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是指研究国家宪法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来源、性质、结构、内容、解释、修改等方面。以下是宪法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宪法的定义和分类

宪法是规定国家组织和行政管理基本制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最高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宪法可以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由制宪会议或议会制定的明文的

宪法文件,如中国宪法。不成文宪法指没有明文文件,但是存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的宪

法原则或规范,如英国宪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2.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 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 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责任;

5. 民族平等、自治、和睦相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6.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

三、宪法的修改和解释

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三分之二以

上的表决通过。在修改过程中,必须遵守特定程序和规定。

宪法的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在宪法的适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解

释不一致的情况,应该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为准。

四、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包括以下方面:

1. 国家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实施应该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和规定;

2.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需要国家行政机关的保障;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该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进行监督;

5. 监察机关应该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五、宪法的保障措施

宪法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 宪法是最高法律,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支持和遵守;

2. 宪法法律效力、优先性和不可修改原则的规定;

3. 国家机关和公务员必须宣誓或者宣誓书;

六、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1.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范了国家机构、权力关系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2. 宪法是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基本保障,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宪法是指导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法律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4. 宪法是国家民族和谐、国家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宪法学知识要点

宪法学知识要点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石,对于维护国家的和谐 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民,掌握宪法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就宪法学知识的一些要点展开阐述。 一、宪法的含义和性质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的宪法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宪制法、组织法、权利法、程序法等内容。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法规,是其他法律法规的根据和依据,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宪法的性质是基本法律和国家制度法。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二、宪法的内容要素 宪法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构。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民 主权利、教育权利、劳动权利等。同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爱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3.制度和实践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制度和实践原则,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科学发展观等。

4.国家安全和统一 宪法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国家安全观、国 家安全战略、国家政权安全等。 三、宪法的修正 宪法的修正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的。在 修正宪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和程序,确保修正符合宪法原则和国家利益。 四、宪法的实施 宪法的实施需要通过具体法律法规进行,同时需要依靠司法机关的权威解释和 审查。司法机关对宪法规定的具体事项进行裁决,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罚。 五、宪法的理论与实践 宪法作为法律规范的支柱,同时也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宪法理论和实践。同时需要对宪法维持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进行不断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宪法的实现。六、结语 宪法学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了解宪法规定的各项内容和原则,并 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同时,需要遵守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宪法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大本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本章介绍的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在宪法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本章的核心考点主要包括: 1.宪法的分类:英国学者J.蒲莱士提出了两种分类,即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此外,还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等类型。 2.宪法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实施的,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改。 3.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本章的难点是对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与中国宪法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历次修改的内容,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本章主要是对我国国家基本制度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和基本社会制度的介绍,需要对各种基本制度的内涵有总体的理解。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宪法地位时,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并有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国家对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有所区别。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在限制私人财产权时,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要给予补偿。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本章对国家基本制度介绍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多项单行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及秘密投票的原则,要认真把握各项具体的选举程序。 3.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5.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及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要掌握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尤其要把握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及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它们不是国家机关。基层政权对其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自治事项。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

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一、宪法的概述 1.1 宪法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国家政治、组织、制度和权利的基本法律。 1.2 宪法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神圣性。宪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公民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3 宪法的特点:宪法是一部法律,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宪法涉及的合用对象是全体公民、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相关机构。 (4)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5)宪法的修改程序和内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和严谨。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2.1 宪法的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2 宪法的基本原则: (1)权力机关应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3)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受到宪法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实现和维护应当依靠法律和法律机关。

三、宪法具体内容 3.1 宪法的基本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8章,共138条。 3.2 宪法的主要内容: (1)国体篇。 (2)公民权利和义务篇。 (3)经济制度篇。 (4)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篇。 (5)基本原则篇。 (6)国家机构篇。 (7)地方组织和地方制度篇。 (8)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篇。 四、宪法的修改与补充

宪法学重点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 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是根本大法):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如我国的“宪法起草委员会”。(2)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一般来说要求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2/3以上或者3/4以上多数通过才能生效。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的渊源体现了宪法范围的大小。 1.成文宪法(典)。由一个或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不成文宪法。指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构成,而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的宪法。 2.宪法性法律: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3.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涉及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问题的,并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总和。 4.宪法判例。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法院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整基本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依据的并反映其根本价值和作用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之中的基本精神。 1.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国民主权”原则,其在理论上所要解决的是国家权力即主权的归属问题。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又可称为公民权利、基本权利,是指每个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200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或法律至上,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1999年,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这就在宪法中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 4.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也称分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在我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 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2.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 四.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 国家结构形式 ①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①历史传统:竖持集中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 ③现实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国际因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重点知识总结

