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下人教新资料7.3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3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与社会八下人教新资料7.3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3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与社会八下人教新资料7.3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3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与社会八下人教新资料7.3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3课时第

一次国共合作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课程标准

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假设干重大转折时期。

6-5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通过表达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第三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决定并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胜利。但因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

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背叛革命和血腥屠杀等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党为革命和人民付之的行动和作出的牺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对党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惨遭血腥屠杀的原因。

导入新课

从中共二大说起: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都十分强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仅靠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中共二大认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设问】孙中山会不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为什么?

【展示】资料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引导学生得出:

〔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就这样,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变

【设问】2、第一次国共合作于哪年正式实现〔1924年〕?合作是不是等于合并?

教师要作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只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并不是两个政党的合并。

【展示】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一生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和亲自投身于实践的伟大行动。

大家说:请学生说说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求学生参与评价〕

【设问】3、阅读教材P105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说说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加强对学员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3〕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二〕北伐战争

【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录像〕

在看完图片〔或录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

后请学生概述北伐战争〔或请学生设计问题〕,教师作补充〔要

求学生参与评价〕。

1、北伐战争的原因〔目的〕: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

现全国统一。

2、北伐战争的对象:封建军阀

3、北伐战争的经过:展示地图

北伐经过无需讲得太多,只要让学生看了地图有个直观印象,知道从什么地点出发,向哪些方向进军即可。〔教师可着重介绍北伐军在浙江的战斗情况〕

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民革命军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作战〔如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赢

得“铁军”称号〕。

〔2〕工农大众的大力支持

这是北伐战争期间,湖南省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画报上印有“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字样,它反映出了当时农民运动的斗争目标。

5、北伐取得的成就:推动了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请学生看教材图7-38九江码头〕

6、北伐的结果:由于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北伐战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

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1927年7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

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

【展示】李大钊被杀的图片。

右图就是东北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罪证。就这样,第一次国共

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思考】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为什么会惨遭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各自观点。

【小结】

〔1〕国民党右派,特别是蒋介石投机革命,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2〕帝国主义的支持,提供反革命经费;

〔3〕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一再妥协退让。

〔4〕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

【课堂评价】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二组和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的民族既有成就与光荣,也有挫折与耻辱,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在天朝美梦中的封建贵族,让他们意识到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既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带来的就只有民族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深切的感受到了多难兴邦的深刻含义。我们在列强的铁蹄下勇敢地反抗,挣扎求生,最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在这条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挑战,最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并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关键字:鸦片战争;改革开放;核心竞争力;民主政治 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不仅仅是要有智慧与谦和,更要有敢于反抗敢于流血牺牲的人民。而这种反抗与牺牲并不是指盲目与无谓的牺牲,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流血牺牲。他的死是有价值的,让麻木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列强的蛮横与清政府的无能。仁人志士们用鲜血铸造了精神的长城,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颗颗宝石。 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鸦片战争以后,这片土地就像被诅咒了一般遭受了百般折磨,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困难与挑战不仅有来自与外国列强的矛盾,还有来自我们民族内部的矛盾。 清朝晚期,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列强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侵占我们的土地,残害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财富,破坏我们的家园。随着侵略的加深,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的严峻考验,是做亡国奴,还是担起民族重任奋起反抗?显然,中国人民选择了后者,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忍受被随意践踏,而默不作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不容忽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次国共合作教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2.通过运用史料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永不灭的丰功伟绩。 重点: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新民主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 一、时代背景 (展示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107~10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

