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法学基本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思维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理解与应用

能力。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进一

步学习和研究法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法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a. 法学的定义与范畴

b.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c. 法学的发展历程与分支学科

2. 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a. 国家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b. 法律制度的层级与组成

c. 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层级

3. 法学思维方法与逻辑

a. 法学思维的特点与要素

b. 法学研究的逻辑与论证方法

c. 法学研究的实证与规范问题

4. 法律权利与义务

a. 法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

b. 法律义务的基本要素与效力

c.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限制

5.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

a. 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与构成要件

b. 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与程序环节

c.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的关系与保障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考试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要求

a. 认真听讲,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b. 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c. 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完成课程作业,包括个人论文或实践案例分析等。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1. 考核方式

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b.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2. 评价标准

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b.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c. 评价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确定,公平、公正、客观。

五、参考书目

1. 罗睿明等,《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20XX年。

2. 范劲松,《法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3. 刘仁培,《法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XX年。

4. 程方明,《法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本概念讲解

2. 第二周: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3. 第三周:法学思维方法与逻辑

4. 第四周:法律权利与义务

5. 第五周: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

6.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具体内容与进度)

七、课程备注

本课程为必修课,法学专业本科生需要修读本课程,并达到相应的

学分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或困惑,请及时向教师咨询。

以上为《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法学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未来

的法律研究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祝愿大家学有所成!

法学概论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为保证顺利地实施法学概论教学计划,科学地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指导及教学质量评估,依据中央电大《关于制定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 在中央电大总教学计划中,《法学概论》属于文科类非法律专业公共基础课。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编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的基本概念、本质和特征;理解法的作用及分类;了解法的起源和发展;对奴隶制法、封建制法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比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理解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 一、法与法律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特征 四、法的作用 五、法的分类 第二节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发展 三、法系 四、社会主义法 第二章法的运行 [学习要点和教学要求]掌握立法、执法、司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结合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特点了解我国立法的原则、权限和程序;了解违法所要求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遭致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解释的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法 一、立法的概念 二、立法的基本形式 三、当代中国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肖芳执笔人:刘煜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法学概论 课程编号:021007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Leg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8 学分:4 开设专业:政治类、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法学概论课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有大一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法学概论课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任务。法学概论课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法官或法律专门人才,而是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通过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严格履行公民的义务,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成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相关社会问题 3.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导言 第一次课就是运用一切方法让学生相信学习法律非常的重要、必要和有趣,引导学生随你一起前进到法律圣殿之门前。然后让学生知道里面的大体结构,以及我们进去之后将要有选择地了解的内容。 教学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和兴趣,其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同时还要把本门课程的内容大概的介绍给学生。 第一章法理学(12课时) 1. 了解我国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概念及作用,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 3. 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法律概念 4.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法律现象 重点难点问题:法的本质 第二章宪法 1.了解宪法的基本框架 2. 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 正确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4. 正确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5.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国体、政体及介绍宪法与公民自治、宪法与人权。难点问题: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怎样用宪法来建设、完善和保护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三章行政法 1.了解行政法基本框架 2...掌握行政法基本概念、理论 重点难点问题是: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章民法 1.了解民法的基本框架 2. 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法律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和纠纷,能够正确地认识并行使民事权利,依法自觉地履行民事义务。 重点和难点问题: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及其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债权及合同的概念、特点和订立;继承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点及承担的方式。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而在电大文科类非法律专业中设置的公共基础课。 开设《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为此,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法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1、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法理学部分概要地论述法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例如,法的起源、本质及其历史类型,法律的制定程序,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法的实施等问题;宪法学部分概要地论述了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等。 2、实体法部分,概要地论述我国现行各主要部门法律(实体法)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和经济法学等。 3、程序法部分,概要地论述我国现行各主要部门法律(程序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仲裁法学等。 4、国际法部分,概要地论述调整国家间关系及涉外民事、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等。 《法学概论》作为非法律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有别于法律专业的法学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上。对各章的具体教学要求如下: ——法理学: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并掌握法律的创制过程,法律关系的特征、要素,法的实施等。 ——宪法学:了解宪法的一般原理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确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懂得如何遵守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行政法学:了解我国行政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几种重要的行政法律文件的内容,明确行政法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刑法学:了解我国刑法的特征、任务以及犯罪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基本知识,懂得如何运用刑法同犯罪进行斗争。 ——民法学: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任务、原则和基本内容,明确民法在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了解我国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掌握有关结婚、离婚的条件和程序,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 ——商法学:了解公司、保险、票据、企业破产等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了解我国经济法和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计划统计、税收、工业企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认识经济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刑事诉讼法学: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重要制度和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明确刑事诉讼法对保证刑法实施的重要作用。 ——民事诉讼法学: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重要制度和民事诉讼的程序规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0202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总学时:40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文科类非法律专业中设置的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3、修订依据:本大纲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概论》(陈光中主编)教材修订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法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认识法的本质和作用,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法的制定、适用。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的概念和本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和作用、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责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法的概念的理解、法的本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产生和本质 一、法的产生的规律 二、法的概念和本质 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第二节法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制 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适用 1、法的制定 2、我国社会主义法适用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主义法的效力和法律解释 四、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 3、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 4、我国法律关系的内容 5、法律事实 五、法律责任的种类 六、社会主义法制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四)授课学时:6学时 第二章刑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了解刑法的概念、特点和任务,掌握刑法的原则、效力范围及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并能联系实际,分析案例;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了解刑罚的种类;理解刑罚的目的;了解犯罪的基本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犯罪的形态,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刑罚 教学难点: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犯罪的形态,刑罚裁量制度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法概述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5103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aw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法学概论》是一门向文科类非法律本科专业传授基础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和运用基本法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法的一般理论,以及我国现行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从而为其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5.5.学时为100 5. 建议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学原理、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法学概论》(第4版).陈光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参考书目: (1)《法学概论》.吕鹤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宪法学》.童之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刑法学》.苏惠渔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民法学》.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法理学》.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刑事诉讼法学》.卞建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8)《行政诉讼法学》.马怀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应松年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 (10)《商法教程》.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劳动法》.王全兴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入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举案说法及现身说法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当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律信息,以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及时完成课下作业。

