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最小设计坡度——在污水管道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因此将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叫做最小设计坡度。

2、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3、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度。

4、硝化——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行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消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然后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5、最小覆土深——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6、快滤池——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快速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7、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

8、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有两种方式:改造土壤;污泥的专用处理厂。用污泥改造不毛之地为可耕地,如用污泥投放于废露天矿场、尾矿场、采石场、粉煤灰堆场、戈壁滩与沙漠等地。专用场应设截流地面径流沟及渗透水收集管,以免污染地面水与地下水。

9、泥龄——暴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暴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0、污洗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暴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11、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12、BOD5——水温为20条件下,5天的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

13、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14、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5、K 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暴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则K la值低,反之则K la值高。

16、生物脱氮——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氨化和消化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17、污泥脱水——指利用不同的浓缩方法,去除颗粒间的空隙水,毛细水以及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和颗粒内部水,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18、AB法和A/O法——AB法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A/O法是厌氧和好氧工艺的结合简称。

19、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态,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

二、填空题:

第一部分

1.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 B.(1)、(2)、(3)、(5)、(6)

C.(2)、(3)、(4)、(5)、(6)、(8) D.(1)、(2)、(5)、(6)、(7) 2.水厂平面布置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是( )。

(1)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清水池池顶宜铺设草皮

(2)水厂内应采用水洗厕所,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应与净水构筑物保持大于10m的距离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m

(4)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5)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30%

A.(1)、(2)、(3) B.(1)、(4) C.(2)、(4)、(5) D.(1)、(2)、(3)、(4)

3.水厂内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m,双车道为( )m,并应有回车道。

A.3.0;6 B.3.5;6 C.3.5;6 D.3.5;4

4.水厂内人行道路的宽度为( )m。

A.1.5~2.0 B.1.0~2.0 C.1.5~2.5 D.1.2~2.5 5.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

A.1.5 B.2.0 C.2.5 D.3.5

6.水厂内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m。

A.5 B.6 C.4 D.3

7.水处理( )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

A.工艺流程 B.仪器设备 C.技术参数 D.规模

8.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按最高日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必要时还应包括( )补充水量。

A.浇洒绿地 B.消防 C.未预见 D.管道漏失

9.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以及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城镇水厂的自用水率一般可采用供水量的( )。

A.1%~5% B.3%~8% C.5%~10% D.8%~15%

10.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如沙峰等)时,所需供水量进行( )。

A.设计 B.校核 C.对比 D.调整

11.设计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时,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 )工作时仍能满足供水要求。

A.停止 B.间歇 C.交替 D.临时

12.净水构筑物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泥管、( )、溢流管和压力冲洗设备等。

A.排气管 B.排空管 C.检修管 D.观测管

13.城镇水厂和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废水和泥渣,应根据具体条件做出( )处理。

A.特殊 B.不同 C.妥善 D.深度

14.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贫水地区应优先考虑( )。

A.降低冲洗强度 B.降低冲洗频率 C.回流 D.回收

15.净水构筑物上面的主要通道,应设防护( )。

A.警示牌 B.便梯 C.平台 D.栏杆

16.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3 B.5 C.8 D.10

17.在寒冷地区,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 )℃设计。

A.10 B.12 C.15 D.20

18.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取( )措施。

A.增设格栅 B.降低流速 C.投药 D.预沉

19.当有天然地形可以利用,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取( )措施,以供沙峰期间取用。

A.蓄水 B.预处 C.预投药 D.重力

20.预沉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原水( )及其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排泥要求、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结合地形并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沉沙,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等。

A.浊度 B.水质 C.含沙量 D.悬浮物

21.预沉池的设计数据,可参照当地( )或通过原水沉淀试验确定。

A.具体要求 B.经济条件 C.运行经验 D.实际条件

22.预沉池一般可按沙峰持续时期内原水日平均( )设计(但计算期不应超过一个月)。当原水含沙量超过设计值期间,必要时应考虑在预沉池中投加凝聚剂或采取其他设施的可能。

A.浊度 B.水质 C.悬浮物 D.含沙量

23.用于(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24.用于工业企业( )的处理药剂,不得含有对生产有害的成分。

A.生活饮用水 B.生产用水 C.水厂自用水 D.消防用水25.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凝聚沉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比较确定。

A.市场价格 B.技术经济 C.处理效果 D.同类型水厂

26.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 )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A.人工投加 B.自动投加 C.干投 D.湿投

27.湿投凝聚剂时,溶解次数应根据凝聚剂用量和配制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每日不宜超过( )次。

A.3 B.2 C.4 D.6

28.凝聚剂用量较大时,溶解池宜设在( )。

A.地上 B.地下 C.半地下 D.药库旁

29.凝聚剂用量较小时,溶解池可兼作( )。

A.贮药池 B.搅拌池 C.投药池 D.计量池

30.凝聚剂投配的溶液浓度,可采用( )%(按固体重量计算)。

A.3~10 B.5~20 C.5~10 D.3~15

31.石灰宜制成( )投加。

A.乳液 B.粉末 C.颗粒 D.溶液

32.投药应设瞬时指示的( )设备和稳定加注量的措施。

A.控制 B.计量 C.操作 D.显示

33.与凝聚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凝聚剂性质采取相应的( )措施。

A.防渗 B.防锈 C.防腐 D.防藻

34.加药间必须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劳动保护措施。当采用发生异臭或粉尘的凝聚剂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单独房间内制备,必要时应设置( )设备。

A.安全 B.净化 C.除尘 D.通风

35.加药间应与药剂仓库毗连,并宜靠近( )。加药间的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A.值班室 B.投药点 C.主要设备 D.通风口

36.药剂仓库及加药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计量工具和( )设备。

A.防水 B.搬运 C.防潮 D.报警

37.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10~15 C.15~30 D.10~20

38.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0.5~1.0 B.0.5~1.5 C.1.0~1.5 D.1.5~2.0 39.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石灰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1.5 B.1.2 C.1.0 D.2.0

40.选择沉淀池或澄清池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温变化、制水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 )比较确定。

A.工程造价 B.同类型水厂 C.施工难度 D.技术经济

41.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 )。

A.同时工作的个数 B.三个 C.两个 D.四个

42.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处理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 )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温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

A.3 B.5 C.8 D.10

43.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44.沉淀池积泥区和澄清池沉泥浓缩室(斗)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 )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45.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 )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A.不确定 B.较少 C.较多 D.有规律

46.澄清池应设( )装置。

A.检修 B.观测 C.控制 D.取样

47.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 )、充分混合。

A.急剧 B.均匀 C.长时间 D.全面

48.混合方式一般可采用( )混合专设的混合设施。

A.重力 B.水泵 C.搅拌 D.人工

49.絮凝池宜与沉淀池( )。

A.宽度一致 B.深度一致 C.合建 D.高程相同

50.絮凝池型式的选择和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 )确定。

A.计算 B.比较 C.试验 D.分析

51.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min;

A.20~30 B.15~20 C.10~15 D.12~15

52.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 B.0.5~0.6 C.0.6~0.8 D.0.8~1.0 53.设计隔板絮凝池时,隔板间净距一般宜大于( )m。

A.1.0 B.0.8 C.0.5 D.0.3

54.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池内一般设( )档搅拌机。

A.4~5 B.1~2 C.2~3 D.3~4

55.设计机械絮凝池时,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 )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 )m/s。

A.0.5;0.1 B.0.5;0.2 C.0.6;0.3 D.0.6;0.2 56.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min。

A.6~15 B.5~10 C.6~10 D.5~12

57.设计折板絮凝池时,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一般不宜少于( )段。

A.二 B.三 C.四 D.五

58.设计折板絮凝池时,折板夹角采用( )。

A.450~900 B.900~1200 C.600~1000 D.600~900

59.设计穿孔旋流絮凝池时,絮凝池每格孔口应作( )对角交叉布置。

A.前后 B.左右 C.进出 D.上下

60.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水温等,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宜为( )h。

A.1.0~1.5 B.0.5~1.5 C.1.0~3.0 D.1.0~2.0 61.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 )。

A 急流 B.转折 C.涡流 D.交叉

62.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 )m。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63.平流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 )。

A.5 B.6 C.8 D.10

64.乎流沉淀池宜采用( )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3/(m·d)。

A.穿孔墙 B.导流墙 C.左右穿孔板 D.上下隔板

65.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0 B.800 C.300 D.500

66.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 )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一般可采,用9.0~11.0m3/(m2·d)。

