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

明()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

8.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1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正以昂扬的姿态,以追赶和超越的勇气,全力谋求新的发展。这主要说明中部六省( )

A.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正确意识决定着事物的发展14.2007年1月3日,是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两周年。“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是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成效。这表明(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C.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5.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些人其中不少大人由于缺乏防震知识,“慌不择路”、盲目逃生所致。这启示我们( )

A.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B.要注重用正确意识来指导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这说明C A.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7.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18.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1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20.广东煤矿规模小,煤炭质量低,全省煤炭年产量仅800多万吨,在全省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小,且大部分煤矿证照不齐全,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环境资源破坏严重。据此广东省政府决定依法关闭小煤矿、违规煤矿的唯物论道理是(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D

2.C

3.B

4.A

5.B

6.C

7.D

8.C

9.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B 20.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1、(8分)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材料一说明了人类违背客观规律,肆意妄为,终将受到惩罚。材料二说明了在巨大的自然灾

害面前,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体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要求。

22. (10分)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物质决定意识 2.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束来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存在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是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这却是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 ) ①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引领前进方向③可以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④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D.②③ 4.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D.②③ 5.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槛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 明()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30=60)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20秒过后收回图片,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过老妇像的,也都认定这是那位老妇。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C.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1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7-8题。 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 2.因为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据此回答3-4题。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 新的具体联系 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 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与“两岸青山相对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A.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C.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 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 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右面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D.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 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 ) 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不断创造新的规律,改变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③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 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 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9.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 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 限的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 山东曹县第三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 A .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2.“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很长,开过几百次研讨会,经 A .有量变就有发展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C .一个正确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错误的过程 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答案]D 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

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 4.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谐文化的支撑。这里的“支撑”作用从哲学唯物论上 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 D 5..上题材料从认识论上看,“支撑”作用体现的哲理 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 B 2007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2位基层代表来到下题: 6.(2007高考全国卷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答案] C 7.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06年7月15日,我国海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调我国这次海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 A.认识和掌握海洋的本质和规律 B.收集大量 C.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充分发挥 8.[答案]C 9.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考察,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9.[答案] A

2021版新高考选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4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选B。月球的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C项干肢不符,D项是静止的观点,均应排除。 2.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和95%。在2019年6月17日22点55分发生的四川宜宾长宁县6.0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为震区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的发生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③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④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地震预警直接关系着人员伤亡,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②③符合题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减少灾害的损失,但不能防止灾害的发生,①错误;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客观的,不能突破,④错误。 3.(2020·天一大联考)多年来,在云南省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普洱茶帮助山地民族脱贫致富的政策引导下,亚诺寨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茶树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与外地客商搭建了合作桥梁,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一村一品”发展和稳步增收的路子。亚诺寨的发展得益于()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茶树资源优势 ②实现了从观念的存在到现实存在的无条件转化 ③用正确的认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③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 7.上述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y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10A-12 题。 10.“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1.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12.要使子孙后代不再有今天之忧,就必须() A.坚持以建设为中心 B.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正确地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D.按价值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最新精选高中生活与哲学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人教版练习题第三十篇

最新精选高中生活与哲学政治思品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 世界的本质人教版练习题第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 ) ①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决议②2012伦敦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 ) ①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科研人员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对引力波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们预测的产物②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它的唯一特性是运动④它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解释中,不符合如图漫画寓意的是( ) 有误 A、要学会在失败中成长 B、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C、要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D、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恩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 ) 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练习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这说明人能够()A.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B.认识和利用规律 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 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3.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这是由于() 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④人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尽是不动没有,尽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 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回答1—2题: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回答3—5题: 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回答5—7题: 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回答8—10题: 8、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9、“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0、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 A.①④ B.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4.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5.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020年《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题(有解析)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题2020.11 一、单选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黑洞理论”闻名,提出两大突出理论留下三大主要贡献,他为人类理解宇宙做出了革命性贡献。霍金的贡献说明() ①世界是客观的,其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 ③合理预测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9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这佐证了()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观测设备是揭开月球奥秘的基础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保证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视和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邓李才研究员带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盘的翘曲结构。该项研究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这表明() ①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银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银河系规律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学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相应题号后的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世界统一于物质与意识。( ) 2.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3.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 4.“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 5.意识因其反映的直观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 ) 6.“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启示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 ) 7.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 8.个人未必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 ) 9.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 ( ) 10.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和超越自身。( ) 11.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1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往往包含谬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磁场、紫外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有 ①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同为世界的本原④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2016年11月16日1时29分在北京门头沟区发生2.6级地震。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震动”是常态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观点一致的是()。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考古证实,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与大量砍伐树木密切相关,等到楼兰人认识到破坏森林造成严重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这告诉我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