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信令协议

篇一:7号信令协议栈

ss7信令系统协议简介

ss7信令协议栈,mtp1,mtp2,mtp3,sccp,tcap,isup,tup

3.1ss7信令协议栈

协议是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规则集合。

协议栈也就是协议的分层结构,协议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层相对独立,或使各层具有不同的职能。ss7协议一开

始就是按分层结构的思想设计的,但ss7协议在开始发展时,主要是考虑在数字电话网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

网中传送各种与电路有关的信息,所以ccitt在80年代提

出的ss7技术规范黄皮书

中对ss7协议的分层方法没有和osi七层模型取得一致,对ss7协议只提出了4个功能层的要求。这4个功能层如下:物理层:就是底层,具体是ds0或V.35。

数据链路层:在两节点间提供可靠的通信。

网络层:提供消息发送的路由选择.。

用户部份/应用部份:就是数据库事务处理,呼叫建立和释放。

但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的发展,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有关的消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到端的消息,原来的四层结构已不

能满足要求。在1984年和1988年的红皮书和蓝皮书建议中,ccitt作了大量的努力,使ss7协议的分层结构尽量向osi的七层模型靠近。

下图图示了ss7信令协议栈: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一层):即物理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三层):即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mtp1

mtp1是ss7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这一层定义了数字链路在物理上,电气上及功能上的特性。物理接口的定义包括:e-1,t-1,ds-1,V.35,ds -0,ds-0a(56k)。

mtp2

mtp2确保消息在链路上实现精确的端到端传送。mtp2

提供流控制,消息序号,差错检查等功能。当传送出错时,出错的消息会被重发。mtp2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mtp3

mtp3在ss7信令网中提供两个信令点间消息的路由选择功能,消息在依次通过mtp1,mtp2,mtp3层之后,可能会被发送回mtp2再传向别的信令点,也可能会传递给某个应用层,如:sccp或isup层。mtp3还提供一些网管功能的支持,包括:流量控制,路由选择

和链路管理。mtp3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位于mtp之上,为mtp提供附加功能,以便通过ss7信令网在信令点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

路相关的消息,提供两类无连接业务和两类面向连接的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指在两个应用实体间,不需要建立逻辑连接就可以传递信令数据。面向连接的业务在数据传递之前应用实体之间必须先建立连接,可以是一般性的连

接,也可以是逻辑连接。sccp以全局码(gt)的形式扩展ss7协议的寻址能力和路由能力,这些扩展基于被叫号码的寻址信息。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tcap允许应用调用远端信令点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并返回操作的结果。比如:数据库访问或远端调用处理命令等。使用sccp无连接业务(基本的或有序的),tcap在两个用户应用之间提供事务处理对话。

isup(isdn用户部分)

isup在交换局提供基于电路的连接,它直接和mtp3层通信。isup提供基础电信业务,包括连接建立,监示和释放。

tup(电话用户部分)

在itu-ts标准里,tup和isup功能相似,提供相似的业务(如:呼叫建立和拆除)。tup提供的业务比isup少,不支持isup中某些业务类别,比如:非话音业务和补充业务,还有,tup不传递与电路无关的消息包。

tup与isup比较

应用范围:tup主要用于南美洲,墨西哥,亚洲和东欧国家。而isup用于其他地方的国家。

isup比tup提供更丰富的业务,特别是非话音数字业务。

tup和isup都提供快速的呼叫建立和拆除;都在呼叫请求(信令协议)消息里包含主叫号码。总的来说,tup和isup 的基本功能相同,isup能提供更多的业务,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应用。

篇二:7号信令协议部分

1.objectives

aftercompletingthiscoursetheparticipantswillbeablet o:explainthebasicstructureoftheccittssno.7explainth einterfaceofthenetwork

brieflydescribesignalingusedinthenetworkinterface

2.chapter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

用以建立、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其主要特征有:

