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非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非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非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实习时间:2012年6月8日实习地点:3#4楼实施单位:邵阳学院

一.实习过程

组长确定、领取药品,组员合作配制实验所需溶液,再集体进行实验。

二.实习内容

卤素的性质

碘的歧化

在试管中加入两三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滴加2 mol·dm-3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再滴加2 mol·dm-3H2SO4,又有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现象:溶液先是棕色,然后棕色变浅,直至无色,最后又出现出现棕色

反应方程式:3I2+ 6OH-=5I-+ IO3-+3 H2O

5I-+ IO3-+6 H+=3I2+3 H2O

卤素含氧酸盐的性质

(1)取两滴0.1 mol·dm-3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三四滴饱和KClO3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2 mol·dm-3H2SO4,不断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加热,检查有无氯气生成,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再溶液颜色变浅,褪色,有氯气放出

反应方程式:6KI+KClO

3+3H

2

O=3I

2

+KCl+6KOH

I 2+2ClO

3

=IO

3

-+Cl

2

(g)

ClO

3+5Cl-+6H+=3 Cl

2

+3H

2

O

(2)设计实验步骤用NaSO3做还原剂,验证KCl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两滴0.1mol/L的Na2SO3加入一滴2mol/L的H2SO4和0.1mol/L的KClO3溶液

现象:有气泡冒出,气体呈黄绿色

反应方程式:5Na2SO3+2KClO3+H2SO4=5Na2SO4+K2SO4+Cl2(g)+H2O

3)Cl-、Br-、I-、混合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两三滴混合溶液

dm-3,滴)

dm-3)

4

(12% ,1cm3)

2min,离心分离

溶液沉淀

①蒸馏水洗涤沉淀

①HNO3(6 mol·dm-3) ②蒸馏水5滴+Zn粉(少量)

③微热,离心分离

白色沉淀

(表示有Cl-存在)

Ag、Zn

①CCl4(0.5 cm3)

②滴加Cl2水

CCl4层紫色(表示有I-)

①继续滴加Cl2水

紫色褪去,CCl4层变黄

(表示有Br-)

2.硫化合物的性质

1)S2-的性质及S2-的鉴定

(1)S2-的还原性。取0.1 mol·dm-3Na2SO3溶液,用2 mol·dm-3H2SO4酸化,滴加饱和H2S溶液,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反应方程式:SO32-+2H2S+2H+=3S(s)+3H2O

(2)S2-的鉴定。取4、5滴0.1 mol·dm-3Na2S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数滴2 mol·dm-3H2SO4溶液,将湿润的Pb(Ac)2试纸横架在试管口上,水浴加热,试纸变黑,表示有S2-存在,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S2-+2H+=H2S

H2S+Pb(Ac)2=Pb(s)(黑)+HAc

2)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与SO32-的鉴定

(1)设计方案试验Na2SO3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写出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5滴0.1mol/L的Na

2SO

3

,加入一滴2mol/L的H

2

SO

4

加入饱和H

2

S。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反应方程式:SO32-+2H2S+2H+=3S(s)+3H2O

还原性:5滴0.1mol/L的Na

2SO

3

加入数滴I

2

现象:棕黄色消失

反应方程式:SO32-+I2+H2O=SO42-+2HI

(2)SO32-的鉴定。在点滴板空穴中滴加1滴饱和ZnSO4溶液,再加1滴新配制的0.1 mol·dm-3K4[Fe(CN)6]和1滴新配置的1% Na2[Fe(CN)5NO]溶液,用 2 mol·dm-3NH3·H2O将溶液调到中性或弱酸性,最后滴加1滴SO32-溶液,搅拌,产生红色沉淀,表示有SO32-。

反应方程式:Zn2[Fe(CN)6]+[Fe(CN)5NO]2-=Zn2[Fe(CN)5NOSO3]+[Fe(CN)6]6-

3)硫代硫酸及其盐的性质与S2O32-的鉴定

(1)在0.1 mol·dm-3Na2S2O3溶液中加入2 mol·dm-3H2SO4,放置,观察现象,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写出反应方程式。

现象:出现白色混浊,刺激性气体,淀粉—KIO3-试纸变蓝。

反应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O2(g)+S(s)+H2O

(2)分别在盛有Cl2水和I2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0.1 mol·dm-3Na2S2O3溶液,观察现象,用实验证明产物中是否有SO42-生成,写出反应式。

现象:滴加BaCl2,加入I2水,溶液褪色,

滴加BaCl2,加入Cl2水,溶液褪色,出现白色混浊

反应方程式:I2+2Na2S2O3=2NaI+Na2S4O6

Na2S2O3+4Cl2+5H2O=Na2SO4+8HCl+ H2SO4 Na2SO4+BaCl2=BaSO4(s)+2NaCl

(3)S2O32-的鉴定

在点滴板空穴中加入1滴0.1mol·dm-3Na2S2O3溶液;再加入2滴0.1mol·dm-3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由白→黄→棕→黑,表示有S2O32-存在,写出反应式。

反应方程式:2Ag2++S2O32-=Ag2S2O3(s)

Ag2S2O3+H2O=Ag2S(s)+H2SO4

4)K2S2O8的氧化性

向盛有少量稀H2SO4的试管中,加1滴0.01mol·dm-3MnSO4溶液,再加入少量的K2S2O8固体,水浴加热观察现象。再加入1滴0.1mol·dm-3AgNO3溶液,观察现象,解释AgNO3的作用,写出反应方程式。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不明显,加入AgNO3溶液变为紫红色,即AgNO3作催化剂。

