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知的主动性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从感知形象开始,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 还有些课文中的插图, 就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课件正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媒体, 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 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以及斑斓的画面大大增强了视觉的感染力, 这些不仅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乃至学文提供了凭借,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教学课件能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形象, 使这些形象成为学生展开创造性想像的支柱,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表象, 用生动的语句, 把所感知和想像的内容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

例如, 《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 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 ( 1) 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 ( 2) 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

上, 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 ( 3) 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 突出其白色的羽毛。 ( 4) 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 ( 5) 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 ( 6) 整体讲解这首诗时, 出示一幅动画: 亭台楼榭, 杨柳依依, 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 声情并茂, 视听结合, 渲染了气氛, 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理解了诗意, 同时强化了记忆。

二、借助直观的画面,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 因而, 他们的想象更具

有随意性、跳跃

性的特点。我们在设计语文教学课件时, 可以利用学生的

这一特点, 深入挖掘他们创造性想像的潜能。如在设计课件时, 对所学内容的情节处理, 可以有所跳跃, 有所省略, 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 让孩子在这一方天地里插上创造的翅膀, 自由翱翔。

以《狐狸和乌鸦》的设计为例。一开始, 乌鸦飞出去给

孩子们找吃的, 它找到一片肉, 很高兴地飞回来, 站在窝旁边

的树枝上。接下来出现的是狐狸叼起肉, 钻到洞里去了。这两幅画面之间的跳跃性很大, 学生可以不加拘束地展开想像, 说说这中间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暂不评价, 请大家共同带着问号来学习, 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中来,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三、利用多媒体, 课外延伸, 扩大阅读

新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6 年制不少于150 万字, 界定了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但是, 这150 万字的阅读量应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其实,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凭借计算机储存容量大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 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为理解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从学生认知活动的整体看, 每堂课的学习终点, 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但因课外毕竟是课外, 无论是阅读材料寻找, 还是阅读活动的组织, 具体运作起来困难重重。有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互联网可以提供千万人同时阅读的可能, 如一篇好文章, 一本好书, 如果发布到网上, 可以让众多的读者同时异步阅读。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 一件共同引起关注

的事, 一首好歌,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都可能成为学生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进行创新能力

培养,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 及时纠正, 体现自主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权利, 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 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钟柏昌, 付小连.论面向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设计.当代

教育科学, 2004.

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多媒体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如学习剧本《奴隶英雄》(节选),如果只是讲读剧本,能调动八九岁的小学生多少情感的投入但放一段演出录像,整个气氛又将怎样记得当我为学生播放《斯巴达克》时,学生对古罗马的奴隶的悲惨生活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再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只通过教师的讲,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有时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住这些知识。运用多媒体,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很快就能理解,比老师单独的讲好几遍效果还要好。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前,要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选择合理呢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知识的重点、难点,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这几关,你就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部分,我充分运用动画,制作了两幅Flash,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

大大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而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件开发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头制作用的是Flash,从对联的起源再到它的演变的过程,产生电影效果,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超越了时空,制造了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对联形成过程中漫长的历史长河情景,又通过动画效果演示和图片资料展示部分名联,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历代名联的形成与形式;同时,还利用Authorware极强的交互功能,制作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现场操作并回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尾展示的是我国历代部分名联,利用图片制作成演示效果,同时,配以古筝《平湖秋月》,使用同学们在意境深远的音乐声中回味和加深对课文知识掌握,教学效果极好。

四、多媒体教学体现语文教学规律,实现课堂教学的大语

文教育思想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

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课本上的范文虽为名家名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但并不是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全貌,生活中还有无涯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与开拓。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

袤的土地上。学完《埃及的金字塔》后,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世界其他的七大奇迹的相关资料。学习《长江之歌》时,让学生在网上搜寻,查找更多的感性资料:观赏长江的视频,阅读有关长江的故事,感受其磅礴的力量与博大无私的胸襟,为激起学生爱国情怀提供基石。由此看来,学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体验,将生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最好注解,并将语文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大语文教育的根本要求。

事实证明,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就能使多媒体技术有效地为解决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服务。教学过程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为广泛地吸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并促进学生的心智和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课程改革中不落伍、不掉队。

