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时间:

20XX-08-07

栏目:

综合教育论文

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教育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

倾向日益严重。教育的功利性不仅破坏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

业的长远发展,也必将危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认清和克服教育

的功利性势在必行。

第1页共6页

、功利主义教育的表现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教育的本真是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是关注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功利化的教育却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关注成名成家,忽视如何做人。其结果,教育成了智育,学生发展片面,难成大器。

第二,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量。

当前的教育,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无论是制度化教育还是非制度化教育,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赢利。学校收费大到十余万的学费或择校费,小到百十元的书本费、学杂费、服装费、补课费、上机费,等等。项目之多,金额之大令人吃惊。教育成了创收的手段,金钱的多少成了学生能上什么学校的分水岭。结果是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带来了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形象和声誉,也客观上使一些高素质人才因贫穷而流失。一些函授教育和自考教育,管理松懈,舌L 发文凭。办“教育”的是为了卖文凭,来“上学”的是为了买文凭。有卖有买,皆大欢喜。结果是有了文凭,没有水平,坑了自己,害了国家。一些学校为了赚钱,无限制地盲目扩招。不管学生程度如何,只要有钱就行;不管教室大小、学

第2页共6页

生多少,只要能装下就行。结果钱是赚了,但牺牲的却是教育的质量。一些教师教书不为育人为赚钱。把学生看作捞钱的对象,为办班赚钱,课上该讲的课下讲,课内该讲的课外讲。

第三,在教育行为上,背离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

首先,忽视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人,无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正常社会交往需要和人生体验。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成了唯一,分数成了命根子,文凭成了终极目的。这样,学校加班加点补课,学生反反复复做题。教师成了教书的机器,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其次,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幼儿教育小学化,低年级教育高年级化。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和监督下,总是要完成远远超出自己年龄阶段的教育任务。在孩子应该用心灵去体验世界和他人,应该快快乐乐地游戏的时候,童年与童真都被功利化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第三,谁升学有望就重视谁,谁升学无望就忽视谁。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一切都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因不堪教师的歧视和挖苦而辍学流失。这种教育行为既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也背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四,在教育的途径上,教学成了唯一的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学校搞封闭

▲第3页共6页

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人民。教育只为考试,教书是为了分数,学习也是为了分数。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离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人的知识难于转化为能力和信仰,人的社会性难于生成,人的和谐发展也难于实现。悠悠万事,分数第一;教育途径,教学唯一。一些学生只把读书看作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手段,对社会,对人生都是一片漠然。其结果是一些学生分数不低,素质不高,发展片面;个人主义至上,集体主义缺失;既未成人,更未成才;厌恶劳动,崇尚享受

二、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

教育的功利性之所以如此泛滥,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无限扩大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人们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教育也由一方净土成为人们追名逐利的地方。

教育功利性对教育本身具有极大的伤害。破坏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展。首先,教育功利性使整个教育彻底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要求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而功利性的教育在排斥了一部分所谓升学无希望的学生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破坏。

在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的旗帜下,人的德、体首先被抛弃,而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中被彻底扼杀。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教育被功利性彻底异化了。其次,教育功利性破坏了人的培养规

第4页共6页

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并重。然而,功利性的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是为了考试等等功利思想和行为都在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学术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难辞其咎。因为教育功利性与优秀人才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是格格不入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30024)

第5页共6页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

持!

