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循环系统演示教学

第10章循环系统演示教学
第10章循环系统演示教学

第10章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 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征哪项错误?E

A 内皮细胞是连续的

B 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

C 相邻细胞间有10-20nm的间隙

D 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封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

2. 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B

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B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基膜薄而连续

D胞质内含吞饮小泡E内皮外周细胞少

3. 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E

A腔大壁薄B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

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4. 心传导系统是 E

A 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B副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C 肽能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D 躯体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E 特殊的心肌纤维

5.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D

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肌肉E胃肠粘膜

6. 下列哪个器官无血窦? A

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肾上腺 E骨髓

7. 在整个循环管道的管壁内恒定存在的结构是 E

A 内弹性膜

B 成纤维细胞

C 平滑肌细胞

D 内皮和基膜

E 内皮

8. 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 E

A 肺

B 结缔组织

C 肌组织

D 中枢神经

E 胰岛

8. 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 C

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

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

C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

D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

E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间排列,附着于基膜上。

9. 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B

A 心肌

B 肝血窦

C 胃肠粘膜

D 脾血窦E肾血管球

10. 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 B

A 骨骼肌

B 软骨组织

C 平滑肌

D 肌腱

E 韧带

11. 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是 B

A 平滑肌

B 心肌

C 硬脑膜

D 肌腱

E 骨组织

12.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B

A内皮、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

13. 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错误?C

A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B横断面常呈波浪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

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

14. 中动脉的内膜组成依次为A

A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B内皮、内膜下层、内弹性膜

C内皮、内弹性膜、内膜下层D内皮、内皮下层、内膜下层

E内皮、基膜、内皮下层

15. 关于中动脉中膜的组成成分哪项错误?B

A平滑肌B成纤维细胞C胶原纤维D弹性纤维E基质

16. 关于大动脉的结构特征哪项错误?A

A外膜厚,外弹性膜明显B内皮下层含平滑肌细胞

C中膜由大量弹性膜和一些平滑肌组成D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明显

E外膜中有小血管

17. 引起心脏收缩的起搏细胞是C

A移行细胞B神经节细胞CP细胞D束细胞E外膜细胞

18. 关于心外膜哪项错误?E

A被覆在心脏外面B常含脂肪组织C为浆膜

D含血管和神经E是心包壁层

20. 大动脉中膜内的胶原纤维来自 D

A外膜渗入B间充质细胞C血浆D平滑肌细胞E以上都不对

21. 循环管道的三层结构中,变化最大的是 D

A内皮 B 内皮和基膜C内皮下层D中膜和外膜E基膜

22. 关于窦房结哪项错误?B

A 是心脏的起搏点B主要由移行细胞构成C位于心外膜深面

D毛细血管丰富E属于心传导系统

23. 关于浦肯野纤维哪项错误? C

A 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B 位于心室壁的心内膜下层

C 比心肌细胞细而长

循环系统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型单选题 1、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发热 B、心悸 C、呼吸困难 D、水肿 E、晕厥 答案:A 2、心源性呼吸困难病人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是 A、低效性呼吸型态 B、体液过多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活动无耐力 E、气体交换受损 答案:E 3、长期卧床的心源性水肿病人其水肿最早、最明显的部位在 A、眼睑 B、心前区 C、腰骶部 D、足踝部 E、颜面部 答案:C 4、严重心悸病人休息卧床时应避免取 A、高枕卧位 B、仰卧位 C、左侧卧位 D、半卧位 E、右侧卧位 答案:C 5、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病因是 A、肺心病 B、高血压病 C、风心病 D、冠心病 E、心肌炎 答案:D 6、心源性晕厥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 A、头晕 B、眩晕 C、休克 D、黑矇 E、短暂意识丧失 答案:E 7、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是 A、利尿剂 B、血管扩剂 C、洋地黄 D、β受体激动剂 E、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 答案:A 8、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 A、呼吸道感染 B、心律失常 C、身心过劳 D、血容量过多 E、不恰当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等 答案:A 9、左心衰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 A、咳嗽、咳痰、咯血 B、呼吸困难 C、乏力、头晕、心悸 D、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E、心脏增大 答案:B 10、右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 A、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B、水肿、尿少 C、乏力、头晕、心悸 D、呼吸困难 E、咳嗽、咯血 答案:A 11、能反映左心功能状况的心导管检查是 A、PCWP B、CO C、CI D、CVP E、血氧含量 答案:A 12、能反映右心功能状况的心导管检查是 A、PCWP B、CO C、CI D、CVP E、血氧含量 答案:D 13、不符合心力衰竭膳食原则的一项是

