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流体力学》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观察恒定流条件下管道断面或管程高度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时能、压强势能和动能的沿程变化规律;考察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及水流的特征;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绘制测压管的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5.1所示

图5.1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毕托管侧压管(表3.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H ’(g u

p

2z 2

++

=γ),需注意一般情况下H ’与断面总水头H (g

υγ

p z 22

++=)不同(因一般u ≠υ),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普通测压管(表

3.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秤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2、3……,n )

i w i i i i h g

p z g p z -+++=+

+122

1

11

122υαγυαγ 取α1 = α2 = … αn =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υ及g

22

αυ,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

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两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注意:(1)实验时流量不宜太小,以保证测量精度;(2)当改变流量时,必须在流量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D1= cm 缩管段D2= cm 扩管段D3= cm 水箱液面高▽o=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c= cm 表5.1 管径记录表

注(1)测点6、7所在断面内径为D2,测点16、17为D3,余均为D1。(2)标*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3.2)。(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10、11为弯管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点。.

2.量测(γ

p z +)并计入表3.2

表5.2 测记(γ

p z +)数值表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单位:cm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 和测压管水头线P-P (轴向尺寸参见图3.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3.2上)。 提示:

1.P-P 线依表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13数据不用;

2.E-E 线依表

3.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直径管段E-E 与P-P 线平行

图5.2

六、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5.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太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表5.3计算数值表

(1)流速水头

(2)总水头(g

αγp z V 22

++) 单位:cm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姓名:陈国庆 学号:0806110902 班级:机械1107班 0 / 6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流动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2.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流动液体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流要素的实际量测技能。 二、实验原理 实际流体在做稳定管流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为: 22p??p??211212z???z???h21?2f1?g2g?g2g选测压点⑴~⒁,从相应各测压管的水面读数测得z+p/r值,并分别计算各测点速度水头,并将各过流断面处速度水头与z+p/r相加,据此,可在管流轴线图上方绘制出测压管水头线P-P和总水头线E-E (见图2-1)。液体流动时的机械能,以位能、压力能和动能三种形式出现,这三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在

无流动能量损失的理想情况下,它们三者总和是一定的。伯努利方程表明了流动液体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的理想情况,总流伯努利方程可表示为: 22p??P??211212z???z???C (C为常数) 21?g2g?g2g对实际液体要考虑流动时水头损失,此时方程变为: 22p??p??212211z???z???h212?f1?g2g?g2gh为1、2两个过流断面间单位重量流体的水头损失。2?f1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择实验管B上的⑴~⒁十四个过流断面,每个过流断面对应有一根测压管。 2.开启水泵。使恒压水箱溢流杯溢流,关闭节流阀31后,检查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以工作台面为基准)。如不平,则应仔细检查,找出故障原因(连通管受阻、漏气、有气泡) ,并加以排除,直至所有测压管水面平齐。 1 / 6 ○○14的水位变化趋势,观察流量增大或减小时测压管水位如何变化。1~3.打开节流阀31,观察测压管p?z的值),同时测量出实验管B31的开度固定后,记测各测压管液位高度(即中的流量。4.当节流阀?g? )。5.测记恒压水箱实验水温(以备计算用6.改变流量再做一次。五、实验结果,数据整理mm)(??0.001,细圆管材质为有机玻璃管;管内壁绝对粗糙度d=0.0202(m);d 1.装置常数:细圆管内径=0.0136(m),粗圆管内径粗细 ?0.001?0.001??0.000074??0.0000495。管相对粗糙度,粗管相对粗糙度 13.6d20.2d粗细2.记录有关常数 (mm) 实验管B各测点水平方向间的距离 小管内径Φ0.0136 (m),大管内径Φ0.0202 (m),测点⑶喉管内径Φ0.01(m)。 3.记录水温,查表或计算运动粘度: 0);( 水温t= 23.5 C0.01775?4??10?2 ) 运动粘度)。(注:也可查表(s/m 20.000221t0.0337t??1p?z 4.量测各测点的(:)值,并记录于表2-1g?22????pz??可参考附表根据雷诺)(α值和总水头5.计算各测压点速度水头动能修正系数2-1,将计算值记入表:上式中各测点的2g?g2g数Re的范围确定。6.绘制两次不同流量时的测压管水头线P-P和总水头线E-E (见图2-1)。 2 / 6 附表:水力光滑管紊流速度分布规律及动能修正系数 1.11 2.雷诺Re 11.1ma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之1.261.241.221.171.03 1.11 动能修正系1.061.07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程流體力學實驗報告 實驗日期:2014.12.11 成績: 班級:石工12-09學號:12021409姓名:陳相君教師:李成華同組者:魏曉彤,劉海飛 實驗二、能量方程(伯諾利方程)實驗 一、實驗目の 1.驗證實際流體穩定流の能量方程; 2.通過對諸多動水水力現象の實驗分析,理解能量轉換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壓強等水力要素の實驗量測技能。 二、實驗裝置 本實驗の裝置如圖2-1所示。 圖2-1 自循環伯諾利方程實驗裝置 1. 自循環供水器; 2.實驗臺; 3. 可控矽無極調速器; 4 溢流板; 5. 穩水孔板; 6. 恒壓水箱; 7. 測壓機;8滑動測量尺;9. 測壓管;10. 試驗管道; 11.測壓點;12 皮托管;13. 試驗流量調節閥 說明 本儀器測壓管有兩種: (1)皮托管測壓管(表2-1中標﹡の測壓管),用以測讀皮托管探頭對准點の總水頭; (2)普通測壓管(表2-1未標﹡者),用以定量量測測壓管水頭。

