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基因操作:DNA克隆概述、质粒DNA的制备、限制酶与电泳、连接、转化与重组

体分析

(2)克隆载体:载体设计、各种载体的特征

(3)工具酶的种类、特点

(4)PCR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1)掌握基因操作和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熟悉常用克隆载体、工具酶的特性。

(1)克隆原理;

(2)质粒载体构建原理;

(3) PCR原理及操作。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DNA cloning 一、DNA 克隆

克隆一词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作为名词,c1one通常被意译为无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内所有成员的遗传构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仅见于有突变发生时。

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一种克隆。

作为动词,cloning是指用人工方法产生无性繁殖系的一系列操作过程。

DNA cloning (DNA 克隆)的定义:将基因组中携有目的基因或其他相关序列的较小片段连接到一段可以自主复制的DNA即载体(vectors)上,形成通常可以在另一宿主中进行复制的重组DNA(recombinant DNA),这种复制是独立于原初基

因组的。带有重组DNA的宿主(Hosts)细胞的增殖构成了一群具有遗传一致性的个体,或称为

单克隆。这一系列操作过程被称为DNA克隆。

Blotting the DNA or RNA on a membrane

Hybridize the labeled probe with DNA membrane (Southern) or RNA (Northern)

membrane

二、Hosts and vectors

1.Host organism/cell: where the plasmids get multiplied and propagated faithfully

忠实增殖, which is crucial for DNA cloning. 2. Hosts for DNA cloning vector:

Prokaryotic host : E. coli ( most cases)

Eukaryotic host :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large fragments of

human genome)

3. General features of a Vector

(1)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DNA independent of host?s genome.

(2)Easily to be isolated from the host cell

(3)Most are circular, some are linear

(4)Contains at least one selective marker, which allows host cells containing the vector to be selected amongst those which do not.

(5)Contains a multiple cloning site (MCS)

4Types of vectors

(1)Cloning vectors

allowing the exogenous DNA to be inserted, stored, and manipulated at DNA level.

E. coli cloning vector: plasmids, bacteriophages (l and M13), plasmid-bacteriophage l hybrids (cosmids).

Yeast cloning vector: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YACs)

PCR

2Expression vectors allowing the exogenous DNA to be inserted and expressed.

Promoter and terminator for RNA transcription are required.

bacterial expression vectors

yeast expression vectors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s

(3)Integration vectors

A. allowing the exogenous DNA to be inserted and integrated into a chromosomal

DNA after a transformation.

B. The integration is conduc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between the

homologous sequence shared by the plasmid and the genome of the recipient

cells.

C. bacterial integration vectors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i plasmid is used to

integrate DNA into plant genome)

D. yeast integration vectors

E. Mammalian integration vector: virus based

Subcloning

2.初步克隆中的外源片段往往较长,含有许多目的基因片段以外的DNA片段,

在诸如表达序列分析和突变等操作中不便进行,因此必须将目的基因所对应的一

小段DNA找出来,这个过程叫“亚克隆”。

3The Role of Subcloning:

(1)Enables us to investigate a short region of a large cloned fragment in more detail.

(2)To transfer a gene from one plasmid to a vector designed to express it in a

particular species.

4Identify the protein product of an interested gene

(1)Protein activity

(2)Western blotting using a specific antibody

DNA libraries

DNA libraries DNA文库是一套DNA克隆,每个克隆都是插入了不同片段的载体在宿主中扩增后的产物.

a) Genomic libraries是用基因组DNA的随机片段制备成的。效率低

b) cDNA libraries是用来自表达目的基因细胞或组织的mRNA作为来源构建成的。经反

将mRNA合成cDNA后,插入载体建成cDNA文库。转录

Screening libraries

Searching the genes of interest in a DNA library

Hybridization to identify the interested DNA or its RNA product

1. Radiolabeled probes(放射性探针)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a region of the interested

gene

Probes:

An oligonucleotide derived from the sequence of a protein product of the gene

A DNA fragment/oligo from a related gene of another species

2. Blotting the DNA or RNA on a membrane

3. Hybridize the labeled probe with DNA membrane (Southern) or RNA (Northern) membrane

六、Analysis of a clone

1. Restriction mapping: digestion of the with restriction enzymes.

2. Sequencing the cloned DNA

You may have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ll the enzymes showed in

Page 304~310 of your textbook before the final exam

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是依赖一些酶(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等)作为工具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

所以把这些酶称之为“工具酶”。工具酶是对野生菌株(或真核生物如酵母)进行改

造、优化、而产生的生物工程产品。

一把特殊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阿尔伯(Arber)、史密斯(Smith)和内森斯(Nathans),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67年,Smith,分析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认为它由5-6个碱基组成。

原因:限制性酶将T7DNA切成平均长度为1000碱基的片段。

识别和切割序列:中心对称的回文结构。

限制性酶:Hind?

