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

一、引言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是研究流体内部能量转换和传递的重要方程。在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可以验证能量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原理

1. 能量守恒定律

在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内部能量总和不会发生改变,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在流体力学中,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

∂(ρE)/∂t + ∇·(ρE+P)u = ∇·q + ρf·u

其中,ρ是密度,E是单位质量的总能量(包括内能和动能),P是压力,u是速度矢量,q是热通量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f是外力矢量。

2.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为了验证流体力学能量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相应的装置。常见的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包括:

(1) 热传导管:用于测量流体中不同位置的温度。

(2)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中不同位置的压力。

(3)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

(4) 热电偶:用于测量流体中不同位置的温度。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1) 确定实验装置和材料。

(2)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好实验装置。

(3) 校准各种传感器和仪器。

2. 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开始记录时间,并打开流体进口阀门,使流体开始流动。

(2) 在不同位置测量温度、压力等参数,并记录下来。可以使用热传导管、压力传感器、热电偶等仪器进行测量。

(3)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能量守恒方程中各项的值,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4) 分析数据,验证能量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或者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来验证能量方程的适用性。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测量数据需要准确可靠,测量仪器需要进行校准和检查。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总结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是研究流体内部能量转换和传递的重要方程。通过

实验可以验证能量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相应的装置进行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并注意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流体力学能量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编写:张进 审核:何国毅、史卫成 南昌航空大学 飞行器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系

实验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不可压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流体动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流体动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 图1自循环能量方程实验装置图 l 自循环供水器 2. 实验台 3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 溢流板 5 稳水孔板 6 恒压水箱 7 测压计 8 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 实验管道11 测压点12 毕托管13 实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① 用毕托管测压管探头对准测量处的轴心位置,测量该点的总水头H ’(= Z+g u g p 22+ρ),测得轴心处速度。须注意一般情况下H ’与断面总水头H (=Z +g v p 2g 2+ρ)不同(因一般u ≠ v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② 普通测压管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或重量时间法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2,3, … … ,n ) Z 1+g v a p 2g 2111+ρ= Z i +g v a p i i i 2g 2 +ρ+h w 取1a = 2a =… …=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Z+ g ρp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调节阀13,观察思考: 1)测压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6.收拾实验台,整理数据。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装置简介及实验安排…………………………………………………… 1-2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 3-8 实验二:雷诺实验…………………………………………………………… 9-12

实验装置简介及实验安排 实验装置: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是一个多功能实验装置,用此实验台可进行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验证实验、雷诺实验、沿程阻力测定实验、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等多个流体力学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1—供水箱,水泵;2—实验桌;3—层流测针;4—恒压水箱;5—彩色墨水罐;6—差压板; 7—沿程阻力实验管;8—局部阻力实验管;9—伯努利实验管;10—雷诺实验管; 11—伯努利差压板;12—毕托管;13—计量水箱;14—回水管。 图1-1 多功能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 针对轮机工程专业36学时或32学时的流体力学课程,我们开设两个实验,

即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和雷诺实验。在雷诺实验中,学生可以借助该实验装置观察层流和湍流(紊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特征,掌握测定临界雷诺数Re 的方法。 在伯努利方程实验中,学生可以借助该实验装置验证总流的伯努利方程,观察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关系,同时可以掌握流速、流量和压强等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实验学时分配: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 2学时 实验二:雷诺实验 2学时 实验分组: 每个实验7-8人一组,每个自然班分成四组。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伯努利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验证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 4.学习使用测压管、总压管测水头的实验技能及绘制水头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在伯努利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流断面。在动能修正系数α近似取为1的情况下,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任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 2,3,……,n ) i ,i i i h g v p z g v p z -+++=++1f 2 211 122γγ (1) 式中,z 、γp 和g v 22 分别为位置水头(位头)、压力水头(压头)和速度水头(动 头),单位为m (水柱);i ,h -1f 为从过流断面1到断面n 的水头损失,单位也是m (水柱)。 需要注意的是,式(1)中各项均为水头,其单位均为m ,等同于液柱高度,其物理意义是指该项能量可将重量为1N 的该流体克服其重力而提升的高度。如果流体为理想流体,01f =-n ,h ,则伯努利方程表示流体流经的任一过流断面上的机械能之和相等。 对于实际流体01f >-n ,h ,则各断面的机械能之和必随流过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差值即为阻力损失,即水头损失。 2. 选取基准面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要选好测量基准面。选择基准面的原则是方便测量和计算,一般可以桌面为基准,也可以测压管零刻度所在平面或其他任一水平面为基准。 3. 毕托管测速原理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雷诺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选修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 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 观察的流态; 5、观察流体在各种绕流运动中阻力的大小,分析流体流动的两种阻力形式。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 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 理解流体绕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的两种阻力形式。 三、实验原理 1、雷诺数:反映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v d R e υ= 24d Q πυ= R e >4000为紊流 R e <2000为层流 2000< R e <4000为层流与紊流过度区 2、绕流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之和。 2 2 2 2 ρυρυp p f f A C A C D += 式中:D —绕流阻力; C f —绕流摩擦阻力系数; A f —绕流摩擦阻力迎流面积; C p —绕流压差阻力系数; A p —绕流压差阻力迎流面积;

