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1 总论1

2 基本资料6

3 总体设计参考8

1 总论

1.1 设计一般步骤

(1)分析研究水质资料,确定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2)确定给水处理厂设计水量。

(3)进行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确定水厂的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

(6)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

(7)进行水头损失计算,确定水厂的高程布置。

1.2 设计要点与说明

(1)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

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3%~10%。

(3)处理构筑物的选型

对处理流程及构筑物选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工艺特点。另外,应注意在确定处理流程以及进行处理构筑物选型时,要兼顾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药剂配制与投加设备的设计

混凝剂的投加量应在选择了混凝剂的种类之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我国各水厂的平均投药量为5~3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100毫克/升(以三氧化二铝计),否则就应当通过药剂的混合使用及改进处理途径等方法使水澄清。在确定混凝剂及投加量之后,确定投药方式、选择配制及投加药剂的设备形式。溶解池和溶液池,可根据混凝剂的纯度,溶液的浓度,加药量以及配制次数等进行计算,相应数据应合理确定。

(5)混合与絮凝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混合方式。

絮凝设备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应合理选择其形式、水流速度及停留时间等。絮凝池形式及工艺尺寸的选择,往往牵扯到与沉淀池的配合问题,所以絮凝池和沉淀池应一并考虑。应注意絮凝池出水管中流速的选择。

(6)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沉淀设备、澄清设备类型很多,应进行全面、慎重的选取,然后依照规、手册进行详细设计。

(7)过滤设备的设计

滤池种类甚多,应根据水厂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8)消毒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消毒剂。结合处理工艺,确定消毒剂投加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加氯消毒,加氯量的多少,应视水中有机物及细菌数量而定,一般为0.5~2.0mg/L,相应的接触时间须在30min以上。消毒一般多在过滤后进行,氯常加在滤池至清水池的输水管上,借水在清水池的停留时间进行充分接触。

加氯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直通室外的出口,加氯间和加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加氯间的面积应根据加氯设备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决定。

(9)给水处理厂其它构筑物、建筑物的设计

包括清水池、排泥水处理工艺单元及水厂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的设计和确定。

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考虑(大水厂采用较小的百分比);清水池的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两个,并能单独工作和分别防控。从水厂平面上看,清水池应尽量靠近滤池,特别是应与二级泵站靠近;从高程上考虑,清水池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面式三种类型,一般都按深入地下3~4米左右考虑,并设计在地形的最低处。

水厂生产废水包括反应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废水,在此统称为水厂排泥水。排泥水水量按日处理量的4%~7%估算,估算时应说明理由。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水可先在调节池混合,混合后ss约2000mg/L~3000mg/L。排泥水经混合后进入沉淀池(浓缩池),经沉淀后上清液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进入原水配水井,沉淀(浓缩)池污泥进入污泥脱水车间进行污泥脱水,其ss约15000mg/L~35000mg/L(微污染水源稍低)。

给水处理厂附属构筑物建筑物面积可根据水厂规模等条件,参照设计手册确定。

(10)给水处理厂的布置原则

在水厂中直接与生产有关的生产构筑物包括一级泵房、预沉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滤池、清水池、冲洗设施、二级泵房、变配电室、投药间、排污泵房、污泥沉淀(浓缩)池、脱水机房等。辅助和附属建筑物包括:化验室、检修车间、材料仓库、危险品仓库、值班室、办公室、锅炉房、车库等。

水厂平面布置涉及到的管线一般包括:给水、排水管线,加药和厂区用水管线,电缆、电线等。给水管线包括生产给水管线和超越管线;排水管线包括厂雨水的排除管线、场生产废水的排除管线和厂生活污水的排除管线;加药管线包括混凝剂投加管线和消毒剂投加管线;自用水管线包括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泵房、药间冲洗溶解用水,以及清洗水池用水;大型水厂的电缆较多,有动力、通讯、照明、控制电缆等,可采用集中电缆沟的方式进行布置。

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原则:流程尽量简短,避免迂回重复,尽量减小水头损失,构筑物尽量靠近,便于操作管理;尽量适用地形,力求减少土石方量;注意构筑物、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水厂建筑物以接近南北向布置较为

理想,构筑物、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施工和管线布置等的要求;连接管渠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注意水厂的功能分区,合理布置;考虑近远期的协调。

