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

生理干旱: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如CO2、水蒸气、CH4、O3、N2O、CFC等。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CO2、CH4、O3、氟里昂(CFC)等气体的含量的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它可固定气态氮,为寄主提供可利用的氮素(氨态氮)。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称菌根。

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植物能减弱风力。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植物的体型大小、枝叶繁茂程度。防风能力一般为:乔木>灌木>草,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土壤肥力系: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它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

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或状况),团粒结构最理想,可协调土壤水分、空气、养分关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对林木的生长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还原者,它们使有机物质腐烂,释放出养分,促成养分的循环。

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改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

1、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结构

3、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4、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5、生命表

6、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些类型: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共生的基本类型:偏利共生、互利共生(连体互利共生、非连体互利共生、防御性互利共生)树种的耐阴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能力。更具树种耐阴的程度,可把树种分为:喜光树种、耐阴树种和中性树种。

影响耐阴性的因素:树种(或遗传性)、生理状态(或年龄)和生境条件有关。

低温危害:1、寒害2、冻害3、冻拔4、冻裂5、生理干旱

高温危害:1、皮烧2、根颈灼烧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分为:

1、水生植物(1)沉水植物(2)浮水植物(3)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1)湿生植物(2)中生植物(3)旱生植物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称为群落交错区森林群落发生的进程和各特点:迁移——定居——竞争——反应

旱生演替的阶段:地衣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水生演替的阶段:沉水植物群落阶段——漂浮植物群落阶段——苇塘阶段——苔草草甸阶段——疏林阶段——中生森林阶段生态恢复一般过程的步骤:本底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气候、可利用的条件等)综合分析——恢复目标的制定——恢复规划——恢复技术体系组培——生态恢复实施——生态管理——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形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是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有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是食物网。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锥体的形成:能流是单向的,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从低到高形成椎体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指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各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种类:

1、地球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气象途径、生物途径、地质水文途径)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生物化学循环

不同养分循环类型中养分的循环途径或机制是怎样的?

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因素:分解者——土壤生物、物理环境、凋零物的化学性质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的取决因素:带分解资源的能量、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分解师理化环境条件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斑块根据起源的分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的方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

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化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农林产品的单一化5、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广义上包括环境污染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狭义上,则专指对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损害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补偿费用。

森林生物多样性目前面临的威胁:森林多度砍伐、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

森林的净化效应:

1、吸收有毒气体

2、滞尘作用

3、杀菌作用

4、吸收CO2,放出O2

5、减弱噪音

森林经营活动会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1、破坏土壤

2、影响土壤稳定性

3、土壤有机物、养分的损失和化学物质的变化

4、土壤温度的变化

5、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生物群落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3、具有一定的外貌

4、形成群落环境

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廊道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功能:纵向的通道功能、横向的屏障功能、过滤功能按起源:人工廊道、自然廊道

按功能:河流廊道、输水廊道、物流廊道、能流廊道

按宽度: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负反馈调节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指导意义:

1、对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能到恢复

2、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

3、生物多样性越高,结构越复杂,负反馈功能就越强,生态平衡就越稳定。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

1、森林光合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之间的年碳交换量高达陆地生态系统总量的90%,控制着全球碳循环的动态

2、与其他陆地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碳储存量密度

3、森林植被具有较强的生存持续性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海洋是大气中CO2的两个重要调节器

森林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对策:

1、对现有森林进行保护式管理

2、通过管理扩大碳存量

3、替代式管理经营

4、发展为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增暖的经营管理策略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

1、收获量测定法:(1)皆伐实测法(2)平均木法(3)随机抽样法(4)相关曲线法

2、氧气测定法

3、CO2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景观的影响

热带雨林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1、种类组成及其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

3、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发挥了作用

4、乔木构造特殊

5、无明显季相交替

6、高位芽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

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流的熟虑都很高,但是呼吸消耗

量也很大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1、终年常绿、全年生长

2、种类组成丰富,建群种明显

3、常有常绿裸子植物伴生

4、对环境适应形成特殊构造

5、群落结构较复杂

6、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仅次于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的特征:

1、群落外貌呈明显季节更替

2、乔木组成单纯

3、森林成层现象明显

4、落叶阔叶林的生物资源丰富

5、落叶阔叶林的更新和演替

北方针叶林群落的特点:

