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合成过程计算机控制

一乙醇胺合成草甘膦的工艺 、

一乙醇胺合成草甘膦的工艺、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制备草甘膦的工艺: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加入一乙醇胺、甲醛、亚磷酸三甲酯生成一种混合物,再在适当的条件下水解该混合物,生成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及其盐,在同一浴中,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及其盐用RaneyCu催化氧化,再水解得到草甘膦。草甘膦的平均收率可达80%。 一乙醇胺代替甘氨酸和IDA,直接反应、水解、氧化制备草甘膦的新工艺,此工艺不仅能保证正常的草甘膦的收率,而且由于一乙醇胺的价格比甘氨酸和IDA都低,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反应分以下三步进行。 ⑴在充满氮气的反应容器中混合一乙醇胺和多聚甲醛。NH2CH2CH2OH+CH2OHOCH2NHCH2CH2OH ⑵向反应容器中逐滴滴加亚磷酸二甲酯,并加热反应1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HOCH2NHCH2CH2OH+(CH3-O)2POH(CH3O)2P(O)CH2NHCH2CH2OH ⑶加入盐酸水解6小时, (CH3O)2P(O)CH2NHCH2CH2OH+HCI(HO)2P(O)CH2NHCH2CH2OH用31P-NMR测试反应后的混合物,产物基本不含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本实验研究采用新的工艺条件,用亚磷酸三甲酯代替酸式亚膦酸二甲酯制备草甘膦。 1实验 1.1反应原料亚磷酸三甲酯(分析纯),多聚甲醛(工业级),一乙醇胺(工业级纯度≥98%),氢 氧化钠(w=50%),甲醇,浓盐酸,RaneyCu催化剂。 1.2RaneyCu催化剂的制备 1.3反应步骤及工艺条件 制备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将亚磷酸三甲酯、多聚甲醛、一乙醇胺倒入一个圆底烧瓶,烧瓶装有带磁性的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反应器加热,反应16小时,停止反 应。反应方程如下:NH2CH2CH2OH+CH2O+(CH3-O)3P→(CH3-O)2P (O)CH2NHCH2CH2OH水解反应产物N-(膦酰基甲基-二甲氧基)乙醇胺,水 解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H3-O)2P(O)CH2NH CH2CH2OH→(HO)2P(O)CH2NHCH2CH2OH+CH3OH,用Ran eyCu催化剂氧化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在GSH-1型1000ml带搅拌器的高 压反应釜中,加入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水、50%氢氧化钠,RaneyCu催化 剂,反应釜密封,用氮气排空气3次,再抽真空,反应在绝氧的环境下进行,加热到 160℃,压力控制在9.5kg/cm2。在反应釜内,温度随着氢气的放出而不断的上 升,180分钟后,放氢停止,证明反应结束,草甘膦钠盐的收率为98.5%。(HO)2P(O) CH2NHCH2CH2OH+NaOH〔o〕(NaO)2P(O)CH2NHCH2 COONa+H2O1.3.3草甘膦的提纯催化氧化反应产物包括草甘膦的钠盐,未反 应完的氢氧化钠和少量的N-(膦酰甲基)乙醇胺。先过滤,母液加入盐酸中和。HC l+NaOHNaCl+H2O(NaO)2P(O)CH2NHCH2COONa+HCl (HO)2P(O)CH2NHCH2COOH+NaCl生成的氯化钠基本全部溶解在水 中,草甘膦只有很少部分溶解在水中(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余以白色沉淀 析出。浓缩溶液后再加入甲醇醇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滤纸抽滤。重复操作几次,滤 饼在(80~100)℃烘干,得到白色的草甘膦晶体。

