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表1 大学生对高校医院的满意度状况调查表〔n(%)〕

类别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有形载体医便利性48(10.0)117(24.3)234(48.5)62(12.9)21(4.4)环境卫生69(14.3)153(31.7)215(44.6)33(6.8)12(2.5)

医疗设施11(2.3)67(13.9)146(30.3)183(38.0)75(15.6)

医务人员着装83(17.2)105(21.8)196(40.7)69(14.3)29(6.0)服务态度意识服务态度29(6.0)79(16.4)169(35.1)136(28.2)69(14.3)医患沟通35(7.3)92(19.1)191(39.6)106(22.0)58(12.0)医疗水平专业技术37(7.7)83(17.2)183(38.0)121(25.1)58(12.0)诊断效果43(8.9)95(19.7)194(40.2)97(20.1)53(11.0)服务与管理药品齐全度45(9.3)83(17.2)164(34.0)123(25.5)67(13.9)就医手续办理39(8.1)91(18.9)192(39.8)99(20.5)61(12.7)

投诉处理79(16.4)131(27.2)197(40.9)54(11.2)21(4.4)合计518(9.8)1 112(21.0)2 081(39.2)1 083(20.4)508(9.6)

患沟通、专业技术及诊断效果都不甚满意。这就要求高校医院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1)加强业务学习,开展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开展医务人员实践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2)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融洽医患关系是新形势下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保障医患双方利益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服务与管理是提升大学生满意度的有力保障 (1)强化服务意识。对职工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教育宗旨,从患者需求入手主动送服务。(2)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可以利用选修课、讲座、义务宣传、海报等形式普及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让患者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得到与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相关健康知识。(3)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其隐私。(4)处理好投诉事件。要尊重来访与投诉者,增进相互理解,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平雁,Chit-Ming Wong,区燕萍,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量表研制初报〔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2):15-18.[2] 王敏怡.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C〕.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3] 厉传琳,陈英耀.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研制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472.

收稿日期2012-12-28

(编辑 旭琳)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邱晓霞 刘彩虹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512500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的(2009-2010年间)14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010-2011年间)145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事故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3;R47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7585(2013)04-0554-02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高风险行为,轻者影响护理服务质量,重者可导致死亡、伤残或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严重损失[1]。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我院手术室自2010-2011年间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的14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风险管理后的145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79例,女性6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6.8±1.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74例,女性71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6.2±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患疾病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如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牵头,手术室护士长、各专科小组长及数名护理骨干组成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

455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一.药品仓库、各调剂点对注射用氯化钾、磷化钾及浓度高于0.9%氯化钠、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橱、架)存放(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 二.存放高危药品的橱、架上应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高危药品橱(架)”字样。 三.各高危药品在橱架上应定位放置,每个药品位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药物品名、规格表示。 四.接到高危药品处方后,应认真审核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当确定无误后,方可到高危药品橱前取药。取药时,根据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取药。 五.取药后,再次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交与发药人员。 六.发药人员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认真书写药品的用法与用量,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交代清楚后,将药品发给患者。 七.当发现高危药品的用法用量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警惕,查找原因,及时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修订)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黄底黑字的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调配、发药实行双人复核,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药学人员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 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理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时间:2016年 3月 31日 地点:江北医护办公室 主讲人:张永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胰岛素、注射用抗凝剂、 及细胞毒性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不同的高 危药品分开放置,并设醒目的警示标识,有“高危药品”警示牌 3、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4、调剂高危药品时要使之与普通药品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 的名称、规格、存放等必要信息。 5、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 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处理,并上报药学部。 7、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8、护理站除抢救车和当日使用的药品外,不得存放高危药品,特殊需要的 需经护理部和药学部批准。 起草人:批准人: 年月日年月日 1

