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基氯硅烷等5项污染物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汇总

三甲基氯硅烷等5项污染物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汇总
三甲基氯硅烷等5项污染物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汇总

三甲基氯硅烷等5项污染物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汇总

2010-11-19 18:11:41

1、水质--三甲基氯硅烷--气相色谱-质谱法

2、水质--三甲基氯硅烷--硝酸银滴定法

3、水质--六甲基二硅醚--气相色谱-质谱法

4、水质--六甲基二硅氧烷--便携气相色谱-质谱法

5、水质--六甲基二硅氮烷--酸碱滴定法

1、水质--三甲基氯硅烷--气相色谱-质谱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实验室测定地表水中三甲基氯硅烷含量的方法。

二、仪器

(1)气相色谱-质谱仪,EI源

(2)旋转蒸发器

(3)氮吹仪

三、试剂

(1)试剂:三甲基氯硅烷(纯度99%)

(2)正己烷:残留农药分析纯

四、步骤

(1)样品预处理:用1L量筒量取1L水样,用一定量二氯甲烷萃取2次,振荡30min,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浓缩至1mL,加入100mL 正己烷,再减压浓缩到1mL左右,上机测试(未经实验验证)。(2)GC-MS分析

色谱柱:DB-5MS 30m×0.25mm×0.25um

色谱条件:40℃保持1min,以5℃/min升至100℃,保持5min

进样口温度:200℃,无分流进样;接口温度:280℃,进样时间:1min 质谱条件:EI源,70ev

定性方式:全扫描模式,质量范围35-400amu

定量离子:108

(3)谱图

出峰时间:1.75min

五、注意事项

三甲基氯硅烷沸点低,约57-58℃,且在水中极不稳定,易水解生成三甲基硅氧烷及六甲基二硅氧烷。因此,本次应急事故中所测得的三甲基氯硅烷的含量只表征了泄漏事故中未发生水解的三甲基氯硅烷的含量。

2、水质--三甲基氯硅烷--硝酸银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基于Si—Cl键的活泼性,在强碱条件下,三甲基氯硅烷易分解生成硅醇和氯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分解产物。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氯离子首先被完全沉淀,然后铬酸根才以铬酸银形式沉淀出来,产生红棕色物质,指示滴定终点。涉及到的反应如下:

Ag++Cl-→AgCl↓

2 Ag++CrO42-→Ag2CrO4↓

二、干扰及消除

地表水中存在的氯离子产生较强干扰,可用硝酸银直接滴定法来扣除。另外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干扰测定,可用过氧化氢处理予以消除。

三、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测定地表水中三甲基氯硅烷含量的方法。

四、试剂及仪器

(1)碘量瓶,250 mL

(2)棕色酸式滴定管

(3)硝酸银标准溶液(约0.1000 mol/L):取1.7000 g硝酸银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存储于棕色瓶中。

(4) 5%铬酸钾指示液:称取2.5 g铬酸钾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50 mL。

(5) 10%硝酸溶液:量取11.35 mL浓硝酸(65%~68%)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6)酚酞指示液:称取0.5 g酚酞,溶于50 mL95%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五、步骤

(1)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水样至已有10 mL 5%氢氧化钠溶液及10 mL 乙醇的碘量瓶中,迅速加塞。放置20 min(时时轻摇)后,用蒸馏水冲洗瓶塞及瓶壁。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10%硝酸溶液滴至红色刚刚消失为止(如酸过量,可用5%氢氧化钠溶液反滴)。

(2)加入5%铬酸钾溶液2 mL,用0.1 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至红棕色出现且30 s不变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3)另外移取相同体积水样,重复步骤(2)。

六、计算

三甲基氯硅烷含量按下式计算:

C=C AgNO3*(V AgNO3- V1-V0)*108.65*0.1*10-3/V

式中:C:三甲基氯硅烷含量,g/mL

C 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 AgNO3:滴定样品时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0:滴定空白时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1:滴定未经强碱分解时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样体积,mL