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情况介绍和功能说明

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情况 介绍和功能说明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情况介绍和功能说明 我公司为医疗器械批发经营企业,为了结合自己企业情况和医疗器械发展要求现状,采用北京用友 T1 企业管理软件。 一、目的:为适应公司现代化快速办公需要,确保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上医疗器械进、销、存及相关数据资料完整、准确、及时、安全。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医疗器械经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 三、职责:综合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各个岗位操作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四、内容和功能说明: 1. 公司全员树立"一切服务于公司 "" 一切围绕质量" 的思想,行政部负责对公司所有电脑设备配备、医疗器械经营软件系统的配备、网络系统的配备以及故障的及时维修与排除、用户和密码的安全管理等,安全有效地做好公司网络系统畅通及医疗器械经营软件系统的维护、改造工作,保证公司经营业务正常进行。质管部负责对公司的医疗器械经营软件系统的质量管理进行技术要求和控制,负责对每个操作员的权限设置,负责监控医疗器械购销存数据 2. 公司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配备能够对在库医疗器械的分类、存放和相关信息进行检索,能够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养护、出库复核、销售等进行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和管理,具有接受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条件,运用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软件,能对医疗器械的购进、入库验收、在库养护、销售、出库复核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信息化。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汇总

第1章过程控制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解: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由被控过程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包括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两部分组成。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解: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 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 态特性? 解: 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 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动态:从外部扰动出现、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自动控制装置开始动作,到整个系统又建立新的稳态(达到新的平衡)、调节过程结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状态和参数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常常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工作在稳态。只有将控制系统研究与分析的重点放在 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控制系统。 1-8 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解: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 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 ;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1y 与最终稳态值y (∞)之比的百分数σ;1 100%() y y σ= ?∞ 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 (∞)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

草甘膦

caoganlin 草甘膦 glyphosate 一种有机磷, 学名-(膦酰基甲基)甘氨酸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约230℃(分解),在水中溶解度为1.2%(25℃),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它的盐在水中有更大的溶解度。毒性低,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为4320mg/kg(见)。 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开发生产,到80年代已成为世界除草剂重要品种。 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加压法用三氯化磷与无水甲醛在加压下反应,产物水解得到氯甲基膦酸,再与甘氨酸缩合生成草甘膦原药。 ②常压法用氯乙酸和氨水在氢氧化钙存在下反应得到亚氨基二乙酸,再与甲醛、三氯化磷缩合生成中间体双甘膦,最后氧化得到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是灭生性芽后除草剂,通过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至全身组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光合作用,使之枯死。草甘膦对一二年生和多年生深根杂草均能防除,但对作物也有药害,不可直接喷洒到作物植株上。通常使用其盐类的水溶液,用于橡胶园、茶园、果园、森林苗圃及防火带等除草,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油库、电站等非农耕地的除草。草甘膦还可配合免耕法在农作物休耕期或播种前施用,杀死田间覆盖的杂草。草甘膦在土壤中迅速分解,没有持效期。 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IDA法,氯乙酸制甘氨酸法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70%以上)。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是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更有技术方面的困难没有得到发展。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酸法才占据国内主流地位。 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也有明显进步。

计算机控制系统考试

第一章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仪表控制系统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2.分析说明图1-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由哪些部分构成? 4.按控制方案来分,计算机控制系统划分成那几大类? 5.计算机控制装置可以分成哪几种机型?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调节器总线式工控机单片微型计算机 1.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工程应用--是把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部件的过程控制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自动化控制工程是其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从自动化控制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又是一个主要的实现手段。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演变而来的; 2.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一般包括:主机--CPU +RAM+ROM+系统总线常规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过程输入输出通道—AI、AO、DI、DO 人机接口设备—CRT、LED、LCD、打印机等通信设备—交换机、modem、集线器等 3.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一般由计算机厂家提供,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本身的程 图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组成框图 序;应用软件是用户针对生产过程要求而编制的各种应用程序。 4.数据采集系统(DAS)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GC)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 分散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5.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调节器总线式工控机单片微型计算机 第二章 8、结合图2-3,分析说明DAC0832的内部结构组成及其作用 DAC0832主要由8位输入寄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以及输入控制电路四部分组成。8 位输入寄存器用于存放主机送来的数字量,使输入数字量得到缓冲和锁存,由LE1加以控制;8位DAC寄存器用于存放待转换的数字量,由LE2加以控制;8位D/A转换器输出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电流;由与门、非与门组成的输入控制电路来控制2个寄存器的选通或锁存状态。 第三章 2.分析说明8路模拟开关CD4051的结构原理图,结合真值表设计出两个CD4051扩展为一个8路双端模拟开关的示意图。 3.什么叫周期采样?采样时间?采样周期?

