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兽医药物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的科学。药物

是兽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帮助动物

恢复健康。本文将介绍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最常用的兽医药物之一,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常见

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

是通过破坏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疾病的目的。

二、抗寄生虫药物

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动物疾病,特别是在养殖动物中。抗寄生虫药

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有伊维菌素、阿莫维菌素等。它们通过扰乱寄生虫的生理功能,破坏其生活循

环来达到杀灭和控制寄生虫的目的。

三、抗病毒药物

病毒感染是动物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抗病毒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

生命周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酶或病毒复制所需的乙酰化酶,干扰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四、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

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用于缓解动物的疼痛和炎症。NSAID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减少炎症相关介

质的合成,达到减轻炎症和疼痛的效果。常见的NSAIDs药物包括布

洛芬、百服宁等。

五、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在兽医药物学中有重要的应用,通过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白蛋白、人参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或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应答和提高抗病能力。

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涵盖了抗生素、抗寄生

虫药物、抗病毒药物、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多个类别。

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帮助兽医们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维护动

物健康。同时,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也需要兽医们密切关注

和管理,确保药物的安全应用。

兽医药理学

抗生素 抗菌药主要分为四种:I: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II: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III: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IV: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I+II类作用增强;I+III作用减弱;I+IV无明显影响但治疗脑膜炎可提高作用; 作用机理相同的同一芗的疗效并不增强,而可能相互增加毒性。 注意药物间的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药效学之间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多黏菌素B及E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杆菌肽 磷霉素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红霉素 影响叶酸的合成:磺胺类 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 影响RNA合成:利福平 抗生素根据化学化学结构分类: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青霉素;长效青霉素;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阿莫西林;羟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拉定;头孢噻呋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砚霉素,氟苯尼考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 林可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β,粘菌素,杆菌肽 化学合成抗菌药:磺胺药 抗菌增剂: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 喹啉类:卡巴多司;乙酰甲喹(痢菌净);喹乙醇;卡巴多司 其他: 硝基呋喃类:呋喃唑酮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地美硝唑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灰黄霉素;制霉素;克霉唑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吗啉胍;利巴韦林,干扰素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第一章总论 ?掌握内容 一、药动学 二、药效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合理用药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内容: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简称ADME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 1.简单扩散 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度与体液的pH对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物(如利血平、红霉素、土霉素等)则在酸性体液中浓度较高。 2.主动转运 3.易化扩散 4.胞吞和胞饮 5.离子对转运 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概念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药 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 影响因素:给药途径 剂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 动物的种属 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 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 型较易吸收。 2)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 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 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pH值:胃肠液的pH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 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4)药物的相互作用 5)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 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 三、药物的排泄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1. 简介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动物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动物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动物体内相关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的过程。常见 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皮肤贴药等。吸收速度和程度会受到药物的物化性质、给药途径、动物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兽医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吸收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实验和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3. 药物分布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药物可以通过 血液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体内起到治疗作用。分布会受到药物的亲水性、脂溶性、蛋白结合率等因素的影响。兽医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在不同种类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并可以根据体内测定的药物浓度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4.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化 合物的过程。这些化合物可以是活性代谢产物、无活性代谢产物或有毒代谢产物。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的肝细胞内,但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能发生代谢反应。兽医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速率来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5. 药物排泄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动物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呼吸系统和肠道完成。药物的排泄速度和能力会受到动物的生理状态、药物的物化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兽医药理学研究了不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排泄特点,并可以通过药物浓度测定计算排泄动力学参数。 6.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利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过程。通过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动力学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合理的剂量来治疗不同的动物疾病。兽医药理学研究了不同药物在治疗动物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药物疗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估。

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兽医药物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的科学。药物 是兽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帮助动物 恢复健康。本文将介绍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最常用的兽医药物之一,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常见 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 是通过破坏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疾病的目的。 二、抗寄生虫药物 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动物疾病,特别是在养殖动物中。抗寄生虫药 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有伊维菌素、阿莫维菌素等。它们通过扰乱寄生虫的生理功能,破坏其生活循 环来达到杀灭和控制寄生虫的目的。 三、抗病毒药物 病毒感染是动物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抗病毒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 生命周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酶或病毒复制所需的乙酰化酶,干扰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四、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

