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

2.1基于未知理念的倾听技术

2.2赋能技术

2.3 解决建构技术

2.1基于未知理念的倾听技术

聚焦解决模式的开创者Steve de Shazer在一次讲座时,接受台下很多人提问,“聚焦解决方法对酗酒的人起效吗?”“它能帮助药物滥用者恢复吗?”……不一而足的问题接踵而来,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老人家的回答统统是“不知道”。一部分原本满怀期待的听众面对这样的答案开始一个个离场,但坚持到最后的那些人却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为什么Shazer对所有的问题皆以“不知道”来应对呢?这里其实蕴含了焦点最关键的“未知理念”!从焦点的视角来看,“焦点对酗酒的人起效吗”这些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在焦点解决模式的世界里,不存在酗酒这类所谓的“标签词汇”,只有对“一天喝了多少酒”,“我会手抖”,“有时候很兴奋”,“觉得自己记性不如以前了”等患者自己的主观描述,同样也不存在是否有效的说法,因为在你关注是否有效的时候,说明你本身就默认了这个方法的效用,而事实上,任何方法都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否能发挥效用,首先取决于人,而不是工具本身,基于这样的理解,自然也不存在“焦点解决模式是否有效”这个疑问,使用焦点的结果实则是治疗师和当事人合作互动所产生的结果,而治疗师在治疗性谈话中需要始终牢记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个案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作为治疗师要真正能够在谈话治疗的过程中把当事人视为“专家”,就必须尽可能地先放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用她/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焦点技术中需要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未知”(not knowing)心态,即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有他/她的道理,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已经为解决问题而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也相信当事人自身就具备很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为此我们带着好奇和欣赏去了解和理解当事人。

应当讲,从字面上理解未知心态的含义并不难,但在治疗中需要将它融入到治疗性谈话的技术运用中却并非易事。SFA的创始人之一,de Shazer (1985 )表示,焦点解决模式所用的询问技术都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协助当事人体验改变:行为、知觉以及判断的改变。经由体验已经发生的小改变,维持、扩大并累积成大的改变,而且是利用(utilities)当事

人既存的力量(strengths)和资源(resources)达成改变的目标。

在本节我们将着重介绍如何把握未知的理念来应用基本谈话技术。

1、提问技术

提问技术常常被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种。与其他治疗技术一样,焦点也非常强调多采用开放式提问。由于抱有未知的心态,我们总希望能够多了解当事人一点,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当事人的思维框架中理解他/她态度、思想、感受以及感知。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提问时焦点治疗师首先要求有一种学习的心态,并且需要通过提问来传递我们这样的态度,即:我们不太看重发现所谓理想的结果,我们更愿意接受新的可能性,更看重激发当事人去产生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操作层面,焦点比较倾向于问“怎么”之类的开放式问题,而较少关注“为什么”,与后者相比,问“怎么”更多地带有了解细节以及学习的心态,少了几分责备以及刨根挖底的味道。这种提问的价值在后面的赋能技术和建构技术中还将详细描述。

问“还有什么”(What else?)或者问“请和我多谈谈······”是Berg经常提到的一类开放式提问。这类提问之所以被欢迎是因为它符合焦点“未知”的理念,同时既然我们期望当事人感受到自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那么我们就会相信解决方案一定隐藏在当事人具体的生活经历中,为此,我们会更关注“细节”,更关注那些“暂时、情境性的、外在的临时状态”,因为我们相信这些状态是随时改变的,而事实上它完全可能已经在改变了。为此带着真诚地好奇去问这类问题就非常有助于帮助当事人去树立责任和能力意识。

例如:当事人描述自己患有“抑郁症”时,我们会用“请和我多谈谈你刚刚指的抑郁症”和“还有什么”帮助当事人意识到“抑郁症”这个抽象的负性标签其实代表了那些具体的信息,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所谓的抑郁症就是“吃不下饭、对篮球不感兴趣了、晚上睡觉不太好等等”,那么,接下来,如果“能吃下饭、可以去玩几下篮球或者睡觉改善些”的状态存在,或者我们可以让这种状态发生,那么所谓的“抑郁症”这个名词就没有了意义。当然这一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也包含了下面的倾听技术。

2 倾听技术

倾听技术通常包含了一个连续体上的三个成分:鼓励、释义、总结。在每个案例中都是强调倾听当事人以及对所说的进行反馈。对于治疗师来讲,倾听要求我们首先能够听清对方说的内容,其次是要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更高明的倾听是能够“读出”当事人都未觉察的言下之意。由于接受了后现代思维的理念,焦点治疗师在利用系统动态原则来感受当

事人的心理状态时,除了其他谈话性治疗都强调的倾听意义之外,倾听在焦点中包含了更多赞赏和积极赋义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

(1)使用鼓励技术时,我们特别注重采用回应关键词来寻找“不一样的体验”。

“我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排好的计划更本无法按照计划来实施,这次考试我肯定完蛋了”。

在这段陈述中有几个关键词,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重复都可以为后续的赞赏和积极赋义奠定基础。治疗师可以用询问的声调来鼓励当事人继续叙述(“怎么也?”、“根本?”、“肯定?”、“你说完蛋了?”),这些简短的鼓励是治疗师选择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我们利用对“细节、细节还是细节”的探查,不但可以保持对当事人的关注和尊重,还可以帮助当事人注意到“黑”之外那些“白”的东西,找到与当事人描述事实不一样的体验,进而帮助当事人重构事实,推动当事人转向寻找解决方案的谈话。

(2)释义和鼓励一样,也是在倾听中对当事人描述的一种反馈,只不过比鼓励要复杂一点。除了表达治疗师在仔细地倾听当事人外,它的作用还在于可以邀请当事人思考一个新的谈话方向。例如:

一位网瘾孩子的母亲由于没有能让儿子一起来咨询室,而沮丧地对治疗师说:“他不来,我只能自己来,大夫,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治疗师:“尽管儿子不来对你来说很失望,但你觉得还是要来,要帮他总要找到解决办法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3)总结技术与上面两种技术不同的是,它是围绕着一段时间的交谈来反馈的,有时总结可以涵盖整个会谈,甚至是针对当事人多次会谈所讨论的问题。在总结过程中,焦点治疗师倾向于对当事人进行言语或者非言语评论,向当事人尽可能“积极”地重述它们。

Miller等讲治疗性谈话中常用的总结技术归为三种。第一种类型的总结,叫做采集式总结。这种小结一般用在当事人描述问题的阶段,我们在当事人的描述中发现了很多“积极的闪光点”,这很像你每次采一朵花,然后把它们扎成小束送还给养花人。采集式小结一般很简短——就几句话——非但不会打搅当事人的谈兴,反而会加浓当事人的谈兴。在采集式小结的结尾,一般应该加上一句开放式提问,可以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还有什么呢?”或是发出其他的邀请让他继续谈论。(这里要注意的是,“还有什么呢?”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它邀请当事人继续说下去。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则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从

语义上来说,它的回答只有“有”或“没有”两种],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必须回答“没有了”。)采集式小结很有用,但如果太频繁的话,就会让人感到很做作,甚至很讨厌。