第十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 、( ) 、( ) 和( ) ;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 ) 。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组成。 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 )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 。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 ) 膜和( ) 膜较薄,( )膜较厚,有些静脉管腔内还可见( ) ,其作用是( ) 。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 ) ,呈( )分布,故又称( )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 ) ,中膜有40~70层( ) ,故又称( )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 ,管腔( ) ,形状( ) ,三层分界( ) 。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二)、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基膜有无及厚薄 E.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结缔组织 D.心肌

核燃料循环系统

第20卷 第3期核科学与工程Vo1.20 No.3  2000年 9月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 2000 核燃料循环系统3 刘远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 1 前 言 在“核燃料立足于国内”的方针指引下,“九五”计划期间我国核燃料工业与我国核电同步建设、配套发展,“十五”计划期间核燃料系统也必将与我国核电配套发展。在“十五”计划期间的配套建设中,我们将继续走引进与国产化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追求规模效益,把我国核燃料系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核设施退役这些领域中还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还有待于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 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所属民用领域简介 氟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 后处理退役、三废处置 3 各领域简介 311 氟化转化 (1)原理 氟化转化是将氧化铀经过氢氟化反应生成四氟化铀,然后经氟化反应转变为六氟化铀的过程。 (2)六氟化铀的用处 1909年德国化学家发现了六氟化铀。由于六氟化铀易于升华以及天然氟只有19F的单一同位素,这使六氟化铀成为同位素分离工厂惟一的工作介质。 312 铀浓缩 提高铀同位素混合物中235U的丰度的过程称为铀浓缩。主要工业铀浓缩方法为扩散法 收稿日期:199928220 作者简介:刘远松,1982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1989年获铀同位素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副总工程师。 3本文对原报告做了删节。 252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心壁的组 织结构,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 分布和功能;熟悉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 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微循环的定义和 基本组成成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瓣膜的功能意义及静脉壁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和;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 还包括。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 组成。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 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 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膜 和膜较薄,膜较厚,有些静 脉管腔内还可见,其作用 是。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呈 分布,故又称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中膜有 40~70层,故又称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管腔,形状,三层分 界。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 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 (二) 、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 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 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 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 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 基膜有无及厚薄 E. 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 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 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 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 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 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 结缔组织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以反应堆为中心循环使用。 (一)铀的开采、冶炼、精制及转化:铀是比较分散的元素。世界上重要的产铀国家有:加拿大、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刚果、尼日利亚等。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及中南地区都蕴藏有铀。但是可提供一定铀产量的铀矿石的含铀量的品位较低(10-4~10-2),掘出的含铀矿石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富集,才能得到可作粗加工的原料。过去开采铀矿石都采用传统的掘进方式(耗能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还有运输、尾矿等问题)。近来根据铀矿石性质的多样性,又开发了地表堆浸、井下堆浸以及原地浸取等方式。 我国的铀矿石属低品位等级,一般在千分之一含量就要开采,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80年代以来就积极开发堆浸、地浸技术,现已投产。例如地表堆浸,处理品位为8×10-4的沙岩矿,成本降低 40%。原地浸取工程也已经开工。原地浸取采矿的优点是:成本低(投资只有掘进的1/2)、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省去了磨碎、运输等工序,可节约能源 60%)、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数十倍,工人进行流体物操作,劳动条件大为改善)、矿山建设周期短、可以充分利用低品位铀资源。因此受到重视而被称为铀矿冶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浸取液经过离子交换、萃取以富集铀,再经过酸性条件下沉淀(与硷金属及碱土金属分离)和碱性条件下溶解(与过渡元素分离)以进一步净化铀,最后得到铀的精炼物。将此精炼物进一步纯化,并将铀转化成低沸点的UF6(升华温度:1大气压下56℃;0.13大气压下25℃),即可用作浓缩235U同位素的原料。 (二)235U同位素的浓缩:235U是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变核素。不同设计的反应堆需要不同浓缩度的铀(如:压水堆——当前核电站应用最多的堆型——需要2~3%;游泳池堆需要10%;快堆需要25%;高通量材料试验堆需要90%)。而核弹则需要更高的浓缩度。因此生产浓缩铀是核工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在质量上有所差别。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实现同位素的浓缩/分离。核素越重,质量差别越小(如:氢、氘相差一倍;而235U、238U。则相差~1%)。可见实现235U同位素的浓缩,技术上的难度很大。 利用因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速度效应或离心力效应可以分离同位素,并已达到工业化的程度。它们分别是气体扩散法和气体离心法,此外空气动力法也有了中间工厂。 ①气体扩散法:这是已实现工业应用多年(1946~)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其原理是:不同分子量的气体混合物在热运动平衡时,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因而速度不同。由 M1V12=M2V22可得:

