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诊疗规范

肛裂诊疗规范
肛裂诊疗规范

肛裂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疼痛:因排便引起周期性疼痛为肛裂的主要症状。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创面的神经未梢,立即感到肛门灼痛,但排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以后因内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痛,可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才缓解。上述现象在临床上称肛裂疼痛周期。

2.便秘: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便血: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便后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4.肛周瘙痒、有分泌物、腹泻等。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局部检查: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肛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辅助检查】

手术前常规检查。

【诊断】

根据排便疼痛史,有典型的疼痛间歇周期和疼痛周期,既不难诊断。局部检查发现肛裂“三联征”,则诊断明确。若侧方有肛裂,或有多个裂口,应考虑可能是肠道炎性疾病(如克隆病、结核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肿瘤或性病的早期表现,特别是克隆病更有此特点,必要时可做活组织检查。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以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具体措施如下。

1.保持大便通畅: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增加多纤维食物和培养良好的大便习惯,逐步纠正便秘。

2.局部坐浴:排粪前后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同时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松弛内括约肌的作用。

3.肛管扩张:适用于不并发肛乳头肥大及前哨痔的急、慢性肛裂患者。肛管扩张后,可解除肛管括约肌痉挛,故术后能立即止痛。扩肛后,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但此法可并发出血、肛周脓肿、痔脱垂及短时间大便失禁。

4.手术疗法:

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肛裂可采用以下的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切除前哨痔,肛裂和肥大肛乳头,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使之形成一新鲜创面而自愈。

(2)内括约肌切断术内括约肌痉挛和收缩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的常用方法。

(3)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1)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

2)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

【疗效标准】

1.治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创面愈合。2.好转:经治疗后,症状减轻。

3.未愈:未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者。

肛裂的治疗方法

肛裂的治疗方法 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肛裂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原则是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常用【华柏-熏洗方】,取适量用开水化开熏洗,早晚各一次。 肛裂注意事项如下: 一、保持大便通畅 肛裂的治疗方法中的保守疗法,首先是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使排便润滑,增加多纤维食物和改变大便习惯,逐步纠正便秘的发生。 二、肛管扩张 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的治疗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疗效迅速,术后只需每日坐浴

即可。方法:局麻后,病人取侧卧位,先以二食指用力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二中指,维持扩张5min。在男性应向前后方向扩张避免手指与坐骨结节接触而影响扩张,女性骨盆宽,不存在此问题。肛管扩张后,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故术后能立即止痛。扩张后,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但此法可并发出血、肛周脓肿、痔脱垂及短时间大便失禁,复发率较高是其不足。 三、局部坐浴 这是肛裂的治疗方法中,最实用和最简便的方法。 四、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的治疗方法,可采用以下的手术治疗方法。 1.肛裂切除术即切除肛裂及其周围的三角状皮肤,在局麻或腰麻下行梭形或扇形切口,全部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必要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该法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 2.内括约肌切断术内括约肌具有消化道不随意环形肌的特性,易发生痉挛及收缩,这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愈肛裂。一般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很少引起大便失禁。方法有以下3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

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脱垂、直肠前突。 03结直肠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OOC最为常见,STC和OOC 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STC: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便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管括约肌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

肛裂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样本

肛裂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样本 一、中医治疗难点 肛裂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疗效确切,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具体如下: 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便秘、“惧便感”的问题;患有肛裂的病人,都会在排便时产生剧烈的疼痛,因此害怕排便,有意延长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导致大便在肠道存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肠道吸收,大便因此也会变得越来越干燥,因此形成肛裂引起疼痛→怕痛不大便→大便越干燥→肛裂愈加深→疼痛愈加重的恶性循环。 2.继发性出血、创面生长缓慢的问题。(同“痔”中讲述。) 3.保守治疗的患者,易反复发作,远期疗效较差. 4.中医药对于肛门疼痛的治疗. 二、针对难点提出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及措施: 1.针对患者患者存在的便秘、“惧便感”问题,我科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术后早期病人消除患者精神上的顾虑,予以适当的通便药物,软化大便,减轻伤口刺激;加强中药熏洗疗法以活血止痛;在病人调护方面注意劳逸结合,改善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食物,以保证大便松软。我科在以往的