反应方程式: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

氮、磷化合物的性质

1)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与NO2-的鉴定

(1)取1cm3饱和NaNO2溶液于试管中,将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然后加入同样冷却的1cm3mol·dm-3H2SO4,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自冰水中取出试管,放置片刻,观察HNO2的分解,写出反应式。

现象: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反应方程式:2HNO2=N2O3+H2O=NO2+NO+H2O

(2)用实验证明亚硝酸盐的氧化性、还原性。写出实验步骤,记录现象,写出有关反应式。

氧化性:2~3滴0.1mol/L的NaNO2,加入几滴2mol/L的HAc,加入少量莫尔盐

现象:溶液变为棕色

反应方程式:2HAc+2Fe2++NO2-+SO42+=[Fe(NO)SO4]+Fe3++2Ac-+H2O

还原性:1ml HNO2加入新制的5滴KMnO4

现象:紫红色褪去

反应方程式:5NO2-+2MnO4-+6H+=5NO3+2Mn2++3H2O

(3)NO2-的鉴定。取两三滴0.1mol·dm-3NaNO2溶液与试管中,加数滴2mol·dm-3HAc溶液酸化,再加入少量FeSO4·7H2O晶体,振荡,溶液变成棕色,表示有NO2-,写出反应式。

反应方程式:2HAc+2Fe2++NO2-+SO42+=[Fe(NO)SO4]+Fe3++2Ac-+H2O

2)NH4+的鉴定

采用气室法:取几滴0.1mol·dm-3NH4Cl溶液置于一表面皿中心,用另一稍小的表面皿贴一小块湿润的酚酞试纸扣在大的表面皿上形成气室。在溶液中滴加2mol·dm-3NaOH溶液至碱性,混匀,放置,酚酞试纸变红,表示有NH4+存在。

3)NO3-鉴定

取5滴0.1mol·dm-3NaNO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7H2O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后加少量水稀释,将试管倾斜,沿壁慢慢加入1cm3浓H2SO4(切勿摇动),在浓H2SO4与试液交界处有棕色环出现,表示有NO3-存在,写出反应式。

反应方程式:3Fe2++NO3-+4H+=3Fe3++2H2O+NO

NO+FeSO4=[Fe(NO)SO4]

4)磷酸盐的性质及PO43-的鉴定

(1)在点滴板的三个空穴中分别加入少量的0.1 mol·dm-3NaH2PO4、NaHPO4、Na3PO4,用pH试纸分别测定其pH,分别向以上三个空穴中加入少量0.1mol·dm-3AgNO3溶液,用搅拌棒混匀后,观察现象。再测定其pH,对比前后各有何变化并解释。

现象:0.1mol/L的Na3PO4pH=11,加入0.1mol/L的AgNO3出现黄色浑浊,pH=10

0.1mol/L的Na2HPO4pH=8,加入0.1mol/L的AgNO3出现黄色浑浊,pH=7

0.1mol/L的NaH2PO4pH=5,加入0.1mol/L的AgNO3出现黄色浑浊,pH=4

反应方程式:3Ag++H2PO4-=Ag3PO4(s)+H+

(2)PO43-的鉴定。在试管中加入一两滴0.1mol·dm-3磷酸盐溶液,加入3~5滴浓HNO3,最后加入10滴饱和(NH4)2MoO4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表示有PO43-。些出反应式。

反应方程式:PO43++3NH4++12MoO42-+24H+=(NH4)[P(Mo3O10)4]·6H2O (s) +6H2O

4.设计实验

(1)鉴定NO2-、NO3-混合溶液中的NO3-。

取1ml NO2-,NO3-混合液,加入足够的NH4Cl,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用棕色环法鉴定NO3-

现象:现有泡冒出,后再界面出现个棕色环

反应方程式:NH4++NO2-=N2+2H2O

3Fe2++NO3-+4H+=3Fe3++2H2O+NO

NO+FeSO4=[Fe(NO)SO4]

(2)鉴定S2-、PO43-混合溶液中的PO43-。

1ml S2-、PO43-混合液中加入过量AgNO3至沉淀完全,将沉淀过滤、洗涤,加入2mol/L的HNO3使沉淀全溶,取清夜,向其中加入3~5滴6mol/L的HNO3,加入10滴饱和(NH4)2MoO4

反应方程式:2Ag++S2-=Ag2S(s)

3Ag++PO43-=Ag3PO4(s)

3H++Ag3PO4=H2PO4+3Ag+

PO43-+3NH4++12MoO42-+24H+=(NH4)2[P(Mo3O10)4]·6H2O(s)+6H2O

(3)鉴定PO43-、Cl-混合溶液中的Cl-。

1ml PO43-、Cl- 混合液中加入过量AgNO3至沉淀完全,,将沉淀过滤、洗涤,加入2mol/L的HNO3使沉淀全溶,倒出清液,洗涤沉淀,加入过量(NH4)2SO4(12% )至沉淀完全溶解,再加入6 mol·dm-3 HNO3沉淀又出现,证明有Cl-存在。

反应方程式:3Ag++PO43-=Ag3PO4(s)

Ag++Cl-=AgCl(s)

3H++Ag3PO4=H2PO4+3Ag+

AgCl+NH3=[Ag (NH3)2]Cl

[Ag (NH3)2]Cl+HNO3=AgCl(s)+NH4 NO3

三.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非金属性质综合实验的实习,主要有一下收获与体会:

①.对非金属元素性质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具体全过程,它不仅仅只有具体操作实验过程,它还包括了前面的领仪器药品,配制溶液等实验准备过程,也包含了试验后的清理等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缺少一些仪器药品,要学会解决问题,找出原因,多次试验,看能不能用其他药品代替等,也可问老师,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逃避。