Nathans:用限制性酶切割猴子SV40 DNA,DNA测序。

自然界的许多微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酶类。

这些酶类参与微生物的核酸代谢,在核酸复制和修复等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的酶还作为微生物区别自己和非己的DNA进而降解非己DNA的防御工具。

在研究掌握了利用这些酶类对基因切割、拼接操作方法后,人类获得了最好的基因工程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

当λ(k)噬菌体侵染E.coliB时,由于其DNA中有EcoB核酸酶特异识别的碱基序列,被降解掉。

而E.coliB的DNA中虽然也存在这种特异序列,但可在EcoB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将甲基转移给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定碱基,使之甲基

化。

EcoB核酸酶不能识别已甲基化的序列。

仍有少量phage λ (K)可在 E. coli B中生存,是因为E.coli B phage对λ (K)进行了修饰。

R-M系统:

(1)细菌中存在位点特异性限制酶和特异性甲基化酶,构成了寄主控制的限

—修饰系统(R-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

(2)R-M系统是细菌安内御外的积极措施。细菌R-M系统的限制酶可以降解DNA,为避免自身DNA的降解,细菌可以修饰(甲基化酶)自身DNA,未被修饰的外来DNA则会被降解。

(3)个别噬菌体在被降解之前已经发生了修饰,则可免予被降解。 1.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

1968 Linn和Arber从E.coli B中发现限制酶?

1970 Smith(美)在流感嗜血杆菌发现限制酶?

1978 W. Arber,H. O.Smith,Nathans因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对其功能研究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在细胞内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的一种酶。

功能:降解不同源DNA,而不降解同源DNA。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

根据识别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二酯键,分类:?型、?型、?型

命名:

宿主: 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斜体

菌株或型号

序号: 罗马字

E.g.: EcoR?(E:属名;co:种名;R:株;?:发现次序)

属名种名株名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d

H i n d III

H i n d III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单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单位

50μL Buffer中,含1μg底物DNA,于最适反应条件和温度下,保温1小时,能使1μg

DNA完全降解所需的酶蛋白量即为一个酶单位,用U表示。 buffer

(pH=8.0):

50mmol/L Tris-HCl 10mmol/L MgCl2

1mmol/L DTT或巯基乙醇100μg BSA/ml

(DDT:二硫苏糖醇 BSA:牛血清蛋白)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特点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特点

在DNA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分子,产生链的断裂。 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断裂结果形成的DNA片段,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5.识别序列 5.识别序列

绝大多数的?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能够识别由4-8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的核苷

酸序列。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从其识别序列内切割DNA分子的,因此这些识别序列又叫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或靶序列。

识别序列有连续的(如GATC)和间断的(如GANTC)两种,它们都呈回文结构。

6.不同核酸内切酶的特异识别位点 6.不同核酸内切酶的特异识别位点

核酸内切酶Hind?对双链DNA分子的切割作用 7.三种酶切末端 7.三种酶切末端

(1)平齐末端(如Sma?、Alu?、Hae?)

A.同裂酶: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相同的核苷酸靶序列。产生同样的切割,形成同

样的末端。

如:Hpa?和Msp?均可切割C CGG。

当胞嘧啶甲基化后, Msp?不能再切割。

B、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核苷酸靶序列也不相同,但切割后DNA分子产生的

粘性末端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amH? Bcl? Bgl?三种酶可产生相同的5?GATC粘性末端,由这种同尾酶产生的DNA片段可因粘性末端的互补而彼此再连接起来。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条件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条件

(1).底物 DNA

(a)DNA纯度:

RNA 与 E 结合影响有效酶浓度;

(b)DNA浓度:

[DNA]过大,抑制酶活,影响酶分子扩散

如:4μg DNA/1U HPa? 50μl 37? 15h

1μg DNA/1U HPa? 50μl 37? 1h

(c)识别位点及邻近位点特异性序列:如:pBR322 DNA 有4个Nar?切点(GGCGCC),其中2个切点用1U酶水解1h完全切开,2个切点用50U酶水解16h水解不完全。又如Xma?切点(CGGCCG)在GGCGGCCGCC时不切割。(d)DNA二级/三级结构:如:超螺旋DNA(病毒或质粒)比线状DNA需酶多。

2+(e)提取时混入杂质可改变识别特异性:如:高浓度Hg、酚、氯仿、乙醇、

EDTA、 SDS、NaCl等。

(2).反应系统因素

(a)缓冲液(无菌、无污染)

22+2+(b)金属离子:如:?型酶需Mg+,若以Mn代替Mg(如Hind?,EcoRI)则

特异性改变。离子浓度不合适会抑制酶活。(c)牛血清蛋白(BSA):BSA 是酶稳定剂,可避免热、表面张力、化学品导致的

酶变性。过量BSA会引起电泳拖尾

(3).星活性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异性放宽。

EcoR?在正常情况下识别GAATTC序列发生切割,但如果缓冲液中甘油浓度超过5%,其识别位点发生松动,可在AATT处发生切割,EcoR?这种特殊的识别能力叫*做星活性,用EcoR?表示。星活性可造成位点切割机率不等,降解不完全。

影响因素:甘油浓度12-20%,酶与DNA比例,离子强度,45%聚乙二醇(PEG),有机溶剂,8%二甲基亚枫,二价阳离子,12%乙醇。 8.8.

a.重组DNA前的切割

b.构建新质粒

c.构建物理图谱

d.DNA分子杂交

e.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受体DNA

f.制备DNA探针

h.亚克隆以用作序列分析

i.基因定位,DNA同源性研究

9.酶切反应注意事项

(1)价格昂贵

(2)决不能用水稀释,以免变性失活。

(3)预先加入除酶以外的所有其他试剂。(4)取酶立即放于冰上。分装小份避免反复冻融。(5)使用无菌的新吸头。

(6)少加水,使体积最小,•但保证酶液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10%,否则酶液中的甘油

