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大腰技术是柔道实战中的摔敌有效技巧,是充分利用腰与背翻技术是一招猛摔动作。柔道大腰在双人对练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范措施。下面整理了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欢迎阅读。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1.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

2.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

3.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

4.右脚上步至对手右脚前侧,脚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右臂从对手身体左侧插入,搂抱对手腰背部,

5.左脚背步至对手左脚前侧,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

6.以两脚掌为轴逆时针旋转身体,从面对面状态变为同方向状态,

7.臀部贴近对手小腹部,膝关节弯曲。

8.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侧,右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力,同时双腿蹬直,臀部支顶对手小腹,上体前躬,头部转向左侧,右侧脸朝向自己的腿部。将对手投摔过去。

柔道教学之大腰

1:动作过程

(1)甲方右架,乙方平行站立,甲左手抓乙的右衣袖,左臂抬肘左手拉乙的右袖,两手向自己方向用力提拉,使乙身体重心向前。

(2)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面,左脚背步落在乙左脚前面,同时两膝弯曲,转腰成半蹲姿势,右臂插入乙的左腋下,用右手搂住乙的腰部。将乙背在腰上,蹬腿发力,向左甩脸,用腰作为支点,将乙向前摔倒。

2:技术要领

(1)转体时,两膝弯曲,采取半蹲姿势,腰臀部要与乙的腹部合严。

(2)左手先推后拉。

(3)经乙的肩头抓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大钓腰”;经乙肋下部抓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小钓腰”。

(4)在乙以大腰或其他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摔倒则称为“后腰”。

(5)在乙以大腰或其他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并转身扭腰将乙摔倒则称为“移腰”。

3.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乙的右手用力回拉,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顶住甲的动作。

4.战术应用

在实战中,先推顶乙,待乙回力顶时,右手直接插进乙的左腋下使用大腰动作。

柔道技巧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专家们则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把一个竞赛周期划分为三个周期,即准备期(逐渐形成竞技状态)、竞赛期(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和休整期(调整、恢复身体机能)。 而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方法等。 贯彻周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全年重大比赛时间及柔道运动的特点来安排周期,国内柔道训练一般安排两个周期,准备期训练时间的长短应以能否保证柔道运动员出现竞技状态为准,如果比赛机会较多,

浅析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浅析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摘要:柔道发源于日本武士,时日本特有的一种格斗术。我国在引进日本格斗术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努力和延伸在该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成绩。作为体育竞技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柔道的整体水平较世界上其他柔道运动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柔道实战技术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火候还不到,这就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训练来实现。柔道运动者必须在不断地、持久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项柔道专用技能,才能在比赛中如鱼得水,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关键词:中国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G886.4 顾名思义,柔道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格斗术,讲究的是格斗中的技巧而不是速度或蛮力。如果想要很熟练灵活的掌握柔道的运用技巧必须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我国之所以在柔道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在一流的水准上,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个方法上不能有所突破,不能根据我国柔道运动者的体质特征来创新实战理论,而是一味的传承固定的方法和思想。本文针对中国柔道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大量的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取其精

华弃其糟粕提出一些可行的柔道运动实战技术中的理论方法训练措施。 一、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中存在的漏洞 1.教练重实战轻理论,柔道运动员理论基础不夯实 教练本身能否对理论教学予以重视是影响柔道运动员是否会用心接受理论与方法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教练作为柔道技术训练的传承者和指引者,在柔道运动员进步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柔道技术指导的前提是教练自身能在多年的柔道学习过程中对柔道的训练规律和训练技巧有一个深入全面、科学合理的认知,能够对柔道技术中每一个技术的运用技巧、运用原理尽心透彻的分析,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但是在我国柔道训练过程中可以发现,教练们更加重视的是运动员的实战,不太会选择花费大量时间来对运动员进行理论训练,比较普遍采用一对一的实战,对学员在实战中的漏洞进行分析和指导。所以,运动员在没有完全掌握攻击要领和防备要领的情况下,没有系统的攻防方案是不能够完全发挥实际水准的,从而影响运用。 2.训练过程中忽视了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分析,缺少针对性训练 我们知道,在任何比赛上,选手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正常发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柔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正常