草甘膦原药中亚硝基草甘膦的分析小结

草甘膦原药中亚硝基草甘膦的分析小结 依据国标,通过近一个月的消化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理解,对该分析方法我觉得需要注意的几点总结如下: 1.标样 前期在标样短缺而亚硝基草甘膦超标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合成了该标样,并对其性质做了一些试验,稍有发现: 1)标样进样器最好用25或50uL且要与样品进样器严格区分,不能混淆,以免样品中溶解的草甘膦进入标样体系中被亚硝化而导致标样浓度改变。 2)标样要求低温避光保存,文献保存温度为20±4℃,而我们经试验在冰箱中(10℃左右)保存较好。用完后及时放入冰箱中。 现在外购标样已到,经核实与自配标样吻合情况良好,但其性质我们还在继续观察与试验中。 2.样品处理 亚硝基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因此前处理在这一指标的分析中尤为重要。经过多次试验,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称样后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0毫升水,摇匀后浸泡15分钟,再超声20分钟(超前再次摇匀,超的过程中每5分钟摇一次,以免结块,影响亚硝基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超后注意超声波中的水温,最好更换冷水。其余处理与标准同。当然超声波效果不同,所需溶解时间也会有差异,可自行调节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关于同一样品用不同容器溶样分析结果的比较 1)用100mL容量瓶溶样,体系密闭避免因夏季温度高而引起溶剂(水)的挥发。结果应更准确,但该方法称样多,操作麻烦。 2)用100mL烧杯溶样。对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测量,数据如下: 分数分别为0.39ppm和0.38ppm,后者是扣除了损失的水量之后计算的,当然,如果处理好后及时进样,水分挥发引起的相对正误差只有3%左右,可忽略。该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原药简介 ?草甘膦原药的登记证号:PD20086379 ?草甘膦原药CAS号为:[1071-83-6] ?草甘膦原药分子式为:C3H8NO5P ?草甘膦含量:≥95% ?草甘膦原药外观:白色粉末。 ?规格:25kg纸板桶,微毒 草甘膦原药作用机理 ?草甘膦是1971年由美国D. D. 贝尔德等发现,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 ?草甘膦原药为有机磷类内吸传导灭生性除草剂,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 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 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草甘膦原药防除对象 ?用于茎叶喷雾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如稗草、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马唐、苍耳、藜、猪殃殃等,以及多年生杂草如白茅草、香附 子等。草甘膦原药制成的制剂适合用于的作物为:玉米、油菜、柑橘、苹果、梨、葡萄、甘蔗、茶树等。 草甘膦原药的用途

?草甘膦原药仅用于加工农药制剂,不可直接用于农作物或其他场所。 ?如果使用不慎会带来危险,请使用前仔细阅读并参照产品标签谨慎使用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原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劳动保护,穿戴防护用具,避免与草甘膦原药直接接触。 ? 2.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换洗被污染的衣物,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 ? 3.在草甘膦原药仓库及生产厂区应配制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宣贴防火宣传语。 ? 4.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排放被草甘膦原药污染的水或物,从而避免污染水源。 ? 5.草甘膦原药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 中毒急救 ?如不慎吸入草甘膦原药,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如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本品对 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误服时要催吐,无解毒剂, 送医院治疗。 储存和运输