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什么状态?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致使中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教师讲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及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大家想想,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又怎样完成呢?请同学们稍作回忆:在中国近代史上,已经有哪几个阶级起来革命,他们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原因 1.小组探讨: 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 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明确:两党合作的原因:统一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准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生: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四、国共合作的实现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无疑,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在当时这种政治结合的方式,真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最终没能经得住考验,两次合作,成果显著,然而最终都以破裂告终,在这里我们来谈谈第一次合作。 首先,国民党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大党,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政党,经过早期的同盟会以及中华革命党人的不断实践,可以说国民党已经有“资格”、有能力来引导中国的变革。然而,尽管这个政党最有影响力,又是“元老”,但其内部成分却极其复杂,它的成员有早期革命党人,有立宪派人物,甚至掺杂有华侨以及一些社会激进分子,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政治投机者,何谈革命,何谈救国?从阶级性质来看,它代表的是地主买办和大资产阶级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都与帝国主义以及腐朽的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阶级构成,也是导致后来其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人员散漫,政治思想及其保守,它也就无法单独主导中国革命!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一个毫无治党治国经验,但是它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政党,它思想先进,党员积极活跃,革命思想彻底,又有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这样一支新兴的政党注定将来能主导中国未来的航向。但同时它又经验不足,人员少,其影响力远不如国民党。所以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选择与当时的国民党合作,这也是一次学习经验,壮大自己的机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夕,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开展各地的工人运动,以此逐渐壮大无产阶级,使社会各界认识看到无产阶级是一直具有强大潜在力量的阶级。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而当时的孙中山,可以说他开展的一切革命活动,都是在依赖各地军阀的支持,尽管有自己的政党,却没有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队。而且面对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人事散漫,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迫切需要进行改组,需要进行一次“大换血”。此时在各地开展的工人运动,使孙中山开始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如此,国共双方都有进行合作的意愿,在双方多次商榷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国共第一次合作将要开始了。 由于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以此为基础国共两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关于其合作方式,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合作是所谓的“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民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4课时 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北大校徽: 师:这是什么标志? 你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 展示鲁迅照片: 师:我们熟知的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你知道鲁迅写了哪些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鲁迅的《阿Q正传》。 (设计意图: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相关以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阶级力量的一次大组合。它对革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我们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6月发表的《对于时局的主张》和“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开始提出联合国民党的问题。8月,李大钊、陈独秀等先后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的问题。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军问题。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同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为了推翻强大的敌人的统治,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组织广泛地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也由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用国民党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可以吸收更为广大的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发展,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桂林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等问题。1922年初,马林向中共中央提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在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成员达林的谈话中,也表示了他同共产党合作的方式应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共产国际积极疏通国共两党的关系,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提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同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汇报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的人,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形式问题的重大决策。会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等先后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和5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和《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正确地指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实现工农联盟,“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讨论时,多数代表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怀疑国共合作的“左”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经过热烈争论,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大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陈独秀为委员长。中共“三大”确定的以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的改组,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为迎接国民革命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从1922年9月起开始改组国民党。经历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深感“本党分子此刻过于复杂,党内的人格太不齐”,“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欢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帮助进行国民党改组的工作。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会议,商讨改组国民党问题,指定丁惟汾、陈独秀等9人为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

道路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1]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质控(市政)表C.0.177 ` 单位工程名称德化县城东新隆路道路工程检验批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标线验收部位K0+000-K0+350道路两侧施工单位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文生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专业工长郭炳忠施工班组长吴长水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现行《路面标线涂料》(JT/T280)、《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JTG F80/1-2004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 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 路面标线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 (JT/T280)的规定 符合规范要求 2 路面标线喷涂前应仔细清洁路面,表面干 燥,无起灰现象路面已清洁,表面干燥,无起灰现象3 路面标线的颜色、形状和设计位置应符合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的规定 和设计要求 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1 标线线段长度±20 12 15 18 12 10 15 15 18 12 12 2 标线宽度+8,0 2 3 2 5 2 1 3 2 8 5 3 标线厚度-0.1,+0.5 0.1 0.2 0.1 0.1 0.2 0.1 0.1 0.2 0.2 0.2 4 标线横向偏位±30 -20 -10 - 5 3 5 12 -2 -10 8 5 5 标线纵向间距±20 20 15 18 12 15 11 10 18 18 10 6 标线剥落面积检查总面积0-3% 1% 2% 1% 2% 1% 1% 2% 1% 3% 1% 7 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 白色标线≥150 150 151 155 150 152 150 152 150 150 150 黄色标线≥100 100 101 100 101 102 100 101 100 100 101 施工单位 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分析

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五.典例精析 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解析]从题干中李鸿章的话中的“练兵”“海军”可以得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理论上宣告破产。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答案]C。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解析:本试题是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的考查。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科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侧重于政治制度的学习,而新文化运动则属于思想方面的大解放。由此可见,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应该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答案:A。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革命道路的开始的标志。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且从此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的革命道路。答案:B。 4.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解析: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成果。 答案:A 六.针对训练 1.“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一五”计划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论国共第一次合作

