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简介

卢浮宫简介
卢浮宫简介

卢浮宫

卢浮宫雕塑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与卢浮宫有关的电影有《卢浮魅影》等。

迷人的卢浮宫

卢浮宫(英文:Louvre Museum,法文:Musée du Louvre)

地理坐标:48°51'40''N,2°20'09''E(该地标指向卢浮宫前的金字塔)

展馆概述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 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座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历史概况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到这里当然是为了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想看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

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 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

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 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展馆简介

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

古罗马艺术馆

40 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品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1.东方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大门。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来到法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这些雕像,冒着各种危险将它们运到巴黎。其中两个雕像于1847年陈列在卢浮宫内的世界上第一个亚述博物馆中,第三个雕像在浅盐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于难,于1856年运到巴黎。第四个雕像则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个雕像是惟一的一头头部转向参观者的公牛。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有一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物:《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

2.5 米,中部为282条法令

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2.古代古埃文物: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 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建成的时间更早,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劫获了许多意大利的古代艺术品,将之运回法国充实卢浮宫。后来,法国又从各方面不断丰富里面的收藏品。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二是爱神“维纳斯”。

“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

图为古埃及馆

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现在,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维纳斯”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创作于公元2世纪。她是希腊的美神,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众。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

“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

3.绘画馆: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

绘画馆

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 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 世纪)等。有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蒙娜丽莎端庄俊秀,脸上含着深沉、温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4.雕塑馆: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

雕塑馆一景

27个,展品 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珍宝馆珍宝馆原来是雕像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独立组成展馆。最初,珍宝馆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而来的珍宝。后来,博物馆组织人马到处收购,加之有人捐赠,展品便大大丰富,现在有展品6000多件。

其中有重达137克拉的大钻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还有镀金的圣母像、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具等。

此外还分有:5.工艺品 6.伊斯兰艺术 7.书画刻印艺术.8卢浮宫的历史和中世纪的卢浮宫 9.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

馆藏历史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巴黎卢浮宫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今天,卢浮宫的收藏品多达40万件,由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7个部分组成。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仅它的藏画就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寥寥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面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卢浮宫的陈列分为七个部门:古东方文物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古与古罗马文物、工艺品、绘画、雕刻以及负责筹划短期和长期展览的平面艺术部门,分布在黎希留馆、绪利馆和德农馆三个馆区从地下夹层到三层中。每个楼层细分为1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展示厅都按参观方向编号。到卢浮宫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根据导游介绍只匆匆地做了走马观花般地浏览。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农馆9二搂第六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画中人一双缺乏瞳孔的眼睛都会镇定而含义深刻地与你对视。米罗的维纳斯, 绪利馆7一楼第12厅,失去的双臂和永不可知的位置惹人遐想,使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胜利女神雕像,在德农8,二楼,达鲁楼梯的平台。约公元前 190年,于爱琴海中的萨摩塔斯岛中被挖掘出来。

馆藏特色

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巴黎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庄重典雅。路易十四时代的昔日繁荣仿佛从未随岁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立柱,骄傲地托起长长的走廊。自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这里从法国皇家收藏艺术珍宝的宝库,改为向公民开放的美术博物馆,从此来这里参观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来到卢浮宫。他多半时光就是流连于艺术大师的绘画前。鲁本斯画面那激情洋溢的华美色调,委拉斯开兹笔下人物的高雅气度,戈雅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涂抹出人体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观摩的对象。连着六年,这个青年成为卢浮宫的常客。连门卫都已熟悉他飘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后,在1863年,有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引发了法兰西艺坛的广泛争议。画面上女性的裸体同样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气息。那两幅画的作者,就是那个曾连续六年在卢浮宫观摩大师名作的青年马奈,如今他已成为敢于创新的画家。又过了十多年,马奈的那幅《奥林匹亚》,竟然也被作为珍藏品收入卢浮宫,公开陈列,供人欣赏。

卢浮宫就是这样,哺育出不少世界艺坛名家。当然更多的普通游客是把这里当做观赏世界艺术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面积三公顷,馆藏艺术品四十万余件,既包括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就开始搜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也有拿破仑一世东征西伐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如记载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汉漠拉比法典”、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胜利女神尼卡”等等。绘画中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奴隶》等等。卢浮宫博物馆分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东方等六个部分。一些著名画派、画家的作品则设专门画室陈列。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巴黎前,卢浮宫许多名作分散藏于法国民间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寻找夺走,最终却一无所获。

1981年,法国实行了“大卢浮宫”计划,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总入口,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形成特殊的对比。目前

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达一百五十万。欧洲著名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建筑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

展馆的一角,富丽堂皇

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黎塞留侧翼”建于

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卢浮宫金字塔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镇馆之宝

1.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胜利女神

2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胜利女神):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

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 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3.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77X53厘米。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

“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

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相关资料

1.开放时间及价格

门票:全日制门票,9欧元/人(除临时展览外);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门票6欧元/人(除临时展览外);临时展览门票,8.5欧元/人;

联票(包括临时展览和永久陈列),13欧元/人;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 21:45)的联票11欧元/人(包括临时展览和永久陈列)。

未满18岁的游客、残疾人、教授艺术的老师、领救济少于6个月的失业者进入卢浮宫免票;而年龄在26以下的游客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免票。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对所有游客免门票。

从2009年6月起,法国政府规定,国内博物馆全面对25岁以下持有欧盟学生证的学生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09:00到18:00,星期三到星期五时,到21:45才会结束。每周二休息,此外,1月1日、5月1日、8月15日、12月25日等公共假日也不对外开放。

因为工作人员的有限,卢浮宫的展厅在一周内的开放时间各不相同;

