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教育思想的解读

对《大学》教育思想的解读
对《大学》教育思想的解读

对《大学》教育思想的解读

论文摘要:《大学》对儒家大学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是我国古代儒家重要的教育学著作,也是儒家大学教育的入门课程。《大学》系统

地讨论了儒家大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的先后次第、教学的重点等内容,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及现代大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目前一些学者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仍存在着种种误解,所以用现代语言对儒家《大学》的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分析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现实意义实属必要。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本末次第;教学内容

《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较全面地论述了儒家大学教育的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次第等内容。宋明理学家对这篇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列为《四书》之首,《大学》在宋代以后遂成为儒家大学教育的起点与最基本教材。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儒家文化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而对《大学》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与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一、儒家大学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

我国传统的教育可分为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属于

童蒙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养正”,即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与正确的行为。

“蒙以养正,圣功也。”雎。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一方面学习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及各种技能,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则是背诵古代各种经典著作。大学教育则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穷理、致知、修身、治国等内容。

“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人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夏、商、周三代,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已相当完备。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指出: 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官、国都以及闻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迸退之节,札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人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这种教育在中国古代代代相传,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未曾中断。

中国古代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前后连贯的。小学教育重在培养正确的行为及良好的心理,大学教育则重在开发智慧。“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忠信孝弟之类,须于小学中出。然正心、诚意之类,小学如何知得。须其有识后,以此实之。”可见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必

须以小学教育为基础,没有小学教育打下的坚实基础,大学教育是无从建立的。后期一些儒家学者不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从大学教育人手,故难以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使大学所教沦为:《礼记学记》

所批评的记问之学”。早在宋代,朱熹就已经对当时忽视小学教育的现象提出了警告。今人不曾做得小学功夫,一旦学《大学》,是以无下手处。”

二、儒家大学教育的目标:开发先天本具智慧

教育的目标决定了教学的方向与教学的内容,因而研究《大学》的教

育目标是理解儒家大学教育的关键。《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开发人人先天本具的智慧,

并以此智慧服务社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是朱熹所谓的《大学》教学目标的三纲领”。

明德”是指人人先天本具的智慧。明德者,人之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儒家认为人人都具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与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种良知与良能的本体即是明德”。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觉明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

体。”明德”虽人人本具,然而普通人由于被情所蒙蔽而不能显现。为使其重新复明,必须通过教育。(明德)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

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

也。”孟子提出,儒家的学问即是找回先前丧失的本心。

&ldqu

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王阳明则称儒家的教育为致良知” “吾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大学》中的”亲民“即是在自己”明明德“的过程中,推己及人,服务社会。可见”亲民“即是儒家的道德实践。”止于至善“则是”明明德“亲”民“两者都达到圆满。”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可见大学教育的三纲实际上仅是”明明德“、”亲民“两纲。两者之中,”明明德“是本体,”亲民“是外用。若自身不具有高度的智慧与道德,则不能服务社会。若不能服务社会,其道德与智慧也不能圆满。

若以儒家智、仁、勇三德配大学的教育目标,则“明明德”属于智,“亲民”属于仁,“止于至善”须通过不懈努力,故属于勇。儒家认为智、仁、勇为天下古今所共同的完美品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而获得此三德的途径即是儒家的大学教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明德“是自身获得幸福,”亲民“则是让他人也得到幸福。幸福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幸福的获得则需要高度的智慧。儒家的教育正是这种人生智慧的教育,因而也是一种幸福人生的教育。《论语》开篇即提出教育给人生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盛赞颜回好学,因为颜回通过学习得到了人生的幸福。”子日: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而孔子认为自己也是通过学习得到了人生的快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儒家的教育目标在于开发智慧,而智慧的作用则是获得人生的幸福。

三、儒家大学教育的次第与本末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的教育必须把握教育过程的次第与本末。

《大学》重点讨论的即是大学教育的本末问题及教学的先后次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篇将儒家大学教

育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朱熹称其为”八条目。八个条目的先后次第如《大学》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八个条目中,格物、致知被视为大学始教”,因而极为切要。关于格物与致知,宋明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通过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之理而开发自己