论国共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破裂。 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开创了若干个局面。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1925年1月,中共四大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之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最终国共合作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讲。客观上,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之后,“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名虽为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目的未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孙中山继续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但中国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受了一次最痛心的失败。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严重缺陷。孙中山痛感这个当有彻底改造之必要。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和列宁与苏俄政府开始函电来往。从1919年起,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魏金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先后与孙中山举行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孙中山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和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深切感到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1922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袭击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申明“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 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的主张。这时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种形势下面临的的历史任务是有关系的; (2)理解合作的双方共产党和国民党需要合作的原因; (3)明白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在合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懂得宏观把握 2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问:同学们看过书了,知道此图代表的是那次事件呢?这次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他的 背景是什么呢? 3总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四大原因 ?一、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 ?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 ?三、孙中山的作用 ?四、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第一次国共合作 ?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 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 ?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原因一分析 ?请学生大声朗读“国内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段 ?请学生先试着自己整理下本段的关键内容,提问: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什么?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什么? 6原因一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下吧 7/1)列强操纵 ?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最新标志标线验收规范资料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施工验收规范 篇一:道路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质控(市政)表C.0.177 篇二:道路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标志标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篇三:交通标志标线规范 11 交通安全设施 11.1 一般规定 11.1.1 交通安全设施产品须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取得合格证,并经工地检验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11.1.2 用绿篱作隔离栅时,其质量和检验评定标准可参照第12章的有关规定。 11.1.3 桥梁混凝土护栏见第8章的有关规定。 1 11.1.4 本章未包括的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工程项目,可根据设计文件和其他相关规范另行制订检验评定标准。 11.1.5 交通安全设施采用钢质材料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11.1.6 构件用螺栓组合时,材料的规格与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1.2 交通标志 11.2.1 基本要求

1) 交通标志的制作应符合GB 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JT/T279《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2) 交通标志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应损伤标志面及金属构件的镀层。 3) 标志的位置、数量及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大型标志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大型标志柱、梁的焊接部分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质量要求,无裂缝、未熔合、夹渣等缺陷。 5) 标志面应平整完好,无起皱、开裂、缺损或凹凸变形,标志面任一处面积为50cm350cm表面上,不得存在总面积大于10mm2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气泡。 6) 反光膜应尽可能减少拼接,任何标志的字符不允许拼接,当标志板的长度或宽度、圆形标志的直径小于反光膜产品的最大宽度时,底膜不应有拼接缝。当粘贴反光膜不可避免出现接缝时,应按反光膜产品的最大宽度进行拼接。 11.2.2 实测项目见表11.2.2。 表11.2.2 交通标志实测项目 2 11.2.3 外观鉴定 1) 标志板安装后应平整,夜间在车灯照射下,标志板底色和字符应清晰明亮,颜色均匀,不应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不能影响标志的认读。标志板有明显明暗不均现象时每一标志减2分。 2) 标志反光膜采用拼接时,重叠部分不应小于5mm。当采用平接时,其间隙不应超过1mm。距标志板边缘50mm之内,不得有接缝+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 3) 标志金属构件镀层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允许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镀件表面应无漏镀、露铁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一构件减2分。 11.3 路面标线 11.3.1 基本要求

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当时苏俄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国民党三方争执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能否最终建立的关键所在。 1.早在国共合作酝酿时期,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曾向孙中山提出国共实现两党平行合作的“党外合作”建议,但被孙中山拒绝。 首先,“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拒绝两党平行合作的思想根源。“以党治国”,其实质是一党治国,即要以他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或中国国民党来治国。另外,担心领导权旁落,也是孙中山拒绝两党平行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孙中山对外联合苏俄,对内改组国民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力量基础,不希望看到共产党在苏俄的支持下强大起来,与其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孙中山坚持认为,国共合作必须以国民党为主体核心,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国民党。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及其领导权归属问题的基本立场。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而拒绝两党平行联合,正是该立场的集中体现。 2.苏俄及共产国际竭力促使中共接受“两党合并”的方式。孙中山拒绝了国共两党平行合作的建议之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达林又提出实行“两党合并”的新方案就是指“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加入国民党”,中共清楚:两党如此“合并”,将使共产党的独立性荡然无存,最终党的组织也将被无形取消。苏俄及共产国际代表自然深知这种严重后果,之所以还执意作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实际了解不甚清楚,有明显的轻视共产党而重视国民党的倾向。其次,苏俄及共产国际在促使国共合作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它在远东地区的安全。勿庸置疑,列宁及苏维埃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帮助是真诚的。但是不可否认,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急于和孙中山国民党实行合作,关键是出于对其新政权安全所作的考虑。 3.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从实际出发探寻出“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经过进一步协商,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党内合作”。这一方式与马林提出的“两党合并”相似,但二者间有本质区别。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自己的组织机构和一部分党员独立于国民党组织之外,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一合作方式对国共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进程也是有利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具体方式问题的解决,表明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尝试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当然这种合作方式短期性、策略性很强,这也为双方合作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实现 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同步练习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B.民主科学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科学社会主义 2.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马克斯主义》D.《再论问题与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A.上海 B.北京c.广州D.长沙 5.对北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c.吴廷康D.董必武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成立后的中