浅谈柔道运动员的训练

浅谈柔道运动员的训练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大大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力量,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既要遵从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认识柔道对抗所需力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柔道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爆发力,其次是耐久力。因此,笔者认为: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量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也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3.力量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俗话说:“力量是练出来的。”它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

柔道技术训练法

柔道技术训练法 一、柔道技術訓練法 柔道技術的訓練成效是取決於訓練方法的良窳,我們都知曉柔道技術是屬複雜技術動作,但在目前的條件下是不能用客觀的定量辦 法來進行測量,故其判定是採經驗性的評價,但在達某種程度時, 還是比較客觀的。所以在訓練柔道選手時,首重正確的技術概念, 一旦錯誤的動作形成且定型後,就很難改變,最終將影響運動員的 發展前景。 從柔道競技勝負的觀點來看,在突然被攻擊時,要巧妙的移動位置,強調身體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要能自由且敏捷的快速移動, 更要有力道的配合,立即反應施與對手反摔的動作技巧。也就是說,「動作反應速度」右柔遺選手基本條件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據研 究結果得知,反應速度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而此種速度經過 後天的訓練也不能有所改變,或許改變的只是把受遺傳因素影響所 決定的最高反應速度表現出來而已。 柔道競賽中的生理反應應是偏向於無氧運動,而蘇俊賢教授也曾提出柔道教練對於選手的訓練安排,認為應從強化無氧運動能力為 考量起點,主張列出選手的「動作速度」、「步伐移動」及「手部 動作」為專項體能。由於柔道動作速度部分需要肌力與心肺功能的 配合,然而許多柔道動作技術非常難以掌握,其複雜性與速度的要 求又需嚴格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來訓練,才能逐步引導選手對動作 的空間特徵注意力轉移到時間特徵的注意力上,唯有如此才能完成 正確的動作,也才能要求提高動作的速度。 另在比賽中,選手會為了下一場的比賽,而注重場中的短暫休息時間,且在人體的心肺功能作業能力的迅速恢復是相當重要的,以 人體先天的基本構造中,個別選出身體器官機能來加以訓練是不可 能的,所以,為柔道競賽中,為對手的抵制阻力及本身動作技巧的

浅谈柔道技术的特点及强化训练

浅谈柔道技术的特点及强化训练 【摘要】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关键词】柔道;训练 前沿 柔道运动是一项两个人徒手、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技术复杂全面,战术灵活多变,对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要求很高。柔道虽然是以力量为基础的交手对抗项目,但要求的不是拙力、死力,而是活力、巧力。运动员不但要有力量,还要会用力量,既要会用力、借力,还要会卸力、化力。既要”一力降十会”,又要”一巧破千斤”,讲究”逢强者智取,遇弱者活擒”。人们常比喻说:”柔道运动员要有举重运动员的力量、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体操运动员的灵敏、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头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柔道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过硬的本领、竞赛场上的超人表现、优异成绩的取得,绝不是一日之功,是靠教练员、运动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艰苦训练积累起来的,是运动员用血汗换来的。 一、讲究方法 1.训练经验总结 2.资料阅读 3.综合归纳 二、训练方法与理论 1.投入训练的方法 1.1投入训练必须与专项素质相结合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能力等身体素质对技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要把基本能力转化到专项能力上,在投技技术的训练中,采用配合投入训练来提高实战或对抗训练。通过两人多次重复的投入训练,以提高专项耐力、速度与力量,因为柔道比赛中,动作速度快、力量大、全场的进攻次数多是获胜的资本。运动员要认真做好总结,不断练习提高战术质量和经验。 1.2投入训练与技能形成相结合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运动员学习掌握熟练新技术后,以投入训练为主要手段进行强化提高。例如:在学习背负投、体落、内股、扫腰等转体幅度较大的动作过程中,教练员通过示范、讲解,采用投入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本体感觉,使其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而且在观察运动员投入训练过程中发现普遍与特殊间题,如把位抓握不紧、转体不充分、动作幅度小、重心掌握不好等,应根据问题及时纠正,然后进行投入训练,反复强化巩固,直至运动员能熟练且完整地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在整个阶段的基础技术训练上,运动员要重点掌握技术的主要环节,并且要注意技术的细节部分。运动员需要利用投入训练反复系统地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1.3与连络技术相结合 连络技术是根据作用力相反或相同的两个以上的技术动作进行配套连络来