③.学会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等,不要想着实验完了之后再回忆,到时候一般描写的不形象,记忆模糊等,应该要边做实验边把一些实验现象记录先来,并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合理,找出原因。

④实验过程重要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去闻一些药品。

四.存在不足和建议

①.有的实验药品已经变质或没有,是一些实验没办法进行。

②实验过程没有管理,各个组员自行发挥,没有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还有对试验完成的状况没有进行检验。

③有的实验设计方案有问题,没有进行检测与改正。

五.思考题

1.实验室的H

2S、Na

2

S、Na

2

SO

3

溶液能否长期保存?说明理由。

都不能。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H

2S: 2H

2

S+O

2

=2H

2

O+S(s)

Na

2S:S2- +H

2

O=H

2

S+OH- 2S2-+ 2H

2

O+S2-=2S(s)+4OH-

Na

2SO

3

:2SO32-+O

2

=2SO

4

2-

2.选用一种试剂区别下列五种无色溶液:NaCl、Na

2S、NaNO

3

、Na

2

S

2

O

3

、Na

2

HPO

4

AgNO

3

溶液。

NaCl: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不溶解 Ag++Cl-=AgCl

NaNO

3

:无现象

Na

2S:黑色沉淀 2Ag++S2-= Ag

2

S

Na

2S

2

O

3

:沉淀的颜色由白色――黄色――棕色――黑色

Ag++S

2O

3

2-=Ag

2

S

2

O

3

(白)

Ag

2S

2

O

3

(白)+H

2

O =Ag

2

S(黑)+H

2

SO

4

Na

2HPO

4

:黄色沉淀,溶于酸,Ag+ + HPO

4

2-=Ag

3

(PO

4

)(黄)+H+

3.在选用酸溶液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介质时,为何不常用HNO

3

或HCl?在什

么情况下可选用HNO

3

或HCl?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大多具有氧化还原性,所以所选用的介质一般不

具有氧化还原性,而HNO

3

具有氧化性,HCl具有还原性。所以不选。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选用HNO

3

和HCl:

(1)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物不与两种酸反应

(2)反应中的某一种物质于其它的酸性介质反应,只能选用HNO

3

或HCl

(3)氧化还原反应,但此条件下不与HCl或HNO

3

反应。

4.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分别是NaNO

2、Na

2

SO

3

和KI,如何进行鉴别?

H 2SO

4

(2M)

(1)出现红棕色气体的是NaNO

2

(2)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是Na

2SO

3

(3)无明显现象的KI。

5.KIO

3和NaHSO

3

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产物与二者的相对量有什么关系?

IO

3

- +3HSO

3

- =I-+3SO

4

2- +3H+

2IO

3- +5HSO

3

- =I

2

+5SO

4

2- +3H++H

2

O

3

3

2

5

IO

HSO

n

n

-

-

时,产物为I

2

、SO

4

2-、H+、H

2

O

3

3

21

53

IO

HSO

n

n

-

-

≤≤

时,产物为I

2

、SO

4

2-、H+、H

2

O、I-

3

3

1

3

IO

HSO

n

n

-

-

时,产物为I-、SO

4

2-、H+。

6.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有I

2

析出。氯水加多了,溶液又变成无色,用反应方程式表示。说明此反应的应用。

2KI+ C1

2I

2

+2KCl

I 2 + 5C1

2

+ 6H

2

O 2 IO

3

-+ 12H+ + 10C1-

应用:天然盐卤水中提取碘生产碘。

7.利用实验中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ClO

3-、BrO

3

-、IO

3

-氧化性的强弱。

①.在一根试管中加入1cm30.1mol·dm-3NaBrO

3

溶液再滴几滴氯水,加入0.5cm3

CCl

4

摇晃几下观察有机层是否呈黄色。

②.在一根试管中加入1cm30.1mol·dm-3NaClO

3

溶液再滴几滴碘水,加入0.5cm3

CCl

4摇晃几下观察有机层是否呈无色。 2BrO

3

-+

C1 Br

2+ 2ClO

3

-

I 2+ 2ClO

3

2 IO

3

-+ C1

2

试管中的1cm30.1mol·dm-3Na

2S

2

O

3

溶液中滴加1滴0.1mol·dm-3AgNO

3

,有什么

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有沉淀生成又迅速消失

Na

2S

2

O

3

+AgNO Na

3

[Ag(S

2

O

3

)

2

]+ NaNO

3

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实习时间:2012年6月8日实习地点:3#4楼实施单位:邵阳学院

一.实习过程

组长确定、领取药品,组员合作配制实验所需溶液,再集体进行实验。

二.实习内容

1.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氢氧化物的两性

根据其特性,自制Cr(OH)3、Sn(OH)2,观察其颜色和状态,并试验其酸碱性

2)氢氧化物的两性偏碱性

自制Cu(OH)2、Pb(OH)2,观察其颜色和状态,选择合适的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试验其性质。

3)氢氧化物的脱水性

用AgNO3、HgCl2、CuSO4溶液分别与2mol·dm-3NaOH作用,观察现象。将三支试管加热又有何变化?