第6页共6页

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

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 大方船厂案例分析 SMBA一班王妍 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 大方船厂案例 SMBA一班 王妍 1 / 11 大方船厂案例分析 SMBA一班王妍 目录 摘要..................................................................3 一、相关概念介绍................................................3 二、案例介绍......................................................4 三、律师的行为既违法又“缺德”...........................6 四、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该案 (7) 2 / 11 大方船厂案例分析 SMBA一班王妍 摘要:伦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它牵动着社会上相关群体的每根神经。只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放弃道德~采取各种非法途径~通过不正当竞争~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欲望、获得利益的途径~犹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不仅损害了其他诚实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本身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扰乱了市场秩序~迟早会被世人唾弃~会被时代所淘汰~大方船厂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伦理功利主义利益相关者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功利主义 要想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该案~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功利主义的概念。功利主义是后果主义伦理学中最主要的一种。产生于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的直观理解:即一个决定是根据收益与成本相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人们将选择收益最大化的决定。简言之~效用是决定道德的标准。因此~基于功利主义~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用通俗的语言讲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而功利主义对企业行为的评价原则是:一个行动 3 / 11 大方船厂案例分析 SMBA一班王妍 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正当的~当且仅当它产生或会产生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二,利益相关者:是指可能对组织的决策、政策、活动和目标施加影响或可能受组织的决策、政策、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和群体。 二、案例介绍 大方船厂是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立的船厂。其最早的投资者出身于一个建筑企业~为一些新建的船厂挖过船坞~看到这个行当有利可图并且前景广阔~所以就从一个镇政府手中买了五百亩土地~准备建立自己的修造船企业。其中最野心勃勃的做法是挖了一个340米的船坞。但是一旦投入之后~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企业家才发现~原来建立一个船厂或者船坞~实在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但是他不甘就此收手~一定要在市场拼搏一番。一直心无旁骛的干他的企业。 到了2005年后半年之后~从银行的贷款陆续到期~还款压力大增。因为后续资金不足~加上要为过去的船坞船厂垫付资金~所以~王老板下决心卖掉这个企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功利主义; 贡献; 最大幸福原则;边沁 摘要:功利主义,又称最大幸福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流派,而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希腊。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伦理理论框架的确立者和声势浩大的功利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一、功利思想的古代先驱:伊壁鸠鲁及其学派 边沁曾经说过,“在所有古代作家中,只有伊壁鸠鲁令人敬佩地认识到道德的真正来源”。1伊壁鸠鲁的功利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旗帜鲜明地将这一点坚持到底。这可以视为对享乐主义学派基本原则的继承。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又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2 2、审慎的快乐。尽管伊壁鸠鲁把快乐当做至善,但是他要的是满足和安宁的持久心情,而非暂时、激烈的单纯肉体享受。他说,“一切之中最大的善就是审慎”,3这其实是对享乐主义内核的一个改造。在实践上,这种审慎体现为两方面。其一,他追求一种平静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无痛苦的静止状态,没有一切欲望的状态。其二,在实践上,他主张有智慧的人应当把没有痛苦,而不是把有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 3、一切社会联合形式最终都归结于个人功利的考虑。伊壁鸠鲁主义系统地贯彻了智者学派已经发挥过的,关于政治社团起源于成员们对自身利益的慎重考虑的学说。国家不是自然结构,而是人们反复思考的结果,是为了从它那里得到期望的利益而形成的。因此,法律在任何具体情形下都是来自有关共同利益的公约。法律的确认和有效性与法律的起源和内容完全一致,法律用以防止痛苦,法律用以导致快乐,而此痛苦和快乐的总和便是唯一的标准。 二、边沁功利思想的近代先驱 (一)霍布斯的功利思想 他说到,“人们所欲求的东西也称为他们所爱的东西,而厌恶的东西则称为他们所憎的东西”,“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来说,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因为善、恶和可轻视状况等词语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纯地、绝对地是这样。也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恶的共同准则”。4 (二)洛克的功利思想 “善和恶只是快乐或痛苦,或是能致快乐或痛苦的东西。因此,所谓道德上的善恶,就是指我们的自愿行动是否契合于某种能致苦乐的法律而言。它们如果契合于这些法律,则这个法律可以借立法者的意志和权力使我们得到好事,反之则得到恶报。这种善或恶,乐或苦是看我们遵守法则与否,由立法者的命令所给我们的,因为我们便叫它们为奖赏同刑罚”。5(三)休谟的功利思想 在伦理学方面,休谟最早提出功利(utility)的概念,并对边沁把功利主义作为自己法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休谟认为:“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就是快乐或痛苦,”6认为美的;休谟将这种可以实质地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东西称为“效用(utility)”。7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休谟的功利思想尽管曾经对边沁产生巨大影响,但相对于边沁,休谟对功利的表达还有不少模糊之处,两人也有相当的不同。8 (四)哈特莱的联想原理和普雷斯特里的功利思想