参考文献

[1]王翘楚.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教育理论教育学论文【论文】

教育理论教育学论文 一、结果与分析 男女生对教育学的满意度情况来看,比例接近,但是满意度较低,都只有2成左右,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而有1成左右的学生对教育学不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学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只讲理论、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的情况之外,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当然,一门课能让所有的学生满意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从满意度来看,确实较低,这是我们教育学教师今后要进一步思考的。 二、建议与对策 从整体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教育学的满意度不高,对学习教育学的态度不积极,这跟学生对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性形成较大的反差,既然学生认为学习教育学很重要,但为什么又对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不高、满意度不高呢?一个方面除了上面结果显示的教师上课只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方法单一之外,还有就是对教育学本身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教育学这门课没被学生看好,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教育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没讲清楚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生只从书名上去认识这门学科,结果造成了认识偏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把握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生不喜欢教育学,对它不感兴趣,觉得枯燥,这与教育学这门课本身的特点也不无关系。因为再有教育经验,再懂教学的老师,也必须面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的问题。因为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要把理论讲清楚,又谈何容易。但是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学生对教育学的不正确的认识,这同时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生在接受这门课之前,并没有多大的心理准备。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但大多数的学生却认为,学习教育学的目的是学到教学技能,从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已显示,70%以上的男生和80%以上的女生都认为,学教育学的目的是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这正好与教育学的目标相反。从开放式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反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结合实践,如对“你希望教育学课程能满足你哪方面的需要”的回答中,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教学方法和技能”,“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怎样管理班级以及突发事件”、“希望在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方面有帮助”等等,从回答的内容来看,都是把教育学当成学科教学法课,或教学技能课,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征。学生没有认识到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有关于教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论,存在学科定位的不合理问题,如师范司召开的公共课教育学教材讨论会简报中提到,“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公共课教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下是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现代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浅论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3、现代化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4、浅谈现代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6、浅谈现代舞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8、从现代化教育到合作安全教育 9、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主体性原则及其现代走向 10、学校管理困境及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思考 11、幼儿园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与研究 12、语文教学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弊端略说 13、简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14、论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教育融入藏区幼儿园教学 15、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6、浅谈运用现代化教育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7、现代化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18、现代化教学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0、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22、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23、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25、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26、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27、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28、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29、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今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论,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 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

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 探索式学习。 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doc

关于教育研讨的论文范文范文 2 篇 关于教育研讨的论文范文一:高中语文讲堂欣赏教育研讨 【摘要】本文仅是从高中语文教师的视角,依据当时高中生 心思特点,运用欣赏教育理论对当时语文讲堂教育进行开始探求。在平常的语文讲堂教育中,每一个教师都要尽或许地树立欣赏教 育的观念,激起学生的立异认识,唤醒学生的自傲。 【关键词】语文讲堂教育 ; 欣赏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尽力灌溉她之后 才干发现她的美,而赞赏便是那灌溉的泉流。我以为,在语文课 堂教育中作为人师的咱们,对孩子们也应该多点赞赏少点批判, 这便是我所要说的欣赏教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的需求便是自我完成的需求。人们巴望得到别人的 欣赏,得到社会的必定性点评,以此来完成自我。高中生,他们 自我认识更为激烈,他们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必定和认同。而高 中生从哪儿获得赏识呢?主要来自于教师。而语文教师更应该将赏识教育贯穿在平常的讲堂教育中。 一、语文讲堂教育要讲民主,拓展学生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新认识 语文课在情感和爱好价值上较其他学科而言有着显着的优势,假如教法妥当,学生的学习志愿是很简单激起的。教师必定要先 做到方针在心,具体操作时才干掌握好方向。语文课的课内教育

