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序及附表

25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序及附表
25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序及附表

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 日期: 第一部分 索引号: ZY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审计目标 A 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存在的。 B 所有应当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均已记录。 C 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D 递延所得税资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E 递延所得税资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 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程序 D D D AB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 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税率是否根据税 法的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4.识别被审计单位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项 目及金额,以及对当期经营损失以及未来期间的影响。 5.检查是否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ADC 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并检查提供证据是否充分。 6.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记录,及可抵扣暂时性差额的 形成原因,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预计转销 期是否适当,并特别关注下列事项: (1)检查是否存在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因资产或负债的初 始确认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予以确认,而被审计单位 予以确认的情况: 略 索引号 ZY2 略 略 略 略 存 在 √ √ √ √ √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 计价 完整性 和义务 和分摊 列 报
ABD

审计 程序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 抵扣亏损) 。 (2)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子公司、 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是否确认相应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 额。
索引号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7.重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8.重新计算无形资产摊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9.重新计算本期提取各类减值准备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重新计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1.重新计算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检查 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2.重新计算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检查其会计处 理是否正确。 13.重新计算可用于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 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4.重新计算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5.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 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检查是否减记递延所 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16.检查预期收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期间的税率发生变动时, 被审 计单位是否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算,对其影响数的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1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18.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 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1)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亏损的
ZY3 ZY3 ZY3 ZY3 ZY3 ZY3 ZY3 ZY3 略
D

DE
略 略
E

审计 程序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2)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 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的金额,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索引号

第二部分
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 计价 完整性 和义务 和分摊


存 在
列 报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注 1) 从控制测试获取的保证程度(注 2)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 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注 3) 1. 2. 3. 4. 5. 6. 7. 8. 9. 10. …… 索引号 执行人
注: 1.结果取自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2.结果取自该项目所属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3.在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与财务报表认定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表示。

递延所得税资产审定表
被审计单位: 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 日期: 项目名称 期末 未审数 索引号: ZY1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账项调整 重分类调整 期末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审定数 上期末 审定数 索引号
审计结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
被审计单位: 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 编制: 日期: 项目名称 索引号: ZY2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备注
合计 审计说明:

递延所得税资产测算表
被审计单位: 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测算表 编制: 日期:
项目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项目 期末 未审数 ① 账面价值 ②
索引号: ZY3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期初余额 ⑦ 递延所得税费 用(收益) ⑧ 差异 ⑨=⑥-①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账面余额计算 计税基础 可抵扣差异 税率 账面余额 ③ ④ ⑤ ⑥=④×⑤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项目
编制说明: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2.可抵扣差异④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为④=③-②,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为④=②-③; 3.递延所得税费用⑧=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加:减少),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 债的变动不一定都计入当期损益,也可能计入资本公积等项目,应分析填列。 审计说明: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对应关系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交税费发生对应关系 1.预计负债P18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应收款项P165、存货P168、固定资产P179、无形资产P181计提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折旧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固定资产差异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P162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发生对应关系 1.P155类似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P156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商誉发生对应关系(企业合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资本公积发生对应关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1.存货销售 借:所得税费用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10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100*25% 转销时应纳税所得额6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所得税费用20*25% 借:所得税费用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所得税费用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6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如何确认房地产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如何确认房地产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某审计案例:某房地产企业2016年年末利润总额-4975.32万元。审计项目经理根据年末亏损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243.83万元。同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其披露事项如下: 这种处理存在两个问题: 1.未对预收账款的预计毛利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应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而并不是会计中确认的亏损额。 房地产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明确的几个事项: 1.应遵循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同时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因此,会计上对于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应是基于税法规定确定的预期的应缴纳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额。在预计可转回的情况下,才能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关于预售款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第九条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按预收款和计税毛利率计算出预计毛利,并计入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做法,

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例题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8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正保公司2008年发生广告费支出10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2009年发生广告费支出4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正保公司对其所销售产品均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正保公司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08年没有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 2009年,正保公司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100万元,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9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5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3)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2日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4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采用5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2009年末,因该项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对该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项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没有变更。

(4)2008年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500万元,2008年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650万元,2009年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570万元。 要求: (1)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9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2008年末 计算2008年的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000+(1000-5000×15%)+200-(400/5-400/10)-150=8260(万元) 应交所得税=8260×25%=2065(万元) 计算2008年递延所得税: 事项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0-5000×15%=25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0×25%=62.5(万元) 事项二,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0 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经典例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8 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正保公司2008年发生广告费支出1 0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2009年发生广告费支出4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正保公司对其所销售产品均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正保公司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08年没有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 2009年,正保公司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100万元,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9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5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3)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2日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4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采用5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2009年末,因该项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对该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项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没有变更。 (4)2008年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500万元,2008年末该项交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例题解析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 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 ):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导致会产生永久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另: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 1、定义: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2、现实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责的主要情形: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1)、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 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2)、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