第二种总结叫链接式总结,它将当事人刚说的内容和早些时候所说的内容(也许是上一次治疗性会谈所说的)链接起来。采集式总结和链接式总结的界限很难定义,但有一点很明确——它们的目的不同。采集式小结把当事人引向建构解决的方向,并邀请当事人继续谈下去;而链接式总结意在鼓励当事人反思他所谈的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链接式小结特别有助于帮助当事人澄清他/她究竟期望的是什么。心理困惑一个最大的根源常常在于有时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为此,我们对改变充满了矛盾心理,一会儿想的是如何如何应该发生改变,一会儿想的又是维持现状又是如何如何的好。而链接式总结就可以让当事人在承认两种选择都各有利弊的情况下,把利和弊同时摆出来仔细衡量。但在这个过程中,像“不过”、“但是”这样的连词用起来就应该很谨慎。它们就好像橡皮擦一样,把前面的一切都抹淡了,这样一来,它们就反而很像陷在心理冲突里时,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又那样想。而其他一些连词,比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经常会用到。

同时,其他一些信息也可以被整合到链接式小结里去,比如治疗师对当事人客观的评价或者是一些知识性的信息。

最后的一种总结叫做过渡式总结,这种总结意味着谈话的焦点从一个转向另一个。这种小结可以用在一次治疗性谈话的结尾,作为一种总结;另外,它还可以用来测试谈话是否可以进一步深入了!特别是在第一次谈话的时候,用过渡式总结来把目前为止所发生的一切整合起来,这么做特别管用。你要记住:在作过渡式总结时,决定总结内容和重点的人是你。在作过渡式小结的时候,加上一段“开场白”,告诉当事人接下来要做些什么,这样做很有用。(注意:这里不建议用采集式总结或是链接式总结来告诉当事人接下来的安排,因为这两种小结方式只适合在交流正在进行的过程中用。)

过渡式小结是结束第一次面谈的一个好办法。请大家注意治疗师需要根据焦点解决模式应遵循的合作互动原则保持充满互动的语气,完全允许当事人对他的小结进行补充和更正。在下次心理干预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次小结的基础上,采用形式更简短的过渡式小结来开始第二次谈话。

心理治疗中涉及的谈话技术还有很多,但只要遵循的焦点解决模式的原则和理念,这些技术在焦点解决心理治疗中都可以使用,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下面着重介绍的是

非常具有焦点特点的两大类技术1,当然,这些结束绝非仅仅是焦点所拥有的,焦点强调使用这些技术只不过是因为它和焦点的理念比较吻合。

2.2赋能技术

顾名思义,赋能技术的含义在于帮助当事人体验到正向的力量,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及看到问题解决的期望,这类技术包括了:

(1)正常化(normalizing)

(2)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询问

(3)预设性询问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s)

(4)刻度化询问(scaling questions)

(5)振奋性的鼓舞(cheerleading)

(6)赞许(compliment)

(7)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

技术一:正常化

系统观提醒我们不要过度的关注问题本身,跳出问题看问题或者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更能产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焦点理念中强调“没有破的就不要修补”,从操作层面上来理解,焦点认为大多数当事人遇到的问题都不称之为问题,因为:第一,当事人的问题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或者是一些成长中的烦恼,是人人都可能有的。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可以说是人人都不能幸免的,为此,感受压力不一定是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是很正常的,学生会面对学习压力、交友压力,新入职员工会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以及人际适应的压力,老年人面对身体健康的压力,孤独的压力等等。

在谈话中,正常化技术可以这样来表达:

“你刚刚说的状况,其实蛮正常的,处于目前这种状况下,很多人都会有你这种感受。”

“郁闷是现在社会上最时髦的流行语,你说自己患了抑郁症,其实很多人都有你的想法。”

第二,当事人的问题可能被自己扩大了或者说当事人看问题比较片面。比如:在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常常容易讲一些气话,发表一些较为极端的言论,为此,我们可以提醒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时候看问题、发表意见不客观是正常的。有时运用心理学中错觉的图

1这些技术的描述中引用了台湾萧文教授在大陆的培训资料

片常常可以帮助当事人获得新的体验。

例如:运用上面两个图片,治疗师可以启发当事人我们的眼睛连“丑八怪”的大小和“线条”的弯直都无法区分,又如何能确认自己感知到的问题就没有别的可能性呢?!

焦点要求我们引导当事人从非病理的视角看问题,利用正常化技术,包括提供给当事人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令当事人觉得他/她的困扰并非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这种感知的改变有助于帮助当事人缓解情绪,并且更容易接纳自己的状况,甚至激发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提醒:正常化技术应用时应避免简单化使用。有时不管当事人说什么,我们在缺乏同理心的情况下,简单的一句:“你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人人都会这样的!”,非但起不到赋能的作用,反而会因为“粗暴的积极”而令当事人遭受缺乏理解的伤害。

技术二: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询问

焦点解决模式的动态观强调改变是持续存在而且不可避免,同时焦点积极发展的观点相信任何人面对困难都不会无所作为,寻求改变和成长是人性使然。为此在接受治疗前,不管有效与否当事人一定采取了一些办法,只不过在当事人被负性情绪困扰时,容易忽略那些自己曾经做过的努力或者有益的改变,为此,焦点治疗师可以通过“咨询前改变询问”来发现、提醒与开发当事人既存的力量与资源。治疗师可以这样问:

“我相信你在来咨询前一定为解决这样问题做过些什么,你能和我谈谈吗?”

“你做过哪些对解决现在问题有用的尝试?”

“你已经采取的方法中,哪些方法你觉得还算有用?”

当事人对这些问题回答一方面可以启发当事人思考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特别是那些自己在自然状态下采取的有效办法,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当事人增加自我价值感,感觉到“自己还行!”,而这种感觉本身也是心理治疗试图达成的目标之一。与上面我们讲到需要避免“粗暴积极”一样,对于这类提问,治疗师不必急着一开始就询问关于咨询前的改变,可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询问,特别是当事人在描述完问题,已经在“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

提醒:一旦治疗师利用咨询前改变来挖掘当事人的应对资源时,要避免为了问这个问题而问这个问题。许多初学者照猫画虎的问了这类问题,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当事人回应说没有;第二,回答有,但是轻描淡写,一句带过,然后治疗师就显得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领会这个问题背后本身的含义,我们可以想象当事人在遇到困扰前来接受治疗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采取过什么有用的方法,因此不认为这类问题有什么价值。此时,治疗师愈发要保持一种对当事人充分的信任,耐心换几种不同的问法。其次,一旦问出一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对细节的好奇,促使当事人多描述细节,重点询问发生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何发生?效果如何?是否有所帮助?有时,还可以配合关系询问(后面要提及),邀请当事人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改变情形,增加互动的改变契机。

技术三:预设性询问(presupositional questions)

“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是焦点解决模式的一大特点,既然“事出未必有因”,焦点往往使用一些语言以产生暗示性,企图影响、改变当事人的知觉,导引当事人往积极、正向、解决方法的思考方向。这类询问特别有用,常常在治疗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例如:在当事人描述完问题时,治疗师可以立即问:“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想我可以帮你什么?”,它暗示当事人需要为自己负责任,治疗师只是帮她/他的忙。而治疗师如何帮得上忙,则需要当事人来告诉他,如此一来,当事人的能量感及自主性就渐渐增长。

其他类似的问法还可以是:

治疗师:『你今天来想要改变的是什么?』

暗示:当事人今天来是想要改变,晤谈的方向是和改变的目标有关的内容,而不是问题。

治疗师:『你来这里的目的是?』

暗示:当事人今天来是有一个目的、目标的,这个目标是重要的,而且当事人可以清楚地把它说出来。

除了在一开始就使用外,这类提问在谈话陷入困境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而且在一次谈话中可以多次使用,遵循焦点的原则,只要不陷在问题中,目标、例外以及对解决方案的思考都会促使当事人有种获得能量的感觉。

提醒:短期治疗常常会给人一种快速起效的感觉,其实,它的快来自于及早地引导当事人思考自己试图达到的目标以及拥有的应对资源。对应于这样的理念,预设性询问有一种快速聚焦的味道,可以令治疗师不纠缠在当事人的问题中间,而直接开始与当事人讨论治疗到底为了实现什么。但这种快有时会忽略了当事人对问题深层次的觉察,甚至于只能意识到一些表面期望达成的目标。此外,这类问题如果在治疗关系没有建立好的情况下使用,会令当事人采用防御的方式来应对治疗师。

技术四:刻度化询问(scaling questions)

刻度化询问并非焦点所特有,然而在焦点解决模式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谈话技术。这类技术利用数值(如1~10),协助当事人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其应用面十分广泛,无论在治疗会谈的哪个阶段,包括了解谈话前改变、改变的信心、现状、问题解决的优先级、进展的评价等等,该技术都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描述具体化的手段。

例如:

询问目前的状况:

“假设你最好的状况可以评10分的话,你会给自己现在的状况评几分?”

询问改变的信心:

“你刚刚说了你准备做××,用10分来代表你对自己准备做的事情很有信心,那么你会给自己完成这件事评几分?”

询问问题解决的优先级:

“有这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用1~10分来排序,最重要的评10分,你会给你想解决的事情怎么评分?”

询问进展:

“上次你给自己的现状打了5分,如果今天再让你打个分数,你会给自己评几分?”

对于刻度化提问,Berg(1999)指出它评估的不是治疗师的理想而是当事人的理想,所以能够促进整个治疗的过程真正地以“来访者的理想为导向”,换言之是真正地尊重当事

人。而这种技术使得治疗师如同拥有了精准的定位器一样,可以更为精确地衡量当事人各种感知的程度。在焦点中,刻度化提问随时可以使用。有的时候,刻度化提问还可以作为激发信心、挖掘资源的工具,或者表达我们尊重的工具,例如:

“刚刚你给自己的状况评了5分,我还以为你会评3分呢?你不打3分打5分的理由是?”(激发信心和挖掘资源)

“你刚刚给自己评了-3分,看来你觉得自己真的很糟,那么我们看看如何不使状况变得更糟吧,至少我们下次不能评-4分或-5分!”(有时当事人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评分,比如说评成了负分,这时需要我们即刻就敏感地意识到,之后要做的就是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提醒:尽管刻度化提问非常容易学,也非常好用,但如果我们与当事人没有建立好信任关系或者说在使用的时候没有尊重当事人的感受,那么当事人完全可能会和我们玩起“数字”游戏。

技术五:振奋性鼓舞(cheerleading)

没有什么赋能的技术比振奋性鼓舞来的更有利了!尤其是在当事人找到例外、解决方法时采用这一技术更是格外重要,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振奋性鼓舞首先是治疗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欣赏,是有感而发的!如果我们只是在演戏一样的说几句客套话,那么就算用词再华丽也是没有价值的,反而会让当事人心生反感,甚至加重了不良情绪。

振奋性鼓舞可以是:

1)当事人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时:

我们可以说:“这个想法不错嘛,你是怎么想到有这么好的一个办法!”

2)当事人不服输的愿意再次努力时:

我们可以说:“你真是太不容易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的!”

3)当事人谈到自己以前的成功时:

我们可以说:“原来你还有成功解决的时候!太棒了!”

提醒:焦点解决模式非常看重激发当事人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基于这一理念什么时候用振奋性鼓舞都是不为过的,而只要是表达对当事人的支持都算是一种振奋性的鼓励。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把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结合起来用,应当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技术六:赞许(compliment)

赞许技术和振奋性鼓舞的含义有点相似,不过它常常用于当事人表现出积极的特征,特别是那些内在资源时。基于系统观的理念,凡事都可以一分为二,即有坏的一面必然有好的一面,为此,哪怕当事人十分沮丧的时候,他们做的很多事情中,仍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很多积极特征是值得赞许的,这些特征可能是:

(1)采取的行动及各种努力:当事人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任何具体行动。即便是在一般人眼里看来不好的行动,也是值得赞许的,毕竟这也是为达成目标而

做出的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焦点眼里是“没有失败”的!

(2)愿望或承诺:每个人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这种成长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意味着不管处于什么困境,当事人始终会有自己的愿望或者愿

意为达成目标而做出的承诺,哪怕是这些承诺一下子没有兑现,也应该得到

肯定。

(3)个性特质:这些也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可以是一些形容词,例如:成熟的、机灵的、睿智的、同理的、合作的等,总之,在我们治疗中所看到和感受到

的当事人的个性特质。

提醒:赞许技术没有一定的使用限制,但往往在治疗性谈话总结时应用最多。我们可以把刚刚和当事人谈话中感受到的值得赞许的内容进行总结,原则上可以包含3~4项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赞许而给予的赞许是没有价值的,赞许一定是发自治疗师内心的真正感受,有时这种赞许本身就是治疗性因素,会令治疗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当然,治疗师在给予赞许后,要注意观察当事人的反应,以了解赞许对当事人的意义,如点头、微笑表示同意或接受,如果当事人对你的赞许没有感觉,那么治疗师要找机会进行调整,必要时下次治疗时再次应用或改变表述方法。

技术七: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

有时候即使意识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当事人亦可能缺乏改变的信心,毕竟改变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焦点解决认为改变总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同我们时下常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样,而更为重要的是焦点还认为,小的改变一定会引发大的改变,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为此,如何激发当事人在改变之初就有所行动非常重要。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会邀请当事人描述:“如果你开始改变了,那么我们最先能看到你有什么变化?”,此时如果当事人描述的非常含糊,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澄清。例如:当事人说:“心情好起来

了”,治疗师可以继续发问以询问具体、明确的行为表现,例如我们可以问“那么你做了什么会让自己感觉心情好起来了”。询问到的结果在布置作业时也可能作为当事人的回家作业。

提醒: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有点类似刻度化提问中那个最靠近当事人状况的数字,例如,最佳状态是10分,当事人给自己的现状评了3分,那么我们试图让当事人详细描述的是4,或者说是3.1、3.2之类的状况。

上面我们介绍了焦点解决模式中的七种赋能技术,这类技术应用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则在于它为激发当事人产生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治疗师大致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获得心理能量后的当事人更愿意或者说更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下面涉及的是解决建构技术。

2.3解决建构技术

八、奇迹询问(miracle questions)

焦点解决治疗始终向当事人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未来是可以创造和协商的”,为此,在治疗性会谈中其重点也就自然地放在了“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上。在操作层面上,这一理念的实现正是通过了“奇迹询问”,它也是最具焦点味道的一种谈话技术。

以下是一个经典的奇迹询问范式(Peter DeJong 和 Insoo Kim Berg,1998):

“现在,我想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想像一下,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整间房子很安静,这个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这个奇迹把你带来讨论的问题解决了。然而,由于你正在睡觉,你不知道这个奇迹已经发生了。所以,当你第二天清晨醒来,你看见周围有什么不同之处,能够让你知道这个奇迹已经发生了,你的困扰也就此得到解决了?”