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

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网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一个信令系统中,一种功能可以用几个信令来表示,而一个特定的信令又可以用来实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信令的分类:

按照信令工作范围:(用户信令和居间信令)

用户信令:用户终端与交换局之间使用的信令。

居间信令: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传送使用的信令。

按照信令传送所用信道:(随路信令方式和共路信令方式两类)

随路信令:某个通话电路所需的信令,由该电路本身或

中国移动合作协议

代办点移动业务代理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满足社会需要,方便广大客户购买及办理移动电话业务,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代理甲方业务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协议宗旨 1、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令和规定,本着“友 好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签 订本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2、订立本协议旨在促进甲乙双方互惠互利,在提高移动通信服务 质量的同时,取得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 3、甲乙双方均不具备超出本协议范围内的任何约束双方企业或 双方相关企业的权利。 4、本协议中涉及到的移动业务的最终解释权归属于甲方;涉及到 终端销售的“三包”承诺的解释权归乙方。 5、本协议营业场所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面积为_____________平方米。 第二条经营范围 1、移动电话入网、业务办理 2、移动电话卡类销售(如:充值卡、缴费卡等) 3、甲方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对乙方代理的业务种类进行调 整。 第三条甲方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的代理资格和代理形式进行审核与评估。乙方不得有以 下行为,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双方代理协议,并追回相关损失。

(1)借用中国移动的声誉,在营业厅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造 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或者引起媒体曝光。 (2)拒绝办理营业受理范围内的业务。 (3)在移动公司营业场所附近地区,采取哄骗、利诱、胁迫 等不正当手段从事拉客活动。 (4)未及时或按要求划拨营收款及代收通信费,情节严重的。 (5)为了个人私利,发生窜货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2、有权制定并适时修改代理考核办法和业务操作规范。 3、有权对乙方代办业务的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4、及时告知乙方移动电话方面的业务政策调整,并负责向乙 方解释。 5、在乙方缴纳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万元(¥) 代办保证金后,甲方向乙方提供符合移动V1标准要求的首次 门头整修、业务宣传资料等。 6、向乙方有偿提供号源、卡品等,并提供开户支撑,业务答 疑服务。 7、按规定标准向乙方及时足额支付代办费。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代办点由乙方投资,乙方依据法律法规和移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及本协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乙方的营业执照等工商登记手续由乙方以自己名义按国家规定及时办理,否则承担相应法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目录 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3-1 3.1 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 3-1 3.2 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3 3.2.1 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3 3.2.2 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6 3.2.3 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 ....................................................................... 3-7 3.2.4 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 ..................................................................................... 3-10 3.2.5 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 3-14 3.2.6 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 3-17 3.2.7 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 3-18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强调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其中信用风险资本计提包括: ?标准法 ?基础内部评等法 ?进阶内部评等法 2、监察审理程序(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3、市场制约机能,即市场自律(Market Discipline):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关于第一个支柱,即银行的最低资本金的问题。在新框架中,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因此,对资本充足比率提出最低要求仍然是新框架的基础,被称为第一大支柱。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了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这使银行的监管者对各商业银行的资本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这对全球100多个协议成员国来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个标准反映出了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简化了信用风险的判断。各银行根据自身的商业贷款量决定自身的资本量,却忽视了偿债人的资本量。同时,以前的协议对信用风险的划分不细,而实际世界不同资本量所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银行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控制资本方面的努力也受到了旧协议的限制。新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的银行,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更多的银行并没有类似的体制。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金的重要地位。 第二个支柱是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监管约束第一次被纳入资本框架之中,其基本原则是要求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要求银行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控制,确保银行有严格的内部体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需求。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同时监管者有责任为银行提供每个单独项目的监管。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调研报告 移动通信是相对于固定通信而言的,顾名思义是指能够在移动状态下完成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从诞生到今天虽然只有半个世纪多一点,但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走过了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手机、无线网卡、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移动数据网络中网络体系又是完成通信的重中之重,因为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网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1。而在通信涉及的所有部分都必须认同一套用于信息交换的规则,我们把这种认同称为协议。 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术语○1。通过通信信道何设备互联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要是其能够协调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这些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通常由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语义是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解释。 (2)语法。语法是对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一种规定。 (3)同步。同步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由此可看出,协议实质上是网络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 我们知道,互联网络Internet是处于世界各地的各种不同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网络,当这个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Internet相互进行通信时,它们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协议,这就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并不是单独的一个或者两个协议,而是一组网络协议的集合,只是由于它主要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一个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另一个是互联网协议IP,同时它也包含了其他的协议。 根据在网络中应用功能的不同和协议的差异,TCP/IP协议体系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如图为TCP/IP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网际互联层也称IP层,其主要功能是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以及建立互联网络。网间的数据报可根据它携带的目的IP地址,通过路由器由一个网络传送到另一网络。 这一层有4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其中,最重要的是IP协议。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目前广泛采用的HTTP、FTP、TELNET等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不同的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应用。这其中人们比较常用的协议有SMTP、SNMP以及DNS。 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邮件服务器是电子邮件系统的核心构件。其功能是发送和接收邮件。邮件服务器工作时需使用两个协议,一个用于发送邮件,即SMTP协议;另一个用于接收邮件,即邮局协议(Post Office Protocol)。 SNMP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必需包含的三要素是:管理员、管理代理和管理信息数据库(MIB)。