108.65:硝酸银的摩尔质量数,g/mol

七、精密度和准确度

加入量为0.3 mL三甲基氯硅烷时,测定回收率为97.0%±11.0%。

3、水质--六甲基二硅醚--气相色谱-质谱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实验室测定地表水中六甲基二硅醚含量的方法。

二、仪器

(1)气相色谱-质谱仪,EI源

(2)旋转蒸发器

(3)氮吹仪

三、试剂

(1)试剂:六甲基二硅醚(纯度99%)

(2)正己烷:残留农药分析纯

四、步骤

(1)样品预处理:用1L量筒量取1L水样,用一定量二氯甲烷萃取2次,振荡30min,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浓缩至1mL,加入100mL

正己烷,再减压浓缩到1mL左右,上机测试。

(2)GC-MS分析

色谱柱:DB-5MS 30m×0.25mm×0.25um

色谱条件:60℃保持1min,以5℃/min升至150℃,再以10℃/min 升至250℃,保持2min

进样口温度:250℃,无分流进样;接口温度:280℃,进样时间:1min

质谱条件:EI源,70ev

定性方式:全扫描模式,质量范围35-400amu

定量离子:162

(3)谱图

出峰时间:1.95min

五、注意事项

由于六甲基二硅氮烷在水中极不稳定,易水解生成六甲基二硅醚(即六甲基二硅氮烷),因此,可通过检测六甲基二硅醚的含量间接检测六甲基二硅氮烷在水中的浓度。

4、水质--六甲基二硅氧烷--便携气相色谱-质谱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实验室测定地表水中六甲基二硅氧烷含量的方法。

二、仪器

① HAPSITE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美国INFICON公司),SPB-1色谱柱(30m×0.32mm×1.0μm),HSS顶空进样器(HAPSITE辅件挥发性,美国INFICON公司)。

② 40ml顶空瓶(29mm外径×81mm长,内衬聚四氟乙烯膜的硅橡胶垫,美国SUPELCO公司)。

三、试剂

实验用水均为无VOCs 超纯水。

①六甲基二硅氧烷(C6H18OSi2)标样(百灵威化学试剂公司,优级纯)。

②内标物:氟苯(美国SUPELCO公司,2000μg/ml)。将

2000μg/ml内标物标液用水稀释成200μg/ml的内标储备液待用。

四、顶空进样器的参数

样品平衡温度:60℃。

传输线温度:60℃。

加热时间:5min。

柱冷却时间:1 min 。

进样时间:15s 。

五、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条件:60℃维持5min。载气为高纯氮气。

质谱条件:质谱扫描范围45-300amu,离子源能量:70eV,扫描时间0.94s。

六、步骤

(1)标准曲线的建立

将六甲基二硅氧烷标样配制成不同浓度混合标液,根据设定的分析条件进行测定,得到相应不同浓度值的化合物的数据文件,利用

HAPSITE软件的“calibrate”校准功能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得到各待测组分的回归方程。

(2)样品分析

取20ml水样于顶空瓶中,并加入1μL内标储备液(200μg/ml),溶液中内标物氟苯的浓度为10μg/L,加盖密封压紧。按3和4给定的顶空进样器条件、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

(3)定性与定量分析

待测样品采用与标样分析同样的测定条件,得到样品的总离子流图。采用NIST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进行谱库检索,对样品中各组分进行定性;根据待测组分六甲基二硅氧烷和内标物氟苯的响应值之比和待测组分的浓度呈正比进行定量,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4)标准物质的谱图

1. 氟苯(内标,图中为10μg/L)

2. 六甲基二硅氧烷(图中为

0.38μg/L)

七、注意事项

(1)固定顶空平衡温度为60℃,在仪器测定条件相同而平衡时间(1、2、5、10、15 min)不同的情况下对同种标准样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平衡时间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结果看出,六甲基二硅氧烷有较强的响应,为了满足应急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本实验选择平衡时间为5min。