υ—来流速度。 四、实验仪器与元件 实验仪器:雷诺实验仪、壁挂式流动显示仪 仪器元件:自循环供水系统、颜色水箱、放水阀等 流体介质:水、颜色水 实验装置如图: 雷 诺 数 实 验 台 1. 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 溢流管 4. 电源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墨盒 8. 墨针 9. 实验管 10. 调节阀 11. 接水箱 12. 量杯 13. 回水管 14实验桌 雷诺数γ d V R e ?= ,根据连续方程:A V=Q ,A Q V =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如下: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功能,记录有关常数; 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电源开关4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10,并打开墨盒上的颜色水调节阀门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北航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全解答(雷诺实验、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量定律实验、能量方程实验)

【北航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全解答】 (雷诺实验、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量定律实验、不可压缩 流体定常流动能量方程实验) BUAA搜集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实验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 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而据能量方程E 1 =E 2 +h w1-2 , h w1-2 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 >0, 故E 2恒小于E 1 ,(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 越大,如图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测点高差,H =均为(偶有毛细影响相差),表明均匀流同断 P 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1、实测β与公认值(β=~符合与否如不符合,试分析原因。 实测β=与公认值符合良好。(如不符合,其最大可能原因之一是翼轮不转所致。为排除此故障,可用4B铅笔芯涂抹活塞及活塞套表面。) 2、带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获得力矩,这对分析射流冲击无翼片的平板沿x方向的动量力有无影响为什么 无影响。 因带翼片的平板垂直于x轴,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矩T,是由射流冲击平板是,沿yz平面通过翼片造成动量矩的差所致。即 式中 Q——射流的流量; ——入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 V yz1 V ——出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 yz2 ——入流速度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接近90°; α 1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报告: 1.实验背景:流体力学能量方程是研究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的重要概念之一。在流体力学中,能量是流体的重要属性,涉及 到流体的各种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的研究。因此,开展流体力学 能量方程的实验,对于加深对流体力学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流体的能量方程的观测和测量, 研究流体的能量变化与流体速度和压力的关系,并探究流体动力 学中的基本特性和动态规律。 3.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流量计、压力 计、热量计等工具,对流体的速度、流量、压力和温度等进行测 量,并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 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 (1) 流体的速度与压力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速度越大,压力越小; (2) 流体的流量与管道内壁面的摩擦和管道截面积大小有关,流量越大,管道壁面的摩擦越大; (3) 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流体在管道中的温度和压力在变化的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发生明显的 变化。 4.实验结论:流体力学能量方程是流体力学领域中重要的基本概 念之一,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流 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并进一步探究流体动力学中的各种特性和 规律。流体力学能量方程实验对于深化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技 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流体力学研究的 水平和实验能力。 5.实验误差及改进措施:在实验中,由于流体本身的特性和实验 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导致一些误差和不确定性。例如,在测量流 体速度和压力时可能存在实验仪器的误差以及管道内流体的湍流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程流體力學實驗報告 實驗日期:2014.12.11 成績: 班級:石工12-09學號:12021409姓名:陳相君教師:李成華同組者:魏曉彤,劉海飛 實驗二、能量方程(伯諾利方程)實驗 一、實驗目の 1.驗證實際流體穩定流の能量方程; 2.通過對諸多動水水力現象の實驗分析,理解能量轉換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壓強等水力要素の實驗量測技能。 二、實驗裝置 本實驗の裝置如圖2-1所示。 圖2-1 自循環伯諾利方程實驗裝置 1. 自循環供水器; 2.實驗臺; 3. 可控矽無極調速器; 4 溢流板; 5. 穩水孔板; 6. 恒壓水箱; 7. 測壓機;8滑動測量尺;9. 測壓管;10. 試驗管道; 11.測壓點;12 皮托管;13. 試驗流量調節閥 說明 本儀器測壓管有兩種: (1)皮托管測壓管(表2-1中標﹡の測壓管),用以測讀皮托管探頭對准點の總水頭; (2)普通測壓管(表2-1未標﹡者),用以定量量測測壓管水頭。