柔道技术基本动作有哪些

柔道技术基本动作有哪些 柔道的技术是由投技、固技二者所组成的。投技是指施术者本身不倒地,而将对方以站立姿势摔投出去之技法;固技为地面制敌法, 又称为「捉牢法」,与立技被喻为一部车的前後轮(黄武雄,民76)。而立技根据施术者在摔投时,主要力量运用的部份又可分为手技、 腰技及足技。固技可分为压制法(抑入技)、绞技及关节技三种技法。 一、柔道基本站立姿势 (一)自然体可分 正自然体:这是最基本的姿势,也是最重要的姿势。以最轻松自然的心态,把两脚张开,与肩同宽,成外八字站好,整个身体的重 心平均置於两脚,膝盖轻轻伸直,身体微微挺直,眼睛注视著前方 右自然体:从正自然体的姿势开始,右脚微向前踏一步,左脚脚尖微微向外开,身体重心平均置於两脚上,身体挺直,两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视著前方。 左自然体:与右自然体是同一要领,不同的是将左脚向左前方微踏一步。 (二)自护体可分为 正自护体:从自然体的姿势出发,两脚大步开立,两膝盖弯曲,腰部向下,体重平均落於两脚及腰上,两眼平视前方,两手置於大 腿前上方。 右自护体:右脚微向斜前踏出一大步,两膝弯曲,腰部向下,体重平均落於两脚及腰上,两眼平视前方,两手置於大腿前上方。 左自护体:与右自护体相反,从正自护体开始,左脚向斜前一大步。

二、柔道训练步伐移动姿势及方向 要使自己的身体可以往前、後、左、右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平稳的移动,又要能够轻易的改变自己身体的转向,可使用两种步法来应用-上步法和垫步法,这两种步法全都须要以脚掌紧贴著垫子行走。 上步法:两脚相互交替向前行走的一般走法。 垫步法:一脚在前另一脚紧跟在後的垫步行走法。另外在步伐移动中一边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边要改变身体的位置及方向则有数种方法可供参考。 前、後移动法:向前时,可使用上步法及垫步法相互使用移动;而向後时,要顾及自身的平衡,则是使用垫步法来移动。 左、右移动法:向左及向右移动时,是使用垫步法来应用较能保持平衡。 绕圆移动法:此移动法可分为两种-以自身为中心绕圆移动或以对手为中心绕圆移动:以自身为中心绕圆时,以一脚为中心,只使用另一脚做小步的移动;以对手为中心绕圆时则是使用垫步法做基础来绕圆。注意一点,以对手为中心绕圆,并不是被对方牵著走,而是要以自己的力量来带动对手。 破势八个基本方向。 对於柔道有一定的基本认知後,就必须学习有关与对手交战最重要的捉襟法。以下的说明,皆以右边惯用姿态来说明,左边亦然。 一、自然体的交襟法:从正自然体把右脚往右前方踏出一步,互相以右手捉住对方的右衣领,而以左手捉住对方的衣袖,约在对手肘关节处。 二、自护体的交襟法:从正自护体姿势,将右手插入对方左腋下贴住背部,左手捉住对方右手手肘外侧的衣袖,并以臂夹住对手。要注意的是,在捉住对手衣襟时,要放松手臂及手腕的力量,仅使用部分的力量控制,如此才能快速察觉对手的攻势,且手臂不会因