第10章循环系统

第10 章循环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征哪项错误?E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C相邻细胞间有10-2Onm的间隙D 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圭寸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 2?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E 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E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基膜薄而连续 D胞质内含吞饮小泡E内皮外周细胞少 3?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E A腔大壁薄E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 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4.心传导系统是E A 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B 副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C肽能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D躯体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E 特殊的心肌纤维 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D 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肌肉E胃肠粘膜 6.下列哪个器官无血窦?A 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肾上腺E骨髓 7.在整个循环管道的管壁内恒定存在的结构是 E A内弹性膜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内皮和基膜E内皮8?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E

A肺B结缔组织C肌组织D中枢神经E胰岛 8.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C 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 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 C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 D 1?3 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 E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间排列,附着于基膜上。 9.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B A心肌B肝血窦C胃肠粘膜D脾血窦E肾血管球 10.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B A 骨骼肌 B 软骨组织 C 平滑肌 D 肌腱 E 韧带 11.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是B A平滑肌B心肌C硬脑膜D肌腱E骨组织 1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E A内皮、中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 13.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错误?C A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E横断面常呈波浪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 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 14?中动脉的内膜组成依次为A A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E内皮、内膜下层、内弹性膜

最新核燃料循环答案整理

核燃料循环复习资料 1-2 核燃料后处理的任务及其产品形式是什么? 后处理厂的产品形式,取决于乏燃料中易裂变核素的种类和数量、还取决于产品的用途。钚是后处理厂最主要的产品。 1-3 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特点(书P12)

1-4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给你什么启发?(P14) 1-5 简述轻水堆铀燃料循环的主要工艺流程

2-3 理解并会应用描述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效果的三个概念:分配系数、分离系数、净化系数。(会计算) ● 分配系数α:某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达到萃取平衡时,它在有机相和水相中浓度的 比值。 a C C O =α O C ——某物质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 a C ——某物质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 分配系数越大,平衡时,该物质进入有机相的量越多,而在水相中的量越少。 ● 分离系数β——铀钚彼此间的分离效果 铀中去钚的分离系数βPu/U : 钚中去铀的分离系数βU/Pu : ● 净化系数DF ——用于表示铀、钚中对裂片元素的去除程度。

2-4 理解、记忆影响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的因素 答:影响TBP 萃取铀的因素:水相中UO2(NO3)2浓度;有机相铀饱和度;硝酸浓度;TBP 浓度;共存的络合剂;温度 影响TBP 萃取钚的因素:硝酸浓度;TBP 中的铀饱和度;TBP 浓度;温度;TBP 降解产物的影响 2-5 磷酸三丁酯对裂变元素的萃取性能。P52 2-6 有机溶剂的降解产物及其对萃取工艺的影响(PPT) 降解产物:磷酸二丁酯、磷酸一丁酯、磷酸、其它。磷酸二丁酯产额最高。 降解产物对萃取工艺的影响: 1)形成DBP·TBP萃取络合物,增大有机相粘度。 2)钚的萃取物很难反萃,降低了钚回收率。 3)增加界面乳化,增加分离难度。 3-1简述不同类型反应堆乏燃料元件对后处理工艺的影响(轻水堆+快中子堆,见P70)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修改(含答案)