一、宪法的概念:(1)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指国家机构组织法;(2)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即实质意义上的宪法,指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3)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指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以及其他宪法渊源;(4)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典。 二、宪法:宪法是授予并约束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三、规范性宪法:具有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且在政治实践中发生实际效力的宪法。 四、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体现了自由主义原则,公民权利主要是自由权,国家的职能比较简单,以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宪法为代表。 五、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宪法,宪法宣告的公民权利从自由权扩大到社会权,国家职能得到加强。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型的标志是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和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六、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主要是指宪法典狱普通法律的区别(一)宪法在内容方面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普通法律也规定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但它只规定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二)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在制定方面,1制定主体不同2批准条件不同。在修改方面1有权提出修改的主题范围不同2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严格3宪法修改的内容有特殊限制(三)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普通法是宪法派生出来的,普通法在制定时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普通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否则会因违宪而无效。七、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个人自由原则,近代宪法上的个人自由是指个人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而不受国家干涉的权利(二)形式平等原则,指同样情况同样对待,以实现相同的结果。(三)主权在民原则,指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具体是指制宪权属于人民所有,宪法授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应当对人民负责。(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是指将国家权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分配,使其相互监督、制约,避免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 八、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一)民主原则,(二)人权原则,人全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权利。(三)社会利益原则,是指个人利益之外的、又不特定的多数人所共同享有的利益。 九、公民权利的含义: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意谓人的先天既存的和后天能够实现的价值在宪法上的一般承认,是宪法为保障公民的充分发展而宣告的公民在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十、公民权利与人权的区别与联系:所谓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照其人格尊严应该享有的权利。区别(1)权利性质不同(2)权利主体不同(3)权力范围不同联系:从其存在形态上看,人权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认为人权有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三种存在形态,其中,法定权利即为公民权利。 十一、公民权利的特征1公民权利对人的不可或缺性2公民权利的不可取代性3公民权利的不可转让性4公民权利的稳定性5公民权利的母体性6公民权利在当代各国具有共似性 十二、未列举权利:即宪法文本没有明确列举出来的基本权利。在得到权威认定前,未列举权利具体体现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应当得到宪法保护但在宪法文本中找不到明确的保障依据的权利需求。 十三、良心自由:是指公民在道德上对一定行为有义务为之的意识或信念。同思想自由一样,是公民的一项绝对权,不应受任何限制。 十四、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形体语言的形式公开显示或传递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 十五、公正审判权: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待判定状态或者受到刑事指控时,公民依法享有的接受法庭的公正审判及享受其他程序性保障的权利。 十六、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的性质:就其性质来说,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权首先是一种自由权。科学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不能对其强求一律,所以,科学文化艺术活动从性质上

宪法基本知识点

宪法基本知识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2、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3、宪政的主要特征 宪政的主要特征有:①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②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4.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就是指一国的“政体”,一种实现统治权益的政权体制或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所以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 ①群众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②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或下级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社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7、国籍的概念 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8、政治自由的涵义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 9、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个人的身体不受非法侵害和限制的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狭义人身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与公民个人私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10.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有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具体包括:(1)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2)患疾病公民的物质帮助权;(3)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等等。

宪法学知识点整理

宪法学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什么是公民? 《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宪法的修改程序有哪些具体规定?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五、我国宪法就土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宪法》规定: (一)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五)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六、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宪法》规定: (一)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七、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 《宪法》规定:

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是指研究国家宪法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来源、性质、结构、内容、解释、修改等方面。以下是宪法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宪法的定义和分类 宪法是规定国家组织和行政管理基本制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最高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宪法可以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由制宪会议或议会制定的明文的 宪法文件,如中国宪法。不成文宪法指没有明文文件,但是存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的宪 法原则或规范,如英国宪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2.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 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 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责任; 5. 民族平等、自治、和睦相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6.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 三、宪法的修改和解释 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三分之二以 上的表决通过。在修改过程中,必须遵守特定程序和规定。 宪法的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在宪法的适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解 释不一致的情况,应该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为准。 四、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包括以下方面: 1. 国家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实施应该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和规定;

2.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需要国家行政机关的保障;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该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进行监督; 5. 监察机关应该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五、宪法的保障措施 宪法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 宪法是最高法律,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支持和遵守; 2. 宪法法律效力、优先性和不可修改原则的规定; 3. 国家机关和公务员必须宣誓或者宣誓书; 六、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1.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范了国家机构、权力关系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2. 宪法是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基本保障,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宪法是指导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法律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4. 宪法是国家民族和谐、国家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宪法知识点大全