必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充沛自学, 再鼓舞学生沿着教育方针自己了解、自己领会、自己考虑、自己 提炼。有时候,在教育中也尽或许地选用比赛机制,让学生分小 组评论进行思维比武。一起,教师还要恰当地指点启迪,进行归 纳,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欣赏性点评,不小气自己的赞赏。相反, 在讲堂教育中假如教师仍是一味地选用比较陈腐的教育法,拘泥 于教材、教参、规范“答案” 等等,而对学生的新见地不予欣赏、必定或表彰,必然会导致学生立异认识的消灭,立异才能的摧残,终究教出来的学生乃至或许是高分低能的“优生” ,而低分的“差生”就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或许被讲堂忘记,乃至于遗弃。因而,语文课必定要让学生既能取得言语根底常识,又能得到赏 识鼓舞,然后具有旷达达观的健康心思、多向展开的思维才能, 终究养成杰出的思维习惯。这便是欣赏教育的终究意图。 二、语文讲堂教育中要改掉陈规陋习,崇尚天然,树立欣赏 教育的观念 其实,学生的大多数言语根底常识的堆集都来源于语文讲堂 教育。而高质量的语文讲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欣赏学 生。在讲堂上教师要面带浅笑,常常鼓舞、欣赏学生,用言语肯 定他们在讲堂中的体现。教师要供认学生的差异,乃至欣赏他们 的差异,答应每一个学生的失利。当他们失利时,不讥讽不讥讽 他们,要给予他们鼓舞。哪怕学生跌倒一千次,也深信学生榜首 千零一次可以站起来。因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赞赏欣赏中,学生 才会看到自己的力气,才会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锦集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锦集 探究国内幸福教育———兼论幸福教育的概念构建及实践路径 追求幸福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源动力,也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及意义的重要体现。倘若 人类不追求幸福,人类的未来就不一定会导向美好。如若一个人终其一生无幸福相伴,也 必将是非常遗憾的一生。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寻,也是教育的终极追求。纵观历史, 人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忙于改造世界,很容易忘记人本身,忘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还是 为了人。每当人的追求过于偏离人类幸福的时候,就需要对这种偏离进行矫正,比如文艺 复兴。同样,当教育逐渐偏离了它为人这一目的之时,也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偏,防止 其丧失人性。国内的幸福教育之所以受到较多的关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偏离了为 人这一方向,跑出了幸福的轨道,让教育中的大众深感不幸福。幸福教育的研究不仅是教 育研究的应有之义,更是对教育现实的一种批判反思。 一、幸福与幸福教育 一幸福概念 幸福是古今中外学者口中的家常话,但其实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关于何为幸福,至今尚无定论。国内教育研究中对幸福概念也进行了许多探讨,但研究者们关于幸福概念 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幸福是一种快乐体验或满足感 快乐体验是一种幸福,快乐也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幸福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快乐 体验。朱利娜认为,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是一种误区,幸福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持久而稳定 的满足感。其实,幸福既不是单纯的快乐,也不仅仅是一种满足感,不是只有指向积极情 感体验的才算是幸福。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幸福。在叔本华 的眼里,幸福就是逃避痛苦,一个人莫大的幸运就是少受痛苦,而非尽享欢娱:缺乏痛苦 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而善的生活和好的行为和情感无涉,逃避痛苦 并非为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快乐。可见,幸福所包含的情感体验不应仅局限于快乐,而应扩延到非痛苦。幸福也不仅仅指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指向别的东西,例如金生鈜认为,幸福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是精神获得卓越发展的美善生活的实践。 2.幸福是目标的实现 有学者认为幸福就是达到预期的目标,真正的幸福应当与个体的人生目标结合,在不 断追寻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去体悟、去达成。达到目标会使人收获幸福,但我们应当警惕将 追寻幸福当作追寻目标。将幸福作为客观化的外在目标的实现,会忽视幸福的内生性、过 程性。如果幸福就是目标的达成,那么幸福对于人类来说便成为永远在前方的梦想和期待,人类将处于永无止境的追寻之中。 3.幸福是多种要素的组合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现代教育理论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语出自()。 A.《道德经》B.《孟子》C.《学记》D.《论语》 3、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 A.教育手段 B.学生C.教材D.教师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洛克B.斯金纳C.维果斯基D.马卡连科 5、我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的总结教育经验的论著是()。 A.《学记》B.《论语》C.《劝学》D.《进学解》 6、教育起源于()。 A.模仿B.本能C.社会生产劳动D.社会生活 7、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无意识的教育影响或学习经验属于()。 A.综合课程B.单一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8、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方式是()。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授 9、对班级教学最先作概括性论述的著作是()。 A.《人的教育》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教学与发展》 10、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各科教学B.班会C.社会实践活动D.时政学习 二、名词解释 1、课程 2、德育 3、学制 4、教学方法 5、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D 8.B 9.C 10.A 二、名词解释 1、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回答广义亦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德育——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制——即狭义的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5、陶冶教育法——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答:教师是生产劳动力的劳动力,教师的劳动对象、手段、成果,各有其特殊性。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为:(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更突出;(2)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劳动的示范性强;(3)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但各自又有相对独立性,分别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是辩证统一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各育并举,和谐发展。 2、答:(l)一方面教育制约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制约教育,这种教育和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 1 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 医学院校医学史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 多年历史,而西医发展不到200 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 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 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2000 多年的历史,1722 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 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 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 入学条件 1.3 医学教育学制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