7号信令协议栈

SS7信令系统协议简介 SS7信令协议栈,MTP1,MTP2,MTP3,SCCP,TCAP,ISUP,TUP 3.1 SS7信令协议栈 协议是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规则集合。 协议栈也就是协议的分层结构,协议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层相对独立,或使各层具有不同的职能。SS7协议一开始就是按分层结构的思想设计的,但SS7协议 在开始发展时,主要是考虑在数字电话网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中传送各种与电路有关的信息,所以CCITT在80年代提出的SS7技术规范黄皮书 中对SS7协议的分层方法没有和OSI七层模型取得一致,对SS7协议只提出了4个功能层的要求。这4个功能层如下: 物理层:就是底层,具体是DS0或V.35。 数据链路层:在两节点间提供可靠的通信。 网络层:提供消息发送的路由选择.。 用户部份/应用部份:就是数据库事务处理,呼叫建立和释放。 但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的发展,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有关的消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到端的消息,原来的四层结构已不 能满足要求。在1984年和1988年的红皮书和蓝皮书建议中,CCITT作了大量的努力,使SS7协议的分层结构尽量向OSI的七层模型靠近。 下图图示了SS7信令协议栈: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一层):即物理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三层):即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MTP1 MTP1是SS7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这一层定义了数字链路在物理上,电气上及功能上的特性。物理接口的定义包括:E-1,T-1,DS -1,V.35,DS-0,DS -0A(56K)。 MTP2 MTP2确保消息在链路上实现精确的端到端传送。MTP2提供流控制,消息序号,差错检查等功能。当传送出错时,出错的消息会被重发。MTP2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MTP3 MTP3在SS7信令网中提供两个信令点间消息的路由选择功能,消息在依次通过MTP1,MTP2,MTP3层之后,可能会 被发送回MTP2再传向别的信令点,也可能会传递给某个应用层,如:SCCP或ISUP 层。MTP3还提供一些网管功能的支持,包括:流量控制,路由选择 和链路管理。MTP3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位于MTP之上,为MTP提供附加功能,以便通过SS7信令网在信令点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 路相关的消息,提供两类无连接业务和两类面向连接的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指在两个应用实体间,不需要建立逻辑连接就可以传递信令数据。面向连接的业务在数据传递之前应用实体之间必须先建立连接,可以是一般性的连