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环保核查指南-生态环境部

附件 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指南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草甘膦行业污染防治水平,指导草甘膦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工作,制定本核查指南。 一、核查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对草甘膦、双甘膦原药生产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发布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双甘膦)原药生产企业名单公告工作。 二、核查内容 各省级环保部门应根据日常环保监管情况,对企业申请核查当年及上一年度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保治理设施完备性和运行效果进行现场核实: (一)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环评审批及竣工环保验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和环保验收意见中的要求是否逐一得到落实等。 —5—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包括企业是否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各项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3.达标排放情况。包括环保治理工艺技术是否可行,环保设施是否齐全并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运行;企业是否执行了环评报告或环保部门规定的监测计划;是否按有关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废水、废气、噪声等各项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固体废物是否规范收集、贮存(暂存)、转移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委托处置危险废物的,是否依法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是否交由有资质单位利用和处置等。 4.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缴费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是否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是否领取排污许可证,并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由省级环保部门在初审意见中予以说明);是否按规定足额缴纳排污费。 5.实施清洁生产情况。是否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报告;是否通过 评估验收;是否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6—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 统简介 第8章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基于PC总线的板卡与工控机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数字调节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主要外语词汇 Micro-Controller Unit (MCU):微控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说明:带“***”表示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带“**”表示要求理解的内容,带“*”表示要求了解的内容,带“☆”表示难点内容,无任何符号的表示要求自学的内容 ●基于PC总线的板卡与工控机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数字调节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教学课件(POWERPOINT) ●复习思考题 ●基于PC总线的板卡与工控机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数字调节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参考资料 刘川来,胡乃平,计算机控制技术,青岛科技大学讲义

草甘膦工艺简介

一、草甘膦简介 草甘膦是一种性能优良、高效无公害、广谱性的灭生性除草剂,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 二、工艺路线 华英公司草甘膦合成技术是采用由亚氨基二乙腈出发,经亚氨基二乙酸制取双甘膦,最后双甘膦经空气氧化后制成草甘膦原药的工艺路线。各步反应式如下: 1、水解反应 亚氨基二乙腈经碱水解制取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二钠盐经盐酸中和制得亚氨基二乙酸: 2、缩合反应 亚氨基二乙酸与甲醛、亚磷酸在无机酸介质中缩合制取双甘膦:

3、氧化反应 双甘膦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空气氧化制取草甘膦: 三、操作流程 1、水解工段 在亚氨基二乙腈水解反应釜中投入片碱和水,片碱溶化后,在设定温度下连续加入亚氨基二乙腈,开夹套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并保持恒定。投料完成后升温将反应中产生的氨气排出,反应及升温排氨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去氨回收系统。水解反应液由泵打至中和釜再加入计量的盐酸,冷却、结晶,去水解离心机过滤,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滤饼,得白色晶体亚氨基二乙酸,送缩合工段待用。 2、缩合工段: 将缩合母液定量泵入配料釜,再加入计量的亚氨基二乙酸、亚磷酸。将配料釜升温至一定温度并保持,滴加甲醛同时蒸出水。反应结束后将蒸出水放回缩合釜稀释料浆,将反应液转移至冷却釜降温结晶,离心并用水洗涤滤饼,得到的白色晶体双甘膦和缩合母液。双甘膦滤饼送到氧化工段使用,缩合母液循环使用。 3、氧化工段

将双甘膦、水及催化剂加入氧化釜内,升温并保持恒定,通入压缩空气,并保持一定压力,达到反应终点后,冷却卸压,反应物料离心分离,滤液经中和后进入多效蒸发浓缩,滤饼转移至溶解釜中加入溶媒并升温,趁热过滤,分离催化剂,滤液冷却结晶,离心分离,滤饼经闪蒸干燥得草甘膦产品,滤液作为溶媒循环套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DCS系统介绍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第一节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控制设备所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具有实现各种数学运算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1、运算速度快,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容易实现各种控制规律(PID控制、串级控制、复合控制等); 3、将显示、打印、报警、给定参数等功能集中在控制台上,方便运行人员操作与监视; 4、指导运行人员正确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计算机在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采集和处理 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定时采集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经过一次测量仪表发送、统一信号、模/数转换后的过程参数信号,并按预定的要求对它们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最后进行CRT显示、报警、打印或储存。 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实线部分所示。 数据处理的另一种应用形式是操作指导。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寻找出生产过程的最优操作条件和数值,并CRT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或通过打印机打印给操作人员。由操作人员去改变模拟调节器的给定值或直接操纵执行机构,从而把生产过程控制在最佳状态。 操作指导属于计算机开环监控方式。