会抑制酶活性。

二、(methylase) 二、

类R-M系统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甲基化酶两种酶分子组成。大多数限制酶都已分离出相应的甲基化酶。

1.甲基化酶也称修饰酶(modification enzyme),用来修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该

序列位点的胞嘧啶(C)5-氨基上加一个甲基,使得该序列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识别

而免于切割。

2.甲基化酶分两类:

(1)维持性甲基化酶:用于在新合成的DNA链上进行甲基化的酶。甲基化位置

与模板链上的相同。

(2)构建性甲基化酶:用于在非甲基化的DNA链上进行甲基化的酶。 3.用甲基化酶进行甲基化的作用

(1)封闭DNA链中的某些识别位点,保护多余的限制性酶切位点。(2)构建新的酶切位点

DNAligase

能够催化DNA中相邻的3?-羟基和5?-磷酸基末端之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TDNA连接酶 4

可连接带匹配粘性末端的DNA分子,也可使平端的双链DNA分子相互连接。2.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只能连接带匹配粘末端的DNA分子

DNADNApolymerase

1.DNA聚合酶:指在DNA(或RNA)模板指导下,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为底物,在引物3? -OH末端聚合DNA链的一类酶。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起关键作用。

2.DNA聚合酶主要有三类:

–聚合酶?(pol?):参与DNA修复,是基因工程中的常用酶

–聚合酶?(pol?)

–聚合酶?(pol?):聚合酶?参与DNA复制。

3.DNA聚合酶的特点:

需模板(DNA或RNA);

需引物;

具有三种酶活性,即5′?3′聚合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和3′?5′外切外切酶活性。

4.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

(1)DNA pol?的5…?3?聚合活性和5…?3?外切酶活性协同作用,可以使DNA一条链上的切口从5…?3?方向移动,这种反应叫做缺刻平移(nick translation)。

32(2)利用此反应可在体外对DNA片段进行放射性磷(α-PdNTP)的标记制成探针(probe),进行核酸的分子杂交实验,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技术。DNA聚合酶?在分子克隆中的主要用途是通过DNA缺口平移,制备供核酸分子杂交用的带放射性标记的DNA探针。

5.DNA杂交探针的制备

探针(probe):用来探知被测物存在的小DNA或RNA叫做探针。标记物:探针上结合有易被检测的化合物称为标记物。

分子杂交:探针DNA或RNA与被测物的互补结合叫做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6.主要的DNA聚合

A.DNA聚合酶?

来源: E.coli,由染色体DNA基因编码。商品上用的此酶来源于Phage NM964整合的溶源性E.coli。

结构: 一条多肽链,MW = 109,000 D。

活性: 5′? 3′聚合,3′? 5′和5′?3′外切。

B.Klenow

来源:E.coli DNA Polymerase?经蛋白酶水解的大片段(Klenow和Henningseon.1970)

Klenow

用途:填补限制酶的5′-粘性末端为平齐末端

C.TDNA聚合酶 4

来源:TPhage感染的E.coli 4

结构:MW=114,000d

活性:

5′?3′聚合活性;

3′?5′外切活性,对单链活性大于双链DNA,外切酶活性比Klenow大200倍用途:

填补或标记限制酶切后产生的5′-粘性末端的3′-凹缺末端。(同Klenow)

3′-粘性末端的标记制备DNA探针,同 Klenow 末端标记。 D.TDNA聚合酶(测序酶) 7

来源:T7Phage感染的E.coli

结构:由2个蛋白亚基组成:

Tphage gene5蛋白 + 宿主硫氧蛋白 7

活性:

5′?3′聚合,持续反应时间最长,所以合成的DNA链长。故在DNA测序中很优越。

3′?5′外切,是DNA 聚合酶?的 1000倍。

用途:

复制较长的模板,在测序中可读出较长的序列;

用填补或交换反应快速进行末端标记;

与T4DNApol一样,平齐粘性末端;

定点突变中互补链的合成。

E. 修饰的 TDNA 聚合酶(测序酶) 7

来源:天然 TDNA聚合酶经修饰处理7

结构:同T聚合酶。7

2+ 用还原剂、分子氧、低浓度 Fe与酶保温几天,可使PhageT7 gene5蛋白N-端3′?5′外切酶活性中心失活(O- 修饰)。即:5′?3′聚合酶作用提高,持续性长。3′? 5′外切作用下降99%以上。

F. Taq DNA 聚合酶(Thermusaqraticus)

来源:从耐热细胞中纯化,已有基因工程酶多种

结构:单亚基MW=94000d。

活性:聚合最适温度为75-80?,不具3′?5′外切酶活性,具5′?3′外切活性。用途:

PCR反应;

测序,高温下进行DNA合成可减少模板二级结构。 H. 末端转移酶(不依赖模板的DNA聚合酶)

来源:只在前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化早期阶段中存在的罕见的DNA聚合酶(Chang和Bollum,1986)。

结构:MW=60,000d.

活性:催化dNTP掺入DN A 3′-OH末端,形成同聚物末端;反应不需模板DNA,需2+ Co

用途:

克隆DNA片段时加上互补同聚物末端,便于与载体连接;

末端标记.

