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及其局限

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及其局限
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及其局限

收稿日期:2010 04 12

作者简介:胡可清(1976-),女,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J ou rnal of Ch ina Un iversity of M inin g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10年6月

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及其局限

胡可清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福柯身体理论的主要论点是权力关系在社会领域内通过身体进行运作,女性主义由此得出结论,从生物差异角度建构的性别不平等理论对维持社会等级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身体理论影响巨大,但在一些关键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缺乏对身体性别特点的关注,更严重的局限性在于对权力单向度的分析,把个体降级为驯服的身体,因此无法解释妇女在当代社会的丰富体验。女性主义者通过对女性经验和历史的再发现和重估揭示了女性不再是被动牺牲品。福柯对个体作为被动身体的诠释在无意识中又将妇女推向被动的沉默地位。

关键词:身体理论;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福柯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05X(2010)02 0141 04

米歇尔 福柯的著作得到女性主义者的青睐和追捧,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广泛地汲取福柯的权力理论以及身体和权力相互关系理论来解释妇女压迫问题的有关方面。福柯认为性别不是身体内在的或自然的属性,而是特定权力关系的产物,这一观点为女性主义者们提供了理论框架,来分析妇女的生存体验为何单调贫乏,妇女为何囿于文化传统决定的女性身份。一方面福柯的身体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女性主义理论中,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者也敏锐地意识到福柯理论的局限。福柯强调权力对身体的决定影响将社会主体降格为被动的身体,因此没有给个体开辟自主活动空间。女性主义理论的终极目标是发现和重估女性生存体验,福柯女性主体论的缺乏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

一、身体和后结构主义

身体理论不仅在福柯思想中占据中心地位,在法国解构主义思潮中同样如此。传统思维模式以二元对立思想体系为基础,身体理论则和后结构主义对经典思维模式的解构密切相关,因此处在主流思潮的地位。传统思维解构围绕两个方面展开:1)二元等级结构的倒置:精神与物质、理智和情感。2)提取二元结构中相互矛盾的元素并证明这些元素实际上构成叠覆关系。在经典思维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笛卡尔提出的思维/身体对立模式,这一对立结构推崇抽象思维,贬抑身体需求;抽象思维位于理性思想的中心位置,身体则与理性思维和精神相对立,譬如情感、激情和欲求。在对古典

思维体系和主体哲学的批判中,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解构聚焦于特定的对立结构。对立结构的思想基础 理性和反思,是建立在身体需求的排斥和压抑之上的,后结构主义者通过证明这一点来颠覆稳定性和统一性概念。身体需求代表欲望、物质性、情感和基本需求,身体范畴的概念能够用来对抗人类文化的思想中心论,因此具有战略意义。南茜(Nancy Fr aser )指出,!身体和感官享受理论能够以戏剧化的方式对抗中心理念 主体性、理想性和升华,西方文化赋予这些概念优先地位?[1]

!要读懂福柯,一定要了解尼采,福柯曾自称为尼采主义者?[2]。福柯在#尼采、谱系、历史?中首次提出身体概念,他认为源自主体哲学的形而上学概念充斥历史,并批判了历史的传统形式。传统历史以超验目的论为基础,以普遍接受的模式和线形结构阐释历史事件,形成的统一性纯属假象。实际上,用统一性、整体性原则解释事件剥夺了事物的独特性和鲜活性。!我们熟知的世界最终不是简单的形式框架,过于强调本质属性,最终意义和价值往往会扭曲事件的真相。与此相反,世界是由纷繁复杂,错综交织的事件构成的?[3]89

。福柯认为,传统历史研究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倾注了大量笔墨,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重大作用,强调人性中不变的元素;从宏观角度研究历史,历史发展被解释为揭示或印证人类的本质属性,在解读历史时自我陶醉地确认现在的身份感,任何否定的意识都被压抑。针对历史研究的传统类型,福柯吸收源自尼采的权力至上论,将历史的外在化形式和历史发展的

内在规律相对比。历史不是平稳连续的发展或者通过理想的图式运作。不同力量集团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战,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权。人类社会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直到矛盾暂时达到平衡状态,法制才会取代战争,统治集团以法制实现暴力统治。福柯把身体置于不同力量集团斗争的中心位置,用身体概念取代自命为历史中心的主体带来方法论的变化。历史发展不再从意义揭示的角度阐释,而是被理解为不同力量集团之间的冲突永恒的征战。处在政权争夺中心,身体被不同的矛盾力量左右。福柯从反本质主义的角度考察身体,!人没有任何东西,包括他的身体具备稳定性可以作为自我认识或理解他人的基础,身体在其表面留下往昔经历的印痕,身体是历史事件铭刻的表面。谱系作为对历史发展的研究,位于身体和历史话语当中,它的任务是揭示被历史印刻的身体和历史摧毁身体的过程?。

