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是连接学与教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寻觅最佳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步行18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知道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换预习情形。

4.全班交换:自主解决生字。

5.交换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

一、回想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连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显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小组交换)

2.全班交换: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影院,告知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楚的事。”

这段教学,在读的基础上重点启示学生想象当时父子二人各自的内心世界:他们心里想了什么呢?

在充分知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3.指导朗诵:

父亲的语言真诚、严肃,并带有深深的自责,朗诵时,语速稍慢,略带低沉,把父亲的那种深深自责读出来。

四、小结: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进程:

一、复习生字:

1.轮读字卡,并组词: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2.这节课连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活动:

1.活动一: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我想对杰森说……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我想对自己说……我想对朋友说……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小组交换你想说的内容,教师指导:

可以说我的看法;我对人物的评判;我想提出的建议;我的体会等等。

最后全班交换。

2.活动二:积存关于诚信的名言: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年龄》孔子

• 对待儿童应当诚实。要善于告知他们:我们做父亲的,有些东西现在还不懂,你们,孩子们,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知道一切。

——【苏联】高尔基

联系课文,生活实际体会名言。

试着背诵。

四、小结:谈谈你要怎么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刻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存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意视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知道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刻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常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具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精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课件出示2)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

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课件出示3)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二、朗诵课文,掌控字词。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诵(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置、骤、抛”(课件出示4)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

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知道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课件出示6)

隐藏: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谨慎:谨慎认真。

脆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诵课文,小组讨论摸索:作者视察了什么?有什么发觉?

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7)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摸索、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何?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发觉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课件出示8)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刻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积存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意视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豪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生词,同桌相互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课件出示10)

住宅暂时挑选住址良好卧室

大厅洞穴专家卫生钳子较大

2.作者视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进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依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二、精读课文,深入知道。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觉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诵2—6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

(1)作者为何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管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谨慎、自己发掘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诵,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摸索:作者发觉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课件出示11)

门——隐藏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课件出示12) 平台——平整(教师板书:隐藏平整)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整理得很平整。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课件出示13)

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觉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

内部:朴素、清洁、干燥、卫生(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内部:朴素、

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知道

1.自由朗诵7—9自然段,摸索:为何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时间:十月)

发掘进程: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发掘工具脆弱)(课件出示15)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视察仔细)(课件出示16) 长时间修整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顺,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发掘进程:不断整修勤奋)

3.再次朗诵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进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谨慎地挑选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发掘洞穴。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进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进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刻苦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回想课文

法布尔先生经太长期、仔细肠视察,发觉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进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遭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仔细视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视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奉献一份气力。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示?

3.挑选学习。(课件出示18)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视察,练习写一写。

(2)连续搜集关于昆虫秘密的相干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存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浏览神话故事的爱好,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知道?(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全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换,集体订正。

三、朗诵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豪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知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渐渐上升渐渐降落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孤寂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渐渐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降落,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伟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飞舞的云隆隆的雷声广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显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产生了庞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味——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换发觉,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腔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公道的想象,仔细摸索,写下来。

6.反馈交换。(四人小组合作展现,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产生了庞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诵来展现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诵:排比段读出腔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全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育;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光辉、日出的光辉……这一切,全是由于:“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全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全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浑厚,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乃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穷敬佩与称赞。(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全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育,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光辉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诵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诵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知道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进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诵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精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灵。

教学重点: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 的情形。

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质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产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何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寂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嘹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相互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形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入?把爱好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爱好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何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诵入耳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诵入耳感遭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诵中感遭到了芦花翻动的壮观;从你的朗诵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渐渐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安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何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当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形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精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诵

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形,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精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风景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换。

6、生交换。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知道。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据、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知道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诵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灵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判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杰出的作业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诵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进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入,宜于诵读品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入,宜于诵读品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这则神话歌颂了精卫鸟坚强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诵,并读出韵味。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浏览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干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杰出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知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产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知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诵,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诵,老师巡查的时候,一定要成心识地帮助学生解决冷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明显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进程中有什么感受?(僵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僵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聆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觉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当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聆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判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摸索: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知道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换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番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强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宝贵的。它坚强不拔的精神让人佩服。(板书:坚强不拔)