附表 1: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推荐2012.3)A级高危药品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 ) 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 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 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 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 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级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 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 等级较 A 级低。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或以上) 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5、硫酸镁注射液 6、浓氯化钾注射液 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 9、磷酸钾注射液 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 11、静脉用强心药 (如地高辛、米力农 ) 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胺碘酮 ) 13、浓氯化钠注射液 14、阿片酊 1、抗血栓药 (抗凝剂,如华法林 ) 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4、全胃肠外营养液 (TPN) 5、静脉用异丙嗪 6、依前列醇注射液 7、秋水仙碱注射液 8、心脏停搏液 9、注射用化疗药 10、静脉用催产素 C级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 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 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 较B级低。11、静脉用中度镇静药 (如咪达唑仑 ) 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 ) 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 14、凝血酶冻干粉 1、口服降糖药 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3、阿片类镇痛药,口服 4、脂质体药物 5、肌肉松弛剂 ( 如维库溴铵 ) 6、口服化疗药 7、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8、中药注射剂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最新】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为了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在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手术室安全管理,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落实规章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保障护理安全,减少差错、纠纷,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基础质量与环境质量控制的责任化风险管理 对手术物品、器械、器材的准备,及药品及急救药品的管理等要做到责任化管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检查物品是否齐全,术后要及时补充。设专人管理敷料、器械,每天根据手术通知单做好每一例手术患者所需用物的准备,保证患者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 定期做好环境空气的监测,以及对手、物品、消毒液的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术室的各类药品由专人管理,及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补充药品的数目,保证急救药品完好率100%。做好应急抢救准备,以免延误抢

救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 2、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的能力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法律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因此,护士长要对护士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病历书写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每一护士在手术配合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手术室查对制度,防止接错患者、摆错体位、输错血、用错药。 严格遵守术中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准确、无误、及时清点台上所有的器械、纱布、缝针、纱垫、棉片、引流物、空针等并做好记录,确保体内无遗物留存。同时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记录,手术护士对手术配合清晰明确,能够快速地反应并配合医生处理术中出现的意外。 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执行,建立手术标本登记本,术中不管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不可自行处理,并实行专人管理、专人送往病理科,双方签名,如果术中冰冻不可采用电话通知,以免有误,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引起医疗纠纷。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资料

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 一、术中的用药制度 1.手术中应坚持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如为口头医嘱,护士在执行前应复述一遍,得到认可后再用药,每次核对须两人以上。 2.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等,以利于抢救配合。 3.手术室外用消毒剂较多,护士必须掌握每种消毒剂的用法、有用浓度、达到消毒的时间以及对人体和物品有无损害等特点,同时指导其他有关人员正确使用。 4.静脉注射麻醉药、强心药及血管活性药时要缓慢推注,并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使用抗生素、普鲁卡因等药物前应查对皮试结果,以确保安全。 5.手术过程中或抢救病人时使用的安瓿应保留24小时方能丢弃。 6.手术中消耗药品应及时登记补充,以满足下一台手术用药。 二、药品管理制度 1.手术室根据药品的分类分为外用药、静脉用药、生物制药、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等,进行分类存放。 2.手术室药品应做到不变基数、计划统领、定期检查、专人负责,以减少药品浪费。 3.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肌肉松懈剂与细胞毒化等高风险药品,必须单独存放,且有醒目标志。 4.易燃易爆药品、对人体有损害的药品应妥善保管,远离火源或人群,并写有明明警句提示他人。 5.麻醉药、剧毒药和贵重药必须上锁,建立严格的领取制度,由护士和责任人共同管理,每天算帐毒、麻药处方和基数,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6.需要低温储存的药品应置于冰箱内保存,每周定期派人算帐一次,以保持冰箱内整齐。 7.手术间应合理设置药品厨、药品车和急救车位置和药品基数。 对手术间内药品实行两班交接制度,手术中消耗药品应及时补充,以满足下一台手术用药。 8.手术室应建立药品有用期一览表,严格执行“药品近效期先发先用”原则,定期检查药品库存药,发现过期、变色、搅浑或标签模糊不清的药品坚决销毁丢掉,不得使用。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其采取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3、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4、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5、患者体内植入物的影响因素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7、手术物品的清洁安全因素 8、手术中预防感染处置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