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基础知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 1,暂时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是暂时的,以后会一致。 2,永久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永久的。 3,可抵扣晢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记忆为: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核算,但是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核算,两间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负责。 5,永久性差异要调整应纳税所得,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责。即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所得税费用和 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 一,进一步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责 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以资产账面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资产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200,会计按200交,会计问题,但是税局按100收,收少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负责,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比如资产账面100<计税200 ,理解为应交纳100,但是税局按200收,收多了,以后会退回,所以确认资产,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1,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负责要以计税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负债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100,税局按100收,税局没问题,但是会计按200交,交多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与举例

征地费用记入“无形资产”的核算某公司准备征用一块土地,征地时首先发生的环评费、赔偿费等先进入什么科目核算?能随时进入“无形资产”核算还是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再进入“无形资产”核算?如记入“无形资产”核算是否进行摊销? 解答: 该公司提到的问题没有明确征用土地的用途。如果是为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适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如果自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征用前发生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中,待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按以上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技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所得税》准则废除了原有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要求企业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目前,由于新所得税法与新所得税准则之间产生差异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理念的引入,因此,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新准则下所得税不仅仅是费用,甚至可能是所得税收益,这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重点在于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一个“计税基础”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计税基础”不同于“纳税基础”。由于计税基础这个概念缺乏逻辑基础,因此“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较好理解,而负债的计税基础通常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我认为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从税法的角度来看资产和负债,反映的是税法对资产和负债有关项目的处理规定;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金额,是会计核算的结果,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遵循的是会计准则的规定。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核算时通常遵循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3)分析、计算暂时性差异;(4)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5)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第十九章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十九章 所得税 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 详细描述: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要充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谨慎考虑。 注4: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时建立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基础上,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注5:2.税法规定企业正常的经营亏损可以在以后年度,连续五年内税前弥补,将来可以少缴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注6:准则规定不论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还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都是不要求折现的。 例题: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A.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因非同一控制下免税改组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因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进一步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商誉账面价值的增加会进一步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商誉价值量的变化不断循环。因此,对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下列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不应计入所得税费用的有()。 A.企业发生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 C.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 正确答案:B,C 解析:选项B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资本公积;选项C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商誉。 3.下列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叙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B.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C.当某项交易同时具有“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两个特征时,该项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D.当某项交易同时具有“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两个特征时,该项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答案:A,C 解析: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予确认:①该

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关系表

被审计单位: 项目: 应付账款 编制: 日期:
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
索引号:
FD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 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财务报表认定
审计目标
存 在
完整性
权利 和义务
计价 和分摊
列 报
A 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存在的。

B 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账款均已记录。

C 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被审计单位应当

履行的现实义务。
D 应付账款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

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E 应付账款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

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目标
D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索引号
1.猎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FD2
(1)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
相符;
(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付账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确实是否正确;
(3)分析出现借方余额的项目,查明缘故,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审计 目标
BD BD AE B B AC B AB BA AB D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索引号
(4)结合预付账款等往来项目的明细余额,调查有无同挂的项目、 异常余额或与购货无关的其他款项(如关联方账户或雇员账 户),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2.猎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应从非财务部门,如: FD5 采购部门猎取),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 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物资、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 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3.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 FD4 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 性。 4.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缘故并作出记录,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需 支付;对确实无需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 分;关注账龄超过 3 年的大额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 检查偿还记录及单据,并披露。 5.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 FD5 (如银行划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 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6.复核截止审计现场工作日的全部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并询问是 FD5 否存在其他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确认所有的负债都记录在正确的 会计期间内。 7.选择应付账款的重要项目(包括零账户)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 FD3 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检查程序(检查原始凭单,如合 同、发票、验收单,核实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8.针对已偿付的应付账款,追查至银行对账单、银行付款单据和其 FD3 他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前真实偿付。 9.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 略 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刻是否合理; 10.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 略 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是否有大额料到单未到的情况, 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11.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如大额的购货折扣或退 略 回,会计处理异常的交易,未经授权的交易,或缺乏支持性凭证的 交易等),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 理性。 12.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是否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 略 额入账,在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

所得税核算方法与举例

征地费用记入“无形资产”的核算某公司预备征用一块土地,征地时首先发生的环评费、赔偿费等先进入什么科目核算?能随时进入“无形资产”核算依旧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再进入“无形资产”核算?如记入“无形资产”核确实是否进行摊销? 解答: 该公司提到的问题没有明确征用土地的用途。假如是为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适用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假如自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可能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可能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假如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征用前发生的支出计入治理费用中,待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筑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按以上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技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了《企业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所得税》准则废除了原有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阻碍会计法,要求企业全面采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临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

【实用文档】递延所得税资产特殊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有条件的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确认的一般原则 确认条件: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对应科目:所得税费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商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如:企业合并;购买日相关情况已存在的,因不符合条件未确认递延所得 税资产的,购买日后12个月内调账) 资本公积(权益法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合并财务报表的评估减值) 其他综合收益(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差错更正) 所得税费用(最常见) 【补充例题】 假定某企业当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000万元,当年所得税税率33%,从下年开始税率为25%,分为3种情况详细说明: ①未来5年将会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25%(差异未来转回期间的税率)=250(万元) ②未来5年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元 当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5%(未来差异转回期间的税率)=125(万元) ③未来5年不会产生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对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不确认,因为不能高估资产) ①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②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特别提示】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两种情况 ①对于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等的投资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主要产生于权益法下的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确认应予承担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但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持有期间不发生变化,造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②投资企业对有关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20-19】(与【例20-3】有关) A企业进行内部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为1 200万元,因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 800万元,其计税基础应为1 800万元。 【答案】 该项无形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确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调整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准则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实收资本(股本)实质性程序分析表(doc 6页)