用功利主义分析道德困境

Ethical Dilemma (Utilitarianism) I. Case study: An American manager pays a visit to a factory in a very poor country, the local manager shows him around. The American manager finds a young girl is working in the factory and asks her name and age, and then he tells the local manager to fire her since hiring underage worker is a violation to the company’s rules. Without the job, the little girl has to become a prostitute to support her and her little brother. One year later, the little girl dies of AIDS, and her little brother has to beg in the street. One year later, the little boy also dies of hunger. Now there is an ethic dilemma, we should judge whether the American Manager does in this case is right or wrong? If he knows the consequence the action brings, will he fire the little girl? II. Presentation: Today, in my presentation, there are totally 3 parts. First, it is the theory of Utilitarianism. Second, I’ll analyze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in the end, a conclusion wi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Utilitarianism. 今天,在我的课堂呈现中,总共有三部分。第一,是功利主义的理论。第二,我会就这个理论分析案例。最后,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我会做一个总结。 Now let’s move to the first part. Utilitarianism is a theory that was proposed by John Stuart Mill, a philosopher from Britain. His theor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ion, rather than its process. There is a principle that defines the theory, which is called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means when we judge if an action is right or wrong, we should evaluate the happiness it brings.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功利主义的理论是由John Stuart Mill提出的,他是一个英国的哲学家。他的理论主要集中于一个动作的结果而非过程。有一个原则能够定义该理论,就是最大快乐原则。这个原则意思是当我们判断一个动作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应该评估这个动作所带来的快乐。 Next, I will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I hereby divid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ase into 2 parts, one is the pleasure and the other is

教育的功利主义

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华人中一共有7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的得主,和1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却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总观这8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研究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早年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参与了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最终成为大成者。中华民族历来是以智慧、勤奋著称的民族,而为什么我们的国家现在却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无论是从科技还是经济、文化方面竟没有享誉中外的顶尖人才?这是非常令人沮丧而且必须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制度。 多少中外的古今谚语都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素质,更遑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却总是弊病频发,令人堪忧。 可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中却无处不充斥着功利主义。举例来说,某名校百年庆典,其中政府高官云集。它的大学手册有如下的句子“大学建立之初,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实这种功利主义的心理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中国自古就有歧视那些所谓巧计奇淫,重视科考为官的传统。而恰恰是造纸、火药、指南针、地震仪等等一系列的巧计奇淫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见自古以来读书的功利性就充斥在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从愚昧走向了文明,试问现在谁还会瞧不起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巧计奇淫?可是功利主义仍然没有从我们的教育制度中剔除出去,仍然在戕害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第一,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重文凭,轻人品。这是一个以文凭论人才的时代,文凭成为了鉴定一个人成才与否的主要标准。不论是你的薪金还是你的社会地位好像都与你的文凭高低有关。我们承认文凭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个人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但是绝不能代表这个人的人品和能力。举例来说,《文汇报》上曾有这样一条报道,武汉某公司在招聘大学生是公开宣布:来自首选大学即武汉市最好的两所大学的应聘生底薪为3000/月,而来自磁选大学的底薪为1500/月。在这里文凭的不同所带来的薪金差异被一针见血的说白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文凭的过热追求,正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最突出的体现。成才的标准已经被狭隘的理解成了对文凭的获取。可是文凭的高低真的能代表这个人的一切么?功利化的教育只注重智育特长,轻德育,关注成名成家、升学文凭,却忽视了如何做人和一些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最后也许早就的只是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畸形人”。 第二,过分的追求成功,狭隘的定义成功的标准。成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汇,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我们给自己制定下目标,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成那个目标就可以叫做成功。而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比如北京大学的某位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假如你40岁的时候你的身价不到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给成功这二字下了如此狭隘的定义,难道学业的成功就等于金钱二字?更悲哀的是这种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身边的师长无时无刻不在给你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你读书就是为了成功,就是为了挣好多好多的钱。不幸的是我也是这样学子之一,而且我也把我的成功观转化为了金钱至上。这就如同给每一个学子都加上了一个重重的枷锁。我承认读书是成功的一条不错的道路,通过读书可以挣到很多钱,可以成为改变自己甚至家庭命运的一条途径。但如此狭隘的成功观会扭曲多少学子的心灵和道德。梵高成功吗?他的画作可以说每一幅都被后人推崇备至,被称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可谓大成者。但他生前的生活却是非常落魄的,他没有挣取了多少的金钱,可我们能因此否认他是一个成功者么?不要把金钱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抹杀了孩子们心中那些即将起飞的梦想。 第三,教育制度造就了好大喜功的功利主义官僚。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离不开教育行业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功利主义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通过半学期对于营销伦理的学习,笔者对于功利主义在当下营销活动中所起到重要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了功利主义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对营销伦理的影响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 关键字:功利主义营销伦理影响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功利,即有用、利益、效益等。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这种目的即追求利益、满足需要。近代进入商品经济时期以后,人类的功利倾向明显地加强了。因为,商品社会首先强调价值、有用性,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围绕着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轴心来运转的,这势必培养人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观察他人和事物。消费越多,需求越大,生产越繁荣,这也主张了功利主义。所以,功利主义的兴起是与商品经济时代相联系的。 通过学习,了解到功利主义原是西方伦理学中一种以功利原则(即利益、享乐、幸福)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认为,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由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非和道德善恶,只能依据于快乐和痛苦,即能增进快乐的就是善的,能造成痛苦的就是恶的。当然,快了也又高、低之分,肉体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级的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然而,快乐和痛苦因人而异,全凭个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标准,势必使人类行为由于缺乏约束和调节而陷于混乱。为此,功利主义又提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两种说法。 行为功利主义主张,应以行为结果判定道德是非。就是说,应善于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一个行为能比其他行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主张以行为准则来判定行为是非,因为单凭个人对行为后果的估量为行为依据,仍然是不确定的、随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 二、商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 宾克莱说,功力主义给现代人“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理想提供一个哲学根据”,因此在西方也被称为是一种“商业化哲学”。在商业活动的前提下,功利主义似乎更加的具象化。笔者总结其表现为: 第一,讲究实惠。实惠是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是一切工业社会,包括正处在又一次工业化高潮的中国在内,所不能缺少的时代精神。实惠观念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承认,个人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个人的利益通过交换得到满足。人们与其说注重个人劳动的自身价值,不如说更关心劳动的交换价值,即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实惠观念。