厂区道路、绿化布置、照明、围墙及进门等其它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参见设计手册。

给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是在平面布置完成之后进行的,先应计算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确定各自高程,再进行高程布置。

构筑物间的水头损失包括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构筑物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和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可按经验数值取用,构筑物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应计算,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可按公式计算,或进行估算,一般水厂进、出水管上计量仪表中的水头损失可按0.2m计算,流量指示器水头损失可按0.1~0.12m计算。

一般说,应先决定清水池的水面标高,然后逆着处理流程进行水头损失的计算和确定相应高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和高程的确定可列表进行。

(11)泵站设计计算(见手册)

(12)造价估算及制水成本计算

1.3图纸绘制

图纸表达容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给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上,应绘出全部的主要净水构筑物、水泵站、清水池及附属房屋建筑、道路、风向玫瑰图、绿化地带及厂区界限,并用坐标表示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同时绘出各种连接管渠。

构筑物、管道均以单线条表示,管线上应标明其管径(渠道断面尺寸)、长度和坡度。图中应绘出各种管线图例并加以说明。注明各生产构(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可列表以序号示之)等。

(2)给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

横向比例采用1:500~1:1000,纵向比例采用1:50~1:100;同时也可以不按规定比例绘制。

在制水与污泥高程图中,要求制水与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流动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并按最大设计流量进行高程计算,以此来绘制各处理构筑物与连接管道的高程平面图。为保证各构筑物之间的污水靠重力自流,必须精确计算各构筑物及管道中的水头损失,这既包括沿程水头损失也包括局部水头损失,还须考虑事故与扩建等情况所需的储备水头。

高程图中必须注明原有地面与平整后地面标高;构筑物的顶部、底部及其有效水位的标高等。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应标出管径和管中心的标高,连接渠应标出渠顶、渠底和有效水位的标高。

(3)单体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图

比例尺采用1:10~1:100。主要处理构筑物工艺构造应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基本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图中应注明构筑物的全部主要工艺尺寸,相互距离,构筑物及管渠名称及其安装高度,图中复杂的节点构造及表示不出的构件及有关部分,应另绘大样图(1:10~1:20)表示之。对有关的问题,应做必要说明。图中各构筑物壁及各种管渠皆用双线表示。

剖面图应能表示出构筑物部构件的全部构造,图中应注明各构筑物之顶、底及水面的标高,各构件及管渠的安装高度,部地面及外部地面的标高。

1.4计算说明书撰写

1 计算说明书容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本设计的重要书面文件,其容应包括:(a)目录;(b)正文;(c)设计总结;(d)参考文献资料。

2 计算说明书要求

计算说明书是说明设计计算过程的重要资料,容要全面完整,叙述应简明扼要。

在计算说明书中,对城市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处理构筑物的选型要加以分析说明。给水处理主体单元的工艺设计计算应全面。在设计计算说明书中,应列出所采用的全部计算公式,计算参数的选择应加以说明,并注明其资料来源,所计算之构筑物,皆应绘出相应的计算草图。根据水厂规模,估算出水厂人员编

制,并初拟水厂附属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等。并应附以必要的草图及表格说明。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文句要通顺,段落须分明。

1.5主要参考资料

1.《室外给水设计规》 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 GB50014-2006(2011)

3.《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

4.《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 GB50289-98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7.《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 3020-93

8.《供水管井技术规》 GB50296-99

9.《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41-91

10.《泵站设计规》 GB/T50265-2010

11.其他现行的有关规和规定

设计成果:

设计计算书一份;平面布置图一

2基本资料

2.1水厂规模

5万m3/d

2.2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2.3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2.4工程地质资料

(1)地质钻探资料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2.6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风向玫瑰图

3 总体设计参考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色度和菌落总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85)的规定。

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1)

长春建筑学院 水质工程学Ⅱ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王磊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 130800127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6.20-7.1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宁夏省吴忠市同心县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水质工程学Ⅱ(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属《水质工程学》专业课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净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原始资料 1.厂区附近地势资料: 2.厂区附近地形图一张(见附图); 3.厂区附近地下水位标高200米; 4.厂区附近土层构造为粘土; 5.城区污水资料: (1)生活污水 (2)工业废水 (3)城市排水干渠进厂处A点管底设计标高202米; (4)水体特征资料: 该厂污水排入水体前要求达到一级处理程度; (5)气候资料 最高温度39.5℃;