4)氢氧化物的还原性

分别取少量Mn2+、Fe3+、Co2+、Ni2+溶液与2mol·dm-3NaOH作用,仔细观察现象。对比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保留Co(OH)2、Ni(OH)2供下面实验用]。

5)氢氧化物的氧化性

向实验4制得的Co(OH)2、Ni(OH)2中各加入少量的3%H2O2溶液,观察有无变化?然后再向另一新制成的Ni(OH)2中加入溴水,再观察有何变化。将上述沉淀离心分离后分别加入浓HCl,观察现象,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所产生的气体。

对比Fe2+、Co2+、Ni2+还原性强弱及Fe3+、Co3+、Ni3+氧化性强弱。

2.硫化物

自制少量SnS、SnS2,观察其颜色和状态,试验SnS2在1mol·dm-3 Na2S溶液中的溶解性及SnS在0.1mol·dm-3 Na2S2溶液中的溶解性。

3.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1)Sn2+在不同介质中的还原性

(1)碱性介质:自制少量[Sn(OH)4]2-溶液,加入少量0.1mol·dm-3 Bi(NO3)2溶液,观

察黑色沉淀的生成。此反应用于Bi2+和Sn2+的鉴定。

(2)酸性介质,取一两滴0.1mol·dm-3 HgCl2溶液,逐滴加入SnCl2溶液,观察现象,注意颜色白→灰→黑的变化过程,此反应可用于Hg(Ⅱ)和Sn2+的鉴定。

2)Bi3+的还原性和Bi3+的氧化性

取少量0.1mol·dm-3Bi(NO3)2溶液,加入6mol·dm-3NaOH溶液,再加入3%H2O2,水浴加热,观察灰黄色沉淀的生成。离心分离后,在沉淀中加入6mol·dm-3 HNO3酸化,加入1滴0.1mol·dm-3MnSO4液,水浴加热,离心后观察溶液的紫红色,此反应可用来鉴定Mn2+。

3)Pb(Ⅳ)的氧化性

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酸和还原剂,证明PbO2的强氧化性。

在试管中滴1滴0.01 mol?l-1MnSO4,稀释后,用6 mol?l-1HNO3酸化,加入少量的PbO2(s)水浴加热,加入1滴AgNO3溶液。

4)Cr3+的还原性,CrO42-和Cr2O72-的互变及的氧化性

(1)自制少量[Cr(OH4)] 2-溶液,加入3%H2O2,水浴加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冷却后加入0.5cm3乙醚,再加入6mol·dm-3HNO3,振荡,观察乙醚层中的深蓝色。此反应用来鉴定Cr3+。

(2)CrO42-溶液中加入少量2mol·dm-3H2S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再滴加2mol·dm-3NaOH,观察有何变化;加入少量2mol·dm-3H2SO4溶液,最后向该橙色溶液中加入几滴0.1mol·dm-3(NH4)2Fe(SO4)2,观察现象并解释。

4. Fe3+、Co2+、Ni2+、Hg2+与氨水的反应

取少量FeCl3、CoCl2、NiCl2、HgCl2溶液,分别加入2mol·dm-3氨水至过量,仔细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5. Cu(Ⅰ)和Cu(Ⅱ)的转化和性质

(1)取少量Cu屑,加入0.5cm31mol·dm-3 CuCl2和1cm3NaCl饱和溶液,加热至沸,待溶液颜色由棕色变土黄色时,用滴管取1滴溶液加入水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停止加热,将溶液倒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或试管中,(注意Cu屑不要倒入),观察现象,静置,用滴管插入烧杯底部吸取少量沉淀,分别试验其与浓HCl、2mol·dm-3氨水的反应,观察现象并解释。

(2)设计实验,制备白色CuI沉淀,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反应式。分别试验其与浓HCl、2mol·dm-3氨水的反应,观察现象并解释。

三.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金属元素性质综合实验的实习基本了解了金属元素的典型性质,

发现并发现金属元素的反应一般伴随的漂亮的颜色变化,且有很多金属化合物是不

稳定的,试剂的加的量也会对反应照成和大影响。

②.实验过程中有很多颜色变化也是无法解释的,且很多试剂要现配现用。

四.存在不足和建议

①实验过程中产生很多废弃重金属液体倒进废液岗,直接当废水排放,且有的

金属像银等贵金属没有回收再利用。

②实验过程中试剂没有调理的摆放,一组人在那到处找试剂,场面有点混乱,

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③实验前实验的原理没有好好了解,在做的过程中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五.思考题

1.在Cr3+溶液中加入Na2S,得到的沉淀是什么?解释原因。

得到的沉淀是灰绿色的Cr(OH)3,Na2S在溶液中发生水解,S2-+ H2O =HS-+OH-,其水解常数

K b1=

14

2

13

2

10

7.710

1.310

w

a

K

K

-

-

-

==?

?

,可见,水解程度很大,水解生成的OH-较多[Cr3+][OH-]3

的值大于KspCr(OH)3=6.7×10-31,所以生成Cr(OH)3沉淀。

2.某同学在鉴定Cr3+时,向Cr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并用H2O2氧化,然后加入稀

H2SO4、乙醚,却得不到蓝色而是绿色的溶液,请帮助分析原因。

向Cr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生成Cr(OH)4-,再加入H2O2被氧化成CrO42-,加入稀H2SO4酸化。生成Cr2O72-,再与剩余的H2O2配位生成CrO5,由于CrO5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按下式迅速分解:4CrO5+12H+ = 4Cr3+ +7O2 + 6H2O ,乙醚作为萃取剂将CrO5萃取至有机相中,并与之配位,生成蓝色的[CrO5·O(C2H5)2]。

没有得到蓝色而只得到绿色的Cr3+溶液很可能是因为乙醚加入的过晚,CrO5已大量分解,因而溶液只呈现[Cr(H2O)6]3+的绿色,为了使蓝色更明显,可以先加入乙醚再用酸酸化,这样生成的CrO5能及时地进入乙醚层,生成蓝色配合物,增加稳定性。