法学导论-教学大纲

《法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62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 2 适用对象:大学法科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律学科中,法理学是基础理论、一般理论和方法论。 为帮助法学本科生更好地学习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法理学的一般原理,现对传统的法理学教学作出调整:将教学的相关内容分别安排在两门课程中讲授,即《法学导论》和《法学理论》,分别设在本科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 《法学导论》主要介绍法学、法律的基础知识;《法学理论》侧重理论思辨、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的训练。 2、教学任务和目标 1:为法科学生提供入门的法学、法律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法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现实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穿插“法律故事”、“引读案例”,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学意识,培养其对法学方法的认知。

3:课堂教学由现象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从而展开法理逻辑思维的演绎,激发法科学生的理性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参照执行教育部《法理学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教学内容以法理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为基础,要求学生系统学习、重点掌握法的一般理论(本体论);系统学习、重点掌握部门法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则,宏观了解法的动态理论(运行论和演进论)。 2、以多种方式(主要为感官层面,包括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争议案件)引领和激发学生的法学思维,从而导出法理学知识和法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关注和初步学习从法律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3、教学过程以老师讲授为主,辅之案例讨论,并督促学生在授课内容之外拓展阅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法学基本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思维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理解与应用 能力。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进一 步学习和研究法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法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a. 法学的定义与范畴 b.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c. 法学的发展历程与分支学科 2. 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a. 国家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b. 法律制度的层级与组成 c. 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层级 3. 法学思维方法与逻辑 a. 法学思维的特点与要素 b. 法学研究的逻辑与论证方法

c. 法学研究的实证与规范问题 4. 法律权利与义务 a. 法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 b. 法律义务的基本要素与效力 c.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限制 5.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 a. 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与构成要件 b. 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与程序环节 c. 法律责任与法律程序的关系与保障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考试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要求 a. 认真听讲,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b. 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c. 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完成课程作业,包括个人论文或实践案例分析等。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1. 考核方式 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和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b.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2. 评价标准 a.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b.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c. 评价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确定,公平、公正、客观。 五、参考书目 1. 罗睿明等,《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20XX年。 2. 范劲松,《法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3. 刘仁培,《法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XX年。 4. 程方明,《法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本概念讲解

法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法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与重要性 《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法律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和法律意识,从而为日后的法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1. 课程目标: •掌握法律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内在逻辑和基本理论。 •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实践。 •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理念,扩大法律知识面。 2. 课程要求: •学生需要参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并完成作业和考试。 •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挖掘,挑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法的本质和种类 •法的本质、特征和要素 •法的种类和区分 •法制与法律

