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

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
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

B .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

C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

D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tan θ

解析:小球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 =gt ,因为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gt

v 0

,可知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故A 正确;小球落地时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y x =12gt 2v 0t =gt

2v 0,tan

θ=2tan α,但α≠

θ

2

,故B 错误;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故C 错误;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θ=v y v 0=gt

v 0

,小球

的初速度v0=

gt

tan θ

,故D错误.

答案:A

2.关于摩擦力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所以一定做负功

B.静摩擦力虽然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做功

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不一定都做负功

D.一对相互作用力,若作用力做正功,则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解析:摩擦力可以是动力,故摩擦力可做正功;一对相互作用力,可以都做正功,也可以都做负功;静摩擦力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故选项A、B、D 错误,C正确.

答案:C

3.变速自行车靠变换齿轮组合来改变行驶速度.如图是某一变速车齿轮转动结构示意图,图中A轮有48齿,B轮有42齿,C轮有18齿,D轮有12齿,则( )

A.该车可变换两种不同挡位

B.该车可变换五种不同挡位

C.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ωA∶ωD=1∶4

D.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ωA∶ωD=4∶1

解析:由题意知,A轮通过链条分别与C、D连接,自行车可有两种速度,B 轮分别与C、D连接,又可有两种速度,所以该车可变换四种挡位;当A与D组

合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A转一圈,D转4圈,即ωA

ωD

1

4

,选项C对.

答案:C

4.已知靠近地面运转的人造卫星,每天转n圈,如果发射一颗同步卫星,它离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的比值为( )

A.n B.n2

C.n3-1

D.3

n2-1

解析:设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近地卫星的周期为T1

=24 h

n

,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2=24 h,则T1∶T2=1∶n,

对于近地卫星有G

Mm

R2

=m

4π2

T21

R,

对于同步卫星有G

Mm′

(R+h)2

=m′

4π2

T22

(R+h),

联立解得h=(

3

n2-1)R,故D正确.

答案:D

5.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向右行驶的封闭车厢中,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

盛油容器,如图所示.当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时(设三滴油都落在车厢底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点远

B .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 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 点近

C .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 间同一位置上

D .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 点上

解析:油滴下落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油滴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在水平方向上,油滴离开车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此时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油滴相对于车厢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就是车在水平方向上多走的位移,即Δx =1

2at 2,由于时间和加速度都是

确定不变的,所以三滴油会落在同一点,即落在OA 间同一位置上,故C 正确.

答案:C

6.一箱土豆在转盘上随转盘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一个处于中间位置的土豆质量为m ,它到转轴的距离为R ,则其他土豆对该土豆的作用力为( )

A .mg

B .m ω2R C.m 2g 2+m 2ω4R 2

D.m 2g 2-m 2ω4R 2

解析:设其他土豆对该土豆的作用力为F ,则该土豆受到重力mg 和F 作用.由于该土豆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该土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得F =(mg )2+F 2向,而F 向=mω2R ,所以F =m 2g 2+m 2ω4R 2, C 正确.

答案:C

7.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解析:设小物块在BC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物块在BC面上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μmg,对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研

究,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得到s=h

μ

0.3

0.1

m=3 m,d=0.50 m,则

s=6d,所以小物块在BC面上来回运动共6次,最后停在B点.故选D.

答案:D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

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

4

g,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重力势能增加了3

4 mgh

B.动能损失了1

2 mgh

C.动能损失了mgh

D.动能损失了3

2 mgh

解析:重力做功W G=-mgh,故重力势能增加了mgh,A错.物体所受合力F

=ma=3

4

mg,合力做功W合=-F

h

sin 30°

=-

3

4

mg×2h=-

3

2

mgh,由动能定理知,

动能损失了3

2

mgh,B、C错,D正确.

答案:D

9.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

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n3

k2

T B.

n3

k

T

C.n2

k

T D.

n

k

T

解析:设两颗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

m1·m2

(r1+r2)2

=m1r1

4π2

T2

,G

m1·m2

(r1+r2)2

=m2r2

4π2

T2

,联立解得:m1+m2=

4π2(r1+r2)3

GT2,即T2=

4π2(r1+r2)3

G(m1+m2)

,因此,当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

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时,两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n3

k

T,选项

B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答案:B

10.以相同的动能从同一点水平抛出两个物体a和b,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为s1和s2,自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落地瞬间重力的即时功率为P1和P2( )

A.若s1<s2,则W1>W2,P1>P2

B.若s1<s2,则W1>W2,P1<P2

C.若s1=s2,则W1>W2,P1>P2

D.若s1=s2,则W1<W2,P1<P2

解析:若s1<s2,由于高度决定了平抛运动的时间,所以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相等.

