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使用公式计算各种形状的周长;

3.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圆的周长的计算;

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周长的实际应用;

2.梯形两直角边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定义

和计算方法;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各种

形状的周长,掌握公式的应用;

3.经验总结法:通过精选练习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和方法,提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

1.引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讲解周长实际应用例子引

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2.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及其各种形状的计算公式;

3.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计算其周长;

4.练习: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内容

下面给出各种形状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实例。

1.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4s,其中s是正方形的边长。

例如: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边长代入公式,得 $C = 4 \\times 5 = 20$ 厘米,因此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

2.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2(a+b),其中a和b分别是长

方形的长和宽。

例如:已知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长和宽代入公式,得 $C = 2 \\times (6+4) =

20$ 厘米,因此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

3.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为:C=a+b+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例如: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

求其周长。

解:将三边代入公式,得C=3+4+5=12厘米,因此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为12厘米。

4. 梯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梯形的周长公式为:C=a+b

1

+c+b2,其中a和c分别是

梯形上下底长,b

1和b

2

分别为梯形的两条斜边长。

例如:已知梯形上边长为5厘米,下边长为8厘米,两斜边分别为4厘米和3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上下底长和两斜边长代入公式,得C=5+4+8+3= 20厘米,因此这个梯形的周长为20厘米。

5.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 \\pi r$,其中r是圆的半径,$\\pi$ 取 3.14。

例如:已知圆的半径为2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半径代入公式,得 $C = 2 \\times 3.14 \\times 2 = 12.56$ 厘米,因此这个圆的周长为12.56厘米。

七、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各种形状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形状的周长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建议: 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周长并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因此,本单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关注下面几个方面: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三、单元课时安排: 10课时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复习课《周长》教学设计

复习—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大连开发区北京小学华润海中国分校唐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采取小组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3、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动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周长的意义及各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学会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卷尺。 ★教学过程: 一、探究准备:揭示课题,交待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的新课已经结束,从这节课开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把这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周长这一单元的知识(板书:复习周长)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实践: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师:有关周长这部分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从45页看到51页,边看书边归类整理一下。 (学生看书梳理知识后汇报) 师:什么是周长?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举例子说一说。 (学生举例) 师总结: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2、师:在这一单元里,你学过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看书后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片依次粘在黑板上。 3、师: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4、指一名学生汇报两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剩下的图形让其当一回老师提问考考其他同学,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5、师总结: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任何一个图形他的周长都是各边之和,(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所以它们有特殊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周长和计算周长的方法,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三、探究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快速写出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提问学生直接说答案。 2 、填表格。(课件出示,学生独立算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提问 ) 长方形 正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教案 冀教版

周长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秋天快要过去了,每到深秋,天上总是有许多落叶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叶子为大地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叶子,你有什么感受呢?为了使这些叶子能够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 描树叶,初步感知周长意义: 师:请你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叶子沿着它的边线把它描在纸上吧!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说描的方法,给周长起名字,揭示本课课题。 2. 描手印,再次感知周长意义: 通过让学生描手印,把周长的定义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 3. 找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周长。 先让学生摸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选择喜欢的图形在小组内测量周长,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三、小组合作,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1.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面,并小组交流,它们某个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

2. 找身体上的周长。 让学生找身体上的周长,并实际测量头围与胸围,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能力拓展,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感情升华: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进行全课小结:同学们,希望以后你们能够更加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为自己的生命留下更坚实的脚印!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使用公式计算各种形状的周长; 3.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圆的周长的计算; 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周长的实际应用; 2.梯形两直角边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定义 和计算方法;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各种 形状的周长,掌握公式的应用; 3.经验总结法:通过精选练习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和方法,提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 1.引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讲解周长实际应用例子引 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2.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及其各种形状的计算公式; 3.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计算其周长; 4.练习: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内容 下面给出各种形状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实例。 1.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4s,其中s是正方形的边长。 例如: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边长代入公式,得 $C = 4 \\times 5 = 20$ 厘米,因此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 2.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2(a+b),其中a和b分别是长 方形的长和宽。 例如:已知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求其周长。 解:将长和宽代入公式,得 $C = 2 \\times (6+4) = 20$ 厘米,因此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 3.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为:C=a+b+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例如: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 求其周长。 解:将三边代入公式,得C=3+4+5=12厘米,因此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为12厘米。 4. 梯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梯形的周长公式为:C=a+b 1 +c+b2,其中a和c分别是 梯形上下底长,b 1和b 2 分别为梯形的两条斜边长。