(2)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 (3)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4)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时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 (5)有连台手术时,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一小时,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4、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石家庄肾病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题 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的药品。 2、高危险药品包括、及等品种。 3、高危险药品应设置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 4、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设置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保持安全有效。 7、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高危险药品中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环磷酰胺 C、阿曲库铵 D、长春新碱 2、高危险药品中肌松药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琥珀胆碱 C、博来霉素 D、沙利度胺 3、高危险药品中细胞毒化类药品包括() A、甲氨喋呤 B、维库溴铵C阿曲库铵D、环磷酰胺E、10%氯化钾注射

4、诺和灵30R的贮存条件是() A、室温,避光 B、15-30℃ C、2-8℃ D、避光 E、室温 5、培美曲塞二钠的贮存时间是() A、4-6h B、2---3h C、24h D、不稳定 E、稀释后立即使用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胰岛素、注射用抗凝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不同的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并设醒目的警示标识,有“高危药品”警示牌 3、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4、调剂高危药品时要使之与普通药品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存放等必要信息。 5、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处理,并上报药学部。 7、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8、护理站除抢救车和当日使用的药品外,不得存放高危药品,特殊需要的需经护理部和药学部批准。 起草人:批准人: 年月日年月日 附表1: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推荐2012.3) A级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 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 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5、硫酸镁注射液 6、浓氯化钾注射液 7、100ml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 9、磷酸钾注射液

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6:22:07.4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陈春辉 [导读] 对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江阴市中医院手术室;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护理标识管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1%低于对照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9%,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对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59-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手术患者190例,均需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各95例。对照组男45例,女50例,年龄24岁~68岁,平均年龄(42.5±10.5)岁,手术类型:骨科、普外科与妇产科患者分别为45例、35例、15例。观察组男46例,女49例,年龄25岁~69岁,平均年龄(43.5±11.5)岁,手术类型:骨科、普外科与妇产科患者分别为35例、32例、2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意识障碍、不配合等情况。2组年龄、性别与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一般护理,如简单的知识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答疑解惑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由手术室组织统一制作相关的护理标识,确保标识满足强调性、实用性与醒目性等特点,便于医护人员查阅,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环境标识 1区域标识 目前,医院科室存在着几种特点:科室种类繁多、人员流动频繁、伤患病情复杂、科室与外界隔离。根据医院科室空间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作环境,在医院大厅及各个独立的区域内可制出空间平面示意图。由于每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及不一的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科室制作的平面示意图可用3种颜色的文字来区分,即绿色代表清洁区,蓝色代表适中区,红色代表污染区。 2设备警示 标识由于手术间的设备及器械多样,较复杂,因此在手术室设立警示标识可促使医疗设备安全规范使用。在我院用不同颜色的绑带把电器的电源线区分开来并把同设备的电源线捆扎成束,防止手术室的各种电器电线缠绕、混用;在手术室区间粘贴医疗器械各种全方位的标示图、结构图及属性图。 (2)患者系列标识 1患者身份标识 我院为了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实行了患者身份标识管理,也就是对患者进行腕带标识。该标识是一种标有患者准确医疗信息能被医务人员快速识别的身份腕带。患者在术前就会被护士佩戴好腕带标识,就医的普通患者为蓝色腕带标识,特殊患者如视听有障碍、病情严重等为红色腕带标识。 2药物过敏标识 凡患者体质不同,过敏药物也不同。凡是就医的患者经检查对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过敏,皆可用特制标识牌来标明患者过敏药物简称,相关负责的护士在进行交接后将特制标识警示牌带入手术间悬挂在明处,以此来提醒医护人员。 3患者管道标识 有些患者在术中会同时被医务人员连接多样输液管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错误,采用颜色各异的一次性标签对不同作用的输液管道进行区分,并在标签上表明医疗信息(内含置管日期、管道名称、置管医生)。 (3)护理警示标识 1普通药物警示标识 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着不一的配置方式及药物。手术室护士将药液抽吸到注射器,接着用色彩形状不一的标签粘贴在注射器上进行区分,其中要注明药品信息(内含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手术室护士尤其注意两种药物要分开存放,即外观相似、内服外用的药物。 2术中药物警示标识 手术台上的药物大都颜色相似且透明,无标识信息极易混淆使用。我院在这方面实现术中药物警示标识管理,即在每一药品上贴上带着药品信息的标签,无论是配药护士、器械护士人员,还是其他医务人员,可以在术中避免传递错误用错药的可能性。 3查对警示标识 降低手术室风险最基本的管理制度是查对制度,为了降低医疗风险,该科设计了查对警示标识,主要是张贴在对接患者的手术室、治疗台等区域,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

