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实践与探索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实践与探索

刘小丁院长/教授级高工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2019年7月26日

组建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

护进行监管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

实施

?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

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

?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

?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

管理

……

统一

组织

开展

统一

法规

依据

统一

分类

标准

统一

调查

体系

统一

技术

规范

统一

数据

平台

草原

资源

1

矿产

资源

6

海岛海域资源

5

森林资源

2

湿地资源

3

专项调查

水资源

4

查清全国各类自然资源空间体投射在地表的分布范围与位置、面积数量,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基本情况,掌握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本底状况和共性特征。

基础调查

1+X 自然资源调查体系

1+X自然资源调查体系

01常规监测

02

精细监测

03

应急监测

全精快常规监测突出一个字“全”,要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跟踪监测。精细监测突出一个字“精”,要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利用等实施精细监测。应急监测突出一个字“快”,要响应快,监测快,成果快,支撑服务快,及时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支撑。

01020304监测

分析

表达

应用

促进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技术融合创新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新型测绘遥感技术

?高精度位置服务?天空地一体化数据?三维建模?无人测绘

智能计算与

评价

?自动化图像处理?智能化人机交互

地理空间认

?物联网

?时空大数据认知与推理

?新通信网络技术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

?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多规合一?智能决策平台

实践经验,互联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二

热点前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革新三

展望未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发展趋势

CHAPTER

01实践经验

1.1 国土调查

数据处理软件

综合监管平台

数据处理软件

省级审核软件省级抽查APP

确保调查成果数据“真、准、实”。

外业调查举证APP 调查举证一体化

1.1 国土调查

技术亮点u政务网+统一平台

国家

省地方

国家举证平台

省级数据库检查系统省级建库软件

外业调查及举证系统

市级作业队伍

县级

1.1 国土调查

政务专网

省级

数据库服务器地图发布服务器应用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

纤专线

移动服务器

县级

市级

4G 网络

建设了贯通全省各级国土部门的政务专用网络,具体内容包括租赁一条100M政务专用光纤网络及1500张专用4G 流量卡。

网络环境

1.1 国土调查

外业调查及举证APP

数据处理软件

省级平台

外业调查及举证APP

4G 专网

省级平台

实时上报

政务外网

离线上报

外业调查及举证APP

综合监管平台

数据处理软件

政务网

省级与外业人员通过实时视频开展图斑审核工作

通过4G专网或政务外网将举证材料上报至省级平台

1.1 国土调查

结合高精度卫星定位,对影像未能反映的地物图斑边界进行补测。

u 高精度卫星定位

技术亮点

1.1 国土调查

575GB

18.6GB ?分影像

离线包

20天3天

在服务数据生产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在保证影像数据图面表现能力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压缩减少占用空间,为外业调查提供数据支撑。

u 新一代数据压缩技术

技术亮点

1.1 国土调查

审核系统通过全过程回溯、黑盒审批、任务随机派送、异常自动识别等技术手段,确保审核公平公正客观

4、集中监控

通过数据ETL、分布式服务器、前置式地图服务处理以及照片中枢缓存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升级,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3、集中处理

“三调”省级审核大数据中心,为审核员提供一站式数据获取。

2、集中数据

300余人同时作业,并通过信息化审核系统实现人员的集中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集中人员

数据总量达51TB 发布地图服务数量138个

u 四个集中

核查地方举证图斑达720万个核查地方举证照片3100万张

实施效果

1.2 执法监督

国土资源在线巡查系

8844个用户数建设

2015年以来,全省通过在线巡查系统巡查发现并制止违法用地7.9万多宗,面积14495公顷,其中耕地4003公顷。

3000张移动4G专网卡

1.2 执法监督

广东省违法案例分布热点图

在线实时分析

核查情况

制止情况

立案情况

查处情况

结案情况

全程监控

镇级

县级

省级

市级移动端服务器

政务网

APN专线

图例

光纤专线

违法事件台账

跨级直报

1.2 执法监督

2017年影像

2018年影像

变化图斑

实地核查

AI 提取

早发现

实地佐证

早制止

1、利用深度学习、AI识别的新技术,实现从前后时相中快速提取变化图斑,提高卫片执法的反应和处置能力,促进违法现象“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执法监察局在线巡查

违法摄像头

遥感卫星

群众举报

省、市、区县、所四级互联

基层国土所

区县分监管中心

市局分监管中心

部门联动部门联动政务网

APN

无人机

2、利用移动设备、摄像头、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多源传感器,使巡查执法工作具备地域通达、展示全面、响应高效、巡查全天候的能力。

1.3 耕地保护

统外业调查APP图斑信息填报内业审核系统

GNSS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

1.3 耕地保护

补充耕地核查系统

实地核查

地方上报

大数据分析

GNSS 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Geo.BI (地学商业智能)……

1.3 耕地保护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后监管

系统

?

