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体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 08级唐国强 摘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正文内容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由于资金投入、质量监控、专业规划等相应措施未能科学配套,让人忧心忡忡的很多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我们从一些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就业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个体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之一。 1.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其毕业分配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用人单位要求男女生搭配就说明了一切。时至今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用人自主权的扩大,“女大学生就业难”不绝于耳,女大学生在男女不平等的就业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在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常常以工作需要为借口,打出“只招男生”的招牌,将众多优秀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即使没有明确规定“只招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也早已成为他们的心理定势。[1]除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就业机会明显少于男生以外,在就业质量上女生也低于男生。[2]忽略其他影响因素,性别在求职与收入方面的显著差异,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更“痛”。 2.贫困生的就业状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和通过学习“光宗耀祖”的追求。即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提升,取得社会地位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可取得精神的满足。可见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借贷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在就业时,却因“贫困”而遭遇尴尬,陷入被动。不仅就学期间花费很大,就是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这些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大学生社团管理系统论文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作为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了他们乐群互助的合作精神,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社团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数量少”、“活动方式单一”、“资金短缺,物质条件较差”、“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将其建设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阵地、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的第二课堂,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要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同时,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大学已经成为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而且,美国是一个崇尚组织社团的国家,其社团组织形成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美国高校的学生社团种类、数量、活动方式等明显多于其他国家高校,其学生社团管理体系也较为健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和辅导模式。美国大学对学生社团一般都积极地予以鼓励与支援。如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哈佛大学就拥有600多个学生社团。美国大学培养出众多的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艺界领军人物,其中大多数曾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如尼克松、卡特、肯尼迪等都曾是学校社团活动的风云人物。而且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使得两国高校的学生社团也有着各自本质的特点。而通过比较研究,尽可能在厘清各自历史发展沿革、现有发展状状、宏观管理政策、微观运营方面的区别,从而将各自内在的结构性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明朗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加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进一步推动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分析几种主要的可能解法的利弊,从而判断原定的系统规模和目标是否现实,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否大到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的程度。因此,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开发工具使用delphi7.0,使用的语言pascal加上SQL查询语句。Pascal语言语法严格,结构严密,非常适合我们学生使用。本系统所使用数据库为access2003,该数据库结构体小,操作简单,易于编程。此外,本系统没有使用delphi7.0自带的rave报表,因为rave 报表一般只能用来制作简单的静态报表,而且在报表格式上设置比较麻烦,用程序来控制尤为困难,而且容易出错,故而本人使用控件导出至EXCEL模板,形成报表,易于格式设置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出发,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的作用以及形成,最后阐明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学生管理 1、引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能动性。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全党全国人民才能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 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可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作为个人内在的具有持久稳定性的思想认识,首先根据其指向,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形态,和社会理想形态,个人理想形态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成长、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和期望,社会理想形态则指一个人对其所在的社会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与期望。这两种形态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不是互相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个人理想在社会理想的背景之中,社会里想着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两种形态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都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两种形态在一代社会成员的头脑里以千差万别的姿态成熟起来、稳定下来以后,这一代社会成员的所有理想指向的合力,就在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始塑造一段新的历史。根据以上观点,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其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等因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身心状况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有关;家庭状况最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稳定性与和谐性;个人的阅历积累千差万别,但与一个时代的民风习俗及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个人的教育积累是影响一个人理想信念过程的最具可变性,最有可操作性的因素,因此也显得最为重要,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之后的历史中,教育积累雷在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因为个人对教育的可逃避性空间越来越小。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应对对策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应对对策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展、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愈加普及的背景下,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个人心理生理问题以及在学业上的困难等原因,高校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的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理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要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 标签:弱势群体;高等学校;贫困学生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展,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愈加普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但另一方面,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异化现象的出现,人们对教育目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个人心理生理问题以及在学业上的困难等原因,高校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的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将近10%上升为目前的25%以上,且还在继续上升[1]。