浅谈柔道投技“得意技”形成过程的体会

浅谈柔道投技“得意技”形成过程的体会 所谓“得意技”实际上就是某运动员在比赛中能经常发挥威力而得有效分的和点技术。柔道投技进攻技术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就每个运动员本身来讲,真正能在比赛中经常得分和重点进攻技术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最多不会超过三、五个,这些经常能得有效分的重点技术在柔道术语里就被称为该运动员的“得意技”。例如:日本被称为世界柔坛王子的山下泰裕的“得意技”是“大外划”;远滕春男的“得意技”是“扫腰”;柏琦克彦的“得意技”是“巴投”,而我国四次世界冠军获得者高风莲的“得意技”是“外转入”,我国著名运动员赵丽敏的“得意技”是“背负投”;王淑贤的“得意技”则是“内股”。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每个著名运动员都有他们自己的“得意技”,实际上即使是两个动动员的“得意技”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会带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在世界上柔道运动员中没有绝对相同的“得意技”。我们训练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运动员形成“得意技”,但柔道投技的“得意技”是怎样形成的呢?如何使我们所培养的运动员形成自己的“得意技”,这是目前我们柔道训练工作中重点的重点。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我们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找出了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我们把“得意技”的形成过程按顺序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应用阶段、形成阶段。从理论上来讲这四个阶段化分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但在实际训练工作中证明柔道“得意技”的形成还是有它自身特点的。下面对这四个阶段逐一进行介绍。 1.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在最初的学习阶段的训练中还不能说明某运动员的“得意技”该选择哪一种技术,实践中证明运动员这一阶段的技术训练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全面地学习各种技术标准正确的使用方法会给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打好全面的基础。最初阶段的训练要求是最细致的,要求运动员对有个进攻技术从步法、手法、发力顺序以及使用时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掌握,这一阶段的训练手段应以示范、观摩、模仿、重复等方法反复进行。要严格掌握要领,一丝不苟的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在初学阶段对技术要领掌握正确的规范化程度,为“得意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练习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初步掌握各种进攻技术正确的使用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了,就是利用重复训练手段让运动员有计划地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反复的重复性训练,在本阶段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慢向快、由易变难的尺度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千百次地重复。使运动员在没有遇到对抗的情况下逐渐熟悉掌握每一个进攻技术的手法、步法、发力顺序以及进攻条件、进攻的时机。长时间让运动员多次进行重复训练就可以使其达到熟中生巧的目的,从而由量变到质变而形成进攻技术的高度自动化程度(在没对抗的情况下)。同时这样长期反复对同一个技术动作进行重复练习,无形中就使运动员增长了参加这一部分工作的肌肉的力量,也就是训练术语中所

柔道技术教学要点(1)完整篇.doc

柔道技术教学要点(一) 柔道技术,不单是形式上的技术而已,其中的精神要素所占的作用才大。所以一种技术的巧拙,通常由精神上的要素所支配的情形多。 下列几点就是涉及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希望领会其中要义: 1:以柔克刚 柔道的各种技术最重要的,莫过於柔和地顺应对方的力量之馀,相反地利用它,等到其势穷惫,才施术攻击或防御,柔道的造成与施术,都是基於此理制伏对方的动作。所谓造成,就是先安定自己的姿势后,制造对方的状态,使之变成容易施术的姿势。「施术」者,就是对方力穷时,施行技术而制压对方的动作的意思。总而言之,巧妙地能操纵变化万端的姿势及心的状态者,当可得胜。所以柔道并没有身体魁梧,臂力强大的人就一定得胜的道理。 2:缩短险势 缩短险势是指施术的瞬间而言。险势者,态势不稳的意思,缩短者,要保持其势於有限度,不使发生间隙可乘的机会。这是说,施术欲摔倒对方时,因为其势凶猛磊落,但是如果没有限度的话,绝对没法产生巧妙的技术的。以打火机为例,用打火石打出火花来,是靠火石与铁互相配合始能打出火花,但如何地施力於打火机上,才能使火石与铁适度地磨擦,发出火花,这可要有技巧了。通常,使铁与火石磨擦的时间愈短,火花才愈强,才愈容易发火的。缩短险势的道理与打火机的打火原理相同,是施术时必知的动作之一,也是重要的观念之一。 3:心、气、力的一致 也是使技术生巧的方法之一。指一旦发现对方有间隙可乘,千钧一发之时,立刻施出技术摔倒他而言。这就得靠心、气、力的一致,刹那间采取动作者。也就是说,保持心平静的状态;气