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 年。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 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 年制。[2] 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 5 年学习就可以培养一名医生。 1.4 课程学习 1.4.1 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 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 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课; 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1.5 培养目标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 4 年的医学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 二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 。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 一致,硕士、博士、各级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 2 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 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 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索扬弃异化状态, 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逃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也 是他进一步阐发理论的基础。 一、逃避自由思想的前提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恒久追求的一朵理想之花。弗洛姆却看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沉重的 精神枷锁,逃避自由的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弗洛姆对人性的分析。 要解决人如何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阐明人是何种存在。弗洛姆从人的需要包括生物需 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考察了人性问题,生物需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需要则更侧 重于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人的生物性需求,即强制性的自我保存需求,构成人行为的首 要动机。为满足这种需求,人必须劳动生产。另一种需求就是人需要归属感和共同感,人 必须与外在世界相联系才感觉安全,否则完全的孤独会使人精神崩溃。弗洛姆区分了两种 孤独,精神孤独和物质孤独,相比而言精神孤独比物质孤独孤立更令人难以忍受。通过以 上分析,他指出人性中的具有一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和欲求,其一是物质化的冲动必须得到 满足,以确保生存。其二是避免陷入孤立与精神孤独的境地。正因为自由与孤独相伴而生,向往自由与畏惧孤独成为人生存之对立统一的悖论,而对人性的分析更剖析出孤独是人性 中实在不可承受之痛,所以人会在抉择中因为畏惧孤独而宁可放弃自由。 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 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理机制走向异化的过 程及原因。 一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纠结 人类的历史是自我创造的历史。人为满足人性需要必须进行不断创造,其直接后果就 是个人日益与自然界分离,挣断自然脐带始发纽带,日益个体化。但始发纽带给人带来安 全感,一旦切断就必然带来人的孤独日益加深。个人独自面对外界,巨大的无能为力感和 焦虑感成为与人伴随的噩梦。个体化进程是一个人日益感受到自我,又日益难以忍受孤独 的过程。人的力量在近现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与之相伴的是人的个体化进程在近现代 也达到巅峰,因此,现代人的孤独感是最重的。 二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 弗洛姆区分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前者是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即在行为上摆 脱本能决定的控制。消极的自由无异于一种缺乏意义与方向的生命。孤立个人陷入极度无

读现代教育理论有感 (1)

读现代教育理论有感 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有泱泱中华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迈入21的传统理论与教育模式需要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更新。作为一个能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纪的幸运的小学教师,深深地感觉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看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文章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而现代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宽、有创造力、有适应性、有独立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东方人才模式特点: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知识深度、较强的理解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观念的“T”型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要做到“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还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作业及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 一、判断题 1、私学出现在周代。() 2、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 3、教育目的可以代替学校教育目标。() 4、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方面,埃斯纳和布卢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坚定等级。() 6、在测验中有信度一定就有效度。() 7、教学在实施中是和教育、课程等同一的。() 8、再生产理论始于鲍尔斯与金蒂斯。() 9、德、法、日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纷纷通过立法推进终身教育普及。() 10、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核。() 11、高考上线是相对评价。() 1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13、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14、教育是一种产业,当今以市场规律为转移。() 15、课程实施就应忠实于课程政策。()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10、对 11、错12、对13、错14、错15、错 二、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和科学讨论会,自1982年在上海市举办以来,每2年举行一届,迄今已历10届(从2000年第十届起,改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会),成为中小学科技活动的传统项目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多同学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有的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职业教育是适应大生产对劳动力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工业进入中国以后,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率先精准地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教理论,强调了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创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的建立、发展,一直也是在体现着这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过程。随着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经济结构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其深层原因就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了。面对这种形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更好更快的良性发展,这本《高技能教育》一书就是这种探索的最新成果。 从“师徒制”“双元制”、CBE模式到TAFE模式……如何培养适应新一轮现代产业体系以及人力资源支撑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领域必须回答的问题。《高技能教育》一书提出的中国特色三元一体职业教育理论就是对现代职教理论的新突破。作者从创新型国家

与高技能人才入手,从多元一体思想来源和理论出发,创新地指出在学制中加入现代产业和知识产权的教育因素,提出把技工教育、现代产业和知识产权这三元中的教育元素,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化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三元一体”职教理论,引发出学制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观念、新思维。 作者提出的三元一体职业教育模式,有别于德国“双元制”和OBE 等模式。德国“双元制”过分强调职业教育中的技术元素、企业因素和工作知识,忽略了人文综合素质教育。作而者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职业教育、现代产业、知识产权的关系以及三元一体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和政治地位,指出:“技师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是中国特色。”“沿着工业产权和产业发现的方向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要能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迅速地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高技能教育》一书,还是广东省知识产权局2009年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之一。这种三元一体职教理论体系也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完善,对此的实践步伐更不会停止。我们也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能不断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硕果累累。 [书讯] 《美国多校园大学的风险管理》

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林顿。父亲是一个零售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188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84~1894年在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名望。1904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荣誉(退休)教授。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的教师。 杜威一生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1884年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0年佛蒙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霍普金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伊利诺伊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奥斯陆(挪威)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杜威于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 年参加创立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并任首届主席,1928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杜威从小喜爱阅读,对当时学校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颇为不满,感到这种学校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地方。在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发现多数学校仍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民主社会的需要。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为杜威最关切的事情。1896~1906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成为他哲学、

师爱为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