01 病例摘要: 女性,68岁,间断性头晕10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 患者10年前因经常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增高:160/100mmHg,此后感头晕时测血压多在160~170/100~105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0号。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偶有四肢乏力,无发作性头痛和呕吐,二便正常。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每天1包,少量饮酒,父54岁时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 查体:T36.5℃,P89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齐,心尖部2/6级BSM,A2亢进,A2>P2,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Hb138g/L,WBC6.8×109/L,PlT160×109/L,尿常规:蛋白(+)、尿糖(-);血肌酐88μmol/L,BUN7mmol/L,血K+5.0mmol/L,空腹血糖5.6mmol/L,总胆固醇6.1mmol/L。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印象是: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扩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高胆固醇血症。其诊断依据是: (1)高血压病2级:BP160/100mmHg。 (2)极高危:○1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病家族史)。○2心脏靶器官损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2/6级BSM,尿常规:蛋白(+)。○3并发症,心衰的临床表现:劳力性胸闷气短,双肺底湿性罗音。 (3)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1mmol/L。 2.鉴别诊断 (1)肾性高血压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冠心病 (4)瓣膜病 3.进一步检查 (1)心电图 (2)超声心动图 (3)心脏X线检查、眼底检查 (4)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 (5)腹部B超或CT 4.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盐、减体重、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1降血压药物治疗:长期维持用药。○2控制心衰: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3降脂治疗。

10.2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步测试 -(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10.2人体内的血液循环 一、单选题 1. 在血液循环系统的各结构中,没有瓣膜的是() A. 心室与动脉之间 B. 心房与心室之间 C. 动脉 D. 四肢的大静脉 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四种血管相通,下列将这种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A. 左心室与肺动脉连接 B.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接 C. 右心室连接上腔静脉 D. 右心房连接肺静脉 3.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 A. 16次 B. 18次 C. 75次 D. 120次 4.下列血管中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上腔静脉 D. 下腔静脉 5.下图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断,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6.肺炎病人上肢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要到达患处,至少需要几次经过心脏() A. 1 B. 2 C. 3 D. 4 7.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请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 ①②③三条血管各属于() A. 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B. 小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C. 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 D. 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8.如图示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9.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 A. 鼻腔黏膜毛细血管 B. 消化道壁毛细血管 C. 肺泡壁毛细血管 D. 组织间毛细血管 10.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血液向离心方向运输 B. 管壁厚、弹性大 C. 四肢动脉里有许多动脉瓣 D. 管内血流速度快 11.管壁最厚的血管是()

《老年医学》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大纲

第二篇老年常见系统疾病 第7章循环系统疾病(3学时) 第一节老年人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要求: 1掌握老年人循环系统解剖学特征。 2、掌握老年人循环系统生理变化。 教学重点 1解剖学特征。 2、心脏老化生理变化。。 3、老年人血管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 1、解剖学特征:心肌、心包、心内膜、瓣膜变化、传导组织、血管变化。 2、心脏老化生理变化:心脏顺应性降低、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排出量的变化、心瓣膜功能改变、窦房结功能减退。 3、老年人血管生理变化:血压及其调节的变化、中心静脉压调节的变化、冠脉循环的增龄性变化。 第2节老年人心力衰竭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流行病特点。 2、了解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病生特点、病因、诱因。 3、掌握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类、