简图:计算机数据处理与操作指导系统 2、直接数字控制(DDC) 生产过程的被调参数通过模拟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并运算的结果由输出通道去直接控制执行机构,从而把被调参数保持在给定值上。这样的控制方式称为直接数字控制。 简图: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3、监督计算机控制(SPC) 监督计算机控制是指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的信息,按照过程的数学模型,求出生产过程最优运转的操作条件和数值,并直接去改变模拟调节器的给定值,由模拟调节器或DDC控制机实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从而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优化状态。 简图: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

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 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777101.html, 核心提示: 草甘膦(英文通用名称Glyphosate)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除草剂,具有广谱、低毒和无残留的特点。草甘膦主要应用于转基因作物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创制和大面积种植,使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持续增加。为此,2006年底以来,草甘膦价格疯狂上涨,我国草甘膦及上游原材料公司业绩显著提高。 1.我国草甘膦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约有30余家,见表1。 2.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概况 我国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一亚氨基二乙酸(IDA)法(表1)。目前甘氨酸法草甘膦占到国内总产量的70%以上,每吨草甘膦需消耗甘氨酸0.96t,国产甘氨酸80%用于草甘膦生产,市场容量20万t/a左右。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见图1。

国际的主流路线则是氢氰酸-IDA(路线2)。该方法生产简单、环境友好、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世界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孟山都在全球的6套生产装置全部采用IDA路线,年

产量20万t以上。 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路线4)和二乙醇胺-IDA法(路线1),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技术困难尚没有克服。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已在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酸法才占据了国内主流地位。 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如新安股份的氯循环)也有明显进步。但该路线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如工艺路线长(收率不高)、产品含杂质高(提纯步骤多)、副产物和三废多(环保压力大)等。 目前,制约国内HCN路线草甘膦的两个主要瓶颈(高质量的HCN原料和甘氨酸技术壁垒)均已经明显改善,拓展草甘膦市场优势得天独厚。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制HCN 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重庆紫光化工的亚氨基二乙腈纯度达到95%以上,销售价格13500-14000元/t,相比二乙醇胺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发展IDA路线草甘膦具备明显的经济价值。正在重庆筹建5万t/a亚氨基二乙腈,类似路线在其他企业实施也有传闻。由HCN合成IDA 收率较高(文献收率85%-90%),工艺过程适合连续化、大规模生产,三废低、副产物少,也是国际主流的草甘膦生产工艺。而三峡英力则是甘氨酸路线进步的代表。该路线的技术先进性非常明显:流程短,如无需氧化步骤;副产物少;产品质量好。一旦困扰该路线的甘氨酸生产技术得到突破,竞争力也非常突出。这两种天然气HCN路线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行业的角度,这种路线之争对于提高我国草甘膦行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大有好处。不同草甘膦路线的比较见表2。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教程文件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 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1-1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个阶段 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 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 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1-2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