雕塑馆:展示11世纪到15世纪意大利西班牙雕塑品的展厅和展示12世纪到16世纪北欧雕塑品的展厅星期五晚上不对外开放,其他展厅全天开放;

绘画馆:4至16展厅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四不对外开放,21至39展厅星期一不对外开放,展厅A 至F星期五晚上、星期一和星期六不对外开放,展厅A 至C、1至49,星期一不对外开放,34到49展厅星期天不对外开放,展厅50

到73星期四不对外开放,展厅50到63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天不对外开放,展厅15至25、27至31,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天和星期五晚上不对外开放,其他展厅全天开放;

古埃及艺术馆:2至19展厅星期五不对外开放,展厅20至26星期一不对外开放,展厅B、C星期一星期六不对外开放,其他展厅全天开放;

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39展厅到47展厅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不对外开放,展厅7、14、 15、16不对外开放,其他展厅全天开放;

近东艺术馆:1至8展厅周三晚上不对外开放,9 至21展厅星期三晚上和星期五全天不对外开放;

卢浮宫历史馆:星期一9:00到18:00对公众开放,其他时间不开放。

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文明馆:星期五不开放;伊斯兰艺术馆全天开放;

购物:卢浮宫内的商店有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出售。

2.法国大事与卢浮宫历史年表

公元1066年阿斯汀战役

公元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领耶路撒冷

公元1180年奥古斯特统治开始(1180-1223)

公元1187年卢浮宫圣多玛斯教堂的建造

公元1214年布维内战役

公元1226年路易九世开始统治(1226-1270)

公元1348年大鼠疫流行

公元1380年查理五世逝世

公元1358年巴黎大暴动

公元1453年拜占庭的衰败

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公元1528年卢浮宫的大塔楼遭到破坏

公元1546年建筑师勒思高改建卢浮宫

公元1572年圣巴赫特雷米大屠杀

公元1594年亨利四世进驻巴黎

公元1598年南特赦令

公元1656年罗马内利为卢浮宫装潢雕饰(1656-1658)

公元1661年路易十四开始统治(1661-1715)

公元1665年贝南的计划

公元1685年废除南特赦令

公元1690年法兰西学院开始设于卢浮宫(1690-1699)公元1699年卢浮宫首次举办沙龙展

公元1711年华译完成《前往西戴岛朝圣》

公元1715年路易十五开始统治(1715-1774)

公元1751年开始编纂百科全书(1751-1780)

公元1763年城门大火

公元1768年卢浮宫转型成皇家博物馆

公元1774年路易十六开始统治(1774-1792)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监狱

公元1792年 8月10日君主制结束

公元1793年 4月10日卢浮宫博物馆开幕

公元1803年卢浮宫拿破仑博物馆成立

公元1826年商博良埃及博物馆成立

公元1827年海军博物馆成立

公元1830年七月革命

公元1848年大革命

公元1849年建筑师杜邦重建卢浮宫

公元1852年 7月25日勒富伟负责新卢浮宫工程

公元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

公元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公元1871年 5月23日杜勒丽宫和皇家宫殿遭焚毁

公元1882年杜勒丽宫被夷为平地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4-1918)

公元1930年海军博物馆搬到谢洛宫

公元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39-1945)

公元1953年乔治巴克负责国王接待厅穹顶的装饰工程

公元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

公元1981年大卢浮宫计划开始

公元1989年柏林围墙拆毁

公元1989年金字塔开幕典礼

公元2000年黎希留馆闭幕典礼

卢浮宫相关电影

《卢浮魅影》

lfmy

详见卢浮魅影词条。

导演:让-保尔·萨罗米

主演:苏菲·玛索米歇尔·塞罗佛瑞德瑞克·迪分索

类型:奇幻 / 恐怖 / 悬疑

上映日期: 2001年4月4日法国

更多片名:浮宫魅影罗浮宫传奇

剧情简介:

千禧年前夕的某个深夜,法国罗浮宫博物馆内突然出现了一具被邪恶幽灵贝刚菲戈附身的古代木乃伊,它身穿黑色的外套,时常于夜色中出没在卢浮宫附近,原本平静的卢浮宫内一时之间鬼影幢幢,怪事不断,大量埃及古文物也失踪。

一名特派专员和苏菲·玛索饰演的记者丽莎一起到卢浮宫进行调查,试图去挫败幽灵险恶的诡计,却意外遭到恶灵纠缠和阻挠。

美丽的姑娘丽莎和祖母一同居住在卢浮宫对面的大楼里,卢浮宫养修工程竟然无意中把她们所在大厦的电梯间打了。于是丽莎进入卢浮宫变得易如反掌。一次为了追家猫,丽莎进入了卢浮宫。不巧又走进了科学家们研究古埃及木乃伊的实验室,她那里知道此时此刻,卢浮宫灵里一具木乃伊鬼魂正在注视着美丽的她,而且在双目对视的瞬间,鬼魂进入了丽莎的身体。于是,每当深夜,丽莎便被鬼魂驱使在卢浮宫里游荡,搜寻着古埃及的宝物。电工小伙又深掣爱着丽莎,他发现了丽莎的异常举动,并跟踪保护她,没想到被卢浮宫请来的保安监察官误以为是卢浮幽灵将其抓了起来。可是悲剧还在发生,经过他们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卢浮幽灵现出了水面,他们通过古埃及的语言进行沟通,使鬼魂得以安宁并离开了丽莎的身体,丽莎也在经过鬼魂的折磨后又回到了爱人的怀抱中。