由x=v0t知:水平抛出两个物体的初速度关系为v1<v2.

由于以相同的动能从同一点水平抛出,所以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2<m1.

自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mgh,所以W1>W2,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落地瞬间两个物体的竖直方向速度v y相等,根据瞬时功率P=Fvcos α,落地瞬间重力的即时功率P=mgv y.

由于m2<m1,所以P1>P2,故A正确,B错误.

以相同的动能从同一点水平抛出两个物体a和b,由于高度决定时间,所以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相等.

若s1=s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抛出两个物体的初速度相等.由于以相同的动能从同一点水平抛出,所以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自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即W1=W2.落地瞬间重力的即时功率相等,即P1=P2,则C、D错误.故选A.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1.如图所示,轻杆长为3L,在杆的A、B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球A 和球B,杆上距球A为L处的点O装在光滑水平转动轴上,杆和球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且杆对球A、B的最大约束力相同,则( )

A.B球在最低点较A球在最低点更易脱离轨道

B.若B球在最低点与杆间的作用力为3mg,则A球在最高点受杆的拉力C.若某一周A球在最高点和B球在最高点受杆的力大小相等,则A球受杆的支持力,B球受杆的拉力

D.若每一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都增大,则同一周B球在最高点受杆的力一定大于A球在最高点受杆的力

解析:两球的角速度相同,由向心力公式F n=mω2r可知,由于B的运动半

径较大,所需要的向心力较大,而由题意,两球的重力相等,杆对两球的最大拉力相等,所以在最低点B 球更容易做离心运动,更容易脱离轨道,故A 正确.

若B 球在最低点与杆间的作用力为3mg ,设B 球的速度为v B .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 B -mg =m v 2

B

2L

,且N B =3mg ,得

v B =2gL ,

由v =ωr,ω相等,A 的半径是B 的一半,则得此时A 的速度为 v A =1

2

v B =gL.

对A 球,设杆的作用力大小为N A ,方向向下,则有mg +N A =m v 2A

L

,解得N A =0,

说明杆对A 球没有作用力,故B 错误.

若某一周A 球在最高点和B 球在最高点受杆的力大小相等,设为F ,假设在最高点杆对A 、B 球产生的都是支持力,

对B 球有mg -F =mω2·2L ; 对A 球有mg -F =mω2L ;

很显然上述两个方程不可能同时成立,说明假设不成立,则知两球所受的杆的作用力不可能同时是支持力.

对B 球,若杆对B 球产生的是拉力,有mg +F =m ω2·2L ; 对A 球,若杆对A 球产生的是拉力,有F +mg =mω2L ; 两个方程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两球不可能同时受杆的拉力. 对B 球,若杆对B 球产生的是拉力,有mg +F =m ω2·2L ; 对A 球,若杆对A 球产生的是支持力,有mg -F =mω2L ;

两个方程能同时成立,所以可能A 球受杆的支持力、B 球受杆的拉力.对B 球,若杆对B 球产生的是支持力,有mg -F =mω2·2L ;

对A 球,若杆对A 球产生的是拉力,有F +mg =mω2L ;

两个方程不能同时成立,所以不可能A 球受杆的拉力,而B 球受杆的支持力.

综上,A 球在最高点和B 球在最高点受杆的力大小相等时,A 球受杆的支持

力、B球受杆的拉力,故C正确.

当两球在最高点所受的杆的作用力都是支持力时,则对B球,有mg-F B=mω2·2L,得F B=mg-2mω2L;

对A球,若杆对A球产生的是支持力,有mg-F A=mω2L,得F A=mg-mω2L,可得F A>F B,故D错误.

答案:AC

12.如图所示,两物块A、B套在水平粗糙的CD杆上,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能绕过CD中点的轴OO1在水平面内转动,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杆CD对物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物块B到OO1轴的距离为物块A到OO1轴的距离的两倍,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在从绳子处于自然长度到两物块A、B即将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B.B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A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

解析:在转动过程中,两物块做圆周运动都需要向心力来维持,一开始是静摩擦力作为向心力,当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时,绳子中就会产生拉力,当这两个力的合力都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块将会与CD杆发生相对滑

动.根据向心力公式F向=m v2

R

=mω2R,可知在发生相对滑动前物块的运动半径

是不变的,质量也不变,随着速度的增大,向心力增大,而向心力大小等于物块所受的合力,故D 正确.由于A 的运动半径比B 的小,A 、B 的角速度相同,知当角速度逐渐增大时,B 物块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角速度继续增大,B 物块靠绳子的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增大,拉力增大,则A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当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A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后反向,角速度增大,A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反向增大.所以A 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B 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不变,故A 、C 错误,B 正确.