1 手术室的风险内容

1 手术室的风险内容 1.1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和医院各 级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手术室的风险内容: (1)接错患者、开错刀及纱布器械等异物遗留在体腔及失落物品一时找不着; (2)输错液体、用错药、输错血及遗失标本; (3)电刀灼伤; (4)手术护理记录不详及术中患者意外事件发生; (5)手术体位安置不当致压疮、神经损伤及坠床; (6)切口感染及隐性风险(化学药品灼伤); (7)各级工作人员意外损伤; (8)残余麻醉气体、电离辐射、消毒灭菌剂、X射线对人体危害。 2 手术室的风险原因分析 2.1 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强,未认真仔细清点物品;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及时提醒记录;术中操作不当致缝针

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疏忽,仪器设备失灵,输出功率不符,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底;没有严格查对制度,甚至使物品遗留体腔,造成患者痛苦。 2.2 药品摆放位置不当,静脉麻醉药品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责任心不强,标本保管不当。 2.3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疗法和新术式的广泛开展,医护人员只关注疗效,不关注并发症,对术中护理问题认识存在盲区。体内植入物品在手术室的使用越来越多,由于植入物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2.4 手术是以操作为重的医疗,误用或消毒效果未达标的手术器械、敷料或手术室空气未达标,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洗手、消毒方法不规范;医护人员手带菌等因素均可引起切口感染。 2.5 手术配合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传递频繁极易损伤手术人员的手而造成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后锐利器械处理不当引起工人、洗衣人员的手刺伤。 3 手术室风险管理

高危药品管理文件

高危药品管理 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三、高危药品分类储存: 高危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避光、低温储存,存放架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记,对高危要醒目标注提醒。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 四、高危药品分类目录:按药理作用可分为13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曲马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第四类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第五类抗凝血药,应密切观察出血的并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钠、依诺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 第六类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毒及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第八类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等。 肌肉松弛剂: ①、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②、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③、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第九类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