《达·芬奇密码》

详见达·芬奇密码词条。

中文片名:达·芬奇密码/达文西密码

外文片名:The DaVinci Code

导演:朗·霍华德

主演:汤姆·汉克斯奥黛丽·塔图伊安·麦克莱恩

类型:惊悚 / 剧情 / 悬疑

上映日期: 2006年5月19日美国

片长:169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摄影机:

Arricam LT, Cooke S4 Lenses

Arriflex 235, Cooke S4 Lenses

摄制格式:35 mm .....(Kodak Vision2 Expression 500T 5229,

Vision2 200T 5217, Vision2 100T 5212, Vision 250D 5246)

洗印格式:35 mm .....(Kodak Vision 2383) (anamorphic)

中文译制单位:上海电影译制厂

剧情简介

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汤姆·汉克斯饰演)到巴黎公干期间突然接到通知罗浮宫馆长遭人谋杀,而在博物馆内,尸体旁边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密码。兰顿教授与法国美女密码专家苏菲(柯德莉·塔图饰演)在整理分析谜团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藏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线索。这些线索人人可见,却被画家巧妙地伪装,加以隐藏。

兰登教授发现这一连串的线索原来有着令人震惊的关联:已故的馆长是郇山隐修会的成员-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中成员包括牛顿、波提切利、雨果和达芬奇等人。至此兰登才发现自己正在追踪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大秘密,一个已经埋藏了几个世纪、既富启发性又危险的秘密。在这场遍及巴黎、伦敦和苏格兰的追逐中,兰顿和苏菲发现自己正在跟一个从来不肯露面的幕后主脑斗智斗力,这个人似乎总是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除非他们可以解开这个错纵复杂的谜团,否则一个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个极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失,而他俩的性命亦会危在旦夕……

扩展阅读:

1.卢浮宫官方网站http://www.louvre.fr/

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石叟

简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石叟” 志愿者:陈晶在古代佛造像展中,有高达两米大型木雕菩萨像,也有小到十厘米的古印度佛造像,还有一尊不大也不显眼,在角落里的石叟款铜观音造像。每每看到观众们更愿意驻足于大型造像或造型华丽的造像面前,而匆匆从这尊体积小颜色黑的造像前走过的时候,都会有些许的遗憾,很想告诉大家,这尊造像的来历以及他的作者石叟的故事。 明崇祯年间福州僧人石叟是有名的冶炼专家、也是雕塑专家。他做的铜佛、铜香炉名扬四海。英国大英博物馆把石叟的铜佛、铜香炉列为东方最重要的艺术,英国收藏家说石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傲慢的英国人,世界上首先搞工业革命的英国人能够肯定石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我以为这已经体现了这位伟大雕塑家的成就。 首先石叟作品的紫铜冶炼技术世界一绝。石叟完全继承了制造宣德炉用的风磨铜冶炼方法,这是世界范围冶炼技术的进步,也是石叟作品的奥秘所在。石叟所制铜器无论是紫铜观音佛还是紫铜香炉无不温润而有光彩。石叟作品在清代、民国都有仿制,甚至现在福建人也不惜代价地滥仿制,但石叟的冶炼技术他们都没有掌握了。 石叟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造型美观。从发丝到指尖,无不体现了他的独具匠心。他的作品吸收了工艺品的诸多优点,构思巧妙,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和无限的遐想。 石叟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绘画与雕塑完美结合体。无论是紫铜观

音还是紫铜香炉,石叟一般都先在铜体上绘画而后挑槽并嵌银丝是他作品最令人称道的绝技。它先要在铜器上挑槽,卧银丝,高于或低于铜器表面都不行,这样的工艺难度无疑是最大的。因为石叟是僧人并无后人,也没有传人,他的绝技早已埋入尘土。石叟在紫铜上绘画写字,还运用挑槽卧银丝的方法显现出来,这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一个重大贡献。大家都知道明代以前的古画保存受温度湿度的影响难度极大。但石叟作品本身是紫铜做的,而且在铜体上绘画写字,所以不受温度湿度甚至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影响,万代可以保存欣赏,为我们留下了这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 石叟作品的第四个特点是他的石叟落款。文史书上记载"石叟落款多用篆隶字体"。石叟运用他在紫铜上写字功力,把“石叟”用近似于篆体写好落款,而后挑槽用银丝镶嵌而成,真是成了不朽的“石叟”。 文化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雕塑大师“石叟”。

巴黎卢浮宫Louvre的入口

巴黎卢浮宫Louvre的入口 2014-07-13 00:28:54 以下文字主要来自鸢尾 卢浮宫因为珍宝众多,长年排队,在免费周日(每月第一个星期天),地面队伍可长达两三个小时。其实卢浮宫其实不止大金字塔一个入口。 1,PYRAMIDE主入口,大家都知道的,玻璃金字塔下面。人一般最多。但从地铁M1号线卢浮宫站下车不要出站,顺着指示牌直接就可以到达玻璃金字塔的下部,那里很少人过安检!! 2,RIVOLI马路的99号,是个卢浮宫的购物中心,连接地下的西入口 3,小凯旋门的底下,侧边,有个不太明显的往地下的通道,人非常少,几乎没人。进去也很冷清,下去就是巴黎时装发布会的会场。当然,没有发布会的时候,是很冷清的。这个也是连接地下西入口的。 4,这个地方比较远,但是离蒙娜丽莎很近,在卢浮宫南墙往西尽头的地方,靠着塞那河,在杜乐丽花园里,完全不用排队。(应该是最下的狮门入口) 5,员工通道,能不能进去,看你的造化:在北墙靠RIVOLI大街的一侧,有个大拱门,进去,右手有个地方有安全人员检测,那里一般是没有游客排队的,工作人员从这里进。 两个便捷入口的指引:

1、乘地铁到了Palais Royal Musee du Louvre站出来后,一般都是顺着人流通过北宫门进入卢浮宫金字塔广场。但这样排队的人比较多,其实顺着墙向右边走大概100到200米可看到如下入口,很显眼。这个地下入口可以较快进入卢浮宫。 2、乘地铁到Louvres 站下车,出站后一眼就能看到卢浮宫广场,广场前面这条路叫Rue de Rivoli。站在卢浮宫广场,面对Rue de Rivoli街,左手边有一家商场,这是一个看似购物中心的地方,里面楼上有个类似北京、上海的“大食代”那样的快餐厅(中午在这里吃饭是不错的选择),进入这家购物中心,往左边一直走,不要拐弯,就能走到卢浮宫的大厅里了。

卢浮宫博物馆

师:教师板书课题—卢浮宫宫博物馆三件宝 师:第一个问题蒙娜丽莎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生: 师:这样的表情体现了怎样的气质 师:同学们可以试着模仿一下 生:愉快的笑答优美优雅温柔单纯、纯洁…… 师:很好很准确主人公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安静宁静 师:真棒那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生:自信坚定 师:教师总结一下,人物气质优雅、单纯,内心宁静,性格自信、坚定﹙教师板书﹚。下面介绍画作或者说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 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很快,从文化上讲,那时西方人,从东方中国学会、运用、创新了印刷术,于是人们有了大众语言的《圣经》,随即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接触上帝,基督不再需要代理人,教皇、神职人员不再是权威,百姓思想有了一定自由,在思想上,人人都有合理的幸福的憧憬。人文主义伴随世俗文学而产生,人们的世俗兴趣,产生了对古代感兴趣的内容理想化想象。因此脱离基督教影响,歌颂人文主义的艺术形象就此而产生。 ﹙通过多媒体观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师: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是歌颂美好的人和美好的生活的,具有积极、进步意义。师:下面我们看书,看一看达·芬奇是怎样画的《蒙娜丽莎》? 生1:描述脸部特征 生2:描述双手的特征 生3:背景特点 师:讨论一下画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明暗法、透视法、色彩、解剖…﹙教师板书学生的总结﹚ 师:很好,科学的造型手段能够准确地塑造人物的心理活动、气质和性格。达·芬奇能画出这么好的画,我们想不想了解画家达·芬奇? 生:通过研究资料之后表达,学生很踊跃。 师: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画家达·芬奇介绍性的文字内容﹚ 师:通过探究、分析、解释,《蒙娜丽莎》是不是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他成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不是当之无愧? 生:大声肯定回答。 师:请问同学们,文艺复兴的“复兴”有什么含义? 生:重新流行、再生… 师:好极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再生了什么? 生: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 师:好!真是棒极了,那咱们就说说古希腊,大家都知道北京08年奥运会吧,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哪? 生:古希腊﹙应该是异口同声﹚ 师:准确,古希腊还有什么? 生:古希腊神话有海神波塞冬…宙斯…阿波罗… 师:知道这么多真不简单,我们今天学的卢浮宫另外两件宝就跟希腊众神有关,看书,那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注意听。

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尊雕像

雕塑是人类最早实践的艺术种类之一。千百年来,无数雕塑精品倾倒了世人。而精品中的精品更是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选取了人们最熟悉的十尊传世的雕塑,按它们的影响力和大众对它们的熟悉程度做了排列。你觉得它们是最经典的吗?你同意这种排名吗?不妨以轻松的心态,徜徉雕塑之林吧。 10. 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约公元600-1680年。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小岛,因考古学家是在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它的,故而得名。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约20吨,最高的达9.8米,重达90 吨。 入选理由:这一雕像群在近年来由于其神秘的复活节石像的咒语而蜚声四海。 9. 自由女神(作者:巴托尔迪)

铜像虽然说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入选理由:为世界发言的是美国,为美国发言的就是她了。 8. 雅典娜(作者:菲狄亚斯)

大理石雕像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入选理由: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主流,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之源,雅典娜是希腊之母。

卢浮宫的前世今生

卢浮宫的前世今生 2017-03-30 Misscake Misscake 的视界 卢浮宫,在以前Misscake 的脑子里的概念只是一个高大上 的美术馆,唯一知道的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那个金字塔,其他绝对是小白。这次借着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与世界文 明的活动,跟着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的主任苏菲女士一起领 略了这个高大上的博物馆的风采。先来个人物简介:卢浮宫 始建于1190 年,在成为举世闻名的博物馆之前,卢浮宫曾 是法国国王的宫殿,而它原初的身份,则是位于塞纳河边护 卫巴黎东部区域的重要堡垒。150 年后,随着巴黎城的不 断扩建,卢浮宫地区本身也成为了需要被新城墙保护起来的 区域,这座城堡也因此失去了其防御价值,被改建成了查理 五世的皇宫。随着主塔在1528 年被拆毁,这座中世纪时期 的著名宫殿也随之拭去其中世纪城堡的痕迹。旅程开始 一)前世 1.并不辉煌的前世卢浮宫早在1204 年就开始修建了,虽然也是国王下令修筑的,却和宫殿没半毛钱关系。这里