的智慧,即通过知识量的不断积累逐步达到质的飞跃而豁然贯通。朱熹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儒家所贯通的既是自然之理,也是人人本具的明德” 所觉者,心之理也。”日朱子认为,格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陆王心学派则不赞成朱子的修学方法,而是主张通过直接发明本心”

达到致知”。王阳明提出,格物是在心上去恶为善,致知则是恢复自己本有的良知”而不是扩充自己的知识。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

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

朱子与陆王心学的修学方法各有特色,两者并没有根本矛盾,都可以

作为儒家大学学习的入门手段。朱子的修学方法是孔子提出的下学而

上达”的渐修过程。陆王心学的修学方法则是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一朝的顿悟方法。从《中庸》提出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来看,朱子的方法是通过道问学”达到尊德性”,陆王心学则以尊德性”摄道问学”。虽然朱子强调积累知识,但并不认为知识即智慧。而心学家也并非不重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而是将学习经典统摄在去恶为善的修学实践中。采取朱子的方法须避免可能出现的仅仅将积累知识作为学习目标、不重视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开启智慧的失误。这种失误即孔子所指出的学而不思则罔”。采用王阳明的方法则须避免追求高深哲理而忽视学习经典的失误,这种失

误即孔子指出的思而不学则殆”。

能够通过格物达到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目则可由内而外,层层递进、势如破竹。知其不善之必不可为,故意

诚;意既诚,则好乐自不足以动其心,故心正。”若心正,则处事、待

人,接物无不合乎中庸之道,故身修。身若修,则家便齐,国便治,

而天下可平”故《大学》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学理上儒家的学习虽有以上先后次第,然而修学时却是同时而行。大学自致知以至平天下,许多事虽是节次如此,须要一齐理会。不是说格物后方去致知,意诚后方去正心。”盖其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之可言,而其体之惟一,实无先后次序之可分。”儒家大学教育可分

为知与行两方面。大学的三纲领中,明明德”主要属于知,亲民”则主

要是行。关于知与行的关系,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论两者的难易,则是知难行易,所以格物致知是大学之本。若能致知,则意可诚、心可正、身可修。反之,若行有不得,必是知未至,可见知与行不可分离。

儒家大学教育不仅重视修学的先后次第,也重视修学的本与末。儒家强调修学须举本兼末,反对舍本逐末。”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就《大学》的三纲而言,明明德”为本,亲民”为末,止于至善”即是本末兼得。就《大学》八目而言,贝y前前为本,后后为末。即格物为本,致知为末;致知为本,诚意为末;乃至于治国为本,平天下为

末。故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则提出:自

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处修身是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五目。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应当以修身为本,也都可以治国、平天下。可见治国、

平天下不必专指在位者,修身也

不必专指读书人,通过正己以正人即是修身、即是为政,也即是治国,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儒家大学教育的内容:道、德、仁、艺

《大学》中虽然没有详细讨论儒家教学的内容,然而讨论儒家大学的

教育思想不能不涉及教学内容。关于儒家教学的内容,《论语》从多个

角度进行了表述。《述而》篇提出孔子教学的内容包括学文、修行、忠与信四个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先进》篇又将孔子的教学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在《述而》篇中,孔子还将儒家的教学体系描述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据、依、游是求学方法,道、德、仁、艺则是儒家教学的内容。

四项内容分别代表儒家思想体系的四个层次,道与德属于体,是内在

的,仁、艺则是外在的应用。其中仁是总用,艺是别用。

道与德属于儒家思想的本体部分,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述,只有靠学者的领悟才能通达,故孔子在教学中不常讲解。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即是孔子