利用奇迹询问,治疗师邀请当事人去憧憬和建构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高度匹配当事人现实情境的未来景象,致使当事人能够从原有的问题中跳脱出来。这种提问技术有用的理由至少有两个:

(1)问奇迹,允许当事人,没有范围限制的思考各种解决的可能性,从而激发当事人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2)邀请当事人思考一个他们想要看到的改变目标,这有点像与当事人在玩“拼图游戏”一样,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拼的是什么,玩的时候自然就会心理踏实了许多,拼的效率也会高了不少。

提醒:治疗中当事人开始接触到这类询问的时候,常常会不知说些什么,或者干脆说“不可能的”,此时治疗师一定要保持耐心,可以简单地重复刚刚的询问,也可以强调一下关键句,例如:强调“奇迹就是如果问题都解决了,那个时候将会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或者重复这样的句子,“一个奇迹发生后,使你来这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了。”总之,描述奇迹需要当事人愿意去想像,而想像一个跳出当事人现有思考框架的未来景象对当事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当事人会谈着谈着就回到问题陈述中去了,然而这个时候恰恰是焦点是否能够起效的关键所在,为此,建构解决阶段治疗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朝着未来的方向持续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询问,询问的时候讲得慢一些、逐渐地用比较柔软的声音,让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从问题焦点转换到解决焦点,重新把当事人的注意力聚焦在对未来的想像上,以协助当事人表达他们期待的更好、更满意,符合良好形式目标特征的未来景象,换言之,这个未来景象需要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九、关系询问(relationship question)

所谓关系询问是指询问当事人关于重要他人对他、对事件或对于改变的可能看法。这类提问的意义在于协助当事人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渴望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站在那些生活中与自己关系密切者的角度。这类询问对于构建目标非常有用,如果当事人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达成的是什么具体表现时,通过询问与当事人相关的重要他人会怎么看当事人或看到当事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协助当事人以互动的关系形式加以描述他期待的改变或理清指导目标。

例如:

当事人:『我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

治疗师:『当你的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别人会注意到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别人会看到你在做什么?』

当事人:『我希望我对工作态度会积极一点。』

治疗师:『当你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一点的时候,你想你的领导会看到你与平常有什么

不同。』

十、例外询问(exception questions)

这里所谓的例外是指那些问题不存在,或没那么严重的时刻。既然事物都是彼此相关且不断变化的(系统动态原则),焦点解决模式相信凡事都有例外,只是有时候我们会存在“当局者迷”的状况,忽略了自己能力或者资源。为此,治疗师有责任协助当事人找出例外,引导当事人去看抱怨的问题没有发生或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严格意义上讲,寻找例外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赋能,通过“好汉重提当年勇”,可以增进当事人的自信与自尊。把它归入建构解决技术中则是因为通过例外的询问,会引发出我们产生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在问例外的时候,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从最近问起,可以问“最近这段时间,你印象中觉得好的时候或者问题不严重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这里又有两点要关注,第一注意用开放式提问,避免问“最近你有没有好的时候?”,封闭式提问很容易被当事人一口否定。第二注意不要一次问不出内容便放弃了询问,要知道让处在困境中的当事人说例外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和前面进行奇迹询问有些一样。在焦点中这类问题都属于“跳出问题问问题”的提问范式,常常会令当事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而一时不知道从何谈起。然而这类询问的最大魅力恰恰也在于从“不知道如何回答”到“知道回答些什么”,等于开启了一条新的解决方案探寻之路。

其次,问到一点蛛丝马迹后要保持好奇与欣赏的心态继续倾听并追问细节,找出问题发生与未发生之间的差异。例如:谁、什么、何时、在哪里发生,才能提供判断该例外有意的(有计划的)还是无意间发生的。这些细微之处的呈现有助于我们和当事人一起去澄清他/她的资源和优势,同时也能够澄清这些例外是有意还是偶然发生的,这些信息为后续的解决方案将提供最大的线索。

再次,治疗师要意识到发现例外尽管代表着我们可能找到了开启解决之门的钥匙,此时我们需要帮助当事人去提升例外的意义以及例外对当前解决方案的价值。千万别就此认为治疗已经大功告成而迅速地向当事人提出建议,尤其对于刚入门的治疗师,很容易一找到例外就给建议去做但却不见下文。还是一句话,细节、细节还是细节,花足够的时间来探讨例外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探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挖掘到解决方案,还在于讨论本身就是激发创造性解决办法的过程。但是,不能太快做成结论,需要对例外详加探讨,提供关

于例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对话,才能分析。

+一、任务/家庭作业(tasks/homework)

确切地讲,焦点解决中的家庭作业是一种对治疗性谈话的总结,这个总结的核心在于帮助当事人产生有效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本身可能就是解决方案,也可能是朝着解决方案前进必经之路。需要注意的是,用“有效”这两个字意味着该方案一定是具体可操作的,而且能够达成的。

焦点的家庭作业遵循的是情境适应和持续非线性原则,在不同的情景下,只要有利于我们朝着解决方案前进的,就值得我们去尝试。这里前进的路线未必都是一刻不停地在往前迈进,具体而言以下的行动标准可供参考:

1)有效的,继续

我们通过赋能谈话或者例外技术挖掘到的当事人曾有计划或深思熟虑进行过的行动,既然它们是有益于当事人的,那么没有二话,能够让当事人多做一些是最棒的。

2)无效的,停止

有时候,有效的一下子没有找到,倒是处在问题之中带出了许多“不好的应对办法”,对于这类暂时对解决方案没有帮助的行为,能够让当事人少做甚至不做是最棒的。

3)不知道,做点不一样的

有时候,一次治疗下来,当事人还是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这个时候,按照系统动态原则,只要不重复过去的行为就有可能产生解决的灵感甚至是解决方案,退一步讲这样至少可以避免恶性循环。此时,治疗师可鼓励当事人“我想让你做些不同的尝试,不管你尝试做什么都可以,请你下次告诉我”。

4)还没招数,学会观察

是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没有找到前进方向的时候,停下来多看看周围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正是焦点所拥有的可信的乐观,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坏就有好,既然我们和周围的事物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那么用“学习”的心态是观察自己包括身边的变化,解决方案一定就在其中。

5)再没招数,请反省

当事人不管如何没有行动力,思考的能力总是存在的,这也是我们可以调动的积极资源。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邀请当事人思考“我如何可以不让问题变得更糟?”。

6)最后一招,以不变应万变

能够坚持下去也是好的,毕竟时间在不停地前进,所以,你不变,周围在变。情境不同了,问题也就不一样了。正是基于这种系统动态观,我们可以告诉当事人情况很复杂且无常、多变,短期内可能难以有所改变,要等到我们对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才能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案。正所谓:接受问题无法解决也是问题解决方案之一。

提醒:尽管焦点解决模式提供了一系列布置任务/家庭作业的方法,但具体到当事人时则需要考虑到当事人在治疗时所处的状态。焦点把当事人大致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叫做“参观者”,即没有意识到问题,也没有解决意愿的,这类人在治疗中通常不急于布置作业,而是考虑多给点赞许和振奋性的鼓舞。第二类叫做“抱怨者”,即意识到问题,但问题的归因都在别人的,这类人在治疗中除了给予赞许外,主要布置些观察任务或思考任务。第三类叫做“消费者”,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属于既意识到了问题,有愿意主动改变的,此时,可以多布置些行动任务。基于焦点的理念,最常用的家庭作业当属“多做一些”的行动任务以及“观察”想要持续的行为表现之任务。