(2)六甲基二硅氧烷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而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三甲基氯硅烷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这两种物质遇水后都水解生成三甲基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氧烷,而六甲基二硅氧烷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所以可通过检测水中六甲基二硅氧烷浓度来间接检测水中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三甲基氯硅烷的浓度。

5、水质--六甲基二硅氮烷--酸碱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由于六甲基二硅氮烷属于叔胺类,其中N上有一未成价电子对,能与质子形成N-H配键成盐。水样中的六甲基二硅氮烷与盐酸反应,生成盐,过量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滴定,由盐酸与氢氧化钠消耗的量计算出水样中六甲基二硅氮烷的含量。

二、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测定地表水中六甲基二硅氮烷含量的方法。

三、仪器

① 250ml锥形瓶。

② 50ml碱式滴定管。

四、试剂

①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取0.6000g于105-110℃烘干至恒重。

②酚酞指示剂溶液:将1.0g酚酞溶于50ml乙醇,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0ml水,滤去沉淀物。

③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将0.05 g溴百里酚蓝溶于20%乙醇水溶液中,并稀释至50 mL。

④氢氧化钠标准使用液(NaOH=0.1mol/L):称取4.000g在120℃烘干1h并冷却的优级氢氧化钠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临用前,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标定方法:准确称取0.6000g邻苯二甲酸氢钾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左右,使其溶解。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g);

V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量(ml);

V0—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量(ml);

0.2042—与0.1mol/L NaOH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当量邻二甲苯。

⑤盐酸标准使用液(HCl=0.1mol/L):量取8.2ml浓盐酸(体积百分比为37%),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临用前,用已标定好的氢氧化钠标定。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ml盐酸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左右,加入两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用已标定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浅黄变为亮蓝色即为终点。

式中:V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量(ml);

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量(ml);

20—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五、步骤

①分别取50.00ml混匀水样(如六甲基二硅氮烷含量高于

0.15g/50ml,则酌情少取,并用水稀释至50ml)于锥形瓶中,再添加20.00ml盐酸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加水稀释至100ml左右,摇匀。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两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亮蓝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量。

③按照以上步骤滴定空白,记录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量V0。

六、计算

水样中六甲基二硅氮烷含量Cp为:

式中:V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量(ml);

V0—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量(ml);

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C HCl—盐酸标准溶液消耗的量(ml);

20—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1614—0.1mol以克表示的当量六甲基二硅氮烷;

M—试样的质量(g)。

危险点分析方法及其在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危险点分析方法及其在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应 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点分析方法及其在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危险点分析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在作业前,对作业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制定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防范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的一种方法。它从可能发生的后果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安全意识。目前,一些火力发电厂已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危险点分析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运用。 1危险点分析流程和方法 1.1危险点分析流程 危险点分析的流程为: ①确定工作内容和步骤→②辨识危险因素→③确定危险点及危险程度分析→④制定防范措施→⑤信息处置→⑥信息反馈 前4项内容由班组长、工作负责人(或操作指令人)在作业开始前主持的危险点分析会上完成;第5项内容由检修负责人(或操作指令人)通过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完成;第6项内容由工作执行部门完成。

1.2危险点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流程,危险点分析有6个基本步骤。 1.2.1确定工作内容和步骤 工作内容是危险点分析的具体对象,工作步骤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危险因素定位。确定工作内容和步骤是危险点分析的基础,工作内容和步骤的信息不全或有错误,将导致危险点分析的失误。 1.2.2辨识危险因素 这一过程是通过分析作业过程的特点,根据过去同类作业的经验教训,以辨识整个作业过程的危险因素。对火力发电厂,通常从作业场所的介质、作业环境与条件、工艺流程、工器具和材料、作业人员的行为等5个方面辨识危险因素。 1.2.3确定危险点及危险程度分析 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并不能直接作为制定防范措施的依据,还必须分析这些因素的危险程度,确定必须防范的危险点。危险程度可分为微小、低级、中级、高级和禁止5级,一般通过对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和伤害程度