关于道与德的学问。

孔子当年教学的核心是仁,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艺。仁是指对人亲切加

厚、爱人如己。樊迟向孔子问仁时,孑L子的回答是爱人。樊迟问仁,

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3954053.html, 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 作者:崔珩王雅乾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7期 摘要:高等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教学的质量关乎本科生的培养,发动高校教师进行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全校思想,确立以课堂教学为根本的理念,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教学竞赛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强化课堂教学意识,提升教学理念,为办好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教育;本科教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如何实现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落实“以本为本”、推动“立德树人”、推进“四个回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师的核心。对于如何增强教育质量,增加应用型教学特色,融合思政課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与德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坚持特色应用大学办学方向,正确履行时代责任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我们自己的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标准。引导学生课堂思政,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核心是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本科生教育。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强化教师办好应用型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校影响力,为创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树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本科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科生教育为第一要位。 二、强化课程思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在课堂,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督促教师将精力转向教学工作,回归教师本职工作,传道授业解惑。学院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思政进课堂”说课大赛等,在进行全院总动员的基础上,开展系列专题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严进严出课堂教学质量,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课堂思政,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拓展学习领域,对教师进行新方法、新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我们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十一五“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周济部长多次强调:今后要将工作重点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走质量求生存,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之路。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所有高校都在迅速调整思路,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竞争激烈。实践证明,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引领学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错误或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则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的氛围,都取决于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高等职业教育也必然如此。 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我校自2005年升格建制以来,经过多年的整合和优化,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迎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对我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围绕我校既定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高职模式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我们如何在研究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 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这三个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有众多优秀校友。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根据海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高校综合改革的中心问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落实SCIL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抓手,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讨论主题 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流本科建设。具体开展四个方面的讨论: 1.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 3.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三、进度安排 (一)动员学习阶段(2017年3月) 1.启动会(3月22日),市教委高教处桑标处长作辅导报告,校领导作活动动员。 2.各单位组织师生员工学习下发学习材料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

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 3.各单位形成本单位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二)研讨交流阶段(2017年4月-6月) 1. 集中讨论(2017年4月-6月) (1)学校机关各部处分别举行师生员工座谈会,广泛开展研讨。 教职员工座谈会对象与范围:院长、书记、党派团体负责人、教学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专业负责人、教授、青年教师、教务员、实验员等。 建议讨论议题: a.基于学校综合改革的任务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意见,学校应通过哪些途径破解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b.目前应该从哪些方面调动我校“学院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学校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特别是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2)各学院组织师生员工讨论会。 建议讨论议题: a.教学中如何贯彻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b.建设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学院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破解; c.学院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激励和专业发展; d.专业如何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优化

教育思想大讨论之理解教育

教育思想大讨论之理解教育 ●刘献君 李培根校长在教代会上明确提出学校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题是“办尽可能好的教育”。这一主题符合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讨论。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办尽可能好的教育”,首先要理解“教育”。我们每一位领导、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怎样办尽可能好的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到台湾时,有人问他:请你谈谈在大学,哪一门课,哪一位教师对你影响最深?李政道先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有一位教师最不负责任,这门课对我的影响最深,因为他不负责任,我自己找了很多参考书看,自己真正把问题弄懂了。我们不能提倡老师不负责任,但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不是给学生以帮助了呢?是不是尽可能好的教育呢?办大学不等于办教育,学校可以培养人才,也可能毁灭人才,关键在于我们对教育的科学把握。 社会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同职业、身份、学科的人,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差别。但我们在理解教育时必须把握几个基本点:(一)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二)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关系是动态的。(三)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四)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只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都发展好,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存在对教育的种种误解,准确理解教育必须消除对教育的误解。根据大学教育的现实状况,从消除对教育的误解出发,准确理解教育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思想、灵魂、智慧的培育和塑造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严重存在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灵魂、智慧培育和塑造的现象。学生上大学,认为“我是来学知识的,学专业的”。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专业,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做人,当作外在强加于他的事情。因而,在一部分学生中造成这样一种现象,每学一门课,首先要问,“有没有用?”“能否帮我找到理想的职业?”即使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如此。一位“两课”教师告诉我,上课前,学生问她:“你这门课有没有用,能不能帮助我去对付那些极端自私的人?”而教师一般则认为:“我是教知识,教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政治课教师的事。”我做学生工作时,一位教师对我说:“我那个课堂,学生纪律不好,让辅导员来管一管。”我认为,他作为一名教师,连课堂纪律都管不好,是不合格的教师。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师、学生对教育目的的误解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教育学教授说,毛泽东强调抓关键要牵牛鼻子,现在,德育是关键,我们也

