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_南开最新有机化学课件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乙酸乙酯的合成,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掌握蒸馏、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有机酸酯可用醇和羧酸在少量无机酸催化下直接酯化制得。当没有催化剂存在时,酯化反应很慢;当采用酸作催化剂时,就

可以大大地加快酯化反应的速度。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常常使反应物之一过量,或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及时除去,或者两者兼用。

本实验利用共沸混合物,反应物之一过量的方法制备乙酸乙酯。主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

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三、实验药品及物理常数

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三口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分液漏斗、酒精灯、接液管、锥形瓶等。

(1)滴加、蒸馏装置;(2)洗涤、分液装置;(3)蒸馏装

置六、操作步骤

在100ml三颈瓶中,加入4ml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中间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乙醇和8ml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

中,用无水碳酸钾干燥。

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倾入60ml的梨形蒸馏瓶中(不要让干燥剂进入瓶中),加入沸石后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

-80℃的馏分。产品5-8g。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馏分;

3、实际产量;

4、理论产量;

5、产率。

1、本实验中浓硫酸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过量的乙醇?

2、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3、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是如何除去的?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乙酰苯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2.掌握易氧化

基团的保护方法。

3.进一步练习有机物提纯的方法——重结晶。

4.掌握分馏柱的作用机理和用途。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1.实验仪器

苯胺;冰醋酸;锌粉;活性2.实验仪器100mL圆底烧瓶;刺形分馏柱;温度计;抽滤装置等。三、实验原理

NH2O

+CH3

OHNHCCH3O

+

H2O

反应物配比:苯胺:冰醋酸=1:2.4(冰醋酸过量)

制备乙酰苯胺常用的方法可用芳胺与酰氯、酸酐或用冰醋酸等试剂作用进行酰化。三种试剂的反应活性顺序为:CH3COX

>(CH3CO)2O>CH3COOH,采用酰氯或酸酐作为酰化剂,反应进行较快,但原料价格较贵,采用冰醋酸作为酰化剂,反应较慢,但价格便宜,操作方便,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制备。

胺与冰醋酸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为防止乙酰苯胺的水解,提高产率,采用了将其中一个生成物—水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移出体系及反应物醋酸过量的方法破坏平衡,使平衡向右移动。因此,要求实验装置既能进行反应又能同时进行蒸馏。由于水与反应物冰醋酸的沸点相差不大,必须在反应瓶上装一个刺形分馏柱,使水和醋酸的混合气体在分馏柱内进行多次汽化和冷凝,使这两种气体得到分离,从而减少醋酸被蒸出,保证水的顺利蒸出。

为了反应的顺利进行,一定要严格控制分馏柱的温度在100~110℃之间。因为温度过低,水除不掉,反应不能很好进行;温度过高,大量醋酸被蒸出。

乙酰苯胺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ml水)-1温度(℃)20255080100溶解度g(100ml水)

0.460.560.843.455.5

苯胺、乙酰苯胺都有毒,操作时应避免与皮肤接触或吸入其蒸气。四、实验装置图

反应装置五、实验步骤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5.1g,0.055mol)苯胺、7.4mL(7.8g,0.13mol)冰醋酸及0.1g锌粉,装上分馏柱,其上端装一温度计,支管通过支管接引管与接受瓶相连。

低电压加热,使反应物保持微沸约30分钟,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温度计读数达到100℃左右时,支管即有液体流出。维持温度在100-110℃之间反应约1h,反应生成的水和少量醋酸可完全蒸出。当温度计读数下降时,反应已经完成。

在不断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100mL水中,冷却后,抽滤析出的固体,滤饼压碎,用~10mL水洗涤,将粗产品放入150mL热水中加热沸腾,直至完全溶解。稍冷后加入约0.5g活性炭,并煮沸1~2分钟,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等结晶析出

后,过滤,晾干后称重。产量约5g。

纯乙酰苯胺是无色片状晶体,熔点113~114℃。六、注意事项

1.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一定要不断调整火焰(逐渐加大),保证分馏柱上的温度在100~110℃之间,否则反应不完全,产率过低。2.操作要细心,控制好反应温度。3.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但不要加多。

七、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2.乙

酰苯胺还有什么制备方法?写出反应式。3.实验装置中分馏柱的作用是什么?