(风险管理).环境风险分析

6.环境风险分析 农药属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危害。本项目将对三唑磷生产线原辅材料、产品等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6.1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指标 1.苯肼 分子式:C6H5NH-NH2分子量:108.1 物理参数沸点:244℃(分解);熔点:20℃;闪点:88℃;自燃温度:174℃;比重:1.1;蒸气比重:3.7;蒸气压:在20℃时为0.08mmHg;水溶性:微溶。 最高容许浓度5ppm,20mg/m3。 其它特性黄色粘滞性液体或黄色结晶。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亚硝蒸气,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本品除呼吸道和消化道外,还可以从皮肤吸收,影响肝、肾和血液,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大量吸入可发生肺气肿或死亡。经常接触可发生皮炎。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可燃,应禁明火及吸烟。于88℃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此时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接触后的症状有刺激感、咽喉痛、咳嗽、呼吸困难、腹痛、呕吐、脸色苍白、皮肤发蓝,眼结膜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皮肤烧伤等。应严格注意防护,加强通风和排风,或戴防护面具,穿工作服、手套、防护镜,不准在工作时进食、喝水及吸烟。中毒后迅即离开现场,半卧位休息吸入新鲜空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清洗口腔,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泄漏时戴过滤式防护面具细心收集漏物。 贮存与氧化剂隔开 【附注】根据其接触决定体检的时限。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本品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要特效治疗。沾污的衣服要用大量水浸洗,以免着火。本品能致癌。 2.甲酸 又名蚁酸,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 物理参数沸点:101℃;熔点:8℃;闪点:69℃;自燃温度:520℃;比重:1.2;蒸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预先危险性分析 1.1 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常被用于评价项目、装置等开发初期阶段的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作用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判断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3)评价事故发生对人员及系统产生的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物质损失情况; 4)确定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5)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3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系统的产生目的、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调研; 2)搜集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查找能够造成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形成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其危险程度,找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1.4 预先危险性危险等级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的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2.1 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

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 )和金尼(G.F.Kinney )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有三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 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 D =L ×E ×C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式中,D 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2.2 取值与计算方法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2.2-1)。 表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 2.2-2。 表2.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 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2.2-3 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2.2-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七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须实行现代化安全管理,也就是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辨别危险、分析事故及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 它不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数量多少。(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定量危险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在第八章进行讨论) 7.1 安全检查表 7.1.1 概述 安全检查表(SCL,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通常是把检查对象作为系统,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 按子系统制定。 安全检查表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该法应用最多且广泛。 在我国目前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定性危险性分析,有的还对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安全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就会避 免传统安全检查时的一些弊端,能全面找出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它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检查表还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7.1.2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1、编制的步骤: 先组成一个由工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编制小组,并大致按以下几步开展工作: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 全卫生设施等。 (2)搜集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及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 的依据。 (3)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列成表。 2、编制的依据:

风险分析方法与工具(DOC 6)

风险分析方法与工具(DOC 6)