二、女性主义和身体

权力关系在福柯的身体概念中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对女性主义关于身体概念的思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相关的后结构理论中,福柯因强调身体是历史和文化实体,得到女性主义者最多的关注。巴特科思基(Bartkow ski)因提出身体是历史实体的理论使福柯从包括德里达在内的其他理论家之中脱颖而出[4]。德里达将身体视为笼统的哲学差异问题的隐喻,对女性主义者而言,强调具体是更重要的,以女性身体作为隐喻再现关于差异的抽象哲学问题与妇女作为整体的性别差异的历史体验相去甚远[5]。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思潮所作的重大贡献是将身体视为具体的现象,未用思想性取代物质性。不从性别差异角度思考身体理论是困扰女性主义理论家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身体理论在关于妇女压迫现象的分析中占据中心地位,因为性别不平等理论的合法化建立在男女身体差异的基础上,男尊女卑观念被生物学理论证明。要颠覆以生物功能定义妇女社会角色的父系体制,需要重新思考这一理论。妇女压迫根源于父权对女性身体的占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压迫来源于身体或自然性,在将具体的压迫策略合法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利用了自然的身体作为工具。如莫尼克(Mo nique Plaza)所说:!如果性在父权体系中拥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社会彰显性的表面形式,从而遮蔽压迫的体系。?[6]将性别不平等理论置根于性差异会产生很多理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女性主义者区分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并不等同于自然的身体,它代表身体的文化意义。自然性/社会性绕过了人的生物构成决定社会命运理论,在社会性之中,身体实际上被中性化了,所有的外部特征都被否定。自然性和社会性区分了性差异的身体和文化建构的社会性别。社会性成为自由流动的实体,它的结果是女性的身体可能象征男性,而男性的身体可能象征女性。

从心理分析角度进行研究的女性主义者注意到了纯粹社会学方法的局限性。从内化社会规范的社会学角度研究身体会导致性身份叙述的匮乏,绕开身体的物质性现实,欲望和精神活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不会得到解决;身体的物质现实不应被完全排斥在理论体系之外,但要避免从纯粹生物学角度思考身体。布拉多蒂认为母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女性主义思想在女性身体研究上的进步,较早的女性主义思想拒绝母亲身份的概念,现在的女性主义者把母亲身份看作父权统治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女性身份的堡垒。身体被看作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交汇点和社会政治权力和主体范畴的交界。#性史?中福柯提出的身体观以反本质论的方式思考身体,与此同时没有否定身体的物质性。在#性史?中,福柯反对将性视为自然现象,性并不源于欲望,性实际上是文化建构,以社会统治和控制性行为作为根本目的。!我们不应该认为性是身体自动的机能,权力关系掌握身体及其物质性、能量、感觉、感官享乐。在权力操控的性行为中,性是最内在的因素?[3]155。!自然性?概念的确立颠覆了性和权力的关系,性不是权力关系产生的现象,性被看作难以驾驭的力量,权力只能试图压抑和控制。性不再和权力有本质联系,而是置根于具体的、难以驾驭的迫切性,尽管竭尽全力进行控制。性和权力关系的颠覆打破了对性的历史建构,性挣脱社会桎梏成为自然性的显现。福柯关于性的概念打破了自然性/社会性中自然/文化的二元对立。社会性不再用文化限定自然性,而是指出性被确立的途径。朱蒂斯(Judith Butler)说:!社会性之于文化,自然性之于自然的关系被解构。?[7]福柯无意否认身体的物质性,实际上他强调了身体的物质性以驳斥性的精神性。权力的调用直接和身体相关和身体功能和生理过程相关。因此不仅不能抹杀身体,还要彰显身体的存在。身体的生物性和历史性不是互相取代的,在现代科技权威的影响下越来越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福柯的理论模式显示,离开身体的文化含义不可能探讨身体的物质性,身体的冲动不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它们在社会性的意义网络中产生。身体在排除文化影响下的本质无法认知,性解放也无法挣脱权力关系。为建构社会关系在身体中制造性福柯的观点不仅为女性主义研究女性和女性思想提供了动因,而且激发了男性和男性身体

14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月

相互关系的研究。

三、性别差异的忽视

福柯关于身体的思考对女性主义身体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不一而足。必须承认,女性主义者注意到福柯在处理性别问题时的缺憾,主要的问题是福柯的理论分析没有对身体惩罚措施的性别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缺憾导致了在社会理论中非常突出的性别盲视问题,福柯不加区分地将身体视为中性,因而不能解释男性和女性和现代规训制度的关系有何不同。福柯认为自然性是不存在的,不能先验地确定个体自然性的差异。通过分析有关妇女的不同实践和话语,巴特基(Bartky)揭示了女性身体如何受控于统治女性的权力。福柯的规训权力定位于监狱和疯人院,巴特基认为规范女性身体的制度很难定位,因为没有明确的实施领域。制度性结构的缺乏会导致这样的印象,女性主体秉承女性特点是自然的和自动的。巴特基还认为福柯没有考虑到为限制妇女行为采用不同的规训妇女身体的方法。在#规训和惩罚?中,性别盲视显而易见,权力采用同形结构对男性和女性身体加以控制。柏西亚(Patricia)这样批判福柯,在男性规则之外,没有关于女性身体的具体规则,福柯没有合理地区分女性和男性囚犯。布莱恩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同性别的囚犯在年龄、社会背景和职业上有相似之处?[8]。导致女性入狱的罪行和男性一样,大多是盗窃。在社会学上,女性犯罪和男性犯罪在根源上有本质的区别。女性犯罪的主要根源在于女性次等的生物构成,显而易见与女性根本的生理特征有关娇弱、紧张、多疑。妇女中的自杀和谋杀被看作子宫的功能紊乱,女性犯罪分析将女性性行为等同于病态和退化。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女性行为由生物特性决定,受社会的影响不大,因此女犯接受改造的可能性低于男性,男性犯罪的动机根源于社会而非机能紊乱。在很大程度上,惩罚制度在女犯改造中发挥不了明显的作用。福柯漠视两性差异,产生了植根于中性社会理论的性别歧视,导致了女性永远的沉默和弱势地位,尽管巴特基批评的大体走向是正确的。在她研究身体的理论方法中存在一些内在的问题,例如过分强调为控制女性身体采用和男性完全不同的策略,会形成孤立的女性压迫史,这样反而导致了男性女性生存体验人为的两极分化,其结果是女性被排斥在男性社会领域之外。巴特基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女性是父权统治体系的被动牺牲品。控制女性身体的策略是完整的、永恒的、全面的,当妇女开始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的、经济的、性的自觉意识时,她们便完全处在父权统治的凝视之中。巴特科斯基似乎把在社会关系中的女性身份的建构简化为受男权统治的漫长的受压迫历史。勿庸置疑,分析统治策略无疑要考虑对待女性身体的不同方法,还必须注意不应使方法极端化或两极分化。女性身体的历史不应完全和男性分开,这不是否认男性身体和女性身体建构的差异性,而是去接受社会历史作用于女性身体的不同方法。女性身体概念晦涩难懂,分析女性身体有必要考虑女性专属的统治策略,还要考虑到女性身体史和男性身体史交织错综的关系,二者都和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紧密相关。