论边沁的功利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论边沁的功利主义及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本文立足于全面分析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并进一步认为其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现实意义 功利主义,又称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派和斯多噶派。到了17 世纪,资产阶级储备力量准备和发动革命,作为理论武器,霍布斯和培根就已经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功利论,之后法国爱尔维修发展了这一理论,但是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直到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的边沁和密尔才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自19 世纪后期以来,功利主义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生活观、道德准则,影响甚大。所以,人们提及功利主义,都是指19 世纪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并称边沁为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一.边沁功利主义的内部结构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深受快乐主义、哲学经验论、英国情感论和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影响,是西方伦理学、哲学传统的沿袭。功利是这样一种事物特性,它能给人带来快乐( 或利益、好处等) 或者减轻、避免痛苦( 即不幸福)。总而言之,功利就是趋乐避苦。大多数国内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观点,笔者赞同三分法,即快乐论原则、功利原则和唯效果论构成了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并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其道德最高原则。

(一)快乐论原则:趋乐避苦是人做出行为选择的终极原因 边沁认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做出行为选择的终极原因。人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得到快乐逃避痛苦。在他看来,趋乐避苦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一切所思所想所为都受其支配。在他的专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的开篇就如是阐述:“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具由其定夺。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一个人在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再受其主宰,但实际上他将每时每刻对其俯首称臣。”在这部著作中,很明显,已经说明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建立在苦乐原理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自然将人类置于快乐和痛苦这两个至上的主人的统治之下,只有快乐和痛苦才是人类行为唯一的是非标准。在他看来,快乐的增加或痛苦的免除是人的本性,追求快乐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初始点与最终目的。 但边沁对快乐的看待主要是物质性层面的,即物质的快乐或物质利益的得失所引发出来的生理感受的快乐,由于快乐主要是物质性的和生理意义的,所以快乐是可以计算的。边沁特别提出了“七种”快乐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判断快乐和痛苦大小的四个计算因子:强度、持续性、确定性、远近性,以及最大幸福的三个标准:繁殖性、纯洁性、广延性。边沁认为,可依据这些因素对于某个行为产生的快乐或痛苦的价值进行计算。然而,不同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同的苦与乐,在边沁功利主义看来,只有量的区别。边沁认为,小孩的图钉游戏的快乐与大人从诗中得到的快乐性质上是一样的。把不同质的快乐看成在性质是一个东西,是边沁的基本的重要的论点。因此,边沁主张以最大的快乐的总量为行为的道德标准, 并具体地依赖于快乐的计算,这就显得过于狭隘。 (二)功利原则: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认为,所谓功利主义就是对利益的追逐、获得、享受与满足。当然这里也包括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心灵上的利益追求、获得与满足。他说:“功利不仅仅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生活的追求,也是个人对自身利益之外的他人利益的设定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_李长伟

