次 1~2次 3~5次 6~10次 更多 4. 您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 是 否 5. 您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解吗 还是比较多的 有一定的了解 一点点 不了解 6. 你喜欢的饮食地点

KFC、必胜客等快餐厅 在家里吃 其他 7. 您偏爱的饮食种类 风味小吃 传统正餐 快餐 其他 8. 您认为对于一道菜什么最重要 营养 外形 味道 其他 9. 您知道我国的四大菜系是哪些吗 鲁菜 徽菜 川菜 浙菜 闽菜 苏菜 湘菜 粤菜 10. 您了解传统饮食(本地特色)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家庭

网络 餐馆 报刊 朋友 其他 11. 传统饮食中最吸引您的是 样式 制作方法 味道 风土人情 食材 其他 12. 您喜欢以下哪种烹调方式 油炸 清蒸 炆炖 烧烤 爆炒 13. 您有喜欢的传统美食或地方风味小吃吗?您了解它的来源、做法以及对当地人的影响吗 有、了解 有、一般 有、不了解 没、不了解

14. 中国传统饮食和西方饮食,您偏向哪种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 西方饮食 都可以接受 两种都不喜欢,偏向其他饮食 15. 您家附近的当地菜餐馆多还是外来菜或西餐厅多 前者多 后者多 差不多 16. 相比西餐安静的用餐环境,广东宴席上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面对这样的氛围您的态度是 非常喜欢,有气氛 不热衷,但是可以接受 有点不习惯 厌恶,无法接受 17. 您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今能与哪些领域相结合 营养保健 旅游特产 连锁餐饮 其他 18. 您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客家饮食风俗古风浓密。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饮食习俗,就会发觉,非论是其烹饪身手诸如“捣珍”、“酒”之类古法的秉承和演变,仍是日常习俗外诸多礼仪礼规,都证了然客家人将古代外本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根底流近流长;印证了客家平易近系历尽沧桑,多次变化的历史。 2、奇巧的烹饪手艺是客家人勤恳、聪慧的结晶。糊口的动荡,情况的不竭变化,使客家人正在取天然斗让外,考验出了顽强的保寄望志和创制夸姣糊口的奋斗精神。客家菜讲究功取法,以法求奇,以功求妙,于奇奥外穷其食物之甘旨。“平易近以食为天”,客家人注沉烹饪之术,反是其保留不雅观的表现。 3、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浓密的保守文化不雅观念。其一简朴好客。客家人平昔饮食俭仆,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风雅,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脚,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无古平易近遗风;其二卑老知礼。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份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未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其三逃求吉利。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无“无鸡不成筵”之说,既取“鸡、吉”谐音,又取鸡为掌管人世吉利之鸟之意。过年吃“团方饭”,元宵吃汤丸,都为取“团方”的好兆头。 4、客家饮食风俗外的摄生客家饮食文化保健认识尤为较着。客家菜用料讲究新颖,讲究野生、家养、粗类;加工讲究煮、煲、炖,讲究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养分取纤维;烹饪讲究本汁本味,不使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伙食讲安搭配,讲究效用,多用药材调度阳阳,清降补泻,并按照时令删减食物品类。所无那些,都反映出客家人正在千百年的糊口实践外,勤于试探摄生之道,长于分结保健经验,注沉把持天然外躲藏的科学事理。 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约为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由于战乱和饥馑等原因,才从这片曾被称为中原的广大地域不断往南迁徙,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闽西、闽西北的龙岩市、三明市。两市共有十多个客家县,其中客家人口遍布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宁化、明溪、将乐、沙县、清流等县。如果你到了这些客家县,品尝一下客家菜和客家小吃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兴宁围龙屋的保护与开发调查报告