實驗流量用閥13調節,流量由 調節閥13 測量。 三、實驗原理 在實驗管路中沿管內水流方向取n 個過水斷面。可以列出進口斷面(1)至另一斷面(i )の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選好基准面,從已設置の各斷面の測壓管中讀出 z+p/r 值,測出 透過管路の流量 ,即可計算出 斷面平均流速 ,從而即可得到 各斷面測壓管水頭和總水頭 。 四、實驗要求 1.記錄有關常數 實驗裝置編號 No._4____ 均勻段1d = 1.40 -210m ?;縮管段2d = 1.01-210m ?;擴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 -2 10m ?; 上管道軸線高程z ?= 19 -2 10m ? (基准面選在標尺の零點上) 2.量測(p z γ + )並記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為測壓管水頭,單位:-2 10m ,i 為測點編號。 3.計算流速水頭和總水頭。

流体力学实验室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设备

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是流体力学中基本实验,通过该实验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等诸多水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定量测试实验,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掌握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方法。通过设计性试验,训练理论分析与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关于流体力学实验室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了解一下。 一、实验名称:自循环伯努利方程综合实验仪 型号:MGH-ZN 2-2-3 规格及功率:1560*550*1380,220V,100W 主要功能:流量电测实时显示与手测功能并存,实验内容多功能; 定量测量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 定性分析实验——演示测压板直接显示的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断面上动压强分布以及沿程能量转换规律等; 设计性实验——变水位对喉管真空度影响; 主要配置及技术参数:美国原装进口0.5级密度传感器,实时数显1级精

度管道式流量仪,计算机型实验桌,自循环供水系统,低噪环保型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有机玻璃蓄水箱与恒压供水器,测流速毕托管7只,有12测点的变高程变管径的实验管道,自循环管阀,有滑尺与校准镜面的可调式19管测压计,高教社出版的配套教材。提供实验报告测试样本(可作调试验收标准)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二、数字型伯努利方程综合实验 型号:MGH-ZN 2-2-3D,具体配置请详询。 三、计算机测控型伯努利方程综合实验 型号:MGH-ZN 2-2-4D,具体配置请详询。 流体力学实验中,能量方程实验部分涉及的有上水箱、能量方程实验管道、水阀门、调节阀门、水泵、测压管和计量水箱等。 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 2. 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并有少量溢出。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教学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 2. 通过定量测量实验,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掌握测压管水头线的实验测量技能与绘制方法; 3. 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二、实验原理 1.伯努利方程。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在恒定流动时,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伯努利方程式(i =2,3…,n ) 22 1111w122i i i i i p p z z h g g g g ααρρ-++=+++v v 取α1=α2=αn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p z g ρ+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22g αv , 从而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2.过流断面性质。均匀流或渐变流断面流体动压强符合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即在同一断面上p z C g ρ+ =,但在不同过流断面上的测压