四、女性经验的遮蔽

批评福柯在某种程度上对性别差异视而不见是正确的,但他们指出的问题是白璧微瑕,而不是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漏洞,更严重的局限性来自于权力的单向度概念,使理解身体和性别身份的关系产生了很大问题,对福柯权力理论的单向度批判来自于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福柯的理论宣称权力是庞杂的、异质的、生成性的现象%。他的历史分析将权力描述为集权的、铁板一块的力量,对被统治者进行无情的压迫和控制。福柯对权力探究的单向度导致权力定义的漏洞,权力关系仅从权力设置机构的角度思考,而没有从权力的控制对象思考。彼得(Peter Dew s)指出福柯对惩罚体制内规训制度分析倾向于统治者的视角,而没有考虑被控制者的声音和身体[9]168。未能从官方惩罚体制话语之外的视角思考,福柯过高地估计了规训制度的有效性;对权力进行单向度的描述,福柯没有阐述受控于规训权力的被统治者的反抗。在理论上,福柯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权力关系,哪里就有反抗。权力无情地在被动的身体上印刻自己,福柯没有阐明身体的里比多能量如何反抗权力的恶意运作,身体实际上被剥夺了反抗的力量。对身体物质性进行扼杀的结果是权力成为普遍存在的形而上学。从权力对身体的规训效果给身体下定义,福柯将被统治者理解为驯服的身体而不是个体。个体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抓住了福柯忽视的当代权力复杂、矛盾的本质。单纯指涉身体经验并不能达到对被统治者的理解,而应考虑法律的、社会的、心理的综合建构。把复杂性变成以物质为中心的规训权力,福柯抹杀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不同的经验模式。福柯强调,在19世纪女性身体被认为

143

2010年第2期 胡可清: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及其局限

%最重要的方法不是试图从中心演绎出权力,而是致力于发现权

力在基层的渗透程度,必须对权力进行上升模态的分析,从最微

不足道的机制开始,研究权力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技术策略。

完全沉浸在性欲之中,在本质上是病态的,相关的知识允许权力控制女性欲望和性关系,调节女性和社会、家庭、孩子的关系。19世纪的统治政策对女性起到了有效的压制作用,女性主义历史学家试图证明在妇道观的压抑和控制中,矛盾性和不稳定性有时给女性提供空间,突破当时的制度。将个体降格为驯服的身体不仅过度简化了性别身份产生的过程,还忽视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争取自由的重要性。当代社会关系不是千篇一律的生物能量的表现,而是各种形式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形式的权力和实际的权力有何差异,女性的自由大多来自于法律的变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妇女获得投票权。其它的法律权利,如允许妇女流产,不能简单地视为对身体控制的新形式,这些权力的获得使妇女有更大的自由控制自己的生活。福柯将当代权力描述为身体控制的主要形式,遮蔽了控制权力运作的现实生活环境,抹杀了女性统治的本质,使权力在工业社会中的统治作用过于简单化。

结论

勿庸置疑,福柯的身体理论对女性主义分析妇女压迫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福柯的主要论点是权力关系在社会领域内通过身体进行运作,女性主义由此得出结论,从生物差异角度建构的性别不平等理论对维持社会等级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身体理论影响巨大,但在一些关键方面具有很大局限性,如缺乏对身体性别特点的关注,更严重的局限性在于对权力单向度的分析。把个体降级为驯服的身体,因此无法解释妇女在当代社会的丰富体验。女性主义者通过对女性经验和历史的再发现和重估揭示了女性不再是统治的被动牺牲品。福柯对个体作为被动身体的诠释在无意识中又将妇女推向被动的沉默地位。

参考文献

[1] F raser,Nancy.U nruly Pr act ices:P ow er,Disco ur ses

and G ender in Contempor ary So cial T heo ry[M].

Cambridg e:Po lity P ress,1989:62.

[2] 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山东人民出

版社,2001:23.

[3] Foulcault.T he History of sex uality:An Intro duction

[M]trans.R H urley H ar mondsw orth:Penguin,1978. [4] Bart ko wski,F rances Feminism and F oucault:

Reflections on Resistance[M].Bo sto n:N or theaster n U P,1988:56.

[5] Br aidotti,Rosi.T he Politics of ontological Difference:

In Between Feminism and Psychoanalysis[M].L ondo n:

Routledge,1989:22.

[6] Plaza,Monique Phallo mor phic Power and the Psychology

of Women[J].Ideolog y and Consciousness,1978:9. [7] Butler,Judit h.Gender T r ouble:F emisism and t he

Subv ersio n o f Ident ity[M].New Yo rk:Ro utledg e,

1990:7.

[8] O(Brien,Patricia Crime and Punishment as H istor ical

P roblem in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J].Princeto n:

P rinceton UP,1978:514 518.

[9] Dews,Peter Logics of Disinteg ratio n:Post Structuralist

T hought and the Claim of Critical T heo ry[M].London and New York:1987:168.