4.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100~110℃之间?

5.有机实验中,什么时候用蒸出装置?本实验用的是什么形式的蒸出装置?6.在重结晶操作中,必须注意哪几点才能使产物产

率高,质量好?

实验三2-甲基-2-丁醇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2-甲基-2-丁醇的制备学习并掌握使用格利雅试剂和醛酮反应制备醇。2.熟悉并基本掌握憎水和低沸点试剂的实验。

3.学会格利雅试剂的制备,格利雅试剂与醛酮的反应,如何进行憎水性实验。

4.验证醇的某些性质。

5.学会使用阿贝折射仪。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实验药品:

1.无水乙醚2.金属镁3.无水丙酮4.溴乙烷5.乙醚6.碘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

Chap 1绪论 一、构造、构型、构象 二、共价键 轨道杂化:C:sp、sp2、sp3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键角)、未参与杂化p轨道与杂化轨道位置、电负性比较 基本属性: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键越牢固σ键能大于п键能 键角:取代基越大键角越大极性和极化性:偶极矩(会判断偶极矩大小:矢 量和) 键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亲电、亲核)、周环反应 Lewis酸、碱 氢键、电负性 三、官能团、优先次序(ppt) Chap 2饱和烃——烷烃 一、烃分类 烃:开链烃和环状烃 开链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环状烃:脂环烃和芳香烃 二、烷烃通式和构造异构、构象异构(乙烷和丁烷构象) 烷烃通式:C n H2n+2 构造异构体:分子内原子链接顺序不同 σ键形成及特性:电子云重叠程度大,键能大,不易断;可绕轴自由旋转;两核间不能有两个或以上σ键。 乙烷构象:Newman投影式、重叠式(不稳定,因为非键张力大)、交叉式(稳定,各个氢距离远,非键张力小) 丁烷构象:Newman投影式;稳定性(大到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部重叠式 甲烷结构和sp3杂化构型:正四面体型

三、命名 普通命名法(简单化合物):正、异、新 衍生物命名法:以甲烷为母体,选取取代基最多的C为母体C。 系统命名法:①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C标号从距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标。 ②多取代基时,合并相同取代基,尽量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书写时按照 官能团大小(小在前)命名 ③含多个相同长度碳链时,选取取代基最多的为主链 四、物理性质 沸点(.):直链烷烃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分子量增大,色散力增大,沸点增大)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支链多,烷烃体积松散,分子间距离大,色散力小)熔点(.):总趋势:分子量增大,.增大 .曲线(书P48) 相对密度:分子量增大,相对密度增大,接近于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烷烃极性小) 折射率(分子中电子被光极化的程度):正构烷烃,碳链越长,折射率越大 五、化学性质(C-H键极性小,键能大,所以烷烃比较稳定) 卤化反应:1、例子:笔记和书反应条件:高温、光、催化剂等 2、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 反应阶段:链引发只产生自由基不消耗 链增长消耗一个自由基同时产生另一个自由基 链终止只消耗不产生自由基 反应条件:光、热、过氧化物(书P51);一般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进行 3、反应取向:烷烃中H活泼型顺序:叔H>仲H>伯H(C-H键离解能越小,均 裂吸收能量越小,易取代) 形成自由基需能量:CH3•>1°>2°>3°自由基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篇(一):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艰辛; 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三类分类方法,能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3、知道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的概念;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他们走进有机化学,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对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做了一般性介绍。 三、学情分析 虽然本节课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但是,学生在初中及必修2模块中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要求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必修2模块学习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了甲烷、乙烯、苯等典型的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三、教材的充实与整合 印发"生命力"学说的观点及其被冲破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程序 1、引入 同学们,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学习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写出你最熟

悉的三种有机化合物,(学生所写化学式,可以作为后面学习官能团的教学资源)并说出它们的用途。(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高二(3)班的学生表现不佳,许多同学面前的纸是空白的;高二(4)班的学生较好,能写出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有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有机化合物数量巨大,是化学元素中最大的二级学科,诺贝尔化学奖中有机化学(不包括生物大分子)方面的获奖总数22项,占24%。 2、有机化学的发展 给学生印发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材料或者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不宜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学生课外完成)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 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830年,李比希,创立定量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采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简称碱石棉,即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吸收前后的质量变化获得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氢和碳的质量分数。 1848--1874年,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理论,凯库勒测定方法、合成方法 3、交流与研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通常有三类分类方法(用好交流研讨栏目) 1、根据组成中是否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 3、根据分子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