實驗流量用閥13調節,流量由 調節閥13 測量。 三、實驗原理 在實驗管路中沿管內水流方向取n 個過水斷面。可以列出進口斷面(1)至另一斷面(i )の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選好基准面,從已設置の各斷面の測壓管中讀出 z+p/r 值,測出 透過管路の流量 ,即可計算出 斷面平均流速 ,從而即可得到 各斷面測壓管水頭和總水頭 。 四、實驗要求 1.記錄有關常數 實驗裝置編號 No._4____ 均勻段1d = 1.40 -210m ?;縮管段2d = 1.01-210m ?;擴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 -2 10m ?; 上管道軸線高程z ?= 19 -2 10m ? (基准面選在標尺の零點上) 2.量測(p z γ + )並記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為測壓管水頭,單位:-2 10m ,i 為測點編號。 3.計算流速水頭和總水頭。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详细指导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取a1=a2=…an=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 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及,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

不升,线坡J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伯努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观察流体流经伯努利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伯努利方程 w h g v g p z g v g p z ++ρ+=+ρ+222 2222111 其中w h 为管路横截面1至横截面2的能量损失,包括局部能量损失与沿程能量损失。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压管指示4个位置的静水头和总水头,两两比较静水头的大小,并用伯努利方程解释静水头差异的原因。 如图所示,四个测压点位置从左至右标记为1、2、3、4,每个测压点连接2根测压管, 分别指示静水头(g p z ρ+)和总水头(g v g p z 22 ++ρ),方便进行原理分析。 图3 伯努利实验管 2点与1点相比,位置水头一致,但是由于管径增加,流速减小,因此2点速度水头减小,若不计能量损失,导致压强水头增加。 3点与1点相比,位置水头、速度水头均一致,但是由于能量损失,导致3点压强水头减小。

4点与3点相比,速度水头一致,位置水头减小,导致压强水头增加,但是由于能量损失原因,压强水头增加幅度有所降低,静水头降低。 在实验过程当中,同学们可以随意选取两点,分析其水头变化的原因。 三、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 (1)流量大小 (2)各测点静水头与总水头的高度差(总水头-静水头)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1)选择两测点,比较能量损失与总水头的大小关系,并计算能量损失占总水头的百分比。(2)哪个测点总水头与静水头的差值最小,试分析原因。

(3)在实验过程中,为何需要事先把测压管上端阀门全都打开? (4)测压皮管测量总水头,若皮管最边缘的铜管开口没有与伯努利管轴线垂直,则测量出来的总水头比真实数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 B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流体力学实验-伯努利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 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 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 量方程式(i=2,3,.....,,n) W i h 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 2111νρν ρ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

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22 ,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 实用文档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1)