内外业一体化监管外业移动端

内业PC端

?“一张图”查看?全流程信息管理?省市县三级联动

GNSS 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无人机航飞、移动采集

……

综合监管数据库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

密云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基础数据分析制作工作底图 预划登记单元定义最小上图图斑阈值按照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的重要程度划分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库、矿区等登记单元独立登记单元预划登记单元范围图单元编码规则 权属边界完整,便于管理,独立登记单元优先 按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集中连片程度划分预划登记单元编码自然资源类型与分布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类型+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界线图 通告首次登记通告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代表行使主体、以及代表行使的权利内容 审核公告登簿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审核依据 审核内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用途管制、生态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规定或政策文件要求 不动产登记结果 相关审批文件 调查成果 其他相关事项 有异议无异议处理后公告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 公告内容:自然资源登记事项(涉密除外) 公告媒体:政府门户网站+指定场所 公告期限:不少于15工作日公告期满 登记机构调查核实管理系统建设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 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 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衔接与其他相关部门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自然资源登记机构预划登记单元 自然资源类型、范围 需要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主体等 相关主体配合的事项及其他需要通告的内容 自然资源登记的期限 调查内容以实地调查为主 调查方法资源属性调查:类型、边界、面积、数量、质量权属核查,单元边界调整以室内判读为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底图合并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阈值图斑碎图斑正射影像图剔除已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宗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图 相关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数据(属性+发证)成果汇总归档一套标准+一套制度+一张总图+一个平台资源类型划分标准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公布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公布 1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体方案》分为6个部分,科学设置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业务体系和组织实施分工等。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将以依法行使两统一职责为总目标,以自然资源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自然资源分类为核心的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和构建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技术体系为重点,稳步有序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体系和顺畅有序的工作机制,科学组织实施各类调查监测工作,查清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服务保障。 《总体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即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构建调查监测系列规范;调查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包括种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监测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建设调查监测数据库,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分析评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利用的效率。 《总体方案》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7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进行规划和设计。根据自然资源产生、发育、演化和利用的全过程,以立体空间位置作为组织和联系所有自然资源体的基本纽带,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按照三维空间位置,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分层分类。 第一层为地表基质层,是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第二层为地表覆盖层,根据自然资源在地表的实际覆盖情况,将地球表面(含海水覆盖区)划分为耕作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建筑等,并根据各类自然资源特有属性及特征指标等进行属性描述。第三层为管理层,是在地表覆盖层上叠加审批管理和资源利用等界线所形成的分层,体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管理等情况。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生产、生活、生态的立体空间,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立体化、精细化综合管理。另外,地表以下还有地下资源层,主要是地下矿产资源及地下空间资源,通过坐标位置与上述三层建立空间关系。 《总体方案》提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包含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项工作内容。自然资源部将紧密围绕职责和业务需求,把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从法规制度、标准、技术以及质量管理4个方面,着力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按照总分总方式组织实施,坚持六统一,即统一的总体设计和工作规划,统一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统一的标准制定和指标设定,统一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管控,统一的数据成果管理应用,以及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服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 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 北路:内蒙古、山西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四川、重庆、湖北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云、贵、广西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要围绕提高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及监管能力的新目标,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增强遥感应用合力,着眼大局,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4月25日在京召开的自然资源遥感应用创新发展座谈会,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新形势新需求,分析研究遥感应用工作创新发展机遇,探讨进一步加强整合、创新应用、提升效能的主要举措。