最低温度-19.8℃; 年平均温度4.8℃; 冬季平均温度-12 ℃; 结冻期3 ; 风向西南; 最高洪水位210米。 附图:厂区附近地形图比例尺1:5000 四、设计任务 进行某城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其任务包括: 1.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计算出进厂的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 2.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 3.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3张; 2.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1)目录 (2)绪论 ①设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包括城市所在位置、地形、气象、地质、水文条件、经济概况、规划远景等。

给排水专业-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建筑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1总论 (1) 2基本资料 (6) 3总体设计参考 (8) 1总论 1.1设计一般步骤 (1)分析研究水质资料,确定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2)确定给水处理厂设计水量。 (3)进行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确定水厂的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 (6)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 (7)进行水头损失计算,确定水厂的高程布置。 1.2设计要点与说明 (1)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 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 3%~10%。

(3)处理构筑物的选型 对处理流程及构筑物选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工艺特点。另外,应注意 在确定处理流程以及进行处理构筑物选型时,要兼顾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 置。 (4)药剂配制与投加设备的设计 混凝剂的投加量应在选择了混凝剂的种类之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我国各 水厂的平均投药量为 5~3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 100毫克/升(以三氧化二铝计),否则就应当通过药剂的混合使用及改进处理途径等方法使水澄清。在确定混凝剂及投加量之后,确定投药方式、选择配制及投加药剂的设备形式。溶解池和溶液池,可根据混凝剂的纯度,溶液的浓度,加药量以及配制次数等进行计算,相应 数据应合理确定。 (5)混合与絮凝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混合方式。 絮凝设备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应合理选择其形式、水流速 度及停留时间等。絮凝池形式及工艺尺寸的选择,往往牵扯到与沉淀池的配合问题,所以絮凝池和沉淀池应一并考虑。应注意絮凝池出水管中流速的选择。 (6)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沉淀设备、澄清设备类型很多,应进行全面、慎重的选取,然后依照规范、 手册进行详细设计。 (7 )过滤设备的设计 滤池种类甚多,应根据水厂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8)消毒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消毒剂。结合处理工艺,确定消毒剂投加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加氯消毒,加氯量的多少,应视水中有机物及细菌数量而定,一般为 0.5~2.0mg/L,相应的接触时间须在 30min以上。消毒一般多在过滤 后进行,氯常加在滤池至清水池的输水管上,借水在清水池内的停留时间进行充 分接触。 加氯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直通室外的出口,加氯间和加氯点之间的距离 一般为 10~20m,加氯间的面积应根据加氯设备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决定。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给予的原始资料,对某些小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学会运用原始资料,确定污水处理方案的一般原则,熟悉有关构筑物的计算方法和了解设计步骤及规律,使学到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得到一次综合性的训练。 二、设计内容 1、根据所提供的原始资料,确定污水所需要的处理程度,并选择处理方法。 2、根据污水处理程度结合污水厂的地形条件,选择污水、污泥的处理流程和处理构筑物。 3、对所选择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形式和主要尺寸。 4、绘制污水厂的总体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高程图)。 5、编写说明书。 三、设计原始资料 1、某小镇污水厂附近地形图一张,该城镇人口数为 5 万人。 2、污水流量:日平均流量Q=7500m3/d。 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分别为K d= 1.2,K h= 1.33。污水水质:平均水温为:23℃。处理前BOD5= 250mg/L, SS = 330mg/L。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DO=2mg/L,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附近河流。 3、水文及地质资料 (1)污水厂附近最高洪水位260m,该河95%保证率的枯水量为1.5m3/s,河流流速为0.8m/s,夏季河水平均温度17℃,河水中溶解氧为2 mg/L,河水中原有BOD5为3mg/L,悬浮物含量为59 mg/L. (2)污水厂址地下水位距地表15m左右,土壤为砂质粘土,抗压强度在1.5公斤/cm2以上。土壤年平均温度12℃,最低温度2℃。 4、气象条件 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气压为730.2mm汞柱,年平均气温为15.1℃,冬季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 5、其他资料 厂区附近无大片农田。 拟由省建筑公司施工,各种建筑材料均能供应。 电力供应充足。 四、设计步骤及方法 1、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确定污水厂的规模和污水设计水量、水质。 由处理污水量可知,该污水厂属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Q max =Q×K h×K d =7500×1.33×1.2/24=498.75 m3/h=138.54L/s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DO≥5mg/L(本课程设计中不考虑有毒物质),为满足DO≥5mg/L要求,可根据氧垂曲线进行计算求出L处理后。 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见下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mg/L 本设计要求为一级B标。