者,指其心很活泼的状态而言。依心、气而活动的力就是技术。此三者的关系圆滑而快速地连系著,始终不令对方有机可乘者,即谓心、气的一致,由此始能产生随机应变的动作的。柔道的修行,切勿存著侥幸的心理,一分技术一分功,积了长期的修行,自然地可找出对方的间隙。这时,力求心、力、气的配合一致,抓住这机会,施术争取胜利是不难,但更要不断的练习。 4:把握机会 不管是练习或比赛,最重要的是与对方对峙时,常保持制机於先,直到摔倒对方以前,绝不放松攻击的态势。也就是说要把握机会,始终占「先」。所谓先,可分1. 施术之先2. 反制之先 3. 冲虚之先。何谓施术之先,是透过对方所欲采取的攻击姿势,不让他抢先地由我方施术摔倒他。也是说先下手为强之意,在争胜败时,很重要的关键之一。 反制之先是对方施术於我身上之时,利用他所施的技术,冲破虚隙之处,相反地制压的意思。 柔道技术教学要点(二) 要防御对方於有效,必先察知对方的意图,但是全精神贯注於如何去防御的结果,常常被抢先而惨败。所以制伏对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述的「施术之先」,也就是说,始终占著「施术之先」,不让对方有机会摔倒我才行但是你想抢「施术之先」,对方何尝不也这样想呢?这时攻御一致的重要性可见一班了。望文生义地。攻御一致的意思,不外是「攻」不忘「御」,「御」不忘「攻」,双管齐下,以竟全功也。 2:施术的机会 已如上述,制伏对方的唯一方法就是攻对方,乘势施术。

柔道基础知识

柔道基础知识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以下是由整理关于柔道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柔道的涵义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三届的日本冠军神永昭夫(Kaminaga Akio),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

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现代柔道 明治十年(1877年)三东京帝国大学(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

柔道的介绍

柔道的介绍 但实际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柔道的项目,欢迎阅读。 柔道的起源明治十年(1877丰)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 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 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柔道与中国的渊源柔道的前身是柔术, 柔术脱胎于中国武术,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几乎所有的东西( 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都是借鉴、学习中国的。

日本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便根据“易经中“以柔制刚的学说, 将“体术改称为“柔术。 “道字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一直被视为一大“神物, 尤指宇宙万物之本质和规律。 如天道、人道等。 至于形式末节是不能轻易言“道的。 然而日本人对“道的理解与中国不尽相同, 他们把有形有术者皆命为“道。 于是饮茶之艺称为茶道, 插花之技称为花道、香道、书道、剑道、弓道。 明治维新时期, 柔术被视为阻碍潮流之古代武术而遭到禁止, 柔术因而没落。 直至明治15 年( 公元1882 年) , 嘉纳治五郎综合了各流术派的精华, 把柔术改良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柔道。 由术到道, 嘉纳治五郎提到了老子《道德经》中下面几句话对他的启发, 即“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草木生也柔,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待, 是以兵强则不嘉把, 木强则折。 可见, 柔术可作为一切生物的养生之道。 所以, 嘉纳治五郎把单纯武打的柔术改革成“修身养性的身心功法。 柔道的精髓定为“体育、修心、护己, 就是以柔顺求生存发展。 今日之道, 乃是锻炼身体修心养性、增强意志品质的一项体育运动。

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柔道技术的训练目标要求不同:对于普通学员而言,使他们学习并掌握完整的柔道技术,形成一定的柔道运动技能,并且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学习和掌握柔道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而柔道运动员则要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培养良好的训练与比赛作风,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柔道技术训练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任何一个柔道动作的掌握,都要经历由开始学习时粗略形成技术阶段,到改进提高技术阶段,直至巩固运用技术阶段。 柔道基本姿势和步法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在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要对动作的规格有明确的要求,身体的姿势,重心的高低,手臂的位置,步法的移动都要严格要求到位。 这些基础训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以后对其他技术的掌握。 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一、掌握技术的基础训练(1)先练习平行站立姿势,然后练习右式站立、左式站立。 (2)练习高站立和低站立。