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用于缓解动物的疼痛和炎症。NSAID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减少炎症相关介 质的合成,达到减轻炎症和疼痛的效果。常见的NSAIDs药物包括布 洛芬、百服宁等。 五、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在兽医药物学中有重要的应用,通过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白蛋白、人参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或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应答和提高抗病能力。 兽医药物学中常用的动物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涵盖了抗生素、抗寄生 虫药物、抗病毒药物、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多个类别。 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帮助兽医们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维护动 物健康。同时,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也需要兽医们密切关注 和管理,确保药物的安全应用。

兽医药理

一、名词解释 1、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机理。 2、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全身麻醉药是能使意识和全身感觉都消失的药物。 4、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可逆性阻断用药部位神经冲动传导,使局部组织的感觉尤其是痛觉消失的药物。 5、脱水药(dehydratics):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看,由于此类药物多为低分子质量物质,多数在体内不被代谢,能增加血浆和小管液的渗透压,增加尿量,故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7、递质(transintter): 8、二重感染:长期用广谱抗微生物药产生的反应 二、单选 1、偏酸药物在酸性环境:易吸收、易排泄 2、感冒时吃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的成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3、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 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克伦特洛 4、抗肝片吸虫药:双酰胺氧醚(对幼虫有作用)硝氯酚(杀成虫的药物) 5、青霉素类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三、多选 1、药物在体内的几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总结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 3、理想抗寄生虫药的特点:安全、高效,广谱、具有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价格低、毒性无残留 4、第三代头孢与第一、二代头孢比的特点:主要抗G-、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更弱 5、用磺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首次剂量加倍 ●局部感染时,清理化脓伤口 ●不应与局部麻醉药配伍应用 ●对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应加大饮水量或给予一 定量NaHCO3 6、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GM、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妥布霉素TBM、新霉素NM)的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过敏反应 7、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药理作用:新斯的明能可逆的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内源性和外源ACH在体内堆积,表现出ACH的M样和N样作用。作用受体:N2受体8、硫酸镁临床应用:抗惊厥作用、混合麻醉、用于大肠便秘。肌注硫酸镁有抗惊厥,静注硫酸镁有镇静作用 9、驱除家畜胃肠道线虫的药物:伊维菌素类、左咪唑、阿苯达唑 10、局麻、全麻的方式: 四、判断 1、氰化物中毒解机理抑制()酶活性的产生 2、阿托品使用减少泪腺、唾液腺的分泌,全麻是伴用阿托品用来减少气道中气管腺体分泌() 3、催产素与雌激素之间相互影响(对) 5、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对) 6、药物在肝脏代谢是因为肝脏有()酶,药物经肝脏代谢药性减少或消失是错的(个别增加) 7、喹诺酮类作用机理: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与转录产生杀菌作用五、填空 1、强心苷的作用机制 2、全能局麻药:水合氯醛 3、解毒药物中亚铁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用来解救亚硝酸盐中毒 4、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 六、简答 1、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炎症各个阶段都有作用,可显著的缓 解炎症症状,对急、慢性验证都有作用,对由各 种原因引起的炎症也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可抑制细胞免疫,大剂 量时可抑制体液免疫 ●抗毒素:增强对内毒素的耐受性,通过稳定溶酶 体的膜来降低内热原的释放。但它不是中和毒 素,而是增加了动物对毒素的耐受性,对外毒素 无作用 ●抗休克: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休克都有抑制作用●影响代谢:增加糖原,促进在肝、肌肉中糖原的 储存量;抑制蛋白质合成和促进其降解。 2、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干扰细菌叶酸代谢,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来发挥抗菌作用。 3、抗球虫病药: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那拉菌素、马杜霉素、山杜霉素、氨丙啉 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合成、损坏细菌细胞膜、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代谢、干扰叶酸代谢 5、敌百虫中毒机理: ●与chE结合,形成磷酰化chE,失去了水解Ach 的能力,导致大量Ach蓄积 ●如果chE不能及时从磷酰化chE中恢复,酶将 老化,失去碱基,酶完全失去活性 ●不能水解Ach 七、论述题 1、耐药性:在抗微生物药存在时,仍然有生存繁殖能力。微生物或其他病原体和药物多次接触后,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的现象。 2、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产生破坏药物的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靶位结构改变、改变代谢途径 3、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法 尽量正确诊断疾病,选择选择性高的药物,阻止耐药药物 药物剂量合适、疗效适当 避免频繁更换药物或中断药物 避免长期用药 如果是耐药细菌感染,有必要联合用药