Impact and Limitation of Foucault(s Body Theory to Feminism

H U K e qing

(Scho ol of Fo reign Studies,X uzhou No rmal U niver sit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Foucault(s theory o f body maintains that the pow er relations o perate principally through the human body in the social realm.T herefo re,feminist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heory o f g ender inequality constructed from biolo gical differ ences is centr 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hierarchies. Despite its g reat contr ibution,it is lim ited in som e crucial aspects.It fails to g ive attention to the gendered char acter of the disciplined bo dy.Furtherm ore,a mo re serious flaw is the un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pow er and the reductio n of individuals to docile bo dies,thus failing to explain the rich ex periences of w o men in m odern so ciety.Feminists recognize the need to show that w omen are mo re than passive v ictims of dom ination through the rediscovery and revaluation of their ex periences and histo ry. Foucault(s interpr etatio n o f individuals as passiv e bo dies has pushed w om en back into the position o f passivity and silence.

Key Words:bo dy theor y;post structuralism;feminism;Foucault

14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月

浅析外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docx

浅析外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一.渡边澄子与《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 渡边澄子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研究者,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并对野上弥生子等近代女性文学家进行研究,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批评家。著有《野上弥生子研究》、《青踏的女性—尾竹红吉转》、女性作家评论系列的《与谢野晶子》等。渡边澄子所著的《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是通过对樋口一叶、清水紫琴、野上弥生子、平林泰子、佐多稻子、岸田俊子、与谢野晶子、宫本百合子八位日本当代著名女性文学家以及其主要作品的进行研究分析,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深入探究日本女性主义文学。这些勇敢的女性作家们不甘于受到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束缚、生存的价值受到的否定,她们勇敢的追求自我的实现,通过笔端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励女性们自我崛起、勇敢地与生活抗争,这是日本近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意义。 二.渡边澄子对樋口一叶及其代表作品《自焚》的评价 在《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一书中,渡边澄子称樋口一叶为新的飞跃,一叶是明治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在其短暂的生命中留下多不不朽的著作。一叶生活的时代,是深受男尊女卑思想控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男性甚至对女性使用尊敬的语言都会受到世人的嘲讽。一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进行创作的,其创作的作

品皆是描写在那样的时代生活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渡边对一叶的评价极高,她认为一叶是一位已超越喜怒哀乐、拥有最高级别感情的女性作家。在评论一叶的小说时,她没有像一般的文学评论者一样,选择《十三夜》、《青梅竹马》、《闽江》这类被称为一叶的代表作品去评论,而是选择樋口一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撰写的小说《自焚》去仔细解读。创作《自焚》时,一叶已染病在身,该作品是一叶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竭尽全力撰写的苦心之作。 小说《自焚》讲述了美尾与町母女二人悲惨的婚姻生活,揭露了在黑暗的封建思想和金钱至上的观念的迫害下,妇女的悲惨遭遇以及悲剧的传承延续性。母亲美尾是一个非常美丽、向往过富足美好生活的女性,但丈夫与四郎平庸不上进,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对妻子呵护有加的,但实质上只把美尾当作美丽的私藏品看待,并没有把她看做是有诉求有平等地位的人来看待。美尾在多次劝说丈夫与四郎努力上进未果后,在自己母亲的蛊惑下决然地放弃家庭,离开丈夫女儿离家出走依附于权势利益。与四郎在美尾出走后,感到受到奇耻大辱,开始不择手段地敛财,长期的劳累致使身体严重受损,早早离世,对于女儿町他毫无关爱,草草将其嫁给大她十几岁的上门女婿金村恭助。女儿町在缺乏父母疼爱的环境中渐渐长大的,虽然集财富与美貌于一身,最终也难以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好的归宿。恭助并非真正爱慕町,

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

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 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一文中,福柯说了这样一段话,“毕竟,直到19世纪,人们才认清剥削。但人们大概永远不会知道权力是什么。可能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还不足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神秘的、被称作权力的、被到处授与人的东西。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显现的,又是隐蔽的。”这段关于权力的论述多少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这也是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权力(pouvoir)一语在福柯的著作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福柯在权力领域所作的探究,被认为堪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建树相匹,甚至福柯本人,也因而被称为“权力思想家”。但即便是这样,这段话却更像是福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声音,或许在他看来,其实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大概永远不会弄清楚“权力”是什么。 但是,福柯仍然尽量对权力作了最大程度上的体认,这里的“权力”我觉得更倾向于现代意义上的。他指出,权力的隐蔽性的一处重要表现就是:权力有意向却没有主体性。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方面权力的行使无不具有一系列目标和目的,另一方面这又不意味权力产生于某一个人的选择和决定。任何个人或国家机器,都不可能指挥在一个社会中产生作用的整个权力网。这也是福柯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中所谈到的,他说,“实际上人们很不了解:谁在行使权力?在哪儿行使权力?人们几乎已了解到:谁在剥削?利益去哪儿了?然而,权力……很清楚,并不是统治者拥有权力。”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并不仅仅是统治者拥有权力。因为福柯多次批评过传统的权力观念,即视权力为确保奴役一个国家国民的一组机构和机制,或者说,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实施统治的总体系统。他一再强调权力不是一样“东西”,而是一种关系,是各种势力关系的复合体,是这些势力关系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抗争,改变、增强或颠覆它们的过程。在《性史》第一卷中,福柯写道,“权力不是一种机制,不是一种机构,它不是赋予某人的一种力量;它是外借得来的一个名称,用于一个特定社会中某种策略情景。”我觉得,这段话和《知识分子与权力》中的一段话对照来看似乎更明白些,“毫无疑问,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国家机器的传统分析无法穷尽权力运行和实施的领域。……凡是有权力的地方,人们都行使权力。确切地说,没有人是权力的拥有者,然而,总是一方面的一些人和另一方面的另一些人在一定的方向下共同行使权力。人们不知道谁是掌权者,但是知道谁没有权力。”权力不是一样“东西”,所以没有人是权力的拥有者。权力不是固定的存在,也不是流动的存在,而是无形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是一

