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二、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环节三、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

环节四、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

环节五、课堂小结(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 (2)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同物质的微观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识别“集合与元素”,在已有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更抽象的概念——元素。 (4)增强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媒体展示分子模型,让学生巩固知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叙述,让学生明白: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可描述物质的组成,从而导出元素概念,用元素概念也可描述物质的组成。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元素组成、生物细胞里的一些元素。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分子、原子、离子描述组成物质都可用元素概念来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增强学生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导入新课】有质量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通过前面的学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这个的角度看,把物质世界看成是一整体,我们说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氢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等都是物质,由哪些原子可构成这些物质? 【媒体展示】 氧气分子 氢气分子 氧化汞 二氧化碳分子 【学生讨论回答】构成氧气、氢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原子。

【教师小结】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氧化汞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 子构成。同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一定的。氢原子:1个、氧原子:8个、碳原子: 6个、汞原子:80个。 【媒体展示】 1、组成贝壳、鸡蛋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贝壳鸡蛋壳石灰石 碳酸钙是由碳原子、氧原子、钙原子构成的 2、海水里的原子 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氢原子构成的。海水中还有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都是带电荷的,它们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3、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 【引导学生熟悉所示物质的原子组成】 【教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原子的质子数是稳定的、化学变化不能改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碳原子、氧原子、钙原子、铁原子、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都是具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把具有一定质子数的原子称作元素,我们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一样,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称作一种元素。现在已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 【学生看课本回答】一个氧的原子、一个氢的原子各有多少个质子? 【教师小结】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总称氢元素,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总称氧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种元素组成的,虽然组成元素中有氧元素,碳酸钙的性质又不同于氧气、二氧化碳。所以,化学元素虽然只有100多种,但物质可以有若干多种。从元素的角度看物质的组成,这100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称作一种元素;也可以说: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称作一种元素。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元素又如何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最后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同时,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改写后的文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我们研究了有关三元素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介绍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接着,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

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在元素的存在和分类环节,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本节课的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难点是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元素的分类、存在形式和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首先,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化学书中最后一页所示的分类方式。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 其次,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地壳中、生物体中和空气中等。例如在地壳中,各元素按照质量计从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19课《元素》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元素分类:(1) 金属元素,如 Fe 、Cu ;(2) 非金属元素,如 O 、C ; (3) 稀有气体 元素,如 Ne 、Ar 。 每一横行随着 原子序数的递增,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电子层数=周期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随堂检测 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B 、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14 Si 硅 28.09

C 、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D 、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4.图A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 4 Be 铍 9 5 B 硼 11 ① 7 N 氮 14 8 O 氧 16 9 F 氟 19 10 Ne 氖 20 第三 周期 11 Na 钠 23 ②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③ 16 S 硫 32 17 Cl 氯 35.5 18 Ar 氩 40 图B 图C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 (2)图B 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 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 或③) ; (3)图C 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 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电子。 五、布置作业 化学宝典作业本 六、板书设计: +17 2 8 7 +6 2 4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 元素(共2课时)

3.3 元素(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情境导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这里 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 二、自主探究: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中 表格二 【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 2.原子中的 都是6,而 、 不同,是不同的 。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思考交流】1.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阅读】P 60图 3-17资料,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 、 、 。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65选择题1~3题 1. 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_构成的 2.(用元素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4.找出由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同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二氧化硅 B、氧化铝 C、四氧化三铁 D、五氧化二氮 5.著名的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的放射出一种特定的微粒。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微粒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核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氧气和碳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原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2、冷开水不宜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 A 氧元素 B 氧分子 C 氧原子 D 氧离子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A.中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 B.氧气 C.高锰酸钾 D.水 5、【2012·北京】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7 B.9 C.10 D.19 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元素(第二课时) 【阅读】阅读课本61页—62页,完成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实在学习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走进生活。 2.教学重点 钙、碘、铁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分析挖掘教材知识价值 体现化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 2.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了解钙、碘、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 ㈡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学法 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机盎然的生命体联系起来,因此建立这种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了解一些人体必须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确理解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元素营养平衡的理念,补充和调节体内元素的平衡,对确保人类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说教法 本节学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钙、碘、铁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时会怎样,接着再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如何补钙、碘、铁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六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反思评价 [课前准备] 生:调查市场补钙、碘、铁等元素的药品,查看它们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主要成分和用途。 师:制作缺钙、碘、铁等元素的图片,收集补这些元素的方法及注意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学生观看播放的四幅图片,思考病人分别得了那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疾病名称:小儿佝偻病、粗脖子病、老年骨质疏松症、贫血症) (从生活现象入手,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 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元素符号 三、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二)新课引入及展示学习目标 1.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65页表3——1中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并且知道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已经超过了3000万种。如果都用文字来表示它们将十分麻烦,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呢? (三)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符号的书写:若只有一个字母就_____写___;若有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____写___;,第二个字母_____写___;,一般写在第一个字母的____。AI、Si、CI三种除外。 2.正确读写和熟记下列2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氢--___、氦--____、碳--____、氮--___、氧--____、氟--___、氖--____、硅--____、磷--___、硫--____、氯--___、氩--____、钠--____、镁--___、铝--____、钾--___、钙--____、锰--____、铁--___、铜--____、锌--___、银--____、钡--____、汞--_____。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及图3—20后讨论。 教师总结: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He:氦; Fe:铁; C:碳。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意义:(1)宏观上表示:____________; (2)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__________。 如:H:表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Al:表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4.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 “2H”:表示:____________;“2Fe”表示:_____________。 5.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横行,____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每一纵行叫做一个____(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____个周期,_____个族。 6.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方格中数字和文字表示的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 (2)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 2、导入: (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 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和做了区分。 (2)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3)每一纵行:周期表的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个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元素 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几种原子 我们把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原子叫做碳元素,而质子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叫做氧元素等等。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 [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 [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顺序为:氧、硅、铝、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 二、推进新课