兽医基础 模块2兽医临床常用药物 项目7作用于系统的药物

项目七作用于系统的药物 任务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知识点一:中枢神经兴奋药 一、大脑兴奋药 1.大脑兴奋药概念:是指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2.常用药: 咖啡因:对大脑皮质有选择性的兴奋作用,小剂量能增加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减轻疲劳,加强横纹肌的收缩能力;较大剂量能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临床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全麻药、镇静、催眠药过量,严重传染病,过度劳役等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与昏迷等;作为强心剂,用于日射病、热射病及中毒导致的急性心衰。 二、延髓兴奋药 多用于抢救一般呼吸抑制的患畜,抢救呼吸肌麻痹的效果不佳。 1.尼可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主要用于中枢抑制药中毒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也可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及新生仔畜窒息等。 2.樟脑: 局部作用:樟脑用于局部皮肤,有轻度的刺激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产物吸收,并能抑制化脓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 吸收作用:樟脑被吸收后,能兴奋呼吸与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回升,并有强心作用。 即将屠宰的家畜及泌乳母畜禁用,幼畜对樟脑敏感,应慎用。 三、脊髓兴奋药 士的宁:对脊髓有高度选择性兴奋作用,能增强脊髓的反射功能,使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加;剂量加大还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

大脑皮质的机能活动性;小剂量常用作苦味健胃药。 重复用药时易产生蓄积中毒。一般用药3d后,应间隔3—4_d再重复给药1次。中毒时,应使动物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大动物静注水合氯醛,小动物静注戊巴比妥钠,应反复给药至症状不再出现。 知识点二:中枢神经抑制药 一、全身麻醉药 1.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是一类能可逆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特别是痛觉)减弱或消失,反射活动减弱或停止、骨骼肌松驰、代谢降低、体温下降、消化功能抑制等情况。但动物仍保持延髓生命活动中枢的功能,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过程。能避免动物发生疼痛性休克。

兽医基础 模块2兽医临床常用药物 项目2抗微生物类药

项目二抗微生物类药 任务一抗生素类 抗微生物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协助机体战胜疾病的药物。抗微生物药种类很多,主要有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 知识点一: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它在极低的浓度下,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主要是由真菌和放线菌产生,而细菌产生很少。 知识点二: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广谱抗生素 抗真菌抗生素 作用于支原体的抗生素 抗寄生虫的抗生素 知识点三:抗生素的计量单位及有效期 1.抗生素的计量单位:抗生素采用国际单位(IU)来表示。 2.抗生素的有效期:抗生素易受热、空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效价一般不稳定,因此,多规定有效期。如青霉素G钠粉针(安瓿装)自出厂日期起,有效期为3年。 知识点四:常用的抗生素 一、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1.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其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但抗菌谱窄。

(1)青霉素G:为天然青霉素,最早应用于兽医临床,至今仍为某些感染的首选药物。 ①抗菌谱与适应证:青霉素属于窄谱的杀菌性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对螺旋体和放线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很弱,对结核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无效。在手术及术后,为了预防炎症发生,青霉素也作为首选药物。 ②注意事项:青霉素的安全范围广,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大多数家畜均可发生。对某些动物,青霉素可诱导胃肠道的二重感染。不宜与四环素、盐酸氯丙嗪、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维生素C、碳酸氢钠、磺胺类等混合使用,以免产生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为人工半合成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与适应证:本品抗菌谱广,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的效力不及青霉素G,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作用。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无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肺部、尿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严重感染时,可与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3)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适应证:抗菌谱广。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强而快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引起畜禽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及肝胆系统疾病的病原菌均有极好的杀灭作用。本品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杆菌及肺炎杆菌引起的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脑膜炎等。当病原菌对氯霉素等产生耐药菌株时,本品是最佳的代替药物。 2.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又名先锋霉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特点。主要用于耐药的金葡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有协同作用。 (1)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为半合成第一代内服头孢菌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均有效。本品抗菌活性较差,对严重感染不宜应用。 (2)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肺炎、气管炎、

兽医药理学药物作用原理与合理用药

兽医药理学药物作用原理与合理用药药物是兽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合理的用药可以对动物 的疾病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兽医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 原理和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 一、药物作用原理 1. 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和治疗对象,药物可以分为多类,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炎药物等。不同种类的药物作用原理各 不相同。 2. 药效学原理 药物在机体内发挥作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直接作用:药物能够与机体的生物分子发生特定的物理或化学相 互作用,改变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间接作用:药物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产生活性物质 或改变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 拮抗作用: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阻断其 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疾病的效果。 - 随时间变化的作用:药物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不同的 效果,包括起效、达到峰值、消失等。