草甘膦工艺介绍

草甘膦项目工艺介绍 一、亚磷酸二甲酯 1、反应原理及流程简图 (1) 主反应 3CH 3OH +PCl 3 (CH 3O )2POH +2HCl +CH 3Cl (2)副反应 PCl 3+3CH 3OH H 3 P O 3+3CH 3Cl (3)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盐酸 配碱釜 亚磷酸二甲酯去草甘膦合成 氯甲烷去回收 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酯化岗位 三氯化磷和甲醇以一定的投料比经预冷器后投入酯化釜在55℃、负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氯甲烷,氯化氢气体(夹带少量甲醇等)经两级冷凝后,过量甲醇等组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继续反应,氯甲烷和氯化氢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酯化反应产物在75℃下经过两级脱酸后,得到亚磷酸二甲酯的粗品(含亚磷酸)。脱酸釜出来的气体经冷凝后,一部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参加反应,其余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 (2)吸收岗位 酯化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氯甲烷气体经高浓盐酸吸收器、浓盐酸吸收器、稀盐酸吸收塔和碱洗塔后,经除雾器、尾气缓冲罐和罗茨风机到氯甲烷回收工段。

(3)蒸馏岗位 在高真空条件下,酯化反应合成的亚磷酸二甲酯粗品经预热后进入蒸馏塔在140℃、-740mmHg下进行真空蒸馏,塔顶产物经两级冷凝后,一部分回流至蒸馏塔,其余进入酯受槽,供草甘膦生产;高沸物(亚磷酸)由再生器排入残液受槽,冷却到室温,亚磷酸包装出售。 (4)氯甲烷回收岗位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副产物氯甲烷,通过水洗、碱洗、干燥(酸洗)、压缩、冷却获得氯甲烷产品。 工艺流程简图 氯甲烷 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氯甲烷尾气(氯甲烷含量为60%)经预洗塔水洗后(预洗)进入碱洗塔与从塔顶加入经碱冷凝器预冷至约-5℃的5-15%的碱液喷淋逆流吸收温度为35℃,以除去混合气中的残余的氯化氢,同时因气体被冷却,进一步脱水,1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通过碱循环泵循环使用,当碱液浓度<5%时更换新碱,浓度小于5%的碱液送至配碱釜。 经过碱洗塔洗涤的混合气,从水洗塔下部进入,与从塔顶喷沸的水接触40℃下进行洗涤,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和甲醇,从塔底出来的洗涤液经过水冷凝器冷却后,水从塔顶喷淋洗涤,循环使用,水由循环水泵打循环。 出水洗塔的气体经除雾器除雾后进入第一干燥塔下部,与从塔顶喷淋的75%-93%的硫酸逆流接触温度为50℃,75%-93%的硫酸来自第二干燥塔塔底,并

草甘膦的介绍及其使用

草甘膦的介绍及其使用 其他名称:镇草宁、农达 (Roundup) 学名:N-( 膦酰基甲基) 甘氨酸,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 剂型:10% 、20% 水剂。 理化性质: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比重为0.5 ,大约在230 ℃左右熔化,并伴随分解。 25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 ,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异丙胺盐完全溶解于水。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对中炭钢、镀锌铁皮( 马口铁) 有腐蚀作用。 包装:( 1 )原药:采用塑料编织袋内衬塑料袋包装,每袋净重25 公斤、600 公斤;( 2 )制剂:200 升塑料桶包装,净重200 公斤;或按照客户要求包装。国内:800g ×15 瓶 致病机理: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丙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而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的种子和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对人、畜低毒,对鱼类、鸟类和天敌安全。 毒性:草甘膦属低毒除草剂,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 为4300 毫克/公斤,兔急性经皮LD50 >5000 毫克/公斤。对兔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和刺激作用。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 应用范围:为非选择性的内吸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和灭生性。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并传导全株,使杂草枯死,在土壤中迅速分解,只能作茎叶处理,对 1 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均有效,如白茅、香附子等。适用于果园、茶园、桑园、林木、农田等作物以用休耕地、田边、道路、铁路等防除 1 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作用特点: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 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使用技术:防除苹果园、桃园、葡萄园、梨园、茶园、桑园和农田休闲地杂草,对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马唐、苍耳、藜、繁缕、猪殃殃等一年生杂草,每亩用10% 草甘膦水剂400 -700 克;对车前草、小飞蓬、鸭跖草、双穗雀稗草,每亩用10% 水剂750 -1000 克;对白茅、芦苇、香附子、水蓼、狗牙根、蛇莓、刺儿菜等,每亩用10% 水剂1200 -2000 克。一般阔叶杂草在萌芽早期或开花期,禾本科在拔节晚期或抽穗早期每亩用药量兑水20 -30 公