实收资本(股本)实质性程序分析表 (doc 6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实收资本(股本)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项目:
实收资本(股本)
编制:
日期:
索引号:
QA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财务报表认定
审计目标
存 在
完整性
权利 和义务
计价 和分摊
列 报
A 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实收资本(股本)是存在 √
的。
B 所有应当记录的实收资本(股本)均已记录,实

收资本(股本)的增减变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合
同、章程的规定。
C 实收资本(股本)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
中。
D 实收资本(股本)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
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目标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表:
(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
C
核对是否相符;
(2)以非记账本位币出资的,检查其折算汇率是否符合规定,
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首次接受委托的客户,取得历次验资报告,将其所载明的
ABC 投资者名称、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到账时间等内容与被审 计单位历次实收资本(股本)变动的账面记录、会计凭证及
附件等核对。
3.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实
收资本(股本)的规定。收集与实收资本(股本)变动有关
AB 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合同、协议、公司
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
并更新永久性档案。
索引号 QA2
略 略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有点长,如果你学习所得税学得很晕,就耐心的看完小鱼写的这篇文章吧,相信你看了以后,对所得税的核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要整理学习所得税的主线: 四步计算所得税:计算利润总额并进行纳税调整——弄清暂时性差异并 计算递延所得税——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这一章很简单,大家不要怕,我说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分录,四个科目,最容易记了,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却觉得它难呢?这是因为所得税不会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它总是和别的章节串在一起出现在试卷中,所以形成了难度。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学习所得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把它看成单独的一章,记下它的分录,背下它的一些原则,搞清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区别,明白每一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把它串进其他章节里一起学习,这样,所得税就很容易的掌握了。所得税不难,不要怕它,你越怕就越糊涂,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稍努力一下,只要脑筋没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掌握它。 另外,我要引用会计实务版的版主机器猫鬼谷子的话: 所得税这一章主要还是要掌握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比如说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点在于确定税前扣除扣除的金额,而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导致的时间性差异,所以所得税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只有掌握了各自是如何处理的才能体会到 暂时性差异的本质。

另外对暂时性差异的含义也需要理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将来是可以抵扣的,当期不允许抵扣,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以后要并入纳税。 所以从字面上要了解暂时性差异的税法处理本质。 然后从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去分析。比如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会计上当期扣除了,但是税法不允许当期扣除,而是要以后抵扣,所以很明显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上确认收入了,而税法要求分期确认收入,也就是说税法上要求以后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需要,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清楚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仔细看看自己哪个方面还比较薄弱,按照上面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掌握,不要一味所得税 很难,理解了以后很简单。 我觉得机器猫虽说得廖廖数语,却说中了所得税这一章的灵魂——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上造成的差异。大家看完我的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 体会一下机器猫的精典总结。 好了,下面我就叙述一下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思 路。 首先要明白一点,会计上学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并不包含个人

87_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种类 【补充例题?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期末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B.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形成的差额部分 C.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D.对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E.对无形资产,企业根据期末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了减值准备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和E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的相关项目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 【例14-14】A公司20×7年发生了2 0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 A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正确答案】 该广告费支出因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1)账面价值=0(万元) (2)计税基础=2 000-10 000×15%=500(万元) 相关结论: 资产:账面价值0与其计税基础500万元之间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4—15】甲公司于20×7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2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 【正确答案】 该经营亏损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从性质上可以减少未来期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几乎无条件的确认) 1.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即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应高估资产、不应低估负债。 (1)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组成部分;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 (3)企业合并产生的,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应调整购买日应确认的商誉(一般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涉及)或是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对应科目:所得税费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商誉) 借:其他综合收益(如:第四类金融资产)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差错更正) 资本公积(如:权益法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合并财务报表的评估增值) 所得税费用(最常见:影响利润总额或应纳税所得额) 商誉(如: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的免税合并、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营业外收入实质性程序审计表(doc 6页)

营业外收入实质性程序审计表 (doc 6 页)

被审计单位: 项目: 营业外收入 编制: 日期:
营业外收入实质性程序
索引号:
SJ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 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审计目标


A 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外收入已发生,且与被审计 √
单位有关。
B 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外收入均已记录。
C 与营业外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
录。
D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
间。
E 营业外收入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F 营业外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
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财务报表认定 截分 列
完整性 准确性 止类 报
√ √
√ √ √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目标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索引号
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 SJ2 C
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营业外收入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 SJ2 E
围,是否划清营业外收入与其他收入的界限。
3.检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应结合相关非流动资产的审计,检 SJ3
查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抽查相关原始凭证, ABC
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
关规定。
4.检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应结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审计, SJ3 ABC
检查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 并抽查相关原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