研究生读书篇目(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研究生读书篇目: 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版。 2. 【美】佩克拉肯主编,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女权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李小江,《女人:跨文化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任一鸣《解构与建构》九州出版社,2004年。 6.李银桥《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7.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玛丽琳J·波克塞《当妇女提问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出版《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2007年版。 10.王艳芳《女性写作与自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13.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15.【美】琳达·诺克林等《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美】卡米拉·帕格利亚《性面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英)弗尼吉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18.(英)罗瑟琳·科渥德(Rosalind Coward):《妇女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小说吗》,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法)埃莱娜·西苏(lelene Cixous):《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0.(美)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作为妇女的阅读》,张京媛

对福柯权力理论的分析

对福柯权力理论的分析 【内容提要】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对于权力的定义域理解,古来便是见仁见智。福柯提出了权力-知识的概念,明确表示否定传统的阶级分析和阶级理论。权力不仅来自上面的结构对个人的排它性活动,而且也和知识与话语密切相关。权力和知识是共生体,权力可以产生知识:权力不仅在话语内创造知识对象,而且创造作为现实客体的知识对象。人文科学的主体,并不是由意识形态引起的幻想,而是某种权力关系现实存在的结果。新的人文科学的产生和新的权力结构的建立总是同时出现的。 【关键词】知识、权力、国家 福柯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后现代理论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以反中心、反权威、反常规而著称,分析方法独特,研究主题多变,涉及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福柯的权力理论强调文本与历史的关系,把权力当成具有心理意志力的普遍欲望。认为权力是档案负面的社会、政治现实,是一种永远存在、无法摆脱的社会罪恶。知识和权力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每一种话语实践都有一套规则,以潜在的权力形式支配着特定领域的知识、思考和写作。历史写作的话语是在权力斗争中产生的,权力是人们对于事物所实施的暴力。不存在纯粹客观的话语,只有体现或大或小权力的话语。在艺术领域,一如政治、历史中,通过掌握话语而获得权力。福柯认为,权力不是获得的,也不是分享的,而是通过各种关系的一种转换无定的游戏,这些关系涉及经济、政治、知识、情感、性等各个领域。权力有意向却没有主体性,即便是权力促生了反抗力量,但它也只能存在于权力关系错综复杂的游戏网之中。 自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就对权力进行着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权力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到现当代的思想家们都在孜孜求索。然而,权力却是一个在本质上具有争议的概念,又具有多张面孔,学者们见仁见智,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权力问题既是一个政治学的问题,又是一个法学的基本问题,虽然权力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关于权力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在这些权力问题的论述中最为关注的是统治权问题,即统治权的合法性问题,谁掌握统治权的问题,统治权问题一直是西方权力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研究就是关于权力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政治学也就是关于权力的学问。 福柯对于权力的定义独树一帜,福柯认为权力是档案社会的政治侧面,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法摆脱的社会事物。1972年他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一文中说:那东西如此神秘,可见有不可见,在场又不在场,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这东西就叫做权力。对福柯而言,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权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权力和知识的关系。“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的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即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并引进了“话语”的概念。这里的“知识”有更广泛的含义,即人们对整个世界认知。福柯认为人们只有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才具备了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这一领域的知识只有被普遍承认,才能转变成“权力。 福柯悬置了权力的本体论以及权力的合法与非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法治的着点被悬置了。在传统自由主义看来法律是用来确定权力获得的合法性问题,以及限制权力的滥用的,这些法律的合法性同样也来自更深刻的合法性,在福柯这里传统自由主义的主张变地没有说服力了,甚至是变地不现实了。福柯批判了理性的霸权地位,同样否认法律的全能性与完备性,那种在权力面前无可置疑的法律在福柯看来是不存在的。与启蒙时期的法学家不同,福柯不认同那种对法律进行的客观分析,试图探讨法律的真实处境,运用历史-政治话语来分析法律的起源问题,法律之所以为法律的标准问题,以及法律的中立性问题。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兴起,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英美派和法国派两个流派,共同经历了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西方;中国 引言:女性主义的源起 要了解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女权主义有所认识。 追溯女权主义的源头,不能忽略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本是由男性女性共同形成,男女性理应处于平等地位。但千百年来,女性一直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无论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压抑与沉默之后,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 一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肇端。文艺复兴倡导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对中产阶级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鼓舞了妇女争取平等的愿望。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开始。在这一历时约70年的女权运动中,妇女高喊男女平权的口号,强烈要求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最终以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胜利告终。进入20世纪,西方女权运动又掀起了两次浪潮,分别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和80年代末,经历了从主张女性存在的特殊性和性别的差异性到要求多元化的差异取代男女对立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推进到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治话语。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不能等同,但可以认为,女性主义源起于女权主义,是由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衍变而来。“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建构,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的。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发展 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西方正掀起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就在这一时期兴起。对两性生存境况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形式主义批评的内在危机,以及妇女文学的兴盛,是导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勃兴的主要原因。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报告综述

... .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姓名: 马艳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学 班级: 社会51班 学号: 2215102 指导教师: 丰职称: 副教授