有机化学课件

1.1 烷烃的制法和反应 1.1.1 烷烃的制法 1.由不饱和烃加氢 C C +H CH CH C C +H 2催化剂 2CH 2 2.由卤烃合成 (1)由卤烃还原 RX +H 2 HX +RI HI +RH + I 2 ? (2)武慈反应 RX 2+2Na R R 2NaX (增碳反应) + (3)由格利雅试剂合成 RX + Mg RMgX + Mg X OH (OR) 3.由酮类还原 (1)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反应 (2)克莱门生反应 RCR'RCH 2R' ZnHg,HCl ? 4.由羧酸钠盐脱羧 RCOONa ? RH +Na 2CO 3 (减少一个碳原子) 1.1.2 烷烃的反应 1.取代反应

RH + X 光 RX +HX (反应活性3'H>2'H>1'H>CH 4) 例 CH 3CH 2CH C l 2 光 CH 3CHCH 3 Cl +CH 3CH 2CH 2Cl (57%) (43%) 2.氧化反应 (1)完全氧化 CH 4 +2O 2 CO 2 + 2H 2O +热能 (2)部分氧化 RCH 2CH 2O 2,锰盐 RCOOH +R'COOH (可制肥皂) 4CH 4+O 1500C C H C H +2CO +7H 2O (3)裂化反应 CH 3CH 2CH 23 C H 2C H 2+C H 3C H 3+CH 3CH 2CH=CH 2 +H 2+CH 4+CH 2 C H 3 (4)异构化反应 CH 3CH 2CH 2CH 3 A l B r 3 H B r CH 3CHCH 3 CH 3 20% 80% 1.2 烯烃的制法和反应 1.2.1烯烃的制法 1 烷烃脱氢

有机化学1

有机化学1 讲义 王向东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应化系

教科书: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主编 高教出版社1994. 主要参考书: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 高教出版社2005

第一章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3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 1.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1.5 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 1.6 有机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8 有机反应的类型

一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结构上的特点:碳碳共价键,同分异构现象。 性质上的特点:能燃烧、易挥发、低熔沸点、不(难)溶于水,反应慢、产物复杂。 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定义 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 1)天然产物的研究 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3)有机合成 4)反应机理的研究 3、有机化学的分支 三、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热点 “有机”(Organic) “有机体”(Organism) 的来源 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W?hler,F.)制尿素: 1845年,柯尔伯(H.kolber) 制得醋酸; 1854年,柏赛罗(M.berthelot)合成油脂类化合物; 尔后,布特列洛夫合成了糖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特别是人们感兴趣的明星分子。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手性催化氢化反应”、“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lewis电子结构式 二、凯库勒(Kekule)结构式

吉林大学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含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有两性性质的就是()。C、氨基酸 2、苯酚与甲醛反应时,当酚过量,酸性催化条件下的将得到()C、热塑性酚醛树脂 3、Walden转化指的就是反应中()D、生成对映异构体 4、下列化合物中的碳为SP2杂化的就是:( )。B、乙烯 5、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就是()。D、CH3COCH2CH3 6、根据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B、 7、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的就是()。B、 8、A、环丙烷、B、环丁烷、C、环己烷、D、环戊烷的稳定性顺序( ) A、C>D>B>A 9、( ) A、对映异构体 10、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相比其结构上的特点就是()A、结构复杂,多为共价键连接 9、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中,氟、氯、溴、碘几种不同的卤素原子作为离去基团时,离去倾向最大的就是( ) D、碘 11、下列化合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就是()C、丙烷 12、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就是( ) A、H3CCH2Cl 13、下列各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就是()。