计算机监控技术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2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要求? 1-3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有什么不同?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5 按应用领域和设备形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 1-6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输入与输出信号?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场合? 1-7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被控对象,可以选择哪些计算机控制装置(主机)? 1-8 以定位减速和工件加工为例,说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9 什么是实时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10 什么是智能控制?有哪几种形式的智能控制系统?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环节软、硬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传统的测控系统主要由“测控电路”组成,所具备的功能较少,也比较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测控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采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测控系统的主体和核心,替代传统测控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从而成为新一代的微机化测控系统。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功能强及可编程等特点,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测控系统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测控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电路、增加或增强功能、提高测控精度和可靠性,显著增强测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而且可以缩短系统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易于升级换代等。因此,现代测控系统设计,特别是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控系统,目前已很少有不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了。在当今,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微处理器的仪器就不能称为仪器,没有微型计算机的测控系统就更不能称其为现代工业测控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测控系统带来以下一些新特点和新功能: 1)自动清零功能。在每次采样前对传感器的输出值自动清零,从而大大降低因测控系统漂移变化造成的误差。 2)量程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测量值和控制值的大小改变测量范围和控制范围,在保证测量和控制范围的同时提高分辨率。 3)多点快速测控。可对多种不同参数进行快速测量和控制。 4)数字滤波功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抑制各种干扰和脉冲信号。 5)自动修正误差。许多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从

草甘膦除草剂

草甘膦 草甘膦或嘉磷塞(Glyphosate;N-(phosphonomethyl)glycine),其商品名称为年年春(Roundup)或农达、好过春、治草春、日产春、好伯春等,是一种广效型的有机磷除草剂。它是一种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1970年由孟山都公司的化学家约翰·E.弗朗茨在1970年发现,其专利于2000年到期。草甘膦使用时一般将其制成异丙胺盐或钠盐。草甘膦的除草性能优异,极易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导至植物全身,对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都有很高的活性。透过基因改造,可使作物能耐草甘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草甘膦 英文名 Glyphosate CAS登录号 1071-83-6 化学名称 N-(膦酸甲基)甘氨酸 目录 1 化学性质 2 发展历程 3 制取方法 4 基本特点 5 使用方法 6 注意事项 1 化学性质 学名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N-(膦酰基甲基)氨基乙酸,Phosphonomethyl Imino Acetic Acid, 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 CAS:1071-83-6 分子式:(HO)2P(O)CH2NHCH2COOH 分子量:169 2 发展历程 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的,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除草剂的重要品种。草甘膦的水溶性差,难以直接使用,因开发初期技术有限,没能做得出可令出草甘膦可直接溶解于水的农药产品,当时要将草甘膦加工配制成异丙胺盐、钾盐或钠盐等草甘膦盐类才能溶解于水使用,才能做出在农业、林业上可以使用的除草剂产品。在1997年,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制成草甘膦直接溶解于水的产品,成功发明了“混和直溶法”,利用该公司独立开发的植物源助剂(SD、SDP)与草甘膦原药物理混合成粉剂、粒剂,即可溶于水使用。 3 制取方法 1、亚磷酸二烷基酯法 以甘氨酸、亚磷酸二烷基酯、多聚甲醛为原料经加成、缩合、水解制得,产品纯度为95%,总收率为80%,成本较低。 2、氯甲基膦酸法 1)、氯甲基膦酸的制备