宪法 1.宪法和普法实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都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2.宪法与普法的内容,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宪法与普法的不同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宪法是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制化的基本形式; 反映着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不同;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解释和监督有特别规定。 5.宪法内容包括: 国家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形态和基础的根本制度层面; 国家生活的基本体制和原则的体制层面; 公民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力范围的操作层面。 6.宪法的法律效力是由其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决定的。 7.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修宪、制宪权。 8.宪法的解释包括: 立法机构解释; 普通司法机构解释; 特设机构解释。 9.世界上第一部不成文宪法——英国; 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法国,以《人权宣言》做序。 10.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1954、1975、1978、1982 11.1982年宪法为现行宪法,经过四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 1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利制衡原则、法制原则、基本人权原则。

1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指导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 14.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表现在: 领导力量相同; 阶级基础相同; 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16.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17.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18.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 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安全。 19.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21.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含义: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选举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 其他国家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 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23.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便于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民主性; 便于实行“议行合一”,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能; 既能保证实现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权的普遍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实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宪法知识知识点

宪法知识知识点 一、宪法的基本概念 1. 宪法的含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法律。 2. 宪法的特征: (1)最高法律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排他性 和优先性。 (2)根本大法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 制度、权力机构和权力行使的范围和限制。 (3)稳定性:宪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效力,不会轻易改变。 (4)普遍的适用性:宪法适用于整个国家领土范围及全部公民。 3. 宪法的作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保护公民的权利,调整国家机关的职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 1. 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宪法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人民有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通过选举和民主制度实行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约。 2. 国家制度和国家机关: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如国家的性质、领土、国旗、国歌、首都等。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如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社会权等。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卫国家等。 4. 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通过选举来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选举产生国家机关的代表和领导人。 5. 国家安全和国防:宪法要求国家必须保卫国家独立、国家安全和民族统一,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6. 宪法的修正和权力制衡:宪法规定了宪法的修正程序,规定了宪法与法律、政府的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 三、宪法的保障机制 1. 宪法的合宪性审查:宪法规定了合宪性审查制度,即宪法法院对法律、法规、决议等进行合宪性审查,以维护宪法的权威和稳定。 2. 公民的诉权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诉权和申诉权,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宪法的成文和普及:宪法以书面形式规定,通过公布、宣誓、教育等形式在全国普及,使公民知晓和遵守宪法。 4. 人民对宪法的监督:宪法强调人民对宪法的监督,鼓励公民

宪法知识点总结

宪法知识点总结 宪法是一国最高法律文件,对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机构和公民的 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宪法不仅限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还保障了公 民的基本权益。以下是对宪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 启发。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 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石,它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 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通过法律确保公民和国家 机关行为的合法性。 2. 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是现代宪法的核心理念,它强调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主权在宪法中体现为公民参与政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形式。 3. 分权制衡 分权制衡是宪法设计的关键机制,旨在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公 民的权利。宪法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机构,并规定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 二、宪法中的公民权利 1. 人权和基本自由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等。这些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国家必须保护并尊重这些权利。 2. 平等权利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平等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无论种族、性别、宗教、残疾等身份特征,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并享有同样 的机会和待遇。 3. 社会经济权利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如教育权、劳动权、医疗权等。国家应采取措施,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三、宪法和国家结构 1. 总统制和议会制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中最常见的是总统制和议会制。总 统制下,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较大的权力。议会制下,国家元首通 常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决定。 2. 三权分立 宪法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国家机构,它们分别行使 不同的权力。立法机构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构负责实施法律,司法 机构负责审判案件并维护法律的公正。这种三权分立的制度有助于防 止权力过度集中。 3. 地方自治

宪法知识点100条

宪法中的部分知识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 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 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5.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居住自由、通信自由、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婚姻自由等。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和领土完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团结;劳动、纳税、保卫祖国等。

6.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构和政权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国家主席的职权和任期;国务院的地位和职权;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职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等。 7.宪法还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8.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居住自由、通信自由、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婚姻自由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祖国的安全、统一和领土完整;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团结;劳动、纳税、保卫祖国等。 9.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范围。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性领导人,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关等。 10.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举为各级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的权力,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举为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资格。 11.宪法还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以及村民委员 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等。 12.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基本 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行使这些权利的限制和条件。

最新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 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2.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四.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 国家结构形式 ①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①历史传统:竖持集中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 ③现实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国际因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与国籍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表现为:内容最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修程序最严, 2.宪法效力最高的表现:派生普通法律、任何法不得与其相违背、是最高行为准则。 3.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价值: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5.宪法的本质在于其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6.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7.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9.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10.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当中的分权制衡。 1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没有附则。 12.宪法正文包含: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国家,但无成文法典。 14.美国1787 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以《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为基础。 15.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1908 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6.新中国先后颁布了1个宪法性文件和4 部宪法(54、75、78、82) 17.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18.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我国现行宪法是八二宪法。 20.现行宪法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 21.我国将每年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2.我国的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标准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根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根底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根本人权的国家根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标准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根底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

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终究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根底的根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根本权利的根底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标准,也是一种限权标准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标准性、普适性、公共性等根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根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