要先插一个历史背景:1190 年法国十字军东征异教徒,因担心北方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的突袭,法国国王菲 利普二世下令修筑防御工事,在美丽的塞纳河边修建了城堡, 卢浮宫就是这些城堡之一。所以这个被后世那么膜 拜的宫殿,竟然只是一道防!御!工!事!!!我们来看看当年伟大的法兰西国王的防御工事的示意图吧: 作为防御工事,卢浮宫修建的可真不含糊,上图是 城堡主塔的地基,高30 米,直径15 米,墙体厚4 米,里面 有直径6 米的空间。上图中蓝色的就是塞纳河了,今 天它的两侧都很繁华,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左岸和右岸。左岸有巴黎大学,右岸现在是商业区。只是可别以为法国人 直就这么浪漫的,先看图再说:是的了,如今高大 的卢浮宫在修建之初四周都是农田,东边的城门面向市区,北边的城门就面对这塞纳河。当时法兰西的宫殿大多为矩形,所以卢浮宫也模仿了其他宫殿,东西长72 米,南北长78 米, 在四个角共修建了10 个塔楼。而且在城堡的西边就是兵工 厂(毕竟咱们当时还只是防御工事嘛)不知道法兰西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有相通的地方,总之在修建之初城

整理:世界著名建筑景观大师

世界著名建筑景观大师 1、抽象艺术 它对20世纪所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早期景观建筑物已在创作手法上有所变化。结构主义大师马勒维奇 (Malevich)和罗德琴科(Rodch-enko)铸造了抽象的几何结构和硬边结构;迪澳.凡.兹泊格(Theo van Doesberg)和约瑟夫 .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实现了具体艺术;汉斯.阿尔皮(Hans Arp)和简.米洛(JoanMir6)则运用了抽象的松散结构,即生物形态。 2、概念艺术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艺术家苏?勒维特(Sol Lewitt)使用,它指出艺术作品的概念比其表现形式更为重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迪尚(Marcel Duchamp),20世纪极具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其余两个是伊夫斯?克莱恩(Yves Klein)和皮埃尔?曼佐尼(PieroManzoni)。电视艺术和行为艺术是其附属品。在景观建筑中,最具灵感的概念艺术是大地艺术或泥土艺术。 3、立体主义 这一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得名于法国画家马蒂斯,当时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听说马蒂斯讥讽布拉克(Braque)的作品仅仅是一些“小方块”。毕加索和布拉克是最早的立体派艺术家,他们改变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要绘画方法——透视法。在景观建筑中,立体主义表现为抽象概念和联合视点的产生。这一艺术手法首先在20世纪20年代由几个法国设计师——罗特.马利特一斯蒂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安德列(Andre)、保罗.薇拉(PaulVera)和加布里埃尔.圭弗莱基安 (GabrielGuevrekian)用在庭园景观设计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景观建筑师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罗斯和托马斯.丘奇,也都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卢浮宫简介中英文对照

卢浮宫简介中英文对照 Le Louvre museum is located in downtown Paris Hebei shore Seine (right bank ),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 is the heart of Paris. The whole building was "U" shape, covers an area of 24 acres, building area of 4.8 hectares, 680 meters in length.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 680米。 Is the world's most famous, the greatest art treasures, is to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the palace of art and Wan palace. At the same time, Le Louvre museum is France's oldest palace. 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 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The palace 's initial buil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lfth Century, from 15-18 century after 4 tim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 经4次改建和扩建。 Le Louvre museum is a very complicated history, and this is the history of France and Paris and intricate intertwined. 卢浮宫有着非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而这又是和巴黎 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

世界各国著名的雕像

世界各国著名的雕像 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在首都,都有许多古代和现代的景点,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除了城堡,广场,宫殿和公园,还有一些游客真正感兴趣,必需要看的雕像。让我们看看访问一个国家时,有哪些人们必须看的雕像。 复活节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最偏远岛屿,以其巨大的石像而驰名,人们称其为摩艾。也许,他们是由被神化的部落首领创造的。 世界上有许多基督教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里约热内卢的基督救世主雕像。这个著名的雕像是以装饰艺术风格建成的,后来成为里约热内卢的象征,1922年到1931年期间建成。 参观哥本哈根时,只有看到小美人鱼,才可谓是不虚此行。这座小雕像是由嘉士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卡尔·雅各布森,在1909年看过同名芭蕾舞之后委托建造的。 在世界各地,人们树立了数百个佛像,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在中国四川南部岩石上雕刻出来的乐山大佛像。这尊雕像修建了近一个世纪,于713年完成。雕像的作者曾希望,它会看护并镇住河流的危险水患。 据认为,著名的吉萨狮身人面像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这是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像之一。为什么,谁建造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端坐的亚伯拉罕·林肯那雄伟的身影俯视着到此参观的游客。专家们说,他的手状似美国总统名字起首字母的缩写手语版本。据称,雕塑家丹尼尔·切斯特是一个聋哑人的儿子,他获得了嘎劳德特聋哑人大学的大学学位并希望为此对林肯表示敬意。 150多年来,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的雕像骄傲地站立在四个狮子环绕的科林斯柱上俯瞰着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人们说,当年希特勒曾希望成功拿下英国后将其运往柏林。

这个佛铜像位于日本镰仓的Kotok寺庙。建于13世纪,重达93吨,但内部是中空的,游客可以进去。吉卜林在其小说序言的诗中曾提到过这座佛铜像。 如果你到布鲁塞尔,最可能的是你一定会看到这个小于廉人像。这是布鲁塞尔的象征,这尊雕像也被称为撒尿小童。布鲁塞尔人说,树立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伯根司考伊战争这一重大事件,当时哥特佛瑞德三世公爵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下,让大家看到这个未来的君主,激励军队士气,小于廉不断向树下的士兵撒尿。 最高的湿婆神雕像是在桑格,尼泊尔巴克塔普尔和卡午勒帕兰克的边境地区。它的建设几年前才刚刚完成,它是由铜,水泥,钢材和锌建造,是尼泊尔第一批现代化旅游景点之一。 像许多在这个画廊的雕像一样,米开朗基罗的英雄雕像《大卫》也是站在外面,但自1873年以后他被存放在博物馆的防护墙中。从一开始,他就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个爱国象征。