答案:BD

13.如图为过山车以及轨道简化模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山车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B .过山车在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应不小于gR

C .过山车在圆轨道最低点时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D .过山车在斜面h =2R 高处由静止滑下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解析:过山车在竖直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速度大小变化,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故A 错误;在最高点,重力和轨道对车的压力提供向心力,当压力为零时,速度最小,则mg =m v 2

R ,解得:v

=gR ,故B 正确;在最低点时,重力和轨道对车的压力提供向心力,加速度向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故C 正确;过山车在斜面h =2R 高处由静止滑下到最

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1

2mv ′2=mg(h -2R)=0.解得;v′=0,所以

不能通过最高点,故D 错误.故选B 、C.

答案:BC

14.(2020·课标全国Ⅰ卷)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 2,则此探测器( )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 M 地m R 2地=mg 地,在月球表面附近有G M 月m

R 2月

=mg 月,可

得g 月=1.656 m/s 2,所以探测器落地的速度为v =2g 月h =3.64 m/s ,故A 错误;探测器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为F =mg 月≈2×103 N ,B 正确;探测器由于在着陆过程中开动了发动机,因此机械能不守恒,C 错误;在靠近星球的轨道上有G Mm R 2=mg =m v 2

R ,即有v =gR ,可知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

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故选项D 正确.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利用图甲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图甲

(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________.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B.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C.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

(2)(多选)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A.交流电源B.刻度尺C.天平(含砝码)

(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__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 k=________.

图乙

(4)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

A .利用公式v =gt 计算重物速度

B .利用公式v =2gh 计算重物速度

C .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D .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5)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h ,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 ,描绘v 2h 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

解析:(1)在重物下落过程中,若任意两点间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则重物的机械能守恒,所以A 正确.

(2)打点计时器需要交流电源,测量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需要刻度尺,本实验需要验证的等式为mgh =12mv 2,即gh =12v 2(或mgh =12mv 22-12mv 21

,即gh =12v 22-12

v 2

1),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不需要天平. (3)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 p =-mgh B ,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v 2B =12m ? ????h C -h A 2T 2=m (h C -h A )2

8T 2

.

(4)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主要原因是重物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选项C正确.

(5)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的过程中,若阻力f恒定,根

据mgh-fh=1

2

mv2-0?v2=2

?

?

?

?

?

g-

f

m

h,可知v2h图象就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要

想通过v2h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率是否接近2g.

答案:(1)A (2)AB (3)-mgh B m(h C-h A)2

8T2

(4)C (5)见解析

16.(8分)如图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板上有一光滑小孔O,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m=1 kg的小球A,另一端连接质量M=4 kg的物体B.当A 球沿半径r=0.1 m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要使物体B不离开地面,A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何限制(g取10 m/s2)?

解析:小球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绳子的拉力,

故F T=mω2r.

B恰好不离开地面时F T=Mg.

解上述两个方程得ω=20 rad/s,

B不离开地面时拉力F T不大于B的重力,故A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应不大于20 rad/s.

答案:A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应不大于20 rad/s

17.(14分)据报道,人们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

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已知一个在地球表面质量为50 kg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约为800 N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求:

(1)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的半径之比;

(2)若在该行星上距行星表面2 m 高处,以10 m/s 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只小球(不计任何阻力),则小球的水平射程是多大.

解析:(1)在该行星表面处,有 G 行=mg 行, 可得g 行=16 m/s 2.

在忽略自转的情况下,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得 GMm

R 2

=mg , 有R 2=GM

g ,

故R 2行

R 2地=M 行g 地M 地g 行=4, 所以R 行

R 地

=2.

(2)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h =1

2g 行t 2,

s =vt , 故s =v

2h g 行

, 代入数据,解得s =5 m. 答案:(1)2∶1 (2)5 m

18.(16分)如图所示,一长度L AB =4.98 m 、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AB 和一固定粗糙水平台BC 平滑连接,水平台长度L BC =0.4 m ,离地面高度H =1.4 m ,在C 处有一挡板,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下方有一半球体与水平台相切,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在斜面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小物块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g 取10 m/s 2.求:

(1)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B 点多少次停下来,在BC 上运动的总路程为多少; (3)某一次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反弹后拿走挡板,最后小物块落在D 点,已知半球体半径r =0.75 m ,OD 与水平面夹角为α=53°,求小物块与挡板第几次碰撞后拿走挡板(sin 53°=45,cos 53°=3

5

)?