中国移动光缆补偿协议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 光缆线路迁改工程赔补协议书 2016年4月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 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经友好协商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由下列当事人于【2016】年【4】月在【张掖】签订。 因,需要对甲方所属的通信线路进行迁改,甲乙双方沿 张掖滨河新区至平山湖公路设计线路进行了实地勘察,对甲方5段通信线路进行迁改,经协商,为确保通信安全、畅通,必须对甲方通信线路设施进行保护。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同意签订以下协议。 一、实际工程量 经实地勘察,双方确认由于张掖滨河新区至平山湖修建公路施工影响,甲方通信光缆线路需迁改公里,光缆公里,各类通信光缆线路在公路界内的 实际占压长度、包括公路主道所有工程量由甲方负责施工,具体迁改工程量见附表。(中国电信甘肃省2016年光缆线路迁改工程张掖工程投资预算表) 二、乙方承担的补偿责任 1、补偿金额:由于乙方的原因,影响甲方通信线路或设施安全而造成线路改迁、保护等项目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向甲方支付补偿款,共计人民币元 (大写:元整)。 2、上述补偿款项包括:⑴通信线路设施迁改勘察设计费⑵通信线路迁改工程预算中涉及的费用;⑶通信线路或设施迁改发生的材料费用;⑷通信光缆线路或设施开挖、安装等直接费用;⑸通信光缆迁改施工调遣费等补偿项目。 3、支付方式:为了保证甲方通信线路迁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自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周内,由乙方向甲方一次性付清,支付方式为转账。

账户名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账号: 开户行: 4、施工期限:本工程即协议签订之日起,于20日内完成全部线路迁改工程建设,不得影响公路建设的施工进度。 三、双方职责 1、乙方应按照协议约定时间及时向甲方拨付费用。 2、甲方须严格按照双方协商的建设方案组织施工。 3、甲方向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票据。 4、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相关补充协议。 四、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按期付款,若违反本合同按费用总额的每日千分之二支付 违约金。 2、甲方不按约定日期完成全部工程,每延迟一日,按费用总额的每日 千分之二支付违约金。 五、争议与仲裁 因违反或单方面终止协议而造成的对方损失或损害的赔偿,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达成一致时,可提请兰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六、协议期限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有效期为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甲方的工程完工符合公路建设要求后 之日止。 七、本协议一式肆份,甲方持贰份,乙方持贰份。

7号信令协议部分

1. Objectives After completing this course the participants will be able to: ? Explai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CCITT SS NO.7 ? Explain the interface of the network ? Briefly describe signaling used in the network interface 2. Chapter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 用以建立、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 其主要特征有: 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 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网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一个信令系统中,一种功能可以用几个信令来表示,而一个特定的信令又可以用来实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 信令的分类: 按照信令工作范围:(用户信令和居间信令) 用户信令:用户终端与交换局之间使用的信令。 居间信令:是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传送使用的信令。 按照信令传送所用信道:(随路信令方式和共路信令方式两类)随路信令:某个通话电路所需的信令,由该电路本身或者由某一固定分配的专用信令电路传送的信令方式。(CAS-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ling) 共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用于局间信令的传送,也称公共信道局间信令方式。(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二、NO.7信令 7号信令是公共信道方式的一种,CCITT自1976年开始研究No.7信令方式,在1982年提出,后在1984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7号信令系统的通用性决定了整个系统必然包含许多不同的应用功能。因此7号信令采用了模块化的功能结构,实现了在一个系统框架内多种应用并存的灵活性,对于一种应用来说只用到系统的一个子集。 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由两部分构成: 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MTP(Message Transfer Part) ?提供一个可靠的消息传递系统,只负责消息的传递。 适合不同用户的独立用户部分UP(User Part) ?为不同的电信业务应用设计的功能模块,负责信令消息的生成、语法检查、语义分析和信令过程控制。