二、合理用药原则 1. 药物的选择 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是根据动物的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种类的药物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疗效,因此,需要对动物的病情 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临床指南或经验选择适当的药物。 2.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药物剂量 过大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剂量过小则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此外,给 药途径的选择也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因素。 3. 药物的疗程 合理用药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疗程,即用药的持续时间。不同疾病的 治疗时间各异,需要动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 在用药期间对动物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 4.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所产生的对动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效应。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并在用药 期间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此外,药物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 致疗效下降或不良反应增加,因此需注意合药与交叉过敏等问题。 5. 药物的监测

动物药理学了解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作用

动物药理学了解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作用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对药物反应和作用的科学,它对于动物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和兽医学等领域,了解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作用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生命质量。本文将探讨动物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动物药理学的基本原理 动物药理学是基于生物学和化学原理,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作用。其基本原理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首先是药物吸收,即药物进入动物体内的过程。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吸收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是药物分布,即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药物会通过血液运输到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其产生作用。接着是药物代谢,即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药物代谢可以使药物更容易被排泄,也可以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最后是药物排泄,即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过程。药物可以通过尿液、粪便、呼吸等途径排出体外。 二、动物药理学的应用领域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是药物研发领域,动物药理学可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在动物模型中进行药物试验,可以获得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毒性反应和剂量等信息,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其次是兽医学领域,动物药理学可以指导动物用药的合理应用。了解不同动物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特点,可以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确保动物用药的安全性和

疗效。此外,动物药理学还可以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生物医学研究以 及新药临床试验等方面。 三、动物药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药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动物药理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将有更多的突破。首先是基于基因组学的 个体化药物研发。通过深入研究动物基因组,可以了解动物对药物反 应的个体差异,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疗效。其次是药物安全性 评价的改进。传统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主要依赖动物试验,但随着动物 福利意识的提高,替代动物试验的新方法正在逐渐发展,如体外建模、计算机模拟等。最后是药物再利用的研究。药物再利用是指将已经获 得批准的药物用于其他疾病治疗。通过了解不同药物对动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用途,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动物药理学对于了解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作用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研究动物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指导药物研 发和合理用药,促进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药理学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 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动物药理学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动物药理学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效应的学科。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特定目标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进 而引发一系列生物效应的过程。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药、优 化药物使用以及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药物的 作用靶点、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对动物药理学中药物作 用机制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作用靶点 药物的作用靶点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或其他 生物分子。根据作用的位置和方式,药物的作用靶点可以分为细胞膜 上的受体、细胞内的酶、离子通道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分子等。药物 与其作用靶点之间的结合可导致该靶点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 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可以增强或抑制其活性, 从而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相关的生理功能。 二、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药物代 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涉及到一系列代谢酶的参与。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会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活性、吸收、 分布和排泄等。药物代谢通常是通过一些酶的作用,在体内形成代谢 产物。药物代谢的特点是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动物种类在药物代 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的学科。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动物药理学中的药物动力学通常通过测定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参数来评估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药物给药方案,合理选用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总结: 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的重要学科,其中包括了药物的作用靶点、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工作。动物药理学的进展将为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兽医临床药理学临床应用药理学

兽医临床药理学临床应用药理学兽医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体内药物作用、代谢和解毒等方面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实践中。临床应用药理学则是将药物学原理与动物的生理生化状况相结合,系统性地研究和应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原则。 一、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途径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消化药、抗寄生虫药等。不同的药物在治疗上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抗炎药则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炎症症状。 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在动物体内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可通过肝脏、肾脏和肠道等进行;排泄则是指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和呼吸等方式进行。 三、临床应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临床应用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以及治疗上的合理用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通过深入研究药物在不同动物种类中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以为临床兽医提供科学依据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临床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兽医临床应用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兽医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和给药途径,为治疗提供指导。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治疗非常 重要,因为不同动物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临床应用药理学可以帮助兽医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和病情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临床应用药理学的挑战和前景 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兽医临床应用药理学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动物体内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与人类有所不同,因此需要 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问题也需要进 一步研究和解决。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兽医临床应用药理学有着广 阔的前景。通过深入研究药物和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发展出更 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结语 兽医临床药理学临床应用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兽医临床 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个体化治疗,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动物的健康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兽医临床应用药理学将 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兽医药理学特效解毒药

