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础知识

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们,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我国宪法是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

3、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1993年宪法修正案)。

4、2004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强调“三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确认社会主事业的建设者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爱国统一战线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乡镇人大由3年改为5年

5、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人民政协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保级人民代表大会。国

《中华人民共及国宪法》基本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7-11-30 【字体:大中小】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 1、内容不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 3、创制程序不同。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根据宪法授权行使修改宪法或者解释宪法权力的国家机关或者特定的主体,必须依照宪法所规定的严格的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的程序,才能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正或者解释。如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法规的创制程序相对于宪法的创制程序而言就比较简单。制定法律、法规或者解释法律、法规的,一般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专门的立法机关或者是享有立法职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享有较大程度的立法自由裁量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

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一、宪法的概述 1.1 宪法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国家政治、组织、制度和权利的基本法律。 1.2 宪法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神圣性。宪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公民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3 宪法的特点:宪法是一部法律,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宪法涉及的合用对象是全体公民、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相关机构。 (4)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5)宪法的修改程序和内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和严谨。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2.1 宪法的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2 宪法的基本原则: (1)权力机关应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3)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受到宪法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实现和维护应当依靠法律和法律机关。

三、宪法具体内容 3.1 宪法的基本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8章,共138条。 3.2 宪法的主要内容: (1)国体篇。 (2)公民权利和义务篇。 (3)经济制度篇。 (4)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篇。 (5)基本原则篇。 (6)国家机构篇。 (7)地方组织和地方制度篇。 (8)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篇。 四、宪法的修改与补充

宪法基本知识

宪法基本知识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规范,是制定其他各种法律法规的最高依据,构成了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制统一的基础。宣传宪法、普及宪法知识、培养宪法意识、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带有根本性的重要任务。 宪法的涵义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工和制约关系等内容;宪法制订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之首和权力之尊,普通法律、法规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负有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义务,因此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我国宪法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主要表现为: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公民的宪法地位;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定选举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形式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等。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表明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而国家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 2、人权保障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一项明确的宪法原则。

宪法基本知识

新疆天麒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个“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 宪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述: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一过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二、宪法的特征: 1、是国家的根本法。 2、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 四、宪法的保障与监督制度: 一、宪法保障制度: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总和。二、宪法监督制度: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和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和政体

一、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在一个国家里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其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体:即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称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智利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 6.文化教育权利。 7.监督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8.特定人的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宪法基本知识点

宪法基本知识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和限制的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狭义人身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与公民个人私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10.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有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具体包括:(1)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2)患疾病公民的物质帮助权;(3)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等等。

宪法学知识点整理

宪法学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什么是公民? 《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宪法的修改程序有哪些具体规定?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五、我国宪法就土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宪法》规定: (一)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五)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六、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宪法》规定: (一)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七、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 《宪法》规定:

宪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并正确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重点: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基本特征。 3.国体与政体的概念。 4.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概念。 5.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6.我国国家机构体系。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应如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学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 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2. 宪法的基本特征 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须服从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节国家制度 一、国家性质 1. 国家性质的概念 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 二、政权组织形式

宪法学基本知识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4、宪法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转 (3)、宪法是国家的“政治法”: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1、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我国宪法对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2、公民的基本义务: 《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包括: (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宪法知识点大全

宪法 1.宪法和普法实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都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2.宪法与普法的内容,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宪法与普法的不同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宪法是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的基本形式; 反映着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不同;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解释和监督有特别规定。 5.宪法内容包括: 国家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形态和基础的根本制度层面; 国家生活的基本体制和原则的体制层面; 公民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力范围的操作层面。 6.宪法的法律效力是由其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决定的。 7.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修宪、制宪权。 8.宪法的解释包括: 立法机构解释; 普通司法机构解释; 特设机构解释。 9.世界上第一部不成文宪法——英国; 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法国,以《人权宣言》做序。 10.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1954、1975、1978、1982 11.1982年宪法为现行宪法,经过四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 1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利制衡原则、法制原则、基本人权原则。

1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指导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 14.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表现在: 领导力量相同; 阶级基础相同; 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16.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17.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18.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 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安全。 19.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21.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含义: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选举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 其他国家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 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23.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便于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民主性; 便于实行“议行合一”,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能; 既能保证实现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权的普遍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实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表现为:内容最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修程序最严, 2.宪法效力最高的表现:派生普通法律、任何法不得与其相违背、是最高行为准则。 3.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价值: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5.宪法的本质在于其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6.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7.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9.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10.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当中的分权制衡。 1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没有附则。 12.宪法正文包含: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国家,但无成文法典。 14.美国1787 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以《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为基础。 15.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1908 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6.新中国先后颁布了1个宪法性文件和4 部宪法(54、75、78、82) 17.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18.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我国现行宪法是八二宪法。 20.现行宪法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 21.我国将每年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2.我国的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基础知识