风险分析方法与工具 自1973年芝加哥商会期权交易所(CBOE)将标准化股票期权引入之后,金融期权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各种股票指数期权、利率期权、外汇期权以及金融期货期权等不断涌现,金融期权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在所有的金融工具中,当数期权结构最为复杂、品种也最多。可以说,它是现代金融工程学的精华之所在,也是现代金融创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金融创新将越来越普遍。无论从金融机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管理当局实施金融监管的角度,了解金融创新的机理都是极为必要的。为此,我们有必要选择金融期权进行剖析,了解各种衍生技术,掌握现代金融创新之精要。 一、金融期权的形成与发展 18世纪,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股价飞涨,股票期权市场也有了发展。南海"气泡"破灭后,股票期权曾一度因被视为投机、腐败、欺诈的象征而被禁止交易长达100多年。早期的期权合约于18世纪90年代引入美国,当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19世纪后期,被喻为"现代期权交易之父"的拉舍尔·赛奇(Russell Sage)在柜台交易市场组织了一个买权和卖权的交易系统,并引入了买权、卖权平价概念〔1〕。然而,由于场外交易市场上 期权合约的非标准化、无法转让、采用实物交割方式以及无担保,使得这一市场的发展非常缓慢。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成立,开始了买权交易,标志着期权合约标准化、期权交易规范化。70年代中期,美洲交易所(AMEX)、费城股票交易所(PHLX)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相继引入期权交易,使期权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77年,卖权交易开始了。与此同时,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开始了非股票期权交易的探索。1982年,芝加哥货币交易所(CME)开始进行S&P 500期权交易,它标志着股票指数期权的诞生。同年,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次引入美国国库券期权交易,成为利率期权交易的开端。同在1982年,外汇期权也产生了,它首 次出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交易所(ME)。该年12月,费城股票交易所也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外汇期货期权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IMM)登台上演。随后,期货期权迅速扩展到欧洲美元存款、90天短期及长期国库券、国内存款证等债务凭证期货,以及黄金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上面,几乎所有的期货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 此外,在80年代金融创新浪潮中还涌现出一支新军"新型期权"(exotic options),它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新型"之意是指这一类期权不同于以往,它的结构很"奇特",有的期权上加期权,有的则在到期日、协定价格、买入卖出等方面含特殊规定。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定价困难,市场需求开始减少。90年代以来,这一势头已大为减弱。90年代,金融期权的发展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即期权与其它金融工具的复合物越来越多,如与公司债券、抵押担保债券等进行"杂交",与各类权益凭证复合,以及与保险产品相结合等,形成了一大类新的金融期权产品。 二、期权衍生的基本方式之一:权基替换

危险点分析和防范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检修作业危险点及安全措施 一、登塔作业 危险点: 1、高空坠落、落物 2、机械伤害 3、人身触电 安全措施: 1、特殊气候情况下(东汽风机风速超过 18m/s、雷电天气)严禁进行登塔检修作业。 2、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不得登塔作业。 3、在接近风机时要注意从风机上坠下物体伤人,如螺栓、工具、积雪、冰块等,更不要在塔架下休息。 4、在攀爬之前,必须穿戴好合格的安保用品:工作服、安全帽、头灯、手套、安全鞋、安全带、双钩安全绳,必须仔细检查梯架、安全锁扣、安全带和双钩安全绳,确保安全合格后,方可攀爬。 5、登塔前清空口袋,确保工具包无破损零配件、油脂及工具等单独放在工具袋内,在攀登时把工具包与安全带相连或者背好。携带工具的人应后上先下。 6、登塔前必须确定风机运行方式为“手动停机”,并在转换开关上悬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标识牌。 7、手中不能有任何物品, 鞋上的泥、油污等必须清理, 爬塔时保证三点接触。 8、当进到塔筒时不要站在梯子的正下方,防止从风机上掉下螺栓、工具等物品。 9、在无法使用助爬器登塔维护检修时,不得两人在同一段塔筒内同时登塔,在一人到达上一节休息平台时将双钩安全绳挂钩挂在挂靠点上,并将平台盖板关闭后,另一人方可继续攀爬。 10、如在工作中,不需要使用吊车或出舱,安全带应放置在顶段塔筒顶部平台处,以防止安全带卷入旋转部件里。 11、登塔时,必须随身配备两种通迅工具,确保通信畅通。 12、使用助爬器登、下塔时,必须要调节到适合自己体重的档位。