兽医药理学特效解毒药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药物的科学,旨在帮助兽医们更好地了 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影响,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兽医学中,解毒药是一类常用的特效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中和或清除有毒物质 对动物的伤害。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兽医药理学特效解毒药。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类常用于中毒治疗的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胆 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毒素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降解,增加乙酰 胆碱的浓度,起到解毒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氯化 酚媒钠、吡哆醇、乙酰胆碱酯酶复合物等。这些药物常用于中毒动物 的急救治疗,能够迅速减轻或中和毒物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二、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解毒治疗的吸附剂,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吸附和去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活性炭可以通过吸附结合毒素,阻止其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从而减少对器官的损害。由于其具有高效、安全、易获取等特点,活性炭已成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兽医药理 学特效解毒药。 三、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钙是一种补钙药物,在解毒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一方面, 葡萄糖酸钙可以与某些草酸盐类毒素结合,形成难溶性的草酸钙沉淀,从而减少对动物体内钙离子的影响;另一方面,葡萄糖酸钙也能提供

额外的补充钙离子,促进机体的代谢和恢复能力。因此,在中毒治疗中,葡萄糖酸钙也被称为一种特效解毒药。 四、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酸碱平衡剂,也被广泛应用于解毒治疗。 中毒时,机体酸碱平衡会被打破,体液中的氢离子增加,导致酸中毒。葡萄糖酸钠能够通过供给体内的碱性离子,中和过多的氢离子,调节 酸碱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理环境。因此,在有酸中毒的中毒动物中, 葡萄糖酸钠也是一种常用的特效解毒药。 总结: 兽医药理学特效解毒药对于中毒动物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胆 碱酯酶抑制剂能够解除神经毒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活性炭通过吸附 去除有害物质;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钠能够中和毒素对钙离子和酸 碱平衡的影响。这些特效解毒药在应急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各种毒素种类繁多,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同毒 素的中毒,需要选用相应的特效解毒药。 总之,兽医药理学特效解毒药的研究和应用为动物中毒的急救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深入,特效解毒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也将不断完善,为保护动物的健康 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宠物药理

一、名词解释 1、制剂:根据药典或药品规范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剂型则称为制剂。 2、处方:系指兽医医疗和兽药生产企业用于药剂配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3、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而易恢复。 4、抗菌谱:指抗菌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范围。 5、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菌对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同一类的抗菌药有具有耐药性。 6、镇静药: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的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药物。 7、局部麻醉药:是指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暂时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引起机体特定区域丧失感觉,消除疼痛的药物。 8、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退热,减轻局部钝痛的药物,其中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9、健胃药:是指能提高食欲,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加强消化机能的药物。 10、泻药:是一类能促进肠蠕动,增加肠内容积,软化粪便,加速粪便排泄的药物。 11、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泄,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 12、抗凝血药:凡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称为抗凝血药,简称抗凝剂。 13、消毒防腐药:是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14、抗寄生虫药:是指能杀灭或驱除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 二、选择题 1、大剂量输液时,选用的给药途径是( )。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内服给药 2、治疗指数为() A.LD50 / ED50 B.LD50 / ED95 C.LD1 / ED99 D.ED50/ LD50 > (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决定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半衰期 4、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形式为() A. 单纯扩散 B. 被动转运 C. 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 5、“首过消除”现象主要与何种给药途径有关() A. 肌肉注射 B. 静脉注射 C. 口服 D. 直肠给药 6、影响菌体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有( )。 A.青霉素 B.链霉素 C.磺胺嘧啶 D.制霉菌素 7、抗菌药物中最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的是( )。 A.磺胺嘧啶 B.青霉素 C.链霉素 D.土霉素 8、下列药物中对结核杆菌最有效的是( )。 A. 青霉素G B.链霉素 C.庆大霉素 D.磺胺嘧啶 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 A.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破坏菌体胞浆膜

(完整版)执业兽医药理

药理 1、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区别仅在于剂量的差别。药物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有可能成为毒物。 2、药物的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3、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吸入和皮肤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皮肤给药<内服(首过效应)<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无首过效应,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4、首过效应是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在到达血液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5、能产生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内服给药,若治疗全身性疾病,则不宜内服给药。 6、药物的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 7、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 8、副作用:指用治疗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9、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组织器官理变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10、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简称“三致”作用。 11、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有特异体质的患畜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其本质是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12、继发性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应,又称治疗矛盾。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留药理效应。 特异质反应:指极少数动物应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与药理作用毫不相关的反应,少数特异质病畜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导产生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14、大部分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方式是简单扩散。 1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非特异性的可逆结合。 16、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称之为生物转化。