解析:(1)A→C,由动能定理,得mgL AB sin θ-μmgL BC =12mv 2

C ,

解得v C =7 m/s.

(2)小物块从A 到停止,设小物块在水平台上经过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得

mgL AB sin θ-μmgs=0, 解得s =24.9 m.

经过B 点在水平台走过一个来回的距离为s 1=0.8 m , s s 1=24.9 m 0.8 m

=31.125, 所以经过了B 点n =31×2+1=63(次).

(3)由几何关系,可知物块在C 、D 间的水平位移x =r +rcos α,竖直位移h =H -rsin α.

又x =v′C t ,

h =12

gt 2

.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v′C =3 m/s.

由动能定理,得mgL AB sin θ-(2n′+1)μmgL BC = 1

2

mv ′2C , 解得n′=25(次).

答案:(1)7 m/s (2)63次 24.9 m (3)25次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A端用外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已知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拴在小球上的绳子与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从45°变为90°,斜面体与水平地面之间是粗的,并且斜面体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F一定增大

B.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始终为零

C.绳子对水平杆上的滑轮的合力一定大子于绳子的拉力

D.绳子A端移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小球沿斜面运动的速度大小

2.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状态跃迁辐射出的光子中,发现有两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状态跃迁时,只辐射两种频率的光子

B.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一定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

C.一个氢原子从n=3激发态跃到基态时,该氢原子能量增大

D.一个氢原子从n=3激发态跃到基态时该氢原子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v0=30m/s一前一后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且安装有ABS制动系统,乙车在后且没有安装ABS制动系统。正常行驶时,两车间距为100m。某时刻因前方突发状况,两车同时刹车,以此时刻为零时刻,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两车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均为15m/s

B.甲车的刹车距离大于乙车的刹车距离x

C.t=1s时,两车相距最远

D.甲、乙两车不会追尾

4.如图所示,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大小为q的离子,从ad边的中点O处以速度v垂直ad边界向右射入磁场区域,并从b点离开磁场。则

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卷

模块综合检测卷 (必修②)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号: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2.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3.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了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 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结构变异 4.下图中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号和6号为男性患者,则3号是杂合体的机率为() A.2/3 B.1/2 C.1/3或2/3 D.1/2或2/3 5.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 D.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 6.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

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7.以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②是生殖隔离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 C.若一双链DNA 中的A+T =40%,则A+G =60% 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三、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64分) 9.(16分)已知某一植物种群是雌雄同花的纯合相同品系,科研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两棵植株(甲和乙)各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图为甲植株的A基因和乙植株的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C)

实用文档 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C) 一、选择题 1、设函数f (x )定义在实数集上,f (2-x )=f (x ),且当x ≥1时,f (x )=ln x ,则有( ) A .f (13)

A.f(-1)>f(2) B.f(-1)

7、定义运算:a*b =如1*2=1,则函数f(x)的值域为( ) A.R B.(0,+∞) C.(0,1] D.[1,+∞) 8、若2lg(x-2y)=lg x+lg y,则log 2x y等于( ) A.2 B.2或0 C.0 D.-2或0 9、设函数,g(x)=log2x,则函数h(x)=f(x)-g(x)的零点个数是( ) A.4 B.3 C.2 D.1 10、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x2>4},N={x| 2 x-1≥1},则上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实用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二匀速圆周运动经典试题

1.一辆32.010m =?kg 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经过半径50r =m 的弯路时,如果车速72v =km/h ,这辆汽车会不会发生测滑?已知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4max 1.410F =?N . 2.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半径放着用细绳连接着的质量都为1kg 的两物体,A 离转轴20cm ,B 离转轴30cm ,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等于重力的0.4倍,求: (1)A .B 两物体同时滑动时,圆盘应有的最小转速是多少? (2)此时,如用火烧断细绳,A .B 物体如何运动? 3.一根长0.625m l =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0.4kg m =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绕绳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求: (1)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 (2)若小球以速度 3.0m/s v =通过周围最高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若此时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 4.在光滑水平转台上开有一小孔O ,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拴一质量为0.1kg 的物体A ,另一端连接质量为1kg 的物体B ,如图所示,已知O 与A 物间的距离为25cm ,开始时B 物与水平地面接触,设转台旋转过程中小物体A 始终随它一起运动.问: (1)当转台以角速度4rad/s ω=旋转时,物B 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要使物B 开始脱离地面,则转台旋的角速度至少为多大?