A、 1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就是()、B、对硝基苯酚 15、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傅列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的有:( )。B、硝基苯 16、该化合物属于()B、醌类 17、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性的就是()。B、; 18、下列烯烃氢化热(KJ/mol)最低的就是()。D、 19、下列化合物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A、对甲基苯酚 20、比较下列醛(酮)与HCN 反应的活性()B、d>a>b>c 1、物质具有芳香性不一定需要的条件就是( ) C、有苯环存在 2、与互为互变异构体,在两者的平衡混合物中,含量较大的就是()B、 3、苯酚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检验?( )B、加Br2水溶液 8、用异丙苯法来制备苯酚,每生产1吨苯酚可同时获得多少吨丙酮?()C、0、8 9、与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 ) D、构象异构体 10、下列化合物进行SN2反应的相对活性最大的就是()、C、3-甲基-1-氯丁烷 11、下列化合物不存在共轭效应的就是()B、叔丁基乙烯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与机理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与机理 一、醇的脱水反应及机理 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 醇可以发生脱水反应,即羟基脱除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形成水, 同时生成一个烯烃。这种反应常见于工业生产中或实验室合成有机化 合物的过程。 脱水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酸催化和碱催化两种情况。 1. 酸催化的脱水反应机理 通常情况下,酸催化的脱水反应发生在较高温度下。以乙醇为例, 其脱水反应可以被硫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催化剂中的硫酸可以负责将 醇中的羟基质子化形成羟基阳离子,从而增强羟基上的电荷密度。这 使得羟基上的氧原子更容易离去,形成水分子。同时,形成的乙烯基 阳离子会接受甲基的亲电攻击,并且从硫酸中再生出硫酸。 2. 碱催化的脱水反应机理 碱催化的脱水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以乙醇为例,可以用氢氧化 钠作为碱的催化剂。催化剂中的氢氧化钠会负责从醇中去质子化羟基,形成氧化钠离子和醇的负氧离子。羟基上的负氧离子很容易离去,形 成水分子。形成的烯烃则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再生出氢氧化钠。 二、醛和酮的加成反应及机理

醛和酮是羰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羰基(C=O)官能团。在一定 条件下,醛和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即通过在羰基碳上加入其他官能 团的方式合成新的化合物。 醛和酮的加成反应可以分为亲核加成和胺催化的亲核加成两种情况。 1. 亲核加成的机理 亲核加成是指在醛或酮的羰基碳上发生亲核攻击,将一个亲核试剂 加到羰基碳上,并形成一条新的键。以乙醛和氨水的加成反应为例, 氨水中的氨为亲核试剂,而水分子则是副产物。该反应通过羰基碳上 的部分正电荷互相吸引,在亲核试剂的攻击下,羰基碳上的δ+位点与 亲核试剂上的亲核试对形成新的共价键。 2. 胺催化的亲核加成的机理 胺催化的亲核加成是指胺作为催化剂,在亲核试剂作用下催化醛或 酮的加成。以戊二酮和苯胺的加成反应为例,苯胺作为催化剂参与了 反应过程。首先,苯胺与戊二酮发生氢键形成氮质子化胺。然后,产 生的胺质子对氨基负离子进一步质子化,形成羟胺离子。在亲核试剂 的作用下,羟胺离子与醛的羰基碳发生亲核攻击,形成新的共价键。 三、酯的酸酐化反应及机理 酯是含有羧酸酯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酯可以发生 酸酐化反应,即酯的酯基与酸反应,形成新的酯并释放出酸。这种反 应常见于有机合成中,也是生命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途径。 酯的酸酐化反应机理可以分为催化和非催化两种情况。

大学-有机化学-讲稿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下面是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有机化合物,他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有机化合物 含碳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是指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第二节共价键 一、现代共价键理论 路易斯的共价键理论虽然揭示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但未能说明共价键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解释共价键为什么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等诸多问题。现代共价键理论指出: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即两原子轨道重叠)。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之间,降低了两核间正电荷的排斥,增加了两核对电子云密集区域的吸引。因此使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共价键有以下特点: 第一、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第二、当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核间电子云越密集,形成的键就越强,这种关系称为最大重叠原理。 第三、共价键的形成必须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三、杂化轨道 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三种: sp3、sp2和sp杂化轨道。它们的杂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杂化过程动态图:(点击图片下的链接出现杂化动画) sp sp2sp3 碳原子经sp3、sp2和sp杂化之后,碳原子核周围的杂化轨道是怎样排列的呢? ◆sp3杂化轨道 碳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按理只有2p x和2p y可以形成共价键,键角应为90°。但实际在甲烷分子中,是四个完全等同的键,键角均为109°28′。这是因为在成键过程中,碳的2s 轨道有一个电子激发到2P z轨道,成为。然后3个p轨道与一个s轨道重新组合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教学教材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不饱和烃 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烯烃和炔烃及共轭二烯烃的性质、马氏规则。难点是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I、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碳SP2杂化,π键、乙烯的分子轨道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碳胳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三、烯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烯烃的各类亲电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②与卤素加成;③与卤化氢加成;④与水加成;⑤与硫酸加成;⑥与次卤酸加成;⑦与烯烃加成;⑧硼氢化反应。马氏(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①与高锰酸钾反应;②臭氧化;③环氧化(环氧乙烷的生成)。 (3)聚合反应 (4)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 II、炔烃和二烯烃 一、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掌握碳SP杂化、炔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炔烃的性质