兴宁围龙屋现状与发展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对外汉语2班 姓名江伟燕学号1240504229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但是目前围龙屋的现状却并不怎么好。围龙屋作为梅州旅游开发的景点以及客家的文化代表,当地政府以及旅游社等并没有太重视。其一方面是因为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居民对对围龙屋开发的意义了解不多。而作为客家围龙屋“博物馆”的兴宁又显得独具代表性,兴宁围龙屋历史悠久,普遍建筑面积较大。据了解,梅州的客家围龙屋主要集中在兴宁、梅县和五华,而兴宁又是其中数量最多且最密集的地区。据2009年普查,兴宁现存较好的围龙屋共有3041座,按照相关学术资料的统计口径,兴宁围龙屋占梅州境内总数的60%以上。 作为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围龙屋不仅蕴含着客家文化的深厚精髓,也见证了客家族的历史变迁。不管从文化价值,还是从建筑价值,还是旅游价值,围龙屋都值得保护和发展。兴宁围龙屋不但数量多,而且很密集。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下,围龙屋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数量日益减少。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3年2月 2.调查地点:兴宁市宁新镇

3.调查方法:问卷、走访当地居民、查阅文献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宁新镇围龙屋存在的问题(以宁新镇横湖村大丘屋为例) 1.兴宁市横湖村大丘屋的围龙屋从格局上看,就像一个太极图。前半部分是半圆行的池塘,后半部分是半圆形的围屋,围屋又有五层,池塘和围屋之间是禾坪。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基础设施完善,主要包括:大门、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堂、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小孩,成为名符其实的“空穴”。而且大多数人更乐意于在城里买房安家,只有少数外出务工人员在逢年过节、清明时节会在自家的围屋里居住 2.由于居民的不断减少,甚至无人居住,围屋周围已是杂草丛生。雨水、风霜的侵蚀也加剧了围屋的破坏,再加上白蚁、鼠害等非人为因素,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掉瓦、倒塌。 3.当地居民曾想过对围屋加以修葺,但无奈管理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受到制约。一方面,青壮年大都外出,限制了人力;另一方面,资金充足的居民纷纷在城里购房安家置业,不再需要居住围屋。再者,缺少当地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 4.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在墙壁上随处可见小孩子的涂鸦之作,随意刻画,破坏。墙表面的灰沙大都脱落,竹竿杂乱地堆放其中,几乎老化的天线也杂乱成网,倒挂在屋檐下,房间大多都用来堆放杂物或者饲养牲畜。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 摘要 关键词中国美食文化特色美食调查现状 1调查问卷设计 近期,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各地美食文化关注程度显著提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文化的发展现状也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国家或各区域的发展建设。为了了解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居民对特色美食文化的认知程度,中国医科大学于2012年8月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有关饮食文化认知了解、发展现状及趋势、传承推广及制约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共设计30个问题。主要了解影响我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建设的因素以及群众对其认知程度,进一步认清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有利于饮食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调查问卷关注以下主要内容:特色美食的食用地点、受关注方面、宣传途径;特色美食和美食老店的传承情况;群众对美食文化现状、传承、发展以及推广的认知情况;美食节的相关情况;本地美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美食文化消退的因素。 于湖北襄阳市发放问卷33份,回收30份,回收率90.9%。调查对象为市区居民,采用不记名方式,每人次耗费7分钟答卷。 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1您是否是本地居民(单项选择) 选项人数比例 是27 90% 否 3 10% 合计30 100%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本地居民为大多数,占90%,非本地居民仅为10%,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可反映本地美食文化。 2.2您的年龄是(单项选择) 选项人数比例 20岁以下 5 17% 20岁-30岁12 40% 30岁-40岁10 33% 40岁-50岁 2 7% 50 岁以上 1 3% 合计30 100%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年龄分布以20-40岁为主,占73%,30岁以上居民占43%,调查问卷反映的认知情况较为全面客观。 2.3您的文化程度是(单项选择) 选项人数比例高中、中专及以下20 67% 大专7 23% 大学本科 3 10% 硕士研究生0 0%