给水厂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给水设计原始资料..................................................................................... - 2 - 1.1基本要求..................................................................................................... - 2 - 1.2设计基本资料............................................................................................. - 2 - 1.2.1设计水量:具体见流量分配表。.................................................. - 2 - 1.2.2水文地质资料.................................................................................. - 2 - 1.2.3 水质分析资料................................................................................. - 2 - 1.2.4水质要求.......................................................................................... - 2 - 1.3设计要求..................................................................................................... - 3 - 1.3.1设计要求.......................................................................................... - 3 - 1.3.2设计成果.......................................................................................... - 3 - 1.4参考资料..................................................................................................... - 4 - 第二章给水厂设计及工艺选择............................................................................. - 4 - 2.1水厂设计流量..................................................................................... - 5 - 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 5 - 2.2.1原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对比.................................. - 5 - 2.2.2水厂工艺流程的选择.............................................................. - 6 - 2.2.3水厂规模.................................................................................. - 6 - 2.2.4水处理构筑物计算.................................................................. - 7 - 2.2.4.1配水井的设计............................................................... - 7 - 2.4.4.2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 - 7 - 2.4.4.3投药工艺及投药间的计算........................................... - 8 - 2.4.4.4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 9 - 2.4.4.5沉淀工艺设计计算....................................................... - 9 - 2.4.4.6 V型滤池的设计计算................................................. - 12 - 2.4.4.7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 - 17 - 2.2.5各构筑物平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水厂高程布置........................................................................ - 17 -

给排水专业-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1 总论1 2 基本资料6 3 总体设计参考8 1 总论 1.1 设计一般步骤 (1)分析研究水质资料,确定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2)确定给水处理厂设计水量。 (3)进行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确定水厂的附属构筑物和建筑物。 (6)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 (7)进行水头损失计算,确定水厂的高程布置。 1.2 设计要点与说明 (1)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 给水处理厂处理流程的确定,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给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3%~10%。 (3)处理构筑物的选型

对处理流程及构筑物选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工艺特点。另外,应注意在确定处理流程以及进行处理构筑物选型时,要兼顾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药剂配制与投加设备的设计 混凝剂的投加量应在选择了混凝剂的种类之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我国各水厂的平均投药量为5~3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100毫克/升(以三氧化二铝计),否则就应当通过药剂的混合使用及改进处理途径等方法使水澄清。在确定混凝剂及投加量之后,确定投药方式、选择配制及投加药剂的设备形式。溶解池和溶液池,可根据混凝剂的纯度,溶液的浓度,加药量以及配制次数等进行计算,相应数据应合理确定。 (5)混合与絮凝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混合方式。 絮凝设备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应合理选择其形式、水流速度及停留时间等。絮凝池形式及工艺尺寸的选择,往往牵扯到与沉淀池的配合问题,所以絮凝池和沉淀池应一并考虑。应注意絮凝池出水管中流速的选择。 (6)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沉淀设备、澄清设备类型很多,应进行全面、慎重的选取,然后依照规、手册进行详细设计。 (7)过滤设备的设计 滤池种类甚多,应根据水厂规模和运行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8)消毒设备的设计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消毒剂。结合处理工艺,确定消毒剂投加点。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加氯消毒,加氯量的多少,应视水中有机物及细菌数量而定,一般为0.5~2.0mg/L,相应的接触时间须在30min以上。消毒一般多在过滤后进行,氯常加在滤池至清水池的输水管上,借水在清水池的停留时间进行充分接触。 加氯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直通室外的出口,加氯间和加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加氯间的面积应根据加氯设备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决定。 (9)给水处理厂其它构筑物、建筑物的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水质工程学的课程设计愈发重要。本文将就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的概述、课程内容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的概述 水质工程学旨在培养有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高层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水质控制和管理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通过水质工程学的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掌握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水处理技术原理以及运行和维护要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兴趣,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水质工程学课程内容 1.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包括水污染源、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水处理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这项课程将介绍如何检测水的污染程度、各种污染源的种类和影响等问题。此外,还将介绍水质标准、水的污染物去除技术、水的再生利用以及智能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主要涵盖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包括水循环中的供水、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内容。此项课程将介绍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以及现有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技术。 3.水处理技术 主要介绍水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包括滤波、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将同时讲授水处理工厂的建设和管理。 4.水环境调查 涉及水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采样、水质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5.生态学 涉及到各种水生生物和对水环境的影响,重点讲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本课程将有助于更好理解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水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水质工程学师资队伍 1.教授 教授一般需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需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2.讲师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水质工程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专业领域,致力于研究水体的污染和治理问题。而课程设计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探究和设计方案的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本文将围绕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进行概述,介绍其目的、流程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希望能对相关学者和学生有所启发。 一、课程设计目的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学术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掌握水质工程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了解相关应用软件和测试设备,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4.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流程,提前为毕业后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流程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选题阶段