3.Cu(Ⅰ)和Cu(Ⅱ)各自稳定存在和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Cu2+的水合能和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大,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歧化反应:2Cu+=Cu + Cu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要使反应平衡左移,即要使Cu+稳定,必须加入Cu+的沉淀剂或配位剂,入:Cl-、I-、S2-、CN-等,因此,在水溶液中Cu2+能稳定存在,Cu+则不能稳定存在,在固态和高温时,Cu+比Cu2+稳定,如:CuO加强热时,会分解为Cu2O:2CuO=Cu2O+1/2O2(1273K) CuCl、CuBr、CuI可以用适当的还原剂(如SO2、Sn2+、Cu等)在相应的卤素离子存在条件下,还原Cu2+得到。即在沉淀剂的存在下,Cu2+可以被还原为Cu(Ⅰ):

2Cu2+ +2X-+SO2+2H2O=2CuX(s)+4H++SO42-、2Cu2+ +4I-=2CuI(s)+I2等,Cu(Ⅰ)在水溶液中则

歧化为Cu2+和Cu。

4.如何制得白色的Mn(OH)2沉淀?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0.1mol·dm-3MnSO4中加入2 mol·dm-3 NaOH溶液。

5.碱性介质中Co2+能被Cl2氧化为Co3+,而酸性介质中Co3+又能将Cl-氧化为Cl2,Co2+的还原性弱而[Co(NH3)6]2+又极易被空气氧化为[Co(NH3)6]3+,如何解释这些“矛盾”的现象?

查的E( Co3+/ Co2+)=1.95

即在它们都是离子形式存在时,Co3+很容易氧化成Co2+盾

金属元素综合设计实验

实习时间:2012年6月8日实习地点:3#4楼实施单位:邵阳学院 一.实习过程

组长确定、领取药品,组员合作配制实验所需溶液,再集体进行实验。

二.实习内容

(1) 以NaNO 3(S )为原料制备NaNO 2并试验其性质。

试管中加入少量NaNO 3,加热至沸,至无气泡,冷却加水溶解,分成两份,一份加入2mol/LHAc 和5滴(NH 4)2Fe(SO 4)2加水溶解,另一份加入5滴0.1mol/L 的KMnO 4。

(2).用实验证明KMnO 4的氧化性及还原产物与酸碱环境、试剂的用量及加入试剂的顺序有关,解释原因。

酸碱环境:两支试管中各加5滴0.1mol/L 的KMnO 4向一支中加2滴2mol/L H 2SO 4,再加3滴0.1mol/L

Na 2S ,向另一支中加2滴2mol/L NaOH ,再加入3滴0.1mol/L Na 2S ,比较其现象。 实际用量:向一根试管中加入5滴0.1mol/L KMnO 4,再加入2滴2mol/L H 2SO 4,加入加入2滴0.1mol/L KI ,另一个试管中加入5滴0.01mol/L KMnO 4,再加入2滴2mol/L H 2SO 4,加入加入2滴0.1mol/L KI ,比较其现象。

加入试剂顺序:三根试管中5滴0.1mol/L KMnO 4,2滴2mol/L H 2SO 4,2滴0.1mol/L Na 2S 加入次序KMnO 4+H 2SO 4+Na 2S ,Na 2S +H 2SO 4+KMnO 4,Na 2S +KMnO 4+H 2SO 4,比较其现象。 (3).BiCl 3(S )制备NaBiO 3并试验其性质。

试管中加入少量BiCl 3,加入2mol/LHNO 3至固体溶解,再加入少量6mol/LNaOH 、3%H 2O 2,水浴加热即制得NaBiO 3,向上面的沉淀中加入6mol/L HNO 3和1滴0.01mol/L Mn2+

观察其现象。

(4) 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证明Pb 3O 4中含有Pb (Ⅱ)、Pb (Ⅳ)两种氧化

态。

试管中加少量Pb 3O 4,溶于6mol/L HNO 3,离心分离沉淀,清液装入另一试管,试管中加少量Pb 3O 4,溶于6mol/L HNO 3,离心分离沉淀,清液装入另一试管,向沉淀中加入6mol/L HCl ,管口放湿润的KI-淀粉试纸,温水浴,试纸变蓝再褪色则证明有Pb (Ⅳ)存在,向清液中加几滴2mol/LNaOH ,调节pH 至5~7,加入5滴0.1mol/LK 2CrO 4在有红色沉淀生成即有Pb (Ⅱ)存在。

(2) 设计实验实现下列Cr (Ⅲ)到Cr (Ⅵ)各种存在形式的转化。

()()2-3+

2-2742434Cr O Cr Cr OH Cr OH CrO Ag CrO -

??→→→→→

有关“d区元素性质实验”思考题的解答

有关“d区元素性质实验”思考题的解答 有关“d区元素性质实验”思考题的解答 与P区元素性质实验相比较,学生对d区元素性质实验问题的回答,多感觉有一些把握不准。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些化合物接触及了解的都少,且其不遵守所谓“规律性”的现象也较多的缘故。因而,这部分内容也是一个学习上的难点。 一、“铬、锰、铁、钴、镍实验”思考题 1.试总结铬、锰、铁、钴、镍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在低价的Cr(OH)3、Mn(OH)2、Fe(OH)2、Co(OH)2、Ni(OH)2中,只有Cr(OH)3有显著的两性,其余都表现为碱性(只与酸反应,而不与NaOH反应)。 比较他们的还原性,其中Fe(OH)2和Mn(OH)2的还原性最强(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对高价的H2CrO4、HMnO4、Fe(OH)3、Co(OH)3、Ni2O3·H2O