手术室物品的管理试题.doc

手术室物品的管理试题 填空题 1.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质量)(有效期)(时间)。2.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最少保存(2)年。3.专管人员每周清洁整理柜内卫生及物品(1)次,没(6)个月清点器械(1)次。 4.开启手术灯顺序一般为(打开电源总开关)——(手术灯开关)——(调节光亮度)关闭顺序(光亮度调节最小)——(关闭手术灯开关)——(电源总开关)。 5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阴凉干燥通风的物架上距地面(≥20)距墙面(≥5)距天花板(≥50)。 6.手术器械的管理(普通手术器械)(特殊手术器械)。 7.特殊感染手术器械是指(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器械)。 8.手术敷料包(织物类)(棉纱类)。 9.术前护理特点(术前访视)(术前准备)(应急预案)(基本流程)。 10.C-臂机是一种可移动式的X线机,有(可推动式)(固定吊天花式)两种。 11.超声乳化仪使用操作时调整好的灌注液袋一般高于床头(60)cm。 12.在使用电除颤时术者按“放电”电钮时必须十分严肃认真,确认所有人员不接触(床缘)和(患者)。 13.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可用于出血在(400)ml以上的各大手术。 14.在常温下,处理后的浓血红细胞须在(6)h内回输给患者。 15.手术显微镜构造有(观察系统)(照明系统)(控制系统)(支架系统)(附属装置)。 16.手术消融系统在射频消融过程中需持续滴注(生理盐水)降温,以防损伤心脏。 17.电子胆道镜由(主机)(光源)(软镜)等组成。 18.血管闭合系统主要构件有(主机)(脉冲闭合脚踏板)(一次性闭合电极)(重复用闭合钳)(一次性腔镜闭合钳)(一次性标准闭合电极)等。 19.根据肿瘤直径,应调节仪器的(输出量)(输出时间)(输出温度)。 20.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五专”管理。 选择题 1.第一类精神药品(BD) A地西泮B麻黄碱C曲马朵D氯氨酮 2.专册登记本上应严格记录(ACD) A药品数量B时间C批号D有效期 3.护士必需熟悉常用药品的(AD) A 药名B质量C浓度D用法 4.手术衣身长(A) A140厘米B110厘米100厘米90厘米 5.手术室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ACD) A去甲肾上腺素B异丙嗪C多巴胺D酚妥拉敏 6、手术室常用的麻醉药(B) A庆大霉素B利多卡因C吗啡D苯巴比妥 7练习戴无菌手套操作,下列哪项是错的(B).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穿工作帽 B带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的内面带上左手 C戴好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D脱手套时,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XX 市妇幼保健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和推荐目录》,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办法如下: 一、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见图1: 图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2: A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 级和C 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图2.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 (一)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和氯化钠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临床科室应在药剂科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 级高危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门诊药房药师在核发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用药信息,必要时需粘贴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手术室常见护理工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常见护理工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目的讨论手术室常见护理工作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分析,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中采取具体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结果确保了手术工作的安全。结论通过具体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 标签:护理风险;护理措施;手术安全 随着医疗改革地的不断完善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患者的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而且,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高风险因素较多,并存在不可预知性,因此,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手术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接受手术。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个工作责任重、强度大、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任何简单的小手术,其过程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①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质量监控力度不够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对涉及左右部位的手术未核查清楚等;②人员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封闭,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夜间經常加班,会导致护士过度疲劳、心情压抑、应变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③技术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各手术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增大、技术要求增高、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工作难度加大;④环境因素:在手术室密闭的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的产生,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产生的烟雾,各种麻醉气体的排放,监护仪、吸引器的噪音等;⑤责任心因素:责任心不强,如异物遗留在体腔内、患者体位摆置不当、使用过期的灭菌物品等。 2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手术进行前的风险管理对于择期手术,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一日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防止接错手术患者,对患者皮肤及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便于手术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便于术中正确给药,了解患者传染病化验结果,便于术后对手术间、器械等进行特殊处理。次日接手术患者时,再次认真核对以上项目。急诊手术患者、脑外伤意识不清的患者、小儿等,护士需与病房护士及家属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型,检查手术所需器械、用物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完好。 2.2手术进行中的风险管理切开患者皮肤前,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三方再次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防治遗留于体腔内;器械护士认真检查器械质量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