十二、EARS询问(Eliciting, Amplifying, Reinforcing, Start again)

EARS询问主要是用在第二次治疗及后续的治疗性谈话中,是导引后续谈话总的原则性技术。通常在第二次谈话开始的时候,治疗师可以用“上次谈话到现在,有什么好的事情吗?”来导引当事人进入“持续改进阶段”。这里所谓的EARS具体是指:(1)E(Eliciting)引出已有的改变:引导当事人讲出发生了什么好的改变。

(2)A(Amplifying)扩大:详述改变,首先要当事人陈述改变,然后,说明改变发生时与问题发生时二者有何不同,再进一步探讨这个有效改变如何发生,尤其

是当事人在有效改变中的角色。

(3)R(Reinforcing)增强:赞许当事人在有效改变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

(4)S(Start again)再次询问: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

不难看出,EARS询问仍旧体现了焦点始终关注当事人成功经验(有效改变)和力量以及建构解决方法,而不是去分析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焦点从第一次谈话到最后一次都是遵循这么一个原则,围绕帮助当事人觉察有效改变已经发生了。一旦当事人也意识到这点时,接下来的程序就跟第一次谈话的程序一样经由扩大探讨有效改变,刻度化询问、再次澄清目标,暂停,总结与反馈。

技术十三;应对询问(coping questions)

面对问题任何人都不会无所作为,寻求解决问题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反应,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焦点始终相信当事人一定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做过些什么,为此,在当事人感到无助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治疗师有必要帮助当事人意识到:其实他/她已经做了很多努力,而且那些曾有的努力中总有一些是有用的,因为正是这些小改变的存在才会导致今后大改变的发生。而如何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这些已经发生的小改变,除了具有赋能的意义外,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孕育了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可以问

“面对这个困难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

“任何人都不会束手待毙,相信你也一定会采取一些方法,能具体谈谈吗?”

“你都做了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

上面我们从赋能和解决建构两个方面介绍了13种焦点解决技巧,对于所有焦点解决技术是如何体现其理念的,我们可以借用下面这张图来更清晰地理解。

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就如同图中这条曲线,不管是处在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基于焦点的理念来赋能或者建构解决。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创立的。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 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 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课程介绍 人们习惯为生命的困顿努力找个安心的解答--想知道到底我们怎么了? 但是:往往原因即使找到了,困扰却依旧继续存在着

(心理学)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 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共同发展起来的[1]。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SFBT已逐步发展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2],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SFBT产生背景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3]。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SFBT基本理念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具体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https://www.360docs.net/doc/f519268215.html,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创立的。 SFBT的产生,深受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通过精细的求知技术而发掘出来的。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一个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的精神产品;个人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深受其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们透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个人的真实,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去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强调个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学习,扬弃病理模式的分析;强调系统模式的影响力,不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不设定个案对真实诠释的主观性及公平性,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案的身上;鼓励个案从叙事(narrative)的过程发现自我的存在,审视所述故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个案力量重新述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SFBT认为个案的问题并非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与个案的交谈,在言谈间逐渐呈现出来,这个建构出来的互为主观的现实才是重要的。 SFBT还受到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系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个案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另一方面,他们把治疗的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系统中有“黑”(问题发生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作法是从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 SFBT的产生也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首先是来自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依附的迷思。其次,是来自对咨询与治疗效果的迷思。SFBT则是面对这些困境,试图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单一依赖,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课程介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简介 一、SFBT产生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2 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是近二十年逐步发展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 I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Iy TheraPy Center) 的创办者SteVe de ShaZer 及其韩国裔夫人Inn Berg Kim 共同发展起来的。 传统心理治疗深受分析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影响,习惯把人的行为切割成许多部分再赋予一个新的意义,心理治疗者期待从这样的过程中协助个案产生洞察或自我觉察,进而能采取新的行为而获得“治疗。同时,传统的心理治疗通常认为人的行为存在着“因--果”的直线关系,只要找出一个人行为的病理因素,并且让他们认知自己的病理,人便有改善自我的可能。但是,这种从旧经验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根据,这种发现问题取向的治疗策略,很难使个案有能力响应相对的、变动的环境,从而不但使个案无法脱离自 我的限制,也使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无法找到改善自己的行动能量。而后现代哲学思维的出现,为这种发现问题取向的治疗策略的转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后现代思维认为剔除或修正个人对自我歪曲的认知或调整个人的情绪经验并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人必须经由自我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正如要回答建构主义所提出人的存在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这个问题时,人不能单纯地被视为环境中的被动反应者,人要有能力把自己视为主动创造者,从主体经验中超越内外自我的限制。这正是后现代