选题阶段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方向,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课题。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设计思路: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了解 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2)方案设计:学生需要结合研究思路和实际需求,详细 制定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测试设备和实验过程等。 3)方案评审: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 方案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学生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相应的实验和测试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4.报告撰写阶段 在实验和测试工作完成后,学生需要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研究背景、设计思路、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报告需要遵循学术规范,清晰、准确地阐述研究内容和成果。 三、实践经验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然而,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许多地区的水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由此,水质工程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运而生。它关注的是水在自然和工业环境中的质量,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研究和改进水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水质工程学的掌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校开始设立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本文将着重介绍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有意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设计思路 1.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意义是设计思路的核心。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例如: (1)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水质工程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水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学习者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基础理论。 (2)使学生具备水质改进技术的设计能力。通过完成各种实践项目,学生应能够准确地识别污染源,并选择最佳的水质治理技术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3)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相关工具。懂得使用计算机和模拟软件来模拟和优化水质工程学的设计。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应确定课程的意义,例如: (1)增加学生成为开展水质治理的人才基数。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完成项目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协作,培养相关技能。 (3)创造有实际意义的水质工程学项目,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水问题和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挫折,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2.教学内容 水质工程学的内容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背景和专业需求等因素,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例如: (1)水的生态学:包括淡水生态、流域生态、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2)水质污染与控制:包括水资源的污染来源和变化、各种水污染物的影响分析,以及水质治理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等。 (3)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包括城市供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

【专业文档】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doc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计算说明书 (4)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厂选址 (4) 第二节工艺流程 (4) 第二章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 第一节设计参数 (6) 第二节泵前中格栅设计 (6) 第三节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 (8) 第四节泵后细格栅设计计算 (9) 第五节沉砂池设计计算 (10) 第六节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12) 反应池设计计算 (14) 第七节O A/ 1 第八节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6) 第九节剩余污泥泵房 (17) 第十节浓缩池 (18) 第十一节贮泥池 (20) 第十二节脱水机房 (21) 第三章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3) 第二节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23) 参考文献 (26)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计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m 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150000m 3/d ; 设计最大小时流量Q max =8125m 3/h (2)进水水质 COD Cr =400mg/L ,BOD 5 =180mg/L ,SS = 300mg/L ,NH 3-N = 35mg/L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 标准 ,即: COD Cr ≤ 60mg/L ,BOD 5≤20mg/L ,SS≤20mg/L ,NH 3-N≤8mg/L 。 3、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4、资料 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米/秒。污水处理厂场地标 高384.5~383.5米之间,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380.0m ,常水位为378.0m ,枯水位为375.0m 。 三、设计任务 1、对处理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对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进行工艺计算(附必要的计算草图); 3、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 4、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原污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 5、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各一张。 五、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十一册 2、《环境工程设计手册》(水污染卷) 原污水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机房 出水 格栅 污水泵房 沉砂池 二沉池 泥饼外运 曝气池 回流污泥

南昌大学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II) 题目: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 专业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51班 学号: 000 学生姓名:江户川柯南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设计基础资料及任务 (1) 设计内容 (2) 第二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和水质的计算 (3) 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计算 (3) 城市污水水质计算 (4) 计算污染物去除效率 (5) 第三章工艺流程确定 (6) 处理流程确定 (6) 单元构筑物选择 (8) 第四章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 (11) 格栅 (11) 提升泵房 (15) 沉砂池 (16) 氧化沟 (18) 二沉池 (22) 接触消毒池 (24) 计量设施 (25) 第五章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26) 污泥量计算 (26) 污泥回流泵房 (26) 污泥浓缩池 (26) 污泥贮池 (28) 脱水机及脱水机房 (30) 第6章污水处理厂平面及竖向设计 (32) 平面布置 (32) 高程布置 (33)