分级、分期。 4、掌握心力衰竭治疗。 教学重点: 1 、重点讲常见诱因。 2、重点讲临床表现、体征、鉴别诊断。心功能评估方法。 4、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缺血、药物。 2、临床表现、体征,左心衰、右心衰不一样。 3、如何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4、心功能评估:心功能分级、分期(ABCD期)、6分钟步行实验 5、药物治疗:利尿剂、ACE B阻断剂、洋地黄、其他治疗方法。 第3节老年人高血压 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年人高血压发生机制。 2、了解临床表现。 3、掌握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危险分层。 4、掌握高血压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教学重点: 1、教学难点是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危险分层。 2、重点是高血压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 1、WH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诊断标准:①年龄》6o岁;②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和(或)舒张压》9 0 mmHg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④ 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2、分级方法: 3、控制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老年人收缩压的目标是 150mmHg鉴于DBP过低有害,])BP 应保持在60~65rnmHg以上。 4、药物治疗原则: 5、种类及选择就联合应用:利尿剂、CCB ARB BB ACE S复方制剂。 第4节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 2.熟悉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分型。 教学重点 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 教学内容 1.老年心绞痛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老年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心肌酶谱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概念。 第五节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教学目标

核能与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动向 孔二峰

核能与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动向孔二峰 摘要:从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核燃料循环方式的特点,指出了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并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快堆燃料闭式循环是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核裂变能;热堆燃料循环;快堆燃料循环;可持续发展 1核燃料循环是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核燃料循环(本文指铀燃料循环)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之前的工业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前段;核燃料从反应堆卸出后的各种处理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后段。如果将后处理回收的核燃料在热中子堆(热堆)或在快中子堆(快堆)中循环,称为“闭式燃料”循环。如果乏燃料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处置,则称为“一次通过”循环。 应该说,“一次通过”循环是最简单的核燃料循环方案。但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①铀资源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地球上已知常规铀资源(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的铀储量为4.59×106t。按目前全世界核电站的燃料使用规模((6~7)×104t/a),这些铀资源仅能使用60~70a。当然,随着勘探技术的改进,今后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经济可开采的铀资源,但其总量毕竟有限。“一次通过”循环方式的铀资源利用率低于1%,而作为废物处置的乏燃料中仅有3%~4%为高放废物(裂变产物(FP)及次锕系核素(MA)),96%~97%为可利用的U和Pu,将乏燃料中大量的资源与少量的废物一起直接处置,将不仅大大增加废物处置体积,还将浪费宝贵资源。②环境安全问题。由于乏燃料中包含了所有的放射性核素,要在处置过程中衰变到低于天然铀矿的放射性水平,需要10万年以上。所以,“一次通过”方式对环境安全的长期威胁极大,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先进核燃料循环是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核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两大主要问题,即铀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核废物的最少化。目前国际上已达到商用水平的热堆燃料循环可部分地实现分离Pu和U的再循环,从而适度地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核废物体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的“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是对现有核能生产及其燃料循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是现有的热堆燃料循环与将来的快堆或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DrivenSystem,ADS)燃料循环的结合。随着快堆和ADS燃料循环的逐步引入,今后的先进后处理技术将能够处理热堆和快堆-ADS乏燃料,实现U,Pu和MA 的闭式循环,从而在充分利用铀资源的同时,实现核废物体积和毒性的最少化。 2闭式燃料循环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1核燃料循环概念 核能系统的核燃料循环(本文指铀/钚燃料循环)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它以反应堆为界分为前、后两段。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之前的工业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前段,它包括铀矿勘查开采、矿石加工冶炼、铀浓缩和燃料组件加工制造;核燃料从反应堆卸出后的各种处理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后段,它包括乏燃料中间储存、乏燃料后处理、回收燃料(Pu和U)再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最终处置。回收燃料可以在热中子堆(热堆)中循环,也可以在快中子堆(快堆)中循环,统称核燃料闭式循环。如果乏燃料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处置,则称为一次通过循环。众所周知,热堆核燃料一次通过循环的铀资源利用率低于1%;热堆核燃料闭合循环可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02~03倍;快堆核燃料闭合循环可使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结构特征哪项错误?E 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C相邻细胞间有10-20nm的间隙D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封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 2.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B 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B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基膜薄而连续 D胞质内含吞饮小泡E内皮外周细胞少 3.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E A腔大壁薄B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 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 4.心传导系统是E A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B副交感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C肽能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D躯体神经纤维在心内的分支 E特殊的心肌纤维 5.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D 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肌肉E胃肠粘膜 6.下列哪个器官无血窦?A 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肾上腺E骨髓 7.在整个循环管道的管壁内恒定存在的结构是E