最新巴塞尔协议三中英对照

Group of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nnounces higher global minimum capital standards 12 September 2010 At its 12 September 2010 meeting, the Group of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the oversight body of 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nnounced a substantial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fully endorsed the agreements it reached on 26 July 2010. These capital reforms, togeth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global liquidity standard, deliver on the cor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reform agenda and will be presented to the G20 Leaders summit in November. Increased capital requirements These capital requirements are supplemented by a non-risk-based leverage ratio that will serve as a backstop to the risk-based measures described above. In July,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greed to test a minimum Tier 1 leverage ratio of 3% during the parallel run perio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arallel run period, any final adjustments w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7 with a view to migrating to a Pillar 1 treatment on 1 January 2018 based on appropriate review and calibration. Transition arrangements The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lso agreed on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mplementing the new standards. These will help ensure that the banking sector can meet the higher capital standards through reasonable earnings retention and capital raising, while still supporting lending to the economy. The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s, which are summarised in Annex 2, includ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by member countries will begin on 1 January 2013. Member countries must translate the rules into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before this date. As of 1 January 2013, banks will be required to meet the following new minimum requirements in relation to risk-weighted assets (RWAs): 4.5% Tier 1 capital/RWAs, and

信令协议简单知识点

信令协议 1、复杂的系统,不仅传输用户的数据,要使得网络中的设备协调工作,彼此进行一些必要 的信息交互---信令 2、信令的传输协议就是能够从比特流中识别出报文而且要保证未检测出的差错量要尽可 能的低,因为这种差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严重的话将会把一条报文的含义改变。我们把提供这些功能的信令协议称为链路层。 3、信令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报文的编排方式和它们的路由,如何把消息由一点传送到另一 点,直至到达它的最终目的地,如何使用查询,并行的处理几个对话,这一部分就是网络层的主要内容。 4、OSI协议 物理层(OSI 第一层) 链路层(OSI第二层)保证消息的可靠传输 网路层(OSI第三层)最佳路由 5、GSM系统接口 6、各接口协议 6.1 空口 GSM数字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称为Um接口,Um为套用ISDN网中客户终端和网络的接口名称,其中‘m’表示移动的意思 ●物理层(信令层一) 这是无线接口的最底层,用来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的物理链路(例如无线链路),它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逻辑信道,包括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链路层(信令层二) 本层的主要目的是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建立可靠的专用数据链路,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基于ISDN的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因为在GSM规范中对它进行了修改,使它适合在无线路径上传播,因此在Um接口中的第二层协议被称为LAPDm。 ●网络层(信令层三) 第三层是具体负责控制和管理的协议层,即把客户和系统控制过程的特定信息按一定的协议分组安排到指定的逻辑信道上。第三层包括三个基本子层: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接续管理(CM)。其中一个接续管理子层中包含多个呼叫控制(CC)单元,提供并行呼叫处理。为了支持补充业务和短信息业务,在CM子层中还包括了补充业务管理(SS)单元和短信息业务管理(SMS)单元。 6.1 A接口 ●物理层(信令层一) A接口的物理层是基于数字传输2Mbit/s的PCM链路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目录 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 3-1 3.1 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1 3.2 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3 3.2.1 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 3-3 3.2.2 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 3-6 3.2.3 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 3-7 3.2.4 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 .................................................................................................................. 3-10 3.2.5 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 3-14 3.2.6 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 ............................................................................................................... 3-17 3.2.7 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 ............................................................................................................. 3-18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强调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其中信用风险资本计提包括: 标准法 基础内部评等法 进阶内部评等法 2、监察审理程序(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3、市场制约机能,即市场自律(Market Discipline):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关于第一个支柱,即银行的最低资本金的问题。在新框架中,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因此,对资本充足比率提出最低要求仍然是新框架的基础,被称为第一大支柱。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了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这使银行的监管者对各商业银行的资本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这对全球100多个协议成员国来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个标准反映出了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简化了信用风险的判断。各银行根据自身的商业贷款量决定自身的资本量,却忽视了偿债人的资本量。同时,以前的协议对信用风险的划分不细,而实际世界不同资本量所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银行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控制资本方面的努力也受到了旧协议的限制。新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的银行,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更多的银行并没有类似的体制。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客户入网服务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客户入网服务协议 一、服务内容及服务承诺 1.客户愿意使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XX 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提供的号码,并接受公司提供的电信服务,公司愿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网络覆盖范围内以及签订有漫游协议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电信服务,具体服务内容由客户与公司通过签署业务受理单或其他方式另行约定。 2.客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订购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由公司代收服务费的增值电信业务(以下简称“代收费业务”)。 3.公司提供的电信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标准;客户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公司提供的服务。 4.公司将通过营业厅、门户网站、10086 热线等渠道公示服务项目、服务时限、服务范围及资费标准等内容。 5.公司向客户提供便捷的业务办理和客户投诉受理渠道,公司 应在接到客户投诉之日起48小时内回复。