2008年6月25日 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学专业学生马艳 指导教师丰 摘要:近年来,性别问题不仅成为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机制,学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笔者在广泛阅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从社会性别的概念、发展历程、容及意义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的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男女平等;女性主义 The social sex theory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Ma Yan Tutor Wei Fe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ender issues bee not only the women's movement of the key issues of concern, but als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munity. Address gender inequalities caus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mechanisms, scholars have raised gender theory. I read in a wide range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ender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summary of th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ings. Key words:Social Sex; Gender Equality ;Feminism 引言 在当今社会,性别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性别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事关人类和谐发展的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回顾 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经历了两大高潮。 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主要目标是从法律上为女性争取财产权、选举权及受教育权。1848年,美国废奴运动积极分子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文件《观点宣言》。这是美国女性运动的第一次爆发,它其实是个体主义思想和女性在社会中从属地位之间深刻矛盾的反映。1895年斯坦顿编著的《妇女圣经》一书出版,掀开了女性对《圣经》中男性权威质疑与诘问的序幕。到20世纪初,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权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第二个高潮出现,运动的主要目标转向更深的层面。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女性主义从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五个方面对男子中心主义进行清算。如以自由主义女性为主体的女性主义理论关注从性别平等、性别中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激进女性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分析父权制。7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重视对女性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其中“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女性主义批评解读文本的基点。所谓“女性视角”,即用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关照作品,包括一套与男性迥异的阅读和写作标准。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尔夫, 美国的贝蒂?弗里、凯特?米利特、肖沃尔特,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等。其中,肖沃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试图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传统勾勒出一条线索,也即:(1)女权阶段(1840-1880);(2)女权主义阶段(1880-1920);(3)女性阶段(1920-)。较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波伏娃《第二性》(1949)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经典。“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变成的。”这表明女性主义者开始不从生理上,而是从社会、文化上来考察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认为法国和西方社会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的,是“他者”;还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文学作品所虚构的“女性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从思想和观念上给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多方面的启迪。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是克里斯蒂娃。通过采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她的符号学话语打破了传统语言定势的一统天下,目的是要颠覆作为男性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的二分法,并超越这种充满菲勒斯中心的二分法;她提出的有关互文性的概念也给文本分析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由于第二次浪潮过于浩大,女性主义并未形成一个概念统一的学派,此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方女性主义经受了不断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从把女性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动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这就是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大致走过的道路。 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西结合” 社会性别为女性主义者批评“男性逻克斯中心主义”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点,女性主义一切理论都从这里开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致力于挖掘女性在历史、文学、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探讨性别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从而达到发掘女性的语言、寻找女性文学史、重建文学新理论的目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不同的方法、角度、理论来研究的主题,主要有社会性别、性行为、种族、阶级、经典文学书目、再现角度、阅读、主观性、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欲望、身体、作家身份、母性、家庭等,其中以美、法、英研究最为突出。 这些国家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都对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具有借鉴作用。一般认为,中国最先引进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是1981年,朱虹在《世界文学》第四期发表的《<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介绍了美国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文学。还有在1983年选编了《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为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国学术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译介和研究日趋活跃,经过三、四代批评家的努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阐述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理论依据。有的批评家从马克思关于文学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的论述中阐述了女性诗学发展的必要性;有的从生理、心理的相互契合、沟通方面论述了解构男性中心主义的可能性;有的在不否定男女平等前提下,张扬女性的特殊性,以此建构一种自给自足的女性诗学;第二,在各种层面界定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批评界从主题、题材、体裁、结构、象征、比喻及叙事角度等方面寻找着女性特有的文学表达方式,探索女性主义文学的特殊性;第三,建立了一个以批评男性中心为支撑的理论框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猛烈轰击,揭示其压抑女性的真面目,呈现广大女性的现实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 石晓静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1) 摘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 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关键词:女性主义;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7)07-0113-02 科学之友FriendofScienceAmateurs2007年07月B 113 --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 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拉美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其细腻深刻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而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作为一位女权活动家,阿连德不仅在作品里将女性人物放在主要位置,还通过这些角色反映社会现实中女性对父权体制与男权主义的反抗。对阿连德作品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历史性等。 这些研究大多以女性人物为文本分析的主体,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阐释。而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不仅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还通过男性人物与她们的交流互动来对其进行间接表达。因此,本文以作品中具代表性的男性人物为研究主体,试图从新的角度探究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以阿连德《幽灵之家》、《爱情与阴影》及《月亮部落的夏娃》三部代表作为分析的文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的男性人物。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第一小节简要介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传统与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推动拉美女性文学的该地区女性运动;第二小节则对作者和研究文本进行介绍,并根据研究角度将研究主体分为四类,以期能更系统、更细致地对其进行解读。第二章分析位于父权体制金字塔顶层的男性,即父权社会中的家长形象;第三章对深受父权体制影响的男权主义者进行分析;第四章则解读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男性,即不同于男权主义者、能够与女性建立起平等关系的男性;第五章对徘徊于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进行解读。 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重建作者身处的父权主义世界,探究其作为女性主义者对男性的观点与态度,以期总结出其理想中的两性关系。最后,我们结合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著者:曹咏彤 摘要: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本文综合概述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理论和形式。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歧视 引言: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中语言类节目中某些涉及女性的词语成为了网友热烈讨论的对象,并引出“春晚歧视女性”的争议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历史 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她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更早以前就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例如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艾米琳·潘克斯特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进行绝食抗议。其强制喂食的结果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沿革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两性平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造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强了它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一、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首先,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妇女运动高涨的产物。 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在西方出现了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向现有的制度提出了质问,并努力将这种质问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妇女应是什么的问题,女性气质和女性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女性主义批评应运而生。它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如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性别歧视存在;及时女性作家的作品,多数也收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从而对之加以批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这样依托着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而发展起来的,它同时又反过来为女性政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思想来源。 一是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当女性主义批评崛起的时候,正是形式主义和新批评走向没落、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变、新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女性主义批评冲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方法,注意吸收被新批评所摈弃的作家生平资料,并重视进行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分析;对新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也对她们洞察妇女自身的地位及女性文学与阶级、种族冲突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帮助;解构主义则为她们消解文学创作和作品中的男女二元对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二是女性主义批评继承了一些先驱者的理论创造。其一是弗吉尼娅·沃尔夫,她是著名的意识流作家。(1)她肯定了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题材、语言、风格等,并努力寻找妇女自己的文学传统。(2)她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3)她对妇女创作的考察常常注意从她们经济地位、社会阅历、文化教育入手,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其二是西蒙·德·波伏娃,他在《第二性》中指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这种”女性是形成的“观点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对后来全世界的女性运动发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