工作过程中拟总结“便秘”中药协定方,以方便更好的使用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优势。 2.肛肠科常见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存在着共性,针对继发性出血及创面生长缓慢问题同“痔”中讲述。 3.肛裂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治疗,其基本原则是: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供血,清除陈旧性肛裂炎性增生组织及瘢痕组织以利创面愈合.保守治疗主要是在改善患者饮食结构,适当应用通便药物基础上,局部使用括约肌松弛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局部镇痛药物,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建立随访制度,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远期疗效。

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标准

肛肠科 痔 【定义】 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 1 西医诊断标准 1.1 症状 1.1.1 便血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是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痔无疼痛,如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1.2 体征及检查 1.2.1 视诊脱出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 1.2.2 指诊二期痔晚期或三期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1.3 诊断依据 1.3.1 分期 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 1.3.1.4 四期: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 2.1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气滞血淤型:肛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3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肛裂的护理

肛裂的护理 一定义肛裂是肛管上皮过度伸展造成的肛门上皮裂伤,为肛管皮肤全层裂开,继而形成慢性感染性小溃疡,多发生于肛管后正中线。 二临床表现1 肛门发紧:粪便干燥在肛门部不易排出,这就是因为经常反复撕裂使肛门裂口加深,经久不愈,创面下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疤痕,致使肛门的舒张程度受到限制,所以肛门就变紧了,在检查病人时也可发现病人的肛门紧缩,就是打了麻醉后指诊时还有一种紧缩感。、疼痛: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其程度非常剧烈,难以忍受,就像撕裂或刀割样剧痛,特别是排干便后。肛裂的疼痛除程度剧烈外,还有周期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便时由于开头粪块干燥,扩张肛门,肛裂创面受到撕裂引起剧痛,几分钟后缓解,经过短时间的疼痛缓解期,接着出现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而产生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一直要到肛门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才会消失出血:大便时由于创面撕裂可引起出血,血色鲜红,量不太多,呈点滴状,大便结束后可自然停止 三评估要点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要点(一)按肛肠外科术前护理常规(二)与本病相关的其他护理1、评估要点(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有无慢性便秘史。2)有无不良生活习惯,如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中缺乏粗纤维素等。3)大便是否干结等。(2)症状体征1)便秘、便血、疼痛。2)肛裂“三联征”:乳头肥大、肛裂、前哨痔。(3)辅助检查了解肛门视诊阳性结果。(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2、护理措施(1)避免诱因避免用力排便。忌饮酒,避免油炸、辛辣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2)坐浴便后温水坐浴。(3)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高纤

维素食物。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有便意及时排便。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必要时开塞露通便。3、并发症护理(1)肛周脓肿表现为肛旁硬结、疼痛。一旦发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2)皮下肛瘘表现为肛瘘外口反复流脓、肛周湿疹、瘙痒等。一旦发生,参见肛瘘护理常规。二、术后护理要点(1)肛门疼痛护理评估肛门疼痛原因、性质、程度,患者表现为锐痛、痉挛性疼痛伴坠胀感,坐立不安。考虑敷料填塞过紧所致疼痛,可由医生放松填塞过紧的敷料。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以免引起疼痛。遵医嘱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2)饮食管理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术后两三天可过渡到半流质和无渣饮食。三天后进普食,告知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忌饮酒。(3)排便指导术后三天内饮食控制下尽量不排便,利于手术切口愈合。三天后便秘者,遵医嘱口服缓泻剂,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便。(4)温水坐浴每次排便后先坐浴再换药(PPH术后无需换药,每天坐浴1次)。 六健康教育 1、自我监测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排便困难、出血、疼痛等异常,及时就诊。 2、坐浴指导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建议患者便后温水或中药坐浴,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复发。 3、控制诱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便意及时排便。排便时避免长时间憋气使劲。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饮食,忌辛辣饮食,忌饮酒,防治便秘。及时治疗能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