收稿日期: 2004-06-10作者简介: 李长伟(1977-),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徐莹晖(1979-),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 2004年9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Sep .,2004第17卷 第9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 Vol .17 No .9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 ★李长伟,徐莹晖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210097)  内容摘要: 功利主义教育目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本然的教育应该引出人的这种精神性,引导人过向善的生活。 关 键 词: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 工具化;精神性 中图分类号: G 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4)09-0005-04 一、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产生的深刻根源“上帝死了!”尼采在《扎拉图士特拉如是说》中的宣告,无疑给人类世界投下一个重磅炸弹,它既标志着绝对价值的死亡,也意味着人们对永恒真理及存在的信仰成为不可能。“没什么是真的,一切都是允许的”[1]。于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经过启蒙运动再到近代科技理性的张扬,其间所发生的社会变革、知识制度、技术实践都预示着现代性价值的位移。在没有上帝的时代,“人通过其感觉、感情以及通过其整个存在所认识的世界现在是唯一的世界”[1]———唯一真实的世界,由此人类把目光从天上转到地下,试图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建立一个新的普遍的价值标准。然而,“没什么是真的,一切都是允许的”的人义论在为人类带来无限创造性与可能性的同时,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价值多元是正当的,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真理和价值,只要不有害于他人。由此,就出现了众多迥然相异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标准,进而引致不可避免的价值冲突:在某人看来是至高的善,对另一个人来说却可能就是恶;宣扬至善与卓越,却可能被他人认为是行价值专制。于是到处充满了怀疑与否定,却没有一个明显的、使人信服的优于其他的选择,人类终究逃脱不了上帝死后的“灾难”。 功利主义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严格 说来,时代造就了功利主义,同时功利主义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可以说,它的出现似乎解决了上述难题,因为它把正当善恶与否放置于功利的面前接受最终的裁定。这既符合人类非理性存在的一面,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都能认可的标准。正如麦金太尔所说“功利主义之所以能支配我们的原因是它为我们提供了政治和道德问题上的唯一的公共标准”。如此,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在人类的生活中开始肆意渗透。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造就的辉煌的物质成就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身体快感,使得人们愈加相信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从而引致它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更加肆无忌惮,这必定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得启蒙之后的世俗化的教育更是远离了大全式的终极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本身发生了异化。 二、功利主义教育目的内涵释义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就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在其引导下,教育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进而教育被国家和个人当作追逐利益的工具,具言之,它有3层意涵: 第一,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教育,意味着教育实现的价值不在教育之中,而在教育之外。功利主义主张效果论,即一个行为是否正当,标准在于其带来

边沁功利主义浅析概要

边沁功利主义浅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刘小兵吴涧清 指导教师卢秉利副教授 摘要:功利主义,又称为效益主义,其创始人为杰瑞米?边沁。他的学说由苦乐原理、功利原则和最大幸福原则三大理论基点构成。本文在追溯边沁功利主义产生的背景和主要思想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贡献与局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作者主张辩证地看待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贡献,局限,启示。 Abstract:Utilitarianism, also known as utilitarianism, the founder of Utilitarianism is Jeremy Bentham.His theory formed by Pains-Pleasures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and 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This article traces back to Bentham utilitarianism ground background and mai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ought, focusing on Bentham's utilitarianism thought the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Bentham's utilitarianism,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 the author advocates dialectical view of Bentham's utilitarianism thought, takes its essence, goes to its dregs. Key words: Bentham, utilitarianism, contributions, limitations, enlightenment. 一、前言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其主要哲学家包括;杰瑞米·边沁、约翰·史都华·密尔等。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人获得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都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谟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家爱尔维修、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以及休姆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也是直接来源于法国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和意大利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对于这一点,边沁自己也是直言不讳。他说:“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最初是从贝卡利亚关于犯罪与刑罚那篇小论文中取得一些原理(计算快乐和幸福)的第一个提示。”[1]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果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