I.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来源:商品反转录酶有两种

来自禽类成髓细胞瘤病毒(AMV);

来自能表达Moloney鼠白血病毒(M-MLV)反转录酶基因的E.coli。

结构和活性:

用途:

(1) 5? 3? 聚合酶活性, 能以RNA或DNA模板合成DNA分子; (2) RNA酶H活性,对RNA:DNA杂交体中的RNA特异性地降解,免除了在反转录

完成后再用NaOH降解RNA模板的步骤。

(3)用于3?凹陷末端的标记,杂交探针的制备和DNA序列测定.

cDNA的合成主要步骤:

在某种生物的mRNA分子中,加入引物使之与mRNA退火,并引导逆转录酶按照mRNA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产物是mRNA:DNA杂交分子;然后再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合成cDNA.

RNA RNApolymerase

来源:T、TRNA 聚合酶在E.coli (或细菌)中的克隆表达; 73

E.coli RNA聚合酶。

活性:在DNA指导下合成RNA,结合于启动子部位,转录无意义链(一)产生与有意义链相似(以U代替模板中T)的链。

转录链为无意义链,负链(-)。

不转录链为有意义链,正链(+)。

磷酸激酶催化5?-OH 加 P (标记)

和磷酸酶去除 5?- P (防止自身环化)

nuclease

1.Bal13 核酸酶

从DNA末端同时降解两条链。

用于基因表达调控序列的研究。

2.S1 核酸酶

降解单链核酸。

用于把具粘性末端的DNA变为平齐末端的DNA。

在DNA部分变性条件下,能在富含AT区切断DNA。

ribozyme

具有酶活性的RNA片段。

是真核生物转录产物地内含子本身含有的前导序列,能在离体条件下特异地催化内含子剪切。

1981 Cech和Altman首次发现,并因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

核酶可以作为RNA的限制性内切酶用于基因操作。

一、质粒(plasmid)的基本特性一、质粒(plasmid)的基本特性

1. 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质粒的类型

A. 接合型质粒:

又叫自我转移型质粒。

除了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外还带有一套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

的基因。

如:F质粒(性质粒、或F因子):

甚至能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其一道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受体菌中。

不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

B. 非接合型质粒:

虽然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但失去了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

基因,因此不能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

3.质粒的复制类型

4.质粒的复制

5.质粒的不相容性

两个质粒在同一宿主中不能共存。

利用同一复制系统,即使微小的差别最终被放大,从而导致子细胞中只含一种质

粒。

二、质粒载体的构建二、质粒载体的构建

1. 天然质粒的局限性

ColE1质粒的筛选标志是大肠杆菌素E1(colicin E1)。

colicin E1能杀死不含ColE1 质粒的菌,形成“噬菌斑”。

唯一的克隆位点 EcoR I 正好位于这个基因的内部。可以通过插入失活筛选。但细菌群体容易自发突变出抗colicin E1的细胞……

2. 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 质粒的选择标记及其工作原理

4. 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的类型

三、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三、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1. pSC101

2. ColE1

3. pBR322

4. pUC系列

四、其它质粒载体四、其它质粒载体

1. pGEM-3Z

2. pGEM-4Z

3.穿梭质粒载体

五、质粒载体的不稳定性五、质粒载体的不稳定性

1. 质粒稳定遗传必须的两个条件

2. 质粒分配方式 2. 质粒分配方式

3. 分离的不稳定性

4. 结构的不稳定性

5. 影响质粒载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一、历史

1、[保罗.拉比诺(朱玉贤译):PCR传奇——一个生物技术的故事]

1960s-70s: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

Khorana(1971):美国麻省理工(MIT)教授、196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经

过DNA变性,与合适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

隆tRNA基因”。

核酸体外扩增最早设想遗忘:

当时很难进行测序和合成寡核苷酸引物;

分子生物学实验3篇

分子生物学实验 第一篇: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生物学中一项广泛应用的 技术,被用于DNA的扩增和检测。PCR技术已经成为了分子生 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技术之一。PCR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于遗传学、人类学、医学研究、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等各领域。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DNA,将DNA特异性引 物与模板DNA相结合,利用热稳定DNA聚合酶和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反应体系提供能量,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循环扩增目标DNA 片段。通过PCR扩增后的DNA片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PCR技术的扩增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同时扩增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扩增时间短,扩增的精度和重复性高,且所需的样 本量小。PCR技术在分子诊断、基因组学和分子系统学等领域 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化。 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发展,PCR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第二篇:RNA干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i)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其中小分子RNA片段通过RNAi途径参与靶基因的沉默和调节。RNAi技术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中最具前途的一种技术之一。 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RNAi分子的特异性 配对功能,引导RNAi分子与靶基因mRNA相结合,导致mRNA 的降解和翻译的抑制,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RNA干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功能基因的筛选、基因表达调节、基因功能验证等。RNA干扰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如高效性、特异性强、节约时间、资源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在研究过程中,RNA干扰技术常用于寻找分子病理学中新的治疗靶点,鉴定靶点基因和靶点蛋白,为新药物的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第三篇:基因克隆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基因克隆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将DNA分子导入到载体中,使其在细胞中进行表达的过程。该技术已经成为了基础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并为生物医学和生产生物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基因克隆技术主要包括:DNA分子切割、分离与纯化、DNA片段连接、转化和筛选等步骤。基因克隆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于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制备重要蛋白和药物。 基因克隆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开发和优化。该技术已经成为了基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工具,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合来看,PCR、RNA干扰、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生命科学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一CTAB 法微量提取植物总DNA 1.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作用: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沉淀核酸和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蛋白质和中性多聚糖仍留在溶液里,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里,CTAB 与蛋白质和大多数酸性多聚糖以外的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只是不能沉淀核酸。因此,CTAB可以用于从大量产生粘多糖的有机体如植物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包括E.coli的某些株)中制备纯化DNA 。 2. β-巯基乙醇的作用: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轻易去除基因组DNA。巯基乙醇有消泡的作用。 3. EDAT(乙二胺四乙酸)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抑制某些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防止DNA被DNase 酶解。 4. 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 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 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2.在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或NaCl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 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 或NaCl,使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低时,只有部分DNA形成DNA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其效果也不好。在沉淀的DNA中,由于过多的盐杂质存在,影响DNA的酶切等反应,必须要进行洗涤或重沉淀。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精)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第一章质粒 DNA 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第二章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第三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四章 RNA的提取和 cDNA 合成 第五章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第六章基因组 DNA 的提取 第七章 RFLP和 RAPD 技术 第八章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第九章分子杂交技术 第十章测序技术 第一章质粒 DNA 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第一节概述 把一个有用的目的 DNA 片段通过重组 DNA 技术 , 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 (Vector。细菌质粒是重组 DNA 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 (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 , 大小从 1-200kb 不等 , 为双链、闭环的 DNA 分子 , 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 , 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 , 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质粒的复制和转录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编码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如离开宿主细胞则不能存活 , 而宿主即使没有它们也可以正常存活。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 , 如对抗生素的抗性等。 F 质粒 (又称