来说,前两个H2CrO4和HMnO4表现为酸性,后3个通常表现为碱性。 这些高价的化合物都有氧化性,但其中Fe(OH)3的氧化性最弱、H2CrO4、HMnO4次之(已相当强)、Co(OH)3、Ni2O3·H2O 的氧化性最强。 2. 在Co(OH)3中加入浓HCl,有时会生成蓝色溶液,加水稀释后变为粉红色,试解释之。 Co(OH)3与浓HCl的反应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酸碱反应。由于Co3 有强氧化性,能被Cl-离子还原成Co2 ,而Co2 离子又以配离子[CoCl6]4-的形式在溶液中存在。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Co(OH)3 6H 14Cl- = 2[CoCl6]4- Cl2 6H2O。 其中的配离子[CoCl6]4-为蓝色。 由于配离子[CoCl6]4-并不稳定,加水稀释使溶液中Cl-离子浓度降低时,又有[Co(H2O)6]2 配离子(粉红色)生成。反应为,[CoCl6]4- 6H2O = [Co(H2O)6]2 6Cl-。这就是溶液又变成粉红色的原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一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

实验11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IB IIB Cu Zn Cu(+2,+1)Zn(+2) Ag Cd Ag(+1)Cd(+2) Au Hg Au(+1,+3)Hg(+2,+1) 蓝色的Cu(OH) 2 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AgOH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 色的Ag 2O。Zn(OH) 2 呈两性,Cd(OH) 2 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 的Hg 2 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 、Ag + 、Zn 2+ 、Cd 2+ 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 3 ) 4 ] 2+ 、 [Ag(NH 3) 2 ] + 、[Zn(NH 3 ) 4 ] 2+ 、[Cd(NH 3 ) 4 ] 2+ 。但是Hg 2+ 和Hg 2 2+ 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 4 + 存在, 并不生成氨配离子。如: HgCl 2 +2NH 3 =Hg(NH 2 )Cl↓白+2 NH 4 Cl Hg 2Cl 2 +2NH 3 =Hg(NH 2 )Cl↓白+Hg↓黑+NH 4 Cl (观察为灰色) Cu 2+ 具有氧化性,与I-反应,产物不是CuI 2 ,而是白色的CuI:Cu 2+ +I- =2CuI↓白+I 2 将CuCl 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 2 ]-的溶液。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 沉淀: Cu +Cu 2+ +4Cl-=2[CuCl 2 ]- [CuCl 2 ]-←稀释→CuCl↓白+Cl- 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例如: AgCl +2NH 3 =[Ag(NH 3 ) 2 ] + +Cl- 红色HgI 2 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过量KI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子: HgI 2 +2I- =[HgI 4 ] 2- 黄绿色Hg 2I 2 与过量KI反应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gI 4 ] 2- 和Hg: Hg 2I 2 +2I- =[HgI 4 ] 2- +Hg↓黑 三、实验内容 1、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四、实验原理:2KClO 3 2KCl+3O 2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 2。 化学方程式为:C +O 2CO 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 +2O 2 Fe 3O 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S +O 2 SO 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 +5O 22P 2O 5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 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 (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化学年级高三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案主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 间) 第( 7 )课 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氮硫的性质 个性化学习问 题解决 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大设计教学! 教学重 点、难点 该部分知识点的计算类以及实用性很强要好好把握! 教学过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相关反应 Si 物理性质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金属光泽熔点高、 硬而脆 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Si + O 2 △ SiO2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与强碱溶液反 应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粗硅工业制取SiO2 + 2C 高温 Si + 2CO↑ SiO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纯净的晶体俗称水晶 化 学 性 质 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 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与盐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 H2SiO3 物理性质白色沉淀 化学 性 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加热H 2SiO3 △ H2O + SiO2 实验室制取原理Na2SiO3 + 2HCl = H2SiO3↓+ 2NaCl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黏土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 3CaO·SiO2 Na2SiO3 CaSiO3 SiO2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Si与NaOH溶液:; 2、粗硅的制备及提纯:; 3、玻璃的雕刻:; 4、H2SiO3的制备:; 5、H2SiO3受热分解:; 6、实验室制备氯气:; 7、Cl2与NaOH溶液:; 8、漂白粉的制备:; 9、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10、漂白粉的失效原理:; 11、HClO的不稳定性:; 12、氯水与KI溶液反应:; 13、向氯水中通入SO2:; 14、Cl2分别与Fe、Cu反应:; 15、S与Cu反应:; 16、S与NaOH反应:; 17、H2S与Cl2:; 18、SO2与NaOH溶液:; 19、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杂质:; 20、SO2与氢硫酸:; 21、SO2与酸性KMnO4溶液:; 22、SO2与O2反应:; 23、酸雨的形成过程:; 24、HClO溶液与Na2SO3溶液反应:; 25、C与浓H2SO4溶液反应:; 26、C与浓HNO3溶液反应:; 27、H2S与浓H2SO4溶液反应:; 28、Cu与浓H2SO4溶液:; 29、Cu与浓HNO3溶液反应:; 30、Cu与稀HNO3溶液反应(实验室制NO):; 31、少量的Fe与稀HNO3溶液:; 32、过量的Fe与稀HNO3溶液:; 33、工业合成氨:; 34、实验室制备NH3:; 35、氨的催化氧化:; 36、NO与O2:; 37、NO2与水:; 38、NO与O2溶于水:; 39、NO2与O2溶于水:; 40、硝酸的分解:; 41、NH3与水反应:; 42、NH3与盐酸:; 43、NH4HCO3受热分解:; 44、NH4Cl受热分解:;