二、入网登记 1.客户使用公司客户号码并接受公司提供的电信服务,需办理入网登记手续。客户办理入网登记手续时,需向公司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原件;客户委托他人代办入网时需同时提供代理人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委托书。有效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仅用于未成年客户)、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单位有效证件是指单位注册登记证照原件或盖单位公章的注册证照复印件,并同时提供加盖公章的单位授权书及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 2.如客户入网登记资料发生变更,应及时到公司营业厅办理资料完善手续。因客户或其代理人提供的资料不详、不实或变更后未及时办理资料完善手续等原因所造成的后果由客户自行承担。 3.客户入网后自动获取客户初始服务密码的,应立即修改初始服务密码并妥善保管。因密码保管不善造成的后果由客户自行承担,但公司有义务协助客户或公安机关调查相关情况。为方便办理业务,公司可根据客户申请以短信等方式提供随机密码,该密码可作为办理业务的临时凭证。凡使用服务密码或随机密码办理业务的行为均被视为客户或客户授权的行为。 4.客户应妥善保管SIM 卡,若发现SIM 卡丢失的应立即挂失。凡通

Iu接口RANAP信令协议研究

宽带交换技术 Iu接口RANAP信令协议研究 姓名: 队别: 指导老师:

Iu接口RANAP信令协议研究 简介:Iu接口是UMTS系统中,核心网CN和接入网UTRAN之间的接口,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广播信息、用户信息、控制信息及控制Iu接口的数据传递。其中,Iu接口的无线网络层信令协议RANAP负责Iu接口上CN和RNC之间的信令交互,它可以透明地在CN和UE之间传送消息而不需要UTRAN解释、处理。此协议的功能有:RAB管理、NAS消息流程的透明传输、寻呼、安全模式控制和位置信息报告。本文将针对RANAP的协议结构、信令流程进行介绍。 1.概述 RANAP无线接入网络应用(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是七号信令系统用户层信令,是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 与核心网CN之间的Iu接口协议。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作为无线技术采用W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Iu接口和核心网。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完成,目前为止推出四个版本,即R99、R4、R5和R6。 2.Iu接口 2.1.Iu接口概述 Iu接口定义在核心网和UTRAN的交界处,对Iu接口而言,UTRAN的接入点为一个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连接到