h 5.(14分)质量m=1kg 的小球在长为L=1m 的细绳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 max =46N,转轴离地h=6m ,g=10m/s 2。 试求:(1)在若要想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此时的速度为多大? (2)在某次运动中在最低点细绳恰好被拉断则此时的速度v=? (3)绳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如图所示,求落地水平距离x ? 6.汽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公路某转弯处半径为R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若路面水平,要使汽车转弯不发生侧滑,汽车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若汽车在外侧高、内侧低的倾斜弯道上拐弯,弯道倾角为θ,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 的速率是多少? 7.质量0.5kg 的杯子里盛有1kg 的水,用绳子系住水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 半径为1m ,水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 ,g 取10 m/s 2,求: (1) 在最高点时,绳的拉力?(2) 在最高点时水对杯底的压力?(3) 为使小杯经过最高点时水不流出, 在最高点时最小速率是多少? 8.质量为m 的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火车内外轨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7°,如图,弯道半径R =30 m ,g=10m/s 2.求:(1)当火车的速度为V 1=10 m /s 时,火车轮缘挤压外轨还是内轨? (2)当火车的速度为V 2 =20 m /s 时,火车轮缘挤压外轨还是内轨?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4套) 第五章曲线运动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8为单项选择题,9~12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C.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正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落地时速度一定有水平分量,不可能竖直向下,D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B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指向圆心,也就是方向时刻变化,所以不是匀变速运动,C错误. 【考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理解 【题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性质 2.如图1所示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她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她() 图1 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 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 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 D.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答案 D 解析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合力时刻指向圆心,其方向变化,所以是变加速运动,D正确. 【考点】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题点】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3.各种大型的货运站中少不了旋臂式起重机,如图2所示,该起重机的旋臂保持不动,可沿旋臂“行走”的天车有两个功能,一是吊着货物沿竖直方向运动,二是吊着货物沿旋臂水平方向运动.现天车吊着货物正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同时又使货物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此时,我们站在地面上观察到货物运动的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2 答案 D 解析由于货物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故货物所受的合外力竖直向下,由曲线运动的特点(所受的合外力要指向轨迹凹侧)可知,对应的运动轨迹可能为D.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题点】速度的合成和分解 4.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知,x方向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y方向的初速度沿y轴负方向,则合运动的初速度方向不在y轴方向上;x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y轴方向,所以合运动的加速度沿y轴方向,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y方向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v0=v x02+v y02=302+402m/s =50 m/s,故C正确,D错误.

2018年高中数学 模块综合检测(A)北师大版必修2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A )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直线x =tan 60°的倾斜角是( ) A .90° B .60° C .30° D .不存在 2.圆心在y 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是( ) A .x 2+(y -2)2=1 B .x 2+(y +2)2=1 C .(x -1)2+(y -3)2=1 D .x 2+(y -3)2=1 3.方程y =ax +1a 表示的直线可能是( ) 4.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若α∥β,l α,n β,则l ∥n B .若α⊥β,l α,则l ⊥β C .若l ⊥n ,m ⊥n ,则l ∥m D .若l ⊥α,l ∥β,则α⊥β 5.直线x -2y -3=0与圆(x -2)2+(y +3)2=9交于E ,F 两点,则△EOF (O 是原点)的 面积为( ) A .32 B .34 C .2 5 D .655 6.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2x +y -1=0 C .2x +y -3=0 D .x +2y -3=0 7.过圆x 2+y 2=4外一点M (4,-1)引圆的两条切线,则经过两切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4x -y -4=0 B .4x +y -4=0 C .4x +y +4=0 D .4x -y +4=0 8.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的高AD 为折痕,将△ABC 折成二面角C -AD -B 为多大时,在折成的图形中,△ABC 为等边三角形.( ) A .90° B .60° C .45° D .30° 9.经过点M (1,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是( ) A .x +y =2 B .x +y =1 C .x =1或y =1 D .x +y =2或x =y 10.若圆x 2+y 2-2x -4y =0的圆心到直线x -y +a =0的距离为22 ,则a 的值为( ) A .-2或或2 B .12或23 C .2或0 D .-2或0 11.直线3x +y -23=0截圆x 2+y 2=4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A (1,2)距离为1,且与点B (3,1)的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一)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一)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答案】A 2.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 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