第二章法律实施体系 •法定程序和法定机关 •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 •民主、法治和公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第三章法律规则的适用 •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 •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解释原则 •法律规则与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裁定的关系 第四章法律责任和法治建设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法律责任的依据和实现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授课 •讲解案例 •课堂讨论 •听课笔记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我们也注 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求他们通过听、看、读、写和想来获得知识,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和活动,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学科。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在体系和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理解和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和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的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一、学时 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的教材 1. 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的《法学概论》(第十一版)。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和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 2.视频资源 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看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 1. 自学 自学是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学生应高国度重视自学环节,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努力提高自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学历教育的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法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2学时 课程编号:1901006 一、课程教学目的 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的法学知识,从法学素养方面为学好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法学概论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其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各个部门法律和国际法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所必须的,是普法的重点。 二、课程教学要求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本课程与思政专业学生所学其它法学课程的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若出现内容重复情况,教师可对该内容及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分析案例。 5.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先选课程 本课程为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法学的几种方法;法律的特征;立法的步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关系;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区别;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国家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责;公务员法;法人成立的条件;物权;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的特点与内容;犯罪构成;正当防卫;自首;累犯;量刑;缓刑;刑罚种类;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教学难点: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责任的要件;法律意识;国家机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犯罪构成;正当防卫;特别累犯;民事行为能力;个人合伙;知识产权;财产分割。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旁听审判。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法理学(8学时)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肖芳执笔人:刘煜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法学概论 课程编号:021007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Leg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8 学分:4 开设专业:政治类、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法学概论课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有大一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法学概论课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任务。法学概论课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法官或法律专门人才,而是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通过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严格履行公民的义务,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成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相关社会问题 3.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1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导言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22003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秋季 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时:64学时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法学概论》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非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是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与部门法的基本知识,课程的作用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学课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法学概论》是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概要论述,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基本特征及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掌握法的一般原理;学习和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部门法的规定,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课堂讲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案例教学法”。结合法理学问题构成,直接从现实生活以及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择取典型事例进行法理剖析,融理论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提高学生运用理论驾驭生活实践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辩论。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学生讲授等,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如围绕4-5个问题、使用8-10个学时讨论、辩论。 4、布置课后作业,为了避免大量的课余时间被荒废,节省学生在搜集资料中的时间投入,由教师开列思考题目及推荐书目,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5、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法学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学习法学概论,应以一定的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但为了避免与相关学科发生不必要的重复,在法学概论的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法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上。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法学基础理论 1、法的起源和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起源(2)法的发展 2、法的本体…………………………………………………………………………(10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概念(2)法的构成(3)法的渊源与效力(4)法律体系(5)权利与义务(6)法律行为(7)法律关系(8)法律责任 3、法的运行……………………………………………………………………………(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创制(2)法的执行(3)法的适用 4、法的价值与作用…………………………………………………………………(4学时) (二)宪法 1、宪法的基本原理…………………………………………………………………(1学时)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 。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和案例分析,其主要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平时考核成绩占5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和平时上课情况、阶段测验、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等方面。 四、实践教学环节 1、名称:无 2、主要内容与要求:无 五、作业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每8学时安排一次作业,作业形成文稿形式上交。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业题型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例要求来安排。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法学概论,应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法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原则上应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基本的公共基础课之后。同时,本课程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如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1、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宪法学导,张千帆,法律出版社,2004 4、宪法精解,蔡定剑,法律出版社,2004 5、宪法学案例教,焦洪昌、姚国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法律出版社,2003 7、中国物权法原理,孙宪忠,法律出版社,2004 8、民法总论,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04 9、侵权行为法研究,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最新整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法学概论》.docx

最新整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法学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法学概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 获得学士学位必修课程。 开设本课程不仅要求使学生养成现代法律意识和宪政理想,而且要求使学生掌握法律一般原理,熟悉我国主要基本法律,做个学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而且使学生理清相关法律知识及其体系,为做个合格的政治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法学及其学习方法概述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侧面对法学概念进行表述;懂得本门课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法学”词源的考察 二、法学概念的历史流变 三、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价值分析与实证分析 第一章法的一般理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法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法律体系、法律规范、法律解释等概念;熟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论;

通晓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法律运行的基本环节;了解中西法律思想的发展脉络。教学内容: 引论法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法学思想发展的“扁担”模式 二、西方主流法学思想的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法的本体论 一、从本体论角度分析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性以及法的内在规定性问题 二、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法律意识发展的主观辩证法 四、掌握法与法律在法理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法的价值论 一、从价值论角度分析客体法与主体人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确立法治的价值目标 二、法律价值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学会运用辨证思维去分析不同价值形态之间的关系,诸如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成本与效益等(可略讲)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条件 第三节法的运行论 一、从运行论角度分析现实社会中作为制度存在的法律过程 二、法律的创制、实施、监督和遵守等法律制度运行的诸环节,重点掌握法律创制与法律实施两大环节 三、法律的不同分类 四、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解释等概念 第二章宪法学概论