大学生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解放思想学习心得 大学生解放思想学习心得 近期,全省全国掀起了学习“解放思想”的大潮,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在其中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把解放思想不断与日常活相结合。为此,我们班级内、宿舍内还特别组织了相应的学习讨论活动,从中我们通过交换思想、相互启发与激励,再次明确“解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及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医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把目光开拓到专业知识以外,把思想解放到国内国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上。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切实的思想上的重要武器。 说到关注国内国际形势的重要事件,身在祖国南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广东,我们很自然的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相隔不远的宝岛台湾。台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盘古开天以来,一脉相承,血肉相连。我们的基因,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最最朴实的信仰,都决定了并昭示着我们无限接近的相似性。目睹着台湾及相应的国际形势的不断复杂的变化,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人的我们不再是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也不是热血青年一心要以暴力解决事情、以武力昭示我们统一信心的鲁莽任性,我们开始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统一的前提下,以全国人民、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考虑。更加和谐的社会、更加繁荣的经济、更加强大的中国才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也才是最适合个人发展的大环境。 认识到了这些,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思想上的解放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的创新中来。台湾问题、甚至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关于国家、关于民族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大事件,对于现在的我们可以去关注去思考,但是却没有能力去直接参与和解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的发展就是要实事求是的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掌握我们想要解决和需要我们去解决的事情的力量和能力。以“抓住重点、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确保质量”为原则,把学习讨论之所得与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以“解放了的思想”为精神保障,以“科学的实践活动”为物质保障,树立新时期的主人翁意识,把自己摆到时代发展的前列,正当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当然,思想的解放不是一次学习、讨论就可以完成的事,它需要我们每时每刻以这样的思想去要求自己、武装自己。我们所需要的是勇于解放思想、面对问题的胆识,和不断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的毅力与气魄,并在这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中,以我们新生代的新思想去推动新一轮国家和民族的大发展。篇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 张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先前落后的生产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学校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开展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激活了自身的思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战线,由于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想活力,能动脑筋想办法,转变观念谋发展,解放了思想,统一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上来。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教发展任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骄满,找差距,才能开拓创新,促进教育大发展。

教育专题讨论----教学思想观念的总结

教育专题讨论 ----教学思想观念的总结 纵观我国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素质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学校期间,接受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理念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各种改变和发展。所以转变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的先导条件。 对于学校正确及时组织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我们积极拥护,踊跃参加,在加强学习文件精神的同时,改变自身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学习他人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提高我校体育教学质量,迎接我校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和应尽义务。通过学习讨论,我受益匪浅,现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探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初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1、“师本教育”:曾经有一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因而导致教育上普遍的专制或强制态度。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很少有自觉自由的权利,很少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因此,这种教育思想理念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生本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则提出了“生本教育”,即确立了以“育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素质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和主动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二、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在教学中,造就具有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育教学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开朗,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及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使教育教学适应现代育人宗旨,适应现代人才模式的需要,挖掘教育教学的潜能,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为了实施德育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培养有特长的学生”。而要真正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了自觉行动的动力 通过讨论,提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

教育思想大讨论之理解教育

教育思想大讨论之理解教育 梁会君 政府督导室在今年暑期教育观念动员会上明确提出学校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题是“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这一主题符合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讨论。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我们每一位领导、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怎样办好的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到台湾时,有人问他:请你谈谈在大学,哪一门课,哪一位教师对你影响最深?李政道先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有一位教师最不负责任,这门课对我的影响最深,因为他不负责任,我自己找了很多参考书看,自己真正把问题弄懂了。我们不能提倡老师不负责任,但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不是给学生以帮助了呢?是不是尽可能好的教育呢?办学校不等于办教育,学校可以培养人才,也可能毁灭人才,关键在于我们对教育的科学把握。 社会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同职业、身份、学科的人,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差别。但我们在理解教育时必须把握几个基本点:(一)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二)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关系是动态的。(三)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四)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只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都发展好,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存在对教育的种种误解,准确理解教育必须消除对教育的误解。根据我校教育的现实状况,从消除对教育的误解出发,准确理解教育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思想、灵魂、智慧的培育和塑造 在基础教育中,严重存在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灵魂、智慧培育和塑造的现象。学生上学,认为“我是来学知识的”。上学的目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做人,当作外在强加于他的事情。因而,在一部分学生中造