1、种类组成以松科植物占优势

2、群落分布中北美和东亚包括的种属相对较多

3、针叶适应寒冷天气

4、群落结构简单

5、生物量与生产力相对较低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1、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各种林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2、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3、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4、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内容:

1、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各种林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2、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3、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4、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森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3、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森林能够有效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5、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6、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

7、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8、森林能够防灾减灾,保护农业稳产高产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应采取的行动:

1、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解决贫困问题。

2、改善增长的质量,改变以破坏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

3、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对就业、粮食、能源、住房、水、卫生保健等方面的

需要。

4、将人口增长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5、保护与加强资源基础。

6、技术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适应。

7、将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

2、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

3、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4、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律建设的必要性。

5、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强光对植物的影响及弱光对植物的影响:

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弱光条件下,光照强度较弱,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数量与呼吸消耗的碳水化合物数量趋于平衡。植物积累有机物质,则光照强度应大于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点。

森林受害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对森林危害程度除与污染物种类、浓度、溶解性、树种、树木发育阶段有关外,还决定于环境中的风、光、湿度、土壤、地形等生态因子。

1、风风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自然稀释功能。风速大于4m/s,可移动并吹散被污染的空气;

风速小于3m/s,仅能使污染空气移动。就风向而言。污染源上风的污染物浓度要比下风向低。

2、光照光照强度影响树木叶片气孔的开闭。白天光照强、气温升高,气孔张开;夜间光

照弱、气温低,气孔关闭。通常有毒气体是从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所以植物的抗毒性夜间高于白天。

3、降雨和大气湿度降雨能减轻大气污染。但在大气稳定的阴雨条件下,叶片表面湿润,

易吸附溶解大量有毒物质,从而使树木受害加重。

4、地形特殊的地形条件能使污染源扩大影响,或使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加重。

试述logistic增长过程及其应用

1、开始期,也称为潜伏期。此期间种群个体最少,密度增长缓慢,这时因为种群数量在开

始增长时还很低。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密度增长逐渐减慢

5、饱和期,种群密度到达环境容纳量(K)而饱和

应用:1、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是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确立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r-选择k-选择

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比较有规律

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

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时间上变动大时间上稳定

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通常临近k值

种内、种间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1、发育快1、发育缓慢

2、增长力高2、竞争力高

3、提高生育3、延迟生育

4、体型小4、体型大

5、一次繁殖5、多次繁殖

寿命短,通常少于1年长,通常大于1年

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了

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意义?

1、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意义:(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的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

之一。

(3)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种群来说,他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中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例如石楠拉拉藤生长在酸性土壤中,而细长拉拉藤则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中。当单独生长时,两个种在两类土壤上都能繁荣,但当两种在一起生长时,在酸性土壤中,细长拉拉藤被排斥,而石楠拉拉藤在石灰性土壤中被排斥。

何谓种间协同进化?试举例说明。

一个物种的进化达到成熟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即为种间协同进化。例如捕食对于捕食者和猎物都是一种强大的选择压力,捕食者为了生存必须获得狩猎的成功,而猎物为了生存则必须获得逃避捕食的能力。在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靠增加隐蔽性、提高感官的敏锐和疾跑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所以瞪羚为了不成为猎豹的牺牲品就会跑的越来越快,但瞪羚提高了奔跑速度反过来又成了作用于猎豹的一种选择压力,促使猎豹也增加跑步速度。捕食者或猎物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成为一种选择压力促进对方发生变化,即种间协同进化。

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森林群落都是由一定树木及相关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把组成一个森林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称为该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

意义:1、每一个物种都有一定的生态幅,与环境以及其他植物种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能够表达出一定生境特征和森林群落内部的生活状况。2、每个植物种都有它的演化历史,有它的发展和分布的演化过程,能够反映该种群的历史渊源和更为广阔的空间上的联系。

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主要是指群落波动(如群落

季相变化)和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包括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

意义:1、作为一个层次,都有它自己特殊的小生境和一定的植物种类与个体数量,同一层次的各种植物在生态习性上也比较相似。2、每一个小群落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是群落水平分化的一个结构部分。3、表现了群落结构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