宪法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它规定了国家的 组织形式、权力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是保障国 家稳定和整体利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二、宪法的历史背景 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 逐渐认识到需要一部法律来规范国家和公民的行为,确保社会的秩序 和公平。同时,随着国家政权的更迭和社会进步,对政治权力进行规 范和约束的需求日益增长,宪法应运而生。 三、宪法的主要功能 宪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 权力约束: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对政府行使权力 进行约束,避免滥用和侵犯公民权益。 2. 公民权利保障:宪法确保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包括 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3. 国家机构设置: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4. 保障社会稳定:宪法通过规范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 会的稳定和秩序,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5. 价值观规范:宪法传达了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议会制定:宪法的起草和修订一般由国家立法机构负责,如国民议会、国会等。 2. 公众参与:在制定或修改宪法的过程中,通常会有公众参与,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3. 各方审议:经过起草后,宪法草案会由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进行审议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审议通过:经过多次审议和修改后,宪法草案会提交给国家立法机构进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正式成为法律。 5. 宪法生效:一般情况下,宪法的生效需要经过国家元首或其他特定机构的批准,并在特定日期开始生效。 五、宪法的保障和实施 宪法只有在具体实施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需要: 1. 宪法监督:建立宪法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和公民遵守宪法,在违反宪法的行为出现时及时进行纠正。

宪法的基本知识

宪法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它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公民权利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宪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定义、特点、起源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一个国家正式采用的、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法律文件,它规 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对国家的发展 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宪法的特点 1. 最高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 法的规定。只有通过宪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才能修改宪法。 2. 一部总章程:宪法是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 行统一规划的总章程,它对国家治理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3. 权力制约: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限制了 权力的滥用,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 公民权利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 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5. 法治原则:宪法强调依法治国的原则,要求国家治理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三、宪法的起源 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邦制度,城邦宪法 是最早的宪法形式。近代国家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具有里茨自由宪章和1689年《权利法案》等重要法律文件。18世纪的 美国,通过《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度和基本权利保障。法国 大革命后,1789年颁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则为宪法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范本。 四、宪法的作用 1. 维护国家稳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分配,为国家 的政治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3. 规范政府行为:宪法规定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方式和限制,约束了 政府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4. 促进社会发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方向,为社会的发 展提供了指导,推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 5. 维护公平正义:宪法强调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治理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的基础,也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了解宪法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当了解的内容,下面将按照类别进 行介绍。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 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等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通过各种形式行使权力,实行代表制、民主制度等方式,保障人民的 权利。 共产党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 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人民权利、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国家机构是指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人民权利是指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宗教信仰、 结婚、教育、劳动、财产等方面的权利。 基本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和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 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依法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等,包括宪法、 刑法、民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宪法的修订 宪法的修订是指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 宪法的修订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根 本利益。 宪法的修订必须尊重人民的意志和权利,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 建议。

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就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与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就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就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就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形式就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就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就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就是国家机关,也不就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她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就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就是国家鼓励、支持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与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就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与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就是指公民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与限制的自由,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实际享受其她权利的前提,也就是保持与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宪法基础知识篇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宪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正当性和最高权威性,或者说,实际发挥着正式宪法的功能。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规定了新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第四,规定了人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二)1954年宪法 1954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无论是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为我国以后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模式。但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部宪法的实施便遭到了人为地破坏,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作用。 (三)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只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它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但与1954年宪法相比,它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次大倒退。 (四)1978年宪法 1978年宪法取消了1975年宪法关于“全面专政”的规定,反映了人民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对许多是非问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还未能分清,所以,1978年宪法也没有完全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 (五)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由“序言”及“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四章组成,共一百三十八条。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e19156895.html,/liaoning/

关于宪法的知识

关于宪法的知识 关于宪法的知识 一、宪法的地位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 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 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 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 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三、新中国的制宪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后又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进行了四次修改宪法,在82年《宪法》发布实施后,于88年、93年、99年、2016年又进行了四次修正,现行的《宪法》为1982年颁布,2016年修正过的。 四、我国宪法的沿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临时宪法。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包括序言和七章共60条,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宪法订立奠定了基础。 2) 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106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在《共同纲领》基础上修改、制定,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