13、使用助爬器登塔时,一人登至机舱后,发出准确信息,第二个人得到信息后,方可再次使用助爬器。 14、登塔时,到达爬梯尽头后,必须将双钩安全绳悬挂在固定、牢靠位置后,在拆取助爬器挂钩和安全滑块。待到达平台,确定安全后,在取下双钩安全绳。 15、用助爬器下塔时,必须先将双钩安全绳悬挂在固定、牢靠位置后,在安装安全滑块、助爬器挂钩。在下塔过程中务必使用安全滑块,双手依次紧握爬梯,双脚不得同时离开爬梯。 二、风机机舱内的工作 危险点: 1、人身触电 2、高空坠落、落物 3、机械伤害 4、高温烫伤 5、吸入有毒气体及碳粉 安全措施: 1、将风机停机。 2、在机舱工作时,如不锁定叶轮(片)锁,则禁止进入轮毂。 3、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时,风电机零部件、检修工具必须传递,不得空中抛接。 4、在机舱里行走时要注意,尽量用手抓住固定部位,不能跳跃,有油渍时要及时擦拭干净。 5、打偏航油脂或更换偏航刹车片等工作时,切忌不要把扳手等工具放在偏航刹车盘上,工具或物品应有序摆放在偏航平台上,检修结束后应清点。 6、打开机舱前,机舱内人员一定要穿好工作服并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牢固构件上,或安全带专用挂钩上。 7、检查机舱外风速仪、风向仪、叶片、轮毂等,应使用两条安全绳并分别固定在两点可靠的位置(挂在专用挂钩或牢固部件上)。 8、风速超过18m/s不得在舱内作业,风速超过12m/s 不得打开机舱盖,工作结束后以及风速超过14m/s 应关闭机舱盖。

六溴环十二烷(HBCDs)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进展(精)

六溴环十二烷(HBCDs)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进展 李红华,王亚韡,王璞,李晓敏,张庆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85,北京 E-mail: qh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f62410494.html, 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种高溴脂环族添加型阻燃剂,是多溴联苯醚(PBDEs)、四溴双酚A(TBBPA)之外的世界第三大溴代阻燃剂。HBCD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到环境中,其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候选名单中的一类化合物,2009年10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POPs公约审查委员会通过了HBCD关于公约附件D的审核。本文依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HBCDs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HBCDs在大气、土壤、沉积物、水生生物、鸟类、食品中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同时对HBCDs的毒理、暴露、生物转化、代谢等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分析HBCDs所应用的GC-MS、HPLC-MS、HPLC-MS/MS等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我国的HBCDs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广州大气中HBCDs的污染水平和经食品暴露的人体HBCDs污染水平等有报导,对全国范围内HBCDs的污染状况、环境行为研究以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尚无系统的数据。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gress of method study on HBCDs Hong-Hua Li, Ya-wei Wang, Pu Wang, Xiao-Min Li, *Qing-Hua Zh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085, Beijing Hexabromocyclododecanes (HBCDs), known as the third important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fte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are high brominated aliphatic cyclic hydrocarbons. HBCDs can enter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several pathways, causing grea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a group of candidate POPs to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SC), HBCDs have been evaluated against the criteria of Annex D of SC by POP review committee (POPRC) in 2009. This review concluded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HBCDs in atmosphere, soil, sediment, aquatic organism, birds, and foods. Their toxicity, exposure, biotransformation, and metabolites,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GC-MS, HPLC-MS, HPLC-MS/MS are also discussed. In China, as we know, the related studies are only reported in the atmosphere of Guangzhou, dietary exposure assessment of Chinese adults and infants to HBCDs. Further work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HBCDs and risk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in a large scare.

风险评价方法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我国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及痕量富集技术的进展