争霸,排除B项;战争推动民族融合,但汉族当时尚未形成,C项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尚未彻底瓦解,排除D项。 【答案】A 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解析】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 【答案】B 4.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 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 【解析】材料显示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增多,体现出宋代官僚组成成分比较完备。C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经济重心问题,A错误;科举考试制度完备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并不是说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D错误。 【答案】C

高一物理必修二测试题

2017-2018春季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共40分):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B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C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D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飞得一定越远 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3、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率 4、如下图所示,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 (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5 B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的旅客认为石块向后下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 2 2g a + C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后下方的曲线运动 D .石块释放后,不管火车作什么运动,路边的人认为石块作向前的平抛运动 6、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v 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 t ,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 A . g v v t 0- B . g v v t 20 - C . g v v t 22 02- D 7、在高度为h 的同一位置上向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若A 球的初速v A 大于 B 球的初速v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高中数学人教A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含答案】

高中数学人教A 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为( ) A .3x +2y -1=0 B .2x +3y -1=0 C .3x +2y +1=0 D .2x -3y -1=0 2.已知直线(a -2)x +ay -1=0与直线2x +3y +5=0平行,则a 的值为( ) A .-6 B .6 C .45- D .45 3.已知点M (-2,1,3)关于坐标平面xOz 的对称点为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B ,则|AB |=( ) A .2 B .13 C .214 D .8 4.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BB 1,B 1C 1的中点,若∠CMN =90°,则异面直线AD 1和DM 所成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5.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是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中B ′O ′=C ′O ′=1,A ′O ′3 那么原△ABC 中∠ABC 的大小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6.若直线y =kx +1与圆x 2+y 2+kx -2y =0的两个交点恰好关于y 轴对称,则k =( ) A .0 B .1 C .2 D .3 7.已知实数x ,y 满足2x +y +5=02 2 x y +( ) A 5 B .5 C .25 D 58.圆x 2+y 2-4x -4y -10=0上的点到直线x +y -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 A .36 B .18 C .62 D .529.把直线3 y x =绕原点逆时针转动,使它与圆x 2+y 2+23x -2y +3=0相切,则直线转动的最小正角是( ) A . 3π B .2π C .23π D .56 π 10.已知球的直径SC =4,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 =2,∠ASC =∠BSC =45°,则棱锥S -ABC 的体积为(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解析B

模块综合检测(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2.设函数f (x )=????? 1-2x 2 (x ≤1)x 2+3x -2 (x >1),则f (1f (3))的值为________. 3.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g (x )=f (2x )x -1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4.三个数a =0.32,b =log 20.3,c =20.3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5.若函数f (x )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函数f (x )在区间(0,1)内有零点; ②函数f (x )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③函数f (x )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④函数f (x )在区间(1,16)内无零点. 6.已知00且a ≠1); ③y =x 2 009+x 2 008 x +1 ; ④y =x (1a -x -1+12 )(a >0且a ≠1). 其中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0.设函数的集合P ={f (x )=log 2(x +a )+b |a =-12,0,12 ,1;b =-1,0,1},平面上点的集合Q ={(x ,y )|x =-12,0,12 ,1;y =-1,0,1},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P 中函数f (x )的图象恰好.. 经过Q 中两个点的函数的个数是________. 11.计算:0.25×(-12 )-4+lg 8+3lg 5=________. 12.若规定??????a b c d =|ad -bc |,则不等式log 2???? ??1 11 x <0的解集是________. 13.已知关于x 的函数y =log a (2-ax )在[0,1]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1-2-x ,则不等式f (x )<-12 的解集是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已知函数f (x )A ,函数g (x )=223 m x x ---1的 值域为集合B ,且A ∪B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本

F α l F α A B C 地球 卫星 高一物理 下学期期末测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 ,则绳的拉力F 大小为 A .r v m B . r v m 2 C .mvr D .mvr 2 2.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定推 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l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 .Fl B .Fl sin α C .Fl cos α D .Fl tan α 3.一颗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若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 时,所受万有引力为F ,则它到地心的距离为2r 时,所受万有引力为 A . 41 F B .2 1F C .4F D .2F 4.将一小球以3m/s 的速度从0.8m 高处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小球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A .0.8m B .1.2m C .1.6m D .2.0m 5.如图所示,一卫星绕地球运动,运动轨迹为椭圆, A 、B 、C 、D 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 点距离地球 最近,C 点距离地球最远。卫星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是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6.质量是2g 的子弹,以300m/s 的速度垂直射入厚度为5cm 的木板,射穿后的速度为100m/s 。则子弹射穿木板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A .1000N B .1600N C .2000N D .2400N 7.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碗,内径为R ,内壁光滑。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碗边缘A 点由静止释放,当球滑到碗底的最低点B 时,球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为 A .mg B .2mg C .3mg D .4mg 8.在一根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R ,(蜡块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内径),轻重适宜,它能在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如图,当红蜡块从A 端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红蜡块与玻璃管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相对于地面 B A 乙 R 甲 R A B a v