第一章绪论 设计基础资料及任务 (一)城市概况 N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信江自东向西流经本市进入鄱阳湖。城区地下水基本为潜水,信江两岸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含水丰富,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N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季节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雨量, 最小年降雨量, 最大年降雨量;全年无霜期天;全年主导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信江执行III类地面水标准。 (二)基本资料 N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东湖区域,2018年城市人口为9万人,工业产值为17亿元;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近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11万人,年工业产值为26亿元;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16万人,年工业产值为32亿元;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80m3/万元d。 随着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信江水受到严重污染,为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拟建第一污水处理厂。N市的城市排水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经截污干管截流,合流管的截流倍数为。污水经处理后,尾水排入长江。(污水总管排入污水厂标高为米)。 设计内容 1、确定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2、进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3、进行污水厂各构筑物、建筑物以及各种管渠等总体布置。 4、设计图纸包括: (1)污水厂平面布置图; (2)污水厂的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 (3)单体构筑物的工艺构造图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保护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 重要。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水环境也面临 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饮用水安全,成为了全社会亟需解决 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水质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质工程中,排放水和自来水的处理是重要的环节。由于人类 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排放的水和自来水中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比如,除了常见的细菌,水中还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重金属离 子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这些物质得不到处理,就会进入人体,造成 健康风险。因此,在水质工程中,排放水和自来水的处理非常关键。 在排放水的处理过程中,水质工程师们往往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处理。首先,他们会采用预处理的方案,比如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调节酸碱度等。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后续的处理难度和成本,确保尽量 少的有害物质流入自来水的系统。接下来,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细致繁 琐的处理手段,比如生物法、物理化学法等,来对污水进行有针对性 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水资源净化。最终,净化的排 放水就可以安全地排入水源,又能够保护重要的水源资源,为人类提 供更为清洁的水源。 除了排放水的处理,自来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自来水的处理中,水质工程师们会使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生 物学的原理,对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净化。主要的过程包

括混凝、沉淀、过滤等。通过这些过程的处理,自来水中的有害成分得以减少,饮用水的质量得到提升,为人们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饮用水。 总之,水质工程是保护饮用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排放水和自来水的处理,水质工程师们可以有效去除有害物质,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在未来的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中,水质工程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创造更为清洁、健康的用水环境。

给排水课程设计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给排水课程设计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水质工程学Ⅰ》——给水厂设计 课程设计 专业: 给排水18-2班 学号: 3061214221 姓名: 倪萍 指导教师:尤永军老师 2016年 12月 10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设计任务 1 2.设计资料 1 第二章.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1.确定处理流程 3 2.确定处理流量 4 3.混凝剂及助凝剂 4 4.药库及加药间设计 6 5.药库容积设计7 6.药剂投加系统7 7.计量设备8 8.混合8 9.絮凝10 10.沉淀 16 11.过滤 17

12.消毒 23 .其他设备及构筑物 1.清水池27 2.清水池布置27 第四章.平面布置 1.水厂的平面布置28 2.厂区道路布置29 3.厂区绿化布置29 4.厂区管线布置29 第五章.高程布置 1.管渠水力计算31 2.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32 .主要参考教材 第七章.设计心得 第一章.绪论 1.设计任务 根据指定的水源、厂址、处理流程和有关设计资料,设计主要处理设备及构筑物,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2.设计资料 原水水质分析资料 气象水文及其它基础资料 第二章.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1.确定处理流程 加药间 生活饮用水