我国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及痕量富集技术的进展 王 梅,张莘民 (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综述了我国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痕量富集技术,介绍了吹扫-捕集法、固相微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半渗透膜采样技术与分析仪器联用在有机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痕量富集技术;环境;中国 中图分类号:O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09(2004)01-0013-04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Organic Pollutants .Analysis Method and Trace Enrichment Technology in China WANG Mei,ZHANG Xin -min (Tai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organic pollutants .analysis method and trace enrichment technology in China were discussed,such as blowing and tracing,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ng technology,solid phase extracting technology,sem-i permeable membrane sampling technology. Key words:Organic pollutant;Analysis method;Trace enrichment technology;Environment;China 收稿日期:2003-07-07;修订日期:2003-11-11 作者简介:王 梅(1966)),女,江苏泰州人,工程师,大学,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痕量富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逐步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1 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近年来,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色质联用等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1-4] ,为 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GC 法作为大气中烃类和三氯乙醛、废气中苯系物的分析方法,1990年又将其定为空气和废气中20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用HPLC 法测定空气中的苯并(a)芘。在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中,色谱法占77.3%。 从1983年开始,我国先后将GC 法列为水中六六六、DDT 和苯系物的分析方法和标准方法,1989年规定以GC 法作为水中苯系物、氯苯类、六六六、DDT 、有机磷农药(总量)、三氯乙醛和硝基苯类等 有机物的分析方法[5],并首次采用HPLC 法分析水中16种多环芳烃。5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6(第 4版)中,将GC 法作为苯系物、挥发性卤代烃、五氯酚、氯苯类、硝基苯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阿特拉津、丙烯腈、三氯乙醛等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将GC/MS 法作为苯系物、挥发性卤代烃、五氯酚、二氯酚、邻苯二甲酸酯、己二酸酯、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二恶英类、多氯联苯、有机锡等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将HPLC 法作为酚类、苯胺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阿特拉津、6种特定多环芳烃等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中,色谱法占69.2%。2 痕量富集技术2.1 吹扫-捕集法 吹扫-捕集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出的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富集方法,它具有灵敏度 ) 13)第16卷 第1期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2月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八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辨别危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是为防止危险造成事故所采取的手段,其作用是为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提供依据。 危险性分析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①定性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以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定性分析不对各种危险因素作定量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第八章介绍。 危险、危害因素 8.1.1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二者有时难以区分,故有时统称为危险因素,更多的是并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8.1.2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 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 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制动器缺陷、外形缺陷等。 (2)防护缺陷如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防护设施缺陷等。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如电离辐射:X 射线、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激光、紫外线等。 (7)运动物危害如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气流冲击、岩土滑动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用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差等。 (13)信号缺陷如无信号设施、信号不清、信号失准、信号选用不当等。 (14)标志缺陷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标志不规范、标准位置不当等。 (15)其他物理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危险和危害因素

环境相关污染物指标测定方法

水质测定方法步骤 50ml比色管 1d内测定总磷: 5ml水样——稀释到25m l——加4ml过硫酸钾钠,消解30min ——标定到50ml——加1ml10%抗坏血酸——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室温下放置15min后,使用1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工作曲线(6.2.4)上查得磷的含量。 注:玻璃器皿用10%HCL浸洗。 注: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可在20~30℃水花上显色15min即可。 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 2ml水样——稀释到50ml——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后(淡红棕色),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亚硝氮:2ml水样——稀释到50ml——加1ml显色剂,静置20min——540nm,10mm玻璃比色皿,去离子水参比,测定吸光值。 硝氮:紫外分光光度法 2ml水样——加(1+9)HCL——稀释到50ml——加0.1ml氨基磺酸溶液——10mm 石英比色皿,220nm,275nm,空白参比,测定吸光值。 25ml比色管 1d内测定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2ml水样——稀释到10ml——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消煮30min——冷却

至室温—— 加盐酸(1+9)1mL,稀释至25mL标线,混匀——10mm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在波长为220与275nm处测定吸光度。 含悬浮物时,待澄清后移取上清液到石英比色皿中。 注:玻璃器皿用10%HCL浸洗 COD:重铬酸盐法 加入0.4g HgS04,几颗防爆沸玻璃珠——加入20ml水样——1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摇匀——接通冷凝管——从冷凝管上端缓慢加入30mL硫酸银-硫酸试剂,混合均匀——自溶液开始沸腾起回流两小时——冷却后,用20-30mL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后,再用水稀释至不小于140mL。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滴1,10-菲绕啉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8 结果的表示。 当对于COD值小于50mg/L,应采用稀释10倍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采用稀释10倍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可能从第三次开始) 注:但保存时间不多于5天。采集水样的体积不得少于100mL。 试料的准备。将试样充分摇匀,取出20.0mL作为试料。 试剂配制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3.5 硫酸,约c(1/2H2SO4)=1mo1/L:将27mL硫酸(3.1)加入到973mL水中。 3.6 氢氧化钠(NaOH),1mo1/L溶液: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7 氢氧化钠(NaOH),6mo1/L溶液;将2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3.8 过硫酸钾,50g/L溶液:将5g过硫酸钾(K2S2O8)溶解干水,并稀释至100mL。