在生态系统发育的个阶段中,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生态系统发育的早期,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都比较低。随着生态系统的发育,各能量参数都逐渐增加,到了生态系统的青壮年期,生物量继续增加,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达到最大。当生态系统成熟或演替达到顶级时,生物量最大,呼吸量也最大,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反而最小。随着生态系统的衰老,各能量参数逐渐减小。

举例说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我国东部季风森林区域从热带至温带呈有规律更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红树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针叶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

2、森林生态系用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我国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植被变化依次是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追求目标。森林是多种生物的摇篮,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能量来源;并且产出人类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

2、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标志。森林生物多样性

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

3、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发展可持续林业是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配置资源,实现生态、社会效益的持久发挥。

为什么说采取综合保护的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

迁地保护的缺点:脱离野生环境及其环境压力,终止或改变演化过程,使其不能适应野生环境和将来改变的环境及病虫害。

就地保护的缺点:管理方法不够成熟;需要高度主动的监控;不能将同一物种分布在不同地方的遗传资源集中到一起保护,因而需要在多个地区、多个保护区、多个农庄和园圃共同进行才能保护期多样性。

由此可见,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相辅相成、互为互补、互为后备的。从整体上讲,应该采取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各种手段在内的总和保护策略。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温带森林的潜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CO2浓度升高而降低的直接作用进而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间接作用两方面。温带森林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的森林,地球上现存的温带森林几乎都成片断化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将使温带森林向极地方向迁移,而逐渐替代北方树种,也可能向湿润的沿海地区扩展。同时由于温带内陆地区将受到频繁夏季干旱的影响,从而导致温带森林景观向草原和荒漠景观的转变。

如何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1、加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立法工作,推进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的出台。

2、统一征收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税。抓紧建立雨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一的生态效益补偿税,消除部门交叉、重叠收费、资金使用效益低的代价。

3、将发展重点地区的替代产业、替代能源和生态移民问题纳入重点支持范畴,以提升生态补偿地区的产业竞争实力。

4、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是,应当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特别是因保护生态环境而造成的财政减收,作为计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

1.简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

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升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在发育成熟的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冠充分吸收利用阳光。成层结构减缓了竞争。此外植物群落的成层结构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2.简述我国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主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为世界面积最大,最典型。

(2)生境:亚热带季风季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②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③板根,茎花等现象几乎不见;④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⑤无明显季相变

简述光周期现象及其在生产上应用。

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引种:纬度相近地区引种易成功。

育种工作中利用光周期调节花期实现品种间杂交。

调节播栽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使自然日照、温度与作物的要求相一致,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条件。

花卉栽培。利用光周期现象进行人工调节花期,能使短日照植物的菊类在任何季节开花。

5.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以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作用:1、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

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3、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森林能够有效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5、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6、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

7、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8、森林能够防灾减灾,保护农业稳产高产

5. 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能量比例。

6. 生产效率: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量的百分比。

7.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N+1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8.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9.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10.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11.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12. 产量: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

13.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4.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5.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6.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17. 流通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

18.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19.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20. 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

21. 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22. 植被:是指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23. 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是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发生更替的一种植被分布格式。

24. 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3、简述热带雨林群落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赤道及其两侧湿润地区。

(2)生境:终年高温多雨。

(3)群落特征:①种群组成较为丰富;②群落结构极其复杂;③乔木具有板状根、裸芽、茎花等特征;④无明显季相变化。

5、简述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美大西洋沿岸,西、中欧,亚洲东部。

(2)生境: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北美为温带季风季候,共性是四季分明,冬季较干冷。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较丰富;②优势树种为壳斗科,槭树科,桦树科,杨柳科;③群落结构简单;④季相明显。

1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标志及内容。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

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14、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1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⑵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⑷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

⑸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16、简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减少的原因。

答(1)前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被利用;

(2)被利用的营养不能100%被同化;

(3)生物的自身代谢消耗。

17、简述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

答:(1)碳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2)人类活动对化石能量的大量使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18、碳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答:(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流;(3)碳酸盐的沉淀作用。(4)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5、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2.论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①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②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③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④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⑤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稳定是

相对的。⑥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⑦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

2、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了解种群间相互作用在农林业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1)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竞争、偏害作用、寄生、偏利作用、互利共生以及中性作用等六种。