肛裂的诊疗方案分析

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的纵行裂疮。称为肛裂,又称钩肠痔,裂痔等。本病为肛缘与齿线间肛管皮肤全层破裂,以疼痛为主症。现代医学亦称肛裂。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之一。 (一)诊断: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裂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疾病诊断 (1)主要症状: 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一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多见于二期肛裂; 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三期肛裂。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血热肠燥:大便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湿热下注:便时肛门刺痛,便后持续不减,大便不爽,便质时干时稀,裂口深红,周围红肿,可伴纳呆,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3. 诊断要点: (1)症状:便血、便秘、肛门周期性疼痛。 (2)体征:肛管皮肤纵裂溃疡,可合并有肥大乳头、哨兵痔、潜行瘘道等。 (二)中医治疗方案 1.內治法 对于各期肛裂均辨证给予中药口服或小麦麸颗粒,3.5克,日三次口服,以调理排便。 (1)血热肠燥:大便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辨证:燥火郁结,结于肠道。 治法:宜清热泻火,散结通便。 方药:黄芩20克黄柏20克生地15克生石膏10克元胡30克地榆炭10克槐花炭10克三七粉3克(冲)生大黄10克(后下) 方法:随证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裂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肛裂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执行。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纵形全层裂开后形成的缺血性溃疡,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与内括约肌痉挛、损伤后感染等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肛门排便时和排便后周期性剧烈锐痛,少量便血色鲜红,可伴有大便秘结,肛门分泌物、瘙痒等。 2、体征:好发于肛管后正中或前位溃疡,慢性肛裂可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窦。 3、分类: (1)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 (2)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部常呈灰白色,有分泌物。 (3)Ⅲ期肛裂:肛管紧缩,溃疡基底部呈纤维化,伴有肛乳头肥大,溃疡临近有哨兵痔,或有潜行瘘形成。 二、鉴别诊断 需与肛门皮肤皲裂、炎症性肠病肛管溃疡、肛管部鳞状细胞癌、梅毒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等鉴别。 【辨证】 1、热结肠燥证 便时肛门灼热疼痛,甚则面赤出汗,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带血;舌质红,苔黄燥,脉实而滑数。 2、湿热下注证

大便干结不甚,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肛门坠胀,时有粘液鲜血,有时伴有肛门部湿疹,肛裂口内常有少许脓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阴(血)虚肠燥证 大便干燥,欲解难下,便时肛门疼痛,痛如针刺,出血,口干心烦,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软化粪便,终止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同步解除伴随的各种症状;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肛裂可以采用手术疗法。 二、非手术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型证治 (1)热结肠燥证 治则:清热润肠 例方:新加黄龙汤加减、 常用药:生大黄9g(后下)、芒硝3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炒地榆12g、炒槐花12g、枳壳12g、生甘草8g。 (2)湿热下注证 治则:清热利湿 例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黄柏12g、苍术12g、牛膝12g、薏苡仁12g。 (3)阴(血)虚肠燥证 治则:养阴清热润肠 例方: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 常用药:知母6g、黄柏6g、玄参6g、麦冬6g、黄连3g、白芍6g、麻仁6g、木香6g、制乳没各6g、生甘草6g。 (二)外治法