A 进水区 B.配水区 C.沉淀区 D 出水区

67.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mm;斜长为1.0m;倾角为( )。

A.30 B.75 C.45 D.60

68.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

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69.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 B.200 C.150 D.300

70.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根据当地原水水质情况及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 )m3/(m2·h)。

A.30~40 B.15~25 C.10~20 D.20~30

71.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斜板倾角设计一般可采用( )。

A.30 B.45 C.60 D.40

72.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应设均匀( )的装置,一般可采用管式、梯形加翼或纵向沿程集水等型式。

A.集水 B.进水 C.配水 D.排泥

73.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4000 B.5000 C.3000 D.2000

74.机械搅拌澄清池( )的上升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8~1.1mm/s。

A.进水区 B.排泥区 C.清水区 D.分离区

75.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 )h。

A.0.5~1.0 B.0.8~1.0 C.1.2~1.5 D.1.0~1.2 76.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叶轮提升流量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叶轮直径可为第二絮凝室内径的70~80%,并应设调整叶轮( )和开启度的装置。

A.转速 B.角度 C.间距 D.数量

77.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否设置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池径大小、底坡大小、进水( )含量及其颗粒组成等因素确定。

A.浊度 B.悬浮物 C.含砂量 D.有机物

78.水力循环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0度的原水,( )的生产能力一般不宜大于7500m3/d。

A.滤池 B.设计 C.单池 D.水厂

79.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进水 B.出水 C.水平 D.上升

80.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一般可采用( )m。

A.1~2 B.2~3 C.3~4 D.1.5~2.5

81.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 )倍。

A.1.5~2 B.2~4 C.1.5~3 D.1~2

82.水力循环澄清池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 )。

A.30 B.60 C.45 D.75

83.脉冲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84.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 )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mm/s。

A 上升 B.出水 C.水平 D.进水

85.脉冲( )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A.周期 B.持续时间 C.形成 D.间隔

86.脉冲澄清池的( )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Om。

A.沉泥区 B.进水层 C.悬浮层 D.配水区

87.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 )。

A.盖板 B.分水板 C.导流板 D.稳流板

88.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 )装置。

A.排气 B.检测 C.取样 D.计量

89.悬浮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当进水浑浊度大于3000度时,宜采用( )式悬浮澄清池。

A.三层 B.双层 C.活动式 D.组合式

90.悬浮澄清池单池面积不宜超过150m2。当为矩形时每格池宽不宜大于( )m。

A.5 B.3 C.6 D.4

91.悬浮澄清池清水区高度宜采用1.5~2.Om;悬浮层高度宜采用2.0~2.5m;悬浮层下部倾斜池壁和水平面的夹角宜采用( )。

A.300~400 B.400~500 C.450~500 D.500~600

92.悬浮澄清池宜采用穿孔管配水,水在进入澄清池前应有( )设施。

A.气水分离 B.计量 C.排气 D.取样

93.气浮池一般宜用于浑浊度小于( )度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A.50 B.100 C.150 D.200

94.气浮池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一般可采用( )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一般可采用1.5~2.5mm/s。

A.2~10 B.8~15 C.10~20 D.15~30

95.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米;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2.0~2.5m。

A.6 B.10 C.12 D.8

96.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5%~10%。

A 回流比 B.压力比 C.气水比 D.进气比

97.气浮池溶气释放器的型号及个数应根据( )释放器在选定压力下的出流量及作用范围确定。

A 气浮池 B.单个 C.多个 D.两个

98.供生活饮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经( )后,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生产用水的过滤池出水水质,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A.深度处理 B.检测 C.消毒 D.清水池

99.滤池型式的选择,应根据( )、进水水质和工艺流程的高程布置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A.建设资金 B.施工水平 C.管理水平 D.设计生产能力100.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 B.耐磨 C.化学稳定 D.抗蚀

101.快滤池、无阀滤池和压力滤池的个数及单个滤池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和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个数不得少于( )。

A.三个 B.两个 C.两组 D.三组

102.滤池应按正常情况下的滤速设计,并以检修情况下的( )校核。

A 反冲洗强度 B.滤层膨胀率 C.强制滤速 D.单池面积103.滤池的工作周期,宜采用( )h。

A.8~12 B.10~16 C.10~18 D.12~24

104.滤池的正常滤速根据滤料类别不同一般分:①8~12m/h,②10~14m/h,③18~20m/h。

采用石英砂滤料过滤应该取( )滤速。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105.滤池的滤料粒径范围根据滤池类别及所选滤料种类不同分为:①d=0.5~

1.2mm;②d=0.8~1.8mm;③d=0.8~1.6mm;④d=0.5~0.8mm;⑤d =0.25~0.5mm。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无烟煤滤料粒径应选( )。

A.④ B.③ C.② D.①

106.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7.中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8.虹吸滤池、无阀滤池和移动罩滤池宜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其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109.水洗滤池根据采用的滤料不同的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分为:①q=12~15L /(s·m2),t=7~5min;②q=13~16L/(s·m2),t=8~6min;③q=16~17L /(s·m2),t=7~5min;如果采用双层滤料过滤其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应选( )。

A.① B.② C.③ D.不在上述范围内

110.每个滤池应设( )装置。

A.取样 B.排气 C.连通 D.计量

111.快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宜采用2.0~3.Om。每个滤池应装设( )。

A.计量装置 B.压力表 C.真空表 D.水头损失计

112.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 )m。

A.1.5~2.0 B.2.0~2.5 C.1.0~1.5 D.1.0~1.2 113.当快滤池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时,其承托层粒径级配分( )层。

A.二 B.四 C.三 D.一

114.大阻力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流量设计,配水干管(渠)( )处的流速为1.0~1.5m/s。

A.孔眼 B.末端 C.进口 D.出口

115.三层滤料滤池宜采用( )配水系统。

A.小阻力 B.中阻力 C.中阻力或大阻力 D.大阻力

116.三层滤料滤池承托层除满足粒径要求外,其材料选择上小粒径宜选择( )及大粒径为砾A.重质矿石 B.石英砂 C.无烟煤 D.砾石

117.快滤池洗砂槽的平面面积,不应大于滤池面积的( )%,洗砂槽底到滤料表面的距离,应等于滤层冲洗时的膨胀高度。

A.30 B.25 C.20 D.15

118.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可采用冲洗( )或高位水箱。

A 水池 B.水表 C.水泵 D.水塔

119.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当采用冲洗水泵时,水泵的能力应按冲洗( )滤池考虑,并应有备用机组。

A.一组 B.双格 C.全部 D.单格

120.滤池冲洗水的供给方式当采用冲洗水箱时,水箱有效容积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的( )倍计算。

A.1.5 B.2 C.2.5 D.3

121.快滤池( )断面流速宜为2.0~2.5m/s。

A.排空管 B.冲洗水管 C.溢流管 D.取样管

122.当压力滤池的直径大于( )m时,宜采用卧式。

A.2 B.5 C.3 D.4

123.虹吸滤池的分格数,应按滤池在( )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

A.正常 B.交替 C.高负荷 D.低负荷

124.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m。

A.1.5 B.1.2 C.2.0 D.2.5

125.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1.0~1.2m,并应有( )冲洗水头的措施。

A.调整 B.减少 C.增大 D.控制

126.虹吸进水管的流速,宜采用( )m/s;虹吸排水管的流速,宜采用1.4~1.6m/s。

A.1.0~1.2 B.1.2~1.5 C.0.6~1.0 D.0.8~1.2 127.每个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 )系统应有不使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A.出水 B.冲洗 C.排水 D.进水

128.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m。

A.1.5 B.1.2 C.2.0 D.2.5

129.无阀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高度再加保护高。

A.平均 B.最大膨胀 C.滤层 D.水头损失

130.无阀滤池应有辅助( )措施,并设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A.虹吸 B.排气 C.计量 D.冲洗

131.移动罩滤池的分组及每组的分格数,应根据生产规模、运行维护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少于可独立运行的( ),每组的分格数不得少于8格。

A.四组 B.三组 C.一组 D.两组

132.移动罩滤池的设计过滤水头,可采用( )m,堰顶宜做成可调节高低的形式。移动罩滤池应设恒定过滤水位的装置。

A.1.2~1.5 B.1.0~1.2 C.0.8~1.0 D.1.5~1.8 133.移动罩滤池集水区的高度应根据滤格尺寸及格数确定,一般不宜小于( )m。

A.0.3 B.0.4 C.0.5 D.0.6

134.移动罩滤池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 )高度再加保护高。

A.滤层 B.平均 C.最大膨胀 D.水头损失

135.移动罩滤池的运行宜采用( )控制。

A.程序 B.半自动 C.自动加人 D.人工

136.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137.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 )一接触氧化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138.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139.地琢水除铁接触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5.0 B.5.5 C.5.8 D.6.0