实验一元素实验报P区非金属实验报告

实验一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二、实验原理 1、卤素均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前者可氧化后者的X-。 X-还原性强弱:Cl-Br2>I2还原性顺序Cl->Br->I- 2、氯气检验:KI-淀粉试纸(湿)变蓝(NO2等氧化性气体具有相似性质) (三)ClO-、ClO3-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广东省湛江一中王国安 本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新课标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物理性质 Cl2、N2是气体,S、Si是固体;Cl2有毒;都难溶于水(Cl2的溶解性稍大一些);Cl2是黄绿色,S是淡黄色,N2是无色。 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如何巧妙而又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比如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物质的分离方面、Cl2万一泄漏时如何躲避及中毒时的救护等实用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习具有了趣味性,而且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你的记忆也牢固了,自然做题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化学性质 因为是典型的非金属,所以Cl2、S、N2常作氧化剂;Si的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除与F2、HF 和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 (三)单质的性质比较 下边的这些方程式是一些基本的重点,也是难点。 1.Cl2的性质很活泼,发生的反应很多,而N2、Si 则比较稳定,能和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很少,即使反应也比较难,所以Cl2是重点,S次之。 2.Cl2的氧化性强,S次之,所以生成的产物的化合价有区别: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得相应金

属元素的高价产物,而S 与之反应则得低价产物。 3.NaOH 与S 的反应,体现出与Cl 2 的相似性,反应式为:3S+6NaOH △==2Na 2 S+Na 2SO 3+3H 2O 。 还有一些引申的内容:反应Cl 2 与Ca(OH)2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与 HNO 3 的有关反应、卤素的性质、SO 2 的漂白性、NO 2 的吸收等,也都是我们要留意的知识点。 (四)几种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1)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都是强氧化剂,是中学里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反应很 多,注意归纳和记忆。其共同点是: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和低价化合物,并生成其高价产物, 而S 或N 元素的化合价则降低,一般降到+4或+2价。 (2)Fe 、Al 在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 (3)金属和HNO 3反应生成的不是H 2。 3.NH 3 NH 3的性质:NH 3+HCl=NH 4Cl 。类似的反应很多,要会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注意。 NH 3的制备:2NH 4Cl+Ca(OH)2 △ ====== 2NH 3↑+CaCl 2+2H 2O 。反应物是固体,不能排水收集。

人教版必修2第1章 第1节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Li和Na都是ⅠA族元素,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C.核外电子层数相同D.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 B 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K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 D 3.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 A.单质有较高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具有放射性 D.“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1 g·cm-3 A [第119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八周期ⅠA族,所以性质与钫相似:具有“软、轻、低(熔、沸点)”的特点,A项错误;B项正确;84号Po后都是放射性元素,C项正确;碱金属虽然都是轻金属,但同主族从上到下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增大的,Li、Na、K比水轻;Rb、Cs、Fr比水重,D项正确。] 4.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 C.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 A [解题时充分利用题目信息,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镁的相似,MgCO3煅烧分解成MgO和CO2,由此可知,Li2CO3也易分解。] 5.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I2→Br2→Cl2→F2 C [A项,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错误;B项,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错误;C项,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正确;D项,卤素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F2→Cl2→Br2→I2,错误。] 6.往碘化钾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出现分层,下层呈( ) A.橙红色B.紫红色 C.无色D.深褐色 B [Cl2与KI反应,生成I2,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在下层呈紫红色。] 7.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 2.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 1. 3.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 2. 实验内容 2.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 1.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PO42.5水泥300g,水87g(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 (1)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 (2)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 (3) 称量5.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然后称量87g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内,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1.实验原理 选用PO42.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重量比为:水泥:标准砂=1:3。水灰比分别为:0.45、0.50、0.55。粉煤灰掺量(内掺):10%、20%。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实验仪器 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 (1)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精品】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 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第十八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18-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1-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特点(C 级掌握) 非金属单质分子组成与晶体结构 有人提出8-N 规则,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8-N 。 18-1.1:非金属单质按其结构和性质大致分成哪三类?每一类具有哪些通性?各类并举出至少一例说明。(C 级掌握) 18-1-2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 18-1.2:试举出六种可与强碱反应的非金属单质,这些反应都是歧化反应吗?(B 级了解)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2-1 氢化物的熔沸点(C 级掌握) 同一族中,沸点从上到下递增,但第2周期的NH 3、H 2O 及HF 的沸点异常地高,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分子的缔合作用特别强的缘故。 18-2.1:简述H 2O,H 2S,H 2Se,H 2Te 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C 级重点掌握) 18-2.2: 为什么H 2O 的沸点比HF 还高?(A 级掌握) 18-2-2 热稳定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热稳定性逐渐增加: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热稳定性逐渐减小。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1。电负性差值的关系 非金属与氢的电负性相差越远,所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之,不稳定。 2。与△f G θ或△f H θ 的关系 这些氢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f G θ或标准生成焓△f H θ 越负,氢化物越稳定。 18-2.3:HF,HCl,HBr,HI 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如何?可用哪些热力学函数来进行判断?如何判断?(C 级掌握) 18-2-3 还原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除了HF 以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且变化规律如下: CH 4 NH 3 H 20 HF SiH 4 PH 3 H 2S HCl GeH 4 AsH 3 H 2Se HBr (SnH 4) SbH 3 H 2Te HI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2HClO 光照 或加热 2HCl + O2↑ 5.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 2黄~橙橙~橙 红 橙~橙 红 I2深黄~褐淡紫~紫 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 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 Cl2 >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I- 氧化剂——————→ 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 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 物 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 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 NH3 )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 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氨的 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加热 4NO + 6H2O 实验室制取原 理NH4+ + OH-△ NH3↑+ H2O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 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白色) 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 三、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 无机试剂: NaOH(5%),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 5%FeCl3 ,HCl(5%)溶液; 有机试剂:苯酚 四、实验步骤 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 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 1、如何鉴别醇和酚? 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 篇二: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一、糖的鉴定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反应。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0.5 ml 0.5%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 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 解释: 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 -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