A内弹性膜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内皮和基膜E内皮8.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E A肺B结缔组织C肌组织D中枢神经E胰岛 8.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C 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 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 C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 D 1~3个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 E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间排列,附着于基膜上。 9.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B A心肌B肝血窦C胃肠粘膜D脾血窦E肾血管球 10.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B A骨骼肌B软骨组织C平滑肌D肌腱E韧带 11.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是B A平滑肌B心肌C硬脑膜D肌腱E骨组织 1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B A内皮、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 13.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错误?C A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B横断面常呈波浪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 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A:对 B:错 答案: 对 2、循环系统、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不同学科对一个系统的不同侧重的描述。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有关下肢浅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 B:大隐静脉行经内踝的前方 C: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 D: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答案: 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2、不属于肝门静脉属支的是 A:肝静脉 B:胃左静脉 C:脾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

答案: 肝静脉 3、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的上肢浅静脉是 A:头静脉 B:贵要静脉 C:肘正中静脉 D:肱静脉 答案: 头静脉 4、关于中动脉哪项是错误的? A:内弹性膜不明显 B:中膜无弹性膜 C:管径约为1~10mm D:可调节到各器官的血流量 E:又称肌性动脉 答案: 内弹性膜不明显 5、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 A: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B: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真毛细血管 C: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D:连续毛细血管,血窦和真毛细血管 E:窦状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答案: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6、下列各项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HDL B:LDL C:VLDL D:TG 答案: LDL 7、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的? A:肺动脉 B:主动脉 C:冠状动脉 D:脑动脉 答案: 肺动脉 8、颅脑动脉粥样硬化不会直接导致 A:脑供血不足 B:脑栓塞 C:脑萎缩 D:血管性痴呆 E:脑水肿 答案: 脑水肿 9、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 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 C:胸主动脉病变最严重

人体解剖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7.1.1.1 心血管系统 (1)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2)功能 1.运输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等; 2.运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进行血液防御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4.运送激素等活性物质,以实现体液调节;

7.1.1.2 淋巴系统 (1)组成 淋巴管道: 分布于全身各处,内有淋巴(液)无色透明的淋巴液。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腭扁桃体等。 淋巴组织: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如消化管粘膜内的 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内的 淋巴细胞及其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和浆细胞。 (2)功能 1. 淋巴管道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管道,协助静脉回流组织液; 2.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等功能。

血液循环 1、定义: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2 、组成:体循环(大循环)、肺循环(小循环)7.1.2 血液循环的路径

7.1.2 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 (1)概念: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再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2)特点: 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 病例2胸闷、气短、浮肿 病例3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双下肢浮肿 病例4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病例5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病例6发作性胸痛、胸闷 病例1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 于××,男性,48岁。 主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2年,加重20天伴晕厥1次。 现病史患者2年前于快速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后约3~5分钟左右疼痛逐渐缓解。此后每于快速步行、工作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时均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或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20天前工作劳累时再次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大汗,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被迫休息约20余分钟后症状缓解。此后发作次数较前频繁。10天前患者于上班途中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小便失禁,具体持续时间不详,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醒后自觉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

无夜间憋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达145/110mmHg,曾规律服用珍菊降压片1片/次,每日3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近1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30/80mmHg左右。“腔隙性脑梗塞”病史8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个月(具体治疗不详)。否认肝炎、结核、肾病病史,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T 36.8℃;Bp:右上肢125/70mmHg,左上肢120/70mmHg,右下肢130/75mmHg,左下肢130/80mmHg。R 18次/分;P 76次/分。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无扩大,心左界最远点位于左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心率76次/分,节律规则,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问题1该患者应该首先做哪些检查? 解说 ①心电图V1~V4导联呈QS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2mv,T 波倒臵。 ②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0.28ng/ml,CK-MB2.4ng/ml,肌红蛋白 56ng/ml。血常规:WBC10.5×109/L。 问题2根据目前的临床资料能否明确诊断? 解说能明确诊断。从病史上看,患者胸痛的诱因、性质、部位、范围、持续时间以及缓解因素等特点均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变特