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创立陆海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为使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部系统已有土地勘测规划院、航遥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林业规划院五家专业卫星中心,围绕土地、地质、海洋、测绘、林业开展卫星应用工作,分别建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用成果和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各单位要在系统总结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就面向自然资源部新使命、新需求,从全面提升支撑保障效率效能上,分析遥感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技术保障,为“多规合一”“生态保护”“资源资产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撑。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五支队伍要在一个体制下齐心协力,在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从五方面努力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是打造观测体系。 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整装建设可见光、高光谱、热红外等光学遥感,海洋水色、海洋动力以及雷达、重力、磁力等多种观测手段并存的高、中分辨率卫星观测平台,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从周期性调查到动态化监测的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关键技术。 加强遥感应用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着力向自动化、规模化、定量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是拓展应用领域。 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决策全过程,瞄准业务工程和决策管理需求,建设业务流程清晰、标准规范统一、产品持续配套的卫星遥感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多层次监管应用,满足国家对全国及全球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任务的要求。 四是创建一流平台。 加强遥感应用部系统的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地方应用体系建设,形成统分结合、部省联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第42卷第1期2019年1月 现 代 测 绘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42, Jan.,2019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1175) 第一作者简介: 罗震霄,本科,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软件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罗震霄1,2,王 斌1, 2 (1.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6;2.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摘 要 当前全国组织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对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工作中利用和形成的多源异构、多时相数据,按照几何三维、时空四维特征进行存储、管理、展示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如东县自然资源调查试点工作, 借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经验,从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实际需求与后期深化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了覆盖陆海空间、涵盖地上地下、过程动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管理方法, 设计了市县级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数据组织方式, 构建了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自然资源数据有效管理、分析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时空数据模型;地理数据结构 中图分类号:P2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19)01-0007-05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对象、范围、内容等各方面工作存在交叉,不利于将各类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生命共同 体进行统一治理[1]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试行)》要求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进一步明确 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 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也要求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基础调查结合专项调查的“1+X” 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1] 。面向上述新要求,需要有效的方 式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与展示。 自然资源的调查工作与已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相比,其调查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涉及到水流、森林、草地、荒地、滩涂、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及其随着季节、年份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借鉴为国土调查和各类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的经验,充分表达各类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形成图文一体化、二三维一体 化、时空一体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 。1 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数据模型是一种有效组织和管理地理数据,使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变化过程的表达更为鲜 明, 语义、关系、属性表达完备的地理数据模型[4] 。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决定了对其数据管理必须采用时空数据模型作为基础支撑。1.1 时空数据模型的选择 常见的时空模型包括有立方体模型、快照模型、基态修正模型、时空组合模型和以事件为中心 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5] 。这些模型在对时空数据的记录及表达上各有侧重。综合当前自然资源的数据特点,选择基态修正模型(也称底图叠加模型)来建立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 基态修正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记录时空对象的初始状态,在后继的时间序列中只记录相对于前一时刻变化的部分,通过两者叠加获得后继时态版本,该模型的数据记录方式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并记录对象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1.2 对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 常规二维矢量数据的存储,因数据量较小,数据对象化和编码规则较为清晰,使用基态修正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但当自然资源数据以三维表面、三维体元、三维矢量来记录和存储时,则因涉及数据量大、变动对象不明确的问题,使常规的基态修正模型随修正次数不断增加调取时态数据时存在动态计算复杂度不断变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此次面向自然资源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采用基态修正模型与快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建立快照,并以快照节点设立基线,后继变更数据在此基线的基础上添加。数据调取时,根据时间取得最近的基线数据,再结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自然资源所有权代表(代理)行使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做好确权登记相关工作。 特此通告。 附件:登记区域涉及的县市区名单(略) 登记机构(章) 20XX年XX月XX日