肛肠科护理常规

痔疮健康教育 痔疮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肛门直肠疾病,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充血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3种。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肛管解剖位置低,腹腔内压力增高及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引起。主要症状有便血、脱垂、坠胀、肿痛、便秘等.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和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患者在入院后,手术前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顾虑,尤其对于病史较长,合并肛裂且长期疼痛患者,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手术方式及疗效不了解,对其安全性存在顾虑。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说服,进行有关信息交流,鼓励安慰患者,为手术做好准备。 2、肠道准备 痔疮手术前的患者,一般只要求术前清洁灌肠,排空大便即可,术前1天进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日晨用结肠水疗仪进行清洁灌肠,以排空肠道内容物,清洁肠道,减少肠道细菌含量,降低术后感染率。 3、术前准备 完善心、肺、肝、肾功能测定测定以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糖等体格检查,以全面掌握病情,对一些暂不适宜手术者,要进行手术前调节,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回病房后监测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见敷料多层染有新鲜血液,应立即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详细记录大便次数、性状、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状态等。 2、术后体位以3O。一45。侧卧位为主,伤口处垫卫生巾或成人护理垫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或减轻对肛周皮肤的刺激。 3、疼痛护理手术后常因肛管括约肌痉挛和肛管内填塞敷料过紧而引起剧烈疼痛,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必要时给予放松填塞物,并注意防止伤口受压。一般在术后12h后解除加压包扎物,缓解患者腹胀、小便不利等术后并发症。 4、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①尿潴留可能与麻醉、术后肛门疼痛刺激以及部分患者肛门内填塞止血纱布等有关。对此类患者可予下腹部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关元穴等诱导法促其排尿或行导尿术。若留置尿管,每天行会阴冲洗和尿道口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 ②便血便后出血者应检查结扎线是否牢固或过紧,痔核脱落过早而出现伤口渗血,可用止血粉纱条塞入肛门压迫止血,并遵医嘱用止血药。如大便出血呈喷射状,或患者感下腹胀痛、有便意、头晕乏力、心悸口渴、面色苍白、额上汗出、脉细数而弱者为术后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③肛门狭窄表现为大便变细,便秘,查肛:食指进入有明显阻力。术后指导患者经食指扩肛l一2周,每天1~2次,每次5min,可预防肛门狭窄。④术口感染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5、术后1天应以无渣或小渣流食、半流食为主,如藕粉、稀粥、面条等减少肠蠕动、粪便形成和排便,促进切口愈合。术后第2天逐步进普食,饮食以润肠通便饮食为主,忌辛辣及油炸食品,戒烟酒。若便秘时适当进食萝卜、土豆、红薯及粗纤维食物等,或用蜂蜜冲温开水饮服。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2010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 裂肛(肛裂)优化诊疗方案 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的炎症性疾病。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是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肛门齿线下前后正中(截石位6点和12点),侧方极少见。男性多发于后正中(6点)位,女性多发于前正中线(12点)位。中医经典文献中无肛裂病名记载,将肛裂归属于“痔”的范畴,肛裂中医又称“钩肠痔”、“裂肛”。西医也叫肛裂。 病因病机:过食辛辣、炙博之品,实热内生,热结肠腑或久病体弱,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肠失濡润,粪便秘结粗硬,排便努挣,擦破肛门皮肤,复染邪毒,长久不愈,形成慢性溃疡。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钩肠痔、裂肛、肛裂 西医病名:肛裂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OO1.7—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诊断依据: (1)症状: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 ①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可缓解(减轻或消失),称疼痛间歇期,随后又因括约肌痉挛而再次发生剧烈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每次排便时这一疼痛过程称周期性疼痛。疼痛特点为,疼痛发生与排便有直接关系,可放射至骶尾部,大便干结时更甚,典型疼痛者,便时痛轻,便后痛重,先轻后重,中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结肠直肠肛门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由学会经验丰富的结直肠盆底外科专家组成,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该指南就疾病概述、研究方法和具体建议等方面依次阐述,对专科医师、医务人员和希望了解指南中所包含的相关疾病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疾病概述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的机制是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慢性感染和引流管道的上皮化形成肛瘘。肛周脓肿的定义取决于脓肿发生的解剖间隙,其中肛周皮下和坐骨直肠窝脓肿较为常见,而括约肌间、肛提肌上及直肠黏膜下的脓肿相对较少。肛周脓肿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原则上,肛周脓肿的处理是及时切开和引流。30%-70%的肛周脓肿患者会伴发肛瘘,即使没有伴发肛瘘的患者,仍有1/3患者会在脓肿引流数月到数年内诊断为肛瘘【1-2】。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初步评估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危险因素、病变部位、继发性感染蜂窝织炎和肛瘘的存在。肛周脓肿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浅表脓肿往往表现为肛周疼痛和肿胀,但很少发热。深部脓肿如坐骨直肠窝或者骨

盆直肠间隙的脓肿可有会阴、腰骶部胀痛。其诊断上有时需要借助指诊检查或者肛门镜进行确诊。当患者清醒因疼痛或压痛检查受限时,需要在镇静或麻醉下完成。肛周脓肿的鉴别诊断包括肛裂、血栓痔、藏毛窦、汗腺炎、肛管癌和癌前病变、克罗恩病以及性传播疾病。患者病史采集上需要包括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部手术史以及相关胃肠道、泌尿道、妇科病史等信息,会阴部检查应包括探查手术疤痕、肛门直肠畸形、克罗恩病肛周表现和外口的部位。瘘管探查有助于确定瘘道的位置,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假道。Goodsall’s定律对于判断肛门前方瘘管走行较肛门后方准确率高【1-2】。2、肛管直肠周围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或不适,疑似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浅表脓肿表现局部红肿,可触及肿块,或有波动感;深部脓肿直肠指检有触痛,可触及有波动感的肿块,盆腔CT、MRI或盆腔超声检查可做出鉴别诊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瘘管造影对于诊断隐匿性脓肿,复发性肛瘘以及克罗恩病肛周病变是有效的。MRI 对于肛周脓肿及其瘘管的诊断优于CT。经直肠超声(EUS),无论是否使用过氧化氢增强,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和分类都是有效的。经会阴超声(TPUS),作为非侵袭性的检查方式与EUS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相似。肛瘘瘘管造影术也是判断瘘管的有效办法。以上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肛瘘的准确性,EUS、MRI和