F 因子或性质粒、 R 质粒 (抗药性因子和 Col 质粒 (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等都是常见的天然质粒。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有两种类型 :紧密控制型 (Stringent control和松驰控制型 (Relaxed control 。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 , 当染色体不复制时 , 它也不能复制 , 通常每个细胞内只含有 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 , 如 F 因子。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 , 在每个细胞中有许多拷贝 , 一般在 20个以上 , 如 Col E1质粒。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氯霉素时 ,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染色体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均受到抑制 , 紧密型质粒复制停止 , 而松驰型质粒继续复制 , 质粒拷贝数可由原来 20多个扩增至 1000-3000个 , 此时质粒 DNA 占总DNA 的含量可由原来的 2%增加至 40-50%。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共同存在 , 当两种质粒同时导入同一细胞时 , 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中彼此竞争 , 在一些细胞中 , 一种质粒占优势 , 而在另一些细胞中另一种质粒却占上风。当细胞生长几代后 , 占少数的质粒将会丢失 , 因而在细胞后代中只有两种质粒的一种,这种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性 (Incompatibility。但利用不同复制系统的质粒则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宿主细胞中。 质粒通常含有编码某些酶的基因 , 其表型包括对抗生素的抗性 , 产生某些抗生素 , 降解复杂有机物 , 产生大肠杆菌素和肠毒素及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与修饰酶等。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为适应实验室操作而进行人工构建的。与天然质粒相比 , 质粒载体通常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择性标记基因 (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人工合成的含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 , 并去掉了大部分非必需序列 , 使分子量尽可能减少 , 以便于基因工程操作。大多质粒载体带有一些多用途的辅助序列 , 这些用途包括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肉眼鉴定重组克隆、产生用于序列测定的单链 DNA 、体外转录外源 DNA 序列、鉴定片段的插入方向、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等。一个理想的克隆载体大致应有下列一些特性:(1 分子量小、多拷贝、松驰控制型; (2 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 (3能插入较大的外源 DNA 片段; (4具有容易操作的检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目录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2) 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 (3) 实验三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浓度与纯度 (5) 实验四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6) 实验五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8) 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9) 实验七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10) 实验八RNA提取与纯化 (12) 实验九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15) 实验十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17) 实验十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18) 实验十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20) 实验十三DNA分析——Southern杂交 (22) 一基本操作 实验一、细菌培养 实验二、质粒DNA提取 实验三、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浓度与纯度 实验四、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实验五、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定量、酶切及电泳分析 实验八、植物RNA提取及纯化 二、目的基因获取 实验七、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实验九、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三、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实验十、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实验十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十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实验十三、DNA分析——Southern杂交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一、目的 学习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二、原理 在基因工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文库的建立等都离不开细菌。特别是常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色体的棒状细胞。它能在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入一个滞后期。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以20~30min复制一代的速度增殖。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一个比较恒定的值,这一时期叫做细菌生长的饱和期。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LB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一)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二)试剂 1、胰蛋白胨 2、酵母提取物 3、氯化钠 4、1mol/L NaOH 5、琼脂粉 6、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 (三)仪器 1、培养皿 2、带帽试管 3、涂布器 4、灭菌锅 5、无菌操作台(含酒精灯、接种环、灭菌牙签等) 6、恒温摇床 四、操作步骤 (一)LB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每升培养基,应在950m1去离子水中加入: 细菌培养用胰蛋白胨10g 细菌培养用酵母提取物5g NaCl 10g 摇动容器直至溶质完全溶解,用1mol/L NaOH调节pH位至7.0。加入去离子水至总体积为lL,在15 lbf/in2 (1.034×105Pa)高压下蒸气灭菌20min,即为LB液体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是在其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另加琼脂粉15g/L。