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受了贝卡里亚的思想的直接影响,边沁曾这样说 过:“我记得非常清楚,最初我是从贝卡里亚论犯罪与惩罚那篇小论文中得到这一原理(计算快乐与幸福的原理)的第一个提示的。由于这个原理,数学计算的精确性、清晰性何肯定性才第一次引入道德领域。这一领域,就其自身性质来说,一旦弄清之后它和物理学同样无可争辩地可以具有这些性质。”【1】 但是快乐与幸福真的可以用数学来精确计算出来吗,边沁是这样来论证这个原理的,他认为,道德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个个人道德还是政治道德,都是最大化公共福利,或者说是集体幸福感,或者说是权衡苦乐,让幸福最大化,即一句话“功利最大化”。他觉得,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苦乐是人们至高无上的主宰,因此任何道德体系都应该考虑到它们,怎样考虑呢?通过最大化,从而引出“为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这一原则。如政府如何为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用它的所有收益减去它付出的成本之后,选择一个最大的幸福,即为幸福最大化,也即功利最大化。 我们先来看看可以用功利主义分析的日常案例。捷克共和国有一个增加香烟消费税的提案,在这之前他们做了一个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如果让捷克共和国的人民吸烟,能让政府获利,虽然吸烟会给人们造成疾病,随之会增加医疗支出,但另一方面,销售香烟则会给政府带来各项税收,并且因为吸烟造成的早逝同样可以给政府节约医疗支出,减负养老金,减负老人们的住房开支,当把总成本和各项收支分别汇总之后,得出的结果是捷克共和国的财政收入将获得一亿四千七百万的净收益。通过这样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被用数学上的金钱数字来精确计算了。再看福特平托的案例,福特平托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小型车,它的油箱装在车的尾部,如果发生追尾时油箱就会发生爆炸,造

功利主义教育

同学聚会,炫富斗嘴,因抢买单而相互厮打,看当今的教育(胡树凯) 近日,在网上看到,辽阳有同学聚会,其中两同学相互炫富,为了面子而争抢买单,发生争吵,导致一同学因小肠系膜破裂入院治疗,另一人被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捕。原本为了联系感情的同学聚会,变成了割裂同学之间友谊的一把刀。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心里总不是滋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心这样强?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带有功利性呢?我们暂且把以眼前利益的获取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称为功利主义教育。来看一看我们教育的发展。 一、功利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可以这么说,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通过受教育来获得生存的利益本来无可厚非,而且是正当的。教育改变命运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条。然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信仰,中国儒家教育思想就是特别凸显精神追求,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做学问之前要先做人。同时,儒家思想要求人们淡薄名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功利性成为教育的突出的特征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而得到强化的。虽然科举是以儒家经典文献为科举的主要内容,但科举制带来的利益分配扭曲了儒家思想。张之洞就曾经这样说:“--------罢三十年科举------------”。今天的高考制和历史上的科举制有着类似的特点,同样强化了教育的功利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陈腐的封建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阻力,新文化运动猛批封建思想文化,鲁迅更是把封建文化说成是“吃人”的文化。解放后,迎来了新中国,我们用无产阶级文化来重建新中国的精神信仰,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象泼洗澡水连孩子一切泼出去一样,把传统文化信仰给推翻了,国人的信仰也丢弃了。在这样缺乏信仰的时期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席卷了中华大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贫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标一开始就很物化,追求的是温饱------小康-----翻两番-------,解决的是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要,并且把幸福也寄托在物化的未来身上。“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白岩松语)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可避免地被披上功利的外衣。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世界上最少的钱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在一九九三年通过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是: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这个目标已经是很低的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才得以实现这个百分之四的目标。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为了完成这么多人的教育,不得不采取大班额教学,甚至一个班有七八十人;老师们生活在清贫中,也只能把教学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无法当成精神上的职业追求。 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在贫困中办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钱少。为了发展教育,八十年代里,所有学校进行勤工俭学;九十年代里,大量出现违规收费,也就是教育乱收费。为了发展经济,创生出高的GDP,我们很多政策是到位的,也是成功的。然而经济的GDP,也催生了教育的GDP,教育的GDP主义又催生了教育产业化发展,丢失了教育的公立性。导致教育出现了不平等。 二、功利主义教育在当前教育上的表现 1.功利主义阻碍了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发挥。教育目的原本是对培养人的规划,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功利主义使教育目的难以成为真正