(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必修2,含解析)新人教版

月考(二) 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8·河北唐山检测)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人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生理密度 埃及79 209 1 475 荷兰396 34 1 642 美国31 1 118 日本338 135 2 380 1.与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相比,人口密度未考虑 ( ) ①土地类型②土地面积③农业生产技术④人口总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根据材料可知 ( ) A.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 B.荷兰的农业技术水平比日本高 C.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 D.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农业密度=农业人口总数/农田总面积,生理密度=人口总数/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土地面积。所以人口密度未考虑土地类型和农业生产技术。第2题,农业用地比重=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土地面积/土地面积;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土地面积=人口总数/生理密度;土地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所以,农业用地比重=人口密度/生理密度。根据材料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故C正确;表格中的信息不能体现生理密度与农业密度呈正相关,故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比较荷兰与日本的农业技术水平高低,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给出相关国家的农田总面积,故无法计算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D错误。 (2018·河南郑州考试)“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四国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4.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原因 B.家庭原因 C.自然原因 D.个人原因

物理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考系是() A.树木 B.河岸 C.帆船 D.天空 解析: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船员选择的参考系是其所在的帆船.而相对于河岸和天空,树木均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 答案:C 2.单脚站立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对在练此动作的人进行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 C.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人 D.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其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并非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 答案:C 3.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推力 解析: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它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冰壶已被掷出,不再受到推力,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设备,正常情况下,进纸系统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设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m,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第1张纸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μ2mg C.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为0 D.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应要求μ1>μ2 解析: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 f,方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 f',方向向左,则F f'=μ2(mg+F),F为搓纸轮对第1张纸的压力;F f=F f'<μ1F,正常情况下,F>mg,故必有μ1>μ2;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大小均为F f'.选项D正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检测练习模块综合检测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 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他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 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高一物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综合测试卷 班级 姓名得分 一、单选(30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A. 开普勒、卡文迪许 B. 牛顿、伽利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利略 2.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圆周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和加速度都不断改变的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恒力 3.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A .根据公式v=ωr ,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根据公式r v m F 2 ,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 2倍C .根据公式F=m r v 2 ,可知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21倍D .根据公式F=G 2 r Mm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4 1倍 4.一起重机吊着物体以加速度a(a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人教版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直线y =3x +1与直线x +By +C =0垂直,则( ) A .B =-3 B .B =3 C .B =-1 D .B =1 解析:选B.y =3x +1即3x -y +1=0 ∴3×1+(-1)×B =0,∴B =3. 2.棱长都为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2 3 C .3 3 D .4 3 解析:选A.棱长都为1的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与底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表面积S =4× 3 4 ×12= 3. 3.空间五点最多可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 .1个 B .5个 C .10个 D .20个 解析:选C.最多的情况是任意三点不共线,此时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故共10个. 4.已知直线mx +4y -2=0与2x -5y +n =0互相垂直,垂足为(1,p ),则m -n +p 为( ) A .24 B .20 C .0 D .-4 解析:选B.由两直线垂直,得2m -20=0,∴m =10.将(1,p )代入10x +4y -2=0,得p =-2,再将(1,-2)代入2x -5y +n =0,得n =-12. ∴m -n +p =10-(-12)+(-2)=20. 5.表面积为36π的一个球,有一个表面积为Q 的外切多面体,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Q B .2Q C.13 Q D.43 Q 解析:选A.易知球半径为3,将多面体分割成若干个锥体,每个锥体的高为3.∴V =1 3Q ·3 =Q . 6.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各标出A 、B 、C 、D 、E 、F ,现摆成下面三种不同的位置,所看见的表面上的字母已标明,则字母A 、B 、C 的对面的字母分别是( ) A .D 、E 、F B .F 、D 、E C .E 、F 、D D . E 、D 、F