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方法

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方法 1.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该 实验方法利用DNA聚合酶酶及其引物,在高温和低温循环的条件下,使DNA的两条链不断分离和复制,从而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的目标DNA片段。 2.转染 转染是将外源DNA经过适当的载体导入到细胞内的过程。最常用的转 染方法是利用离子共价结合物(如钙磷共沉淀)或脂质体(如聚乙烯亚胺)来介导DNA进入细胞,实现基因的敲入或过表达。 3.序列测定 序列测定是确定DNA或RNA分子的碱基序列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测 序方法是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 4.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载体(如质粒或噬菌体)中,经 过转染、筛选和测序等步骤,最终得到目标基因的多个复制。 5.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是将目标蛋白质的基因进行过表达并清除其他组分,得到纯净的目标蛋白质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可以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或哺 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6. Western blotting

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分析和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蛋白质经过电泳分离,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进行特异性的抗体探测,最终通过化学显色方法观察目标蛋白质的信号。 7.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和染色方法来检测蛋白质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的方法。该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中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 9.荧光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利用特定的荧光染料或融合蛋白质来对生物分子进行可视化观察。常用的荧光显微镜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荧光染色、荧光蛋白质标记等。 10.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利用矩阵上固定的DNA探针来检测和量化目标基因的表达,常用于同时测定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些实验方法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在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5个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5个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是一个研究生命体系分子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当中。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人们运用了众多的实验技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验技术,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中5个最重要的实验技术。 一、PCR技术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DNA复制技术。PCR技术是通过对DNA分子的放大,使科学家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研究、分离、克隆、检测和定量目标DNA分子。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PCR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产生比原来样本10^6或更多倍的DNA片段。PCR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引物,将图谱上某个特定的DNA区段扩大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相等DNA片段。准确而高效的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基因组学、遗传病学、系统发育分析、DNA指纹鉴定等领域。

二、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它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技术。DNA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比较、鉴定各种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也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医学领域。 DNA测序技术的运作原理是根据测序反应的结果,来确定分析样品中每个碱基的序列。DNA测序技术有两种主要方法:Sanger 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这些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在分析基因组和研究遗传疾病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蛋白质电泳 蛋白质电泳是一种用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实验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蛋白质在细胞功能和代谢调控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蛋白质电泳技术则成为了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功能活性和变化的重要工具。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系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成为了现代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DNA/RNA提取、PCR 技术、电泳技术、DNA Microarray技术、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技术。 一、DNA/RNA提取 DNA/R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基础的步骤,其目的是从样本中分离出DNA/RNA,为后续的实验提供物质基础。常用的DNA/RNA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硅胶膜法、离心柱法等。其中,酚-氯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的样本。 二、PCR技术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在体外合成大量特定序列的DNA分子。PCR技术的关键是引物设计,引物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PCR反应中的缩合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将引物特异性地结合,并引导DNA合成。近年来,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极为多样化的领域,包括基因检测、疾病诊断、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确定等。 三、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分离不同长度的DNA或RNA分子,从而确定它们的大小和数量。电泳技术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是不同的电泳仪和所用电极对其结果的影响巨大。同时,电泳结果也需要进行染色、成像、定量和分析,以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 四、DNA Microarray技术

DNA Microarray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并行性大的遗传学方法,它能够测定大量DNA样本之间的差异。这种技术直接基于互补杂交的原理,利用DNA序列之间的配对反应来评估不同的DNA样本之间的差异。DNA Microarray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和复杂人类疾病的诊断、药物研究和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五、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技术之一,采用这种技术能够准确和高通量的测定DNA序列。从第一代测序技术到当前的第三代技术,DNA测序技术经历了如此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基因组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了科研的进展,也提高了基因工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效率。 六、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能够准确修改某些特定的基因为目的的技术,其主要手段包括ZFN,TALEN和CRISPR-Cas9等几种。这些技术在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编辑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一种定义和重塑生命及健康的重要方法。 七、结语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目的确切、方法简单、可复性强的技术基础。这些技术的发展正大大推进着医学、基因工程和生物利用等新领域的发展。深入了解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将会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旨在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分析、解释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它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如何运作以及我们如何影响它们的 结构和功能。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包括:质粒克隆、聚合酶链式反 应(PCR)、DNA测序、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RNA干扰等。 质粒克隆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复制指定的DNA片段,并将其结合 到另一个DNA分子中,使之变得稳定。它可以用来构建合成的基因, 制造复合基因组,分析基因表达,研究遗传病理学,以及研究各种现 代生物学问题。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技术,它可以使目标基 因的副本数增加几十万倍以上,扩增出精确的片段。它可以用来识别DNA样本来源,测定DNA的结构变异,以及研究基因的表达。 DNA测序是一种技术,它可以识别和排序DNA或RNA片段中的碱基 对顺序。它可以用来确定基因、基因组和DNA突变,诊断多种疾病, 以及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定量PCR(qPCR)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DNA或RNA含量,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调节。它可以被用来定量分析细胞周期 的变化、同工酶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某些基因突变和表达时机的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可以测定抗体或抗原浓度的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传染性疾病、研究免疫学问题,以及检测和评估 抗体,以及检测毒素和药物的有效性。