XX登记机构关于XX自然资源 所有权首次登记的公告 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初步审核,拟对以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予以登记,现予公告,公告期: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 登记单元名称登记单 元号 坐 落 空间 范围 自然状况权属状况 资源 类型 面积数量质量 所有 权人 代表 行使 主体 代表 行使 内容 代理 行使 主体 代理 行使 内容 如有异议, 请在公告期内向受理登记机构递交书面异议材料及其证明材料。 受理机构:XXXX 地址:XXXX 联系电话:XXXX 附件:自然资源登记单元附图 登记机构(章) XX年XX月XX日

附件4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调查内容 (1)以不动产登记成果为基础,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划定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权属状况、界址,登记单元内所有权、相关不动产权利及许可等信息。 (2)采用全国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以及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3)采用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管制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特殊保护区范围线等管理管制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相关公共管制要求。 1.2 调查单元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应按照《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规则》编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界址点号的编制要求如下: (1)应对登记单元界址点统一编号,并保证界址点号唯一。 (2)以登记单元为单位,在工作底图上,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顺序编制界址点号,解析界址点前加“J”,图解界址点前加“T”,如J1、J2、T3、T4、J5、……。 (3)界址变更后,新增界址点号在登记单元范围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废弃的界址点号不再使用。 1.3 自然资源地籍图分幅与编号 自然资源地籍图采用分幅表示,分幅与编号参照《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相关规定执行。 2权属调查 2.1 权属状况调查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一、基础类 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 答:按耕地调查。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 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

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 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 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 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二批) 一、基础类 问题:插花、套(间)种耕地如何调查? 答:对于在连片耕地中,插花或套(间)种其他作物符合相应地类认定标准,且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按对应地类调查;未达到地类认定标准或未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不单独调查,归并于相邻主要地类。 问题:对于农民在耕地上用简易材料等搭建的大棚,用于种植菌类等作物的,如何调查? 答:对于大棚内利用地表耕作层直接种植作物的,根据种植作物类型调查地类;对大棚内未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以棚架等方式种植菌类或其他作物的,按设施农用地调查;对大棚内地表耕作层已破坏,但符合设施农用地政策的,按设施农用地调查;进行非农建设的,按建设用地调查。

问题: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地块,如何调查?答: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现状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图斑,按实地现状地类调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实地现状已为林地的,按现状调查为林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林木尚未达到成林标准(树木郁闭度<或灌木覆盖度<),仍以耕作为主的,按耕地调查,并标注“林粮间作”属性。 问题:一些农户住宅院落较大,农民在院内种植农作物如何调查? 答:对于其主要用途为农用地,占地面积明显超出宅基地标准,也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按照实地现状调查为相应农用地,不得合并调查为农村宅基地。 问题: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如何调查? 答:按实地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国家统一将部监管平台备案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到县级国土调查成果上,形成“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下发各地。对于已批准的建设用地,未纳入部监管平台的,或备案信息有误的,地方应按备案相关要求,补充或更正备案。 问题:对于建设用地施工中的图斑,其中部分已建成,部分正在进行推土,由于工程尚未完工,地方反映推土部分的图

自然资源监测平台

自然资源监测平台 自然资源监测平台,是在时空大数据架构下,通过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建设资源监测大数据仓库及大数据计算中心,开发资源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在云化环境下构建资源监测从“采集—存储—加工—服务”的全流程地理空间大数据技术体系。 1空天地海一体化数据获取 天地一体化网络(Space-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GIN)是综合利用新型信息网络技术,以使命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信息流为载体,充分发挥空、天、地信息技术的各自优势,通过空、天、地、海等多维信息的有效获取、协同、传输和汇聚,以及资源的统筹处理、任务的分发、动作的组织和管理,实现时空复杂网络的一体化综合处理和最大有效利用,为各类不同用户提供实时、可靠、按需服务的泛在、机动、高效、智能、协作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决策支持系统。 无论是清查自然资源的类型、面积、空间分布、空间布局,还是查清其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亦或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在原始资料准备阶段需依托以下几种类型数据: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各类地面传感器数据、各类专题统计分析数据、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等。 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即通过航空、航天遥感获得的数据,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主要数据源;按搭载在遥感平台的传感器可以分为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LiDAR等;按照空间分辨率或极化方向,通过传感器又可获得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数据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几何特征探测和机理特征反演,LiDAR数据是记录自然资源的几何特征的另一有效手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4D产品为代表,是应用范围最广泛、共享需求最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地理数据框架和本底数据。 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依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形成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是地理国情监测的本底数据,涵盖了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要素;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年度更新,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和地理国情监测分析获得了重点监测内容的持续性监测成果;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