核心网电路交换(CS)域的Iu接口称为Iu-CS;连接到分组交换(PS)域的称为Iu-PS;连接到广播(Broadcast,BC)域的称为Iu-BC。区分Iu-CS和Iu-PS这两个接口意味着到电路交换和到分组交换将使用不同的信令和用户数据连接。每个CN接入点可以连接一个或者多个UTRAN接入点。对于CS域和PS域,每个UTRAN接入点只能连接到每个CN域中的一个CN接入点;对于BC域,每个UTRAN 接入点可连接到一个或者多个CN接入点。 Iu接口可以支持的功能包括:无线接入承载的建立、维护和释放过程;系统内切换、系统间切换和SRNS重定位过程;小区广播服务过程;与特定UE无关的一系列通用过程;为了用户特定信令管理,每个UE在协议等级上的分离过程;UE和CN之间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信令消息的传递过程;从CN到UTRAN请求的位置服务和从UTRAN到CN的位置信息的传递过程以及提供单个UE同时接入到多个CN域和分组数据流和资源预留机制等。 2.2.I u接口协议结构 Iu接口协议栈的所有域可分为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在无线网络层中,对于PS域和CS域,Iu接口协议栈分为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对应的协议是RANAP和Iu接口用户平面(Iu UP,Iu User Plane)帧协议。对于BC域,不区分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对应的协议是服务区广播协议(SABP,Service Area Broadcast Protocol)。 RANAP包括在CN和UTRAN之间所有过程的处理机制。它能够在CN和UE之间透明地传输消息,而不需要UTRAN进行解释和处理。在Iu接口上,RANAP具有触发来自CN的UTRAN过程(如寻呼)、移动专用信令管理的每个UE协议等级上的分离过程、非接入层信令的透明传输、通过专用的SAP域对不同类型的UTRAN无线接入承载的请求和实现SRNS的重定位等功能。 其中,RANAP的Iu-CS协议结构如图2.2所示,lu-PS的协议结

巴塞尔协议2概述

概述 导言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现公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 以下简称巴塞尔II)第三次征求意见稿(CP3,以下简称第三稿)。第三稿的公布是构建新资本充足率框架的一项重大步骤。委员会的目标仍然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2. 委员会认为,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有两方面的公共政策利好。一是建立不仅包括最低资本而且还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资本管理规定。二是大幅度提高最低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 3. 完善的资本充足率框架,旨在促进鼓励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委员会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将资本规定与当今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作法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监管实践中并通过有关风险和资本的信息披露,确保对风险的重视。 4. 委员会修改资本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与业内人士和非成员国监管人员之间的对话。通过多次征求意见,委员会认为,包括多项选择方案的新框架不仅适用于十国集团国家,而且也适用于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银行体系。 5. 委员会另一项同等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参加新协议定量测算影响分析各行提出的反馈意见。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目的,就是掌握各国银行提供的有关新协议各项建议对各行资产将产生何种影响。特别要指出,委员会注意到,来自40多个国家规模及复杂程度各异的350多家银行参加了近期开展的定量影响分析(以下称简QIS3)。正如另一份文件所指出,QIS3的结果表明,调整后新框架规定的资本要求总体上与委员会的既定目标相一致。 6. 本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资本充足框架的内容及有关实施方面的问题。在此主要的考虑是,加深读者对新协议银行各项选择方案的认识。第二部分技术性较强,大体描述了在2002年10月公布的QIS3技术指导文件之后对新协议有关规定所做的修改。 第一部分新协议的主要内容 7. 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三大支柱的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8. 新协议在几个方面不同于老协议。首先介绍没有变动的内容。老协议基于资本比率的概念,即分子代表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分母代表银行风险的计量指标,统称为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出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 9. 根据新协议的要求,有关资本比率的分子(即监管资本构成)的各项规定保持不变。同样,8%的最低比率保持不变。因此,修改内容反映在对风险资产的界定方面,即修改反映