140.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曝气后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5.8 B.6.5 C.7.0 D.6.0

141.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低于2.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其工艺流程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过滤除铁除锰。

A.双级 B.单级 C.混凝 D.直接

142.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高于2.0mg/L、含锰量高于1.5mg/L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一1次过滤除铁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143.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1次过滤除铁(接触氧化)一( )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消毒 C.氧化 D.曝气

144.除锰滤池滤前水的pH值宜达到( )以上。

A.7.5 B.6.5 C.7.0 D.6.0

145.一次过滤除锰滤池的滤前水含铁量宜控制在( )mg/L以下。

A.1.0 B.0.5 C.0.8 D.1.2

146.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跌水装置时,跌水级数可采用( )级,每级跌水高度为0.5~1.Om,单宽流量为20~ 50m3/(h·m)。

A.1~2 B.2~3 C.1~3 D.2~4

147.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孔眼直径可采用( )mm,孔眼流速为1.5~2.5m/s,安装高度为1.5~2.5m。当采用莲蓬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0~1.5m2。

A.2~6 B.3~6 C.4~8 D.5~10

148.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喷水装置时,每( ) m2水池面积上宜装设4~6个向上喷出的喷嘴,喷嘴处的工作水头一般采用7m。

A.5 B.6 C.8 D.10

149.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射流曝气装置时,其构造应根据工作水的( )、需气量和出口压力等通过计算确定。工作水可采用全部、部分原水或其他压力水。

A 压力 B.流量 C 水质 D.来源

150.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压缩空气曝气时,每立方米水的需气量(以升计),一般为原水( )(以毫克/升计)的2~5倍。

A 二价铁含量 B.处理水量 C 三价铁含量 D.投药量

151.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板条式曝气塔时,板条层数可为( )层,层间净距为400~600mm。

A.2~3 B.2~4 C.4~6 D.3~4

152.地下水除铁除锰采用接触式曝气塔时,填料层层数可为( )层;填料采用30~50mm粒径的焦炭块或矿渣,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mm。

A.2~3 B.2~4 C.3~4 D.1~3

153.以下有( )种地下水除铁除锰曝气装置淋水密度一般可采用5~10 m3/(h·m2):①淋水装置、②喷水装置、③板条式曝气塔、④接触式曝气塔。

A.④ B.③ C.② D.①

154.淋水装置接触水池容积,一般按( )min处理水量计算。接触式曝气塔底部集水池容积,一般按15~20min处理水量计算。

A.20~30 B.30~40 C.10~20 D.15~30

155.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曝气池容积可按( )分钟处理水量计算;叶轮直径与池长边或直径之比可为1:6~1:8,叶轮外缘线速度可为4~6m/s。

A.20~40 B.20~30 C.15~30 D.10~20

156.当跌水、淋水、喷水、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表面曝气装置设

在室内时,应考虑( )设施。

A.消毒 B.防爆 C.排气 D.通风

157.除铁滤池的滤料一般宜采用天然( )或石英砂等。

A 锰砂 B.砾石 C.磁铁矿 D.卵石

158.除铁滤池滤料的粒径:石英砂一般为d最小=0.5mm,d最大=2mm;锰砂一般为d =0.6mm,d最大=1.2~2.0mm。厚度为800~1200mm,滤速为( )m/h。

最小

A.4~6 B.6~10 C.5~8 D.10~12

159.除铁滤池宜采用( )配水系统。

A 中阻力

B 中阻力或大阻力

C 大阻力

D 小阻力

160.除铁滤池当采用锰砂滤料时;承托层的顶面两层需改为( )。

A.石英砂 B.砾石 C.锰矿石 D.卵石

161.除铁滤池的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当采用锰砂滤料,其粒径在0.6~1.2mm 无辅助冲洗,膨胀度满足30%时,冲洗强度一般选( )L/(s·m2)。

A.18 B.15 C.20 D.12

162.除锰滤池的滤料可采用天然锰砂或( )等。

A 锰砂 B.石英砂 C.磁铁矿 D.卵石

163.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滤速( )m/h。

A.3~5 B.4~6 C.5~8 D.8~10

164.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冲洗强度:锰砂滤料时:( )L/(s·m2),石英砂滤料时:12~16L/(s·m2)。

A.10~12 B.12~15 C.14~16 D.16~20

165.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膨胀率:锰砂滤料:( );石英砂滤料:27.5%~35%;

A.10%~15% B.15%~25% C 12%~20% D 20~30 166.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设计宜遵守冲洗时间:( )min。

A.4~8 B.5~15 C.5~10 D.10~15

167.单级过滤除锰滤池,可参照两级过滤除锰滤池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但滤速宜采用低值,( )可采用高值。

A.水头损失 B.冲洗强度 C.滤料层厚度 D.膨胀高度

168.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 B.二氧化氯 C.臭氧 D.液氯

169.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 B.消毒剂类别 C.水厂条件 D.所在地区

170.氯的设计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按( )用量确定。

A.冬季 B.夏季 C.平均 D.最大

171.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17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73.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74.投加液氯时应设加氯机。加氯机应至少具备指示瞬时投加量的仪表和防止水倒灌氯瓶的措施。加氯间宜设校核氯量的( )。

A.仪表 B.磅秤 C.流量计 D.记录仪

175.采用漂白粉消毒时应先制成浓度为1%~2%的澄清溶液再通过计量设备注入水中。每日配制次数不宜大于( )次。

A.3 B.6 C.2 D.4

176.加氯(氨)间应尽量靠近( )。

A.值班室 D.氯库 C.清水池 D.投加点

177.液氯(氨)加药间的集中采暖设备宜用( )。如采用火炉时,火口宜设在室外。散热片或火炉应离开氯(氨)瓶和加注机。

A.暖气 B.电热炉 C.火炉 D.空调

178.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置测定( )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措施。必要时可设氯气吸收设备。

A.氯瓶 B.空气 C.加氯装置 D.加氯管

179.加氯(氨)间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严密封藏,以免失效。( )和通风设备应设室外开关。

A.报警器 B.加氯机 C.照明 D.氯瓶

180.加氯(氨)间必须与其他( )隔开,并设下列安全措施:一、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二、观察窗。

A.设备 B.氯库 C.工作间 D.加药间

181.加氯(氨)间及其仓库应有每小时换气( )次的通风设备。

A.8~12 B.10~12 C.8~10 D.6~10

182.加漂白粉间及其仓库可采用( )通风。

A.机械 B.自然 C.强制 D.人工

183.通向加氯(氨)间的给水管道,应保证不间断供水,并尽量保持管道内( )的稳定。

A.流速 B.流态 C.水压 D.流量

184.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 B.尽量 C.不宜 D.不应

185.加氯、加氨设备及其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

A.阀门 B.检修工具 C.管径 D.备用

186.液氨和液氯或漂白粉应分别堆放在单独的仓库内,且宜与加氯(氨)间( )。

A.隔开B.毗连 C.分建D.合建

187.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城镇水厂一般可按最大用量的( )天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8~10 B.10~15 C.15~30 D.12~20

第一部分参考答案

1.A

2. D

3.B

4.A

5. C

6.B

7. A

8. B 9.C 10. B 11. A 12. B 13.C 14.D 15.D 16. B 17. C 18.D 19. A 20.C 21.C 22. D 23. A 24.B 25. B 26.D 27. A 28.B 29.C 30.B 31.A 32. B 33. C 34.D 35.B 36. B 37. C 38. D 39. A 40.D 41.C 42. D 43. A 44. B 45. C 46. D 47.A 48.B 49. C 50. C 51. A 52.B 53. C 54.D 55. B 56.A 57. B 58. C 59.D 60.C 61. B 62.C 63.D 64. A 65.A 66.C 67.D 68. A 69. B 70. A 71.D 72.A 73. B 74. C 75.C 76.A 77. B 78.C 79.D 80.C 81. B 82.C 83. D 84. A 85.A 86. C 87.D 88. A 89. B 90.B 91.D 92. A 93.B 94. C 95. B 96.A 97.B 98.C