壹、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C g p z =+ ρ)。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a p p >0,a p p <0的概念,并观察真空现象。 4、测定在静止液体内部A 、B 两点的压强值。 二、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水静力学基本方程为: C g p z =+ρ 它表明:当质量力仅为重力时,静止液体内部任意点对同一基准面的z 与 g p ρ两项之和为常数。 重力作用下,液体中任何一点静止水压强 gh p p ρ+=0, 0p 为液体表面压强。 a p p >0为正压;a p p <0为负压,负压可用真空压强v p 或真空高度v h 表示: abs a v p p p -= g p h v v ρ= 重力作用下,静止均质液体中的等压面是水平面。利用互相连通的同一种液 体的等到压面原理,可求出待求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设备 在一全透明密封有机玻璃箱内注入适量的水,并由一乳胶管将水箱与一可升 降的调压筒相连。水箱顶部装有排气孔1k ,可与大气相通,用以控制容器内液体 表面压强。若在U 形管压差计所装液体为油,水油ρρ<,通过升降调压筒可调节 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如图1-1所示。 图 1—1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将调压筒旋转到适当高度,打开排气阀1k ,使之与水箱内的液面与大气 相通,此时液面压强a p p =0。待水面稳定后,观察各U 形压差计的液面位置, 以验证等压面原理。 3、关闭排气阀1k ,将调压阀升至某一高度。此时水箱内的液面压强a p p >0。 观察各测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并测记液面标高。 4、继续提高调压筒,再做两次。 5、打开排气阀1k ,使之与大气相通,待液面稳定后再关闭1k (此时不要移

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建立层流、湍流的感性认识。 2.验证圆形直管内流动型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流体有两种不同形态即滞流(层流)和湍流(紊流)。流体作滞流流动时,其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滞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的同时,还作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管子内径(㎜); ——流速(m/s); ——流体密度(kg/m3) ——流体粘度(Pa?S) 一般认为: <2000时,流动形态为滞流。

>4000时,流动形态为湍流。 数在两者之间有时为滞流,有时为湍流,和环境有关。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速有关,本实验是改变水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数下流体流型的变化。 三、装置流程 水箱(正面装有有机玻璃,可供观察):670×600×600㎜ 有机玻璃实验管: mm L=1200㎜ 转子流量计:型号LZB-25 量程100-1000 1/H 型号LZB-1O 量程10-100 1/H 四、实验步骤 1.水通过进水阀,充满1/2水箱时,加入墨水再充水。开启出水阀,排除管路系统中的 空气。

2.为了保持水位恒定和避免波动,水由进口管先流入进水槽后由小孔流入水箱,其中多余的水经溢流口泄入下水道中。 3.测定水温(普通温度计) 4.将示踪剂(红墨水也可)加入贮瓶内。 5.实验操作时,先启开流量计少许,调节针型阀,控制着色水的注入速度。 6.逐渐增加调节阀开度,观察着色水流的变化。 五、数据记录 年月日水温 N0 流量ml/h 流速Um/s 现象 1 2 3 4 5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能量互相转化概念的理解。 2.观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各截面上静压头之变化。 二、实验原理

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伯努利能量方程的实验研究,深入了解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掌握流量计和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伯努利能量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时能量守恒的基本方程之一。根据伯努利定理,当流体沿着一条闭合曲线(称为“流线”)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时,其总机械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因此可以表示为: P1/ρg + v1^2/2g + h1 = P2/ρg + v2^2/2g + h2 其中P是压力,ρ是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速度,h是高度。 三、实验器材 1. 流量计: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 2. 压力计: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强。

3. 液位计:用于测量液面高度。 4. 液箱:用于储存液体。 5. 水泵:用于将液体送入管道。 四、实验步骤 1. 将水泵接通电源,并将水泵出口管道连接到流量计的进口处。 2. 将流量计的出口管道连接到压力计的进口处,并将压力计的出口管道连接到液箱。 3. 打开水泵,调节液位计,使液面高度保持一定值。 4. 分别测量流量计和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5. 调节液位计,使液面高度变化一定值(例如10cm),再次测量流量计和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6. 根据伯努利能量方程,计算出不同状态下的速度、压力和高度等参数。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流量计读数(m3/h): 初态:_______ 末态:_______