兽医常用药物

兽用常见抗菌药物及正确选用Common veterinary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the correct selection 姓名:朱赵伟 班级:兽医硕士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兽用常见抗菌药物及正确选用 Common veterinary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the correct selection 朱赵伟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抗生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作化学治疗药,防治动物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效价通常以重量或国际单位(IU)表示。50多年来,养殖业从庭院养殖发展为规模养殖,取得了长足进步,畜产品供应充足,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残留问题[1-2]。为了获得抗菌药的最佳疗效,减少副作用、耐药性和降低药物残留,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同步信息确定最佳给药方案正成为现代药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3]。中国是一个养殖大国,农村散养户规模大且不容易管理,各种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动物病原菌的耐药性可传播给人类,使人类的细菌性疾病更难治愈[4]。已有证据表明动物体内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可直接传播给人类或将耐药基因传播给人类的病原菌[5]。正确合理的选用抗生素以迫在眉睫。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兽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及如何合理的应用这些抗生素。 关键词:抗菌素;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 Summary:Antibiotics are bacteria, fungi, actinomycetes, and microbial’metabolites and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can selectively inhibit and kill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hemotherapeutic drugs mainl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of animals.Antibiotic titer usually by weight or international units (IU)said.Over the past 50 years, breeding from the courtyard culture development of scale breeding,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adequate supply of animal products, antibiotics, feed additives to cannot be done not have, but also brought the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and residual problems[1-2].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reduce side effects, drug resistance and reduce drug residues,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osing regimen is becoming a new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armacology[3].China is a farming country, rural backyard households are large in scale and not easy to manag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phenomenon.Drug resistanc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animal can be transmitted to humans, the bacterial disease in humans are more difficult to cure [4].There is evidence that animals containing resistant pathogens, pathogens can be transmitted directly to humans or the spread of resistance genes to humans [5].Correct and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is imminen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some of 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how reasonable these antibiotics. Keywords: antibiotics; rational application; β-lactam;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macrolide antibiotics; antifungal antibiotic

兽医药理学重点

兽医药理学重点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兽医药理学重点: 一、总论部分 1.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或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作用,作用机制 3.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4.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D入血前,局部产生作用 全身:D入血,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作用 直接(原发):洋地黄,心脏,心肌收缩,血压升高,改善血液循环 间接(继发):血液循环改善,肾血流量增多,尿量增多 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 他组织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液不产生影响的现象。 选择性高,活性强,针对性强;选择是相对性的,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 机理:亲和力,受体数量、类型,代谢速率 6.不良反应:与治疗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毒,副,变态,继发,后遗。 7.副作用:在常量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可以预知,是药 物选择性低,作用广泛产生的。 ex.阿托品,麻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牛羊,防反刍唾液多造成异物性肺炎),减轻对心脏的抑制;同时产生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

用为副作用。 利用副作用,老药新用。 8.继发性反应: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或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9.量效曲线:药物的最大效能和强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ex.环戊噻嗪1mg就能引起呋塞米100mg的排钠利尿效应,这样比较时,可以说前者效应强度约为后者的100倍。 但是,前者最大排钠利尿效能远不如后者,临床上用噻嗪类无效的病人改用呋塞米后能继续排钠利尿,消退水肿,改善循环。故,药物作用的最大效能比相对强度更重要。 10.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LD50/ED50;其中,LD50越大,药物毒性越小;ED50越小,药效越好。(均为药物的剂量) 故治疗指数越大越好。 安全指数=LD1/ED99;一般治疗指数≥5,才能在临床上用。驱寄生虫药≥3。 11.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受体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 12.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a.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b.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c.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d.对酶的影响 e.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f.影响核酸代谢 g.影响免疫机制

兽医药理学讲义

兽医药理学讲义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1-1概述··································································- 2 -§1-2药效学·······························································- 2 -§1-3药动学·······························································- 5 -§1-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7 -§1-5兽药的分类、制剂及处方·······································- 7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 10 -(一)基本概念························································- 10 -(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11 - 1. 磺胺类药物:(第一个百浪多息) ·························- 11 - 2. 喹诺酮类药物···················································- 12 - (三)抗生素···························································- 13 - 1. 主抗G+菌的抗生素············································- 14 - 2. 主抗G-菌的抗生素 ············································- 14 - 3. 广谱抗生素······················································- 14 - (四)消毒防腐药·····················································- 15 -(五)特效解毒药·····················································-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