12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介绍

12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介绍 一次不可错过的艺术盛宴;两部精典《故宫》、《台北故宫》的姊妹篇;三方强强联手出品良友SMG 中央新影;四年时光探索东西方文明对话;五度进入卢浮宫全面纪录世界级艺术经典;上百位艺术大师的心路历程。 第一集:《遇见》 卢浮宫在故宫午门举办“拿破仑大展”,代表东西方两个文明的卢浮宫与紫禁城,就此相遇…… 它们拥有相同的历史:从皇宫宫殿开放为博物院;它们都见证着个人的成就:拿破仑和乾隆皇帝。今天,它们一东一西,迎接人们审视的目光,传达艺术的力量。大门开启,一次中西文化的交流也由此开始…… 第二集:《逐荡两河》 巴比伦是一片在历史的迷雾中闪光的神秘土地,与古老中国同在亚洲大陆东西两端,与华夏文明在六千年里遥遥相视。 故宫收藏着甲骨文和彝文钟鼎,卢浮宫收藏着楔形文字泥板和人类已知第一部完整法典,汉莫拉比法典石碑。对两种文字的比较,显示出世界文明发端时已然走向不同的道路。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关于文字的行为艺术则是在思考“即使打破了文字的羁绊,人类就可以沟通了么?” 第三集:《永恒天沙》 这是关于两条大河流域的纪事,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黄河孕育了古华夏文明,商王的青铜器、法老的金字塔,深奥的帛画,神秘的木乃伊……这些幸存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两大文明古国的讯息。 让我们与中国艺术史学家巫鸿一起去探寻两种文明的起源。这是关于生与死、权力、宇宙以及永恒的故事,也是一次对人类艺术起源的探究。 第四集:《典雅千古》 卢浮宫,古希腊诸神近在咫尺;紫禁城,依旧雄浑深沉,两种文明如何发展成今天这样截然不同的面貌?断臂维纳斯、自由翱翔的胜利女神,西方艺术最经典的象征,她们的地位好似三希堂之于故宫,书法之于中国艺术。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形象的巨大差异是否正映射着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路径?而在当代艺术家隋建国的手中,希腊雕塑又会品读出怎样的意味? 第五集:《铁血长风》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称霸整个欧洲;与此同时,在它的东方,也有一个伟大帝国傲然于世,那就是大汉。一条丝绸之路使古罗马与汉王朝在人类历史上有了第一次相遇。尽管他们的交流只限于民间用器、琉璃丝绸,但帝国的神韵却传扬千年——直到乾隆与拿破仑的梦想。卢浮宫的凯旋门,紫禁城的午门,成为胜利的象征。这一次汉画专家朱青生将带我们回望盛世,展望将来。 第六集:《神圣无上》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掘出卢浮宫中世纪的基石,让我们开始了在卢浮宫的中世纪之旅。圣像画里,一张张冰冷的面庞为何透出神圣的光芒?而在紫禁城,梵华楼、雨花阁里的唐卡中,一尊尊佛像神圣而恬静,是什么样的艺术,长久以来一直抚慰着人类的心灵。 台湾禅者林谷芳向我们讲述宗教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以不同的形式直诉人类的心灵。 第七集:《完美人生》 2009年,卢浮宫邀请艺术家严培明在《蒙娜丽莎》相邻的展厅举办画展,题为《蒙娜丽莎的葬礼》。这种安排暗藏什么样的寓意? 随着这条线索,我们进入文艺复兴,也让达芬奇与倪瓒相遇。同样画树,一个科学、理性,一个清逸、幽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 1、《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2、《大卫雕像》米开朗基罗26岁受委托雕塑30岁时完成,雕像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成,据传大卫像原石来自阿尔卑斯山卡拉拉山开采而成,曾交予另一位雕刻家,但雕刻家发现石材硬度密度光滑,恐自己造诣不足,糟蹋瑰宝,后来才交予米开朗基罗。早期大卫像的裸露曾引起争议,被强行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1527年佛罗伦萨暴动中被敲断左前臂,也曾经遭受雷击,1991年还有疯狂艺术家拿锤子敲伤他的脚趾,都经细心修护复原。1873年原尊被迁移到艺术学院画廊迄今,在佛罗伦萨,后继者共复制有二尊大卫

像拜访在公众场所展出,一尊是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广场的大门前。3、《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是雅典城的守护神。原作为巴特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4、《米洛斯的维纳斯》大理石高204厘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作者米亚历山德罗斯。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的腿部以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由于下半身显得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像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感,然而其婷婷立姿,

巴黎卢浮宫建筑艺术鉴赏

巴黎卢浮宫建筑艺术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欧洲艺术的熏陶后,我很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和上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介绍那些欧洲建筑艺术的视频,很喜欢很喜欢。在这里,我想对巴黎的卢浮宫作一个比较粗略的鉴赏,文字功底不深,再找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想。 先来对巴黎卢浮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我觉得卢浮宫的建筑设计无不体现出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特别是里面的一幅画—蒙娜丽莎。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听说过这幅画,虽说没有亲眼看过它,但在视频的介绍里看到她的神秘的微笑,十分的迷人。卢浮宫里面还有很多很有