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给患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四、四、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一次。每日记录二便次数一次。 五、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六、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七、危、重及大手术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八、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需手术的患者,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及指导。 九、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体温、脉搏、呼吸、吉象、脉象、皮肤、出汗、排便规律及其性状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十、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十一、按医嘱准确给药,解释和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十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十三、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肛肠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1、按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2、协助做好胸透、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3、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等,如高血压、糖尿病、肛管皮肤破溃、感染、严重湿疹,女性患者是否月经来潮等,及时向医师反应。需输血者做好输血准备。4、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消除顾虑和对手术的恐惧感,取得患者的合作。5、术前嘱患者洗澡、更换衣裤。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6、术前8小时禁食。7、备皮:前起会阴、后至尾骨、两侧达坐骨结节,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开水坐浴。8、遵医嘱给术前用药。 9、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送患者进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1、安定患者情绪。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鞍麻、骶麻平卧6小时,禁食、禁水。行脱肛注射液治疗患者俯卧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日三次。麻醉小时后方可离床活动。2、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注意有无肛缘水肿,肛门有无脱出物,创面有无渗血,以及发热、腹胀、纳减、排尿困难等,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并记录。3、手术当日不宜排便。局部处理从术后第二天初次排便开始,创面分泌物或粪便要及时除去。行中药液坐浴和局部洗涤,随后换药,防止术后感染。4、为维持正常排便习惯,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粪便嵌塞,术后尽早予以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给足够的水分,忌辛辣刺激食品,便秘者给麻仁丸或潘泻叶6~9g泡水,每晚睡前服。5、术前发现患者心慌、面色苍白、口唇无华、腹泻、肠鸣、坠胀感、便意感、脉细数,可能有术后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并按“血症”常规护理。6、尿潴留者给热敷下腹部及诱导排尿,或遵医嘱针刺。癃闭者按“癃闭”常规护理。7、创口疼痛甚者局部喷雾麻醉,或中药煎液行肛门湿热敷或坐浴,或给耳穴压籽,神门、枕、直肠下段等穴止痛。8、术后尽早除去过剩肉芽,创面底部轻轻填入小纱布防止粪便贮留。必要时在粪前、粪后处置;创面逐渐愈合后可隔日处置一次,防止假性愈合。9、做适当的提肛运动。肛瘘(漏)肛瘘系肛庸成脓或切开后所遗留的官腔。是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

普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封面)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阜南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疾病诊疗指南

外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计划、活动考核记录等)

普外科疾病诊疗常规(指南)目录:第一节甲状腺疾病(1——4) 甲状舌骨囊肿(1) 结节性甲状腺肿(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 甲状腺腺腺瘤(4) 甲状腺癌(4) 第二节乳腺疾病(6——9) 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6) 乳腺囊性增生症(7) 乳腺纤维瘤(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9) 乳腺癌(9)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疾病(12——13)胃、十二指肠溃疡(12) 胃癌(13) 第四节肠疾病(16——20) 肠梗阻(16) 急性阑尾炎(17) 急性出血性肠炎(18) 结直癌(20)

第五节肛门疾病(21——25) 痔(21) 肛裂(23) 肛瘘(24)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5) 肛管癌(25) 第六节肝脏疾病(26——29) 细菌性肝脓肿(26) 原发性肝癌(27) 肝海绵状血管瘤(29) 第七节胆道疾病(30) 胆囊息肉样病变(30) 胆囊炎、胆囊结石(31) 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32) 胆管癌和壶腹部癌(34) 第八节胰腺疾病(35——36) 胰腺癌(35) 急性胰腺炎(36) 第九节门脉高压与脾脏疾病(38——4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8) 血液病脾肿大(40) 第十节腹腔与腹壁疾病(41——44)

腹部损伤(41) 腹部肿块(43) 腹腔脓肿(44) 第十一节消化道出血(45) 上消化道出血(45) 第十二节周围血管疾病(47——51) 髂骨动脉急性栓塞(4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5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1)