大学有机化学鉴别(终极版)-大学有机化学鉴别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一、鉴别小结 1 环烷烃C-C、C-H Br2/CCl4 红棕色褪去环丙烷、环丁烷 2 烯烃碳碳双键Br2/CCl4 红棕色褪去 KMnO4/H+ 紫红色褪去 3 炔烃碳碳叁键Br2/CCl4 红棕色褪去 KMnO4/H+ 紫红色褪去 银氨配离子灰白色沉淀乙炔、端基炔 二氨合亚铜配离子砖红色沉淀乙炔、端基炔 4 卤代烃-X AgNO3/醇卤化银沉淀可区分不同类型卤代烃 5 醇1、–OH Lucas试剂浑浊或分层速度不同 少于6碳的伯<仲<叔<苯甲醇、烯丙基醇 2、-OH K2Cr2O7/H+ 桔红亮绿伯、仲醇反应 3、-OH I2/NaOH 淡黄色碘仿含甲基醇 6 酚Ar-OH FeCl3溶液紫色或其它色酚或烯醇 溴水白色沉淀苯酚、苯胺 7 醛、酮羰基2,4-二硝基苯肼黄色沉淀(羰基试剂) 土伦试剂银镜反应醛 品红试剂紫红色醛(甲醛加酸不褪色) 费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芳醛及酮不反应 碘仿反应黄色沉淀甲基醛、甲基酮8 羧酸羧基NaHCO3 CO2气体少于6个碳的羧酸 土伦试剂银镜反应甲酸 KMnO4/H+ 紫红色褪去甲酸、乙二酸 9 O 酰卤-C—X AgNO3/乙醇卤化银沉淀 10 酸酐碳酸氢钠水溶液二氧化碳气体

11 酰胺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产生氨气 12 胺NaNO2+HCl 伯胺产生氮气 仲胺黄色油状物 叔胺无特殊现象 苯磺酰氯伯胺白色晶体溶于强碱 仲胺白色晶体不溶于强碱 叔胺不反应 伯、仲、叔胺的鉴别 13 杂环化合物盐酸/松木片绿色呋喃及其简单衍生物 红色吡咯及其衍生物 红色吲哚及其衍生物 苯胺/醋酸深红糠醛或戊糖 14 糖莫力许反应α-萘酚/H2SO4 紫色糖类 蒽酮反应蒽酮/H2SO4 蓝绿色糖类 间苯二酚/HCl 红色酮糖 土伦试剂、费林试剂银镜还原糖 I2/KI 蓝色淀粉5-甲基-1,3-苯二酚绿色戊糖 二苯胺+H2SO4+乙酸蓝色脱氧戊糖 二.鉴别方法 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 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 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 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5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 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 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