SS7协议14位与24位信令点编码

1、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 为了便于信令网的管理,ITU-T在研究和提出No.7信令方式建议时,在Q.705建议中明确地规定了国际信令网和各国的国内信令网彼此相互独立设置,因此信令点编码也是独立的。在Q.708建议中明确地规定了国际信令点编码计划,并指出各国的国内信令点编码可以由各自的主管部门,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下面介绍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方案。 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14位。编码容量为214=16384个信令点。采用大区识别、区域网识别、信令点识别的三级编号结构如图2-7所示。 其中,NML:三位,用于识别世界编号大区 K-D:八位,用于识别世界编号大区内的地区区域或区域网 CBA:三位,用于识别地理区域或区域网的信令点 图2-7 三级编号结构图 NML和K-D两部分合起来称为信令区域编号(SANC)。 在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分配表中,我国被分配在第四编号大区,K-D的编码为120。 由于CBA即信令点识别为三位,因此,在该编码结构中,一个国家分配的国际信令点编码只有8个即000~111。如果一个国家使用的国际信令点超过8个,可申请备用的国际信令点编码。该备用编码Q.708建议的附件中规定。 2、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 1990年规范中规定采用24比特的编码方案,即统一编码方案或称为一层编码方案。 在该方案中,全国No.7信令网的信令点采用统一的24位编码方案。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编码在结构上分为三级即三个信令区,如图2-8所示。 图2-8 中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结构 这种编码结构,以我国省、直辖市为单位(个别大城市也列入其内),划分成若干主信令区,每个主信令区再划分成若干分信令区,每个分信令区含有若干个信令点。这样每个信令点(信令转接点)的编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8bit用来识别主信令区;第二个8bit用来识别分信令区;最后一个8bit用来识别各分信令区的信令点。在必要时,一个分信令区编码和信令点的编码相互调剂使用。 考虑到将来的发展,我国的国内电信网的各种交换局、各种特种服务中心和信令转接点都应分配给一个信令点编码。但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国际接口局应分配给两个信令点编码,其中一个是国际网分配的国际信令点编码,另一个则是国内信令点编码。

中国移动USSD应用接口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移动USSD应用接口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CHINA MO6JL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XX - XXX - XXXX 中国移动通信 USSD应用接口协议 点对点应答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USSDC与USSD业务应用的接口模型 (1) 5 消息定义 (2) 5.1 基本数据类型 (2) 5.2 消息结构 (2) 5.3 消息头格式(Message HeadeiO (2) 5.4 业务提供商(SP)与USSD中心(USSDC)间的消息定义 (2) 5.4.1 SP请求连接到USSDC (BIND )操作 (3) 5.4.1.1 BIND 消息定义(SP USSDC) (3) 5.4.1.2 BIND_RESP 消息定义(USSDC SP) (3) 5.4.2 SP请求拆除连接(UNBIND )操作 (4) 5.4.2.1 UNBIND 消息定义(SP USSDC) (4) 5.4.2.2 UNBIND_RESP 消息定义(USSDC SP) (4) 5.4.3 SP 连接保持(ENQUIRE_LINK )操作 (4) 5.4.3.1 ENQUIRE_LINK 消息定义(SP USSDC) (4) 5.4.3.2 ENQUIRE_LINK_RESP 消息定义(USSDC SP) (5) 5.4.4 开始USSD会话(BEGIN )操作 (5) 5.4.4.1 BEGIN 消息定义(SP USSDC) (5) 5.4.5 继续USSD 会话(CONTINUE )操作 (6) 5.4.5.1 CONTINUE 消息的定义(SP USSDC) (6) 5.4.6 结束USSD会话(END)操作 (7) 5.4.6.1 END 消息的定义(SP USSDC) (7) 5.4.7 中止USSD会话(ABORT )操作 (8) 5.4.7.1 ABORT 消息定义(SP USSDC) (8) 5.4.8 USSD 会话转移(SWITCH )操作 (8) 5.4.8.1 SWITCH 消息定义(SP USSDC) (9) 5.4.9 开始转移USSD 会话(SWITCH_BEGIN )操作 (9) 5.4.9.1 SWITCH_BEGIN 消息定义(USSDC SP) (9) 5.4.10 计费指示(CHARGE )操作 (10) 5.4.10.1 CHARGE 消息定义(SP USSDC) (10) 5.4.10.2 CHARGE_RESP 消息定义(USSDC SP) (10) 5.5 系统定义 (11) 5.5.1 Command_Id 定义 (11) 5.5.2 部分错误码定义 (11) 6 附录1移动台发起的USSD会话流程 (13) 7 附录2 SP发起的USSD会话流程 (13) 8 附录3 USSD会话转移的流程 (14) 9 附录4计费指示的流程 (15) 10 修订历史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