弱势群体是一个是社会学领域内的一个专业术语,从社会结构分层维度描述社会,它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弱势群体关系到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并且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历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者,担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存在,不仅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一个悲剧,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个概念的论述非常多,有学者提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出身于不利的社会阶层而受到文化剥夺,在学校场域中师生的互动产生障碍,使自己处于被贬损、被排斥的边缘处境的学生个体的集合[2];另有学者认为,高校弱势群体指的是在高等院校学生中经济、生理、心理、生活等方面因各种原因而达不到维持其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全面素质的基本水平的群体,这一群体必须依靠外界的施援方能改变弱势地位[3]。 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来自城乡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依據形成的多种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可分为:心理类、学习类、经济类和生理类等弱势群体。研究表明,经济类弱势群体所占比例较大。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缺乏求知欲,意志力弱。学习弱势的学生不是由于他们理解力差或者头脑迟钝,而是经常表现在求知欲的缺乏,这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2)心理脆弱,人格缺陷。由于经济上的重负,造成了这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从而导致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脆弱、人格缺陷等特点;(3)自我评价低。调查数据显示,43.7%学生反映老师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态度是经常批评偶尔鼓励,还有8.1%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是从不批评或者鼓励[4],这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产生“自我评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4033861.html,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者:傅杨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高校安全问题频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题包括: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管理组织机制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等几个方面。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高校安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方法,使我们的高校安全稳定地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除了提高校园安全保卫质量,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之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对确保大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学业,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呈现互动互促、密切配合的态势,高校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式教学,我国高校发展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呈上升势头,高校作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消费场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最能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理论在高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1、学生社团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社团尤其是学生理论社团,始终坚持深入研究并在广大同学中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理论,引导广大同学将学习先进理论与自身成长实践相结合,成为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学会成立,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理论优势和集体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 2、学生社团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许多社团及社团活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校园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种类众多,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公益实践、文艺体育、综合兴趣等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地都积极参与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领域,努力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陶冶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一些层次品位较高、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广大师生深深喜爱和广为参与的校园品牌。许多高校每年都举办的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集中展示社团风采,荟萃优秀活动品牌,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和融入其中,正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并努力创造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优越向上的育人环境。 3、学生社团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学习丰富知识、陶冶个人品性;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锻炼某方面技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社团活动中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不同思维方式和专业背景的影响将使人受益菲浅;而在走出校园的社会活动中,社团在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课堂的专业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4、学生社团带动了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就业创业。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上经历风雨、接受锻炼。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在积极组织和带动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人格塑造,实现自我价值。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们一方面立足校内,自我奉献、关爱他人;另一方面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关怀救助、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助残敬老等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肯定。除此之外,学生社团还积极组织社会调研、职业实践,并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培训服务。职业发展研究会、青年成才促进会、实践促进协会、人才交流协会及金融协会、公关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进行职业培训的协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直接为同学成才需求服务。 试论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院校组织,以系部为单位参与的,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二是社团组织,以社团为主进行的,如文学社组织的文学创作比赛、棋牌社组织棋类比赛等。院校组织

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启发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工作研究 GONGZUO YANJIU 有节制地交流,增进友谊。 (四)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力量,使其认识到保持贞洁的巨大价值,从而在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和婚姻上使之平衡。一方面婚前性纯洁是未婚男女唯一有道德且有益于身心的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开诚布公的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在百姿的世态中,凭借人格的力量保护自身的隐私感和羞怯感。 目前,大学生两性观念的变化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天的大学生明天要承担国家现代建设的重任。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关系到其个人是否可以成才,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恋爱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充分理解大学生两性观念的开放,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是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健康 两性观念的有效途径。在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重视和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特别是两性教育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所以,我们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乐,唐毅红.性社会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伟,高玉兰.性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陈一筠.新世界婚恋与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4]董俊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3):113-115. 责任编辑:王峰 双因素理论是激励保健理论的另一种说法,其最早是由美国的FredrickHerzberg提出来的。