高一数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附详细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x|x<6,且x∈N*},集合A={1,3},B={3,5},则?U(A∪B)等于() A.{1,4} B.{1,5} C.{2,4} D.{2,5} U={1,2,3,4,5},A∪B={1,3,5},故?U(A∪B)={2,4}. 2.函数y=-1+lo x(x≥4)的值域是() A.(-∞,-2] B.(-∞,0] C.[-2,+∞) D.[2,+∞) 函数y=-1+lo x在[4,+∞)上单调递减, ∴y≤-1+lo4=-2, ∴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 3.函数y=- - 的定义域为() A.(-∞,0] B.[1,+∞) C.[0,1) D.[0,1)∪(1,+∞) - - 解得x≥0,且x≠1.故函数定义域为[0,1)∪(1,+∞). 4.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内是增函数的是() A.y=x2-2x B.y= C.y=logπx D.y=- A,函数y=x2-2x在区间(0,1)内递减,在(1,+∞)内递增,故A不正确,B,D在(0,+∞)内为减函数;对于C,因为π>1,所以y=logπx在(0,+∞)内为增函数. 5.函数f(x)=e 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 B. C. D. f-2<0,f(1)=e-1>0,

∴f·f(1)<0,∴函数f(x)=e 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6.设a=70.3,b=0.37,c=log70.3,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1,00 C.f(x1)+f(x2)<0 D.f(x1)+f(x2)>0 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又当x<0时,y=f(x)是减函数, ∴当x>0时,y=f(x)是增函数. ∴当|x1|<|x2|时,f(|x1|)0,且a≠1).若f(1)g(2)<0,则f(x)与g(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f(1)=a>0,f(1)g(2)<0,∴g(2)<0,∴0

物理必修2试卷及答案详解

物理必修二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 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D. 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它不做功,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 B.静摩擦力总是做正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C.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也一定做功 D.一对平衡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3.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 ①运行的时间相等②加速度相同 ③落地时的速度相同④落地时的动能相等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执行救灾任务的飞机逆风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相隔0.5s先后释放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箱救灾物资1和2。假设风力保持不变,这两箱物资在空中下落时,地上的人沿着飞机飞行的方向看:() A.1号箱在2号箱的正下方 B.两箱的水平距离保持不变 C.两箱的水平距离越来越大 D.两箱的水平距离越来越小 ,绳检在腰间沿水5. 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质量为m 1 ,人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和质量),绳的另一端悬吊的重物质量为m 2 用力向右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传送带以速度v运动,则()A.人对传送带不做功B.人对传送带做负功 C.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 g v D.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1+m2)g v 2 6.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底端,用平行于斜面方向的恒力F作用于物体上,使它沿斜面加速向上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出外力,物体刚好能滑行到斜面顶端,则恒力F的大小等于:() A. θ 1( 2θ + mg sin sin mg B. θ 2mg D. ) sin 2mg C. θ cos 7.人造卫星离地面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卫星以速度v沿圆轨道运动,设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小球以水平速度v 0向竖直墙抛出,小球抛出点与竖直墙的距离为L ,在抛出点处有一点光源,在小球未打到墙上前,墙上出现小球的影子向下运动,则影子的运动是:( ) A 、匀速运动 B 、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是g C 、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于g D 、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小于g 2、火车以0.98M/S 2的加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加速行驶,车厢中一乘客把手伸出窗外从距地面高2.5m 处自由释放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与乘客的水平距离为:( ) A 、0 B 、0.25m C 、0.50m D 、因不知火车速度无法判断 3、从离地面高为h 处,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θ,取下列四组h 和v 0的值时,能使θ角最大的一组数据是:( ) A 、hm v m s ==5100,/ B 、hm v m s ==5150,/ C 、h m v m s ==1050,/ D 、h m v m s ==10200,/ 4、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是描述:( ) A 、线速度大小变化的物理量 B 、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线速度方向变化的物理量 D 、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飞机驾驶员最多可承受9倍的重力加速度带来的影响,当飞机在竖直平面上沿圆弧轨道俯冲时速度为v ,则圆弧的最小半径为:( ) A 、v g 29 B 、v g 28 C 、v g 27 D 、v g 2 6、如图7所示。a 、b 两质点从同一点O 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被抛出, A 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 1,B 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 2。P 1和P 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 、b 沿x 轴方向的位移相同 C .a 、b 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D .a 、b 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7、把甲物体从2h 高处以速度V 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L,把乙物体从h 高处以速度2V 水平抛出,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比较L 与S,可知:( ) A 、L=S/2 B 、L=2S C 、L S =1 2 D 、 L S =2 8、下图是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y 图象,物体从O 点抛出,x 、y 分别为其水平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经某一点P(x,y)时,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A 点,则OA 的长为:( ) A 、x B 、0.5x C 、0.3x D 、不能确定. 9、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A 和从动轮B 半径不等,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