99.D 100 D 101. B 102. C 103. D 104.A 105. C 106.C 107. D 108.A 109.B 110.A 111.D 112.A 113.B 114. C 115. B 116. A 117.B 118.C 119.D 120.A 121.B 122. C 123. D 124. A 125.A 126.C 127. D 128.A 129. B 130.A 131.D 132.A 133.B 134. C 135. A 136.A 137. B 138.C 139.D 140.C 141.B 142.C 143. D 144.A 145. B 146.C 147.C 148. D 149. A 150. A 151.C 152. D 153. A 154. B 155.A 156. D 157.A 158. B 159.C 160.C 161.A 162. B 163.C 164.D 165.B 166. B 167.C 168.D 169.A 170.D 171. C 172.D 173.A 174.B 175.A 176.D 177. A 178.B 179.C 180. C 181.A 182. B 183. C 184. D 185.A 186. B 187. C

第二部分

1.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m。

A.2.5 B.3.0 C.3.5 D.4.5

2.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双车道为( )m。

A.3~4 B.3~4 C.5~6 D.6~7

3.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m。

A.4 B.5 C.6 D.7

4.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人行道的宽度为( )m。

A.0.5~1.0 B.1.0~1.5 C.1.5~2.0 D.2.0~2.5 5.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向高架桥的扶梯倾角不宜大于( )。

A.150 B.300 C.450 D.600

6.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天桥的宽度不宜小于( )m。

A.0.6 B.0.8 C.1.0 D.1.2

7.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一级处理SS去除率为( )。

A.40%~55% B.55%~65% C.65%~70% D.70%~75%8.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一级处理BOD5去除率为( )。

A.20%~30% B.30%~40% C.40%~50% D.50%~60%9.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生物膜法SS去除率为( )。

A.65%~85% B.55%~65% C.65%~70% D.60%~90%10.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生物膜法BOD5去除率为( )。

A.65%~90% B.60%~80% C.65%~90% D.50%~80%11.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SS去除率为( )。

A.70%~85% B.60%~85% C.65%~90% D.70%~90%12.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BOD5去除率为( )。

A.70%~90% B.65%~95% C.70%一95% D.60%~90%13.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 )g计算。

A.25~35 B.20~40 C.25~40 D.30~50

14.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 )g计算。

A.30~50 B.35~50 C.30~60 D.40~60

15.污水处理厂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应少于( ),并应按并联系统设计。

A.1 B.2 C.3 D.4

16.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污水处理系统前,采用机械清除时为( )mm。

A.16~25 B.25~40 C.40~50 D.50~60

17.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污水处理系统前,采用人工清除时为( )mm。

A.16~25 B,25~40 C.40~50 D.50~60

18.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定。如水泵前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不大于( )mm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A.20 B.25 C.30 D.40

19.污水过格栅流速宜采用( )m/s。

A.0.3~0.6 B.0.6~1.0 C.1.0~1.5 D.1.5~2.0 20.污水过格栅倾角宜采用( )。

A.250~350 B.350~450 C.450~750 D.750~900

21.城市污水处理厂,乎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大流速应为( )m/s。

A.0.3 B.0.6 C.1 0 D.1.5

2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s。

A.0.15 B.0.3 C.0.6 D.1.0

23.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最大流量时停流时间不应少于( )s。

A.30 B.60 C.90 D.120

24.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有效水深不应大于( )m。

A.0.6 B.0.8 C.1.0 D.1.2

25.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每格宽度不宜小于( )m。

A.0.6 B.0.8 C.1.0 D.1.2

26.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水平流速( )m/s。

A.0.1 B.0.2 C.0.3 D.0.4

27.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最大流量的停流时间为( )min。

A.0.5~1.0 B.1~3 C.3~4 D.5~6

28.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有效水深为( )m。

A.0.5~1.0 B.1.0~1.5 C.1.5~2.0 D.2.0~3.0 29.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曝气量为( )m3空气。

A.0.1~0.2 B.0.2~0.3 C.0.3~0.4 D.2.0~3.0 30.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 )L计算。

A.0.03 B.0.04 C.0.05 D.0.06

31.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的沉砂量。

A.2 B.3 C.4 D.5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时,砂斗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 )。

A.350 B.450 C.550 D.900

3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采用人工排砂时,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 )mm。

A.200 B.250 C.300 D.400

34.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沉淀时间宜采用( )h。

A.0.5~1.0 B.1.0~2.0 C.2.0~3.0 D.3.0~4.0 35.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沉淀时间宜采用( )h。

A.0.5~1.0 B.1.5~2.5 C.2.0~3.0 D.3.0~4.0 36.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宜采用( )。

A.95%~97% B.97%~98% C 98%~99% D.99%~99.5%37.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在生物膜法后宜采用( )。

A.96%~98% B.97%~98% C.98%~99% D.99%~99.5%38.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在活性污泥法后宜采用( )。

A.96%~98% B.97%~98% C.98%~99% D.99.2%~99.6%39.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 )m。

A.0.1 B.0.2 C.0.3 D.0.4

40.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A.1~2 B.2~4 C.4~5 D.5~6

41.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 )。

A.350 B.450 C.600 D.900

4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圆斗宜为( )。

A.350 B.450 C.550 D.900

43.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 )d的污泥量计算。

A.2 B.3 C.4 D.5

44.城市污水处理厂,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 )h 的污泥量计算。

A.2 B.3 C.4 D.5

45.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 )h 的污泥量计算。

A.2 B.3 C.4 D.5

46.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法后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 )h 的污泥量计算。

A.2 B.3 C.4 D.5

47.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 )mm。

A.200 B.250 C.300 D.400

48.沉淀池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m。

A.0.5 B.0.9 C.1.2 D.1.5

49.沉淀池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 )m。

A.0.5 B.0.9 C.1.2 D.1.5

50.沉淀池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 )m。

A.0.5 B.0.9 C.1.2 D.1.5

51.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s·m)。

A.0.5 B.1.0 C.1.7 D.2.9

52.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s·m)。

A.0.5 B.1.0 C.1.7 D.2.9

5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应设置( )。

A.撇渣设施 B.滗水器 C.消泡装置 D.消火栓

54.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小于( )。

A.2 B.4 C.6 D.8

55.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格长度与深度之比值不小于( )。

A.2 B.4 C.6 D.8

56.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

( )m/min。

A.0.1~0.3 B.0.3~1.2 C.1.2~2.0 D.2.0~4.0 57.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为( )m。

A.0.5 B.0.6 C.1.0 D.0.8

58.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m。

A.0.3 B.0.5 C.1.0 D.2.0

59.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底纵坡不小于( )。

A.0.005 B.0.02 C.0.01 D.0.03

60.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 )。

A.2 B.5 C.4 D.3

61.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 )mm/s。

A.20 B.25 C.30 D.40

62.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 )。

A.2~6 B.6~12 C.4~10 D.5~15

63.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较小时( )。

A.可采用多斗排泥 B.不可采用多斗排泥 C.无规定 D.采用机械排泥

64.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为( )m。

A.0.5 B.0.6 C.0.8 D.1.0

65.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缓冲层高度,采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m。

A.0.5 B.0.4 C.0.3 D.0.6

66.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池底纵坡不小于( )m。

A.0.005 B.0.01 C.0.02 D.0.05

67.当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建造沉淀池面积受到限制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 )。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管)沉淀池 D.平流沉淀池

68.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一般可按( )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提高一倍考虑。但对于二次沉淀池,尚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A.气浮池 B.曝气池 C.普通沉淀池 D.酸化池

69.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

( )mm。

A.20~25 B.80~100 C.100~200 D.200~300

70.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斜长为( )m。

A.0.5 B.1.0 C.1.5 D.2.0

71.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倾角为( )。

A.350 B.450 C.600 D.900

7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区上部水深( )m。

A.0.5~0.7 B.0.7~1.0 C.1.5 D.2.0

73.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 )m。

A.0.5 B.1.0 C.1.5 D.2.0

74.城市污水处理厂,斜板(管)沉淀池应设( )。

A.冲洗设施 B.滗水器 C.消泡装置 D.灭火器

75.双层沉淀池前应设( )。

A.沉砂池 B.消毒池 C.气浮池 D.冲洗设施

76.设计双层沉淀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双层沉淀池的消化室不少于2个时,沉淀槽内水流方向( )。

A.无具体规定 B.不能调换 C.应能调换 D.按平面位置

77.双层沉淀池沉淀槽内的污水沉淀时间、表面水力负荷、排泥所需净水头、进出水口结构及排泥管直径等,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管)沉淀池 D.平流沉淀池78.层沉淀池沉淀槽深度不宜大于( )m。