人工智能让自然资源信息管理更高效

异构融合技术,可用于自然资源数据和系统融合 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既要考虑与其他部委之间相互协作,也要考虑与原国土、住建等部门相关职能互相衔接,还要考虑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国家、省、市和区县四个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要互联互通、协调统一、无缝对接。这都要求相关数据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将分散在各部门不同时期的大量数据和系统(平台)互联共享。 但是,由于各部门不同的软件系统由不同团队开发,要实现数据对接尤其是打通不同时期建设的系统数据接口,有一定难度。而人工智能的异构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无需数据接口便可直接进行数据采集、推送,适用于任何系统数据源,并具有高度开放性,能够自动完成分级管理与部门协同的数据双向流转。这种异构融合技术操作更便捷,可以打通部门之间独立数据信息,通过综合性的数据模块掌控全部自然资源基础数据,为快速实现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提供全面综合的决策依据,进而迅速开展各部门业务融合。 移动加密技术,在自然资源数据保密领域应用 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共享与保密一直是一对矛盾体。由于存在大量涉密涉隐数据,法律法规的限制使得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使用难以实现。而一旦经过加密处理,则会限制数据精度和使用范围。而自然资源信息不仅包括空间地理信息,且与其他部门的诸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交通数据、教育数据等密切相关。因此,打通自然资源数据的传输与应用通道对自然资源管控来说至关重要。 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移动加密技术可有效解决自然资源数据

保密与传输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加密手段可从源头上对各类自然资源涉密涉隐数据进行封装,使得涉密涉隐信息在传输中无法被窃取。明密文混排信息保护技术,可解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全程信息安全问题,这将从根本上破解保密数据的共享及传输问题。从信息的生成—传输—接收—阅读,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加密保护,杜绝一切环节的泄密可能,通过建立数据横向流通机制,逐步推动形成全国自然资源数据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可将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拓展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以及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涉密基础数据移动设备数据传输与即时通信。 图像识别技术,可用于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自然资源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可以理解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多规合一”,并强化空间管控,促进自然资源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也就是说,在空间底图上指明哪些地方能开发,哪些地方要保护。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多规合一,难点在于基本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即需对历年来土地调查、林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形成统一的差异用地处理方案,并统一地类标准,进而达成规划工作底图的共识。 以往对于此类标准的统一,一般由规划专家和规划部门讨论协商决定,主观性强,且不可避免存在大量行政意图干扰。为了更科学、快速的统一标准,可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提取自然资源数据中各类影像、专题图、图斑的差异点,并通过无监督学习将人工难以发现的盲点和规律提取出来供规划部门决策参考。

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强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自然资源部职责,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评估、确权登记、保护、资产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海洋和地质防灾减灾等业务,以及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第二条所述范畴内需要规范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术语、分类、代码、符号、量与单位及制图方法等;规划、调查、监测、评价评估等相关通用技术要求;实验、检验、检测和质量通用技术要求;自然资源工作需要制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四条自然资源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对通用的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需要在自然资源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推荐性行业标准。 如因地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点,确需明确特殊技术要求的,省级自然资源行业主管部门可组织制定自然资源地方标准。鼓励在自然资源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更新迅速、市场成熟度较高的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应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配套。 自然资源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按《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及相关地方性规定制定,可参照执行本办法中的标准制定程序。 第五条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应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第六条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加强标准宣传、贯彻等工作 第七条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应当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依法行政,促进科技进步、技术融合与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二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 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 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域均属此类。

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

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业务拓展工作指引 第一部分业务类项来源与基本内涵 一、评估类业务 (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业务 1.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以城镇整体为单位,针对城镇内以土地级别或均质区域为基础的不同区域,按不同用途评估出市场平均地价,并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分用途、分区域建立宗地地价修正体系。 2.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县(市)政府根据需要针对农用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分别评估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并建立宗地地价修正体系。 3.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以土地级别(或均值区片)为基础,测算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并建立宗地价修正体系。 4.海域使用权基准价评估:对海域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的评估。 5.标定地价评估:选定均质区域内标准宗地,测定其规定内涵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并标定公示。 6.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依据评估准则,对特定目的和内涵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估算。

7.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可以根据征地需要和实际情况扩展到更大范围),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其中的集体土地划分区片并测算征地综合补偿价格标准。 8.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特点,设立地价监测点,对城市地价状况进行调查、测算和评价。 9.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基于当地市场情况,对拟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或应当补缴的地价款进行评估。 10.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地价评估:国家将一定年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到企业,评估其计作国家资本金或股本金的资产量。 1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地价评估:国家将一定年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特定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评估授权经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1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评估:为维护公共利益,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拟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偿价格进行的评估。 13.国有划拨用地使用权地价评估:对以划拨方式取得或划拨出的、无年期限制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