1.元素的概念 [过渡] 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 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 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 2) (SO 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 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一、对本节课的大体熟悉与明白得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性质:本课是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概念课教学,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位: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重要保证。“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作用: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实现符号到汉字之间的“穿越”,更能够体验分类的方法对元素进行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通过前面的不断渗透,学生对于常见的元素符号已经能够识别,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元素.原子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不利因素:对于元素符号虽然会书写,但是对于书写的规律及意义理解不深,且学生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并没有多少元素所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尚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记忆.抢答等趣味活动逐步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在互帮互助中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通过观察书中的图片并练习巩固,加深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 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3.通过超市在商品的有序排列,体会元素周期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根据原子 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并发展善于发现.归纳. 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资源与仪器药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课题3 元素课时1课时编号 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 (1)、了解元素的概念,一致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看法; (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渐记住一些罕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看法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讨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进程与方法: (1)、经过微观想象、剖析、讨论、对比,看法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 (2)、经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兴趣活动,协助先生看法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迷信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开展擅长协作、勤于思索、勇于实际的迷信肉体。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 教法学法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留意从熟习的例子切入,经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结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先生真正看法到: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渐记忆,减轻先生对单调有趣的元素符号的记忆担负,并留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求,发扬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风兴趣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起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 教具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拟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元素概念 2、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那么 2、表表示义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 们曾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 H、N、C、Al…….这些符号表示 什么意思呢? 带着效果阅读教材,回答 教员的效果。以旧引新,设 疑思索 5min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 原子的个数。例如:“2H ”只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 3、 4、 对于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第一课时 元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铁锈中也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不可缺少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 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事物的能力。 (2) 通过建构元素的概念、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元素在宏观物质与微观微粒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事物的化学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将宏观世界与微观微粒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的建构;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的建构;

五、板书设计 一、元素 1、定义

2、相互关系 3、自然界中的元素 二、元素符号 1、书写方法 2、意义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以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不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世界的能力,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通过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教师对学生恰当、准确的评价,起到了诊断和激励的作用。课后学生调侃讲了一笑话,说我们要善待地球上的任何生物,说不准我们体内的元素就有之前死去的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也说不准我们死后,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变成了猪、牛、羊等生物中的元素。 2、本堂课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在元素符号的意义、书写上学生们能认识到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中很难让学生将元素符号与英文字母之间建立完整的联系,这需要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来完成。这与教学要求的向40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相违背,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口诀或者谐音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记住、会读、会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标要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并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在以合作性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 2.教育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情况下,借助外界的刺激和帮助,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课题从能引起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为刺激点导入,环环相扣、层层进行知识的累加,使学生达到最后的学习效果。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中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的元素和物质等宏观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也初步认识了分子和原子,离子等概念,为这部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元素周期表又像一根根纽带将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它的这个作用是任何概念无法超越的,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巩固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课标中的地位及摘引 此课题内容位于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二级主题中的认识化学元素: ①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的 信息。 ②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统一起来。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这部分教学内容表面上掌握起来并不难,教材中对这一部分的讲述也并不。学生之前学过的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等微观概念,还有元素,物质等宏观概念,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就成了学生学完新课之后的一大难点,这个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尤为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 学习运用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 3.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统一起来。 2、学习运用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

初三化学上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②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③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1教学重点

①元素的概念。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 专家建议 区分元素、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延伸各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易考点。 教学方法 概念讲解——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第1课时元素 [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从元素符号到化学式》教学设计

《从元素符号到化学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切合“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物质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本课时以循序渐进、归纳总结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书写,对元素周期表信息进行加工,与同学交流所总结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形成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得出离子和化合价,从而得到化学式。让学生学会思路分析,养成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元素、原子结构、离子以及化合价化学式。但还是很片面的,没有形成系统的整体思维。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整体理解分析该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固和轻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周期表、会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分析得失电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写出元素周期表的排布特点,从中归纳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难点:通过原子结构推出元素化合价。 六、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推理、学生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元素周期表的空白表格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景]媒体播放:投影出元素周期表,然 后让学生背诵。 背诵、思考、交流、检验自 己是否掌握。 从学生熟悉的元素周期 表入手,由易到难。[提出问题]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什么?原子!思考与交流,发表见解。 刺激学生的心理需求, 提高学习欲望。 原子结构在元素周期表的表格里写出1至20号元素原 子的结构示意图。 书写出结构示意图。2个同 学上黑板写。 从化微观的视角认识物 质、感悟认识物质的一 般顺序。 观察1至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找出 规律,横看和竖看。 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培养学生总结、分析、 归纳的能力。 横看:1、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2、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 大。 4、观察、归纳小结、叙述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共2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共2课时) 3.3 元素(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情境导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这里 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 二、自主探究: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中 表格二 【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这样的原子都是。 2.原子中的都是6,而、不同,是不同的。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思考交流】1.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

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阅读】P 60图 3-17资料,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65选择题1~3题 1. 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_构成的 2.(用元素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 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要求是“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针对元素概念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概念教学模式。利用建构主义中的“中学化学概念教学建模”模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逐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初步形成元素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阶段元素观的教学主要以三个阶段展开,一步步的建立起来。首先是元素第一课时,初步建立元素观,接下元素第二课时,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最后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利用元素种类质量守恒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元素观,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1. 学习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能够写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具有一定的阅读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障碍点: 1. 将元素与物质、原子混淆。 2. 不能将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 发展点: 1. 深刻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元素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