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docx

工作 总结 ,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本文是找总结网小编精心编辑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篇一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家报告会”及学工系统、本系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我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一是充分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在专家的报告会中指出,随着生源的下降,未来的高校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已经出现个别民办高校没有生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专家们结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11月份在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指出,我校克服了办学时间短、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想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现在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也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了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在听完专家的报告后,我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内容。办学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问题,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地方区域经济情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这是很恰当的。在认真查阅资料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本、专科并举;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工结合,逐步实现农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家的报告会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也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明白了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熟练掌握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听完吴平教授和陈啸教授的报告会后,我对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疑惑,就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有何区别?学校会不会照搬高职高专教育来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李建启教授的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回答。李教授系统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并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研究型本科教育进行了认真地比较,自己也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是深刻理解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吴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学校的真正宗旨不在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思想,而是教会学生懂事、教授人情事理与公民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在以前的教育学理论学习中,自己也曾看到类似的阐述。但是在学生阶段的自己对这个观点并没有认真地去体会,现在听了吴教授的报告,并结合工作实际,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要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发现,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考虑问题很简单,对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事情不够关心,甚至一些基本的礼貌都很缺乏。现在明白了这并不是由于学生不懂事,而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现在的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而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给我的启发式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个人总结

高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个人总结 篇一: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教研室总结 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总结 土木工程系物业管理教研室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需要,推进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土木工程系在全系范围内开展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我们物业管理教研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是大讨论相关情况总结:

1、学习讨论相关活动开展情况 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全体教职工于2016年12月8-9日,在办公室进行了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就“我心中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在会后,每位教职工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2、具体讨论情况总结 (1)段忠清:就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方面和大力加强以德育课和素质教育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要实现服务育人,所有教辅人员、工勤人员都要以良好的形象和出色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技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了解学生情况,真诚关心、帮助学生,以优质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优雅、

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创造温馨愉悦的育人氛围。 (2)高玉春:就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学院现有专业如何改造提升,适应滁州市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方面,学院与中、小、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实现途径,和加强专业选修课、公选课、通识教材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在需求导向背景下,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就是要立足滁州,服务滁州的地方经济发展。我院的专业建设应当服务滁州市的“工业强市、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统筹、生态为本、和谐共享”六大战略。 (3)安静:就办学理念要转变,管理要跟上,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力度要加大,师资是瓶颈,教学质量是关键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我院是由中等职业学校转制而成的,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普

北京大学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2015年教育思想大讨论

北京大学: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北京大学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一、理清人才培养思路,确定教育改革方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传统,树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上,动态地控制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 北京大学致力于为求知欲望强烈、富于进取精神的优秀本科学子打造有责任全力提供启迪智慧、富于挑战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因此,北京大学加强和拓宽学生的基础,以多样化的培养方案、自主学习和在创造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智慧、培育人文和科学素养,并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既学识渊博又谦逊达理、既勇于批判又富于合作精神,能够成长为未来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和领导型人才。 北京大学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方针,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坚持把学生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优先、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步入新世纪,北京大学提出要进一步贯彻“十六字方针”,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校情、适合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人才培养道路。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保障。2010年,北京大学提出“以人才规划纲要为指引,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水平”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于引进和培养人才,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据最新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教师队伍共有2485人,本学年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的教师19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的829人,副高级职称887人,其他267人;负责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7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8人,副高级职称372人,其他145人。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保障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设立了主要用于引进优秀青年学者的“百人计划”,试行了教师预聘制度。学校举办多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搭建了青年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三、构建多样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通过实施元培计划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基础和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经过了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形成了元培学院、学科大类或院系招生和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辅修与双学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元培学院(元培实验班) 2001年9月成立了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了“元培计划”实验班,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在元培实验班的基础上,“元培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北大本科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发挥元培学院教育组织模式和北大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跨学科人才。目前通过元培学院组织设置“古生物”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以及“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等跨学科专业,给学生提供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进一步了解生活教育理论的和核心思想。它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现实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一)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