MOUNTAIN FLOWERS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写作都是女权主义的,但许多女性主义文本反映了女权主义所关注的问题。在文学批评界,传统的文学批评因为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进行普遍性的阐述而受到攻击。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经典作品表达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理不受性别等世俗问题的影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这种批评方法拒绝承认经典文学作品常常推崇男性价值观和利益,从而使得男性偏见制度化和机构化,女性主义者因此必须提高女性对于性压迫这一事实的觉悟。这一时期的开拓性文学批评作品《性政治》选用了男性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的依据,披露了在文学这种父权意识文化产物中的性别偏见和性暴力,解构了经典文学作品中被贬损的女性角色塑造。女权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第二次浪潮中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在揭露文学作品中父权偏见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和定义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包括寻找和再版那些被湮没被遗忘的女性作家及作品,以及对于女性生活、创造力、风格、体裁、主题、形象等性质的重新定义。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加深,女权主义者大力提倡一种抵抗性阅读,其目的在于揭露女性是如何被迫去认同文本中压迫女性的性别偏见的,并且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拒绝与自己的压迫者合作的女性读者。这种观点在朱迪丝?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的作品《抗拒性读者》(The Resisting Reader,1976)中得到极为充分的表达。 女性主义质询在人类社会中,妇女为什么总是扮演从属于男性的角色。它关注在历史中妇女的生活是怎样变化的,探讨女性的经验与男性的有什么不同,不管是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本体论或者心理差异的结果,还是作为历史印迹和社会结构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女性创作的文学是怎样表达或表现女性生活与体验的特点的。它也研究男性主宰的法则,以了解男性是怎样运用文化来推进他们对女性的主宰的。 从总体上讲,女性主义有一个漫长的政治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至少在英美发展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力量。照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的说法,弗吉妮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她本人也成了某些论争展开的场地;伍尔夫的两个关键文本对女性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和《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 1938)。她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物质上的不利,第一本书集中讨论女性文学生产的历史与社会语境;而第二本则讨论男性权力与职业(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她还争论说,女性写作理应发掘女性经验,而不应该只是对两性经验的比较和对照。因此,这篇文章成为探讨女性写作传统可能性的一个早期宣言。伍尔夫对女性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她认识到性别、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能够受到挑战和发生形变。她拒绝“女性主义”意识,要求自己的女性性(femi-ninity)处于无意识状态:“像女人那样写,但是像一个忘记自己是女人的一个女人”(伍尔夫),她挪用了布鲁姆伯里文人圈子里“双 性同体”(androgyny)的性伦理,希望在“男性”的自我实现与“女性的”自我消灭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在这一点上,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特别是伊莱恩?肖沃尔特认为伍尔夫在两性冲突中采取了一种被动的撤退立场,但托里尔?莫娃(Toril Moi)则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她认为这是伍尔夫的一种策略。莫娃借取了克里斯蒂娃把女性主义与先锋派写作结合在一起的观点,提出伍尔夫的兴趣并不在男性与女性写作的平衡上,而在固定的性别身份的彻底移置上,她在自己的现代主义小说中打散了那些固定的观点,从而拆解了本质主义的性别观。 莫娃争论说,伍尔夫反对的只是那种颠倒了大男子沙文主义的女性主义,她对女性写作的独特性有十分清醒的意识。她认为,女性写的之所以与男性写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她们在心理上与男人不同,而是因为她们在社会地位上与男人不同。因此,她要写作女性经验的意图就是要发现描写女性生活受到限制的语言表达形式,她相信,当女性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之后,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了。 照哈姆(Maggie Humm)的说法,波伏娃及其《第二性》则成为“第一潮”女性主义的终结。《第二性》显然充塞着第一潮阶段的“物质主义”,但它也认识到两性之间在利益上有广大的不同,并严厉抨击男人在生理、心理与经济上对女人的歧视,从而召示了第二潮女性主义的到来。 此书极为清晰地确立了现代女性主义的根本问题。当一个女人试图界定自己时,她开始时一定说“我是一个女人”;而没有一个男人会说“我是一个男人”。这一事实揭示在“男性的”(masculine)与“女性的”(feminine)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对称:男人界定的是人,而不是女人,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旧约》。女人散布在男人中间,没有自己单独的历史,没有自然的团结;她们也不像其他受压迫团体那样结合在一起。女人被铆进了一种与男人不平衡的关系中:他是“一个人”,而她只是这个人的“他者”。男人的主宰巩固了一种屈从的意识形态气候:立法者、牧师、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竭力说明,女人的从属地位是上天的意志,对人世是有利的。按照伍尔夫的说法,女人作为“他者”的假定被女人自己进一步内化了。 波伏娃的著作仔细辨析了性(sex)与性别(gender)的差异,而且看出了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波伏娃)。正是与生理学、心理学、生殖、经济等相关的阐释系统建构了那“另一个人”(男性)的在场。波伏娃对“是一个女性”(being a female)与“被建构成‘一个女人’”(being constructed as‘a woman’)作了重要区分,由此她能够在女人只要求打破她们的客观化处境时彻底摧毁父权制。与其他“第一潮”女性主义者一样,波伏娃要求摆脱生理差异获得自由,她也同样不信任“女性性”,这样她也就与一些当代女性主义者划清了界限,后者更多地强调女性身体与无意识的重要性。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李丽琴 154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相关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 世界体系理论。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内容包括:(1)妇女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压迫是阶级压迫的特殊形式,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实现。(3)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4)妇女解放长期的历史过程,不仅受生产关系制约,也受生产力水平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5)妇女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有伟大作用;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妇女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主要有: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方面、经济体制等)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传递、巩固。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社会性别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传入中国。 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文化因素是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的一个范畴。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肖瓦尔特创作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 弗恩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不同于埃伦莫尔斯等女权主义批评人士的观点,她认为女性文学传统是源源持续的,不是由仅有的几位著名作家 实现的,这其中还包括名贯古今的作家和被历史遗忘的普通作家。与 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历史上某些女性作家走红一时、转瞬即逝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事实被人们遗忘,造成历代女作家无法搜寻到属 于她们自己的成长历史,因此不得不重新翻看过去,反复地提醒和告 诫自己,女性应当充分增强自己的女性意识。透过维多利亚时代到现 在的英国小说来挖掘女性文学的历史特点,补充几位女性主义代表作 家之间的差距与不同。该书影响深刻,被赋予“时代杰作”之称,其 根本原因在于作品将长期被人们遗忘的英国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重读,在继承前人女性作家的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重新剖析,符 合时代潮流,并且手法独到。与此同时,该书将女性文学传统视为一 种“亚文化群体文学”,并指出,女性作家创作受亚文化影响深刻, 具有一定意义。总体而言,可将女性作家的作品划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最受关注的是女性阶段的创作,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史实方面, 都对女性文学史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女性批评要求通过女性自身的 努力重新建立女性文学传统,重新书写女性历史。女性作家们的友好 情谊由此显现,她们呼吁当代妇女增强沟通和联系,携手摆脱父权中 心文化的捆绑与束缚。“女性文学被称之为亚文学,仅仅一个‘亚’ 字就决定了女性在创作时必须顺从、依附于男性的知识、智慧和力量。肖瓦尔特提出了女性的理想化境界,即女性拥有很多金钱,并根据男 性的工作量付给他们酬劳。当然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法,所以肖瓦 尔特也提到了双性同体,即沃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提出的男女 双性同体论。” 肖瓦尔特认为,女性批评重点在身为作者的妇女,对妇女创作的文学 的发展变化和结构分类进行分析。女性的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问题 都在女性批评课题中进行了解释说明,少数女性作家或女性团体创作