(2)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在林业生态实践中具重要的指导意义。在

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时一定要选择在生态习性,生活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树种进行混交,例如:阳性与耐荫树种,浅根性与深根性树种进行混交,避免树种间的剧烈竞争。据研究榆属与栎树,白桦与松树,是相互抑制的,不能栽植在一起。在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时,利用茶树喜欢一定的遮荫的特点,进行松茶间作,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由于异株克生作用,胡桃树周围不能种蕃茄,马铃薯;苹果旁不能栽玉米等。在营林工作中,对于天然更新起来的次生林,进入郁闭阶段后,要及时进行透光调整林分组成,解决种间竞争的矛盾。

森林生态学

森林:以多年生高大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科学。 森林生态学: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Sheford耐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V.E.Sheford指出,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如果其中一个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会灭亡。生态幅: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它是自然条件的结果。 适应性:生物适应环境的程度。 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高、最适温度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区,属于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出生的个体与初始个体数之比。 死亡率:单位时间种群死亡的个体与初始个体数之比。 空间格局:种群个体在空间的散布形式,受种群特性、种群关系、环境条件的影响。 年龄结构:种群内不同年龄个体的分布情况。 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反映了种群在某一特定时刻特定时刻的数量剖面。 动态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表征同生群随时间进程,在其一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的生死动态。 存活曲线:借助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死亡率。 一种,年龄结构为横坐标,存活数量对数值为纵坐标。 年龄的平均生命期望的百分离差,存活数量对数值为纵坐标 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在新地区,其后代可繁殖,扩散开持续维持下去的现象。 生态位:一个个体或物种能够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质量的范围。 协同进化:捕食者或猎物的没一点进步都会作为一种选择压力促进对方发生变化。 它感作用(异株克生):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群落:某一特定空间或环境下,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组合。. 优势种:指那些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物种丰富度:组成群落的种类数,即一个群落内的物种度。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重要值: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 高位芽植物:植物的芽或高位嫩枝位于离地面25CM以上的较高枝条上。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滤区域。 边缘效应:在交错区内,物种的树木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各种生态形式资源,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生态过程,地球上数以万计的物种水平上的多样化。 单顶极论:经过迁移、定殖、群聚、竞争、反应、稳定而到达稳定阶段的群落,美.克列门茨。 多顶极论: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美.坦斯利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局部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构造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假设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营养构造,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流入生物局部,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展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局部,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外表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构造。 10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到达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一地方*一种群、营养级或*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到达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原生演替:开场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17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9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缺乏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如植物进展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缺乏;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环境中森林以及森林中生物的学科。它既关注森林的物理结构,也关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种群结构,涉及林业、水文学、植物学、物等多科学领域。森林生态学框架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理论,它涉及了多个生态学专业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从而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 森林是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在空气清洁、水土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对全球气候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表温度,调节湿度和降水量,以及空气质量,促进碳循环,有效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时,森林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及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森林的健康状况,森林的健康状况又与森林的组成,森林结构,森林功能,森林表征特征(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植物群体,植物群落),以及森林的植物群落演替等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森林的健康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的发展趋势,并依据此制定更好的森林管理策略。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森林结

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森林的生态服务,提高森林的利用效果,并根据森林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总之,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森林环境和生物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森林生态学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森林生态服务的利用率,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森林管理策略。因此,森林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发展和研究。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学发展历程及其重大贡献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学发展历程及其重 大贡献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在此期间,一些科学家开始关注农业和林业系统的环境问题,并且开始研究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将深入研究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贡献。 一、发展历程 1.兴起阶段 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已在考虑自然环境的生物相互作用效应。但是,这些想法一直在一个非正式的研究状态中存在,直到20世纪初期,这一新兴学科成为森林科学的一部分。Paul Sears在《The Ecology of Fire》(1925年)一书中介绍了生态系统、种群和群落,这是黑林斯·B所提出的一个动态概念。当然,欧美的学者们也早已意识到了森林生态学这一分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世纪初期,