A.1 B.2 C.3 D.4

79.双层沉淀池沉淀槽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 )。

A.350 B.450 C.550 D.900

80.生物膜法一般宜用于( )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A.小规模 B.中小规模 C.中等规模 D.大中规模

81.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一般宜经( )。

A.冷冻处 B.加热处理 C.消毒处理 D.沉淀处理

82.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 )等条件,采取防挥发、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

A.地形 B.绝对标高 C.当地气温和环境 D.降雨量

83.生物滤池的填料应采用高强、耐腐蚀、颗粒匀称、( )的材料,一般宜采用碎石、炉渣或塑料制品。

A.冷冻处 B.加热处理 C.消毒处理 D.比表面积大

84.生物滤池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尚应具有耐热、耐老化、耐生物性破坏并( )的性能。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85.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其底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 )m。

A.0.3 B.0.6 C.1.0 D.1.3

86.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沿滤池池壁周边下部应设置自染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滤池表面积的( )。

A.1% B.2% C.3% D.4%

87.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集中分布 B.不集中分布 C.不均匀分布 D.均匀分布

88.生物滤池底板坡度应采用( )倾向排水渠,并有冲洗底部排水渠的措施。

A.0.005 B.0.01 C.0.02 D.0.03

89.生物滤池出水的回流,应根据( )经计算确定。

A.水质和工艺要求 B.地质条件 C.工艺要求 D.水质要求

70.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1.3~1.8 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1.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0.2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2.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 )m3/(m2.d)。

A.1~3 B.3~5 C.5~8 D.8~10

73.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填料体积计,宜为( )kg/(m3·d)。

A.0.15~0.30 B.0.30~0.45 C.0.45~0.60 D.0.60~0.75

74.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1~3 B.3~5 C.5~8 D.8~10

75.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小型污水厂不应大于( )min。

A.3 B.5 C.10 D.15

76.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不宜大于1.8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7.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 )mm。厚度宜为0.2 m。

A.20~25 B.25~40 C.40~70 D.70~100

78.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 ) m3/(m2·d)。

A.10~30 B.30~50 C.50~80 D.80~100

79.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填料体积计,不宜大于( )kg /(m3·d)。

A.0.30 B.1.2 C.2.0 D.2.5

80.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2~4 B.4~6 C.6~8 D.8~12

81.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应分层,每层滤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m,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

A.2 B.2.5 C.3.5 D.4

82.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应分层,每层滤层厚度一般不宜大于( )m,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

A.2 B.2.5 C.3.5 D.4

83.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设计负荷应根据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和滤层总厚度,并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 )确定。

A.小试运行资料 B.中试运行资料 C.实际运行资料 D.水质资料

84.生物转盘的盘体应轻质、高强、防腐蚀、防老化、( )、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

85.生物转盘应分( )布置,盘片净距进水端宜为25~35mm,出水端宜为10~20mm。

A.1~2段 B.2~4段 C.4~5段 D.5~6段

86.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在槽内的浸没深度< )盘体直径的35%。

A.大于 B.不应大于 C.小于等于 D.不应小于

87.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但转轴中心在水位以上( )l50mm。

A.大于 B.不应小于 C.不应大于 D.小于等于

88.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外缘与槽壁净距( )100mm。但转轴中心在水位以上( )150mm。

A.大于 B.不宜大于 C.不宜小于 D.小于等于

89.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平方米( )具有的水槽有效容积,一般宜为5~9L。

A.盘片全部面积 B.盘片单面面积

C.盘片淹没全部面积 D.盘片淹没单面面积

90.生物转盘的水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盘体的外缘线速度( )15~18m /min

A.大于等于 B.不宜采用 C.宜采用 D.小于等于

91.生物转盘的设计负荷,应按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水温和停留时间,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采用( )表面有机负荷,以盘片面积计,宜为10~20g/(m2·d)。

A.总有机碳 B.完全生化需氧量 C.五日生化需氧量 D.化学需氧量

92.生物转盘的设计负荷,应按进水水质、要求处理程度、水温和停留时间,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表面水力负荷,以( )计,宜为50~100g/(m2·d)。

A.氧化槽截面面积 B.盘片体积 C.氧化槽表面积 D.盘片面积9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轻质、高强、防腐蚀、防老化、( )、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A.不易于反冲洗 B.易于反冲洗 C.易于挂膜 D.不易于挂膜94.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应分层,每层厚度由填料品种确定,一般( )1.5m

A.大于等于 B.不宜超过 C.宜采用 D.小于等于

95.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强度应按( )、混合和养护的要求确定。

A.供氧量 B.进水量 C.C/P比 D.C/N比

96.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和要求处理程度确定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并不少于( )。设计负荷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

A.一个系列 B.两个系列 C.三个系列 D.四个系列

97.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两种方式

C.一种方式 D.两种以上方式

98.曝气池的超高,当采用空气扩散曝气时为( )m。

A.0.3~0.5 B.0.5~1.0 C.1.0~1.5 D.1.5~2.0

99.曝气池的超高,当采用叶轮表面曝气时,其设备平台宜高出( )0.8~1.2m。

A.设计水面 B.池顶 C.走道 D.池底

100.曝气池污水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时,应有( )。

A.测TOC措施 B.测COD措施 C.除泡沫措施 D.测DO措施101.每组曝气池在有效水深一半处宜设置( )。

A.放空管 B.测DO措施 C.除泡沫措施 D.放水管

102.廊道式曝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 )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3.5~4.5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

A.风机压力 B.风机流量 C.风机电机功率 D.风机升温103.(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4.(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也可分别由两个池子组成,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吸附区的容积,当处理城市污水时,应不小于曝气池总容积的四分之一,吸附区的停留时间应不小于0.5h,生产污水应由试验确定。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5.(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普通曝气池 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

106.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曝气池宜采用( ),曝气区有效容积应包括导流区部分。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107.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1.0m3/(m2·h) 。

A.曝气区 B.沉淀区 C.导流区 D.出水区

108.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为1.0~3.Om。

A.总阻力 B.风机压力 C.有效水深 D.沟总高

109.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沟内( )不宜小于0.25m/s。

A.平均水平流速 B.水平流速 C.平均垂直流速 D.垂直流速110.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曝气设备宜采用表面曝气叶轮、( )等。

A.气提 D.射流曝气 C.转盘 D.转刷

111.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剩余污泥量可按( )产生0.3kg干污泥计算。

A.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 B.去除每公斤化学需氧量

C.投配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 D.投配每公斤化学需氧量

112.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沉砂池 B.初次沉淀池 C.粗格栅 D.细格栅

113.( )的供氧,应满足污水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一般采用空气

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学科,它涉及到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方面的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水质工程学下册的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学习水质工程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 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是指: A. 悬浮物 B. 溶解物 C. 水中生物 D. 有机物 答案:D. 有机物 2.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有氧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A. 溶解氧 B. 悬浮物 C. 氨氮 D. 高温 答案:C. 氨氮 3. 下列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A. 悬浮物 B. 有机物 C. 氨氮

D. 磷酸盐 答案:D. 磷酸盐 4. 下列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腐败的主要原因? A. 悬浮物 B. 有机物 C. 氨氮 D. 磷酸盐 答案:B. 有机物 5.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有毒作用? A. 溶解氧 B. 悬浮物 C. 氨氮 D. 重金属 答案:D. 重金属 二、填空题 1. 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大气和光合作用。 2. 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有机物的分解。 3. 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废水。 4. 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5. 水体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工业废水和矿山排放。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磷酸盐和氮)过多导致水体中 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 物质,进入水体后促进了藻类的生长。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过度繁殖的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 答案: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 法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化学方法 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使污染物沉淀或凝结, 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对污染物进 行降解和转化,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磷酸盐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调整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水体 的自净能力。 以上是水质工程学下册的一些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学习水质工程学的同学有所 帮助。水质工程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方 面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水质工程学的知识,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做出贡献。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答案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一)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 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 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2、 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 器。 3、 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也称管式反应器,流体是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 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每一流体元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恒流搅拌反应器: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完全均匀,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有返混作用。 4、 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分为1、动力学稳定性2、聚集稳定 性。 5、 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 的絮凝体的过程。 6、 四个混凝作用机理 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2、吸附—电性中和作用机理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4、 沉淀物的网捕、卷扫作用机理 7、 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量胶粒接近时,由于“胶粒-胶粒”之间所吸附的 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或者由于带电高分子的相互排斥,使胶粒不能凝聚。 8、 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同向絮凝:指借 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9、 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 程中相互干扰,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下沉,呈界面式沉降,出现清、浑水层间的明显界面(浑液面)的沉淀,称为拥挤沉淀。 10、 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u0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表面负荷q 是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其中 Q Q q A BL = = 11、 接触絮凝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 接触,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这种方式称为接触絮凝。 12、 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指沿着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的滤 料。 13、 反粒度过滤反粒度过滤指过滤时,滤料层中滤料粒径顺水流方向由大变小,以提高滤层含污能力的 过滤方式。 14、 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指原水没有经过絮凝直接进入过滤池进行过滤的方式。 15、 负水头负水头指在过滤过程中,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以致于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 过该处水深的现象。 16、 滤层膨胀率滤层膨胀度指反冲洗时,滤层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公式为 00 100%L L e L -=⨯。 17、 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 指单位面积滤料层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单位为L/s ·m2。 18、 吸附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19、 活性炭再生在活性炭本身结构不发生成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物质,将吸 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除去,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0、 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指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氯量。余氯量:指抑制水 中残余细菌的再度繁殖,管网中需维持的少量剩余氯。 21、 折点加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的加氯方式。 22、 高级氧化任何以产生羟基自由基作为氧化剂的氧化过程。 23、 溶胀性干树脂浸泡水中时,体积胀大,成为湿树脂;湿树脂转型,体积也发生变化,这种体积发生 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性。