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目: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失败原因简析姓名:李江 学号:201232010109 年级:历史1201班

第一次国共合作 提要: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 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共合作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最终走向了破裂,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 关键词:不同利益需求国共合作分裂原因 国共合作的原因简析 要想得出为什么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灭,我们首先还得从国共合作的原因出发。明白了这两个不同的党派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找到了一个利益切合点走道儿一起,当现实的条件或者这种利益切合的力量不足以维系各自对利益的追求时,那么合作就只有走向破灭了。国共合作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牵线人是共产国际;所以我们就将从这三面来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对于共产国际,长久以来我们提到他都会想到其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确,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是他的作为都是有他的显示的目的追求的。苏联建立的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面对的国际形势是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共产国际极力的促成国共合作,是他继承了列林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列林认为:“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所以应该把东方各国的一切革命因素动员起来”,通过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加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革命力量的共同 行动实现与帝国主义的抗争。中国当时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收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在苏联团结的范围之内的,当然他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从自身的安全上讲,苏联当时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半殖民地第国家,为的就是使我们成为他的一个战争缓冲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日本大力扩张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这对于苏联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他需要支持中国。 既然苏联想支持中国,那么当时中国正处于北京政府时期,最大,最有实力的一个政党是国民党。那么为什么苏联他不选择直接支持国民党,而要支持国共合作,以这样的形式来支持中国,达到自己国家安全的目的呢。当然这还得追溯的政党的性质上来,国民党之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得彼此在纲领上有诸多的分歧。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先建立的一个政党,不管是在党纲还是当的追求上都更合苏联的口味。所以他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这样的一个跳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国民党方面来说,他也是基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并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却表示,尽管他对苏俄的革命经验非常感兴趣,但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模仿苏联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却毫无用处,婉言拒绝了马林关 于国共合作的建议。陈炯明叛变革命之后,尽管孙中山当时还没有改变对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有三部分:第一,是中共确定国共合作方针的过程;第二,是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三,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一、“中国共产党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国共合作方针确定的背景。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混战的加剧,20世纪20年代初,欧美列强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又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进一步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中国人民都感受到来自列强的巨大压力,反帝情绪普遍高涨。在列强操纵下,军阀割据、混战现象愈演愈烈,卷入内战的军队愈来愈多,1924年达到345万人。军队激增,人民负担难以承受,生命财产没有保障。一场改变现状的大革命,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第二,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庞大,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认识到,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比较少,要想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最可靠的同盟军——广大的农民,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即《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文中分析了中国的政治情况,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提出了“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共召开“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但没有解决同国民党合作的形式问题。8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来中国,带来共产国际的意见,要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民主联合阵线。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开始,多数反对加入国民党。张国焘认为那样会混淆阶级阵线,影响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陈独秀则表示,如果这是共产国际不可改变的决定,可以服从,但必须向国民党提出一定的条件,如根据民主主义的原则改组国民党等,中共党员才能加入国民党。经过激烈的争论和马林的说服,会议最后同意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并采纳了陈独秀提出的基本原则。会后,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一起拜访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的民族既有成就与光荣,也有挫折与耻辱,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在天朝美梦中的封建贵族,让他们意识到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既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带来的就只有民族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深切的感受到了多难兴邦的深刻含义。我们在列强的铁蹄下勇敢地反抗,挣扎求生,最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在这条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挑战,最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并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关键字:鸦片战争;改革开放;核心竞争力;民主政治 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不仅仅是要有智慧与谦和,更要有敢于反抗敢于流血牺牲的人民。而这种反抗与牺牲并不是指盲目与无谓的牺牲,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流血牺牲。他的死是有价值的,让麻木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列强的蛮横与清政府的无能。仁人志士们用鲜血铸造了精神的长城,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颗颗宝石。 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鸦片战争以后,这片土地就像被诅咒了一般遭受了百般折磨,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困难与挑战不仅有来自与外国列强的矛盾,还有来自我们民族内部的矛盾。 清朝晚期,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列强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侵占我们的土地,残害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财富,破坏我们的家园。随着侵略的加深,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的严峻考验,是做亡国奴,还是担起民族重任奋起反抗?显然,中国人民选择了后者,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忍受被随意践踏,而默不作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不容忽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