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13T16:11:55.20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5期作者:凌朝灵[导读] 手术室具有风险性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属于院内较为特殊的部门。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 533000 【摘要】风险管理属于近年来研制的一类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知识培训,可调动护理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抓好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因此手术室风险管理在临床实施意义较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200-02 手术室具有风险性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属于院内较为特殊的部门,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发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也逐渐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针对此类现象,临床有部分学者尝试着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研究结果证实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知识,还可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性[1]。因此本文中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 手术风险管理的概念 护理风险具有风险复杂性、风险不确定性、风险水平高等特点,同时其可发生于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且造成的后果均较为严重,从医学角度分析,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期间因护理人员个人因素直接导致或间接导致的伤残或死亡[2]。同时护理风险也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现有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价、评估、总结、分析,从而对其进行预防,减少患者经济损伤,在最低成本下实施最大安全保障[3]。 2 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 临床上常见的几类护理风险包括:(1)管理不到位:①由于术前未检查器械功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比如吸引器负压不足、气压止血带漏气,以至于加大手术风险;②不慎导致的损伤,如担架车或手术床未定期检查其完好性、体位不当导致的压疮、电刀功率过大等现象,造成患者出现坠床、损伤、碰伤等;③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护理工作无组织性、规范性,造成操作规程紊乱[4~5]。 (2)责任心不强:①输血或用药错误:在给予患者输血或用药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药物使用错误,加重患者病情;②术前访视不到位或交接不清:欠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如口腔内存在固定性金属假牙患者,由于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导致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损伤患者局部组织;③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导致与手术医生不配合,影响手术时间,加大患者感染率;④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⑤对于潜在的护理风险缺少预见性,无法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⑥未及时核对,在接收手术患者后,未及时进行核对,导致手术部位或机房错误;⑦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导致小纱布或器械遗留在患者体腔内[6~7]。 3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原则 (1)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堂,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并要求科室内每位护理人员熟记“护士条例”,同时利用院内实际出现过的护理风险案例作为宣教示例,促使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促使护理人员做到知法不违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质量[8~9]。 (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可在科室内每月举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主要由手术医师传授性激素、新业务的配合要点和相关手术注意事项,一次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常规手术中注意事项,对于新进护理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提高其护理专业水平,同时在科室内挑选骨干进行各大医院的学术交流会和外出进修,从而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0]。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中教育,未做到鼓励科室全体人员参与风险管理,通过全科人员分析、总结,可在多样管理中挑选出简便易落实的安全措施,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1]。 (4)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感:由于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连续性、独立性等特点,在护理人员实施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无人监督的,对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教育,从而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2]。 4 手术室风险防范措施 (1)手术部位错误:应在手术患者病例中表明手术器官、脏器的具体部位,并和患者或其家属、协助医生进行核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机房前再次进行核对,主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患者床号等,同时在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访问,了解患者过敏史以及由于其他特殊事件发生[13]。 (2)防止术中出现用错药物现象发生:对于外观相似、名字相似的药体应分开摆放,并写清药物名称,且使用不同颜色标识,从而防止出现用药错误现象发生,对于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使用红色等显眼卡片标识,在使用时应再次和手术医生核对,并在手术后要求其签名,严格规范用药流程[14]。定期检查咬合内与内置药是否属于同类药,是否剂量、浓度、批号、药名均一致。对于药名相同,但剂量、浓度不一致的药物应分开方式,如0.75%的布比卡因和0.25%的布比卡因、95%的酒精和75%的酒精[15]。除此之外,各机房应由专人负责,并由其定期检查机房内各设备功能是否完好,对于术中需要输血患者,由护理人员从血库取血后,和麻醉师、手术医师、机械护士进行核对,无误后才可进行输血,注意避免在同一容器内对多个患者进行血液加温[16]。 (3)对于术中损伤情况的防护措施:手术体位应根据患者手术方式选取相应体位,侧卧位常用于固定髂嵴,但在固定过程中,需注意防止约束髋部,以免造成骨头移位;对于采取俯卧位患者,应重点保护患者颈部和眼部,对此可使用头托固定患者头颈部,并将眼部放入头托的凹陷处;对于摆取截石位患者,应重点固定患者膝部,对于腘窝处可使用套筒状约束带,当需注意不可环形缠绕膝部,防止伤及腓总神经和腘窝神经[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