MIT报告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执行总结部分译文

M I T报告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执行总结部分译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概要报告) —MIT跨学科研究报告 麻省理工学院 2010-09-16 引言与致谢 2003年,MIT发表了多学科研究报告《核电的未来》。其论点是,核能是一个低碳世界上的重要市场选项。至少今后的几十年内,降低电力生产之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排放的现实选项只有四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化石燃料电厂由煤炭转向天然气或过渡到捕俘与永久扣押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排放以及核电。该报告的观点是,所有的四个选项都是比要的,从碳排放排放全面管理战略中排除四者中的任何选项都是错误的。该报告检查了发展核电的各种障碍,提出了促进核电成为市场选项的一系列建议。 报告发表以来美国和全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2009年发表了《对2003年<未来的核电>的更新》报告。对气候变化的担心急剧上升,许多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采取了各种限制,而且美国也期望在未来某时对二氧化碳大气排放采取限制。今天核能提供着美国~70%的“零”碳排放电力,是电力部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候选者。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有所影响,美国和全世界核电增长的预测值依然大幅度上升。在美国,发布了各种各样的建造新反应堆的意向公告,27台机组提出许可证申请,8台提出联邦贷款保证申请,还有几个厂址在做前期准备。然而直到2010年年中,美国尚未颁发新建工程建造许可证。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新机组建造已在加速。此外,韩国通过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签署建造四座反应堆协议,成为了全球传统核电供应商的一员。 核燃料循环也有重大进展。在美国,燃料循环政策仍处于混乱状态。布什政府发起了各种规划,目标是商业回收再循环乏核燃料(SNF)中的易裂变材料制造新燃料组件,但没有得到国会的支持。美国能源部(DOE)花费多年评价并提出许可证申请,要在尤卡山(YM)建造乏燃料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但是现在奥巴马政府请求撤回许可证申请。在海外,日本开始运行商业核燃料后处理厂。芬兰和瑞典获得公众赞同,选定了处置乏燃料的地质处置场厂址。 因为境况的重大变化,我们承担的《核燃料循环的未来》研究更明确集中于对扩大美国核电规划可采用的关键技术选择和这些选择的近期政策涵义。 我们感谢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以及爱达荷国家实验室、阿海法、通用电气-日立、西屋、能源方案和核保险公司慷慨的资金支持。 执行总结 研究背景 2003年MIT发表了多学科研究报告《核电的未来》。其根本动机在于核电是目前提供美国约7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题训练卷 人体的循环系统解析版

《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将以下1~ 10题的答案序号填写在表格中)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在实验课上老师指导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如图是小川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毛细血管中呈单行通过的是d B.若A型血患者输人B型血,则出现凝集现象的是c C.某同学a细胞迅速增多的原因是体内有炎症 D.图中a、d细胞无细胞核,c有细胞核 2.如图所示,加入抗凝剂的新鲜人血会出现分层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血液是由①和②两部分组成的,②表示的是血浆 B.①表示的血液成分中含有水、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和无机盐 C.在血液中,③表示的细胞数量最多,这种细胞有免疫作用 D.④表示的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这种细胞能运输氧气 3.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测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

的美膜叫静脉瓣。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人体静脉瓣活动示意图 B.该图所示结构多存在于人体四肢静脉内表面 C.该图所示结构的作用是控制血流速度 D.该图所示结构老化,易引起静脉曲张 图,实验材料的处理“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乙为.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4. 丙为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管⑤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 B.用③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鰓盖及躯干部是为了避免其乱跳 C.要使物像更清晰,用左眼注视①,同时转动②使镜简缓缓下降 D.若将血管⑥的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则培养叫应向左上方移动 5.给病人输液时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①动脉 B.③静脉 C.②毛细血管 D.①静脉