二级泵站 加氯间 清水池 普通快滤池 斜管沉淀池 机械絮凝池 水泵混合 一级泵站 原水 2.确定处理流量 城市设计人口15万,设计人均用水量为200L/d.城市中工厂A用水量为0.7万吨/天,工厂B用水量为0.4万吨/天. /d /d 3.混凝剂及助凝剂 根据根据原水水质、处理要求、货源及经济条件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骨胶作为助凝剂。 溶液池容积取4.8m3,有效高度取1.6m,超高0.2m. 设置两个溶液池,单池面积为2.4㎡,设计尺寸为1.2×1.2×1.8,实际容积为2.592m3. 4.药库及加药间设计 × 设计混凝剂的最大投加量为u=20mg/l,浓度为10%,每日调剂次数为2次. 则时用量为0.02×1879.2=37.6kg/h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任务: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2.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工艺流程设计及评价 1,设计供水量为58000m³/d,水厂所在地为长春地区 2,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3,论证: 为了确定絮凝池和沉淀池的选定,现拟定两个净水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方案一:原水→一级泵房→回转式隔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 方案二:原水→一级泵房→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 1.絮凝池的比较 形式优缺点适用条件 隔板絮凝池往 复 式 优点:1、絮凝效果较 好 2、结构简单,施工方 便 缺点:1、絮凝时间较 长 2、水头损失较小 3、转折处絮粒易破碎 4、出水流量不易分配 均匀 1、水量大于 30000m3/d的水 厂 2、水量变动小 回 转 式 优点:1、絮凝效果较 好 2、水头损失较小 3、构造简单,管理方 便 缺点:出水流量不易 1水量大于 30000m3/d的水 厂 2、水量变动小 3、适用于旧池改 建和扩建

水质工程学污水处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日处理量3万m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学号:201140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1月12日

目录 (1) 第1章概论 (2) 1.1设计任务和工程概况 (2) 1.2原始资料 (2) 第2章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3) 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 2.2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3) 2.3设计的基本流程图 (3) 第3章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4) 3.1格栅设计 (4) 3.2污水提升泵房设计 (6) 3.3沉砂池设计 (6) 3.4初次沉淀池设计 (8) 3.5曝气池及曝气系统设计 (10) 3.6二次沉淀池设计 (14) 3.7消毒池设计 (16) 第4章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 (19) 4.1污泥量的计算 (19) 4.2污泥回流泵房设计 (19) 4.3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 (19) 4.4污泥池设计 (21) 4.5污泥脱水机房设计 (23) 第5章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24) 5.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24) 5.2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24) 5.3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一览表 (25)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附图 第1章概况 1.1设计任务和工程概况 1.1.1设计题目 某城市日处理量3万m i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1.2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 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30000m3/d (2)进水水质 COD cr =400mg/L, BOD5 =180mg/L, SS =100mg/L, NH3-N = 15mg/L, pH=7.0〜8.5 2. 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级B标准出水: COD cr <60mg/L, BOD5^20mg/L, SS^20mg/L, NH3-NW8mg/L。 1.2基本资料 1.2.1气象资料: 该市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56.9mm,平均日照2400h,无霜期200天,冰冻深度为40~60cm。 年平均气温:129C 最高气温:42.7C 最地气温:-26.5 C 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6.5C ;最高月平均气温31.7C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2.9C,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2C。 风向频率呈典型的又主型特征,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冬季主导 风向为西北风(频率为10%) 1.2.2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川类功能水域),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50.0m,常水位为48.0m, 枯水位为45.0m。 1.2.3厂址及场地现状: 该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城郊,位于大河北岸河堤内一块长方形地带,场地地势平坦,由西 北坡向东南,场地标高54.5〜53.5米之间,位于城市中心区排水管渠末端,交通便利。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xx年6月

目录

1 任务指导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给水厂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资料正确计算,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具备设计城镇水厂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对水厂总体布置的设计思想,从工艺流程、操作联系、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而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掌握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设计内容 ①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②正确计算供水量; ③水处理构筑物型式的比较与选择,拟定各构筑物的设计流量;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绘草图; ④确定混凝剂品种、投加量及投加方式、投加设备; ⑤选择消毒剂品种、投加量及投加方式、投加设备; ⑥确定水厂其它建、构筑物尺寸; ⑦进行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⑧绘制本设计指定的技术图纸; ⑨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资料 水源和水质 ①水源:河水 ②水质: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万人,日工业产值300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120m3/万元,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230L/人·d(最高日),未预见及管网漏失量20%Q最高日计。 据省计划委员会批文及近远期需水量预测,确定本工程供水规模为6万m3/ d。 供水水质及水压 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为,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 气象 该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长,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6~8月多为南风。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6年12 月09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远期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药剂溶解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混合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絮凝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沉淀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滤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 消毒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一级泵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一泵房吸水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一泵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泵与电机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