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的效果分析

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5T11:43:02.0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蒋忠 [导读] 益阳桃江县中医院肛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肛管疾病,通常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由于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皮肤全层裂开。 蒋忠 益阳桃江县中医院湖南桃江 413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的确诊为肛裂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每组23人。对照组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肛裂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肛裂中医挑割治疗 肛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肛管疾病,通常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由于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呈梭形或椭圆形溃疡[1]。多发于前,后正中。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肛门疼痛、直肠型便秘及便血等,其引发的疼痛剧烈难忍。该病大体可以分为早期干裂、陈旧性肛裂2种类型。对于肛裂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物理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三种。保守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保持大便软化、通畅,缓解括约机痉挛,减轻疼痛,帮助伤口愈合等。而手术治疗方式众多,各种术式优缺点不一,一直以来还没有对肛裂术式选择有规范化要求[2]。我国中医有这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我国中医很早以前就对肛肠疾病有了认识与研究。且治疗方法多样独特,效果比较理想。本文对照观察了46例肛裂患者分别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治疗法和中医挑割治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6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的46 例肛裂患者,经过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中关于肛裂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2组, 观察组男性17人,女性6人,年龄19~55岁,平均(39.3±5.4)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6±1.5)年。其中Ⅰ期肛裂11,Ⅱ期肛裂9,Ⅲ期肛裂3例;对照组男性15人,女性8人,年龄在18~53 岁,平均(40.7±4.8)岁,病程2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3.4±1.8)年。其中Ⅰ期肛裂12,Ⅱ期肛裂7例,Ⅲ期肛裂4例。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进行治疗。将可调变压器与治疗器的插头连接,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等待1~3分钟,治疗器顶部发热并以微小频率震动。通常将变压器调至中档操作即可。将治疗器的顶部用医用伞形指套覆盖套住,取1.5~2g 中药制剂均匀涂抹在指套覆盖部位。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套有指套的治疗器顶端缓慢插入患者肛管,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有温热和机械振动按摩感。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2次,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资料。施术前对进行患者凝血系列等相关检测,做好肛周备皮等准备工作。患者在手术台上取侧卧位,首先对肛门周围进行消毒铺巾,肛管和直肠下段部位消毒,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仔细检查肛裂裂口位置、肛管及直肠等情况,在直肠食指的引导下,使用针刀在刺入截石位3 点处向肛门皮皱外端连线外1c m 左右,再从截石位3 点处刺入肛门内括约肌纤维化下缘相对应处,刀尖沿着垂直方向做10 次左右的切割动作。用肛门撑开器扩充肛门,使肛门明显大开后结束操作[3]。对伴有并发症和痔病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判定标准 使用VAS评分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成都进行对比,并且对所有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创面愈合,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创面愈合;无效大部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依旧存在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现效率和有效率相加。 1.4统计学处理 以数据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使用SPSS 13.0 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6。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者 23 9(39.13%) 13(56.52%) 1(4.35%) 95.65% 对照组 23 7(30.43%) 11(47.83%) 5(21.74%) 78.26%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通过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对比,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疼痛度有明显缓解(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对比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 23 7.54±0.83 1.88±1.58 对照组 23 7.38±1.04 2.93±2.21 3讨论 据研究发现,由于肛裂创面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经长时间炎症刺激,微微碰触,就能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并难以愈合。多发生在肛