管水头不同,1212p p z z g g ρρ+ ≠+;急变流断面上p z C g ρ+≠。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分析实验 (1) 验证同一静止液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水平线。 (2) 观察不同流速下,某一断面上水力要素变化规律。 (3) 验证均匀流断面上,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4) 观察沿流程总能坡线的变化规律。 (5) 观察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 (6) 利用测压管水头线判断管道沿程压力分布。 2. 定量分析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与测压管水头线测量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恒定流条件下改变流量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可读数范围的最低点,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测点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参考第五部分内容。 四、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实验台号:__No.3___ 实 验 者:___________A1组7人_____ 实验日期:_ 月 日_ 均匀段d 1= 1.4 ?10-2m 喉管段d 2=1.0?10-2m 扩管段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知识讲解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 2. 通过定量测量实验,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 性,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掌握测压管水头线的实验测量技能与绘制方法; 3. 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二、实验原理 1.伯努利方程。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在恒定流动时,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伯努利方程式(i =2,3…,n ) 22 1111w122i i i i i p p z z h g g g g ααρρ-++=+++v v 取α1=α2=αn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p z g ρ+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2 2g αv ,从而可得到各 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2.过流断面性质。均匀流或渐变流断面流体动压强符合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即在同一断面上p z C g ρ+ =,但在不同过流断面上的测压管水头不同,1212p p z z g g ρρ+ ≠+;急变流断面上p z C g ρ+≠。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分析实验 (1) 验证同一静止液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水平线。

(2) 观察不同流速下,某一断面上水力要素变化规律。 (3) 验证均匀流断面上,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4) 观察沿流程总能坡线的变化规律。 (5) 观察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 (6) 利用测压管水头线判断管道沿程压力分布。 2. 定量分析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与测压管水头线测量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恒定流条件下改变流量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可读数范围的最低点,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测点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参考第五部分内容。 四、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伯努利方程实验仪实验台号:__No.3___ 实验者:___________A1组7人_____ 实验日期:_5月10日_ 均匀段d1= 1.4 ?10-2m 喉管段d2=1.0?10-2m 扩管段d3=2.0?10-2m 水箱液面高程?0= 47.29 ?10-2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8.7 ?10-2m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表1 管径记录表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伯努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观察流体流经伯努利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伯努利方程 w h g v g p z g v g p z ++ρ+=+ρ+222 2222111 其中w h 为管路横截面1至横截面2的能量损失,包括局部能量损失与沿程能量损失。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压管指示4个位置的静水头和总水头,两两比较静水头的大小,并用伯努利方程解释静水头差异的原因。 如图所示,四个测压点位置从左至右标记为1、2、3、4,每个测压点连接2根测压管, 分别指示静水头(g p z ρ+)和总水头(g v g p z 22 ++ρ),方便进行原理分析。 图3 伯努利实验管 2点与1点相比,位置水头一致,但是由于管径增加,流速减小,因此2点速度水头减小,若不计能量损失,导致压强水头增加。 3点与1点相比,位置水头、速度水头均一致,但是由于能量损失,导致3点压强水头减小。

4点与3点相比,速度水头一致,位置水头减小,导致压强水头增加,但是由于能量损失原因,压强水头增加幅度有所降低,静水头降低。 在实验过程当中,同学们可以随意选取两点,分析其水头变化的原因。 三、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 (1)流量大小 (2)各测点静水头与总水头的高度差(总水头-静水头)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1)选择两测点,比较能量损失与总水头的大小关系,并计算能量损失占总水头的百分比。(2)哪个测点总水头与静水头的差值最小,试分析原因。

(3)在实验过程中,为何需要事先把测压管上端阀门全都打开? (4)测压皮管测量总水头,若皮管最边缘的铜管开口没有与伯努利管轴线垂直,则测量出来的总水头比真实数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流体力学精品课件:伯努利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验证—水头线绘制 实验指导与报告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同组者__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成绩______ 吉林大学

伯努利方程验证—水头线绘制 一.实验目的 1.定性的验证伯努利方程,并掌握相关压力水头、速度水头、总水头 的测量和绘制方法; 2.通过对动水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掌握管道流动中各 种能量之间的转换特性与关系;; 3.掌握流量、流速、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过水断面的能量由位能、压能、动能三部分组成。水流在不同管径、不同高度的管径内流动时,三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沿管内水流方向取10个过流断面,分别命名为A~J。测压管中水位 显示的是位能和压力能之和,即伯努利方程中的前两项 p Z g ρ +,测压管 中水位显示的是位能、压能、动能之和,即伯努利方程的前三项之和