从该理论的名字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就是激励和保健两个方面,也就是引起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因素。激励因素给人带来的是满意程度,而保健因素则是减少人们的不满意程度。首先,该理论的基础是人们的积极性并不是有了满足感就自然产生,只有那些具有激励因素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够使得人们具有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人们没有获得保健因素的满足时,是不会降低他们的不满足程度的,但获得时却未必会调动其积极性。第三,工作是激励因素的核心部分,当然也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发生。 一、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现实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门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性情的塑造。高校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大学生处于能动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渡的时期,而大学自由的生活安排更增加了他们对成熟的渴望。这个时期,是大学生最容易产生困惑的人生阶段,对其发展进行关注,并给予帮助和培养,是对大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段。在学生工作中,要注意把每一个不同的学生看成不同的个体,他们是唯一的,是有区别的,需要受到不同的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要理解学生,关怀学生,理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相信他们的能力,赞扬他们的优点,理解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能够理解个体本身就是有区别的,不能够因为成绩或者是和老师的关系好坏等来评判某个人的人品。 做学生工作,要有自己的职业洞察力和职业判断力,对学生要有设身处地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关爱学生。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是很重要的。 二、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发(一)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双因素理论对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很明显的。它包括激励和保健两个因素,对于高校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启发 ○魏信平 [摘要]双因素理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应用到了管理工作中,也包括了高校学生工作。本文对双因素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对高校的学生工作进行总结,重点对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激励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够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校;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魏信平(1964-),男,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陕西商洛 726000) 5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浮出水面,并逐渐被政府所关注和接受。所谓弱势群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态之中;二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1]。依据这个界定,我认为大学生中间也存在弱势群体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研究。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 依据“弱势群体”的界定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不能接受其他同学或不能被其他同学及集体所接受,性格孤僻、生活孤独,经常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情感体验多为抑郁、冷漠、憎恶等感受。 2、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经常体验学习的失败,并且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但却不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实际上并不能胜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常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境地。 3、不被重视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由于身心、社会适应能力、成绩落后等原因,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愿意接近老师,回避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因而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不到老师、同学的重视,集体的认可,失去受人尊重的地位。 4、不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学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差,缺乏锻炼,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因而在人才市场上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就业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这部分学生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他们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情感脆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无助、空虚等苦闷心理,烦恼和忧愁多于欢乐和愉快,情绪极易波动,自主和自制能力差,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容易形成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压力,丧失自信心,陷入焦虑的状态中,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6、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常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备受家庭宠爱,形成自私、固执、任性、蛮横、孤僻等不良性格。他们一般不能也不愿吃苦,缺乏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丧失了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对今后人生道路很少考虑,安于现状,无所追求。 7、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在新环境里没有父母的呵护,高中时的学习优势不再存在,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能及时建立起来,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感到难以适应,他们的行为常常不符合新环境的要求,不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识,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产生较大的失落感。 8、经济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因为家庭处于偏远农村或兄弟姐妹多人上学或丧失父母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的经济来源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为了搞好学习和生活,他们不得不牺牲休息甚至学习时间进行各种勤工助学活动,许多学生反而因此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身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身的原因。 第一, 生理缺陷。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普遍联系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总是在不断地调整自身及环境,让自己对自

大学生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院系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已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是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型大学生组织,它以其鲜明的与专业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专业建设始于1952年,依托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背景,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专业型社团建设,在专业型社团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下文以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为例来具体探讨高校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有关问题。 挂靠在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下的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有证券投资俱乐部、保险学社、金融英语部落、货币研究会、信用管理学社等,其中证券投资俱乐部、保险学社、金融英语部落是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三大主要专业社团。 一、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概况 (一)证券投资俱乐部 证券投资俱乐部成立于1999年10月,现有新老会员2800余人,以金融学院学生为主,覆盖南京审计学院各个院系,是南京审计学院规模最大的科研学术类社团。 证券投资俱乐部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证券投资实践水平、活跃校园学术气氛为宗旨,以江苏省金融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金融实验室为活动基地,以《证券观察》为学术宣传刊物,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定期举办一系列学术性特色活动。凭借优质的活动,证券投资俱乐部2002~2003年“模拟股市大赛”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社团活动”,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大学生社团”,2008~2009年被评为南京审计学院“最具影响力社团”,2012年4月荣获“全国高校十大明星社团”称号。 (二)保险学社 保险学社成立于2006年6月,现有会员380余人。保险学社以普及保险知识,传播正确的保险理念,搭建消费者、学子与保险业界桥梁为己任,期望为改善大众对保险的认知、培育保险人才做出贡献。