(3)练习寝技姿势和从寝技姿势迅速站起来成站立姿势或从寝技姿势迅速摆脱对方的控制。 (4)练习抓握方式。 介绍两手手指相交错的联合,并提示应该注意避免的方面。 (5)练习向前、后、左、右的移动。 (6)站好站立姿势,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 (7)从站立姿势转成跪撑姿势,再从跪撑姿势转成站立姿势。 (8)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9)通过教练的手势迅速向各个方向移动、跪撑与站立交替。 (10)两人配对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由于柔道的动作很多,在柔道技术训练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动作技术全都掌握,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几种摔法,如身高占优势的运动员一般选择内股、大外刈等;身高较矮的运动员则喜爱选择背负投、小内刈等技术。 由于柔道规则的限制,并不是很多能够摔倒对手并能有效得分的技术动作,双方运动员经过专业训练,一般的技术动作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柔道运动员要在全面掌握多种有效并能得分的摔法之外,主要的技术练习还是要放在适合自己特点的个别技术上,在训练中,反复练习这些个别的技术,将其练就成为自己的“绝招。 一般来说,在柔道比赛中,往往还是靠绝招来获取胜利。 因此,一名柔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在掌握了基本的柔道技

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的训练方法 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 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教 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 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 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 争光。其具体任务是: (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 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 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 以有所侧重。

1.2训练原则 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训练实 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2.1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专家们则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把一个竞赛周期划分为三个周期,即准备期(逐渐形成竞技状态)、竞赛期(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和休整期(调整、恢复身体机能)。而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方法等。贯彻周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全年重大比赛时间及柔道运动的特点来安排周期,国内柔道训练一般安排两个周期,准备期训练时间的长短应以能否保证柔道运动员出现竞技状态为准,如果比赛机会较多,则可相应安排三个周期或更多的周期,总之应保证在重大比赛时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 1.2.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从初期训练至出现优异运动成绩,以保持高水平运动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训练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多年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机体在身体形态、生理、生化机能和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素质,使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好变化,从而获得最佳运动成绩。要根据柔道运动员的自身

柔道技术基本动作

柔道技术基本动作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技术基本动作。 柔道技术基本动作第一节柔道技术基本构造柔道的技术是由投技、固技二者所组成的。 投技是指施术者本身不倒地,而将对方以站立姿势摔投出去之技法;固技为地面制敌法,又称为「捉牢法」,与立技被喻为一部车的前後轮(黄武雄,民76)。 而立技根据施术者在摔投时,主要力量运用的部份又可分为手技、腰技及足技。 固技可分为压制法(抑入技)、绞技及关节技三种技法。 第二节柔道站立姿势学习柔道站立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各种摔倒法的技术当中,都是由站的姿势开始施术,且姿势的好坏会影响攻击技术的连贯及敏捷性。 在比赛的过程中,站立的姿势到脚步的移动实在是比赛输赢的一大因素,因为当脚步移动时,重心会跟著移动,如果移动的步伐稍有错误,重心一但偏离了,在一瞬间即可决定胜负。 一、柔道基本站立姿势站立的姿势可分为自然体与自护体两种。 (一)自然体可分正自然体:这是最基本的姿势,也是最重要的姿

势。 以最轻松自然的心态,把两脚张开,与肩同宽,成外八字站好,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置於两脚,膝盖轻轻伸直,身体微微挺直,眼睛注视著前方右自然体:从正自然体的姿势开始,右脚微向前踏一步,左脚脚尖微微向外开,身体重心平均置於两脚上,身体挺直,两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视著前方。 左自然体:与右自然体是同一要领,不同的是将左脚向左前方微踏一步。 右自护体:右脚微向斜前踏出一大步,两膝弯曲,腰部向下,体重平均落於两脚及腰上,两眼平视前方,两手置於大腿前上方。 左自护体:与右自护体相反,从正自护体开始,左脚向斜前一大步。 二、柔道训练步伐移动姿势及方向要使自己的身体可以往前、後、左、右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平稳的移动,又要能够轻易的改变自己身体的转向,可使用两种步法来应用-上步法和垫步法,这两种步法全都须要以脚掌紧贴著垫子行走。 上步法:两脚相互交替向前行走的一般走法。 垫步法:一脚在前另一脚紧跟在後的垫步行走法。 另外在步伐移动中一边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边要改变身体的位置及方向则有数种方法可供参考。 前、後移动法:向前时,可使用上步法及垫步法相互使用移动;