水质工程学试题库二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最小设计坡度——在污水管道设计时,通常使管道埋设坡度与设计地面坡度基本一致,但管道坡度造成的流速应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沉淀。因此将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叫做最小设计坡度。 2、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3、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度。 4、硝化——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行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消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然后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5、最小覆土深——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6、快滤池——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快速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7、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 8、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有两种方式:改造土壤;污泥的专用处理厂。用污泥改造不毛之地为可耕地,如用污泥投放于废露天矿场、尾矿场、采石场、粉煤灰堆场、戈壁滩与沙漠等地。专用场应设截流地面径流沟及渗透水收集管,以免污染地面水与地下水。 9、泥龄——暴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暴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0、污洗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暴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11、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12、BOD5——水温为20条件下,5天的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 13、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14、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5、K 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暴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则K la值低,反之则K la值高。 16、生物脱氮——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氨化和消化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17、污泥脱水——指利用不同的浓缩方法,去除颗粒间的空隙水,毛细水以及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和颗粒内部水,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18、AB法和A/O法——AB法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A/O法是厌氧和好氧工艺的结合简称。 19、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态,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 二、填空题: 第一部分 1.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水质工程学(Ⅱ)课后思考题及练习题-更多文档分类

《水质工程学(Ⅱ)》习题集 第一篇废水处理总论 一、思考题 1、废水处理都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3、废水的水质指标都有哪些?各有什么含义? 4、如何测定BOD5?需要注意些什么? 5、什么是氧垂曲线?有什么工程意义? 6、如何确定废水的处理程度? 7、废水处理方法都有哪些? 8、简述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第二篇废水的物化处理理论与技术 一、思考题 1.简述格栅的基本形式和格栅的设计计算要点; 2.简述筛网的作用和设计布置原则; 3.如何计算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容积; 4.水质水量调节池的布置方式。 5.沉淀的分类与特点:自由、絮凝与拥挤沉淀; 6.用自由沉淀的理论描述方法—Stokes 公式,注意Re的适用范围; 7.颗粒沉淀试验方法与沉淀效率计算方法—(不同沉淀类型); 8.简述表面负荷(q)与截留速率u0的关系,沉淀池大小计算方法; 9.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模型与工艺计算—表面负荷(q)与截留速率u0的关系,沉淀池大 小计算; 10.区别沉淀池的类型、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 11.除油的和破乳的原理、工作过程和工艺设计; 12.离心分离的原理主要工艺形式; 13.什么是MBR?说明其原理、工艺形式和技术特点; 14.简述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和萃取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和工艺特点; 15.说明废水的氧化还原处理的技术原理、方法和工艺特点; 二、练习题 1.某城市污水厂最大设计流量Qmax=2450m3/h,设计人口N=34万,试设计格栅、曝气 沉砂池和平流沉淀池,给出详细计算说明和草图,并分别绘制各个构筑物工艺图。2.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试按 理想沉淀条件,求: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3?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3.已知颗粒密度ρ=2.65g/cm3,粒径d=0.45mm(按球形颗粒考虑),求该颗粒在20℃水 中沉降速度为多少?

水质工程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质工程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 1.The challenges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include ( ). A: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renders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B:Capital and operational costs of water supply for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are high. C:The standards of urban water quality are high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urban water sources. D:High risk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答案: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renders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Capital and operational costs of water supply for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are high. ;The standards of urban water quality are high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urban water sources. ;High risk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2.It is relatively hard to separate salt from water, because ions such as Ca2+, Mg2+,K+ are tightly surrounded by water molecules. A:错 B:对 答案:对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23197.html,kes and reservoir waters usually have low water mobility, high turbidity, and relatively stable water quality. ( )

《水质工程学》试卷含答案.doc

《水质工程学》试卷含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悬浮物三类。 2.在水的混凝过程中,浊度属于憎水胶体,而色度属于亲水胶体。 3.混凝剂的投加方式常采用干投或湿投。 4.斜板(斜管)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过滤技术中,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等。 6.活性污泥微丰物通常由有机物、细菌、原牛•动物、后& 动物组成。 7.四阶段厌氧生物代谢过程包括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8.污泥干化与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机械脱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脱稳:使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2.干扰沉降:当非均相物系的颗粒较多,颗粒之间很近时,颗粒沉降时会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互相干扰,这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3.有效直径曲: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 4.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5.合成产率(Y):微生物增殖总量的系数,不包括由于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而使其本身质量消广的那部分。 6.厌氧氨氧化(ANAMMOX):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以亚

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体的生物反应过程。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 1.铝盐混凝剂水解在pH=5时是以去除浊度的吸附架桥为主,而在 pH二7—8时是以去除色度的电中和为主。(X ) 2.在沉淀池中表面负荷指的就是水中颗粒的截流速度。(X ) 3.虹吸滤池能自动反冲洗是由于滤层中水头损失增大到一定数值造成的。(V) 4.活性污泥由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污泥代谢产物、活性污泥吸附 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组成。(X )还包括污泥吸附的 无机物 5.污泥浓缩主要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自然干化和机械脫水,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化法,主要脱除吸附水与内部水。 (\「(f)/YES!)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澄清池与沉淀池的异同点。 澄清池也可用于混凝处理。在澄清内可以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降分离等过程。英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主产效率高,节约药剂用量。缺点是对进水水质要求严格,设备结构复杂。 沉淀池可以用于出去悬浮有机物和分离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缺点是各种机件都在水下,易于腐蚀,难于维护。 2.写出石英砂清洁滤层过滤水头损失公式(Carman-Kozony公式),并分析各因素对水头损失影响的结果。

水质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见的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滤工艺按过滤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为、、和。 2、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是在冷却构筑物中以为冷却介质,由、 和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3、常用无机混凝剂有三大类:、和复合型高分子混凝剂。 4、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期)、、 、。 5、污水生物脱氮的原理同化作用、氨化作用、、。 6、生物流化床按使载体流化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和机械搅拌流化床。 7、厌氧消化器的物料不同,其限速步骤是不同的,溶解性底物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为 ,纤维素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是。 8、我国当前饮用水水质指标共106项,分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水中杂质按其尺寸大小可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活性炭的制备分两步,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______。 11、控制消毒效果的CT值中C是_____________,T是接触时间。 12、.鼓风曝气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机械曝气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 13、生物除磷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剩余污泥排放。 14、列举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异常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污泥处理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和调理。 二、选择题 1、机械搅拌絮凝池沿水流前进方向一般设()挡搅拌机,转速(),用隔墙或 穿孔花墙分隔,水从其中串联流过。 A.4~5;从小到大 B.1~2;从大到小 C.3~4;从小到大 D.3~4;从大到小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的浊度小于()NTU,色度小于()度。 A.3;10 B.1;10 C.1;15 D.3;5

水质工程习题

求:计算该废水的色度;问该工业废水能否达到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 5、已知:某工业废水B O D5为160m g/L,C O D为450m g/L 求:该废水的可生化性程度是多少?问该工业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6、已知:某污水中含丙氨酸(C H3C H(N H2)C O O H)200m g/L 求:该污水的理论需氧量是多少(O2m g/L)? 四、思考题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试论述排放标准、水体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5、我国现行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种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6、何为植物营养元素,过多的氮、磷排入天然水体有何危害? 7、耗氧有机物对水体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 8、什么是水体自净?简述水体自净过程中的物理净化、化学净化与生物学净化作用。 9、氧垂曲线是如何形成的?写出氧垂曲线的公式,并图示说明什么是氧垂点。 10、水域若发生“水华”和“赤潮”现象,试分析该水域水环境发生发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3838-2002)中将地表水水质功能分为几类?哪类水质最好,哪类水质最差?做为城市饮用水源地用途是哪类水质? 12、分析两阶段生化需氧量曲线,说明为何曲线会出现两个平台?B O D5与B O D u有何关系?