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开始进行生态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许 多生态学研究经过探索和发现,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生态模型。 2.发展阶段 二战后,森林生态学发展迅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欧洲 的科学家对生态学给出了广泛的考虑,促成了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 因此,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不断改进,不断地对关于生态系统的认识进行了创新和拓展。 1962年,Odelie“Odie”Bennett和社会生态学家合作,开始以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视角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相互关系。此外,社会的利益、人类的物质爱好和环境破坏等,不可避免地影响 着生态系统。 1970年代以后,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然 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此时,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重点逐渐开始向森 林保护和森林管理倾斜,并且发展出各种不同层次的植被和地面情况 分类法。 3.当代阶段

森林生态

简答: 1.简述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答:森林生态学是森林中各树种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包括1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种群生态学:研究群落的大小,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其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的形成,组成,构成,动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平衡机制2.简述森林生态学的任务? 答:1是揭示树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2揭示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和发展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他们因环境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内在规律。3以便人们合理的管理,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的为人民呢发挥生产功能以及经济效益。3.简述森林生态学研究动向。 答:动向:一,方法上:1由定性走向定量2与其他科学不断渗透3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的应用遥感技术的运用4各种先进仪器5由非定位转向定位研究。二,内容上:1宏观上:产生了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微观上:细胞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殖生态学。三,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恢复机制和 重建机制。 4.生态因子通常可分为哪几类? 答: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 因子和火因子6类 5.如何正确理解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规 律? 答:1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对植物的作用都必 须有其他生态因子的配合,即生态因子的同 等重要性。2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必然 导致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如光照引起的温 度变化。 6.简述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 答:1生态因子虽具有同等重要性,但非等 价性,如光合作用。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中,有一个因子或两个因子对植物起着主要 作用,如:低温对小麦的“春化”作用。3 主导因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空间 和森林植物的发育年龄变化的 7.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 答:1一个生态因子不能替代另一个生态因 子对植物的作用2一个生态因子在质量或数 量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因子对其调剂补 偿,如CO2不足则通过高光照条件来补充或 光的不足可提高CO2浓度3生态因子相互补 偿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8.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答:1生态因子在不同的植物发育阶段其作 用是不同的2生态因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植物的发育阶段对环境要求也是变化的3生 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与植物不同发育阶段 对环境要求是一致的。 9.如何正确理解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答:1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具有一定 的适应范围,如果说生态因子的变化超过了 他的适应范围,就会抑制植物生长,2限制 因子是随着植物的种类发育阶段而变化的。 3限制因子不是绝对的而能通过认为措施清 除的 10.如何正确理解树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答:1任何树种对生态因子都会产生一定的 适应性2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植物形态生 理而发生变化3生物对变化环境的适应过程 是生物的进化过程4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变化 的矛盾促使了生物更加完美 11.阳与阴性叶形态结构上有何差异? 答:经常处于强光下的叶片称为阳生叶,而 长期处于弱光下或庇荫下的叶片称为荫生 叶 12.温度对树木生理活动有何影响? 答:1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具有三基点,最低, 最适和最高2温度过高容易使植物水分失去 平衡,导致光合降低,呼吸升高3温度过低 容易使植物细胞结冰,使酶活性混乱。 13.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1生理:温度升高,酶活性提高,光合 作用加快2发芽:温度升高发芽快3开花4 分布5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14.简述节律性变温对树木的影响? 答:1昼夜变温有利于植物发芽2昼夜变温 与生长3昼夜变温与植物开花,碳氧越大有 利于开花4昼夜变温与产量5昼夜变温与品 质6季节变温与生长7季节变温与休眠 15.温度对树木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答:分为高温与低温:1低温:冻害,寒害, 霜害,冻裂,冻举,生理干旱2高温:打破 植物水分平衡有干切,日灼 16.树木对不利温度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答:分为高温和低温:低温1形态适应:个 子矮小,树皮厚,芽鳞片多,有黏液2生理: 渗透压高,降低了细胞结冰的冰点,及时进 入了休眠。高温:1形态:叶片小,角质层 厚,硬,有银白色的绒毛,腺点,树皮具有 木栓层,2生理:渗透压高,细胞可溶性的 碳水化合物浓度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开闭 灵敏。 17.水分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何? 答:1光合作用2养分的吸收3保持植物体 具有一定的膨胀状态4叶片老化5产量低6 缺水,品质变差7缺水,生长变慢 18.应用干燥度指标进行气候类型划分过程 中,干燥度K值的物理意义怎样? 答:干燥度(K)是指年可能蒸发量(E)与 降水量(P)的比值,即K=E/P;当K<1时, 气候湿润,自然植被为森林,K值为1.0— 1.5时,属半湿润气候区,自然植被为森林 草原;K>1.5设计,为半干旱,干旱区,自 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19.简述不同形态水的生态作用(意义)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在物种组成、构造和过程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的学科。它与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和森林资源规划及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关系。森林生态学涉及到对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森林生态学不仅关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也关注森林的过程,如森林成长、养分循环等过程。 森林生态学是一种以研究森林植被和森林群落结构的复杂的的 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系统作为内容的学科。从宏观上讲,它主要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开发方式,也可以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它从细节上讲,研究森林个体、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森林复杂性是无序的、动态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森林生态学也是应用性学科,因为它能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知识支持。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植被的分类、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森林群落的某种功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等方面。 从森林植被的分类来看,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征。比如森林植被的数量、组成、类型和演替等,以及风俗、昆虫植物、树种类、树种生长时期、乔木和灌木类型、冠幅和林分等特征。从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来看,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森林的演替、林分的生态分类、森林的衰退、复热、林分的种群变化等。森林生态学还要研究不同林分的植被多样性结构、组成和