《有机化学》课程作业及答案课件

第二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授课年级 专业护理 班级 姓名 《有机化学》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对映异构体:互为物体与镜像关系的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异构体(简称为对映体)。对映异构体都有旋光性,其中一个是左旋的,一个是右旋的。所以对映异构体又称为旋光异构体。 2、碘值:表示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指100g物质中所能吸收(加成)碘的克数。主要用于油脂、脂肪酸、蜡及聚酯类等物质的测定。 3、酯化反应:酯化反应通常指醇或酚与含氧的酸类(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过程,也就是在醇或酚羟基的氧原子上引入酰基的过程, 也称为 O-酰化反应. 4、波谱分析:《波谱分析》由多位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讲义编写而成,系统地介绍了红外、拉曼、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基础知识. 5、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6、重氮化反应:首先由一级胺与重氮化试剂结合,然后通过一系列质子转移,最后生成重氮盐。 7、共振跃迁:“共振跃迁”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词条译名和中英文解释数据版权由天文学名词委所有。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称为共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 8、伽特曼反应:以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加特曼(Ludwig Gattermann)命名,可以指: 芳香重氮盐中的重氮基,在新制铜粉和盐酸或氢溴酸作用下,被其他基团置换的反应 9、中性氨基酸:所谓中性氨基酸是指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相等的一类氨基酸.因其分子中碱性的“-NH2"与酸性的“-COOH”数目相等,故名。包括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其中,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为必需氨基酸。 10、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D ) A、NH3.H2O B、H2O C、CH3COOH D、醋酸铵 2、从结构上分析推测,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D ) A、能使溴水褪色 B、能加聚成高聚物 C、能发生水解反应 D、能被银氨溶液氧化产生银镜 3、15.1 L含甘油(M(甘油)=92。0g·mol) 46.0 g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 C ) A、112 kPa B、1。13×103 kPa C、1。25×103 kPa D、2。49×103 kPa 4、在一定条件下,伯、仲、叔三种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其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为( B ) A、伯醇>仲醇〉叔醇> B、叔醇>仲醇>伯醇 C、仲醇>伯醇>叔醇 D、叔醇〉伯醇〉仲醇 5、能说明苯酚酸性很弱的实验是( D ) 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 C、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 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6、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经典美文、教案大全、合同范本、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idioms, riddles, Chinese Pinyin, classic American, lesson plans, model contracts, topic composition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等有机化学 课件-中国药科大学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三线态卡宾(Triplet carbene) 卡宾是H2C: 及其取代衍生物的通称,也叫碳烯,含有一个电中性的二价碳原子,该碳原子上有两个未成键的电子,属于中性活泼中间体,通常由含有容易离去基团的分子消去一个中性分子而形成。 三线态卡宾的碳原子为sp杂化,生成的两个杂化轨道分别与其他原子形成σ键,而未参与杂化的两个p轨道中各有一个未成键电子,自旋平行。 2、前线分子轨道(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在填充有电子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轨道叫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在未填充电子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叫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HOMO与LUMO能量接近,HOMO上的电子被束缚得最松弛,最容易激发到能量最低的LUMO中去,组成新轨道,HOMO和LUMO是决定一个体系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被称为前线分子轨道。 3、协同反应(Concerted reaction) 是指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步进行,反应的过程中不产生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只有过渡态的动力学基元反应。如周环反应、协同亲核取代反应(S N2)、协同消除反应(E2)等。 4、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将目标化合物(Target Molecule)合理地分割成简单的合成子(Synthon),反推出合成所需的基本化学原料。基本要求是反应步骤少,反应产率高,起始原料简便易得,有合适且合理的反应方法和反应机理作保证。

5、合成砌块(Synthetic block) 带有较复杂官能团的合成原料称合成砌块。 6、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 不对称合成即手性合成,将一种含前手性中心、前手性轴或前手性面的非手性化合物,与光学纯的化合物(手性试剂)反应形成新的光活性化合物,是对映选择合成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献上常叫“不对称合成”,属于立体选择反应。 或:将底物分子整体中的非手性单元通过反应剂以不等量地生成立体异构产物的途径转化为手性单元的合成方法是不对称合成。 二、运用4n+2规则,判断以下化合物是否有芳香性? S 2、4、6、7 有芳香性,8 为同芳香性(也可答为有芳香性) 1 为反芳香性 3、5 为非芳香性 三、写出下列重排反应的产物: 1、 N Ph CH 2CH=CH 2 CH 3 CH 2Ph + KOC 4H 9(CH 3)2SO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湖南大学_有机化学及实验-第十一章教学课件