核燃料循环系统临界事故源项计算程序GETAC-2.0开发

第32卷第3期2018年6月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UniversityofSouth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Vol 32No 3Jun 2018收稿日期:2018-03-1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先进乏燃料贮存技术研究(2015ZX06004002) 作者简介:朱庆福(197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反应堆物理与临界安全方面的研究.E ̄mail:qfzhu@ciae.ac.cnDOI:10 19431/j cnki 1673-0062 2018 03 001 核燃料循环系统临界事故源项计算程序GETAC ̄2.0开发 朱庆福?张一驰?夏兆东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 摘一要:针对核燃料循环系统中不同物理形态的核燃料?建立相应的中子动力学 热 工水力耦合模型?开发了用于固体二溶液二粉末二核燃料系统临界事故源项计算的程序GETAC ̄2.0.利用国际上公开的基准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程序对功率(裂变率)峰值的计算结果与基准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2%以内?验证了GETAC ̄2.0程 序的准确性. 关键词:核燃料系统?源项计算?GETAC ̄2.0 中图分类号:TL36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062(2018)03-0001-07 DevelopmentofSourceTermCalculationCodeGETAC ̄2.0forCriticalityAccidentsinNuclearCycleSystem ZHUQingfu?ZHANGChi?XIAZhaodong(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Beijing102413?China) Abstract:Basedonindividualneutronic ̄kineticsandthermal ̄hydraulicscouplingmodelof nuclearfuelwithdifferentphysicalforms?GETAC ̄2.0codewasdevelopedforsourcetermcalculationofsolid?solutionandpowderfuelinthenuclearfuelcyclesystemwhencritical ̄ ityaccidentshappened.Therelativeerrorofthepeakpower(fissionrate)calculatedbyGETAC ̄2.0codeis12%comparedwiththebenchmarkexperimentaldata?whichverifies theaccuracyofthecode.keywords:thenuclearfuelcyclesystem?sourcetermcalculation?GETAC ̄2.00一引一言在核燃料循环的主工艺中?核燃料根据物理形态的差别可以分为固体二溶液和粉末.在发生临 界事故时?不同物理形态的核燃料系统的功率响 应各有差异?而热工性质的差别引起的反应性反 馈机制的差异是不同状态核燃料系统功率响应不 同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不同形态的核燃料系统

第9章 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蒲肯野纤维位于 A.心室的内皮下层 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 D.心肌层深部 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 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 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神经胶质细胞 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 A.内膜 B.中膜 C.内皮下层 D.内弹性膜 E.外膜 4、弹性动脉是指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 E.以上均不是 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 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 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 E.弹性纤维多 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 A.内膜、中膜和外膜 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 C.内皮和基膜 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 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 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肌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 D.胃肠粘膜 E.肝 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 A.微动脉内皮外 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C.微静脉内皮外 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 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 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胶原蛋白 B.弹性蛋白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角质素 E.肝素 10、心脏窦房结位于 A.左心房心外膜 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 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 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 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 A.内皮 B.内弹性膜 C.外弹性膜 D.平滑肌 E.间皮 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 A.内弹性膜发达 B.内弹性膜明显 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 D.中膜平滑肌发达 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 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A.肾 B.肺 C.肝 D.内分泌腺 E.肌腱 二、判断题 1、分布在心脏腔面和外表面的上皮均为单层扁平上皮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属心肌细胞 3、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

生理学第七章+循环系统习题

第七章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 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 3、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和的最高值。 4、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 5、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6、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密切相关,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作为评定的生理指标。 7、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 8、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必要条件是、。 (二)单选题 1、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 A、窦房结; B、房室结; C、希氏束; D、浦肯野氏纤维。 2、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A、小静脉; B、小动脉; C、大静脉; D、微血管 3、下列有关心输出量正确的是() 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 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 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 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量。 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要延续到() A、心室舒张早期; B、舒张晚期; C、收缩期开始; D、整个收缩期。 5、脉压是指()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 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 6、下列血管中,血压最低的是() A、大静脉; B、小动脉; C、微动脉; D、微静脉。 7、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A、50~70次/分; B、60~80次/分; C、70~100次/分; D、60~100次/分。 8、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 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D、心率加快,血压稳定。 7、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8、减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 A、降低血压; B、加强心交感中枢的活动; C、加强心迷走中枢的活动; D、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三)名词解释 1、自动节律性 2、心动周期 3、减压反射 4、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