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林分中的植物、动物和其它生态系统组成。 从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来看,森林生态学着重研究土壤、气候、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些要素之间的景观生态学过程。森林生态学要研究的还有森林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养分的循环、物种的进化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资源的运用等。 森林生态学的课程设置覆盖从森林的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从森林植被的植物学、病理学、地理学到森林动物学、昆虫学、森林衰退等方面。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多面向的学科,它为我们研究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以及森林生态学过程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林业管理和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有效的维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 多样性原理 多样性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基因的多寡。多样性原理认为,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高物种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2. 相互关联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相互关联原理指出,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网络。只有全面了解和认识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研究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 3. 动态平衡原理 动态平衡原理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之间的平衡。森林生态系统会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保持稳定状态。研究动态平衡原理有助于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二、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定位样地和采集样本等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地理分布进行调查。 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调查、标准样地调查和路线样地调查等。 2.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设计与分析是森林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在实验 室或实地建立控制和处理组,对特定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 研究。实验设计可以是长期观测或短期操作,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验 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3. 数学模型和模拟 数学模型和模拟是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来描述和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 拟来预测和评估不同管理策略的效果,为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森林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森林保护与管理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森林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 过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 策略,维护和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 灾害防治与恢复

森林系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与应用

森林系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与应用森林是地球上最珍贵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森林系统的生态学有助于了解森林的生态特性、规律和功能。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解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问题。本文将论述森林系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和应用。 一、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地区性、保持平衡、多元化和动态变化等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组成。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整体,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 二、森林生态学的核心理论

森林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位理论、生态系统分析和评价等。 1、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变化时,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而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稳定性包括种群稳定性、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稳定性等。稳定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功能,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稳定。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森林生态学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核心理论之一。物质循环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以及水循环等,物质循环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深入了解森林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有助于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生态系统中转移至其他生态系统,这个过程中光能、化学能和动力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依次流动。能量传送的方向追求能流量的最大和最佳能利用,深入了解过程中,从而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概述: 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 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山有枢、险有榆”。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随着林业科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到了本世 2 0年代,便把营林学基础从森林学中分出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即森林生态学。60年代以后,才集中研究生物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环境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即生态系统( Ecosystem )的研究。70年代又逐步形成生态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 系统生态学( System ecology),森林生态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长期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群落结构、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都采用静态描述;对群落的演替变化,如群落的建立、发育、成熟、消失规律,加速、延缓或改变自然演替的途径等则采用动态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应用,也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从字义上讲,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聚居地或生境。 森林:森林(Forest)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的复合体。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可持续经营:可持续森林经营意味着对森林、林地进行经营和利用时,以某种方式、一定的速度,在 现在和将来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实现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 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同时又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环境: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森林环境: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与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境(habitat):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微环境: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环境,叶片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风化层)及大气圈下层(对流层)。 植被: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 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限制因子: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长、生存和繁殖的 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他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 因子。 最小作用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少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 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生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使该种生物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在太阳辐射中,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生理辐射:在太阳辐射中,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称生理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通常把绿色植物吸收的光带称为生理辐射。 光补偿点(compensation point,CP):光合作用吸收CO₂与呼吸作用放出CO₂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 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saturation point,SP):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 水平不再随光照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点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叶片适光变态:叶片是树木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上受光的影响最大,对光具有适应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对森林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组成。生物群落是指一个森林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环境是指森林内的环境元素,包括非生物元素如土壤、水和光照等,以及生物元素如微生物、地衣、真菌等。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非常复杂,有很多层次,从地面上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树木和树冠,再到森林底层的土壤和岩石。不同层次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共生现象相互影响。同样,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如气温、光照、土壤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森林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等。 二、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植物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循环和森林管理等方面。