危险点分析方法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8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点分析方法通用范本

危险点分析方法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危险点分析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在作业前,对作业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制定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防范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的一种方法。它从可能发生的后果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安全意识。目前,一些火力发电厂已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危险点分析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运用。 1 危险点分析流程和方法 1.1 危险点分析流程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目录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2) 二环境危害计算 (5)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计算 (6)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 (12) 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12)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2) 3.预先危险性分析要点 (13) 五事故树分析方法 (15) 1方法概述 (15) 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5) 3 事故树定性分析 (16) 六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18) 七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 (20) 1安全检查表概述 (20) 2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20) 4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21)

一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 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 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 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 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 2. 多烟团模式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22/32exp 22,,x o z y x x x Q o y x C σσσσπ()??????-??? ?????--22222ex p 2ex p z o y o z y y σσ (7.1) 式中: C ()o y x ..--下风向地面()y x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 -3 ); o o o z y x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 、、σy 、σz ——为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 常取σX =σy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 团模式: ()()2223/2222,,,,,,()()2,,,exp()exp 2222i i i e w w w w x ef f x eff y eff x eff y eff z eff H x x y y Q C x y o t σσσπσσσ??' --??=---?????? (7.2) 式中: (),,,i w w C x y o t --第i 个烟团在w t 时刻(即第w 时段)在 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 Q ' --烟团排放量(mg ),Q t Q Q ;?='为释放率(mg.s -1), t ?为时段长度(s ); eff x ,σ、eff y ,σ、eff z ,σ--烟团在w 时段沿x 、y 和z 方向的

环境监测常用分析方法简介

环境监测常用分析方法简介

环境样品的测试方法是在现代分析化学各个领域的测试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含量、分布状态和环境背景值。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经典的化学分析、各种仪器分析为环境分析监测服务外,一些新的测试手段和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激光、中子活化法、遥感遥测技术也很快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中,为了及时反映监测对象和取样时的真实情况,确切掌握环境污染连续变化的状况,许多小型现场监测仪器和大型自动监测系统也获得迅速的发展。 一、化学分析法 是以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两类。 重量法操作麻烦,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会产生较大误差,它主要用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生产性粉尘及废水中悬浮固体、残渣、油类、硫酸盐、二氧化硅等的测定。随着称量工具的改进,重量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近几年用微量测重法测定大气飘尘和空气中的汞蒸汽等。 容量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费用低的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得到较多应用,但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它主要用于水中的酸碱度、NH3-N、COD、BOD、DO、Cr6+、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度、酚等的测定,及废气中铅的测定。 二、光学分析法

是以光的吸收、辐射、散射等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分光光度法 是一种具有仪器简单、容易操作、灵敏度较高、测定成分广等特点的常用分析法。可用于测定金属、非金属、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等。在国内外的环境监测分析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下,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吸收的程度,以确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迅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定元素范围广,是环境中痕量金属污染物测定的主要方法,可测定70多种元素,国内外都用作测定重金属的标准分析方法。(三)发射光谱分析法 是在高压火花或电弧激发下,使原子发射特征光谱,根据各元素特征性的光谱线可作定性分析,而谱线强度可用作定量测定。 本法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不需化学分离便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可用于无机有害物质铬、铅、镉、硒、汞、砷等20多种元素的测定,但不宜分析个别试样,且设备复杂,定量条件要求高,故在环境监测的日常工作中,使用发射光谱分析法较少。但自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简称ICP光源)研究成功以来,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和再现性好,基体效应和其他干扰较少和线性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