(注:设计中的表面负荷、停留时间、堰口负荷按照规范要求取值。) 4、计算辐流式沉淀池尺寸 已知:污水设计流量为0.5m3/s,ss=300mg/L,要求ss的去除率为60% 试计算辐流式初沉淀池的尺寸(直径、有效水深) (注:设计中的表面负荷和停留时间按照设计规范选取。) 四、思考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物理处理法的去处对象是什么?物理处理法包括哪些方 法? 2、格栅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3、栅渣有哪些处置方法? 4、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有何同异?它们各适 用于何种污水处理工艺? 5、初沉池和二沉池处理的对象有何同异?设计时对于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沉淀效 率、构造、设计参数等有何不同要求? 6、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在污水厂中的适用范围有何不 同。 7、斜板(管)沉淀池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时与用在给水处理时有何不同要求? 8、绘出平流式沉淀池工艺图。 9、绘出辐流式沉淀池工艺图。 10、绘出竖流式沉淀池工艺图。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生物处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电子供体有;电子受体有。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电子供体有;电子受体有。 2、亚硝酸盐细菌的电子供体是;电子受体是。硝化杆菌的电子供体

水质工程学试卷2 含答案

水质工程学考试2 给水112 王雷一:填空题 1. 常用无机混凝剂有硫酸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 2.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干扰沉淀等。 3. 过滤技术中,工程中常用的滤池有粗滤料滤池、无阀滤池、生物滤池等。 4.莫诺特公式表示为: 5. 需氧量与底物降解关系公式表示为: 6. 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微生物降解阶段 7. 按照工作原理,稳定塘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曝气塘 8. 污泥干化与脱水的方法主主要有: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 二:判断题 1.无阀滤池自动反冲洗是由于滤池中水头损失超过一定的数值造成的。(√) 2.活性污泥SVI超过多少的时候沉降性能好与差解释:SVI值低,沉降性能 好!SVI 3.曝气池需氧量包括 BOD需氧量。(√) 三:名词解释 1.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 2.同向絮凝:由外力推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 3.表面负荷: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 4.污泥膨胀:污泥变质,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减少,体积膨胀,不易沉降的现 象。 5.污水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无机物, 使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6.厌氧氨氧化: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

体的生物反应过程。 四:简答题 1.解释“胶体颗粒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水中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状态的特性。 胶体稳定性的原因:①胶体动力稳定性由于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强烈的布朗运动使其克服重力作用而不下沉,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水溶液中。 ②胶体的带电稳定性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保持分散状态而稳定。 ③胶体的溶剂化作用稳定性 2.简述滤池大阻力和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试举例说明两种配水 系统所使用的物质形式和常用材料。 大阻力配水系统原理:穿孔管上总的开孔率很低,产生较大的水头损失,孔口水头损失远高于配水系统中各孔口处沿程损失的差别,实现了配水均匀。 优点:能定量地控制反冲洗水分布的均匀程度,工作比较可靠。缺点:水头损失较大 小阻力配水系统:优点:反冲洗时,消耗的水头损失很小,为滤池反冲洗提供便利条件。缺点:分布水的均匀程度较差 穿孔管配水系统是滤池中常用的一种大阻力配水系统。由干管和支管组成,在管道网上铺设数层砾石承托层,承托层上铺滤层。 孔板是一种常用的小阻力配水系统。 3.生物脱氮的机理是什么。 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4. 试述Monod方程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意义。 莫诺特方程: 莫诺特公式描述的是微生物比增殖速率或底物比例用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完全混合曝气内的活性污泥一般处于减衰增殖期。

水质工程学给水部分小结[试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给水部分小结[试题及答案 1、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单选题] * A.5~10 B.7~15(正确答案) C.15~30 D.10~20 2、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单选题] * A.0.5~1.0 B.0.5~1.5 C.1.0~1.5 D.1.5~2.0(正确答案) 3、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单选题] * A.0.2~0.3 B.0.5~0.6(正确答案) C.0.6~0.8 D.0.8~1.0 4、凝聚剂用量较小时,溶解池可兼作( )。() [单选题] * A.贮药池 B.搅拌池

C.投药池(正确答案) D.计量池 5、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 )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单选题] * A.人工投加 B.自动投加 C.干投 D.湿投(正确答案) 6、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时间一般宜为( )min。() [单选题] * A.20~30(正确答案) B.15~20 C.10~15 D.12~15 7、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单选题] * A.0.2~0.3 B.0.5~0.6(正确答案) C.0.6~0.8 D.0.8~1.0 8、凝聚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凝聚沉淀试验资料,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 )比较确定。() [单选题] * A.市场价格 B.技术经济(正确答案)

水质工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和作业1 水循环 定义1: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带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 定义2: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定义3: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水的社会循环:由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的作用与影响,自然水循环径流部分参与的水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对水量和水质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近年来,河流、湖泊来水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径流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不可复原水量所占比例愈大,对自然水文循环的扰动愈剧烈,天然径流量的降低将十分显着,引起一系列的环境与生态灾害。 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简述水质污染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水质指标是水中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质的含量,直接用其浓度表示,如某种重金属和挥发酚;有些是利用某类杂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BOD、COD等;还有一些指标是与测定方法直接联系的,常有人为任意性,如浑浊度、色度等。水质指标是判断和综合评价水体质量并对水质进行界定分类的重要参数,是通过对污染物质做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能综合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水质污染指标能指导水体污染控制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进行与发展。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

水质工程学二试卷A的标准答案-5页word资料

孝感学院 2019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答案考核课程:水质工程学(二)考核类型:考试考核形式:闭卷 群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污水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且此污泥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的方法。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 ,包含M a、M e、M i、M ii. 3、污泥指数: 指每千克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4、污泥龄: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时间。从 5、氨化反应:污水中有机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NH4-N的过 6、反硝化作用: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将亚硝酸氨 和硝酸氨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的过程。 7、生物膜法:污水中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慢慢附着在固体无的表面形成外层为好氧菌里面为厌氧菌的膜状微生物污泥而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命题教师院系负责人签

【第1页共5 页】 8、生物转盘: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它由许多平行排列淹没在水 槽中的圆盘或盘片所组成,当其在污水中转动时就可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 9、厌氧的水解阶段:在污水中比较复杂非溶解性的有机物在产酸细 菌胞外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10,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理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增殖期、减数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 2、MLSS=Ma + M i + Me + M ii 3、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CAS 4、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HPOAS 5、鼓风曝气的空气扩散装置分为微气泡扩散装置、中气泡扩散装置、水力剪切式空气扩散装置、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置、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和水下空气扩散装置。 6、回流污泥量的控制方法有:定回流污泥量控制、与水量成正比例控制、定MLSS 浓度控制和定F/M控制 7、PHB是聚-β-羟基丁酸的英文缩写 【第 2 页共5页】 三、简答题………………………………………………………(70 分) 1、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历史进程(按处理对象说)(4分) 答:在欧洲,最早有规模的处理外排污水的方法,主要是杀死水中的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随着外排水中的有机物逐步增加,且有机物浓度已超过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人们则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水中的营养物质N、P 等大量排放,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水质工程学题库