教育思想大讨论演讲稿

大学教师应肩负教育学生说真话做真人的责任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演讲稿 网络工程教研室梁泉 2013-10-16 大家好,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想谈一点看法。适逢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我觉得机会难得,应该把我的想法和观点跟大家交流。今天我要说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想谈谈教师育人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是想谈一下教学问题。一.关于育人 育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大学教师其实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担负更关键的责任,因为除了教学,对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个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我们太关注专业教学了,我们眼里也许只有如何把专业技能教好,很少有老师去思考自己在学生的教育中担负的这个育人的责任。 为什么我说,大学教师的育人责任更关键呢?因为,人的成长中,大学这个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从过去的角色向一个“社会人”转变,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另外,大学生群体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主流,这批人的素质如何,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我觉得,对大学生的“育人”教育非常重要,甚至比过去小学、中学更重要。 那么,我们育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可能是一些教育大师去考虑和讨论的事情,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去谈这个问题,显得有些自不量力。不过,我想我应该也有这个资格,去发表一些看法。当然,我这些看法和意见可能是肤浅的,不管怎么样,在这里,我还是要把我的看法和意见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1. 引导和教育学生“求真” 我的基本看法是:大学的育人,应该抓住关键的东西,简单归纳起来,就是教学生“求真”,就是应该通过我们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讲真话、做真人。 (1)讲真话。就是要教育学生讲符合常理、符合人性、让人听得懂的话;不要讲官话、套话,尤其不能讲“鬼话”,要讲“人话”。最近,中央也在提倡人们讲人话,杜绝讲官话和套话。这里我只想举些比较贴切的例子,比如,我有时

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近日,我校就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学习大讨论召开学习动员会议,校长秦榛蓁在会议上向全校教师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好五年制高职的各类课程,鼓励大家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会后,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纵观国内高职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是许多高水平大学办学的一条成功经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同时,我们学院从实质性合并以来,经过多年的整合和融合,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对我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在办学思想、教育理论、管理理念等“软件”上存在着不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

思想与高校模式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如何在研究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职业教育观念转变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个别专业培养计划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在教学安排上,有时过分强调教师,而忽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即有什么教师安排什么课);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技能型”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理解、实践不是很到位;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中,如何实现由传统的临时性、运动式的检查转变为长期的、有制度保证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方面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尝试。四是我们对待科研工作的意识上需进一步加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一所高等院校,无疑应重视科研工作,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形成综合交

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心 得体会 在参加本系组织的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我就结合自己的岗位本职工作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充分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源的下降,未来的高校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已经出现个别地方高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学校要想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现在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了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参加活动后,我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内容。办学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问题,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办

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地方 区域经济情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这是很恰当的。 在认真查阅资料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培养的是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 级专门人才。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 也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明白了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 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深刻理解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学校的真正宗旨不只在教 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思想,而是教会学生懂事、教授人情事理 与公民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在以前的教育学理论学习中,自己也曾看到类似的阐述。但是在学生阶段的自己对这个观 点并没有认真地去体会,参加这次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我深 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发现,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考虑问题很简单,对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事情不够关心,甚至 一些基本的礼貌都很缺乏。现在明白了这并不是由于学生不懂事,而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现在的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而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给我的启发式要更加重视 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提高他 们的综合素质。 四是充分认识到了学校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参加教育思想大

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当今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本科教育将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走质量求生存之路。教育思想观念是办学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学院各项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体育教育也必然如此。 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2016年开始招生本科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整合和优化,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对我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围绕我院既定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我们如何在研究体育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体育教育发展规律,按体育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 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根据省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同时积极把用人单位引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他们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考察提供充分的时间,同时也能使我校“校校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我院各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更应该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突出、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还要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增加现场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与中小学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学生)“走出去”,(中小学教师)“请进来”,让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同时,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

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大讨论心得体会 李文杰 近日,我校就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学习大讨论召开学习动员会议,俞校长在会议上向全校教师介绍了职业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好职业教育的各类课程,鼓励大家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下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会后,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纵观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是许多高水平大学办学的一条成功经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同时,我们校从剥离初中以来,经过多年的整合和融合,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对我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在办学思想、教育理论、管理理念等“软件”上存在着不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中职院校模式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如何在研究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

律,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职业教育观念转变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个别专业培养计划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在教学安排上,有时过分强调教师,而忽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即有什么教师安排什么课);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对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技能型”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理解、实践不是很到位;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中,如何实现由传统的临时性、运动式的检查转变为长期的、有制度保证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方面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尝试。四是我们对待科研工作的意识上需进一步加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一所高等院校,无疑应重视科研工作,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形成综合交叉、辩证统一的关系。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为职业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还是增强职业学校办学功能、提高为社会服务水平的需要。前几年,我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