福柯观念深度解释

二、福柯:福柯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一.福柯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 (一)福柯的生平 米歇尔·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曾如此评价福柯“马克思逝世之后最卓越的思想巨人”。1946年,福柯考入享誉世界的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师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以及依波利特等知名学者。然而此时他孤独古怪、心理极其脆落,这些经历与他后来热衷研究精神病、性意识等主题有一定关系。之后的几十年,福柯辗转若干高校,1970年起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终身讲座教授,担任思想系统史教授,直到1984年因艾滋病去世。福柯一身热爱自由,反抗压迫,充满叛逆。他不但以自己犀利的笔来剖析西方社会权力运作的真实面目,而且身体力行地去为造反的大学生、政治犯、同性恋者抗争......因此他总是与政府当局对抗,同社会统治势力对抗,并多次入狱。叛逆和抗争使福柯的人生光彩夺目,也为他那别具一格的学术研究和振聋发聩的学术思想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二)福柯的学术思想 福柯的著作向来以其多变的风格和主体而闻名于世。福柯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而他自己本身也反对别人给他贴标签,因此,福柯被人们成为一个“不可界定的人”,一个学术上的“斯芬克司”。福柯一生著作颇丰,文明于世的有《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 A.福柯学术思想“难以界定的原因” 1.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思想来源的多样性所造成的。福柯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它也是在吸取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创造酝酿而成,这种思想来源的多样性使福柯的著作富有争议性和难以分析。而且,福柯在汲取其他思想家的观点时,也不是简单地生吞活剥,而是把它们转化,整合进自己的开创性理论取向之中。因此,福柯是一位复杂的,兼容并蓄的思想家,他从多种源头和思想中汲取营养,但又从不与任何一种单独的学派或理论联盟。 2.另一方面是因为福柯的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始终充满着不断创新的活力,使他的各种思想及其范畴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永远隐含着导向更深一层变化的可能性因素。 B.福柯研究的三个时期: 1.1968年以前,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分析历史上的制度话语实践。主要学术成果为《疯癫与文明》、《词与物》等。这一时期的著作主要以话语结构的内在规律与自主性分析为主,受结构主义影响很大。 2.1970s,主要运用谱系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权力的运作。这是福柯在前期研究社会制度以及话语时代所忽视的主题,代表作为《规则与惩罚》等。 备注:谱系学是福柯哲学体系中核心概念之一,其概念源自于尼采。追随尼采,福柯把谱系学视为对现代历史主义及其宏大的哲学基础批判,视为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彻底批判。“谱系学”是指是对被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追问,将事物问题化。福柯是用“谱系学”的方法来书写问题化的历史的。 3.1980s,福柯展开对性史及性道德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欲望与伦理问题的谱系学研究”。这一时期,福柯所关怀的不再是“权力”的运作,而是“主体”的建构。 二.福柯三大理论之一:话语理论 作为一个对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福柯对话语的结构和功能也赋予了充分的关注。他的考古学和谱系学方法论都始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话语上。 (一)话语是理解社会文化的钥匙 A.福柯对语言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