RNA干扰技术可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感染。此外,RNA干扰还可以用来开发抗病毒疫苗,用来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包括质粒克隆、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NA干扰等,它们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们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巧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巧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合理的实验技巧对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技巧及其操作方法。 一、PCR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高效地扩增目标DNA序列。PCR反应的关键步骤包括:DNA变性(Denaturation)、引物结合(Annealing)和DNA合成(Elongation)。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确保实验台和试管清洁,以避免污染。同时,掌握好反应温度、时间和引物浓度等重要参数的选择,能够确保PCR反应的成功。 二、凝胶电泳技术 凝胶电泳是常用的DNA分子大小分析方法,能够通过电场作用将DNA样品分离出来。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凝胶,常用的有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泳缓冲液,并将待测样品与DNA标记物一同加入凝胶槽中。接下来,通过给电极施加电压,使DNA在凝胶中迁移。最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检测等方法,可可视化目标DNA条带。当我们操作凝胶电泳时,要注意电流的选择、运行时间和电泳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分离结果的准确性。 三、蛋白质SDS-PAGE技术

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也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进行 SDS-PAGE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好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需要选择 合适的凝胶浓度和电泳缓冲液。接着,将蛋白样品与还原剂和SDS缓 冲液混合,然后进行样品沸腾变性。之后,将样品加载到凝胶孔中, 施加电压进行电泳。最后,可以通过染色或Western blot等方法对蛋白 进行检测与分析。 四、基因克隆技术 基因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可用于构建 重组DNA分子。在进行基因克隆实验时,需要首先将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得到目标基因的载体和酶切 后的DNA片段。接下来,进行DNA片段的连接,可以采用DNA连接酶或双链DNA缺失酶。最后,通过转化、蓝白斑筛选等步骤,可以获 得目标基因的重组DNA。 总结: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巧包括PCR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 SDS-PAGE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等。在进行这些实验时,我们需要注 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确保试剂和设备的清洁,选择适当的 反应条件和操作参数,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这些实验技巧在分子 生物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并推动了科学的 进步。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技术手段。以下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通过体外DNA扩增技术来复制DNA 片段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扩增特定DNA序列。 2. 基因克隆:通过将目标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得到大量目标DNA的方法。 3. 电泳: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将DNA、RNA或蛋白质分子按照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常用的电泳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通过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标蛋白质的基因,然后利用蛋白质的特异性结构、功能或抗体亲和纯化技术,从宿主细胞中纯化目标蛋白质。 5. 免疫沉淀: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来纯化对应的蛋白质复合物的方法。 6. 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探针标记目标生物分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数量。 7. 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用于检测和分析RNA和蛋白质的方法。

Northern blot可以检测特定的RNA序列,Western blot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 8. 基因敲除和基因转染: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去除或禁止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基因转染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从而改变细胞的表型。 9.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质谱分析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方法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可以用于从分子水平解析生物学问题,探索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技术

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十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为迅速,研究手段和技术 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涉及到了很 多技术和手段,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研究技术。 1. 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以体外扩增DNA片段为基础的生物技术。 PCR技术采用了酶切与连接技术,通过引物提高DNA复制的精度和速度,从而实现以一份DNA为基础,大量扩增其特定片段的技 术手段。这种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效、可靠、简单等众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2. 杂交技术 杂交技术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在试管中进行的基因组分析技术, 是一种检测DNA序列间是否有互补性的方法。对于DNA序列相 近的两个物种,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常 见的杂交技术有Southern blot 和 northern blot,这些技术可以检测

DNA和RNA中的特定序列,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中基因功能、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3.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DNA测序仪来测定某一区域或者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DNA 测序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个体特异性研究到种系演化研究都在使用此项技术。同时,由于测序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新的测序技术如单分子测序和百万测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蛋白质纯化技术 蛋白质纯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用于获得特定蛋白质的纯形式。蛋白质纯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该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柱层析法、电泳法和亲和层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来选择。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细胞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手段。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是在研究这一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技术。 一、DNA 提取技术 DNA 提取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技术之一,通常用于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纯净的 DNA。提取后的 DNA 可以用于 PCR 扩增、基因测序、构建谱系树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常用的 DNA 提取方法包括:SDS 法、酚-氯仿法、纯物直提法、磁珠提取法等。 二、PCR 扩增技术 PCR 扩增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精确的 DNA 复制技术,它可以将少量模板 DNA 扩增到数百万份,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PCR 扩增实验包括:反应体系的准备、扩增程序的设置、扩增产物的分离、测序和定量分析等步骤。 三、蛋白质电泳技术

蛋白质电泳技术是一种将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的常用技术。常见的蛋白质电泳实验包括:SDS-PAGE,氨基酸序列鉴定,二维凝胶电泳(2-DE)等。蛋白质电泳技术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布、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四、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修改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 CRISPR-Cas9 技术,它基于靶向特定 DNA 序列的小RNA和 Cas9 蛋白的结合,从而在特定的位置切割 DNA 分子,实现基因组修饰。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医药、生物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RNAi 技术 RNAi 技术是一种利用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机制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RNAi 技术可以通过向细胞中导入或合成RNA 分子,干扰靶向基因的 mRNA 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靶向基因的表达。使用 RNAi 技术可研究基因功能、探索新型药物和开发生物技术等领域。 六、基因测序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原理介绍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原理介绍