柔道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柔道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大师杯赛、大满贯赛个人前8名。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一)世界青年锦标赛个人前6名; (二)世界大奖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个人前4名; (三)全国运动会个人前4名; (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个人前4名,团体赛第一名; (五)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个人第一名; (六)全国青年锦标赛U20组、U18组个人第一名,团体赛第一名。 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一)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个人第五至八名; (二)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青年锦标赛(U20组、U18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个人第二至四名; (三)全国道馆俱乐部锦标赛公开组个人前4名; (四)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锦标赛或冠军赛个人第一名。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 (一)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青年锦标赛(U20组、U18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个人第五至八名; (二)全国少年锦标赛U16组个人第一名; (三)全国道馆俱乐部锦标赛公开组个人第五至八名,U15组个人第一名; (四)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锦标赛或冠军赛个人第二至四名。 五、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一)全国少年锦标赛U16组个人第二至四名,U14组个人第一名; (二)全国道馆俱乐部锦标赛U15组个人第二至四名; (三)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锦标赛或冠军赛个人第五至八名; (四)市(地、州、盟)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锦标赛个人前4名。 注:1.参赛年龄及组别设置: (1)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运动员参赛年龄为18周岁以上; (2)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参赛年龄为17周岁以上; (3)全国青年锦标赛设U20组及U18组。U20组运动员参赛年龄为19-20周岁,U18组运动员参赛年龄为17-18周岁;

柔道的技术动作

柔道的技术动作 柔道的技术动作 1.单手背负投 2、双手背负投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右脚上步至对手右脚前侧,脚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右臂大小臂重叠,将小臂支于对手腋下,左脚背步至对手左脚前侧,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以两脚掌为轴逆时针旋转身体,从面对面状态变为同方向状态,背部靠近对手胸腹部,臀部贴近对手小腹部,膝关节弯曲。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侧,右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力,同时双腿蹬直,臀部支顶对手小腹,上体前躬,头部转向左侧,右侧脸朝向自己的腿部。将对手投摔过去(图3-2-1至图3-2-9)。 3.体落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右脚上步至对手右脚前侧,脚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右臂大小臂重叠,将小臂支于对手腋下,左脚背步至对手左脚前侧,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以两脚掌为轴逆时针旋转身体,从面对面状态变为同方向状态,背部靠近对手胸腹部,臀部贴近对手小腹部,膝关节弯曲。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侧,右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力,同时将右腿伸出至对手右腿外侧,两腿成左弓步状,上体向左侧旋转。将对手投摔过去(图3-3-1至图3-3-10)。 4.肩车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右脚上步至对手两脚之间,脚 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抓握对手直门的右手松开把位插 入对手两腿直间,头潜入到对手右侧腋下贴近体侧,右肩抵住对手 小腹。左脚前进半步调整身体重心,膝关节弯曲,两腿伸直站直身 体将对手扛于右侧肩上,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侧,右手 随左手运动方向用力。将对手投摔过去(图3-4-1至图3-4-10)。 5.双手刈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右脚上步至对手两脚之间,脚 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抓握对手把位的双手松开,从对 手两腿外侧抱住双腿,头潜入到对手右侧腋下,贴近体侧,右肩抵 住对手小腹。左脚前进半步调整身体重心,膝关节弯曲,身体前冲,双手回收,将对手摔躺下去(图3-5-1至图3-5-9)。 6.大腰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右脚上步至对手右脚前侧,脚 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右臂从对手身体左侧插入,搂抱 对手腰背部,左脚背步至对手左脚前侧,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膝 关节弯曲。以两脚掌为轴逆时针旋转身体,从面对面状态变为同方 向状态,臀部贴近对手小腹部,膝关节弯曲。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 自己的左腰侧,右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力,同时双腿蹬直,臀部支 顶对手小腹,上体前躬,头部转向左侧,右侧脸朝向自己的腿部。 将对手投摔过去(图3-6-1至图3-6-9)。 7.扫腰 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大领(领襟),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技巧一柔道大腰技术 柔道大腰技术是柔道实战中的摔敌有效技巧,是充分利用腰与背翻技术是一招猛摔动作。柔道大腰在双人对练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范措施。下面整理了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欢迎阅读。 柔道技巧;;柔道大腰技术 1.双人面对面自然姿势站立, 2.施技者左手抓握对手的右小袖,右手抓握对手的直门(左胸襟), 3.抬左手向斜上方牵拉左手腕关节随做内旋,右手配合左手同方向牵拉对手。 4.右脚上步至对手右脚前侧,脚前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右臂从对手身体左侧插入,搂抱对手腰背部, 5.左脚背步至对手左脚前侧,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膝关节弯曲。 6.以两脚掌为轴逆时针旋转身体,从面对面状态变为同方向状 态, 7.臀部贴近对手小腹部,膝关节弯曲。 8.左手牵拉对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侧,右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 力,同时双腿蹬直,臀部支顶对手小腹,上体前躬,头部转向左侧,右侧脸朝向自己的腿部。将对手投摔过去。