艺术价值的作品。例如绪利馆(SULLY) 7一楼第12厅“米罗的维纳斯”也是许多游客趋之若骛之地。维纳斯充满生命活力身姿和失去的双臂引人遐思,使她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 卢浮宫的设计无不体现出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文化风格,是一种基于人本的设计理念。卢浮宫是一座伟大的建筑物,视频里放到在博物馆地厅搭乘电梯上地面广场的时候,看着在广场中央的金字塔形透明顶棚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奇特的力量,是一种文化的渲染,我打心里佩服设计者,如果有机会去法国,一定要亲自去领略一次。 这就是经营的文明,每一个到卢浮宫参观的人,都不知不觉地享受了这种文明。每天,从世界各地涌向卢浮宫的人数也数不尽,但是整个参观游览的过程非常的畅通,没有在中国节假日的那些景点被挤爆的现象。这归功于这里独特的建筑构思和功能布局。 卢浮宫博物馆是一座巨型建筑,由新建的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建筑相连而成,新的建筑物藏在旧的建筑地底下。参观的人流,从地下入口穿过那里的地下走廊到达宽阔的中央地厅,中央地厅里有很多出口,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进口往上一层层的走进古老的建筑物,这样就可以疏散人流,使整个建筑物不至于会被挤

卢浮宫三宝

卢浮宫三宝 1.爱神维纳斯雕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 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2.胜利女神像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艺术宝库——"卢浮宫",是三件镇宫之宝之一。 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 胜利也紧跟到来。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1950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这尊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目前的历史沧桑。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3.蒙娜丽莎画像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

全球最受欢迎的25个雕像(组图)

全球最受欢迎的25个雕像(组图) 2015-01-12 1、美国德州《野马》 创作者:Robert Glen《野马》坐落于德州欧文市的威廉姆斯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描绘马的雕塑群。在城市建立之前,这片土地曾是野马的重要栖息地。这件作品也是为了纪念“老居民们”而作。野马代表驱动力,主动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这件景观雕塑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国家荣誉奖。 2、美国纽约《扩张》 创作者:Paige Bradley扩张,可能吗?美国的女艺术家Page Bradley在阐释这个作品时写道:从我们出生的一刻起,世界就好像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刚好容纳我们的空间:社会保险号码、性别、种族甚至是智商的高低。我觉得人生往往被这些东西所限定,而非由内在的自己所决定。如果我们超越了这些框架,我们是否还能认识自己?如果不被任何所限,我们是否还会存在?3、波兰华沙《路人》在华沙某十字路口,有这样一群无声的匿名过路人路过。这群雕塑是为了纪念波兰于1981年12月13日颁布的戒严令、波兰总统沃依切

赫·雅鲁泽尔斯基取缔团结工会并逮捕其领导人。自此公会转入地下行动,从而工人们也逐渐呈现出在地上与地下分裂的形态。雕塑表达了被东欧共产主义奴役的人民同情。 4、美国波特兰市《超验》 创作者:Keith Jellum一条鱼跃进一座大厦的侧身,艺术家Keith Jellum将自己的这幅作品命名为《超验》。波特兰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seattlepi网站的撰稿人谈到:那里适合艺术创作,你甚至很难喝到不好喝的咖啡或啤酒。人们都很友好,没有什么怪人,也许这就是Keith Jellum选择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波特兰一栋大楼中间的原因?顺便贴出地址:South Park Building, 901 SW Salmon St, Portland, OR 972055、新加坡《跳河小孩》 创作者:Chong Fah Cheong这件坐落于新加坡河畔的雕塑作品,是被网友评为“看到就想与他们一起跳入河中玩耍”的清新之作。 6、匈牙利布达佩斯《铁鞋》 创作者:Can Togay & Gyula Pauer《铁鞋》是导演Can Togay为纪念犹太人大屠杀而创作的作品。1945年1月,250名犹太人被送至集中营残忍杀害。这些受匈牙利“箭十字党”迫害的犹太人,在死前被要求脱下鞋子、跳入河中。最后他们的身躯永葬长河,而鞋子依然留在岸边,是他们活过的证据。两位艺术家用铁鞋来纪念这些不曾被人遗忘的犹太难

英语写作卢浮宫的英文介绍[资料]

英语写作卢浮宫的英文介绍[资料] 英语写作卢浮宫的英文介绍 法国巴黎是世界文明的艺术之都,它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世 界各地的人,更以其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另人心往神迷。这颗明珠就 是Louvre,卢浮宫-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 Louvr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France and the palace in which it is housed, is located in Paris,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Seine River. The structure, until 1682 a residence of the kings of France, is one of the largest palaces in the world. It occupies the site of a 13th-century fortress. The building of the Louvre was begun in 1546 in the reign of Francis I, according to the plans of the French architect Pierre Lescot. Additions were made to the structure during the reigns of almost every subsequent French monarch. * fortress:“堡垒”、“阵地”等意思。卢浮宫建造于13世 纪的一个堡垒的旧址之上。 * reign:“统治时期”。卢浮宫是于1546年弗郎西斯一世在位 时开始修建的。 * subsequent:“随后的”、“后来的”等意思。 * monarch:“君主”、“帝王”。据法国建筑师Pierre Lescot 的修建计划所载,Francis I以后的每一位法国君主都对卢浮宫进行 了增建。 Under Henry IV,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e Grand Galerrie, now the main picture gallery, which borders the Seine, was completed. Under Napoleon III a wing on the north side was finished. By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vast complex was completed; covering more than 48 acres, it is a masterpie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culptural adornment. * Grand Galerrie:卢浮宫著名的大画廊。 * wing:本义是“翅膀”,这里指“建筑物的侧翼”。 * complex:“错综的”、“复杂的”等意思。这里是名词用法, 表示“结构复杂的建筑物”。