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理念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介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SFBT的基本态度 (二)基本观点 (三)咨询的流程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技术 一、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近年来形成并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一个现代思潮下的短期咨询学派,它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及其同事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出来的。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开始在国际盛行。目前国内对该咨询方法的书籍和介绍逐步增多,培训和工作坊也开始操作。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核心为“聚焦未来、目标指向”。它区别于传统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咨询模式。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假设 (一) SFBT的基本态度 正向: (1)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来访者身上正向的资源; (2)朝向未来,朝向问题解决。来访者更现实,不会陷入过去 两种思维模式 关注未来聚焦解决 关注过去聚焦问题 要看自己有什么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1、对问题的观点: (1)“问题症状”同时具有正向功能; (2)事出并非一定有因(着重问题的解决,而非对原因的探讨) 问题的起因到结果往往经历了很多个环节,咨询的大量时间往往花在对原因的寻找上,而找到了原因也不一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对来访者的看法 (1)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即相信来访者本身就具有改变现状的资源。 (2)来访者是最了解他们问题的专家,咨询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咨询师只是“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引发”来访者的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3)不存在抗拒的来访者,只有固执,不懂得变通的咨询师。 来访者没有按咨询师的要求和期望做事,是因为咨询师不懂得变通。 3、对改变的观点 (1)凡事必有例外,“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 (2)重新建构问题,能够引发来访者的改变; (3)小改变引发大效应。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 作为治疗师要真正能够在谈话治疗的过程中把当事人视为“专家”,就必须尽可能地先 放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用她/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焦点技术中需要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未知”(not knowing)心态,即 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有他/她的道理,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已经为解决问题而做了很多努力, 我们也相信当事人自身就具备很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为此我们带着 好奇和欣赏去了解和理解当事人。 倾听技术通常包含了一个连续体上的三个成分:鼓励、释义、总结。在每个案例中都是 强调倾听当事人以及对所说的进行反馈。对于治疗师来讲,倾听要求我们首先能够听清对方 说的内容,其次是要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更高明的倾听是能够“读出”当事人都未觉察的 言下之意。由于接受了后现代思维的理念,焦点治疗师在利用系统动态原则来感受当事人的 心理状态时,除了其他谈话性治疗都强调的倾听意义之外,倾听在焦点中包含了更多赞赏和 积极赋义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 (1)使用鼓励技术时,我们特别注重采用回应关键词来寻找“不一样的体验”。 “我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排好的计划更本无法按照计划来实施,这次考试我肯定完 蛋了”。 在这段陈述中有几个关键词,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重复都可以为后续的赞赏和积极 赋义奠定基础。治疗师可以用询问的声调来鼓励当事人继续叙述(“怎么也?”、“根本?”、 “肯定?”、“你说完蛋了?”),这些简短的鼓励是治疗师选择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我们利用 对“细节、细节还是细节”的探查,不但可以保持对当事人的关注和尊重,还可以帮助当事 人注意到“黑”之外那些“白”的东西,找到与当事人描述事实不一样的体验,进而帮助当 事人重构事实,推动当事人转向寻找解决方案的谈话。 (2)释义和鼓励一样,也是在倾听中对当事人描述的一种反馈,只不过比鼓励要复杂 一点。除了表达治疗师在仔细地倾听当事人外,它的作用还在于可以邀请当事人思考一个新 的谈话方向。例如: 一位网瘾孩子的母亲由于没有能让儿子一起来咨询室,而沮丧地对治疗师说:“他不来, 我只能自己来,大夫,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治疗师:“尽管儿子不来对你来说很失望,但你觉得还是要来,要帮他总要找到解决办 法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1 1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短期治疗的一种新尝 试,其主要特征是治疗关注未来、目标明确。SFB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威斯康星洲密尔沃基市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的创办者史蒂夫·德·沙泽尔、其韩国裔夫人因苏·金·伯格、他们的同事以及来访者共同发展起来的。创立者用多年的时间来观察治疗过程,仔细记录来访者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并最终引导他们概括和完成最终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 SFBT的基本理念 SFBT的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位于美国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的心智研究所(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和催眠心理治疗大师弥尔顿·H·埃里克森的早期研究、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以及佛教思想。 1. 没有问题就无需治疗。 这是SFBT最重要的理念。如果来访者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那么我门采取干预的理论、模式和哲学背景都不重要了。但在现实中,尽管来访者的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很多心理疗法仍然鼓励继续治疗。例如,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去“巩固效果”,或是寻求“更深层次的思想和结构”,SFBT是非常反对这种做法的。 2. 如果治疗有效,那么就深入下去。 这条理念依然遵循“不干涉”原则。如果来访者已经自行解决了问题,那么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来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SFBT的治疗师只评价来访者的方法是否有效,而不评判其质量如何。当治疗师充分了解了来访者在改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反馈,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只有充分了解是什么起了作用,来访者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 3. 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及时尝试其他方法。 作为最重要的三个理念之一,这一条意味着效果才是评判一个治疗方案的真正标准。人类总是倾向于通过重复过去的问题来寻求解决之道,然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之前就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当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很多理论常将失败归结为来访者,而非理论或操作方法的不足。SFBT则不然,如果来访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或是没有通过考核,那么治疗师就会放弃这种方法,转而寻求其他方法。 4. “滚雪球”效应。 SFBT的建构模式包含了很多连续、可控的步骤,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那些起作用的细微环节能有效地帮助来访者逐渐平稳地达到预期的改善效果,并最终取得治疗的成功。 5. 解决方法不一定必须与问题直接相关。 SFBT首创了这样的治疗理念:当问题解决后,来访者的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对于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或是来访者的病理特征和人际关系失调,治疗者只会花很少的时间去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关注。虽然以上的因素可能会对来访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根据SFBT的理念,现在和未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6. 解决问题和描述问题的语言不尽相同。 阐述问题的时候,语言显得较为消极,倾向于对过去的描述,而且往往会表露出问题永久存在的观念来;相比之下,解决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就相对积极、充满希望,着眼于未来,同时表明问题是暂时性的。 7. 问题不会一直存在,“例外”就是解决之道。 SFBT一直坚持的干预手段就是寻找“例外”。来访者总是展现出问题的“例外性”,即使是在非常微细的地方,这些例外之处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来导致来访者作出一些改变。 8. 未来是可创造和改变的。 人类不能简单地被定义成历史、社会阶层和心理诊断下的行为集合体。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支持下,这个理念表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人们自己才是命运的建筑师。 二、治疗师的角色 SFBT几乎从不对来访者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避免对来访者的想法、期望和行为作出任何解释。治疗师的作用更应该被看作是去拓展而非限定解决方法的可选择性。SFBT的治疗师用一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技巧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於学校辅导中的应用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因其正向,积极的思考观点及其省时省力的优点迅速窜起,广泛应用於有时间限制的辅导情境内,被认为是很适合於学校辅导中使用的模式(Garner,2000;Sklare,1997). 此谘商模式提供了一种正向,积极的思考观点,引导我们面对问题时把注意力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放在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探讨问题的「原因」.这个模式还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每个人的真实生活经验里都有著没有问题的时候,那就是「例外」,强调这样的正向例外可以创造改变,而小的改变会带出大的改变(张莉莉,民87;许维素等,1998). 教训辅三合一的实施策略中明白指出:期望能强化教师的教学辅导知能,落实教师辅导学生职责,而Murphy(1997)提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的概念简单,不需要广博的心理学或谘商背景知识与经验(陈清泉,民90),是一简单,易行,效果好的谘商模式,因此很适合在国内校园普遍推行.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 )是由Steve de Shazer在短期家族谘商中心发展出来的. 该中心经由不断的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引导家庭成员去谈谘商期间所产生小的,但是好的改变,而整个家庭会越来越注意谘商中具体的改变,并引导出令全家满意的解决方法.他们由这个发现发展出在面对问题时把注意力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放在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上,发现强调正向的例外就可以创造改变,而小的改变又会带出大的改变(洪莉竹,民87a;张莉莉,民87;许维素等,1998;蔡素妙,2000) .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的基本假定 Walter and Peller(1992)提出了指引SFBT的思考与行动的假定,让运用SFBT的辅导员有可依循的导引,不致偏离SFBT的精神,而也唯有了解这些假定后,才算真正了解SFBT模式,兹将其中较重要的七项假定详述如下: (一)正向思考的优点 将焦点放在正向,解决取向的谈话,鼓励当事人往想要的方向改变,避免拘限於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 (二)例外意味著解决 每个问题都有「例外」,例外可以用来建构解决.也就是不论多麼麻烦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均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 (三)没有一件事会永远一样,改变是时时发生的 我们的语言习惯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当我们说:这是一个沟通不良的家庭时,人们往往就不自觉地认为这个家庭只有沟通不良的情形,事实是否如此呢?当然不是,沟通不良的家庭也可能有沟通不错的时候.改变是不断在发生的,没有一件事会一成不变的.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手册(可直接使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手册(可直接使用) 焦点解决 短期治疗 PS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我偶然接触到的一种疗法,非常喜欢。它短程(一般4~6次)、高效、适用性广泛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学校咨询。 内容很长。 第一部分是SFBT的一些基本理念观点介绍,如果你认同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你已经对SFBT有所了解,也可以直接不看。 第二部分是SFBT核心的技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个人认为就算是在做其他流派的咨询,SFBT的许多技术也是可以在其中使用且很有帮助的。 第三部是SFBT的基本流程。 那么,开始吧~ 基本理念、观点、原则、假设 理念 SFBT相信改变有两个根本来源: 1.通过鼓励来访者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如果治疗成功的话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通过详细列举他们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资源——那些现在和过去成功的例子 通过这些描述来访者可以决定他们应该怎样生活。 人性观 1.相信每个人是独特的,是有资源与潜能解决自己问题的 2.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来访者的经验之中,来访者最了解自己的情况 3.来访者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已经尽了全力“你是怎么可以撑在3分,而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差”