柔道教学之大腰 1:动作过程 (1)甲方右架,乙方平行站立,甲左手抓乙的右衣袖,左臂抬肘左手拉乙的右袖,两手向自己方向用力提拉,使乙身体重心向前。 (2)右脚上步落在乙右脚前面,左脚背步落在乙左脚前面,同时两膝弯曲,转腰成半蹲姿势,右臂插入乙的左腋下,用右手搂住乙的腰部。将乙背在腰上,蹬腿发力,向左甩脸,用腰作为支点,将乙向前摔倒。 2 :技术要领 (1)转体时,两膝弯曲,采取半蹲姿势,腰臀部要与乙的腹部合严。 (2)左手先推后拉。 (3)经乙的肩头抓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大钓腰”;经乙肋下部抓住其腰带,使用大腰的要领将乙摔倒,则称为“小钓腰”。 (4)在乙以大腰或其他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摔倒则称为“后腰” (5)在乙以大腰或其他腰技进攻时,将乙抱起并转身扭腰将乙摔倒则称为“移腰”。 3.化解与反攻 甲进攻,乙的右手用力回拉,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顶住甲的动作' 4.战术应用 在实战中,先推顶乙,待乙回力顶时,右手直接插进乙的左腋下使

柔道技术日常训练方法

柔道技术日常训练方法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技术练习方法。 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柔道技术的训练目标要求不同:对于普通学员而言,使他们学习并掌握完整的柔道技术,形成一定的柔道运动技能,并且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学习和掌握柔道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而柔道运动员则要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培养良好的训练与比赛作风,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柔道技术训练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任何一个柔道动作的掌握,都要经历由开始学习时粗略形成技术阶段,到改进提高技术阶段,直至巩固运用技术阶段。 柔道基本姿势和步法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在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要对动作的规格有明确的要求,身体的姿势,重心的高低,手臂的位置,步法的移动都要严格要求到位。 这些基础训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以后对其他技术的掌握。 2.1掌握技术的基础训练(1)先练习平行站立姿势,然后练习右式站立、左式站立。 (2)练习高站立和低站立。

(3)练习寝技姿势和从寝技姿势迅速站起来成站立姿势或从寝技姿势迅速摆脱对方的控制。 (4)练习抓握方式。 介绍两手手指相交错的联合,并提示应该注意避免的方面。 (7)从站立姿势转成跪撑姿势,再从跪撑姿势转成站立姿势。 (8)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9)通过教练的手势迅速向各个方向移动、跪撑与站立交替。 (10)两人配对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由于柔道的动作很多,在柔道技术训练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动作技术全都掌握,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几种摔法,如身高占优势的运动员一般选择内股、大外刈等;身高较矮的运动员则喜爱选择背负投、小内刈等技术。 由于柔道规则的限制,并不是很多能够摔倒对手并能有效得分的技术动作,双方运动员经过专业训练,一般的技术动作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柔道运动员要在全面掌握多种有效并能得分的摔法之外,主要的技术练习还是要放在适合自己特点的个别技术上,在训练中,反复练习这些个别的技术,将其练就成为自己的“绝招。 一般来说,在柔道比赛中,往往还是靠绝招来获取胜利。 因此,一名柔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在掌握了基本的柔道技术后,常练的还是自己的绝招技术。 由于柔道是两个人的直接接触对抗,即使自己的技术非常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