1.植物组成与结构 森林中的植物群落是复杂的,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对生物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森林内的植物组成和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植物的生理生态学 森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是探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的生命状况。它涉及到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对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生态位和生态分布 生态位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各个生物种群的存在空间和生存条件,它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生态分布也是不同种群在生态位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能力。森林生态学研究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态位和生态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森林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因素非常多,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昆虫、病原体等。其中每一个因素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森林环境因子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十分重要。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的森林群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森林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它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以及未来趋势。 首先,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可以将其定义为“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涉及种类多样性、森林结构与功能、森林环境、森林植被与植物生物学等领域,并聚焦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恢复与维护。 其次,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森林生态学研究是由法国科学家和生态学家唐马塞尔拉贝等人开展的,他们从植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发现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之后,拉贝的学生洛伦斯布朗将森林生态学引入了水文学和气象学领域,将森林的结构与功能引入了森林生态学的研究。20世纪早期,许多森林生态学家在德国发起了森林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并普及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此外,关于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者一致认为,森林生态学应该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并且涵盖森林结构、功能、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森林生态学将研究森林个体、种群、群落三个层次,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从而为森

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参考。 最后,鉴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森林生态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森林研究将越来越深入,森林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森林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应用森林生态学发展新技术和技术也将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为森林管理及恢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本文对森林生态学的介绍,从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学科,它的发展由法国和德国科学家发起,基本原理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领域,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宝贵的参考。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森 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 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内容大致包 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 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 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 方法 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 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三、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为了生存, 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 面的知识。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山有枢、险

有榆”。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随着林业科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到了本世2 0年代,便把营林学基础从森林学中分出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即森林生态学。60年代以后,才集中研究生物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 ( Ecosystem )的研究。70年代又逐及其与环境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即 步形成生态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 系统生态学 ( System ecology),森林生态 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长期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群落结构、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都采用静态描述,对群落的演替变化,如群落的建立、发育、成熟、消失规律,加速、延缓或改变自然演替的途径等则采用动态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应用,也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近几年来提出的生态界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从存在于生物与环境间的界面层的性质、结构、功能和作用,直接探索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又使生态学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传统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改变。定性描述阶段定量研究、数学建模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 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困扰、交通拥堵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趋势。而森林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也成为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等。森林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蓄水保持、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森林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第一,森林可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越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就越舒适。森林不仅能够大面积地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还可以通过绿化带、景观林、屋顶花园等形式将小面积的绿地在城市中合理分布。

第二,森林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城市 面临的严重问题。森林可以通过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释放氧气和负 离子来净化城市的空气,让人们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第三,森林可以降温。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面临的另一项严重问题,森林的植被和枝干可以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城市的地表温度,形成温度适宜宜人的环境。 第四,森林可以防洪。城市的水面积日益减少,增加了洪水的风险。森林可以通过保持土壤和植被的水分,降低降水的集中流失速度,减少水灾的发生。 第五,森林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生 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威胁。森林可以为城市提供生态 基础设施,保留原生态系统,并吸引和维护更多的野生动植物。 总体来说,森林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森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投入、维护 和保护。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森林的引入进行科 学规划,以充分发挥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功效。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 生理干旱: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如CO2、水蒸气、CH4、O3、N2O、CFC等。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CO2、CH4、O3、氟里昂(CFC)等气体的含量的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它可固定气态氮,为寄主提供可利用的氮素(氨态氮)。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称菌根。 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植物能减弱风力。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植物的体型大小、枝叶繁茂程度。防风能力一般为:乔木>灌木>草,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土壤肥力系: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它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