一、GST pull-down实验 基本原理:将靶蛋白-GST融合蛋白亲和固化在谷胱甘肽亲和树脂上,作为与目的蛋白亲和的支撑物,充当一种“诱饵蛋白”,目的蛋白溶液过柱,可从中捕获与之相互作用的“捕获蛋白”(目的蛋白),洗脱结合物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从而证实两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或筛选相应的目的蛋白,“诱饵蛋白”和“捕获蛋白”均可通过细胞裂解物、纯化的蛋白、表达系统以及体外转录翻译系统等方法获得。此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注:GST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二、足印法(Footprinting) 足印法(Footprinting)是一种用来测定DNA-蛋白质专一性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目的DNA序列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也可展示蛋白质因子同特定DNA片段之间的结合。其原理为:DNA和蛋白质结合后,DNA与蛋白的结合区域不能被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分解,在对目的DNA 序列进行检测时便出现了一段无DNA序列的空白区(即蛋白质结合区),从而了解与蛋白质结合部位的核苷酸数目及其核苷酸序列。

三、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以及转录因 子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是: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染色质切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DNA 片段沉淀下来。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一般包括细胞固定,染色质断裂,染色质免疫沉淀,交联反应的逆转,DNA的纯化及鉴定。 四、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 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 和序列信息。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其实验技术也日益完善。分子生 物学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如高度精确的定量性、灵敏度和特异性,成为了现代生命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大量的实验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生命科学的诸 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PCR技术 PCR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它基 于DNA聚合酶的自身特性,实现DNA的高灵敏度扩增,从而克 服了传统基因克隆方法的许多限制和局限性。PCR技术无论在理 论意义上,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和广泛适用的 技术。PCR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基因克隆、DNA测序、DNA指纹图谱的制备、基因诊断、组织/细胞/基因的特异性检测 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它是从基因的序列水平来研究DNA信息的一种方法。DNA测序的理论基础 是碱基对的互补性,现代测序技术主要分为Sanger测序法和高通 量测序法两种类型。Sanger测序法常见于对单个目标DNA序列的 研究,高通量测序法则常用于DNA组和全基因组的研究。DNA 测序技术在基因克隆、基因鉴定、新基因发现、疾病诊断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因芯片技术 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下,高通量生物学已成为 研究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基因芯片技术作 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剖析、mRNA表达特征分析、微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等领域。基因芯片 技术包括了基因表达芯片、基因诊断芯片等,以其高通量、快速、灵敏的特点,在分子诊断、医学检测、新药发现等领域发挥了重 要作用。 蛋白质质谱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第二章 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反应总体积为50 µl ,其中含有: 模板DNA 0.5 µl PCR 缓冲液(不含MgCl 2) 5 µl 10×MgCl 2 溶液 5 µl dNTP (2.5 mmol/L) 0.5 µl 引物1 (50 umol/L) 0.5 µl 引物2 (50 umol/L) 0.5 µl Taq DNA 聚合酶 0.5 µl 无菌去离子水加至 50 µl 上层用25 µl 液体石蜡油覆盖。 循环参数为: 94 ℃变性10 min 94 ℃变性1 min 56 ℃退火1 min 72 ℃延伸2 min 共30个循取环,PCR 结束后,取2 µl PCR 扩增产物,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并拍照。 二、基于PCR 技术的定点突变 1. 根据所要突变位点的特定氨基酸,并按公认的四引物法原理,分别设计上下 游引物Primer 3和Primer 4,这两条引物部分交错互补,但分别含有欲突变后的碱基(红点)的互补序列(如下图所示); 2. 用基因5’端的Primer 1和Primer 2 PCR 扩增DNA 片段1,用基因3’端的Primer4和Primer 3一起PCR 扩增DNA 片段2,PCR 反应条件基本如上(七、聚合酶链反应),可根据具体实验略有调整,反应完毕后,分别电泳回收DNA 片段1和 DNA

片段2; 3. 以片段1和片段2为模板,进行第二次PCR反应,反应体系为50 µl: 片段1 1 µl 片段2 1 µl 10×PCR缓冲液(不含MgCl2) 5 µl 10×MgCl2溶液 5 µl dNTP (2.5 mmol/L) 5 µl Taq酶 1 µl 加ddH2O至50 µl 在该反应体系中先不加入引物,按上述反应条件进行10个循环,然后再加入Primer 1和Primer 4各1 ul,按上述反应条件再扩增30个循环; 4. PCR产物经电泳检查,然后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中,进行测序以确定定点突 变的正确性。 三、Total RNA的提取(Catrimox-14TM RNA Isolation Kit Ver. 2.11) 1. 吸弃培养细胞中的旧培养基,用PBS洗涤1-2次后,加入1 ml的Catrimox-14 TM 溶液,然后充分混匀; 2. 收集细胞裂解液,按以下条件进行离心: 细胞数<5×105 :9500 rpm (约5 000×g) 5 min 细胞数5×105 - 1×10 7 :3000 rpm (约450×g) 5 min 细胞数>1×107 :1500 rpm (约112.5×g) 5 min 3. 除去上层溶液,加入1 ml的DEPC处理的H2O,上下颠倒混合数次后,12000 rpm离心2 min; 4. 吸弃上层溶液,激烈振荡使沉淀松动; 5. 向Microtube中加入1 ml的2 M LiCl溶液; 6. 激烈振荡后,室温下12000 rpm离心5 min,除去溶液; 7. 沉淀用70 %冷乙醇清洗一次; 8. 沉淀经过简单的真空干燥后,溶于适当的缓冲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