法学教学大纲

法学教学大纲 导言: 法学教学大纲是在法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件,它规定了 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等,为教师和学生 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指引。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方式 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法学思维方式和论证分析能力。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法学理论、案例分析和判例研究等方法,从法律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准确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教学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 学生应该掌握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各个法律领域的基本法规和法律文书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实 践能力。因此,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包括 法律文书的写作、法律案例的分析和法律研究的方法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法学基础课程 法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法学概论、法理学、法哲学、法律史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法学基础知 识体系,并且对他们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到扎实的基础作用。 2. 专业核心课程 除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这些课 程包括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涵盖了法学专业的 主要领域。这些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 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选修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一些选修课 程的内容。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来设计,比 如劳动法、环境法、公司法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丰富学生的法学 知识,扩展他们的专业领域。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 法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 拟法庭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与互动学习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证据法学》是以《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为基础建立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进行"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近年来,实体法、程序法、证据法渐成鼎足之势,因此,《证据法学》的学习,必须同上述三门课程紧密结合,必须明确只有学好《证据法学》才能保证"三大"诉讼的顺利进行。证据法学是大学法学专业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它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服务的。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促进证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养成学生独立进行逻辑思考的习惯,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讨论和习题练习,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 课堂教学,系统讲解证据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 课堂讨论,以案例讨论为主,归纳问题,分析要点,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课外作业,采用多种形式,案例分析,观点论述,实例调查等。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证据法学概论 了解神示、法定证据制度;理解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掌握我国的证据制度,熟练掌握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证据概述 了解证据的概念变化,熟练掌握证据的概念和属性。 第三章物证

了解物证的分类,理解物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掌握物证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物证的规则和运用。 第四章书证 了解书证的分类和表现形式,理解书证的意义,掌握书证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书证的规则和运用。 第五章证人证言 了解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理解证人证言的理论和意义,掌握证人、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证言的规则和运用。 第六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概念和意义,熟练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运用原理和规则。 第七章视听资料 了解视听资料的产生和运用,理解其意义,掌握视听资料的立法和现状,熟练掌握视听资料的概念、特征和运用规则和方法。 第八章鉴定结论 了解司法鉴定制度,理解鉴定结论的意义,掌握鉴定人、鉴定种类的概念,熟练掌握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规则和具体运用。 第九章勘验、检查、现场笔录 了解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掌握现场笔录的概念和特征、运用。 第十章证据的分类 教学内容: 理解证据分类的标准,掌握主要证据和补强证据的概念、特征、运用,熟练掌握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特征、规则和运用。 第十一章证明概述 掌握证明的概念、过程、方法。 第十二章证明对象 理解证明对象和司法认知的概念,掌握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熟练掌握免证事实和司法认知的运用。 第十三章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推定 了解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意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理解证明标准的概念,熟练掌握证明责任和推定的概念和规则、运用。 第十四章取证、质证、认证 了解取证、质证、认证的联系和证明的关系,掌握三者的概念和方法,重点掌握三者的规则和运用。 第十五章证据规则 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理解证据规则比较的意义,熟练掌握主要证据规则的内容和运用。 四、课程学时安排

国际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法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行政执法方向)本科(专科起点)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及国际经济法三门学科,系统阐述了国际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涵盖了国际法学学科的领域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基本常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国际法学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国际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初步能够运用理论分析案例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同时注意了解国际法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教材、重要的国际公约、条约及参考资料。使学生充分掌握、准确理解国际法学概论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录像课、IP课、视频直播课、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应该将重点放在案例讲解、难点、疑点以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国际法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授课中可安排四次作业,让学员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 4 学分,学时72(各编24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第十三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 1.文字教材 教材是合一型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主教材应该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适合成人自学的要求,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通过主教材中每章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思考题等内容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18课时。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配合主教材使用。录像教材是师生进行远程交流的一种手段。通过观看录像课,学生可以接受国内优秀学者的知识传授和专业训练。 3.IP课件 IP课件10课时,以专题讲授和案例分析为形式,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了解国际法学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 4.网上教学资源 网上教学资源发布教学信息、学习指导、拓展应用等。教学信息包括发布课程管理方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