2 2p v Z g g ρ++。各断面的伯努利方程式为: 2 22 1 1122212222i i i w i w P v P v P v Z Z h Z h g g g g g g αααρρρ++=+++= =+++Ⅰ-Ⅱi-1-i (1) 式(1)中,2 2i i i i w P v Z h g g αρ+ ++i-1-i 为相应断面的总机械能,h w i-i-1表示相邻两个断面的水头损失。如果测出管路中的总流量,q v ,便可以计算出各过流断面的流速v i ,从而可以计算出 2 2i i v g α,各过流断面的i i P Z g ρ+ 可以直接从测压管中读取其数值,从而绘制出该管路系统的压力水头线盒总水头线。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伯努利方程验证—水头线绘制 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开启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提至高位水箱; 2. 待高位水箱出现溢流后,调节实验管段的进水调节阀门,使测压管、 测速管中水位在测量范围内; 3. 待测压管、测速管中的水位稳定后读取相应数据并进行记录,同时 测量当前的流量值并记录; 4. 调节进水调节阀门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2、3; ★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始终保证存在溢流; ? 如发现测试结果与基本规律不符,可检查连接橡胶管中是否存在气 泡及异物,如存在请及时清除气泡和异物; ★设备参数 d 1=d 2=14mm ,d 3=d 5=26mm ,d 4=9mm ,d 6=d 7=39mm ,d 8=d 9=d 10=14mm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 (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 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5 / 45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截面。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 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六、结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 、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6 / 45

不可压缩流体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不可压缩流体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流动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2.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流动液体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流要素的实际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是THXZH-1型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本实验选用实验管B 完成此项实验。B 管管壁上共开有16个测压针头插孔: ⑴~⒁、⒂、⒄。其中⑴~⒁与测压架上的相应测压管相连;⒂用于毕托管测速实验;⒄用于演示弯头处急变流的压强分布。 此外测压架上的○16、○18两根测压管用于A 管测沿程阻力系数λ。 三、实验原理 实际流体在做稳定管流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为: 22 111222 12f12p p z z h g 2g g 2g -αυαυ++=+++ρρ f12h -表示所选定的两个过流断面之间的单位重量流体的水头 损失。 选测压点⑴~⒁,从相应各测压管的水面读数测得p z g + ρ值,并分别计算各测点速度水头 2 2g αυ,并将各过流断面处的p z g +ρ与 22g αυ相加,据此,可在管流轴线图上方绘制出测压管水头线P-P 和总水头线E-E 。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择实验管B 上的⑴~⒁十四个过流断面,每个过流断面对应有一根测压管。 2.开启水泵。使恒压水箱溢流杯溢流,关闭节流阀31后,检查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以工作台面为基准)。如不平,则应仔细检查,找出故障原因(连通管受阻、漏气、有气泡) ,并加以排除,直至所有测压管水面平齐。 3.打开节流阀31,观察测压管○1~○14的水位变化趋势,观察流量增大或减小时测压管水位如何变化。 4.当节流阀31的开度固定后,记测各测压管液位高度(即 p z g + ρ的值),同时测量出实验管B 中的流量。 5.测记恒压水箱实验水温(以备计算ν用)。 6.改变流量再做一次。 五、实验结果,数据整理 1.装置常数细圆管内径d 细 =0.0136(m),粗圆管内径d 粗 =0.0202(m );圆管材质为有机玻璃管;管内壁绝对:粗糙度 0.001mm)∆=(,细管相对粗糙度0.001 0.000074d 13.6 ∆==细,粗管相对粗糙度 0.001 0.0000495d 20.2 ∆==粗。 2.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管B 各测点水平方向间的距 离 (mm) 小管内径 Φ0.0136 (m),大管内径 Φ0.0202 (m), 测点⑶喉管内径Φ0.01(m)。 3.量测各测点的(p z g + ρ)值,并记录于表2-1: 4.计算各测压点速度水头2 2g αυ和总水头2 p z g 2g αυ++ ρ,将计算