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型大学生社团,保险学社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学社以南京审计学院保险实验室为活动基地,以金融学院资深教师为指导老师,邀请了包括美国保险会计与系统学会、保险数据管理学会前会长Mr Gary 在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及保险业界知名人士举办保险学术论坛活动。学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会员提供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给同学们一个平台去知保险,懂保险,爱保险。 (三)金融英语部落 金融英语部落(简称“金英部落”)创建于2006年11月,其目的是努力创造积极学习专业英语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选拔突出的专业英语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在金英部落的推动下,南京审计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英语学习爱好者,营造了一个对全校师生开发的公共金融英语活动舞台。 (四)货币研究会 货币研究会是在金融学院领导下的研究性团体,致力于为对货币理论与货币实物研究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同学们通过货币研究会的活动开拓视野,促进同学们对货币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货币研究会拥有优质的硬件资源——江苏省唯一的南京审计学院货币陈列馆,从中可以探寻货币与货币制度演变的轨迹,了解货币与经济的历史。 (五)信用管理学社 信用管理学社是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新成立不久的专业社团,以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围绕信用管理专业学习与科研开展社团活动,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高校党的建设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科学理论和崇高品格灌输给广大高校学生,促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重要。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都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冲击,使得他们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新形势下,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社会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变得多元化和深刻化,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深刻的烙印,进而出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1.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捷和好处。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网络也给我们特别是大学生带来的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络文化的霸权主义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二,网络上大量的污染信息极大的降低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影响大学生学业、扭曲大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网络的个人道德责任少被追究,这使得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 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在日益分化,使得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特定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泛功利化”倾向较为普遍,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多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 3.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和渗透,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模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得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地在我国思想界进行传播和渗入。从表面上来看,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多了,但部分大学生往往没有认清西方的大部分思潮的实质。这些所谓的西方思潮都是以冲击共产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和传统道德的重要作用为目的的。 4.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下滑的现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容易造成重视个人利益的不良品格,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薄,对社会问题和人际交往考虑不够周全,想法过于简单,认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提高与创新。在新时期经济及网络发展迅猛之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选择是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主要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 1,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当你所学的课程与你兴趣相冲突的时候,你们还是会坚持你方的观点(大学生应该以兴趣选择课程)么?(是—— 我也希望你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这样的话,前个周我逃了两节 毛概课去干我感兴趣的事情被学校抓到了,结果被老师罚写两千字 的检讨。我岂不是比窦娥还冤?) (不是,——那么很显然你 已经否认了自己的观点) 2,请问对方辩友,你方是如何根据兴趣来选择课程的呢? 3,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对原子弹感兴趣,是不是我就该选择去学习与原子弹有关的课程呢? 4,在万千咨询案例中,我们经常发现以下现象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 “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 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孩子不像 你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虽然你说的口 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 5,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 6,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却对另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他还能够以兴趣来选择课程么?(应该——)7,人生就是一门课程,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一门课程。(一切尽在不言中) 8,学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学生的说法?学生不就是学习的人的意思吗,学生不把课程搞好,凭兴趣来选择课程,说的过去吗? 9,我们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来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能够在那方面立足,我不敢说,但是你们真的能说有吗?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案例分析之日常教育管理 (三)日常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深远。当今的高校已经不是过去的“象牙塔”,它外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内有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革故鼎新。 1、当前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师、辅导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只顾教学不顾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未把育人和教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些观念性的问题,仅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注重管理育人,不注重服务育人,而未把学生看作是服务对象,因而导致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得力。 其次是管理体制问题。目前学生工作机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切合实际,鼓励体制不健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跟不上需要,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并未统一,学生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第三是队伍素质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精力投入大,耗时多,使他们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工作,提高理论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导致辅导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估过分求高求全。如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学生违纪率、旷课率、就业率等项目与辅导员的工作成绩联系起来,只要是关系到学生的问题都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是管理观念问题。学生工作头绪多,事物繁杂,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随着高校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后勤社会化后进一步加快,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既要取得好成绩又要有创新和突破,首先要研究.解决管理观念问题,工作观念是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正确地工作理念,才能使工作有成效。 第五是学分制、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原有的自然班不复存在,学生形成以课程为纽带定期变化的听课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再限于本专业本年级学生,除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也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2、案例回放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