森林生态学 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是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大小的尺度和指标 光周期现象: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从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页面积指数:植物页面积总和与植株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黄化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物为黄色软弱状的现象 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叶子排列稀疏,角质层发达,在单位面积上气孔增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光补偿点较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生长速度快。 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或密林的下部,阴性植物枝叶茂盛,没有角质层或很薄,气孔与叶绿体比较少,叶绿素a/b值小,光补偿点较低,其光和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抗高温和干旱的能力较低。 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如云杉冷杉 阳性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如白桦,杨树。 中性树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树种,如红松,水曲柳。 春化过程或春化作用某些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时间低温的刺激,这种需要经过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脱春化:春化作用在未完全通过前,因高温处理而解除。 抗春化:植物在春化前热处理会降低其随后感受低温的能力,这种作用称为。 节律性变温:我们称温度这种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化与昼夜变化为。 临界温度: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 温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变温与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物候学: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气候图: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的图件,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单站图。 湿润度年平均降水量于潜在蒸发量之比称为湿润度 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入渗:降水向土壤中渗透的过程。 渗入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入渗雨量 终渗率或稳渗率:初渗率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蒸发散: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森林这种蒸腾蒸发作用总称 地表径流:降水或融雪强度一旦超过下渗强度,超过的水量可能暂时留于地表,当地表贮流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向低处流动成为地表水流而汇入溪流,这个过程称为地表径流。 地带性土壤:任一土壤带内常存在几类土壤,其中必有一个优势土类它能综合反应当地的生物气候特点,这类土壤称为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受局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影响形成的土类,如沼泽土,盐土。 土壤质地:不同大小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 土壤结构: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 根围:是指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受根影响的那一部分土壤。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化物在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转变为无机化合物并把它释放出来的过程。 地貌:地球表面的外貌形态特征称为地形或地貌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区中,属于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目称为种群密度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过程

森林生态学讲义(王健锋)

森林生态学讲义 王健锋 第一讲:森林生态学概念、特点及研究内容 一、几个概念 1.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ecology)。这个概念首先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于1866年提出的,英文为Ecology。英文的Ecology源于希腊文的oikos和logos两个词,前者涵义为住所或栖息地,后者涵义为理解或学问,可见,从词汇的愿意考虑,生态学是研究住所或者栖息地的学问。 生态学概念中的生物是指各种形式的生命有机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海克尔的定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由于这个概念过于广泛,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如美国学者澳德姆(Odum,1983)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加拿大学者克莱布斯(Krebs,1985)提出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等等。 这里面我们要对“环境(environment)”一词做进一步的补充,通常来说,所考虑或者所研究的中心事物周围的一切都是环境。地球上有了生物之后,我们说生物周围的一切都是环境,有了人类之后,我们说人类生活周围的一切都是环境。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还可以把一个有机体周围的其他有机体看作是环境,因为相对于一个生物个体来说,其他生物就包括在周围的一切之中。因此也有人提出生态学概念为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然而,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可以说都与其周围生存环境有关系,因此,不同行业

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比如以植物为主的研究被称为植物生态学,以动物为主的研究被称为动物生态学,那么,以森林为主的研究就是我们这本书要介绍的森林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在介绍森林生态学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森林?Barnes(1998)认为森林是一个由林木和其他木本植被占优势,并与景观中的空气-地球基质相互作用的动态三维生态系统。森林不仅仅是一个林分或者一个木本植物群落,更重要的是森林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因而,森林生态学就必须考虑森林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同时还要考虑气候、地理、土壤以及其他有机体等。所以,森林生态学要研究森林有机体,这些有机体的结构很功能,以及他们对于物理环境的反应与变化。 可见,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就是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森林和生物群落(关于森林和群落的概念在以后的章节中还要详细解释),我们把森林看作一个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研究构成这个群落的各种林木、其它生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属于森林生态学的范畴。 森林受其生存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森林的存在也会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森林群落中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森林就要从组成森林的一个个具体成分着手,研究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特征、动态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构成森林的生物类群多样、环境各异,关系复杂,是任何其它相关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所以说,森林生态学有其存在的必然条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点,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代替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