2. 压力计读数(Pa): 初态:_______ 末态:_______ 3. 液面高度变化(m):_______ 4. 计算结果: 初态速度v1=_________,初态压强P1=_________,初态高度 h1=_________ 末态速度v2=_________,末态压强P2=_________,末态高度 h2=_________ 六、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液体或气体沿着一条闭合曲线从一个点流 到另一个点时,其总机械能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流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间互相转化,但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伯努利能 量方程可以应用于各种流体力学问题的研究,包括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水力发电等。 七、实验结论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背景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他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1738年,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流体动力学》中,伯努利将这一理论公式化,提出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后人称之为“伯努利方程”。书中还介绍了著名的伯努利实验、伯努利原理,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了流体的流动问题,这对流体力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伯努利简介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i,1700~1782), 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被称为“流体力学之 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 月17日逝世于巴塞尔。他是伯努利这个数学家族(4 代10人)中最杰出的代表,16岁时就在巴塞尔大学攻 读哲学与逻辑,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7~20岁时, 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并于1721年获 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外科名医并担任过解剖学教授。他 在父兄熏陶下最后仍转到数理科学。伯努利在25岁时 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 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成教授。他还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除流体动力学这一主要领域外,丹尼尔·伯努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他的工作几乎对当时的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前沿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他最出色的工作是将微积分、微分方程应用到物理学,研究流体问题、物体振动和摆动问题,因此他被推崇为数学物理方法的奠基人. 二、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环境)

实验 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常数(仪器编号: ) 水箱液面高程▽0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上 = cm 。 D 1= cm ;D 2= cm ;D 3= cm ;(D 4= cm 。) 表5—1 231(2)标“* ”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5—2)。 (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10、11为弯道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点。 二、记录表格 表5—2 测记)(γ p z + 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单位:cm 三、计算表格 表5-3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2)总水头)2(2 g av p z ++γ 四、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 和测压管水头线P-P (轴向尺寸参见图5-2,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5-2上)。 提示: 1、P-P 线依表5-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13数据不用; 2、E-E 线依表5-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直径管段E-E 与P-P 线平行。 图5-2 五、成果分析及结论: 六、思考题: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实验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一、常数:(仪器编号: ) 管径内径d= cm ,活塞直径D= cm ,空桶重G K = kg 。 四、成果分析及结论 五、思考题: 1、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动量修正系数1β,并与公认值)05.102.1(1-=β比较,如不相符分析原因。

流体力学实验(环境工程)

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目的和要求 1.验证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Bernoulli 方程(能量方程),加深对流动过程中能量损失的了解; 2.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流动参量的实验测量技能 3.用实例流量计算流速水头去核对测压板上两线的正确性; 。 二、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运用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Bernoulli 方程,可以列出进口附近断面(1)至另一缓变流断面(i )的Bernoulli 方程: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v p z -++ + =+ + 12 2 111 122αγ αγ 其中i=2,3,4,……,n ;取121====n ααα 。 选好基准面,从断面处已设置的静压测管中读出测管水头γ p z + 的值;通过测量管路的 流量,计算出各断面的平均流速v 和 g v 22 α的值,最后即可得到各断面的总水头g v p z 22 αγ + + 的值。验装置装置图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测压管的布置情况; 2.打开泵供水,待水箱溢流后,关闭伯努利管阀门,检查所有测压管的液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查明故障原因(如连通管阻塞、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伯努利管阀门,待测压管的液面完全静止后,观察测量测压管的液面高度,并记录在表2; 4.调节伯努利管阀的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量并记录各测压管和液面的高度,同时测记此时的管道流量;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1. 有关常数记入表1。 表1 常数记录表格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详细指导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详细指导

水力学实验报告 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五雷诺实验 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原理 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 1=a2=…an=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 面平均流速v及,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分析及讨论 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

得 (4) 式( 2)有(Z2+P2/γ)随h递增还是递减,可由(Z2+P2/γ)加以判别。因 (5) [(d3/d2)4+c1.2]/(1+c1.3)>0,则断面2上的(Z+p/γ) 随h同步递增。反之,则递减。文丘里实验为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 验报告解答中,d3/d2=1.37/1,Z1=50,Z3=-10,而当h=0时,实验的(Z2+P2/γ)=6, 值代入式(2)、(3),可得该管道阻力系数分别为c1.2=1.5,c1.3=5.37。再将其代入式(5)得 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但因(Z2+P2/γ)接近于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的压强(减小负压)效果不显著。变水头实验可证明该结论正确。 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1、6、8、12、14、16和18管,称总压管。总压管液面的连续即为毕示的总水头线,其中包含点流速水头。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测的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的。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在离管壁约0.12d的位置,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本实验毕托管的探头通常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所以由毕托管测水头线,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线偏高。 因此,本实验由1、6、8、12、14、16和18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讨论,只有与方法测绘总水头线才更准确。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