《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

• • • • • • • • • • • • • • • • • 《周长》优秀教案 《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优秀教案1 教材内容: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㈡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周长复习课 复习内容:周长复习课 复习目标: 1.通过课前制作思维导图,自主梳理周长的有关知识及常见题型,“围篱 笆” 、“长方形改正方形、正方形改长方形”、“剪最大正方形” “拼、分长 方形与正方形”。 2.通过题组训练,利用举例子、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熟练掌握周长题的 解题方法。 3.培养认真审题、对比发现的好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 复习重点: 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围篱笆”、“长方形改正方形或正方形改长方形”、“剪 最大正方形”的问题。 复习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和画图法解决“拼、分”长方形、正方形的问题。 复习准备: 金字塔小奖卡60 张、游戏卡片4 张、作业单。 复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回顾交流 1.播放音乐,做手指操。 2.师生问好。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周长。(板贴金字塔第一层)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整理的周长知识? (1)指名1人白板展示讲演。 (2)问: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谁来夸夸他? 4.师:大家整理的很好,老师奖励大家攀登到金字塔的第二层,集体读。 (板贴金字塔第二层) 过渡语:这节课吕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攀登神秘的数学金字塔。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利用周长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引起

复习欲望。 2.使学生通过交流、整理,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 知识。 二、题组训练,提炼方法 (一)填一填。 (1)正方形表格,指名汇报算式和公式。 (2)长方形表格,独立完成,指明汇报公式、算式和得数。 (3)其余生评价。 小结:看来大家已经熟练掌握周长公式,我们顺利的攀登到金字塔的第三层和第四层。 (板贴金字塔第三层和第四层) 过渡语:第五层的金字塔可不好攀岩了,我们要放慢脚步。 2.王奶奶要用篱笆围一块长16分米,宽9分米的长方形菜地,共需篱笆()分米。 练:王奶奶要用篱笆靠墙围一个长16分米,宽9分米的长方形菜地,篱笆至少长 ()分米。 (1)对比两题。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问: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3)独立完成,汇报,生生质疑。找答错学生,纠错。 小结:围篱笆问题要特别注意是否靠墙,长边靠墙用的篱笆少。 (板书“围”字。) 【设计意图】 1.掌握基本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我是小法官 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一定相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X参与为根本原则,采纳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觉察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愉快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局部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援助他们感想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感情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愉快的心情,情愿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愉快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觉道什么? ②稳固周长概念:你情愿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霍山县与儿街明德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看、操作等实际活动熟悉周长。 2、能够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明白得周长的含义。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不一的树叶、剪纸、直尺、皮尺等。 教学进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问:同窗们这是什么?(生:树叶) 师:这是益虫七星瓢虫的家乡。(师在树叶上固定一点后,说明那一点确实是七星瓢虫的家)

师:七星瓢虫是村里的黑猫警长,它天天都尽职尽责守护自己的村落,专门在夜里七星瓢虫都要沿着村落的周边转一周,如此它才能安心。你瞧七星瓢虫在巡逻呢。(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描出七星瓢虫所通过的线路)师:七星瓢虫所通过的路老是沿树叶的什么部位,它叫树叶的什么长?你能起个贴切名字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周长) 评析:以农村学生最多见的、最喜爱的益虫七星瓢虫和儿童喜闻乐见的黑猫警长的故事,为“周长”的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势,还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二、新授: (一)、描一描 1、出示形状不一的树叶,让学生别离描出它们的周长。 2、出示简笔画:树叶(有柄)、大雁、桥墩、汽车等(见教材 第44页) 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 3、出示剪纸。(中间挖有图案的树叶) 让学生描出树叶的周长。 4、小结:周长的概念。(组成图形外边缘的一条封锁的边线)(二)、摸一摸 1、你能从咱们身旁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 同桌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物体的边线。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二、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绳子、卷尺、彩带、贺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

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节日到了,制作贺卡,出示各种形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感知并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最后通过结合具体图形探究求周长的策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为下节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学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周长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没有包边的小镜子。 教师:大家看,镜子的边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划破。这样的镜子你们敢用吗?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安全地使用小镜子呢? 2.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要安全地使用小镜子可以给小镜子包上边。沿着镜子的边包上一周的长度就是小镜子的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二、教学例3

1.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3图形。 2.说一说。 你能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得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摸一摸。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2)找一找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 4.(出示角)谁来指指它的周长? 教师:它有没有周长?为什么?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师让说“有周长”的同学指出“角”的周长,使其在认知冲突中感悟“封闭”) 教师追问: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通过讨论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等物品。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议一议,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