《水质工程学II》习题库 第一章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规划 1. 废水是怎样分类的? 2. 废水水质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为什么重要? 3. 水中的有机物是指什么?对水体有什么危害? 4. 试讨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5. 为什么以五天作为标准时间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已有一定的代表性? 6. 进行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规划前,应获得哪些基础资料? 7. 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意义何在? 8.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二章城市污水特征与水体自净能力 1. 什么叫水体的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些什么问题? 2. 什么是氧垂曲线?氧垂曲线可以说明哪些问题? 3. 试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4.污水处理有哪几个级别?绘制城市污水典型处理工艺流程图。 第三章一级处理工艺设计 1. 格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其形状分为几种? 2. 按格栅栅条的净间隙大小不同,格栅分为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 格栅栅渣的清除方法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4. 均和调节池有何作用?按其调节功能可分几种类型? 5. 试述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 6. 污水处理工艺中可用于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有哪些? 7. 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常用沉砂池有哪些? 8.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9. 影响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0. 选用沉淀池时一般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1. 平流式沉淀池的流人装置有什么作用?具体做法有哪些? 12. 如何改进及提高沉淀效果? 13. 为什么说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低于平流、辐流和斜板(管)沉淀池? 14. 沉淀池刮泥排泥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15. 曝气沉砂池在运行操作时主要控制什么参数? 16. 沉淀池主要由什么部分构成?各部分功能如何? 17. 已知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L=20m,池宽B=4m,池深H=2m。今欲改装成斜板沉淀池,斜板水平间距10cm,斜板水平间距10cm,斜板长度=1m,斜角60 度。如不考虑斜板厚度,当废水中悬浮颗粒截留速度u0=1m/h,求改装后沉淀池的处理能力与原有池子比较提高多少? 18. 沉淀速度为0.1mm/s的颗粒,在日处理水量6000吨,长20m,宽10m的沉淀池中去除率是多少? 第四章二级处理工艺设计 1. 什么是活性污泥?简述活性污泥的组成和作用。 2. 水中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讨论它们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 内源呼吸的本质是什么?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多少?它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水质工程学Ⅱ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水质工程学Ⅱ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 1.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的有机物综合指标BOD5、BOD20、COD Cr、TOD和 TOC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参考答案: TOD>COD Cr>BOD20>BOD5>TOC 2.关于污水中氮和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凯氏氮不是氮的一种存在形式,仅仅是个指标 3.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有()。 参考答案: 有机氮和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4.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不能去除污水 中的BOD。() 参考答案: 错 5.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富含肥分,可直接作为农肥使用。() 参考答案: 错

第二章测试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 必须设置()。 参考答案: 格栅 2.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设备有()。 参考答案: 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3.曝气沉砂池()。 参考答案: 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沉砂中夹杂15%有机物的缺点 4.氧的转移速度取决于()等因素。 参考答案: 气相中氧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水温、污水的性质以及水流的紊流程度 5.大型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参考答案: 错

6.按照形状分类,格栅可以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和阶梯式格栅。() 参考答案: 对 7.平流理想沉淀池的去除效率取决于表面负荷及颗粒沉速,与沉淀时间无关。 () 参考答案: 对 8.曝气沉砂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清洗沉砂的作用。() 参考答案: 对 9.活性污泥法后二次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要高于初次沉淀池。() 参考答案: 错 10.酸化水解强化一级处理的目的是使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 机物。() 参考答案: 对

水质工程学二100道简答题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4.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哪些?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是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及泡沫。 (1)水温对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有直接的影响。 (2)色度,生活污水的颜色常呈灰色,但当污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至零,污水所含有机物腐烂,则水色转呈黑褐色并有臭味。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水的颜色用色度作为指标。 (3)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工业废水的臭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臭味是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 (4)固体含量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 5.固体物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哪几种? 固体物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三种。固体含量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悬浮固体(SS)或叫悬浮物,悬浮固体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可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VSS)、非挥发性悬浮固体(NVSS)两种。胶体和溶解固体(DS)或称为溶解物,也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 6.理解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的概念。 (1)把定量水样在105~11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即为总固体量。 (2)把水样用滤纸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滤渣,在105T1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称为悬浮固体。 (3)悬浮固体中,有一部分可在沉淀池中沉淀,形成沉淀污泥,称为可沉淀固体。 7.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有哪几种形式?测定指标有哪些?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四种含氮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总氮与凯氏氮之差值,约等于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凯氏氮与氨氮之差值,约等于有机氮。 9.挥发酚主要包括哪些? 挥发酚包括苯酚、甲酚、二甲苯酚等,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10.BOD的含义及优缺点。 在水温为20C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 优点: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 缺点:①测定时间需5d,太长,难以及时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11.COD的含义及优缺点。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优点:①是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 缺点:①是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

《水质工程学》习题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填空题: 1、水的循环包括:和。 2、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将杂质分为、、三种。 3、含磷物质存在形式:、、; 溶解性的磷:、、;悬浮性的磷:。 4、按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分为:、、。 5、污水的最终出路:、、。 6、城市污水:包括以下四部分、、、。 7、污水复用分:、。 8、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物:、、、、、。 9、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四类。 10、通常采用、、、等水质指标来表示水质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名词解释: 1、合流制 2、分流制 3、 BOD 4、 COD 5、 TOC 6、 TOD 7、总残渣、总固体或叫蒸发残渣 8、水体富营养化 ( eutrophication ) 的定义 9、水环境容量 10、水体自净 问答题: 1、污水中含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换 2、什么是水体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 3、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 4mg/L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 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 4、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应采取哪些步骤? 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 6、 BOD 的缺点、意义? 7、什么是“水华”现象? 8、什么是“ 赤潮” 现象? 9、氧垂曲线的意义,使用时应主意哪些问题? 10、写出氧垂曲线的公式,并图示说明什么是氧垂点。

11、河水:最旱年最旱月平均时流量(保证率 95% )(水速为0.25m/s),生化需氧 量 =3mg/L,亏氧量Da<10%,水温T=20,耗氧常数,复氧常数 。 城市污水:最大流量,生化需氧量=300mg/L,溶解氧DO=0。要求污 水排放口下游6km处溶解氧不小于4mg/L,生化学氧量不大于 4mg/L ,确定此城市 污水所 需处理的程度。你认为需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才能满足要求? 12、求某种废水20度的一日生化需氧量和第一阶段最终生化需氧量,已知该水五日,20度生化需氧 量为200mg/L,此时。 13、某城市将温度为20,的废水排入最小流量为的河流中。废水为 200mg/L, 废水不含溶解氧,河水水温为15,河水为1.0mg/L。混合后河水流速为3.2km/h, 15水中饱合溶解氧为10.2mg/L,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中溶解氧浓度为饱合度的90%。20时, 。15.5—16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取 10.1mg/L。试求临界亏氧量发生的 时间、地点以及临界亏氧量的数值。 第二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填空题: 1、水处理按技术原理可分为和两大类。 2、按对氧的需求不同,将生物处理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3、按反应器内的物料的形态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按反应器的操作情况可将反应器分为和两大类。 4、列举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举出 5 种即可) 名词解释:> 1、间歇式反应器 2 、活塞流反应器 3 、恒流搅拌反应器 4 、过滤

水质工程学2习题合工大

水质工程学2习题合工大 水质工程学-001 (1102-07181288-001) > 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与习题 《水质工程学(?)》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填空题 1、城市污水:包括以下四部分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污水的最终出路: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最合理出路是 ______。 3、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污水中凯氏氮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和。 4、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水质指标来表示水质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6、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将杂质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种。 7、按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8、水体自净过程中物理净化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水资源优化配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10、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地表水________ 水域、________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和海洋水体中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 二、名词解释 1、BODu 2、NOD 3、挥发份比f 4、总量控制 5、总固体 6、挥发性固体 7、悬浮性固体 8、水体自净 9、水体富营养化 10、水环境容量 三、计算题 -11、已知某种污水水五日,20?生化需氧量为200mg/L,此时k=0.24d。1求该污水20?时的一日生化需氧量和第一阶段最终生化需氧量。 2、某城市人口35万,排水量标准150L/(p?d),每人每天排出污水中的BOD为27g,换算为BODu为40g。河水流量为3m/s,河水夏季平均5 温度为20?,在污水排放口前,河水溶解氧含量为6mg/L,BOD为2mg/L5(BODu 为2.9 mg/L),根据溶解氧含量用试算法求该河流的自净容量和城市污水应处理的程度。 3、已知: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悬浮物为150mg,L,悬浮物为200mg3、已知: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悬浮物为150mg,L,悬浮物为200mg,L,计算生活污水中的挥发份比f值。 ,L,计算生活污水中的挥发份比f值。 4、已知:某染料工业废水10ml,加入4L无色的蒸馏水恰为无色。 4、已知:某染料工业废水10ml,加入4L无色的蒸馏水恰为无色。求:计算该废水的色度;问该工业废水能否达到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 求:计算该废水的色度;问该工业废水能否达到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 5、已知:某工业废水BOD5为160mg,L,COD为4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