浅谈边沁功利主义道德观

浅论边沁的功利主义 摘要:功利主义是一场风行于19世纪英国的哲学运动,是对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流派,但始终带有一种明显的英国色彩。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又称最大幸福主义,是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追求“最大幸福”原则,认为提倡实用即至善的理论,相信决定行为适当与否的标准在于其结果的实用程度。虽然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仍然极具当代价值。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伊璧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历史进程中主要法哲学家有大卫?休谟、杰瑞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伦理理论框架的确立者和声势浩大的功利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本文重点 关键词功利主义快乐原则最大幸福原则四个目标功利原理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哲学家不谈幸福,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或者给出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系统的关于幸福的理论。而边沁借鉴休谟的“道德行为的特征是产生幸福的倾向”,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思考,认为: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是从别人的幸福中使自己感到幸福的,所以他们不应当不仅以自己的快乐作为他们行动的目的,而且还要一别人的快乐作为他们行为的目的。边沁后来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功利主义道德原则,提出了一套关于“苦”“乐”的幸福观。 (一)产生基础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是建立在苦乐人性的基础上的。他对苦乐的定位首先可以起源于希腊古典哲学的昔勒尼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的快乐主义,把快乐作为人一切行动的动机和目标,人生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边沁将古代哲学传统中对单独个体快乐的重视,扩展到行为涉及的共同体的利益。他指出个体应该积极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这是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因而在边沁那里是看不到伊壁鸠鲁静态快乐的影子的,人有权利也有义务更自由、主动地寻求属己的快乐。 启蒙运动的发展,休谟的人性论开始把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天堂拉回了人间,开始关注人自身的存在。休谟明确的指出能产生幸福的行为是源于有助于功利,这给了边沁在行为正当性上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功利内涵的最初步了解。因为人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

对功利主义伦理观的评价 【摘要】: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道德学派和哲学思潮,是人类极其重要的思想成果,合理地继承他们有价值的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在不了解功利主义的人们看来,功利主义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本文着重于分析功利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扬弃地辩证地看待功利主义。【关键词】:功利主义;边沁;个人利益;市场经济;法治 一、功利主义伦理观的主要概念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功利主义以坚持人性论,坚持道德为出发点是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出发,提出快乐是人的最终目的,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自身的幸福快乐的权利。功利主义思想家们关注到从追求个人幸福的功利立场出发,会导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冲突,进而提出有效的调适方法,以图解决利己与利他之间的矛盾。功利主义提出了合理的利己主义,个人幸福必须与社会幸福结合起来等观点,强调一种普遍效应的快乐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其增多社会幸福的趋向大于减少社会幸福的趋向,我们便说这个行为是符合功利原则的。这种行为不单指个人行为,还包括了整个政府及其政策和法律,假如这里的当事者是泛指整个社会,那么幸福便是社会的幸福。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即使受到一些痛苦,但只要以总的方面增加了快乐,他也应该是幸福的。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简言之,即最大幸福原则。 二、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形成过程及代表人物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 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前4世纪的伊壁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以及休姆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在功利主义伦理学史上,边沁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8世纪末叶,英国爆发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寻求更多利益。就是在这

功利主义论文

论文成绩 题目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及其价值影响 姓名谭芳芳 学号 1108405028 专业年级 11级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黄少平讲师 2013 年 6 月 10 日