流体力学实验-伯努利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 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5

6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W i h 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 2111νρν ρ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 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 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 g p Z ρ+ )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六、结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测点2、3和测点10 、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

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目的和要求 1.验证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Bernoulli方程(能量方程),加深对流动过程中能量损失的了解: 2.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流动参量的实验测量技能 3.用实例流量汁算流速水头去核对测压板上两线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运用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Bernoulli 方程,可以列出进口附近断面(1)至另一缓变流断而(i)的Bernoulli方程: 7 2g Y 2g 其中i=2, 4, ......... »n: =

2•测量流量和(z + 上)并记入表2。 实验记录表格(基准而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表 3.计算速度水头和总水头,填入表3和表4。 表总水头计算表格 4.将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动压水头线和讣算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在图上。 六.结果分析及讨论 1.沿管长方向,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如何?静水头线的变化趋势与总水头线的有何不同? 简要说明原因。 2.水箱水位恒沱,流量增加,静水头线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原因。 实验二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淸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背景 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他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1738年,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流体动力学》中,伯努利将这一理论公式化,提出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后人称之为“伯努利方程”。书中还介绍了著名的伯努利实验、伯努利原理,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了流体的流动问题,这对流体力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伯努利简介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i,1700~1782), 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被称为“流体力学之 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 月17日逝世于巴塞尔。他是伯努利这个数学家族(4 代10人)中最杰出的代表,16岁时就在巴塞尔大学攻 读哲学与逻辑,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7~20岁时, 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并于1721年获 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外科名医并担任过解剖学教授。他 在父兄熏陶下最后仍转到数理科学。伯努利在25岁时 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 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成教授。他还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除流体动力学这一主要领域外,丹尼尔·伯努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他的工作几乎对当时的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前沿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他最出色的工作是将微积分、微分方程应用到物理学,研究流体问题、物体振动和摆动问题,因此他被推崇为数学物理方法的奠基人. 二、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能量的相互转化现象,加深对柏努利方程的理解。 原理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3种机械能:位能、静压能和动能,这3种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没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在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总机械能之差为摩擦损失。 2.对理想流体,在系统中任一截面处,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在内摩擦,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摩擦转化为热能而损耗了,故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能量损失。 3流体流经管路某截面处的各种机械能大小均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 段液柱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用以表示各种机械能大小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损失压头。 机械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当测压管口平行于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静压能;当测压管口正对流体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动能与静压能之和,两者之差就是动能。 实验中通过测定流体在不同管径、不同位置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反映出摩擦损失的存在及动能、静压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流体的机械能衡算,以单位质量(1kg )流体为衡算基准,当流体在两截面之间稳定流动且无外功加入时,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形式为 式中 z —— 位压头(m 流体柱); —— 静压头(m 流体柱); —— 动压头(m 流体柱)。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 C g v g p z =++22 ρg P ρ22 v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方程式,它可以描述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强、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利用垂直水管的流动,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 伯努利方程描述了在粘性流体中沿一条流线上流体的压力、速度和位能的关系。为了推导伯努利方程,需要考虑以下假设: 1. 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并且无摩擦,在沿流线移动的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 2. 流体受到代表总能量的压力、动能和势能的影响。 因此,根据这个假设,可以得到以下的伯努利方程: P + ρgh+ 1/2 ρv^2 = 常数 其中,P是流体在某一点的压力,ρ是流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流体的高度,v是流体的速度。 实验器材: 1. 垂直透明的水管 2. 漏斗 3. 彩色染色剂 4. 长尺子 实验步骤: 1. 将水漏斗固定在水管的顶部,慢慢地向漏斗中加入染色剂,使其缓慢地进入水管中。 2. 记录在不同高度下,染色液体升高所需要的时间。 3. 测量不同位置在水管中的高度和水面的压力。 4. 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不同位置处的流速。 5. 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的差异,验证伯努利方程。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在不同高度下,染色液体升高的时间不同,说明流体的速度也不同。在水管不同高度处,测量到的水压和高度也不相同。根据伯努利方程,可以计算出不同点的流速,发现它们都符合伯努利方程的预测值。 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了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伯努利方程可以描述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强、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流体的速度,可以得到不同高度处的压力和高度。这个方程在液压、飞行器和水力发电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