(5)感情朗诵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坚持不懈、坚强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换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去浏览有关的书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海军将领邓世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知道“横冲直撞”、“大方激昂”、“置之度外”、“披荆斩棘”、“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动,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 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佩服之情。

教学重、难点: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威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断)。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入侵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进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

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 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3、动物头饰若干、《动物世界》录像资料。《动物狂欢节》音乐。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那爱子情深的麻雀、古怪的猫、可爱的雪猴、善解人意的小鸟,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舌头、脖子、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

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2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设计五篇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设计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七月的天山》 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 充满生机的天山。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独特,那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 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但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 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 那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 揣摩,欣赏? 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 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是连接学与教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寻觅最佳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步行18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知道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换预习情形。 4.全班交换:自主解决生字。 5.交换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 一、回想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连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显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小组交换) 2.全班交换: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影院,告知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楚的事。” 这段教学,在读的基础上重点启示学生想象当时父子二人各自的内心世界:他们心里想了什么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0 篇) 写教案就不能过于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自然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

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_导入,抓主线 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 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 (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 2、组内交流 (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

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__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__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__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__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__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__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__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观的__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__的土地上,__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修改句子 “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 (2)比较句子 ①围观的__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②微观的__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模板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模板五篇 备教案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取,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教案1 《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小学四年级教案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预习提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两封信,一封是,一封是回信。 2、写信时信开头的称呼要写,称呼后面要加信末应写上 和。柯岩老师的回信告诉我们。 [基础达际] 一、将正确的读音与相对应的字连线。 m?i m? m” x‰ hu?n f?i y’ 睦析昧寞逾患匪 二、择优录取,选字填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5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 二、研读品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指名读。配乐) 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 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四、激发兴趣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2 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

人教版四年级五篇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五篇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教案 教案本质上是一种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包括一套相关的教与学的原理、指导原则和创新性做法;它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主旨,其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为本,对社会负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云海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 (1)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 (2) 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教案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明确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关于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 了很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关于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 甜美等词语。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同步教案模板五篇_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同步教案模板 五篇 课堂教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 【设计思想】 作为中国历少有的天才,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绝的成就,他以融会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气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巍巍壮观的文化景象,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并在生活态度、人格建构、审美高度等上给后世百姓、尤其是中国文人树立了标杆。 如何通过对该词具象、意境、主旨等的把握,指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是为基本设想;如何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扩大文本理解的范围和加深文化感悟的深度,是为第二设想;如何通过文本揣摩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并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地,寻找生存的智慧和文化的密码,充实心灵空间,是为第三设想。 【教学目标】 一、通过文本阅读,认识词人形象 二、通过感悟拓展,提升审美能力 三、通过鉴赏评析,领略中国文化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 请学生比较“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板书:雨

方式:漫谈,由学生前后左右,三言两语完成。 点拨: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等;后者有了动词,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即多了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等。 说明:通过简单议论,来激活思维,最后引到“雨”,引到“苏轼会怎么看”,自然过渡到《定风波》。 二、整体感知 1、一读: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调动情绪,营造氛围,正音正形;一问:就刚刚那题,东坡会怎么回答?请联系文本来解释。 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初听本词的最初感受来简单回答,要求尽量在原词中寻找回答线索。 点拨: ——他没躲雨。(小序中,词中可见。顺便解读小序作用。) ——他说风雨皆无。 ——他化了所有的风雨。 2、二问:苏轼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二读:齐读一遍,然后从文本中寻找与之呼应的句、词。 方式:小议,然后作答。 点拨: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上册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上册五篇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

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认识8生字,会写12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4.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训练的落后,产生关

注我国西部进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仆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觉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CYVA)成立于2022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效劳活动,为社会供应志愿效劳,常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训练。 二、争论、学习、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安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