《过程控制系统》作业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思考题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绘制其结构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控制器的串接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做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两个控制器有各自独立的测量输入,有一个控制器的给定由外部设定。 2.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了一个副回路,形成双闭环。特点:主控制器输出改变副控制器的设定值,故副回路构成的是随动系统,设定值是变化的。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存在一个副回路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 ①副回路的快速作用,对于进入副回路的干扰快速地克服,减小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②引入副回路,改善了副对象的特性(减小副对象的相位滞后),提高了主回路的响应速度,提高了干扰的抑制能力; ③副回路可以按照主回路的要求对副变量进行精确控制; ④串级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4.串级控制系统在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中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①将主要干扰包括在副回路; ②副回路尽量包含多的干扰; ③为保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长; ④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将具有非线性时变部分包含于副对象中; ⑤需要对流量实现精确的跟踪时,将流量选为副对象。 5.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可用在哪些场合? *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过程 *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 * 应用于非线性过程 6.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绘制前馈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 前馈: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动作“及时” ; ?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 定; ?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62%草甘膦异丙胺盐合成工艺优化小试研究

62%草甘膦异丙胺盐合成工艺优化小试研究 李延博,方建明,沈 洁,刘凤羽 (广州创特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55) 摘 要:通过强化反应过程中异丙胺的分散,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提高了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过程中冷却水和蒸汽的使用量,提高了装置利用率。 关键词:异丙胺;草甘膦异丙胺盐;优化 中图分类号:T 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039—01 草甘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光谱灭生性除草剂,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丰富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草甘膦的需求量将继续扩大[1] 。草甘膦异丙胺盐除有一般草甘膦具备的内吸传导型、光谱、灭生性等特性外,还具有除草药效好,水溶性更高的特点。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是目前市 场上的主导品种,全球销售超过几十万吨[2] 。 当前国内的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生产厂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装置利用率低、单釜产能小、能耗高、劳动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国内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厂家的生产过程分析,发现配置过程效率低、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装置的异丙胺分散较差,从而影响异丙胺的加入速度,在异丙胺加入速度加快后来不及反应的异丙胺挥发,造成操作环境差,现场有异丙胺的刺鼻气味,同时造成异丙胺消耗量过高。为了克服异丙胺挥发的问题,在异丙胺加入过程中需要通冷却水,而在草甘膦和异丙胺反应结束后为了保证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稳定性,还要用蒸汽把物料升温到90℃,这种先冷却再加热的方式造成能耗较高,且反应速率较慢。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采取强化传质的方式,加快异丙胺的加入速度,同时利用反应过程放出的热量对物料进行加热,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装置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改善了操作环境,为反应装置的放大奠定了基础。1 实验部分1.1 实验装置 实验用的反应器为玻璃材质的四口烧瓶,四个口分别为搅拌器入口,冷凝管接口、进料口和温度计接口,烧瓶外部采用棉花保温。1.2 反应物质量计算 草甘膦与异丙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假设反应后6%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质量为 100g,则草甘膦异丙胺盐的质量为62g 。反应过程中为了保证草甘膦完全反应,异丙胺要适当过量,异丙胺与草甘膦的摩尔比为:1。 草甘膦的质量=62g 228g/mol ×169g/mol ÷0.95 =48.4g 异丙胺的质量= 62g 228g/mol ×1.2×59g/mol ÷ 0.99=19.8g 水的质量=100-48.4-19.8=31.8g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得到100g62%草甘膦异丙胺盐所需的草甘膦、异丙胺和水的质量分别为48.4g 、19.8g 、31.8g 。1.3 实验过程 先搭建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电机、搅拌器、四口烧瓶和冷凝管由铁架台固定,冷凝管的目的是冷凝挥发的异丙胺,从加料口加入一定量的水,调节温度计的高度,直至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液面下,然后固定。打开搅拌器,草甘膦由加料口加入,调节搅拌器的转速至草甘膦与水能够充分混合,然后将异丙胺由加料口用滴液漏斗加入,可以通过滴液漏斗下面的旋塞控制异丙胺的加入速度。 39  2012年第14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55 作者简介李延博(—),男,工学硕士。 2:2012-0-2: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