十一章 生物有机化合物 一 基本要求 掌握: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熟悉:糖、氨基酸、蛋白质基本性质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性质及功能 11.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按其能否水解和水解的产物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类: (1) (1) 单 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例如葡萄糖、果糖和核糖。 (2) (2) 低聚糖: 水解后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糖, 例如蔗糖、 麦芽糖、纤维二糖等。 (3) (3) 多 糖:水解后生成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化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等。 11.1.1 单 糖 11.1.1.1 单糖的结构 通过对单糖化学性质的研究得知单糖既有开链式结构,又有环状结构。 1、开链式结构 化学事实得知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为: CH 2OH CH CH OH OH CH OH CH OH CHO 用类似的化学方法证明果糖的开链式结构为五羟基-2-己酮。 CH 2OH CH CH OH OH CH OH C O CH 2 OH 在书写单糖的开链式结构时,一般将碳链竖写,羰基位于上端,碳链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单糖的开链式结构常用Fischer 投影式或更简单的式子表示。 右旋葡萄糖的结构可用Fischer 投影式或更简单的式子表示如下: 或 H CHO *OH *H HO *OH H * OH H CH 2OH CHO *OH *HO *OH * OH CH 2OH CHO ** ** CH 2OH 或 2、 2、 构型和标记法 在碳水化合物中存在立体异构体,为了确定其构型一般采用D 、L 相对标记法和R 、S 绝对标记法。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 . . . . 西北大学化学系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 讲义 (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 王少康李剑利

前言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融合了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组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的实验操作演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本系统以各个实验为中心,将涉及实验的各个方面的实验内容集于一体,内容丰富全面。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系统现以外系有机化学七个实验为基础,每个实验制一X光盘,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以后将陆续增加新的实验内容。

目录 实验一、试验须知,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实验二、1 普通蒸馏及沸点测定。 2 液体折光率测定。 实验三、1 重结晶---苯甲酸。 2 熔点测定。 实验四、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五、乙醛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六、薄层色谱。 实验七、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有机化学实验 (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一实验须知,安全知识,实验预习,记录和实 验报告 一、实验须知和安全教育。 1.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按时上课。 2.安全实验是有机实验的基本要求,在实验前,学生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及附录IX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及一些常用仪器设备,在进行每个实验前还必须认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教学模式: 引导、问题讨论、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学 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学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 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2、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卤代烃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 何种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溶剂对溴乙烷与氢氧化 钠反应的产物及反应 类型的影响,促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通过探究获 得实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内容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2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卤 代烃也是一类重要的烃的 衍生物,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物质,在高考中也占居非常重要地位。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制备”、“掌 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本质及反应条件”,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对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学习以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为主,使学生在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中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产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大影响以及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这一研究物质的基本 学科思想。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用问题、分组实验、小组讨论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时激励学生 根据已有知识,对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以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索方式

有机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 有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引言 1.1 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学是研究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的学科。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有机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等。 1.2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也是人类工业和医药领域的重要原料。有机化学的研究对于发展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2.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主要分为经典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两种。经典命名法是基于化合物的性质和来源进行命名,而系统命名法则相对更加规范和统一。 2.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命名前后缀、取代基的命名和定位等。在命名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前缀和后缀来描述化合物的性质和功能。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 3.1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常由碳骨架及其上的原子团构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于预测其性质和反应有重要意义。 3.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反映了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4.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物质合成和催化合成两种。物质合成是通过有机反应将简单物质转化为复杂化合物,而催化合成则利用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4.2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包括加成、消除、重排、氧化和还原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途径。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5.1 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许多药物是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了解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5.2 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聚合物材料、涂料、染料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可以促进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第六章结论 本课件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定义、重要性、命名原则、结构和反应、合成与转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学习有机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有机化合物,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_南开最新有机化学课件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乙酸乙酯的合成,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掌握蒸馏、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有机酸酯可用醇和羧酸在少量无机酸催化下直接酯化制得。当没有催化剂存在时,酯化反应很慢;当采用酸作催化剂时,就

可以大大地加快酯化反应的速度。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常常使反应物之一过量,或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及时除去,或者两者兼用。 本实验利用共沸混合物,反应物之一过量的方法制备乙酸乙酯。主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 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三、实验药品及物理常数 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三口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分液漏斗、酒精灯、接液管、锥形瓶等。 (1)滴加、蒸馏装置;(2)洗涤、分液装置;(3)蒸馏装

置六、操作步骤 在100ml三颈瓶中,加入4ml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中间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乙醇和8ml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