4.来访者是愿意努力实现自己想法和愿望的 5.来访者希望被尊重、认可、接纳并归属某个群体 6.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对世界有正向的贡献 7.一个人会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决定(聚焦未来) 8.来访者不等于他们的问题。来访者是来访者,问题是问题 9.来访者带着答案而来,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答案 10.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 11.一个人是愿意努力实践自己构想出来的方案的 重要原则/基本信念 1.来访者的方法如果有效,就不需要改变(不破不补) 2.无论多么不合理,只要能解决就是方法 3.如果来访者已做的解决方法有效,就多做一点(有用就多做一些) 4.重复成功的方法 5.协助来访者保持改变的动力,一连串的小进步带来大改变 6.better enough,生活本就不完美 7.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 8.无效则试试别的 9.小改变会带来大变化 关键假设 1.不需要初始评估阶段,与来访者的会谈可以即刻开始。 2.治疗任务并非是开始一个改变的过程,而是强调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3.来访者自身具备解决方案的模式和问题的模式,改变是基于让来访者做更多已经在做的事。 4.无论来访者做什么,都是他当下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因此咨询师的工作是与来访者合作。 5.干预是基于来访者对咨询最渴望的结果而进行的,因此要紧跟来访者的动机和想法。 6.要把每一次会谈当作最后一次来看待。

焦点解决疗法的治疗技术与步骤

焦点解决疗法的治疗技术与步骤 焦点解决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解决客户问题的核心焦 点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本文将介绍焦点解决疗法的治疗技术与步骤。 一、治疗技术 1. 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是焦点解决疗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师会 询问客户他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将其具体化和明确化。例如,如 果客户说他们想要“改变自己”,治疗师会问他们具体想改变什么方面,比如说“我想更加自信”。 2. 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指将客户的愿望转化为具体、可操作和可衡量的目标。这 些目标应该是能够被实现的,并且能够帮助客户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例如,如果一个客户想要更加自信,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每天给自 己一个肯定或者与陌生人交流。 3. 探索过去成功经验

在探索过去成功经验时,治疗师会询问客户过去曾经有哪些成功经验,并让他们描述这些经验。这有助于客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并将 这些成功经验应用到当前问题的解决中。 4. 强调资源 治疗师会帮助客户发现他们的资源,包括技能、经验、人际关系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目标,并解决当前问题。 5. 想象未来 想象未来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帮助客户预测未来并设定目标。在想象 未来时,治疗师会让客户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并让他们设定具体的 目标和计划。 二、治疗步骤 1. 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是焦点解决疗法的第一步。治疗师需要与客户建立信任和共情,以便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客户并与其合作。

2. 定义问题 在定义问题时,治疗师需要询问客户他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将其 具体化和明确化。 3. 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指将客户的愿望转化为具体、可操作和可衡量的目标。这 些目标应该是能够被实现的,并且能够帮助客户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结果。 4. 探索过去成功经验 在探索过去成功经验时,治疗师会询问客户过去曾经有哪些成功经验,并让他们描述这些经验。这有助于客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并将 这些成功经验应用到当前问题的解决中。 5. 强调资源 治疗师会帮助客户发现他们的资源,包括技能、经验、人际关系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目标,并解决当前问题。 6. 制定计划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 2.1基于未知理念的倾听技术 2.2赋能技术 2.3 解决建构技术 2.1基于未知理念的倾听技术 聚焦解决模式的开创者Steve de Shazer在一次讲座时,接受台下很多人提问,“聚焦解决方法对酗酒的人起效吗?”“它能帮助药物滥用者恢复吗?”……不一而足的问题接踵而来,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老人家的回答统统是“不知道”。一部分原本满怀期待的听众面对这样的答案开始一个个离场,但坚持到最后的那些人却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为什么Shazer对所有的问题皆以“不知道”来应对呢?这里其实蕴含了焦点最关键的“未知理念”!从焦点的视角来看,“焦点对酗酒的人起效吗”这些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在焦点解决模式的世界里,不存在酗酒这类所谓的“标签词汇”,只有对“一天喝了多少酒”,“我会手抖”,“有时候很兴奋”,“觉得自己记性不如以前了”等患者自己的主观描述,同样也不存在是否有效的说法,因为在你关注是否有效的时候,说明你本身就默认了这个方法的效用,而事实上,任何方法都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否能发挥效用,首先取决于人,而不是工具本身,基于这样的理解,自然也不存在“焦点解决模式是否有效”这个疑问,使用焦点的结果实则是治疗师和当事人合作互动所产生的结果,而治疗师在治疗性谈话中需要始终牢记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个案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作为治疗师要真正能够在谈话治疗的过程中把当事人视为“专家”,就必须尽可能地先放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用她/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焦点技术中需要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未知”(not knowing)心态,即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有他/她的道理,我们相信当事人一定已经为解决问题而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也相信当事人自身就具备很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为此我们带着好奇和欣赏去了解和理解当事人。 应当讲,从字面上理解未知心态的含义并不难,但在治疗中需要将它融入到治疗性谈话的技术运用中却并非易事。SFA的创始人之一,de Shazer (1985 )表示,焦点解决模式所用的询问技术都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协助当事人体验改变:行为、知觉以及判断的改变。经由体验已经发生的小改变,维持、扩大并累积成大的改变,而且是利用(utilities)当事