怀化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诚信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边沁功利主义的历史由来以及基本含义 (2) 1、边沁功利主义的历史由来 (2) 2、沁功利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相关内容 (3) 二、边沁功利主义的相关原理 (3) 1、功利原理 (3) 2、苦乐原理 (5) 3、最大幸福原理 (5) 三、边沁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7) 四、边沁功利主义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9) 五、中国人对边沁功利主义认识的偏差 (10) 六、边沁功利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影响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2)

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及价值影响 摘□要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作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伦理学说。主要包含功利,苦乐和最大幸福三大原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西方社会,更为重要的是,19世纪后期,功利主义构成了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生活观,一种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一种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 关键词 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极端主义功利原理苦乐原理最大幸福原理避苦求乐

新闻稿小升初功利主义教育谁之过

新闻稿小升初功利主义教育谁之过 一年一度大幕再次拉开,由学生、家长、各类学校以及名目繁多的培训机构担任“主角”共同参演的“大戏”?又将继续在众目睽睽之下呈现“拼爹共挤独木桥”的诸多乱象。 所谓乱象,即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衍生出的“权钱择校”、“疲于应试”以及一系列围绕教育蔓延出的经济利益链现象。 自今年9月以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历时逾半月深入“圈内圈外”,走访京城多方人士、机构,探究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乱象深恶痛绝却只能无奈接受”成为受访人士的普遍观点。相关专家对此认为,乱象根源在于“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要回归教育本性,亟须杜绝“经济继续牵着教育走”。 曾几何时,当“千军万马齐过高考独木桥”时,社会各界尚对义务教育“一方净土”深感欣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样的“欣慰”早已难觅。 我国教育阶段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同组成,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阶段,这样的结构一直被誉为“教育金字塔结构”,即自下而上的教育培养机制。当前乱象丛生的正处于金字塔结构的最底层,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然而,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写入法典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的黄金法则早已被架空,“独木桥”也早被架设到了小学与初中、甚至幼儿园与小学之间。 从9月4日到9日,本报记者历时一周寻得20位有过经历或即将经历这场“战役”的学生家长们,就“乱象丛生”所持态度进行调查采访。结果显示:在“是否对此深恶痛绝却还会隐忍接受”的问题上,参访家长无一例外给出肯定答案。究其原因在于“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甘愿为子付出,只为上得重点高中和大学”、“随大流不得不做”等等。 “没有成为家长的人肯定对此难以理解。”一位刚经历2011年度、现为京城某论坛版主的学生家长赵新对本报记者表示,是场不折不扣的战役,经历过才能体会个中辛劳,不仅是孩子疲于应考、培训、面试,家长也在日日焦虑中度日。 赵新告诉本报记者,孩子要在时谋得一所“牛校”,就必须有奥数、英语、各种证书作保障,在此基础上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各校的招考、“占坑”才能获得一张“牛校”的录取通知书,否则,即便你自认为是三好生的牛孩儿也未必能确保进入名校。 至于诸位家长对乱象的隐忍态度,赵新认为,大家都是普通家庭,只得随波逐流,以免沦为社会“边缘人”;即便

教育哲学

人的主体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能动性2.自主性3.自为性。 批判主义知识观:1.不确定性2.开放性3.复杂性 审美教育的内涵:1.人格教育,2.情感教育3.艺术教育4.精神教育。 教育价值最终体现的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对需要的满足程度。 文化科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价值即功利价值、认知价值、发展价值和享受价值。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上有关教育价值论述分为两大类即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论与非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论。 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关于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人的主体性: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的特性。 教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 辨析: 一般哲学:教育是提升人生价值的过程。(对) 从人的哲学和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教育对人生价值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人的价值。2.发掘人的潜。3.发挥人的力量。4发展人的个性。 师生之间互为主客体而又自为主客体。(对)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的活动中教师为主,学生为客。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 学生厌恶,教师厌恶的根本原因,人从本性上是好逸恶劳的。(错)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喜欢劳动和实践的,人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了其他的外界影响发生政变,而产生好逸恶劳,劳动产生了异化,把学习和教学看成了手段工具。 哲学流派 1.浪漫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卢梭 教育观:“生活的目的乃是为寻求幸福,儿童的幸福是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因此,一切教育都必须是人的教育、自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任何外部的束缚和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