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 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0.5ml。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fehling试剂 i:称取3.5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含 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 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 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 benedict试验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KBr和KCl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KBr和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KClO3和KClO4溶液,然后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生反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2S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生成。再向试纸上滴 2224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 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 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比较上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 NaNO2、0.1 mol·dm-3 KI、0.02 mol·dm-3 KMnO4、1 mol·dm-3 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 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 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 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 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 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 NaOH、6 mol·dm-3 NaOH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试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15 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十五章非金属元素小结p645 8.试从结构观点分析含氧酸强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用鲍林规则判断下列酸的强弱: N Pka N PKa (1) HClO 0 ~+7 (2)HClO2 1 +2 (3)H3AsO3 0 ~+7 (4)HIO3 2 -3 (5)H3PO3 1 +2 (6)HBrO3 2 -3 (7)HMnO4 3 -8 (8)H2SeO4 2 -3 (9)HNO2 1 +2 (10)H6TeO6 0 +7 9.试说明为什么下列各组酸的强度是: (1)HI>HBr>HCl>HF 从I-到F-,X增强,r减小,电子密度增大,对H+的吸引力增强 (2)HClO4> H2SO4>H3PO4>H4SiO4 从左到右,R n+电荷降低,r增大,R n+对O-H氧原子上电子对的吸引力减弱,O-H键极性减弱,更不易断键电离出H+。 (3)HNO3>HNO2 HNO3中N3+,HNO2中N+,前者电荷更高,r更小,吸引O-H氧原子电子对的能力更强(4)HIO4>H5IO6 HIO4中3个非羟基氧原子,H5IO6中仅一个非羟基氧原子,非羟基氧原子从R n+吸引电子,故其越多。R n+的正电荷越强,越有利于其从O-H氧原子吸引电子对,使O-H极性增强而于发生离解。 (5)H6TeO6>H2SeO4 H2SeO4 Se6+周围2个非羟基氧原子,H6TeO6无非羟基氧原子 11.Na2CO3和CaCO3的标准溶解焓变ΔS Ho分别为-24.69KJ.mol-1和-12.13KJ.mol-1。试参照表15-8,15-9的数据计算两者的标准溶解自由能变化ΔS Go,并用此数据对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作出判断。分析两者水溶性不同的原因。 ?S SoNa2CO3=2?S SoNa+(aq)+ ?S So(CO32-(aq))=2×28.8-116.7=-59.1J.mol-1 ?S SoCaCO3=? S So(Ca2+(aq))+ ?S So(CO32-(aq))=-94.1-116.7=-210.8J.mol-1.K-1 ?GoS(Na2CO3)=-24.69-298×(-59.1)/1000=-7.078KJ ?GoS(CaCO3)=-12.13-298×(-210.8)/1000=50.688KJ Na2CO3(S)==2Na+(aq)+CO32-(aq) ΔS So(Jmol-1K-1) 28.8 -116.7 ΔS SoNa2CO3=ΣΔS So=2×28.8+1×(-116.7)=-59.1J.mol-1.K-1 ΔS GoNa2CO3=ΔS HoNa2CO3-TΔS SoNa2CO3 =-24.69-298×(-59.1)/1000 =-7.078(KJ) Ca2CO3(S)==Ca2+(aq)+CO32-(aq) ΔS So(Jmol-1.K-1) -94.1 -116.7 ΔS SoCaCO3=-94.1-116.7=-210.8J.mol-1.K-1 ΔS GoCaCO3=ΔS HoCaCO3-TΔS SoCaCO3 =-12.13-298×(-210.8)/1000

高中化学 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非金属通论 1、结构和位置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H元素在。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 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化学反应中易电子,表现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对应最低负价等于; 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 (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

(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0R R ne n ??→?- ++,0 R R ne n ??→?- -- (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 ② 还原剂法,如: ③ 热分解法,如: ④ 电解法,如: ⑤ 物理法,如: 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 ⅣA ——RH 4 结构, 分子;ⅤA ——RH 3 , 分子; ⅥA ——H 2R , 分子; ⅦA ——HR , 分子。 固态时均为 晶体,熔沸点较 ,常温下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②还原性 a.与O2:NH3→NO,H2S→SO2(或S),HCl→Cl2。 b.与Cl2:H2S→S,HBr→Br2,NH3→N2。 c.与Fe3+:H2S→S,HI→I2。 d.与氧化性酸:H2S+H2SO4(浓)→,HBr、HI分别与浓硫酸及硝酸反应 e.与强氧化剂:H2S、HCl等可与酸性KMnO4作用。(3)非金属氢化物的制取 ①单质与H2化合(工业上):例如等,PH3、SiH4、H2S等也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但比较困难,一般由其他方法制备。 ②复分解法(实验室):例如: ③其他方法:例如: 5、非金属氧化物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4 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重新收集氢气检验时,应另换一支试管进行操作,若仍使用原试管,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去收集氢气进行点火验纯。 2、吹泡泡实验:将出气导管上沾上肥皂水,可以观察到不断有泡泡冒出并升空,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轻。 3 的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2H2 +O 2H2O 4、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往试管内加入氧化铜,把氢气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是为了把氧气清除,否则加热后氧化铜会与氧气反应,影响试验)再加热试管,使氢气还原氧化铜,看到黑色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若先停止通氢气,则收集氢气处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使热试管炸裂 化),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反应方程式:CuO+H2Cu+H2O 装置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