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很快一学期的饮食文化课程就接近尾声了。在学完这门课时,我对中国饮食文化以及西方饮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的了解。同时我也爱上了饮食文化这门课,觉得这门课非常有趣。在学完饮食文化这门课时,我对各地饮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对婺源和客家饮食文化做了一定的调研。 有着“书乡”之称的婺源又是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且深受理学影响,是一个重习俗、讲礼仪的小城。逢年过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女儿女婿必定会带上鸡、鸭、鱼、肉、烟、酒等来看望孝敬父母,在婺源这叫做“端节”。除了这些传统佳节还能体现其徽派饮食特色文化的则属生日寿宴、结婚喜宴了。 婺源有句俗语“没有粉蒸不成宴席”。粉蒸菜是婺源的一大特色。不但时岁节令要蒸菜蒸饭献尊长,生辰寿诞也要蒸菜蒸饭敬祖先,上亲亡故还要蒸菜蒸饭祭献,就连红白喜事也少不了粉蒸这道美味,平时的家常便饭就更是了。蒸菜源于农家,其来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婺源属丘陵地区山多田少,古时男子大多外出经商,只剩女子在家。煮饭时并将饭菜一起放在饭甄里一起蒸,省柴省时、方便快捷。饭熟之后将蒸熟的菜从饭上盛出拌上油、盐、辣椒等调料,便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既渗入了饭香味,又保持蒸菜原有的味道。粉蒸菜有粉蒸茄子、青菜、豆角、鱼、肉。而粉蒸之经典当属粉蒸肉,将五花猪肉切成块状,置钵内放入酱油、辣椒、白糖、料酒、葱姜末、味精等搅拌再粘滚上生米粉,依次摆入碗内用大火蒸两小时。这是所有的宴会上必备的一道菜,除了粉蒸肉外还必须有一道粉蒸素菜如粉蒸干山厥或干芋头茎。一荤一素刚好成双也预示着好事成双。 另一道婺源特有的特色菜则是“糊菜”,有糊豆腐、萝卜、青菜、南瓜等,糊菜之代表莫过于“糊豆腐”味道鲜而且清。将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酒席上糊豆腐是伴随着豆芽作为第二道菜上的。豆腐豆芽有着生根发芽之意,被认为是生根菜。故在酒桌上豆腐豆芽是必备的也是不可以从桌上撤下来的,即使吃完了空碗也必须留着摆放在桌上。宴席上除了这些必备的特色菜和一些简单素菜还有着“五大荤”的要求即和除夕年夜饭一样。说到这些菜式种类要求就不得不提其特有的喜宴上的习俗。婚宴摆多少桌是根据自家情况而定,但摆在自家堂前的三桌则是最重要的。其一,最重要的是“新娘桌”。新娘桌顾名思义新娘吃饭的这一桌,而陪新娘吃饭的则是清一色的未出阁的年轻姑娘(一般是自家亲戚或新娘的好友)加一位上了年纪父母健在、子女优秀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作陪。俗称她为“鸡婆娘”,告知吃饭一些礼仪习俗:如吃饭期间不可随便离席必需等到宴席结束主人家放鞭炮方可离去,长辈敬酒时作为晚辈需起立回敬。新娘桌上的菜必需是一式双份寓意好事成双等等。其二,则是新娘嫁过来时陪伴的兄弟或男方迎娶之人的一桌,必需请家中重要的或辈分较高之人作陪说些嫁娶之中的话题。其三,则是“窜堂班”,在堂前吹拉弹唱、敲锣打鼓之人,增加其喜庆氛围。同样,有些习俗也适用于寿宴上。 婺源——这个“书乡”、“茶乡”如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深受徽州文化影响,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徽派建筑,沿袭着徽商流传下的日常饮食风俗习惯,粉蒸菜、糊菜,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茄子干、(茄子、糯米粉、辣椒油盐等调料蒸熟之后晒干)酒糟鱼(将鱼用烟熏干或晒干后加辣椒料酒等调料做成)成为外出之人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由于婺源喜食辣,故每年春夏之交农家会种许多辣椒,待到成熟时节一篮篮红辣椒采摘回家,洗净切成小片,晒干留在日后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