焦点解决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技术 1、赋能技术 顾名思义,赋能技术的含义在于帮助当事人体验到正向的力量,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及看到问题解决的期望,这类技术包括了: (1)正常化(normalizing) (2)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询问 (3)预设性询问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s) (4)刻度化询问(scaling questions) (5)振奋性的鼓舞(cheerleading) (6)赞许(compliment) (7)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 技术一:正常化 系统观提醒我们不要过度的关注问题本身,跳出问题看问题或者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更能产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焦点理念中强调“没有破的就不要修补”,从操作层面上来理解,焦点认为大多数当事人遇到的问题都不称之为问题,因为:第一,当事人的问题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或者是一些成长中的烦恼,是人人都可能有的。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可以说是人人都不能幸免的,为此,感受压力不一定是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是很正常的,学生会面对学习压力、交友压力,新入职员工会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以及人际适应的压力,老年人面对身体健康的压力,孤独的压力等等。 在谈话中,正常化技术可以这样来表达: “你刚刚说的状况,其实蛮正常的,处于目前这种状况下,很多人都会有你这种感受。” “郁闷是现在社会上最时髦的流行语,你说自己患了抑郁症,其实很多人都有你的想法。” 第二,当事人的问题可能被自己扩大了或者说当事人看问题比较片面。比如:在当事人 情绪激动的时候,常常容易讲一些气话,发表一些较为极端的言论,为此,我们可以提醒当事人情绪激动的时候看问题、发表意见不客观是正常的。有时运用心理学中错觉的图片常常可以帮助当事人获得新的体验。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解决当代人的心理问题,离不开诞生于当代的心理疗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正是这样的新疗法之一。 焦点短程咨询的产生背景是:传统疗法耗时冗长、花费巨大;而当代人的基本困境又是时间紧迫、资金有限。在这种背景下焦点咨询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新兴流派,而且在国际上成为EAP(企业员工帮助计划)惟一指定使用技术,3至6次解决问题是其最关键亮点。 焦点咨询以后现代哲学为理论依托,认为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认为问题的解决可以不把追究原因当作前提,从而把咨访关系一步定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上,历史性地超越了原因探索为心理咨询所设的漫漫鸿沟。 短期焦点治疗(SFBT)是新近十年来崛起的令人震撼的理论与方法。它是由精神分析发展而来,采用了经典的或长期疗法的许多原理和技术。经典的方法是力争解决总的人格问题(使人格趋于成熟),而短期焦点治疗则是针对患者的某一主要冲突,即焦点问题。短期焦点治疗通过缩小治疗目标、加强治疗的“主动性”,使疗程明显缩短,成为一种更为现实或适用性较强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以下简称SFBC)近年来由于其发展性的观点受到了各国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解决多种临床问题。 一、SFBC的发展背景 SFBC的缘起,主要是基于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短期咨询的兴起;二是系统观和建构主义观点的影响;三是后现代哲学观的影响。 1.短期咨询的兴起 短期咨询的兴起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心理咨询本身的要求相关的。一方面,社会的迅速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心理咨询更为经济和时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的增加,咨询员面对更多的来访者,势必要缩短咨询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员不断地运用新方法、策略和技术来加快来访者改变的进程。有些研究者认为,咨询过程中往往是前几次咨询对来访者的改变有重大作用,因此,完全可以缩短后面的疗程以增加时效。但是随着短期咨询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采取改变作用于来访者的策略的方法来增加其经济性和有效性,即基于以下理念的改变来缩短疗程:一是关注来访者现在的问题,而不去探索来访者深层次的历史和原因;二是认为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要资源,在咨询员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建构解决历程;三是认为小改变不可忽视,可以引起来访者现有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让来访者自己通过小改变引起更大的改变。SFBC也就是基于这种短期咨询的假设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心任务就是从来访者现存问题出发,帮助来访者从自己身上寻找改变的资源和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来访者积极地改变。 2.系统观和构成主义观点的影响 SFBC最早脱胎于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因此深受系统观和建构主义观点的影响。系统观强调的是系统的平衡、系统内的互动和反馈。与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着重问题的角度不同,SFBC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的状况,就像一个“阴阳太极鱼形图”,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原创实用版3篇)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序言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载文档后,可根据您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3篇)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篇1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它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目标,而不是问题的本身。以下是 100 个关键点和技巧: 1.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治疗师应该与客户建立积极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3.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强调解决问题的进程,而不是问题的本身。 4. 治疗师应该帮助客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本身。 5.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注重客户的积极面和成功经验,而不是他们的问题和失败经验。 6. 治疗师应该帮助客户建立积极的心态,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强调客户对自己的控制和能力,而不是治疗师的控制和能力。 8. 治疗师应该帮助客户建立自信和独立性,而不是让他们依赖治疗师。 9.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注重客户的个人经验和生活背景,而不是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0. 治疗师应该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11.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强调客户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而不是治疗师的权威和指导。 12. 治疗师应该帮助客户找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强加某种治疗方法或建议。 13.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注重客户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他们的认知和思维。

让心理咨询更有效——解读《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让心理咨询更有效——解读《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近年来形成并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一个 短期咨询学派,并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咨询情境中。本文介绍《焦点解决短程 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一书中作者对焦点解决的一些理解与看法以及在中小 学的应用。 关键字:焦点解决;心理咨询 1.内容介绍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Therapy,简称 SFBC/SFBT)是国外一种新兴的、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它是在20世纪80年 代初由美国咨询家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及他们的同事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方法。所谓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 在不注重探求问题发生原因的情形下,探寻发掘自己的资源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以便使问题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咨询方法。它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而不纠缠于问题本身。 它的突出特点是使整个咨询历程大大缩短,具体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备受咨询者和来访者的 欢迎。 焦点解决相信改变有两个根本来源:第一,通过鼓励来访者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如 果治疗成功的话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第二,通过详细列举他们已经具备的技能和资源——那些现在和过去成功的例子。通过这些描述,来访者可以决定他们应该怎样生活。 短期焦点解决在国内尚且算是一种新兴的咨询手段,《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 与技巧》比较简明清晰地介绍了焦点解决的相关内容。这本书分为了16个部分,主要介绍 了SFBT的历史背景、会谈特点、工作流程、实际应用、常见问题这5个方面,用一百个关 键点的方式讲述了焦点解决这个后现代心理治疗(咨询)的方法的起源、发展、原理、技术 和应用。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主要操作步骤与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主要操作步骤与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会谈时间与一般咨询一样,大约为60分钟。谈话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休息阶段和正向回馈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通常持续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架构咨询的目标、寻找问题不发生的“例外”和运用假设解决架构促使来访者行动。第二阶段是休息阶段,通常持续10分钟。最后10分钟时正向回馈阶段,包括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赞美、提供信息和布置家庭作业。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阶段。 就操作层面而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需要包括以下核心咨询要素: 1.正向开始 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首先需要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程序,并建立起民主与合作的咨询关系;其次,对呈现问题的有关情况加以了解,包括问题的层面或程度,比如“今天来,你想要谈的主题是什么?”。 再次,询问咨询前的改变,以了解来访者已经尝试做过哪些努力及其效果。例如:“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做了哪些处理?你做的处理。效果如何?”“其他人曾建议你怎么做?或做什么?”“你试过的这些方法,哪一个对你比较有帮助?哪一个最有效?”…… 咨询师还需要采取不知情的态度,以好奇的态度提出询问,例如:“我不是很清楚这件事情,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最后,咨询师需要澄清来访者对问题改变的意愿、信心以及行动强度等。 2.设置目标 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与引导来访者澄清咨询目标。咨询员可以通过提问以澄清来访者需要确立的咨询目标。 首先,目标是明确具体且可观察的。例如,“当事情开始好转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其次,目标是合理且可达到的。如,“当情况开始好转,你想我们可以最先看到的变化是什么?”“当问题有一些改善的时候,你想你可以做的第一个改变是什么?” 再次,目标是正向积极的。如,“你打算做什么来取代忧愁?”“如果我们的面谈对你是有效的,你会有什么改变?” 最后,目标对来访者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如:“目前,你最关切的是什么?在我们的会谈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面对目前的情况,你希望改变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当会谈结束,你希望我们讨论出什么,会让你觉得我们的讨论是有效的?”…… 3.应用“奇迹式询问” 在焦点解决咨询中,许多具体的咨询技术已经出现。最为著名的就是“奇迹式询问”,它可以应用在与来访者最初的会谈之中。例如:假设一个奇迹发生了,他(她)的问题解决了:“我有一个奇特的问题想问你,也许带有某些想像成分。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假设,今天你结束了这里的会谈回到家里,做着你平时所做的事——做家庭作业、与朋友闲聊、吃晚饭、看电视诸如此类……然后,睡觉时间到了,你上床睡觉了。很快就睡着了……就在你睡着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这个奇迹就是,在这里困扰你的问题突然解决了。但是你不知道它已经发生了,因为你还处在睡眠状态,懂吗?于是,当你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你最先注意到的那件小事情将会是什么?它会告诉你事情已经与以往不同了——奇迹在昨天晚上发生了吗?” 当有足够充分的提问出现时,奇迹式询问将有助于学生对所期望的问题解决方案产生一个清晰、具体、可具操作性的描述(即对所期望的解决方案的清楚呈现或建构)。临床经验表明:当问题已经加以解决时,学生经常会构建出一个崭新的有关事件将如何变化的图景,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