3.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周长的?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①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②用在尺子上滚的方法测量出来;③量出各边的长度是多少,再计算等。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 2.练习十八第1题。(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画出路径。(2)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3)怎么求? 4.练习十八第3题。 (演示平移法,比较左右图形是否相等)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想一想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一步变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周长 教学教案

课题《认识周长》 执教人程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83-84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预设)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50厘米长的绳子,课件。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 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篇1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领同学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周长》教案

【第五课时】【第三课时】周长 一、教课目的 1.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自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研究用多种适合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和抽象归纳能力。 2.在独立思虑、着手操作、合作沟通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感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过实例,让学生领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地可见,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课要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课难点:会丈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课具准备: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课过程 (一)创建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1.讲话:丛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踊跃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出示:草地上三只小兔子在练习跑步。 2.发问:请大家认真察看,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一样? (三只小兔子分别围着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草地跑。此中两只围着四边形、 三角形的草地跑一周,而围着五边形跑的小兔子只跑了三条边。)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其实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日我 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相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理解周长的含义 1.归纳周长的含义 (1)发问: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学 生边指边说,课件显示:草地隐去,出现四边形。 察看: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发问: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学生边说边描,以后实物草地隐去,出现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议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想想什么是周长呢?

2.你描出各形的周。 3.指出物的周 (1)同学看,一片叶、一面国旗,它都有周?一并指一指,它的周是指什么? (2)你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 (三)手操作、研究获得周的方法 1.提出要解决 小蜜蜂运会准了四种不一样形状的牌。屏幕出示: 8 厘米 奖牌5 奖牌厘 12 厘米米 周 18 厘米 假如每个牌装上一条金箔,每个牌要用多的金箔呢? 8厘米奖牌 2.手操作、内沟通。 奖牌 ( 1)每位同学到那边取一个牌模型。 ( 2)提出:你用什么法能获得它的周呢? 分是2、3、 4、 4、 5 厘米(3)出示学建:·可利用手中学 具。·获得的数据能够在 上。·碰到困能够求帮助。·独 立研究后,内沟通。 3.沟通。 4.小:我才在求周方法,一个形比平直就能够用尺子来量,比曲折就能够用子来量,称的形只需求一半就行了⋯⋯(四)回疑、 稳固 1.一,通才的学都有什么收。 2.疑:于周的学,同学有什么? 一、教课目 1.用眼看、用想、专心估,手量等践活程,逐清楚常用度位的观点,展空念;要点会正确地估以厘米作位的物体的度或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2篇 PEP third grade volume 1 mathematics "circumference" teachi ng plan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2篇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2、篇章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篇章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教具准备: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蚂蚁公主》动画片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你们想看吗? 小蚂蚁上课打瞌睡,老师让它去做做运动。大家仔细来看,这只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小蚂蚁是怎样做的吗?(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一周边线 小蚂蚁爬过的路程就是沿着树叶的一周边线。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范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范文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进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 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同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今天作者 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X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视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入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学具: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 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答应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 两圈,这是为何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 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师:为何一只小蚂蚁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蚂蚁要被罚跑呢?休息了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多少,另一只呢?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 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 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定:下面哪幅图的 周长画得正确?为何?(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爱好的作品,用你们最爱好的色彩来描出 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 (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 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 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生自由的摸。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摸的?(请两个孩子来描述一下自己摸的情况,主要是引导孩子说出“刚好摸了的一周。) (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摸完,或是摸过了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故意摸错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理解一周是由起点出发,最后回到起点。) (2)描一描 师:你能在这张纸上描出这个图形的一周吗?来,试一试。 (生开始描,师巡视)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找两生上来展示。师引导:你描的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我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13篇)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篇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教材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轮子等。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圆形物品、2米长的绳子、直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是?(圆)圆对折多次以后,折痕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圆心)除了圆心,你还知道圆的哪些知识,谁愿意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那回忆一下,除了圆形,我们还学过好几种图形,比如三角形。请同学们看看课桌面,桌面是什么图形?课桌面是用木头做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桌面,学校决定在课桌面的四周围上角铁,指一指围角铁的位置。请你帮学校算一算:一张课桌至少需要多少米角铁? (出示课件:一张课桌长1.2米,宽0.5米。) 生:计算,汇报。(用公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讲解。) 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公式计算,那么圆形又该怎么办呢?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圆的周长的奥秘!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圆的周长。 师:(播放第四张幻灯片)请同学们观看课本62页的情景图,帮助骑自行车的小男孩想一想,他骑一圈大约是多少米? 生:(小男孩骑车行驶的距离相当于圆的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