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概述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概述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概述

赤潮灾害处理技术概述

王玉红,郭小勇,马志刚,袁玲玲,徐春红

【摘要】文中介绍了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载和浮标现场观测等监测技术在内的赤潮灾害监测技术;阐述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等赤潮灾害消除技术;论述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技术;并探讨了赤潮灾害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

【年(卷),期】2011(030)003

【总页数】5

【关键词】赤潮;监测;灾害评估;灾害处理

赤潮是由某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70多种赤潮生物。赤潮灾害一旦发生,将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危害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相当复杂,至今未能足量掌握赤潮发生的机理。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国内外业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海洋受到源自市政排放和海水养殖活动的有机污染,赤潮生物利用氮、磷、碳等营养元素,大量繁殖和积聚。其中,铁、锰、锌、钴、硅及维生素B1、B12、四氮杂茚、间二氮杂苯等成分增加是赤潮发生的基本因素。适宜的海洋水文气象、地理和海水理化要素是发生赤潮的重要原因。此外,地球磁场异常与赤潮灾害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6]。

赤潮灾害爆发区域较广,几乎所有沿海国家都受到赤潮灾害困扰。近些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