肛肠科疾病护理常规

肛肠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痔的护理常规 二、肛瘘的护理常规 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护理常规 四、肛裂的护理常规 一、痔的护理常规 (一)痔的概念: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但传统认为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的曲张静脉团。 (二)痔的评估要点: (1)工作是否经常站立或坐着,饮食习惯,是否经常便秘,有无造成腹内压增高及肛腺及肛周感染等疾病。 (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排便时有无疼痛及排便困难,大便是否带鲜血或便后滴血、喷血、有无黏液、便血量、发作次数等。 3)有无头晕、眼花、乏力等贫血症状。 4)肛门有无肿块脱出,能否自行回纳或用手推回,有无肿块嵌顿史。5)肛门皮肤有无瘙痒,疼痛。 6)直肠指检,内镜等检查结果。 (3)对痔的认知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三)痔的护理措施 (1)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措施。 (2)术前护理: 1)贫血体弱者,协助完成术前检查,防止排便或坐浴时晕倒受伤。2)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脂类及粗纤维食物,避免饮酒。 3)内痔脱垂,不能复位并有水肿及感染者:用1:5000高锰酸钾温开水坐浴,局部涂痔疮膏,用手法将其还纳,嘱其卧床休息。 4)术前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温开水(43-46℃,3000ml)坐浴,每次20分钟,2-3次/天,并清洁肛门及会阴部。 5)给予高蛋白饮食,术前3天流食,并口服肠道杀菌剂,预防感染,术前1天口服缓泻药物。 6)术前一天晚清洁灌肠,肛管应缓慢插入,以免引起痔出血。 7)准备手术区域皮肤,保持肛门皮肤清洁,女性已婚病人术前冲洗阴道。 (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术后定时监测血压,心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悸,脉细速等内出血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堵塞肛门压迫出血,并做好输血的准备。病情平稳,给予半卧位。 3)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尿潴留、排尿困难,经诱导无效时给予导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1、痔 2、肛裂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4、肛瘘 5、直肠脱垂 6、直肠息肉 7、肛管、直肠损伤 8、先天性巨结肠 9、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 10、结肠癌 11、直肠癌 12、克罗恩病 13、溃疡性结肠炎

痔 【概述】 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 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内痔的分度: 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 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

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 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 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 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 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3.肛门镜检查可以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 出血、糜烂。

优势病种肛裂诊疗指南

优势病种肛裂诊疗方案 一、概述 肛裂是肛肠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传统认为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中医讲本病称为“钩肠痔”、“裂痔”等。本病多与湿、热、瘀有关,病久易致血虚津亏,肠道失于濡养,大便秘结而成.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 (2)主要体征: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第七版《外科学》(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疼痛、便血或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沾血,鲜血,量少。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短,裂创新鲜,色红,底浅,边缘整齐有弹性,疼痛剧烈。 2、慢性期:病程长,反复发作,裂创底深,边缘不整,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裂创底部栉膜变厚变硬,形成栉膜带。 (三)证候诊断 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烟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裂得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与专家意见,制定《肛裂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执行、 肛裂就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纵形全层裂开后形成得缺血性溃疡,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与内括约肌痉挛、损伤后感染等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肛门排便时与排便后周期性剧烈锐痛,少量便血色鲜红,可伴有大便秘结,肛门分泌物、瘙痒等。 2、体征:好发于肛管后正中或前位溃疡,慢性肛裂可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窦、 3、分类: (1)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 (2)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部常呈灰白色,有分泌物。 (3)Ⅲ期肛裂:肛管紧缩,溃疡基底部呈纤维化,伴有肛乳头肥大,溃疡临近有哨兵痔,或有潜行瘘形成。 二、鉴别诊断 需与肛门皮肤皲裂、炎症性肠病肛管溃疡、肛管部鳞状细胞癌、梅毒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等鉴别。 【辨证】 1、热结肠燥证 便时肛门灼热疼痛,甚则面赤出汗,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带血;舌质红,苔黄燥,脉实而滑数、 2、湿热下注证

大便干结不甚,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肛门坠胀,时有粘液鲜血,有时伴有肛门部湿疹,肛裂口内常有少许脓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阴(血)虚肠燥证 大便干燥,欲解难下,便时肛门疼痛,痛如针刺,出血,口干心烦,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软化粪便,终止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同步解除伴随得各种症状;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得肛裂可以采用手术疗法。 二、非手术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型证治 (1)热结肠燥证 治则:清热润肠 例方:新加黄龙汤加减、 常用药:生大黄9g(后下)、芒硝3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炒地榆12g、炒槐花12g、枳壳12g、生甘草8g。 (2)湿热下注证 治则:清热利湿 例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黄柏12g、苍术12g、牛膝12g、薏苡仁12g。 (3)阴(血)虚肠燥证 治则:养阴清热润肠 例方: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 常用药:知母6g、黄柏6g、玄参6g、麦冬6g、黄连3g、白芍6g、麻仁6g、木香6g、制乳没各6g、生甘草6g。 (二)外治法

肛肠科诊疗规范99

泸西县中医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 混合痔的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 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 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常有便血和脱垂史。内痔分四期。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无痔块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出血少。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由皮肤覆盖,由外痔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3.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内痔静脉和外痔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所形成,具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鉴别诊断】 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管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上述两种检查,直肠癌为高低不平肿块或边缘隆起的溃疡,质脆、易出血。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会误诊为痔脱垂,但患者多见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