巴黎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设计分析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卢浮宫共分为六个馆:古希腊和古罗马馆,古埃及馆,古代东方馆,油画素描馆,雕塑馆,工艺美术馆。卢浮宫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当时的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还因此要表示辞职。然而,贝律铭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畏惧,依然坚持自己的方案。 而法国卢浮宫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经典传世之作,体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元素的融合。这个“金字塔”坐落于法国瑰宝卢浮宫入口广场,这个位置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坐落其中的建筑产生了许多约束与极高要求。“金字塔”本身就如同是卢浮宫的藏品一般,与古老巍峨的建筑相辉映,既存在感强烈,又不喧宾夺主,又位于卢浮宫的中轴线上,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对游人产生了明确的指标。“金字塔”埋于地下的使用空间,还具有对称、平衡、几何感强烈的美感,其中轴线与卢浮宫中轴线相合,呼应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对称的形制。而且对光影效果的运用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够反射周围的老建筑,让它们互相呼应。而且,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能够跟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

Louvre卢浮宫

Louvre Louvr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France and the palace in which it is housed, located in Paris,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Seine River. The structure, until 1682 a residence of the kings of France, is one of the largest palaces in the world. It occupies the site of a 13th-century fortress. The building of the Louvre was begun in 1546 in the reign of Francis I, according to the plans of the French architect Pierre Lescot. Additions were made to the structure during the reigns of almost every subsequent French monarch. Under Henry IV,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e Grande Galerie, now the main picture gallery, which borders the Seine, was completed. Under Napoleon III a wing on the north side (along the rue de Rivoli) was finished. By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vast complex was completed; covering more than 19 hectares (48 acres), it is a masterpie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culptural adornment. In 1793 the Louvre was opened as a public museum, and the French painter Jacques-Louis David was appointed head of a commission to administer it.

卢浮宫解析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入口,此时,重游自己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建筑作品,我们不知道这位老人在想些什么。通过这座获誉“贝聿铭巅峰之作”的玻璃建筑,游人正陆续进入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圣殿,他们也许会从导游的口中,听到1/4个世纪以前这里发生的故事。 1981年,密特朗(Mitterrand)当选法国总统,结束了保守派此前23年的统治。他上台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苏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倍。而最为密特朗看重的工程,就是修复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以馆藏“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然而到了密特朗时期,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但谁能胜任呢?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 周瑛琦:一般来说,这种引发世界关注的工程都应通过公开竞争决定人选,但总统密特朗却不是这样的人,他热爱艺术,出过十几本书,还曾到佛罗伦萨研究过意大利历史,他认为在艺术这一块,自己有发言权。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于是密特朗派人秘密接洽了他,贝聿铭沉思了一会,礼貌地给与了答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放弃。呵呵,牛吧?这是当时62岁的贝聿铭的一种策略吗?还是他猜到了法国政府的迫切需求?没有人知道,从结果来看,密特朗似乎真的很急,他听取了下属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贝聿铭。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解说:这位总统钦定的人选,立刻引来艺术上自视甚高的法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艺术之都巴黎不欢迎一位美籍华人来修复他们的珍宝馆。面对反对浪潮,贝聿铭打出了历史牌,他说自己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周瑛琦:自古以来,进入卢浮宫的建筑师从来就不会有轻松的活儿,有人说,这座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就像高卢雄鸡一样高傲,它甚至有着驱逐建筑师的恶名。17世纪,大师贝尼尼,对,就是我们之前在圣彼得大教堂节目中说过的贝尼尼,曾经受邀为卢浮宫设计正面建筑,但他略带夸张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并不受法国人待见,人们联名反对使用他的方案,最终路易十四只好无奈地把贝大师送走。看来,要想取悦法国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法国民众最终是怎么接纳了我们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出炉时又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解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拿出了改建工程的设计图,它的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型入口。方案一公布,就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许多法国民众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他们形容:这比滑铁卢战役后英国人企图拿走卢浮宫珍宝的暴行更令人愤怒! 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在野的保守党甚至利用这个机会猛烈抨击选择了贝聿铭的执政党,贝聿铭因此被卷入到政治权力的争夺旋涡中。他回忆说,当时他的翻译甚至被吓得心慌意乱,浑身发抖;当他要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时,她几乎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当时的贝聿铭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周瑛琦:还好,总统密特朗一直力挺贝聿铭,毕竟卢浮宫计划是他施展政治抱负的重要一环。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贝聿铭也始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他在电视上展开游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他拜会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让她和一群名流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在政治纷争中,他甚至让密特朗的一位主要政敌变成了自己的同盟,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巴黎市长,后来的法国总统希拉克(Chirac)。贝聿铭先诚恳的和这位政坛强人探讨巴黎城市规划,谈论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品。最后他说:“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希拉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随后他在记者面前公开表示:自己支持金字塔方案,但有一个要求:贝聿铭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竖起同样大小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最终,总计六万巴黎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模型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 解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当第一台挖掘机开动的时候,贝聿铭遇到了新的问题。在他的规划中,改建计划的一个重点就是让财政部从卢浮宫侧翼搬出,让卢浮宫恢复为完整的U型,通过金字塔连结开放给游人,但财政部的头头们并不愿意撤出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办公场所。 最终是媒体的报道发挥了作用,财政部撤出了卢浮宫。经过4年的施工,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令法国人难堪的是,他们曾经反对的金字塔,如今成为了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三个月后,原本总统宝座岌岌可危的密特朗,在选举中击败了对手希拉克,获得连任。一度,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这个数字让重游旧地的贝聿铭倍感欣慰。也许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他的初衷:他说,无法找到任何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